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水利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探讨
引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景德镇市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景德镇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景德镇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镇)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景德镇市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4、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某乡(镇)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水库,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景德镇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景德镇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好务。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景德镇市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我国现在大规模应用的是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在这项技术中涵盖有许多的经营管理方式及工程制度规范,这样能增强管水组织的科学性和健全性,使计划用水工作、科学配水及合理征收水费工作落实到实处。科学的种植工艺、栽培方式、蓄水保护墒情工艺、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采取合适的保水工艺都是农业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能忽略秸秆及地膜护墒技术、栽种抗旱节水农作物、限制灌溉方式等工艺。农业生产中几乎所有灌溉工作的实质就是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运送到指定的灌溉地区,当然,也可利用专业程度较高的设备直接将水喷洒到土壤,并且使用喷洒器进行喷射灌溉时,所形成的水滴分子是很小的,甚至能够成为雾状,这有助于更高效的进行农业灌溉,并保证农业灌溉的均匀性。喷灌设备一般包括移动式、半固定式及固定式三类。除水源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的设备统称为移动式喷灌系统。管片和水栓之间是相连的,并且该装置只有在地表的喷头及装有支管的喷头能够移动,但是它的剩余部分却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所以我们将这种灌溉系统叫做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有些喷灌设备是只有喷头可以移动的,剩余的各个部分都是固定的,而有些喷灌设备的整体都是无法移动的,这类喷灌设备便叫做固定式喷灌系统。
2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进行农业节水灌溉工作时各种新技术及新设备的使用区域都比较小。
对水利用率很高的喷灌及滴灌等农业灌溉方式在某些地区开始有了实际的应用,但是这些农业灌溉地区却往往只是用作示范作用,喷灌、滴灌等有着显著优势的灌溉技术依旧没有获得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所以在今后的节水农业灌溉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推广,促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在大型的农田中的应用。
2.2工作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今我国的很多灌区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这也使得有关的管理机构不能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管理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水平,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也不够细化,调度的应用也缺乏灵活性。
2.3农田灌溉的节水资金投入相对馈乏。
现在中国在节水灌溉方面投入的资金太少,甚至有许多的正在使用的灌溉工程也早已无法正常的工作运行,这将会直接导致节水灌溉工作的效益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使得可灌溉的面积逐渐减少。此外,在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各种建设资金的投入也不够充足,这会导致新建的节水工程特别是配套资金的分配不够科学合理,这会使得发展的规模受到很大的制约。
2.4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部门相对独立。
由于在进行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时各个工作机构有着较强的独立性,这会使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降低,无法因地制宜的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规划工作,这将会导致节水灌溉针对性差等各种问题的出现,最终将影响节水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
2.5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
由于各种质量问题或维修维护工作开展的不够及时等主观或客观因素,会使节水设备的损坏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这最终会导致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减短,最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大范围使用造成恶劣的影响。
3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相应措施
3.1进一步地统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在进行抗旱保丰收及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工作者不仅建造了更多、更深的井,又在利用剩余的水来加大灌溉的总面积,这便于最初的资源型节水理念背道而驰,没有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农业生产的节水与农民的自身权益及种粮获得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影响农业节水发展进步的诸多因素,设计出一套最科学、合理的农业节水技术规范。
3.2加大力度。
建设节水工程时初次投资所需的金额是很大的,可是很多的农民生活水平还是较低的,因此必须要将农业节水工作纳入国家政府的重点议事议程,然后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进行扶持工作时也要考虑到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体现农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上述这些,不仅能促进节水工程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农民的生活水准有大幅度的提高。
3.3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必须要科学的引进,选择最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还要设计最适合的发展规划方案,使用最科学的节水灌溉工艺,并给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高度的关注,加大中低产地节水灌溉的总面积。
4结语
乡镇位于宾川县东南部,金沙江南岸的干热河谷地带,国土面积196.50km2,在册耕地面积1334.67hm2,是一农业乡镇。辖6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总人口2.35万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304万元,同比增长18.5%;财税收入完成313万元,为县下达任务数的104%;农民人均纯收入6194元,同比增长17.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79万元,同比增长30%。乡镇地形自成一坝,坝区狭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650m,多年平均降雨量500mm,平均气温16.7℃,平均有效日照2179.4h,无霜期294天,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干燥、炎热、少雨”的特点。由于降雨稀少,水资源匮乏,十年九旱,为了生存发展,乡镇人民群众不断修建水利工程,改善用水条件,营造宜居环境。经2012年水利普查,乔甸境内水利工程数量为:中型水库1件,小1型水库2件、小2型水库24件和小塘坝159件,窖池2600件,小泵站11件,小机电井3605件,人畜饮水47件,输水干渠50.7km。水利工程设施的数量和建设投入居全县之首,管理工作较为繁重,开展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老工程隐患多。老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属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质量先天不足,普遍存在带病运行,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工程不配套、不完善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隐患较多。
2)在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多。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是百年大计,必须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乡镇在建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问题仍然不少,不利于今后的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质量不高,占地、拆迁及补偿困难大,施工时变更较多。②施工企业出借资质,或隐性分包,多数现场施工单位为委托或挂靠单位,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不能落实各项建设质量保障措施。③施工企业过于追求利益,忽视工程内在质量,出现偷工减料。④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成“兼理”,工作不到位,不负责,监管不力。⑤质量监督力度小,出现质量缺陷后,责任追究不到位,处罚措施可操作性不强;⑥检测措施落后、不科学,过多依赖经验和个人判断,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
