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生的档案存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报到证 档案管理 思想教育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毕业生报到证现状及其利弊
报到证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源于统包统分就业体制下的“派遣”,走向“双向选择”就业体制下的“报到”,因而兼具服务性、政治性和管理性。
1.1报到证的社会作用
面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想顺利离校走向社会,除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外,还需要用心管理好自己的报到证、档案、户口,而这个报到证就是管理自己档案、户口的重要依据,否则即使毕业了,也不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或不利于今后发展。很多毕业生毕业时忙于论文答辩、找工作等,根本没有认识到报到证的重要作用,认为它只是一张无用的“介绍信”而已,殊不知,报到证虽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很多重要作用都已经随着历史渐渐淡化,但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发挥着一定的社会作用:一是记载毕业生初次参加工作的时间,二是用人单位、人才机构接收毕业生的有效文字证明,三是便于毕业生主管部门准确掌握各地学生的就业情况,更好地制定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四是为毕业生落实自己的档案和户口提供依据,五是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报到证的弊端
报到证的前身“派遣证”还有很多其他作用,比如干部身份证明、国家统招计划内的学生、计算工龄、转正定级、规定时间报到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深入,这些作用基本不复存在,报到证也因此衍生出了很多问题,其弊端日益明显。一是我国并无相关报到证的法律依据,其合法性受到质疑;二是干部身份无法证明,除非是考入编制的学生才能享有;三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毕业生这个作用其实在毕业证上已经充分证明,并且全国联网有据可查,报到证这个作用显得多余;四是报到证期限现在并没有严格规定,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一两年都没有去报到;五是绝大部分回原籍的报到证与工作单位不是同一个地方,报到地也根本不看毕业生的报到证,很多学生的工作单位也不知道报到证是什么,因而履行报到手续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六是改派报到证手续繁琐,携带材料多且不易找齐,因为报到证白联在档案袋里面,解约证明在原用人单位,加上新签约单位证明、学校介绍信、毕业证等原件材料很难一次找齐,如果是外地工作学生为了一次改派至少得耗费2个工作日,并且改派还要收取150元的费用,加上路途费用等,无疑又是一笔经济和精力负担。
2 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作用及方法
2.1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其本质上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它必须遵循国家档案办法,依照集中统一、便于利用、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原则,按规定执行管理。毕业生档案主要包括高考录取材料,党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成绩单、奖惩材料、就业通知书、年度鉴定表、实习材料等。主要记载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实践等内容,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补办相关毕业或学历证明等的重要证明材料,同时也在职称晋级、购买医保社保、落户、升学、出国、移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方法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都对档案一无所知,甚至不闻不问、随意处置,毕业后根本不清楚自己档案在哪里,直到需要时才恍然记起,然后四处寻找补办,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现阶段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要有如下方法:
一是落实了工作单位且用人单位有人事管理权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将档案从学校寄送至工作单位。其优势是日后办理保险、职称转正定级等十分便捷,劣势是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扣留n案问题,束缚人员自由流动。
二是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以将档案留校2年,两年后若学生未对档案作任何处理,学校会直接将档案寄回生源地。其优势是学校保管毕业生档案安全可靠、不收费用,劣势是存在学校的档案永远是学籍档案,不是人事档案,涉及工作工龄等人事证明就没办法出具。
三是毕业时无论就业还是未就业都可以将档案转回生源地,优势是办理手续简便,适合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劣势是如果以后不在生源地就业的话就需要重新转递档案,重新改办报到证。
四是把档案存放在人才机构,其优势是便于随时调取档案,适合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学生,劣势是毕业生与人才机构交流少,信息不畅。自从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出台后,档案存放在人才机构不再收费,导致很多人才机构拒绝收外地生源毕业生档案。
3 毕业生报到证与档案的关系
毕业生档案去向和报到证去向既存在关系,又不完全相关。报到证是档案投递的依据,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包含有报到证,档案凭借报到证寄送。然而,“档案存放地”和“报到证抬头”是两码相关的事,一般报到证抬头就是用人单位名称,也是档案存放单位,但有很多特殊情况。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普遍问题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53-01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事政策在全国的推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当前,各档案管理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档案托管人员的利益和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长远发展。在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已形成强大维权武器的信息时代,各管档部门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紧跟时代步伐,借用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促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够
