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计算机技术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技术应用

第1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事业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改革中的作用尤其明显。本文首先介绍了通信发展的几个重要改革,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相关应用,最后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为例,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通信技术分为光通信和电通信两大类,而电通信又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个大的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通信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通信业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改革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即从我国通信改革的具体过程,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

1 我国通信发展的重要改革及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应用

寻呼机开启了个人即时通信的时代,1983年9月,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次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2007年3月初,中国联通公司停止经营北京等30省市的198/199、126/127等无线寻呼服务,我国的寻呼网络完成其历史使命。寻呼机作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功不可没。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的发明,就不乏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在其控制方面的作用极其明显。

1987年,我国开始引入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选择了英国的900mhztacs标准,从蜂窝移动系统引入开始,它就以超过人们预期的速度发展,用户数从1987年的700户到1995年的520万户。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经历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代,gsm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到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的第三代。

通信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我国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它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属于全电子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或简称为程控交换机。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可见,计算机技术之一的微处理器技术等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网络通信是通信改革的大势所趋。目前网络通信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现有的网民占世界第一,人们通过网络来通信的方式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网络通信作为通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的计算机技术就更为广泛。集中式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是网络通信的重要特征。

2 现代通信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

我国现代通信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在新一代程控机、移动基站等设备的研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者为例,介绍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代(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搜索、手机购物等移动通信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这些功能的实现,首先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移动终端,也就是3g 手机。而3g 手机的实现,必须有计算机技术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驱动程序设计技术、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如arm微处理器在移动终端上的广泛应用,window ce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国产的do-easy操作系统等,这些操作系统在手机终端上的应用,才使得手机

转贴于

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才可能有3g通信的实现。另外,以无线搜索为例,搜索引擎技术这项计算机技术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搜索引擎如目录式搜索引擎、机器人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无一不是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以前者为例,目录式搜索引擎以雅虎、搜狐为代表,它对web上的网站进行分级分类,在数据库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对各个页面加以简短的描述,是对关键字和分类关键字进行匹配。手机购物的实现,也离不开网站设计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另外一方面,移动通信公司的各种应用系统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以中国移动通信为例,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清算系统,主要负责对已批价过的国内gsm漫游话单、国内模拟tacs漫游话单、国际gsm漫游来访话单和国际gsm漫游出访话单进行收集、检错、分拣,按归属省/国际运营者合并下发话单,并按照漫游话单归属地转发到相应的各省计费中心、国际清算中心或各国际运营者。其应用控制系统acs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自主开发的中间件产品。它采用了com/dcom/com+技术、j2ee技术、corba技术等,这些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中国移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其他方面如移动通信公司的各类网站、移动基站的研制、通信协议的定制,都会用到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由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2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应用途径

如今机械控制系统逐渐融入了计算机技术,使得机械控制系统在运行的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给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机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改善了以往机械化工业生产的陈旧模式,提高了机械控制的精准度,从而提升了现阶段机械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整体效率[1]。因此,基于该发展现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运行过程进行系统性的控制,针对信息数据和传输的过程进行操作升级,从而提高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效率,促进现阶段我国机械控制系统的不断优化。如今,计算机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该技术在机械控制领域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整个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辅助。要想进一步提高机械控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便捷性,需要进一步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控制系统进行融合。从机械生产环节入手,首先,在机械生产线中改良自动控制技术,将操作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升级和优化,确保机械生产能够以自动化流水线的模式发展[2];其次,在机械生产中,对于高标准的生产环节需要通过精确的操作来完成,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而出现数据方面的误差,确保机械生产的经济效益。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我国的机械控制在数据与信息等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在机械控制中,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整个机械生产环节的内容进行精准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进行下一步生产步骤的变动,该方式不仅能够将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还能够减少机械生产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3]。此外,机械控制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是对计算机中的程序进行系统控制,促进程序管理规模的优化,同时扩大整个系统的管理范围,及时发现机械控制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深入运用。

3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

3.1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

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能够将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对整个机械控制环节进行优化。数字化控制技术有着较大的应用优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对工业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环节,融入数字化控制技术能够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确保机械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4]。在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时,机械控制操作者需要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应用控制系统,由此将数字化控制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生产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3.2建立运行安全控制体系