3)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通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仍有不少问题:①管理较为随意,不认真,群众参与少,缺乏长效理机制。②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
4)安全管理工作难。群众防灾避险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发现安全隐患报告不及时,处理不彻底,存在溺水,涵洞、井管缺氧窒息及落井事故,存在超安全水位蓄水及水体污染等隐患,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难度。
5)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属于准公益性,投资大,效益不明显,资金整合困难,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投资、投劳不足,发展极为缓慢。
3改进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建议及对策
3.1整合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3.1.1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做好新建工程及老工程除险加固工作。
3.1.2要与时俱进,抓住各种机遇,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实施一批以机械化、专业化施工为主的骨干水利工程,促进乡镇水利化建设步伐。
3.1.3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冬春修建设。
3.1.4要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资本进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争取更多资金投入,有效消除质量隐患,延长运行年限,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灌溉效益、防洪效益及养殖、供水、旅游等效益。
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2.1继续深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问题。
3.2.2合理确定水价,严格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5]170号)及云南省水价改革的有关规定。
3.2.3加强工程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水平,以顺应时代要求和服务需要。
3.3加强在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乡镇年年建设水利工程,从不间断,在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科学组织,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树立管大于建的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3.3.1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促进质量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在建设时,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支持谁、扶持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建设时,首先发放移民意愿调查表,由广大移民提出建设需求,在逐级审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要明确分工,细化责任,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项目实施计划,不随意更改调整,工程建成后实行定岗、定员强化管理。县水务局为实施主体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乡镇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为工程建设营造安全稳定施工环境。
3.3.2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①要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②要落实项目法人职责。③要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④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从严要求。⑤规范监理管理,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加强对监理持证上岗的监管,解决少数监理人员素质差,监控能力不强,难于胜任监理任务的问题。
3.3.3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建设领域腐败行为,使工程建设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3.4加大安全检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要管好用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效益,长期造福于民,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深入村组,加大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群众安全生产知识,提高避险、防灾,救灾能力,加强安全度汛工作,加强水库塘坝水体防污治污力度,共建水利工程运行好环境,共享水利安全管理好成果。
4结语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质量控制与保障措施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水利建设来说意义重大,所以其施工质量的管理十分重要,在施工时,应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并让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工程质量管理有序开展[1]。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并没有施工的相关资质,多条取挂牌施工,施工时也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致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施工安全令人堪忧。
1.2工程设计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设计的要求很高。但是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子项目数量较多,以及受资金限制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大多会采用经典的设计方式,往往与实际的施工会有所出入。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实际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就要对设计进行变更,以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因此,设计随意变更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不仅会对工期造成延误,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1.3质量监管不力
监理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施工项目的子项目繁多,施工工艺十分复杂,加之费用上的约束,监理单位难以安排足够的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测。质量检验只能以抽检的方法,进行不全面的检查,所以监理工作不到位、力度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巨大。
1.4施工人员素质整体不高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人员因素是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点,高水平的施工队伍能够很好地将设计者的意图展示出来,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专业的技术人员只占相当低的比例,多数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对工程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充分理解设计者的意图。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强化措施
2.1健全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健全,这些规定都是从以前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施工单位按照规章制度施工能够很好地控制工程质量。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招标;②合同管理;③监督制度[2]。通过招标能够让优秀的施工单位来承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能够确保施工单位各项建设都必须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监督制度主要是对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出现的质量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发现处理,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2.2落实设计单位职责
