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换旅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目的:观察焦虑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选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焦虑症组和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安静状态下进行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结果:焦虑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 焦虑症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症状,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称1。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窦性心律心搏间心动周期的微小差异,心率变异性定量地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目前HRV测量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主神经状态的中枢调节研究、心理过程和生理功能的根本联系研究以及认知发展的估计,为阐明心理和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心率变异性是目前评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新手段,对反映植物神经的异常变化有敏感、定量、直观的优点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焦虑症患者的脑生化、影像学、认知改变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目前国内外对焦虑症引起的自主神经改变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心率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来观察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焦虑症患者60例,作为焦虑症组,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5~62岁,平均2565±423岁,选取对象均符合CCMD—3焦虑症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65例源于社会人员,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16~56岁,平均2499±385岁。两组入选对象既往均无其他精神疾病史,无服用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均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脏、肾脏、及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等躯体疾病。所有参与者与对象均获知情同意。
方法:本研究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被试者实验前不做剧烈运动,24小时内不饮用含精神活性物质的饮料,测试前使患者休息10分钟,测试时嘱患者平卧、闭眼、深呼吸,保持自然放松状态,采用北京富立叶信息科学技术研究所所生产的ANS—1植物神经性反应监测系统(FLY—2型),对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频域测量,每次5分钟。检测指标:①心率总功率(TP)代表自主神经活动能力;②低频功率(频段004~015HZ,LF)代表交感神经活动;③高频功率(频段015~04HF)代表迷走神经活动;④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代表自主神经活动均衡性。评价指标参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的正常参考值。监测结束后,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焦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见表1。
焦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对照,见表2。
讨 论
【关键词】 中老年人;慢性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5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人群的疾病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已占主要地位。各种慢性疾病造成躯体痛苦的同时,对情绪和心理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有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高达42.62%[1]。为了解老年人患病情况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我院对比了慢性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焦虑和抑郁的差异,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对我院内科住院或门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28份。纳入标准:(1)至少患有1 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意识、认知清楚,自愿配合;(3)病程≥1年。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病情严重无法控制及不愿配合者。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对照人群120人,来源包括医务工作者家属、社会招募者等。两组观察人群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无差异,见表1。
1.2 焦虑抑郁情况调查:使用HAMD和HAMA进行评分[2],由两名经过精神科培训的医生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并独立评分。HAMA>10分为可能有焦虑;HAMD>8分为可能有抑郁[3]。
3 讨论
焦虑和抑郁是中老年慢性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也显著影响躯体疾病预后[4]。本研究显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为54%、64%,与健康中老年人群相比,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增高,这与何安娜等的研究结果相似[3]。随着病程、疾病数目的增加,患病率呈进行性增加趋势,在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者情况更明显。从本结果还可以看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都比较高,说明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病程较短、病种较单一的患者,情况也不容乐观,Beekman等[5]报道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人群中,约1/3在3年内发展为重度抑郁或焦虑。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健康人群也有部分出现抑郁焦虑,这是因为造成焦虑抑郁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经济、婚姻情况、社会支持等[6]。
心理疾病预防是关键,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并制订了一系列干预方法如阶梯治疗方案等[7],但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预防和识别中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具体可行的措施包括:①传播相关医学知识,使患者明白疾病可防可控,指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屈服妥协情绪;②让患者与疾病控制较好的病友进行交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③寻求患者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研究表明提高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妥协方式的使用;④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充实的生活可促进自身的情绪调节,以唤起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应对疾病。
参考文献
[1]张俊红,刘宇,肖顺贞,等.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 现代护理,2006,12(17):1571-1573.
[2]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8.
[3]何安娜,高金良. 度洛西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42-2944.
[4]Schoevers RA, Deeg DJ, van Tilburg W, et al.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co-occurrence 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elderly patients [J]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5, 13(1): 31-39.
[5]Beekman AT, Geerlings SW, Deeg DJ,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ate-life depression: a 6-year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community [J] . Arch Gen Psychiatry , 2002, 59 (7) : 605-611.