保管人事档案是一项重要的职责,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遵从保密原则,保管住档案,更要保管好档案,这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各机构改革力度大大加强,尤其是引进竞争机制的用人制度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时代,为各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类人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人才流动性大大加强,人动更加频繁,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部门积极、主动地为托管人员提供跟踪服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也要改变。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就档案管档案”的层面是不够的,管档人员还应具备“就人才管档案”的认识,以人才为焦点,确保人才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档案管理创新的步伐就无法迈开,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二、档案管理配套设施不完善
档案库房设施简陋,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六防”设备不配套的现象大大存在,有些部门连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都极度缺乏,这些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直接影响了档案的美观整洁和完整性,也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更增加了管档风险。因此,管档配套设施应紧跟科技的步伐,以确保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管理档案。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和新兴软件技术登记管理信息势在必行,系统化甚至网络化管理措施的推行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助推剂,是与人力资源公共信息市场化接轨的有力装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赖于配套设施的完善。
三、管理措施及收集工作力度不强
档案管理人员在调阅档案时都是采取手工方式,反复的手工接触使档案遭到磨损,人工的操作也容易导致档案放置排列失误,因此,借用先进技术手段,充分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和档案管理部门发展的必然方向。此外,收集、归档工作不到位、执行不严格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是充实档案和提高档案质量的前提。管档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各单位密切配合,做到随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尽可能充实丰富文件资料,避免归档遗漏,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齐全、准确、可靠地档案信息资源,使得滞留的死材料变为有效的活信息。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事档案至关重要,管档人员也应是素质较高且有专业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人员。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管档人员都未进行严格选用,这就影响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要拥有一支专业的管档队伍,各部门就必须严把选人关,例如,实行岗前培训、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等多种细则。优化自身队伍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备要求,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原动力。
五、对人事档案转移渠道的宣传解释不到位
人事档案属保密材料,不得经由个人保管,必须专人专取专管。但是,社会上也有大部分高校将档案交由毕业生个人自带,这是对毕业生极不负责的行为,而且由于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私自将个人档案拆封,甚至将其中的材料随意处置,这就严重损害了毕业生的终身利益。目前,毕业生毕业后,人事档案转移渠道较多,有的直接滞留在高校,有的暂寄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的转给用人单位,有的转入人才机构。多种管理渠道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事档案的流动性。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选择人事档案存放的渠道也应不同,例如,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把档案存放在正规的人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人事有利于以后的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计算、户口迁移、办理养老保险等,而继续留在高校深造的学生将人事档案存放在高校较妥,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存放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较好。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高校和各档案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渠道的宣传解释力度不够,变相地提高了档案流失率。
所以,对档案转移的多种渠道的利弊还亟待加大力度宣传和解释,让各类人才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人事档案托管机构。
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
随着毕业生的增加,存放于人才中心高校毕业生档案逐年增加。毕业生档案是记载个人学生时代学习经历、学习成绩、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及个人特长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档案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毕业后没有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档案将可能会丢失自己的干部身份,在校的时候,我们的档案是属于学籍档案,如果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没有转走学校内的档案,那么我们的档案将会打回户籍所在的劳动局,一旦档案打回户籍所在的劳动局,那么我们将丢失了自己的干部身份,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只能是工人身份,在社保各个方面,工人的待遇是比干部身份的差的。所以,为了避免我们丢失干部身份,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的档案寄存在人才交流中心,从而确保自己的干部身份。