工程建设围绕设计图纸展开,设计单位在勘察设计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实际问题,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程序体系,落实审核、会签、审批文件的制度。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理》《工程建设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等等。确保工作细致准确,强化设计者的责任,准时提交准确详尽的设计图纸和文件,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2.3加强工程监理力度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监理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要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监理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位置一般是偏远地区,制度不完善,条件相对差,这样现场监理人员就需要发挥个人能力,主动积极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工作目标、物料计划、施工计划等进行详细地规划,制订完善的质量控制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加以落实[3]。同时,还应细化监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其管理的工序、步骤、质量检测依据、验收标准等进行详细的规定,让监理人员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其与其他部门如何协调,与其他工作如何衔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4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工程质量受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影响也十分巨大。对于工程来说,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才能对工程的质量管理予以重视,才能自觉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应根据施工队伍中各类人才的技术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应分由专业的施工人员操作,一些没有资格证或是未经审查的人员一律取消其上岗资格,尽可能避免由于细节的疏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此外,相关人员应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情况进行日常记录,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3结语
榆社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七十年代建设的工程,能正常运行的工程有限,而且设施老化严重,灌溉形式全部为大水漫灌,灌溉技术落后。因此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引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条件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模式,采用“公办民营、股份合作制、统包统管”等模式去管理、经营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十一五”以来,水利部门大力构建节水灌溉专业服务等重要节水组织,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管理、技术、示范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更加规范。通过这些措施做到三个保障,一是保障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保障节水灌溉事业顺利发展,三是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可大力推广农民合作社用水方案,只有让农民用水户积极主动的去改善和遵循灌溉秩序,才能促进新农村发展与建设,才能充分发挥节水灌溉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可在一部分地方推行“控制总量、定额管理”的有效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安装IC卡、制定阶梯水价,并制定一系列奖惩规定,鼓励农民节约用水,提升节水意识,体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本质意义。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损坏现象严重。
榆社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没有稳定而长效的投资渠道,工程一直存在修建数量多、投入资金少、工程质量低的问题。资金不足承包者就在工程质量上做文章,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完全抛于脑后,只考虑到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工程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运行不久便进入冬眠状态。
2.责任不明、产权不清、没有明确的管理单位和主体。
随着农村开始全面实施度以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与所有制体制之间的矛盾逐渐体现出来。在这个期间所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管理权利与维护责任方面很难判定,这样就形成了灌溉工程,虽然有人在使用,但是没有人进行管理和维护,逐渐老化、损坏,最后荒废。
3.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够平衡。
从最近几年来看,各地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的力度。但是从榆社来看,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组建与运行不够规范的,而且缺乏相关的运行机制。剖析其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用水户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还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且没有制定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工程设施过于老化,运行成本偏高;协会经费来源不稳定等等问题都制约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运行管理政策不健全。
由于工程没有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很多工程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安全隐患,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没有任何人把质量关,只是完成任务就行,从而导致工程不能长期正常运行。工程的运行管理比较粗放,相关管理政策缺乏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对工程的管理没有有效性,榆社县老百姓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无偿为农村的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服务,不收取任何水费,而水利部门又没有专门的工程维修资金,从而直接导致形成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发展策略
1.加大工程投资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在资金落实方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一要申请国家财政资金,二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三要动员受益群众筹劳筹资,四要努力申报一事一议项目,争取水利建设资金,五要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吸引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尽量减少工程数量,提高单项工程投资,建设高标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通过招投标形式,选用具有施工资质且信誉良好、施工经验丰富、设备健全的工程建设单位。进一步健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监督单位对施工材料也要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2.明晰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明晰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财产移交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根据榆社县实际情况,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管理形式,明晰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于比较大的工程,产权可移交于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对于较小的工程,产权可移交该村村委统一管理,也可与受益农户签订合同,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共同管理。
3.提高农民对用水户协会的认识,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榆社县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农民用水户协会还是个新生事物,老百姓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为了给协会发展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采用电视报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讲解,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其概念、性质、功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案,推行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将示范预期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激发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用水户从心底真正认识到协会的好处,自愿参与其中。只要让农民有效的参与,才能减轻政府负担,有效减少在原有体制中收缴水费中环节多、资金挪用、层层加码等现象,有效收取水费,减轻农民负担,水利设施就可得到良好管理。