关键词:公交车,电动车,小汽车,绿色交通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zhengzhou at present the traffic observation, put forward the ideas must be chang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traffic is solv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of zhengzhou way
Key words: bus, electric car, the car, gree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目前常住人口已超400万。人口密度大,流动频繁。私人轿车已成为人们重要消费品.本来汽车购买了,人们应该出行方便快捷,但实际情况是在每天上下班的高峰,到处是汽车在拥堵,而且拥堵范围从主干道到次干道在蔓延,拥堵时间在延长,行车速度随着车辆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慢,有时甚至不如步行,大量汽车填满了大街小巷,造成了环境污染,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交通堵塞成了从政府到市民上上下下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造成郑州交通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增长速度过快。道路的增加赶不上车辆的增加。据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计,从201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郑州市共办理市区机动车登记入户185172辆,截至2011年 12月31日郑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886254辆。
2,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不按规则行驶,相互抢道,汽车乱停乱放减少了道路通行能力。
3,道路规划不合理,立交桥,高架路太少并且设计不合理。人行天桥没有电梯,不方便行人通过,造成人们不愿使用人行天桥,而横穿马路既减少了交通能力,又增加了事故的发生
。
二.传统思维解决道路拥堵的办法
、
1.扩宽马路,大量占用极其珍贵的土地资源,压缩行人及非机动车道,交通高峰时非机动车道太窄或被堵被逼上机动车道。
2.加大人力投入各个路口设立红路灯,到处是电子眼。路口除了交通警察还在各个方向设立了交通协管人员。
3.修地铁,修立交是较为有效地提高交通能力的办法,但费用昂贵,建设周期长。
4.更为荒谬的是一些新建道路甚至没有设立非机动车道,认为只有机动车才是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的途径。一些西方国家走过的弯路我们还在走。
三实现快速交通办法的探讨
(一)如何才能实现郑州交通顺畅,以下就目前几种主要出行方式特点进行分析:
1.步行,步行有环保健身的优点,不会受车辆拥堵,交通高峰时间的限制。一般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4――5公里,对上下班距离两公里左右的人员选择步行是合适的。
2.自行车,自行车出行不消耗能源,不产生环境污染,具有对道路的通行状况要求低,停车占用空间很少,一般自行车时速在15公里左右,5公里路程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因此对于上下班距离在五公里左右的人员,选择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是合适的。缺点是需要骑行人员对体力有一定要,适合于中青人员以及体力较好的老年人,雨雪天气或刮风扬尘不利于自行车出行。
3.电动自行车。其优点不需人力,行驶过程无有害物质排放,无噪音污染。对道路要求不高,不受车辆拥堵,交通高峰时间的限制,实现点对点通达的优势,这是公交,地铁甚至出租车都无法达到的。与自行车相比,电动车不需要体力付出,几乎适合所有人群使用。电动自行车占用公共道路资源少。平均每辆车占用的道路面积仅是小轿车的六分之一,停放面积仅是小汽车的六分之一。按25公里一小时的速度行驶的话,20分钟可以行驶8公里,对于上下班在8――10公里范围内的上班族来说,电动自行车是最好的出行工具。电动自行车的缺点是雨雪恶劣天气和冬冷夏热是出行不便。
4.公交车包括公共汽车和电车,,具有行驶距离长,缺点是公交车车体较大,对道路通行能力要求较高。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形势会很缓慢。不能实现点对点直达,即上车到达公交车站还需走上一段路,下车到达目的地也要走一段路,而且受到公交车开行时间限制。
地铁。具有不需占用地面资源,一次性载客人员多,运行速度快的优势,基本无有害物质排放。由于建在地下,不会有交通拥堵高峰时间段无法乘车的现象。缺点是投资巨大,每公里几亿元,而且投资建设周期长。由于线路很少,顺路的机会很少,而且从出口到达目的地还需走上一段时间,受车辆早晚运行时间段的限制。
出租车,优点是基本实现点到点到达目的地,缺点是占用道路资源太多,搭乘人员较少。如果出租车搭乘方便,能够实现点对点直达目的地,在不堵车的非高峰时段,能快速到达。而且不受时间限制。但相比上述几种交通工具,出行成本较高。并且郑州市出租车数量严重不足,打车难的现象很普遍。。
家用小汽车和公用小汽车。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缺点是行驶占有道路空间大,对道路空间要求高行驶或红灯堵车时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停车占用面积大。目前郑州市区几乎每个小区都停满了车,出现了回家晚就无处可停的现象。
(二) 各种出行方式通行效率的实际观测
下面是笔者在郑州市几个主要交通路口早晚高峰时段通行情况的观测记录,以此对比各种出行方式的通行效率。
1 在这里小汽车包括(出租车)按剩载1.5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车按剩载 1人,公交车按剩载50人
2计算时间按绿灯放行电动车自行车通行基本完毕为一个计量时间段
3在这里引入道路通行效率的概念,即单位宽度的道路通行的人数,一个机动车道为一个单位道路,道路通行率a=通行人数/车道数
表1 东风路花园路东西方向
表2 经三路农业路南北方向
表 3 金水路未来路南北方向
表4 花园路东风路南北方向
表 5 文化路农业路南北方向
注:上表中有公交车专用道设为1,无专用道的设为0.5
从上述五个表的道路平均通行率公交车为最高400,其次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车为119,小汽车最低为33.5.公交车是小汽车效率的11.94倍,电动车自行车是小汽车的3.55倍 .充分说明应该大力发展公交车,提倡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限制小汽车。但是公交车有时间限制和路线限制不能实现点到点直达目的地的缺点,在不受时间限制和路线限制方便性来讲电动自行车和小汽车有替代性。
(三) 要实现郑州城市交通的快速交通,绿色交通,就必须鼓励市民选择绿色交通,方便绿色交通,为此应采取一下措施:
1.要保证人行道的畅通无阻,对占压人行道的乱停乱放行为严厉处罚,立交桥设计建设要优先考虑方便行人,过街天桥要人性化设计,最好有自动扶梯,有防雨防晒棚,路边多种高大遮荫的行道树
2 保证自行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通行畅通,合理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道路占用比例,彻底改变目前非机动车道太窄,高峰时被逼走机动车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现象。非机动车优先即绿色优先贯穿在道路设计中,路口立交桥要让机动车下穿或上行高架路,而让行人和非机动车无需上下坡无障碍通行。
3大力发展公交车。提高公交车档次,加开公交车线路,上下班高峰时段增加公交车车次,延长公交车通行时间。科学规划达到市区所有地区无公交盲点,减少人们搭乘公交车的痛苦指数
4地铁快速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加大投入力度,尽快造福于人民。
5增加出租车数量,提高出租车档次,改变目前郑州市打车难,车况差的现状,方便人们雨雪恶劣气候条件下和紧急情况时的用车需求,减少小汽车的购买需求。
6限制小汽车的发展。鼓励人们购买小排量小体积的两厢车,限制大排量大体积豪华车。鼓励人们出行拼车。
7政府公务人员带头绿色出行,一公里左右步行,三公里左右自行车,十公里以内电动车,鼓励剩公交车。
【关键词】拇外翻手术 术前焦虑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58-02
拇外翻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跖骨内翻,拇指外翻,伴随籽骨脱位,合并拇囊炎时,拇囊红、肿、疼痛,患者往往无法穿鞋,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受限,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矫形。但由于手术不仅对身体创伤较大,而且对精神、心理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少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1]。近2年来,我科对联合阻滞麻醉下拇外翻矫形术的患者给与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拇外翻患者60例,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 (46.3±3.0)岁,病例选择标准:(1)意识清晰,交流无困难,即往无精神疾病,自愿参加本研究。(2)无严重慢性系统疾病,无重大手术病史。(3)本次手术均为首次单足拇外翻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时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1)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本次住院结算方式。(2)拇外翻的基本疾病知识的认知、手术目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术后功能锻炼。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于患者入院后第二日结合调查表情况进行宣教,由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共同完成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1)沟通干预:首先要建立良好信任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主动到病室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心理状态、根据调查表情况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手术前相关检查、手术室的环境、术前准备要点。护士要告知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会伴随在患者身边,通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患者的共同配合、患者会在无痛、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手术。(2)疾病知识的认知干预:拇外翻患者往往在初期否认患病,而忽略了治疗,后期疼痛、畸形加重影响行走,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时才就医,因此患者对手术及预后的心理负担较重。护士可将此病种患者集中病室收治,通过图片、多媒体,同室病人间交流等形式给予患者讲解,介绍拇外翻疾病知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及配合要点、手术过程及配合的注意事项、预后、术后功能锻炼等,在讲解过程中,应避用医学术语,语言通俗易懂,并结合患者入院调查表情况进行个性化认知干预。(3)情绪干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预后的担忧、手术造成暂时性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均将造成焦虑、抑郁心理,护士应告知家属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影响患者,给予细心的照料和陪伴,同时教会患者通过听音乐、肌肉松弛训练等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
1.3 评价方法及判定标准。主管护师于患者入院后第一日(干预前)和术前一日(干预后)进行焦虑抑郁评价。(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2]:该表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个症状1-4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以得分>40分为有焦虑状态。(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3]:该表由24项组成,采用0-4分的5级评定。各级标准:0分表示无抑郁;1分表示轻度抑郁;2分表示中度抑郁;3分表示重度抑郁;4分表示极重度抑郁。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分)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状态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和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x±s,分)