安全控制体系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处理计算机方面的问题。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如果问题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将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机械控制工作过程中因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疏忽,也会导致机械生产存在问题[5]。对此,在解决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时,首先,需要提高相关人员对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念;其次,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展开检测和维修,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最后,需要对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以规章制度对生产人员进行约束和管理。

4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4.1提高机械控制的整体质量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控制的整体质量。然而,现阶段我国机械生产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6]。因此,需要企业在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机械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从而确保我国机械生产总体水平的提升。

4.2提升机械控制生产的效率

目前我国机械生产程序主要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有待提升,同时由人工控制的系统在精确度上也难以达到现阶段的工业要求。因此,将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此外,应用编程软件可以改善当前的工业生产环节,使后续的系统运行与程序控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5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途径

5.1设计流程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机械控制系统在服务于工业、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想发挥机械控制系统最大的效能,就必须在设计流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7]。在这一进程中,软件基础功能可以作为辅助,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创新设计,从而完善机械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功能。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及特长,利用建模和三维形状和实体拼装图的形式,可展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满足开发相关产品的高质量需求。

5.2生产流程

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对系统进行控制,有利于提升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及精密程度。与此同时,通过对该技术的更深层次运用能够结合市场具体需求以及生产效率等多方面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效避免各方面数据动态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成本、效率产出问题[8]。此外,计算机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体系还有着推动性作用。工业生产体系变革的大方向是柔性化生产,传统工业生产设备将难以适应未来生产流程对设备的高标准需求,故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误差小、数据传递效率高、错误率低的先进生产设备。

5.3使用流程

在日常生产中使用机械控制系统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参数显示的准确性,使操作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机械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指针表,能够更为精密准确地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有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排除机械运转进程中出现的故障。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更精细合理地控制运用机械设备,减少各种因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对机器造成的伤害,同时提升产品质量[9]。计算机技术辅助设备运行在日常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很常见,能够有效规避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4智能化发展

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在机械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融合潮流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朝着日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许多常见事例中都可以展现出其鲜明的优势,比如国家电力公司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凭借平台的数据流变化反映各地区电力设备实时状态。在对数据流的实时监控进程中,可以迅速有效地初步排查各地设备故障,第一时间对故障设备进行维护抢修,降低安全隐患,保证生产生活秩序。在快递物流业,依托大数据平台,各种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行业配送效率,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物流派件的准确率。

6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该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未来两者融合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之5G、物联网等各种其他技术元素的不断融合,新型的工业体系必将更加精密化、智能化。近些年各种智能辅助设备的产出,已经向世界证明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控制的所发挥的巨大潜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各种技术元素将深层次融入机械控制,更多的重复单一的人力劳动将会被机器替代,从而减轻人类生产创新的负担。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机械控制系统变革,逐渐以模块化的形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同时使各种技术能够有更加便利的融合平台,增强各种技术的融合度。此外,随着国家生态战略相关要求的提出,工业生产需要在原料的使用上符合生态要求,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好资源消耗,在生产的过程中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机械生产必然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形式提高机械生产制造的总体水平,降低工业能耗,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机械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

7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面对当前机械控制系统运行的需求,仍需要在质量与精准度两个方面进行改良,同时降低生产方案设计环节的依赖性。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当前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生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优化,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机械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还需规范机械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方法,确保该技术能够在机械控制系统环节中得到全面高效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相关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刘馥,于文强.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4):42+50-51.

[2]杨荣彬.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33-34.

[3]姜苏.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0):14-16.

[4]仲雪伟,范运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6):186-187.

[5]沈宇.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及积极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66.

[6]董春晖,董钰.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6):156.

[7]周小浩,张莺莺.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5):261-262.

[8]唐士杰.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9):150.