4.完善工程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榆社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都较小,但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工程建设时应从工程的规划审批、建设立项抓起,在编制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水费标准和征管办法;建设过程中要将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严把质量关,让资金使用透明化;工程完工后狠抓工程管理,对于水费标准不明确、征管办法不落实,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行实现良性循环,把“建管并重”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建设标准过低和工程设备老化破旧的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较晚的也是在90年代完成的。这些工程一般是农民自建工程,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本身,由于质量意识不强、生产设备及技术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渠道防渗不到位、施工质量较差等问题,使许多建设标准无法落实到位。经过这几十年的运行,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已经严重老化,工程的灌溉能力变差,进而导致水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没有办法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造成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灌溉农田的能力,使农民的产量和收入严重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举步维艰。我国农业改革在不断深入,农业生产运营机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却忽视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进而造成资金匮乏,投资下降,收入产出比失衡,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政府除了投资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受益人自己筹备,但是农民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即使近年来收入有所增加,自筹基金的难度仍然不小,这就很容易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过低,失去其原本的使用价值。此外,农民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低,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决定农作物的价格,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侵占了部分市场,使农民收入降低,农民逐渐失去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也减弱了兴利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2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首先要科学有效的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提高灌溉效率。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管理权限,对工程的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具体来讲,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所有,则产权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乡(镇)政府要为其提权证书;若农田水利工程属集体所有,应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管理,集体拥有产权;若是具有经营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利用市场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然后以企业法人的形式对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此外,还要注意贯彻落实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制度的相关管理方案,改革相关的工程管理单位,降低成本,最后一定要注意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划分和管理责任的划分,这样可以激发水利工程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质量是一个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一套完善健全的建设监督管理体系是保证一个工程质量达标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同时,工程建设后期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加强质量管理,力求不出现或尽可能少的出现纰漏和事故,使项目工程的实际效益发挥到最大,能够服务于农业生产。
其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一定要逐步增大投入力度,实行多种优惠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还可以以财政信用为基础进行市场的融资活动,重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扶持力度要增加,要以不改变原有管理权为基点,一步步形成以农户个人的资金投入为主,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家财政补助为辅的层次丰富、多元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放制度。使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使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要使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地担负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各地的相关部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要精心、部署要周密。农建工作也需要被列入考核内容,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农建体制,形成领导亲自抓主要,分管领导抓具体,部门合作抓细部的任务分配格局。检查考核也需要加强,并按时举行检查评比,努力做到年终决定奖惩、半年考评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每月督察一次。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也要继续开展,并评出奖项,给予表彰鼓励。此外在使用由国家财政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程中,要弄清使用的重点,要把主要资金投放在灌溉面积小于一万亩,缺乏资金投入的小型灌区和雨水集蓄工程中。同时,要注意结合水利、农业和财政等各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验,对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提供资金补助,一点点把资金保障制度和公示制度建立完善,以保证资金被充分利用,确保其投入效果。在农业水利工程运行和使用中,水费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若想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农业水费属于经营性收费,水价的制定要公平合理。在定价时,要将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区别开来,先确定补偿供水费用和供水成本,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非农业用水的水价;农业用水的定价也要依据补偿供水成本来制定,切忌单纯的追逐利润。此外,水费价格要以市场需求为杠杆进行调整,还要根据供水成本做出及时的调节,同时,要在农村和全社会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起相应的促进人们节约用水制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收费制度和规范,禁止随意提价,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规划工作,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要实行完整的施工准入制度,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条件、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程人员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企业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严格的验收,汇总成完整详细真实的资料进行备案。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记录,工程的安全配套措施要有质量保证,建设和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发生质量事故。
最后,严格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有利于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更加规范、项目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施工过程更加合理、项目投资的收益最大化。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然后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的原则,科学的管理及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向有序、规范的一面发展。
3总结
关键词: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
1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回顾
1996年,中国水利学会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首次会面,共同达成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意向,开启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篇章。至今,海峡两岸已经先后共同举办了13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组织了17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考察、参访活动,两岸农田水利专家和工作人员1211人参加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两岸交流有力地加强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事业发展,提升了两岸农田水利技术及农业生产,促进了两岸农田水利业务的相互了解,更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亲情融洽,共同推动了两岸农田水利的发展。