2.2 干预前后2组患者抑郁状态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HAMD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和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拇外翻的患者通常在病情发展到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感染、及尖刺般的压痛感,无法穿鞋,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影响[4]才住院治疗,由于畸形严重,造成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外形恢复差。患者对手术的恐惧、预后的担忧等因素造成焦躁不安、顾虑重重,对医护人员的言行敏感,此时,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最终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因此,我们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建立良好信任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正确面对预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心理。
我们通过观察总结,在对所选的病例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1)疾病知识的认知:拇外翻由于站立过久、行走过多、经常穿高跟或尖头鞋等原因引起,穿合适的鞋子可有效预防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早期可采用第1、2趾间夹棉垫等方法,但疼痛、畸形严重时应手术矫形治疗。(2)预后:拇外翻矫形术并非整形手术,手术方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生改变,手术部位外形的恢复等问题,患者应在手术前有充分的认识。(3)术后疼痛:拇外翻矫形术根据病情可行拇囊炎切除术、内收肌腱切断术、第1跖骨截骨术等术式,手术后患者疼痛症状严重。因此,手术前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选择恰当的术后镇痛方式,可有效减轻疼痛带来的焦躁情绪。(4)功能锻炼的有效实施:手术后由于疼痛等原因患者会出现恐惧,甚至拒绝功能锻炼,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积极配合。(5)暂时性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手术后患者暂时不能下地行走,造成入厕,洗簌等困难,护士应告知家属悉心照料,同时应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患者的焦躁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徐君.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与心理护理.职业与健康,2008,11(24):1111-1112.
[2] 张国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8.
[3] 张国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137.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法;肾小球滤过率
The value of renal dynamic in estimating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ZHAO Xin-bao,ZHANG Hong,JIANG Ning-yi,et al.Sun Yat-sen memory hospital Guangzhou,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ynamic imaging on estimating GF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f different stages.MethodsForty-o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ere included.The patients were taken into stage 1 when the GFR was below than 60 ml/(min・1.73 m2),and stage 2 when the GFR was more than 60 ml/(min・1.73 m2)Taking the GFR measured by the duple plasma as the standard,the correlations of GFR measured by renal dynamic imaging and the Cockcroft-Gault formula were analyzed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s analysis.Result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dynamic imaging was 0.953(P
【Key words】
Dynamic imag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常因起病隐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对人类生存质量及社会发展构成极大危害。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可定量测定肾功能,较早期发现肾小球功能受损,可作为病情判断、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准确的评估GF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肾动态显像法测得GFR的价值在不同程度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评价其测定GFR的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2月至2008年5月本院住院的41例患者,年龄在18~76岁,平均45.6岁,其中男22例,女19例。慢性肾脏病诊断依据美国CKD 及透析临床实践(K/DOQI)指南[1],同时排除以下情况:①急性肾脏病或急性肾功能不全者;②透析患者;③合并水肿、胸水、腹水或严重心功能不全者;④严重营养不良、肢体缺如者;⑤合并使用西咪替丁、甲氧苄胺嘧啶等影响血清肌酐水平者。以双血浆法测得的GFR为标准,将GFR低于60 ml/(min・1.73 m2)的分为1期(24例)(包括了美国肾脏病协会分期中的CKD3-5),GFR高于60 ml/(min・1.73 m2)的分为2期(17例)(包括了美国肾脏病协会分期中的CKD1,2)。
1.2方法