第3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1)计算机技术在色彩调配上的运用。美术设计中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是色彩,不同色彩的组合与搭配,会给人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应。传统的色彩调配主要是根据美术设计者的主观意识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色彩调配,这种方式往往会出现调配出来的色彩与实际脱节现象,设计者必须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色彩调配与制作,才能够调配出符合要求的色彩。而计算机技术在色彩调配上的应用,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手工调配色彩的不足,特别是AdobePhotoshop软件技术在调配色彩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不仅能够迅速的完成色彩填充环节,而且还能够根据设计者的需求来回地进行色彩更换,使设计者从视觉上把握色彩,减少色彩调配出错率,最终高效率、高质量的调配出自己想要的色彩。(2)计算机技术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美术设计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立体图形设计,在进行这一环节设计时,就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致力于美术设计专业的初学者,他们在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只依靠单纯的想象,是不可能让设计者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进而不利于立体设计的顺利进行。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解决了立体设计中的这一难题,可以使用渲染技术和三维建模对作品的任一结构进行全面的解剖与展现,使设计者能够比较直观的观察作品的立体构造,进而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及时修改与构建。此外,在当前,立体设计中普遍使用的一款计算机软件是3DSMAX,此软件不仅能够快速收集设计所需要的材料,而且还可以使设计者进行大量的模拟操作,大大减低了传统手工操作带来的问题。

2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定位

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给美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推动力美术设计的更好发展。但是计算机技术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不仅不会发挥计算机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会阻碍美术设计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计算机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带来的有利一面和不利一面,进而扬长避短,促进美术设计的健康发展。(1)计算机技术给美术设计带来的影响。1)计算机技术丰富了美术设计的思想,改善了美术设计的工具。自从计算机在美术设计中的普遍应用,“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充分地说明了计算机技术给美术设计带来的巨大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科技型工具,为美术设计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计算机技术还有利于美术设计者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使他们在设计中出层出新。只要美术设计者拥有设计灵感和想法,就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并在模拟空间中任意驰骋,从而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设计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2)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更容易得到实现。任何美术作品都融入了设计者的思想与情感,同时还必须让欣赏者能够体验到这种情感,这是美术设计的内在要求。只要设计者具有创意,就可以运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传达出高质量的视觉效果,进而实现设计者与欣赏者的沟通和交流,把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传达给欣赏者,与他们产生共鸣,实现美术设计的创新发展。3)美术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与改善。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技术不仅包含传统美术设计所需要的绘画工具,而且设计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设计绘画工具。同时色彩也不再成为美术设计难题,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完成了传统美术设计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仅可以进行360度的旋转与移动,而且还可以任意的放大与缩小,并可以对作品进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美术设计的质量。(2)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美术设计的发展上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技术就此可以替代传统美术设计的地位,它只是为美术设计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快捷的方式,在工作效率上比传统手绘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从事美术设计行业的设计者一定要科学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先进之处,就完全摒弃了传统美术设计的精华部分。设计者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单靠计算机技术并不能够设计出完美美术作品来,必须拥有雄厚的美术综合素养,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只有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够发挥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才能够促进美术设计的更好更快发展。

3结语

第4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机房管理

高校机房主要承担学生计算机的实践任务,传统的机房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机情况通过手工记录,查询和统计都非常的麻烦;计算机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困难;不能及时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辅助教师上课。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环节的日益规范化,机房的高效管理日益重要[1]。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减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使机房的管理更加有序,提高学生上机效率。目前,机房主要从辅助教学、数据维护、学生上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1. 辅助教学

1.1 虚拟教室

教师在上机过程中,经常需要向学生演示软件的操作,而学生经常分布在多个机房上机,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多个学生做重复演示。而通过虚拟教室软件,当教师在安装有教师端的计算机上演示操作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上实时的观看教师的每一步操作;学生如果有疑问,也可通过客户端软件向教师提问。

机房选择的虚拟教室软件功能主要包括: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和提交文件、点名签到(如图1)。

图1 虚拟教室软件界面

屏幕广播:实时传送教师的电脑画面到所有学生的电脑屏幕上,帮助教师演示一些应用软件的操作,实现多媒体教学。

远程遥控:让教师对学生的电脑进行操作,如同操作自己的电脑一样,实现教师对单个学生的交互式辅导教学。

和提交文件:在学生端指定一个文件夹,学生提交的文件和教师发放的文件都可以存放在该文件夹中,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减轻教师收发作业的课堂负担。