1.1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
近20年来,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涉及农田水利灌排与节水灌溉的规划、法规政策、建设管理、改革创新和工程运营,以及农田水利现代化和关键技术、农村生态环境等。1997年10月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管理、农田水利重点技术和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3人来大陆成都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44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四川都江堰、长江三峡、葛洲坝等著名水利工程进行了参访。1999年5月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组织及营运、农业灌溉制度与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冯广志为团长一行15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0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鹿野大圳、明德水库、乌头山水库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台东农田水利会、苗栗农田水利会、嘉南农田水利会等水利会进行了参访。2000年11月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灌溉管理、农村水利现代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9人来广西桂林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2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广西桂林灌溉实验中心站、灵渠,云南大理洱海灌区的茈碧湖水库、石岭泵站,丽江县白沙乡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石林县黑龙潭水库、维则供水工程等进行了考察。2002年5月召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工程和如何加强农业水资源调配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姜开鹏为团长一行22人赴台湾南投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8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乌头山水库、六甲工作站等工程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台湾高雄农田水利会、屏东农田水利会、嘉南农田水利会、桃园农田水利会、新竹农田水利会、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等水利会进行了参访。2004年6月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灌区管理组织体制与改革、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灌区信息化建设与水管理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李总集为团长一行26人来北京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9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考察了北京怀柔节水灌溉工程、翠湖湿地公园建设,赴新疆兵团对石河子垦区、吕吉州三屯河节水灌溉工程、喀什市疏附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吐鲁番市坎儿井等工程进行了考察;赴甘肃省对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考察。2007年1月召开了第六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议题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农业水权转让等。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吴守信为团长一行19人赴台湾南投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4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白冷圳倒虹吸工程、乌山头水库、渠道系统、设施农业等工程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新竹、嘉南、云林、台中、七星、塯公、桃园、宜兰8个农田水利会、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田水利文物陈列馆、农业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参访。2007年12月召开了第七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议题有农村水利投入政策与管理方式、农村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农田灌溉用水与水环境等。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黄炳煌为团长一行22人来湖北武汉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2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考察了湖北省水利厅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樊口泵站和福建省东张水库和水库供水厂、山美灌区等水利工程。2010年7月召开了第八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节水灌溉与新农村建设。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王晓东为团长一行16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2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一行对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七星、花莲、台东、嘉南、新竹、瑠公、石门,台湾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及所辖的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生态工程、喷微灌工程、渠道绿美化工程等进行了参访考察。2011年12月召开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农田水利现代化。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杨明风为团长一行24人来北京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27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一行对淮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参访,对茨淮新河灌区、蚌埠闸等工程进行考察,参观了中国水利博物馆。2013年3月召开了第十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节水灌溉与信息化建设。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赵乐诗为团长一行10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10篇。研讨会后,大陆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嘉南、云林、南投、新竹、七星、桃园等6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相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节水灌溉设施、水利会信息化建设、农村生态工程、水库等工程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农村水利现代化。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庄玉光为团长一行17人来广东广州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6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赴广东、广西两省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活动。考察团参观了广州市增城市小楼镇农田水利工程、东境村污水处理站、初溪拦河坝水利枢纽、增江画廊、挂绿湖等项目。2014年9月召开了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以邓少波为团长一行18人赴台湾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0篇。研讨会后,大陆农田水利代表团参访了台湾石门水库、乌山头水库、新竹农田水利会、七星农田水利会、石门农田水利会-干线工作站等9个机构,实地考察了多处农田水利工程,召开了5次座谈会。2015年9月召开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节水灌溉技术。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以林文瑞为团长一行17人来重庆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集论文38篇。研讨会后,台湾考察团参观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参访了湖北省东风灌区东风三干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与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了座谈。与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张家界市水利局进行了生态水利建设的座谈会。
1.2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考察交流