1.2.1双血浆法先对预装99mTc-DTPA的注射器用FJ-391-A型核素活度计测量放射性活度,然后一侧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DTPA 1 ml再用核素活度计测量注射器内残余药物的放射性活度,并按1 mCi=3.8×108计数/min的换算系数将药物的放射性活度换算成每分钟计数。于注射后2、4 h分别从另一侧肘静脉取血,EDTA抗凝,离心后各取血浆1 ml,用ZD-6100锝分析仪测量其放射性计数,记录每次测量及抽血的具体时间,精确到分钟,并将每次测量所得的放射性计数矫正到注药时间点,按公式GFR=Dln(P1/P2)]/(T1-T2)}exp{[(T1lnP2)-(T2lnP1)]/(T2-T1)求出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其中公式中D为注入药物的放射性计数,T1为自“弹丸”式注入放射性示踪剂至第1次采血时间,T2为自“弹丸”式注入放射性示踪剂至第2次采血时间,P1为T1时1 ml血浆中1 min的放射性计数,P2为T2时1 ml血浆中1 min的放射性计数。D的单位为计数/min,P1和P2的单位为计数/min/ml,T1和T2的单位为min,测得的GFR用体表面积标准化,单位为ml/min/1.73 m2。
放射性衰减的矫正方程及体表面积的计算:
矫正后的放射性计数=测得衰减后的放射性计数×Exp(ln(2)×间隔时间/6.02),适用于校正注射后针管残留的放射性计数、两份血浆的放射性计数,体表面积标准化GFR=测量所得GFR×(1.73/患者体表面积),单位:ml/(min.1.73 m2)
体表面积=0.007184×体重(KG)0.425×身高(cm)0.725,单位m2
1.2.2肾动态显像法患者检查前20 min饮水300~500 ml,排空膀胱。先对预装99mTc-DTPA的注射器计数6 s。受检者取卧位,后位采集,脊柱对准探头中线,视野包括双肾和膀胱。一侧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动态图像采集,以每2 s一帧,采集30帧,随后每15 s一帧采集80帧,最后对注射后的注射器进行残余放射性计数6 s,计算得出注入体内的药物剂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人工勾画双肾轮廓及本底,输入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机自动使用所载软件生成双肾时间-放射性曲线,得出双肾GFR。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CKD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在不同的分期中,与双血浆法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肾动态显像法测得GFR在总体上和在不同分期均低估了真实值,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双血浆法的总体相关系数为0.953,1期的相关系数为0.895,2期相关系数为0.967; 1期较2期的绝对偏差小。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得的数值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得的数值比较结果(x±s)
分期例数tGFR*gGFR*t值P值绝对偏差*相关系数r
1期2426.28±13.120.62±10.543.817
2期1784.70±16.8965.86±20.0513.63
总体4151.9±32.840.5±27.37.891
注:*单位是ml/(min.1.73 m2)tGFR*代表双血浆法测得GFR gGFR*代表肾动态显像法测得的GFR
3讨论
肾动态显像法能同时进行显像和GFR测定,操作简单、可重复强,临床应用广泛,但此方法测定的GFR与真实GFR存在一定差异。Natale等以菊粉测定的肾脏清除率为参考标准,发现肾动态显像法(Gate法)在GFR值较低时过高估计真实值,而在GFR值较高的时候过低评价了真实值[2]。我国学者以双血浆法为参考标准,认为在CKD3-5期,肾动态显像法过高估计了真实值,在CKD1-2期过低估计了真实值,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在CKD不同的分期内偏差大,准确性差[3]。
本次研究的的结果表明,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有良好的相关性,表现为在所有分期均过低的估计了真实值,但在不同分期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之间的绝对偏差存在显著差异,CKD3-5期时的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之间绝对偏差误差要较CKD1-2期要小,出现以上这种境况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①研究证实99mTc-DTP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对GFR将产生一定的影响。Russell等认为,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很快排除体外,与血浆结合的不易排除,使得测得的GFR值存在偏差[4,5]。99mTc-DTP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5%,使测得的GFR比真实值低10%,真实的GFR越高,偏差越大,在CKD1-2期表现为过低的估计了真实值。在CKD3期、CKD4期、CKD5期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这种影响不显著,故肾小球滤过率低估的程度较CKD1-2期为轻;②肾脏深度的影响。探头与肾脏之间的软组织会造成肾脏放射性计数的衰减,这就需要根据肾脏的深度来进行校正,当肾脏深度过低估计时候,肾脏深度校正不够,根据Gates的计算公式,会过低估计了肾小球滤过率。肾动态显像法中肾脏的深度是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Tonnesen法)估计出来的。而Tonnesen公式是回归得到的,其缺点主要是:从55例、平均年龄46岁的患者得出,样本量偏小,以超声测定的肾脏深度作为参考值不是很准确,而且测定肾脏深度时,超声探头与肾脏成倾斜的角度,而不是直接垂直后背投射检查;它是以欧美人为样本得到的,不适用于东方人。Taylor等研究表明Tonnesen 法容易低估肾脏深度[6],李乾等以CT测量的肾脏深度为参考标准,认为Tonnesen法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的肾脏深度,造成肾小球滤过率的估测偏低[7]。而肾脏深度变化1 cm,体外肾动态显像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就会变化14%[8];③感兴趣区的影响:肾脏感兴趣区内的放射性计数应当进行本底校正,而在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肾脏感兴趣内的计数可能包含部分来自肝脾的计数,而肾脏外下缘本底感兴趣区未包含肝脾在内,因而计数低于肾脏的真正计数,导致本底减除过少,从而1组患者中高估了了真实值,综合肾脏深度估计不够对低估了真实值。虽然肾动态显像总体上低估了真实值,但肾动态显像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肾功能的状况,能够为临床提供足够的信息。
参考文献
[1]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Am J Kidney Dis,2002,39(2 Suppl 1):S1-266.