人才交流中心应适合新形势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的认识。通过各种媒体向毕业生们宣传档案收集、转递、管理等档案知识。让毕业生们充分识到档案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今后就业、养老保险转移、职称评定、户口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重视人才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要强化信息交流服务功能,发挥人才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开拓就业信息渠道,扩大信息量和规模,努力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满足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要积极推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固定渠道,增进三方了解,加强彼此合作,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要建立电子信息管理档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积极主动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和创造机会。一是通过加强与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招聘会,人才交流中心通过自己所掌握到的招聘信息,邀请一些企业来高校开展招聘会;二是通过召开人才交流洽谈会形式促进就业。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实现网上求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前培训
对未能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免费进行更新知识、职业技能、创业等就业前培训,增强自身竞争和自主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率。针对部分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强的实际,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例如一些办公软件的实际操作。如果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还没考到,也可以参加人才交流中所开办的培训课堂,从而更好地考取资格证书。
论文摘要: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进行了论述。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职业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二)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学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鱼待解决。
(三)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学籍档案作为记载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目前中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中职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已提上了重要议程。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就要实现从上到下的思想转变。一方面,作为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意识到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更新档案管理理念,突出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对学校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深度利用,实现学校档案工作从简单的管理型服务向研究开发型服务的转变,把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建设成为人才工作、干部工作的信息库和参谋部,使档案人员立足于学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建立健全归档材料的形成、收集和传递制度。
1、规范归档材料的要求。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耐久性较好的纸张,字迹材料应是耐久或比较耐久的,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纯蓝墨水及铅笔书写,也不宜采用喷墨打印件归档,应选用激光打印件或静电复印件归档。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原形成材料单位重新处理后方可归档。
论文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开发完成的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在详细论述了本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基于b/s模式以asp.net技术、c#技术为支撑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的在线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档案不断膨胀,传统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学院对于毕业生离校时档案信息的汇总、处理、加工还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系统,学生的各种档案信息管理处于纯手工操作,费力、费时、效率低,工作繁琐,所以建立此系统能为本院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毕业生档案信息的汇总、处理、加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并且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开创通过校园局域网实现毕业生档案信息管理无纸办公协同工作的时代。
1系统架构与技术分析
1.1 系统架构
系统是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涉及到业务逻辑、数据处理等内容,采用流行的三层b/s(browser/server)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使不同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进行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能很好地实现数据共享。
1.2 技术分析
本课题开发的在线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提供用户接口,负责产生用户的请求,并接受web服务器传递的web页面数据;web服务器接收请求,将其转换为数据库服务器能识别的sql语句,传递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后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生成浏览器识别的格式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上。由于采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b/s结构的系统开放性好,易维护、易扩展。客户端浏览器只跟web服务器交换数据,数据安全性比较高。
2系统需求分析
针对于日常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流程,该系统需满足以下需求:(1)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查询自己的毕业档案去向等情况,不受地域和软件的限制。(2)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能对毕业生档案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档案存放、传递、接收等,能够对遗留学生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3)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凭自己的权限在网上对该系统内毕业生档案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检索,打印以及管理者权限等操作。(4)系统稳定,实用,可靠,能够按要求备份数据库。