点名签到:学生在学生端输入自己的名字后,教师在教师端就可以知道实到的学生数以及每个学生对应的计算机,实现对学生的考勤。

通过该软件的应用与实施,减少了教师教学以外的辅助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2 文件网络访问

机房除了安排教师上机课程之外,还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通过Windows系统文件夹共享方式,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但还存在不少缺陷,如用户权限管理不方便、默认访问的连接数太少(默认为10)、访问速度普遍较慢等等。比较好的方法是建立FTP服务器。通过FTP服务器软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设定用户访问不同的文件夹,可以分别设定用户对其访问的文件夹的读、写权限,还可以详细记录所有的访问记录,方便查询访问者的来历和操作活动。另外,可对客户端的连接数量进行任意的设置。运用FTP服务器,在实现文件高速共享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保证文件的安全。

图2 FTP服务器软件

1.3 信息公告

机房在正常的运转中,经常会有一些需要向学生提示的信息,例如临时的机房调整,上网须知,物品的招领启示等等。为了让同学方便的看到这些信息,在机房的内部网站上设立了一个消息系统,机房内学生只需要通过Windows系统的活动桌面即可获得管理员发出的公告。有利于学生及时的获取信息(图3)。

图3 Windows公告板

2. 数据维护

机房的数据维护工作是整个机房管理过程中困难最大的一个问题,由于是公共机房,上机的人次很大,每个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对机房计算机的数据加以保护,计算机软件系统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瘫痪。此外,计算机病毒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到机房的计算机中,并通过局域网在网内传播。这些病毒轻则破坏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重则盗取用户关键数据,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机房的所有计算机均安装了还原卡,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效的保护计算机数据。可以在设置还原卡时将装有系统的分区设置为每次还原,一旦计算机重新启动,所有在系统分区上的修改全部恢复,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系统文件的损害,保护系统的安全。

在机房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更新时,还可以使用还原卡的网络传输功能,将更新后的系统快速的传输到其他计算机中。首先选定一台已经安装好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计算机作为发送端,将同一型号的其他计算机设置成接受端,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传输完成之后,每一台接收端所有的数据都是相同的,包括计算机名称和地址。通过还原卡的自动分配功能,可以实现对接受端计算机名称和IP地址的自动修改。

还原卡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计算机维护的工作量,保护了计算机数据,提高了机房维护的效率。

3. 学生上机管理

3.1 账户管理

每一个在机房上机的同学,都需要先申请一个账户,提供相关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用户姓名、性别、院系、班级、类型、记录状态、余额等等。每一个学生的账户号都是唯一的,对应于学生的借阅证号,账户的密码由学生自行设定。学生在上机之前,需要对自己的账号充值,然后在管理系统的客户端提交账户和密码。经系统审核,确认当前账号和密码无误之后,学生即完成登陆,正常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上机和下机时间,并据此自动收取一定的上机费用。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亦可到机房销户,取回未使用完的上机经费。

3.2 网络监控

网络监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设备监控和学生监控。设备监控即对计算机当前状态的监控。总体上讲,机房计算机一般有四种状态:收费使用状态、免费上课状态,锁定状态和关机状态。当客户端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时,可以通过管理端启动,并进入锁定状态。如果用户通过账户登陆,即进入收费使用状态;如果学生上课,即进入免费上课状态。对学生的监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上网内容和网络游戏上。管理端可以随时获取学生客户端的网络浏览内容,如发现异常,即可对该客户端进行控制。另外,管理端能监控到访问网络的应用程序。如果发现某程序为机房禁止的网络游戏,管理端即可禁止该程序的网络访问,实现对网络游戏的控制。

3.3 数据统计与查询

上机数据的统计和查询,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上机情况的监控工作安排的调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询每一台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包括上机的账号、上机时间、下机时间等等。也可以按照设定的条件对上机机时、开户销户情况等作统计,方便管理人员对机房的运转情况有足够的了解。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保证了无漏费、无人情机、无纠纷等诸多问题,实现了机房全自动化的开放式管理。

第5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1.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巨大变革,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管理也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我国也己经针对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应用的相关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与规范文件。从目前财务会计工作来看,会计电算化系统己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应用平台,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帮助很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技术