[2]De Santo NG,Anastasio P,Cirillo M,et al.Measurement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by the 99mTc-DTPA renogram is less precise than measured and predicted creatinine clearance.Nephron,1999,81(2):136-140.
[3]杜晓英,李林法,何强,等.~(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应用评价.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05):266-270.
[4]Russell CD,Bischoff PG,Rowell KL,et al.Quality control of Tc-99 m DTPA for measurement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concise communication.J Nucl Med,1983,24(8):722-727.
[5]Russell CD,Rowell K,Scott JW.Quality control of technetium-99 m DTPA:correlation of analytic tests with in vivo protein binding in man.J Nucl Med,1986,27(4):560-562.
[6]Taylor A,Lewis C,Giacometti A,et al.Improved formulas for the estimation of renal depth in adults.J Nucl Med,1993,34(10):1766-1769.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护理干预 焦虑 抑郁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在肝病区住院的慢性肝病(病程>3年)患者105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9~66岁,平均42.7岁;对照组 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1~71岁,平均41.5岁。
方法:入院后和出院前由专人负责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态。先由受试者进行自评,然后由统计者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SAS、SDS分别以标准分50、53为正常值,高于此值则有焦虑和抑郁症状[1],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测评结果分别对照。
护理:①给予关爱,协助患者自我调整心理状态: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环境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尽可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用轻松幽默的语音消除对方消极甚至是敌对的情绪,注意倾听让病人得以感情宣泄,对过激言语行为给予体谅。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过程中,恰当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来强化语言的情感,表现出尊重、关怀、同情之情。经常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与消极情绪,同时鼓励培养患者根据个性特点、娱乐爱好,以自愿参加为原则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生活质量。②满足病人需求,减少医源性刺激:患者对医务人员有多种需求,其中以需要了解诊断、了解病情、得到理解、得到出院指导最多。因为对疾病恶化的恐惧使病人过分关注病情,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失眠、脾气暴躁[2]。此时,加强护患沟通,积极主动与病人交谈,协助病人稳定情绪,重点是对患者的“绝望感”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慢性肝病虽不能彻底治愈,但能控制减轻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改变其不良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应利用阅读材料、黑板报及讲解方法向患者介绍慢性肝病方面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交谈注意大方自然,操作中应说明其目的和可能产生的不适,解释语言科学准确,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③寻求患者和社会的支持:慢性肝病患者如果能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理健康,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在护理中帮助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积极地应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长期患病,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导致求助心理上升,希望得到家属、朋友、医务人员的爱护、同情、理解。医护人员应当理解患者孤单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患者,主动与患者亲友联系交流,并与之共同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可导致和加重疾病,在护理肝病患者工作中发现,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精神压力极大,情绪恶化往往加重肝病病情。
抑郁是肝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相当数量的肝病患者患病后出现抑郁相关症状,而抑郁症状又会对肝病病程和治疗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肝病和抑郁间的恶性循环。肝病合并抑郁的危害体现在多方面:①对死亡率的影响;②对治疗药物的影响,干扰素治疗引起的抑郁降低了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③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因此肝硬化伴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差;④对疾病病程的影响,肝病伴发抑郁患者较无抑郁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⑤对疾病诊断的影响,临床医生往往容易忽略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的诊断和干预,如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等问题,不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组结果显示,慢性肝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长期受疾病折磨,而目前国内对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随着肝功能降低,病情迁延不愈,产生各种心理症状,病人普遍存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为自己病情忧虑恐惧,为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和恐惧被社会家人嫌弃而自卑孤独甚至厌世弃世。传统中医学认为一个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气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情态变化对各脏腑产生影响,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被饮食、、情态所伤,而致精损、气耗神散。因而,不同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均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肝病尤为相关[3]。
因此,针对病人在结合药物治疗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在感情上安慰、关心患者,在生活上照顾患者,让患者体验到亲人的爱,并且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从而减轻其孤独无助感,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8:35-42.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焦虑;病例对照研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和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针对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必要方法,其有效率为70%[1]。激光光凝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患者的配合,而患者的配合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配合。因此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行激光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术前焦虑调查, 以便为做好其心理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结果需进行激光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1-65岁,平均47±14岁,均符合行激光手术治疗条件。选择30例不符合激光术治疗条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6-80岁,平均53±11岁。两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经眼底镜检查或眼底血管造影确定;所有调查对象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08年中华医学会提出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文化程度均为小学及以上水平,能够自行完成量表。