3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本系统是面向特定的对象,所以用户进入系统先应该进行身份验证。根据不同的用户,进入到不同的管理界面,完成相应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下:系统主要由用户登录、系统管理、档案管理三大模块构成。其中系统管理和档案管理是本系统的中心模块。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维护管理、日志管理、系统辅助管理等主要功能。档案管理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毕业信息管理、档案转递管理、遗留学生信息管理、打印功能、检索功能等。
普通用户实现的功能包括两部分:毕业信息提交及档案去向查询功能。而系统用户实现的功能则包括以下几点。
(1)系统管理功能:①添加删除用户以及密码的设置与修改;②用户管理:系统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对系统信息进行维护、编辑、检索、打印并对系统进行数据库管理;普通用户仅限于档案去向查询;③信息维护: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的维护—— 按年度,每年一个毕业生生源数据库,进行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的汇总与修改;打印方式的维护—— 根据机要档案交接的需要,按毕业生档案机要转递去向的不同,能够分别打印发往外省、市的,本市、区的,本地人才服务中心的等档案机要交接单;④日志管理:系统日常使用记录,包括:用户名、ip地址、使用时间及使用的相关记录;⑤系统备份功能:系统数据按要求进行备份。
(2)毕业生档案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提供毕业生档案管理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进行相应的数据编辑,以及毕业信息的审核,编辑;检索功能:对于系统用户,能以多种方式对毕业生档案的各种信息情况进行数据检索;对于普通,能在客户端计算机浏览器上通过网络数据检索,对毕业生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出满足条件的记录。客户查询前提条件是知道姓名及学号;打印功能:将档案转递情况word文档表格的形式打印并予以留存。
4数据库设计及系统实现
4.1 数据库设计
根据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依托网络,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要处理的信息主要包括:(1)毕业生个人情况信息: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名称、民族、身份证号、生源所在地、入学时间、学制、培养方式等;毕业生就业信息;(2)就业单位、单位所在地址、派遣时间、毕业去向、派遣报到证号、就业状况;(3)档案转递信息:档案处理情况—— 含档案邮寄地址、档案接收单位及部门、档案投递时间—— 毕业生档案转出所在高校的时间、档案邮寄号码——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转递毕业生档案时的编号、档案机要编号—— 档案转递机要部门的邮寄编号、档案回执—— 由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随档案转出,用人单位或人事部门收到毕业生档案后寄还的档案接收单据,这是毕业生档案归属的凭据;(4)遗留学生档案信息:学号、姓名、遗留材料内容、遗留原因、其他相关说明。
由于涉及到的数据量不大,所以采用了access数据库,设计完成了用户表、档案转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遗留学生档案信息表、就业信息表。
4.2 系统实现
本系统基于asp.net平台开发,用visualstudio.net2005作为开发环境, 界面设计采用了dreamweave,iis作为web服务器,数据存储采用access,通过编程实现了系统的功能,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数据库连接、条件查询、备份数据库等,由于代码较为冗长,在此不一一赘述。
5结语
本系统提高了我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方便了毕业生对档案情况的及时了解及其传递,加强了毕业生与我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交流。通过以上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创建的探索,理清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路,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新邵.基于asp技术的网上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人事档案管理 对策与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和用人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打破了人才由国家培养,统一分配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机构、档案内容、转递渠道、管理方法、开发利用、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了随意涂改档案内容、档案自我管理、由于企业破产造成档案丢失、企业员工不能办理退休、因为档案内容不全不能够办理社会保险缴纳、转移等诸多问题,大大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合理流动。近期,就进入我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了座谈交流会、书面统计和实地调查形式,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1 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政治表现、学习成绩、个人特长、身体状况以及在校奖惩情况等综合记录,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挑选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我市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东营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东营市人才服务中心是专门负责我市生源毕业生和来我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生报道、档案转递、就业协议签订、就业培训、创业扶持、三支一扶考试、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缴纳等一系列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009年,我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共计有12108人,登记就业10590人,未就业1518人,就业率达到87.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不统一
我市现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部门大致有五类机构:一是考取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二是未就业或到非公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管理;三是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国家企业或国有控服企业,例如:国有四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电力部门等。五是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原因,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档案目前还存放在原学校、学生个人手中或非公企业人力资源部。