近20年来,台湾水利同仁共计244人借助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平台,回到祖国怀抱,对祖国大陆16个省进行了参观学习。同样,大陆的水利专家们也多次赴台参访,足迹遍及台湾东西南北。1996年开展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商谈及座谈。4月30日,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首次来大陆在北京与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会面,研讨、协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的有关事项,同年10月,大陆水利专家以顾斌杰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5人,首次赴台湾对台湾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与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进一步商订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活动方案细节,为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奠定了基础。1999年9月台湾旱地节水灌溉技术考察团以蔡运煌为团长,一行25人,来祖国大陆考察了新疆、陕西和北京两省一市的节水灌溉工程情况并座谈。2001年6月大陆农田水利建设与投资管理考察团以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高安泽为顾问,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广志司长为团长,财政部农业司张红兵副司长等7人组成的农田水利考察团,到台湾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宜兰、苗栗、新竹、桃园、花莲、高雄和嘉南等7个农田水利会及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参观了水利安闸门制造公司、绿美化工程、雨水贮蓄设施、圳路(干渠)、抽水站、乌山头水库、农田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等多处水利工程。2001年12月台湾现行农田水利技术及管理制度考察团以花莲农田水利会会长蔡运煌为团长,一行25人,来祖国大陆考察了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农田水利现代化管理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并座谈。2002年11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福建考察。以李总集会长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考察团一行23人对广东、福建两省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考察并召开了座谈会。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广东顺德北窖镇桂畔海水利排涝工程、堤防闸群自动化工程和福建泉州市的山美水库和金鸡拦河闸工程等。2003年2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交流考察。以水利部总工程师何文垣为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代鑫为团长的农田水利考察团,考察团一行8人先后考察了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桃园、新竹、嘉南、高雄、花莲、宜兰和台北瑠公、七星等8个农田水利会,听取了农田水利会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水库、渠道、田间节水等设施。2005年1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交流考察。以水利部国科司高波司长为顾问,水利部农水司李仰斌副司长为团长,大陆水利专家考察团一行9人赴台湾交流访问。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新竹、台中、嘉南、台东、花莲、宜兰6个农田水利会以及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渠道绿美化工程、雨水贮蓄设施、圳路(干渠)、抽水站、乌山头水库等灌溉工程、生态工程。2005年8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考察。台湾参访团一行16人对北京市、和山西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参访。考察大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及营运,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工程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拜访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山西省汾西灌区管理局以及夹马口引黄工程管理局等。2006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赴大陆考察。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在张辉元团长的带领下,一行32人,对大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和江西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交流、参访。在四川都江堰管理局的都江堰博物馆和水利调度中心,团员们听取了都江堰管理局的情况介绍并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湖北宜昌参观了提供宜昌市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东风渠灌区官庄水库和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江西参访了赣抚平原灌区进行访问考察,就灌区管理、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管理和农民用水管理组织等内容进行交流。2008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参访团以嘉南农田水利会会长徐金锡为团长一行23人来大陆安徽、浙江两省考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区管理和灌区信息化等情况,参访团访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灌排总站、青弋江灌区管理局和浙江省灌溉试验站试验基地、中国水利博物馆,进行农田水利技术交流。2009年1月大陆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赴台交流考察团以部农水司李远华副司长为团长,部政法司赵伟司长为顾问的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湾交流访问。考察团先后拜访了宜兰、花莲、台东、屏东、嘉南、云林、新竹、桃园等8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有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信息化建设、渠道绿美化工程、农村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圳路(干渠)生态建设、抽水站、沉沙池、水库等工程,重点考察了新竹农田水利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09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2009年大陆参访团一行18人来大陆北京、天津、山东进行为期10天的技术交流和参访,考察团就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灌区信息化管理、农民用水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技术交流。2010年12月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2010年大陆参访团以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林文瑞为团长的一行22人在北京市、重庆市和湖北省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参访。参访团一行围绕灌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灌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座谈,并结合座谈内容进行实地考察。2011年6月大陆水利专家赴台参访考察团以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为团长,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为副团长,一行9人组成的2011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专家参访团赴台湾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新竹、南投、嘉南、台东、台北瑠公等5个农田水利会和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有关水利会下属的基层工作站。实地考察了水利会信息化建设、农村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圳路(干渠)生态建设、水库等工程并进行了交流和座谈。2012年10月,以屏东农田水利会会长黄信茗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大陆参访团一行18人,对河南省、陕西省的有关水利工程进行参观考察。台湾考察团考察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及交口泵站、泾惠渠管理局、李仪祉纪念馆及历代渠首等水利工程。2014年11月,以屏东农田水利会会长黄信茗为团长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大陆参访团一行17人,赴大川省,对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乐山灌区管理局,以及绵阳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参访和实地考察。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活动,为两岸农田水利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广泛接触、深入了解、沟通信息、共谋发展的平台,对于推进海峡两岸农田水利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农田水利事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成就
通过近20年的两岸技术交流活动,我们对台湾的自然环境、水土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投入政策、法规保障、制度建设、工程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等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台湾农田水利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完备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长效良性的运行机制等,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1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组织管理方式