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患者面对面发放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解释本研究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参与的自愿性,保密性和无害性,征得被调查者的同意;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填写的方法和要求。患者均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完成下列各项心理评定问卷的测试;对于自行填写有困难的被调查者,由调查者逐条宣读问卷的内容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义告诉被调查者。问卷填完后,当面收回。
1.2.1应用状态焦虑量表[2]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评估患者焦虑情况,该量表包括20个问题。其中,50%描述负性情绪,50%描述正性情绪。每一个问题均有四种选择(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分值。其总分结果为各问题分值的总和。SAI主要用于评定即刻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郁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可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SAI大于40被认为存在焦虑。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了 t 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经t 检验、2检验和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以SAI得分大于40分被认为存在焦虑情绪。在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焦虑情绪存在的占27%,激光术组30例患者中有焦虑情绪存在的占41%,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焦虑情绪存在的占17%(x2=4.022,P<0.05)。
2.3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移植术组状态焦虑累加得分明显。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焦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国内张彩霞[3]等调查发现, 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人群。朱熊兆[4]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特质焦虑显著高于对照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0%。患者视网膜供氧量少于需求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激光光凝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可使致盲率明显降低,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激光光凝治疗并不直接提高视力,还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患者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认识有许多的误区,担心手术不成功会导致目前残存的视力也不复存在,情绪低落。已往的研究已经证明应激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胰岛素抵抗、促进肝糖元异生等引起血糖升高[5]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术治疗中关注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变化,尤其是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消除顾虑,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针对患者的情绪问题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中开展糖尿病教育并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应对能力,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有利于激光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平,区显宁.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6):441-443.
1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相关因素分析有如下几方面
①本组病例中听力恢复的程度对于患者情绪变化影响最大,所占比例为80.2%。目前,我院治疗突发性耳聋常规治疗2w,患者在第1w治疗阶段内,都希望尽快恢复听力,对药物治疗效果期望高,过分关注自身变化而产生焦虑;患者进入第2w治疗阶段,部分患者经过1w的治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未达患者预期目标,又急于回归原社会角色而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还有部分患者刚恢复部分听力就急于停止治疗恢复社会工作,但内心担忧听力反复下降,于是产生焦虑。②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引起的,常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差。耳鸣多出现在突发性耳聋之前,为高调蝉鸣音,机器轰鸣声等。高调的耳鸣影响患者的睡眠,如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失调等症状,患者易有恶心、呕吐等不适,需卧床休息,无法完全自理生活,容易产生烦躁,同时紧张的情绪及睡眠不佳也加重耳鸣。因此耳鸣、眩晕的因素也是引发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③患者对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信息缺乏,如对发病原因、治疗常规、如何配合、各项检查项目意义、听力恢复程度等不了解也导致患者焦虑情绪产生。④患者听力下降或丧失,影响学习、工作、生活及与外界的正常交流,短时间内未能适应听力丧失带来生活的改变,心境悲观,引起自身体验不佳,导致情绪低落。⑤另外,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困难不能完成常规治疗,也加重患者焦虑程度。
2护理对策
2.1 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防御能力 心理护理能较好地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阶段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焦虑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①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通过语言、书面或手势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情感、想法,表示充分理解。②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表现自信平静,鼓励患者表达出不安的想法及感觉,帮助患者找到焦虑的原因,提高患者对不良个性的认知,如情绪低落、易激动、依赖性强、性情急躁等,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和自我心理疏导,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等方法,帮助患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如面临工作压力大、夫妻不和睦、子女管教困难等事件。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转移患者对听力变化的过分注意,从而减少患者因为听力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