(2)转递渠道不规范
现在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大部分由学校直接寄往学生毕业前所签约单位所在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然后再由毕业生就业机构根据高校毕业生毕业生所签约单位所在市县区将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所在市县区人才服务机构。有的高校为了就业率,直接将学生档案寄往学生所签约用工单位。过了几个月这个学生要求到其它企业工作时,企业把档案扣住,造成严重混乱。有一部分在学生毕业前将档案让学生自带回家。有一部分学生档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滞留在原就读学校。
(3)档案内容更新不及时、内容简单、档案内容与档案相对人不统一,个别有不真实的档案材料。笔者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同是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有的有毕业设计书(论文)和学位认定书,有的档案没有这类材料。有的一份人事档案里面有两名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材料。还有的内容十分单一,就三五张纸,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特别是高职类或技工类学校毕业生的档案内容,很不完善。转入人才服务机构的学生档案,后续档案材料不全面,无法依据档案材料为其出具社会化证明材料。
(4)学生的档案意识不强,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毕业十几年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儿,也不知道评职称、缴保险、考资格证等各项社会化人才服务项目,结果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3 对策建议
(1)统一管理机构,从制度上避免高校毕业生档案多头管理的现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分布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属流动人员范畴。人发【1996】118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此《规定》的颁布明确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机构就是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擅自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职能,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与毕业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衔接,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2)统一转递渠道,从源头上杜绝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或未就业都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后,才能够离开学校。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各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学生网上注册时,提前告知学生将其人事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或户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接收学生档案。然后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再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到县区人才服务机构。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找档案,档案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学生毕业后,用到人事档案时,会自觉到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来完善、查询、利用自己的人事档案,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
(3)提高档案意识,拓宽服务内容,发挥档案价值。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准确、齐全、完整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历史全面地记载着毕业生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信息,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依据。所以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的将学生本人的各类档案材料归档。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参加社会活动的证明、毕业论文设计等等,为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参考。人才服务机构也应该适应新形势发展,就需要对人事档案的内容进行调整,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
在市场经济及人才市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由最初的统一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学生在毕业之时自主进行选择,或升学或创业或就业。选择多样化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无档案意识,在离校前不关心自己的档案去向,投递信息变化后不能及时告知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档案无法寄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如何高效、有序管理是现在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归档内容不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职工普遍没有档案管理知识,学生档案中多数只装入学生基本的档案内容。学生档案记载了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了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如高考记录、学员鉴定、成绩总表、毕业生登记表、入团入党材料等等,但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惩处等材料大多没有装入学生档案。学生个人在简历中填写的奖惩情况缺少支撑材料,其他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技术能力等材料也没有装入其中。
(二)管理手段落后。高校在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多为各院、系、部自行管理,班主任或辅导员为直接管理者,每个学生的档案为手工操作管理,在增加内容或信息变动时不能及时反映。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相比已越来越不适应。
(三)毕业生档案滞留现象严重。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关于档案知识的教育,对档案的内容、功能、管理、寄存等认识模糊,学校在学生毕业时也不告知档案去向。就业时到需要档案的单位才去了解自己的档案在何处、该如何提取等问题。剩余的就成了“弃档族”,造成了人、档脱离的现象,档案滞留现象严重。