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是唯一具有“公法人”性质的地方农田水利事业管理组织,是农民参与灌溉排水工程的有效管理组织,属于农民自治的专业协作团体,民主选举及内部运行管理制度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护充分体现和表达了农民意愿,农民主体地位突出,农田水利会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和质量高,工程运行维护好。虽然大陆目前正在加快探索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模式及途径,但仍存在政府与农民责、权、利模糊,特别是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清、建设管护主体缺位、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建议借鉴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组织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快建立健全规划统筹、政府支持、民主决策、民办公助、社会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机制,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在足额落实灌区、泵站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同时,以乡镇(流域)水利站为主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基础、专业化服务队伍为支撑,加快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水权有偿转换机制,切实落实财政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补助政策,促进农业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
2.2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政策
台湾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主要是“农民主体、公共财政支助、社会捐助、多种经营弥补”。台湾地区新建农田灌溉水源工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等公益性工程投资全部由财政承担,且投资标准、补助比例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均高于大陆总体水平。其次,台湾地区节水灌溉、田间工程配套政府资金补助对象为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农业区、保护区范围内,依法供农作使用土地的农户,农户可自愿申请,经审核列入计划后,所需经费49%由财政予以补助,另外51%由受益农户自筹,田间工程所有权归农民。再次台湾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负担政策落实较好。出于保护弱势产业、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以后,财政单列预算代替农民缴纳农田水利会的会费,农业灌排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基本上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大陆对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主要是“公共财政投入主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建议大陆尽快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化层次、多渠道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及中央和省级统筹政策;进一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提高补助标准,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及财政贴息、中长期政策贷款等方式,扩大农田水利使用金融资金规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新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牧区水利等规划实施资金需求,加快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
2.3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相关法规制度体系
为了又好又快地推进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维系人与自然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存“四生”良好水环境,台湾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继1942年公布《水利法》之后,陆续制定了《农业发展条例》、《农业发展条例施行细则》、《水利法实施细则》、《河川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地下水管制办法》、《排水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包括《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农田水利会监督辅导办法》、《台湾省灌溉事业管理规则》、《推广省水管路灌溉执行作业要点》、《农田水利建设应用生态工法规划设计与监督管理作业要点》、《农田水利会灌溉排水管理要点》、《农田水利会灌溉水质监视作业规范》、《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组织章程》、《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办事细则》、《农田水利会组织规程》、《农田水利会人事管理规则》、《农田水利会会计制度》、《农田水利会财务处理办法》、《农田水利会统计规格》、《农田水利会会长遴选办法》、《农田水利会会务委员遴选办法》、《台湾省农田水利会会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农田水利会水利小组长选举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涵盖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田水利组织与管理、灌溉及排水管理、用水及水权登记管理、农田水利建筑物及设施管理、灾害应变处理、灌溉用水水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框架。这就是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事业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以农田水利会为桥梁和纽带,发动群众参与农业灌排工程的有效管理方式成为世界农田水利管理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陆仅停留在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和具体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层面,农田水利相关法律和规章尚处立法调研起草阶段。建议大陆借鉴台湾地区农田水利重视法规制度建设的经验,加快制订农田水利和节约用水方面的行政法规,逐步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总结本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同时,健全适合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农田水利的法制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深入了解两岸农田水利生态建设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管理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一方面注重灌溉水水质监管。为保护农业及生态环境,防止工商业、都市化快速发展及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等所排放废污水影响灌溉水水质,导致农产品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土壤劣化和乡村水环境恶化。从1978年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持续支助各农田水利会和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灌溉水监测、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灌溉水水质监测站网,设立各级监测站(点)3000多个,农田水利会和工作站严格按照《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常态化开展灌溉水质监测工作,有效防治了废污水和重金属对灌溉水质的污染。另一方面,为维护农村居民生活和水田生态环境,在雨季积极利用水利设施,将多余河川径流引入灌溉田间,增加土壤渗透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据统计,每年通过灌溉补充地下水约20亿m3。同时,在引水、蓄水、渠道周边人性化地建设生态休闲场所,促进水土资源有效利用及人水和谐,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另外,台湾地区不仅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取用水情况、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特别是灌区管理具体到地块,实现了农田灌溉的精准化和实时化。同时,在农田水利实践中还妥善处理好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生产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之路。而大陆农村水系紊乱、河道堰塘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以及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用水被挤占等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另外,大陆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尚处起步试点阶段。建议大力推进农田水利信息化和现代,特别是优先推进国家灌区监测系统和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结合灌溉试验、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灌区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和效益效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与新建的全过程,统筹做好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地区严禁超采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加强大规模渠道防渗及节水后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地膜覆盖薄膜回收和残留降解研究及监测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依托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3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展望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每一次相见后依依不舍的分离,我们深深感受到两岸同种同根的亲情,感受到了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的期盼。