2.2 加强健康教育,避免焦虑情绪产生 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避免或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情绪的产生,还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我们应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日常护理中,可以在输液时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所使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及时讲解各种听力检查报告的意义;指导患者高压氧治疗需知的注意事项等并帮助患者掌握耳保健的正确信息。使患者理解突发性耳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听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发病初期及时、正确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3 加强生活指导,减轻不良情绪 ①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感冒,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毒及细菌感染。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忌烟、酒等。②除耳鸣外如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差的患者,护士应该指导患者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头部。③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枕头不宜过高,临睡前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神经的饮料。④戒除挖耳、掏耳的不良习惯,避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随身听耳机及长时间使用手机通话。
2.4 改善住院环境,病房里温度适宜在21~25℃,湿度40%~60%,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的刺激。护士安排治疗检查项目、护理操作相对集中在日间时段,尽量避免在患者入睡后频繁进出病房。护士出入房间开关门动作轻巧,治疗车轮要上油,避免晚间推车时发出噪声,为患者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关键词】 焦虑症;慢性胃炎;临床护理
在临床上,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程迂延的一种慢性病变, 疾病的治疗与患者饮食习惯调整有密切关联, 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恶心腹痛、泛酸、饱胀、食欲不佳等症状, 大部分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等倾向[1]。对于胃炎合并焦虑症患者, 更容易表现出严重的不合理饮食与主观症状。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加重, 精神障碍愈加严重。为了进一步研究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作者收集了2011年3月~2012年3月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其中, 男30例, 女10例, 患者年龄在23~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8.5±5.2)岁。上述患者均经胃镜检查, 诊断为慢性胃炎。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饱胀、失眠、乏力、胸骨烧灼感等。入院后对患者进行Zung氏评分, 平均得分为(51.6±7.2分), 确定为焦虑症。
1. 2 方法 上述40例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对策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 详细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病区规则、主治医生、作息制度等, 帮助患者尽早熟悉环境, 以健康心态接受治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健康教育宣教, 详细介绍主治医生的精湛技术以及医院的设备, 介绍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以及良好的预后性。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1. 2. 2 合理用药指导 详细向患者交代药物的合理用法, 指导患者服用药物。三联疗法, 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进行治疗, 能够显著抑制螺旋杆菌, 进而治疗疾病, 降低疾病复发[2]。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介绍服药时间、方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 2. 3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 患者长期存在心理障碍, 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力度,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心理状况, 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建议, 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 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与关心。向患者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 尽可能降低患者担心, 缓解其悲观心理与不安状态, 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治疗疾病。告知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严重影响,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配合性。
1. 2. 4 疼痛护理 在患者疼痛难忍时, 应遵医嘱给予合理止痛药治疗。但不能长期服用, 以防造成依赖性。若患者上腹痛, 可给予按摩或局部热敷治疗, 有效促进胃肠排空, 提高胃肠消化能力, 起到止痛解痉作用。另外, 还可以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形式, 缓解疼痛。
1. 2. 5 饮食护理 大部分慢性胃炎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 因此, 加强患者饮食调节对于疾病治疗有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饮食宜慢不宜快, 饮食要有节制、细嚼慢咽。多进食清淡食物, 少食多餐, 多进食易消化、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浓茶、浓酒等不良饮食。
1. 2. 6 生活护理 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尽可能降低外界不良刺激。指导患者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晚餐不过饱、白天不贪睡, 劳逸结合。指导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不影响患者休息情况下, 帮助患者进行感兴趣活动, 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数据处理软件, 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P
2 结果
40例患者, 38例有效, 治疗有效率为95.0%;治疗后患者焦虑评分为(41.5±5.2)分显著低于治疗前(51.6±7.2)分, P
3 讨论
胃黏膜层外的浆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慢性炎症病变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改变称之为慢性胃炎, 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经过正规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3]。该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 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存在, 会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患者心理障碍的存在, 很容易被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掩盖, 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使疾病更加顽固。因此,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 临床护理非常重要。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药物指导、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与生活护理, 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38例有效, 治疗有效率为95.0%;治疗后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
综上所述, 为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倾向, 提高治疗有效性,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玉飞.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