(四)档案意识不强。1.教职工档案意识不强。大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职工没有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统一通知要给学生装档案的材料就统一给每一位学生装入档案袋中。属于“批量生产、批量管理”,没有注意个别学生其他需装入档案袋的材料,造成学生档案不完整、不齐全。2.学生档案意识不强。由于现在就业方式的改变,很多用人单位只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注重的是毕业证、学位证等,而户口和档案要挂靠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些毕业生没有固定在一个单位工作,流动性大,毕业后没有完整的工作记录,档案长期放置学校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而无法建档。有的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单位和正式毕业后的单位有变动,不及时告知学校,造成档案投递无法寄出,或原单位收了档案没有转递到新单位,造成档案丢失。
二、普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档案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档案管理人员时常变动,人员变动过程交接不清楚,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辅导员或班主任档案管理知识欠缺,致使管理档案存在漏洞较多。学生流动性强,信息更新、处理不及时。
(二)学生就业方式多样化。毕业生择业方式多样化,档案的投递需要机要局进行转递,但是机要局规定接收机要件的单位必须是县团级以上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人事部门,这就对档案投递产生了不小的限制。
(三)档案管理不受重视。档案管理规定要确保库房有防火、防潮、防盗、防光、防尘、防鼠、防高温等措施,库房要安全、坚固。保持库房的清洁,温度控制在14摄氏度到24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学生档案堆放的库房通常较潮湿、清洁工作不到位、无防火防潮等设备。无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经费,使档案工作处于无发展状态,与日趋高速发展的教学管理不相适应。
(四)学生个人不重视。根据《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的第七章第二十九条第四小条规定:学生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档案材料。学生从建档之初就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的“神秘”档案,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或单位不需要档案,自己的档案记录“不漂亮”,更不愿意把档案转走,使其成为“无头档案”。
三、学生档案管理探究
(一)将学生档案管理知识纳入学生入学教育中。在学生进入高校时,组织学生学习个人档案中涉及的档案内容和分类;档案的管理范围、档案的利用制度、学生档案的转递等相关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章程。一是让学生知道档案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二是让学生知道在校期间哪些材料需要装入档案中,提前做好准备,主动将材料交到学生档案管理老师处,信息变动时及时进行报告,毕业时将档案转到单位或人才服务交流中心,保证档案的安全、不丢失。
(二)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由至少2名专人负责,在其中1人变动时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和统计,并认真核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保障档案管理建设经费。档案管理要求严格的库房管理条件,要保证档案库房达到要求,就必须保障经费。除档案工作所需硬件设备外,档案库房还必须配备加湿机、除湿机、空调、灭火器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配备密集架进行档案存放。
(四)学生信息数字化。在学生毕业前夕应将学生在校的德、智、体主要表现和学生历年成绩输入计算机,在纸质档案投递出去以后保证学校留存学生的个人信息,若学生档案因各种原因丢失学校可以提供补办档案业务。 (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48页)
(五)遗留档案的处理及时处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能顺利地将档案转递到学生工作的单位或人才服务中心,除此之外还有退学、因故死亡、休学等其他学生在尚未毕业就终止学业的,其档案应分类管理,不能直接投送到人才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档案事关“宝贵的干部身份”,还涉及到职称评定、医疗、失业、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障, 于是, 以上两类毕业生只好抓紧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找挂靠单位搞假接收。
学校需要就业率促毕业生签约,某些用人单位大章一盖趁机创收,而学生要保住自己的干部身份,这就业协议上的三方,再添上顺便挣点钱的人才市场和那些无奈的毕业生家长们,构成了一条奇怪的“就业生态链”。
她早被统计为“已就业”
鲁丽是去年6月份从北京一所高校毕业的,每个月,她都要去某企业合作公司交存档费,还要去银行存入300多元三险费用。待业在家的鲁丽,在许多部门的统计数据里,早就已经就业了。
“找到工作但工作单位不签三方协议的同学,可以另找挂靠单位;没找到工作的,也可以找一些用人单位帮忙搞假接收”。毕业前,在没有签订“三方协议”的同学中,师哥师姐们传授的“经验”几乎人人皆知。
鲁丽从2007年1月起就在一家行业杂志社实习,“实际上,那家杂志社非常小,效益也不好。”鲁丽承认,自己去那实习是因为杂志社属于某研究院,而那家研究院可是正牌的“国家单位”,因此,“杂志社可以解决户口以及管理档案。”然而,2007年5月初,鲁丽却接到一个致命的通知,杂志社的“就业接收指标”已经被别人给占了。无望的鲁丽离开杂志社,家里动用了大量在京亲朋好友的力量,终于找到这家名为某企业合作公司的人才公司,付了6万元钱,公司和鲁丽签订了“三方协议”,并接收了非北京生源鲁丽的户口,为其保管档案。
尽管鲁丽并没有在这家公司上班,签订的“三方协议”也是虚假的,但为了自己的女儿,鲁丽的家长还是掏出了腰包,违心地做了这一切。
钻空子假接收大有市场
今年,北京各高校的毕业生工作提前了,对“三方协议”也是催得紧上加紧。一位毕业生在网上贴帖,“我们的就业率转眼就达到98%以上了!所有没正式签订‘三方协议’的同学,老师都苦口婆心地劝你上交协议,帮助学校增加就业率,假的也行。我们班的同学都交了。”
显然,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假接收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可是,令行禁不止,倒指标假接收依然大有市场。
据了解,在北京,国家对很多高新科技企业在政策上进行扶持,这些企业向人事部门申请进京指标也相对容易些,其中就有些“管理灵活”的企业利用这种优势倒卖指标。为一个毕业生解决北京户口收费几乎都在3万元以上,“2007年行情是最少5万元。”鲁丽说。少数企业每年仅以此就可入账近百万元,而挂靠在企业里的毕业生并不能上岗,只是个空名。
还有一些企业和人才市场合作,为毕业生办理假接收,解决其派遣证问题。“三方协议”上盖上企业的章,档案存放在人才市场,人才市场每年收一笔存档费。据《青年时报》报道,杭州大批人才公司靠钻政策空子吃饭,为毕业大学生搞假接收。代签一份协议,公司多则可赚200元,最少也可以挣100元,而仅仅一个小公司的业务量每年就能达到几千份,收入达几十万。
干部身份成“金字招牌”
“其实我办假接收主要为了干部身份。”鲁丽直言不讳地说。一般本科生毕业时的去向包括:派遣、升学、出国、缓分、待分,等等。其中,派遣就是指“ 签订了三方协议,用人单位以正式编制方式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档案由学校统一转到用人单位指定的存档地址。”实习期满转正之后,毕业生才可获得干部身份。一位已毕业的网友劝诫应届毕业生:“哪怕你的户口、档案转回家,也要在家找个单位搞假接收,只要这个公司有公章,能存活到你转正为止,你就可以保住干部身份!”