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2015年,我们补充完善并正式签订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协议》,并积极拓展台湾农田水利联合会与大陆省级农村水利专业委员会之间的经常流与协作,我们坚信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会越办越好。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我们将充分利用两岸农田水利交流平台,加大交流频次,进一步深化、拓展两岸农田水利交流的领域和内容,加强两岸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合作,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情谊,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认同和自豪感,为推进祖国和平进程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作者:李娜 许建中 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备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大型实施,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灌溉耕地和人畜饮水方面的问题,还具有其相应的特点。其一是工程所需投资较少,况且国家根据惠农政策也会给予大量的经济补助;其二是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小,大多是5级别以下的建筑类型,所以难度与危险系数偏低,而连带的工程施工设备与技术就没有很先进。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也使工程缺少一定的质量监控措施,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可能甚至有些低于国家标准的也投入了使用中。[1]
二、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一)工程施工之前要有良好的规划
对工程施工之前的充分准备工作要寓于绝对的重视,才能更全面的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物资方面,准备物资工作要充分、迅速,要保持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齐全,才能正常进行施工。组织方面,进行施工前要检查和了解好操作的基本流程,建立对应的组织以及管理结构,要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员,让工程各项任务顺利进行。现场方面,充分完整的布置好一切,并掌握好控制网。技术方面,对施工图纸的了解一定要到熟练的程度,坚决杜绝一切出现在施工现场的不该发生的错误。总体来说,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与高效率离不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二)施工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施工项目的必要物资,施工材料的好坏决定工程的质量,所以应该尽量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采用优良的施工材料。这时采购人员的把关极其重要,一定要将质量放在首位,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选择优质材料,尽力保证所选购的材料最满足建设的一切要求。 [2]
(三)对施工质量的监管
保证良好的质量是工程的命脉,所以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进行、并达到高质量要求的核心过程。但目前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因此,要想做好施工质量监管工作,首先应该提高对质量监管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随后要展开施工监管作用,保证工程朝向高效率发展。由监管人员结合施工特点总结的施工质量问题是应注意的因素,一定要绝对重视,并合理分配监管人员。
三、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权限不明确
大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欲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针对工程的维护及安全进行负责。所以许多施工器械在工程建设以后无人管理,即使未到使用年限也已经老化、报废或者是出现漏水、停机、上锈等等不良情况,这就是没有一个全面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的,也是由于农村对水利工程的认识不够,认为与己没有多少关联,也不会为自己带来直接利益,因此村民的积极性偏低,几乎不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应的管理机构决策,而管理或组织机构的领导及其组员大部分都不是民主选举而是自愿或是组织安排,这就导致了工程施工监管的权利被大大的削弱了。
2.监管效率不高
因为没有了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组织,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职能发挥不到位,运行管理的方式也很单一,导致工程管理的效率不高,更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甚至有些规模小的水库、小型灌溉区、堤坝以及机电井口和少数防洪工程都变成了无人管理地区,施工机构也对此表示忽视的态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职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就生成了一种修建后不管理的失败局面,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正常有效运作。
(二)施工管理应做到的内容
1.首先就应大力的宣传《水利法》,以便做好水利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带动村民自觉维护并建设管理水利工程,提高广大村民保护农田水利的意识,绝对不允许出现人为的破坏,尽量保证工程质量一次性过关。[3]
2.其次要加大经费管理的力度,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费管理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标准。衡量好具体的情况再向受益的个人和单位征收相应费用。对于工程管理中的义务工作还是可大力的推行,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无论从受益单位还是个人来的义工,从而节省用于水利工程维护、保养的费用。
3.还要加强业内资料的妥善管理,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一些相应的管理标准、相关的制度法规等业内资料都是必须齐全的,也要对其进行合理妥善的管理,例如一些水利相关设计的图纸、文件、工程实施结果报表、竣工情况报告表等等,都需要对其建立档案库。
四、做好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工程规划及设计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之前,要将详细的施工方案与规划体系完全编制出来,比如施工方法、前期准备、劳动力、施工器材等,而完善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各负各责也很重要,在做图纸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做好实地考察工作,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以及环境等其他因素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工程,但是要重点注意工程进行时的经济问题,在能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节省资金的补助,另外要在工程竣工后确保对周围的环境无干扰,然后通过科学的计量方法,算出准确数据。
(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对于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应采取筛选的方法,从多家建材企业中进行挑选,尽量找到符合标准的、高质量低价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选购低质量的材料,入库材料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过程,主管人员要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批原材料,全方面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还应做好基本的防潮防腐工作,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三)提升施工队伍的水平
为了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该选用高水平高素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尽管小型工程在施工方面较简单,但是基础问题不容小视,必须保证每个施工者的水平。即使选定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后,也建议在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以便对其专业水平的稳固与技术的提升,也可及时的揪出一些滥竽充数的人员,让施工团队整体的水平都在一个高水准的位置,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财政厅农业处课题组.我省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机制实践与探索[A].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 2009
【论文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
(三)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四)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结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