而未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按照相关规定,最迟在两年内将失去其干部身份。许多高校都明确通知毕业生,“请务必要在两年内回校办理‘三方协议’,逾期将无法再办理报到手续,失去干部身份,档案转至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记者以家属身份致电教育部,对方确信了这点,称就业协议和派遣证是捆绑在一起的,不签“三方协议”,一段时间后派遣证失效,将失去干部身份。
对于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的区别,教育部工作人员称,现在几乎没有差别。但事实上毕业生都知道,主要看在什么性质单位就业,如果是在民营企业,那影响就很小。如果是在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影响就会比较大。而以后如果换工作,没有干部身份,对工作单位之间的衔接也会有一定影响。
“如果当初我没花那6万元,我的户口和档案就应该回本省,二年后派遣证就失效了,无法再改派。”鲁丽说,“而现在,我可以以干部身份在北京流动。”
就业率事关高校存活
“先签就业协议,才能领取毕业证。”2008年7月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了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这项规定,老师给学生群发短信称“带盖了章的就业协议书来学校拿毕业证,随便什么单位的章子都行。”对此,校方解释一语道破天机,“这样学校就能统计出就业率,而就业率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
就业率,在高校看来关系重大,影响到新生的招收规模、重点学科的建设等等。在《教育部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议高校设置的主要依据和参数;凡就业率低的学校,一般不得评为优秀;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学校,适当核拨经费等。而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就表示,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也因此,围着就业率指挥棒转的高校,屡屡爆出“没就业协议答辩成绩不合格”、“没就业协议不能领取毕业证”、“党员同学必须要带头签就业协议”的新闻。
头顶“高就业率”的光环,学校招揽了更多新生入校;用人单位顺利地享受着“假接收”的创收大餐;人才市场则增添了不少“存档费”的额外收入。而在“就业生态链”里,鲁丽们在为这一切买单。
“三方协议”该变身了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俗称。199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四
条明确:“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
在内容上,“三方协议”既包括了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过程进行行政管理的内容,例如移转学生档案、发放报到证,也包括用人单位和学生平等自愿协商的内容,例如违约金。
应当说,“三方协议”当时还是很起作用的。1998年,小文从山西一所财经类的高校毕业,拿着“三方协议”的小文正式进入了国有企业山西建工集团工作。据小文回忆,当时虽是双向选择,但大学生很少选择私营企业,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几乎不签订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当时几乎是惟一的正式劳动关系凭证!”
然而,10年过去了,劳动领域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今天,民营企业已成毕业生最大雇主。据麦可思公司“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共雇用2007届本科毕业生73.3万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6.2%,超过第二位的国有企业近十个百分比。同时,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劳动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但其中对“三方协议”均无规定。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 学籍档案 学生学籍管理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是实现中高职衔接,尤其是在招生与考试制度、课程与教材体系、专业教学标准、教育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培训、不同层次交际间合作、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体系、实训条件技术水平等方面实现紧密衔接。显然,对于大批升格或合并的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学籍管理必须服务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视角,创新学生学籍管理机制成为新的课题。
1 高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特征
1.1 应用性 从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和任务去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一线中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必然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档案,除了主要记载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成绩材料,以及党、团材料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专业技能档案、艺术素养档案、综合素质考核档案等集中反映的应用性为主的档案特征。
1.2 多样性 延安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由三类学生构成:即三年制普高生、五年一贯制高职生、“ 3+2”转入学生。而且,高职院校出于多种考虑,纷纷从省外生源市场争夺优质生源,使得学生的来源地更加丰富。生源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档案的多样性。
1.3 周期性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除了随高考招生而来又随着学生毕业就业而走的学生档案的特征之外,又因其学制短、流动性强、稳定性差,使得周期性的特点更为突出。
2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2.1 学籍档案的利用是整个档案利用工作的关键 档案工作的灵魂是提供利用。主要为学生就业、参军、考级考证、入党、资助等提供学历证明或在校情况。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讲,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籍档案及其利用对学生就业及创业攸关重要。
2.2 学籍档案工作是验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一线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任务,学生学籍档案记载着在校期间学院教学、教育过程。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以服务区域经济,凸显产业特色的办学路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凸显综合素质,凸显技能锻造的过程教育和过程记载。因此,学籍档案工作记载教学教育过程,验证着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成为重要的考核评估依据。
2.3 学籍档案工作是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搞好服务的关键 学籍档案就如人际交往的一张“名片”,名片效应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档案需求趣向电子化发展。要求更高,毕业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经受社会的考验和挑选。学籍档案记载的所有内容,是用人单位必须考察的材料。提供的材料越充实,得到的保障就越有利。
3 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举措
针对学生档案管理的特征及重要性,采取“五化”对策,即强化领导力量和责任意识管理、档案人员要专业化、档案材料要规范化、传递档案要制度化、管理逐步现代化,以期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1 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强化领导指导作用 学生档案是全面反映院校培养教育学子,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第一手资料,是校方举荐毕业生升学就业的权威性材料,也是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依据。诚然,没有坚强的具体领导,就没有持久的强有力的工作措施。院校领导与全体教职工都要强化学生档案意识,自觉支持做好、做精学生档案工作。首先,院校要把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把学生档案建设当作院校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布置、检查、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布置、检查、总结学生档案工作。其次,“业精于勤而贵于专”,要在学工部编配懂业务、会管理的负责人专门分工管理档案队伍管理和档案建设工作,非常必要和重要。第三,要认真落实当前档案管理中专职人员、经费、设备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到人员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经费到位,设备到位。
3.2 档案管理人员要专业化 任何事业的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没有专业化创新,更不会创造出专业化成果。档案员落实到位,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生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基本知识,掌握档案管理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和手段,取得档案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对专职档案员,要列入保密人员系列,要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诚心实意为生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培训组建起一支觉悟高、作风硬、业务精,比较稳定的档案队伍。
3.3 档案材料整理规范化 在档案专业队伍组建的同时,院校学工部要依据学生档案收集整理之总体工作量,作出详细计划安排,集中力量,统一时间,统一目标,统一要求,对现存学生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收集整理。应由学工部协调各系部领导具体负责,以专职档案员为中心,配合班主任、辅导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中的有关规定,限期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学生档案重新收集整理,彻底改变学生档案“散、乱、差”局面,为今后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具体设想是:档案材料要完整(涵高中材料);事实要真实;评定要公正;纸张要统一;书写要规范;字迹要工整。除传真件需复印存档外,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特别是学生所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材料,学生优秀模范材料,处分材料和等级证书、资格证书、竞技获奖证书、发明创造证书等复印件,建议应全部列入收集归档范围。学年度班主任、辅导员鉴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能真实地反映出各个学生的正能量和德、智、能、绩特点。档案材料整理基本结束后,要按时序装入正规档案袋,填写封面目录,做到内外名称一致,顺序一致。一定要经校方组织专门人员认真验收、认同,最后交由专职档案员,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从此,按年度阶段性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和传递利用等。
3.4 档案利用传递要制度化 经验教训我们,档案传递千万不能马虎。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或困难。凡需调出、转入的学生档案,必须严格按照保密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如填写传递单-填写转档登记-严密包封-通过机要传递-检查收存回执-回执来退的应在一月之内及时催查。一定要注意接收单位是否具备文件规定的“县(处)级以上的组织人事部门或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具有管理档案资格的机构。若用人单位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应送所在地的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这样,可有效避免档案传递中档案丢失现象的发生。在前面所述中,重新收集建档中,对毕业生档案中能够体现其德、智、能、绩的综合材料,如学生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实习鉴定等最基础性的材料,可搞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存档,另一份存放于学生的学籍档案中。便于个别学生档案丢失后,作为重新建档的依据。同时也可有效地避免或杜绝个人利用重新建档之机,做假材料、开假证明,涂改材料等事件的发生。
3.5 管理手段现代化 任何事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已进入信息现代化时代,随着职教事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也为院校学生档案建设手段现代化提供了可靠保证。面对学生档案数量增大,项目增多,质量要求趋高,流动方向多样化、流动速度加快,存放时间变短,就业方式多元化,投寄单位众多等特点,原有的学生档案建设与管理手段显然已不适应巨变的形势。加快推进院校学生档案建设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确实成为时代之要求,改革创新之必须。院校应舍得投资,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之人才、设施,抢抓机遇,创新工作,以生为本,追求卓越,逐步实现学生档案管理现代化。
总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繁琐、量大面宽的基础性工作。“始于至诚、终于至善”。通过强化指导、责任问究,组建专业队伍,专业培训,重视收集整理,传递建制,手段现代化等科学开创工作,紧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发挥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若干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5月:122-123.
[2]卞婕.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年6月: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