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财务操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的批量处理,并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质量,满足财务会计工作的现实需要。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重要基础。

1.2计算机技术完善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日益丰富,并实现了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保证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实现预期工作目标,达到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整体质量的目的。

1.3计算机技术保障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稳定运行

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确保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并满足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需要。因此,计算机技术的保障作用相对较强。

2.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中取得了重要应用

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之后,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应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对软件及网络的依赖性,如何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安全,成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信息的保存方式是以磁性介质来保存,同时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导致了会计数据在保存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为此,我们应当不断的加强对会计数据的保存与管理。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实际,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具体实现了以下功能。

2.1计算机技术为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持

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的难度较大,只有依赖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才能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满足财务会计信息保存的实际需要。

2.2计算机技术解决了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中的技术难题

为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质量,破解网络侵袭,计算机技术为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提高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2.3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的整体效果

基于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的实际需要,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漏洞及所遭受的网络攻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保存效果。

3.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会计档案的收集与保管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有着一定的区别,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基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满足实际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必然选择。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计算机技术保证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利用计算机技术,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数据备份得以留存,财务会计档案的数据备份的安全性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2计算机技术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提供了管理平台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为会计档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保证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提高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

3.3计算机技术满足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但扮演了重要的技术服务角色,同时也解决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保证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实际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具体表现在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并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得到了应用,保证财务会计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因此,正确分析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第6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计量管理;应用

煤炭库存表计量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计量管理是指对所有测量方法和手段,以及获得、表示和测量结果的条件进行的管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年代,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也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应用计算机可以使计量管理更加标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计量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计量数据,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未来现代企业计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计算机与计量管理

计算机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从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和工业控制,发展到可以渗透到工作、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量管理是为了保证计量的量值传递和过程测量准确性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测量手段、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和测量表示等。计算机技术可以和企业计量管理中多个层面进行结合,如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2计算机软件技术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主要应用于企业计量设备的管控中,适应企业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测量设备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包括测量的开始、读取数据、测量结束及测量结果的保存。2016年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物流拓展系统在汽车衡岗位成功实现无人自动计量模式,便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在计量管理当中较好应用的实例。车辆上磅,司机在刷卡机上刷卡,磅房计算机软件系统读取卡条信息,包括车号、物资名称、供货单位,并通过红外车检设备检测车辆在磅上位置,确认正常后自动读取计量仪表数据、拍照,室外大屏幕同步显示计量相关信息,磅头红绿灯信号切换成绿灯通行状态,语音播报通知车辆离磅,整个计量过程不超5秒钟。(图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公司计量工作效率,杜绝人为读取数据错误,较好地防止计量作弊,而且提高了岗位自动化程度,使得降低用工成本成为可能。

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可以将企业各个工序计量设备传递的计量数据进行系统的管理,而且这种管理工作相当安全、迅速、便捷。首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有效的保存重要的计量数据;其次,数据库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结构,可以对库内的数据进行迅速的查询、分析、处理,并为不同的管理需求生成输出结果,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实现计量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或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数据安全模块及数据输出模块。数据采集或输入模块是根据计量具体工作建立的数据库结构模块,如计量编号、名称、客商、规格/型号、数量等,计量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计量工作内容自行设定,数据库结构要有充分拓展设计,以提高日后计量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处理模块是对各种计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适应不同工作人员需要的输出结果,如对各种计量仪表数据进行初始化、分类统计、计算误差等;数据维护模块是拥有相应权限的管理员对异常计量数据记录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后台维护纠偏工作,或对已建成的数据库结构进行修改等;数据安全模块是为了保证计量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定期对计量数据进行备份、杀毒、设置岗位计量人员登录操作权限及设制密码等;数据输出模块是根据企业各个部门不同需求,通过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输出结果供需求者查阅、下载或打印。(图2)

4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计量管理信息传递方式变得更加迅速及高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各测量点的计量数据实时传递到计量信息管理平台,平台进行分析及处理后,又将结果迅捷地传递到各需求环节,网络数据可以实现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量管理信息平台,可避免计量统计工作的重复性。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计量管理工作当中,将推进计量管理程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整个计量流程中,各计量节点将各自计量数据实时传递到计量信息平台上,通过对计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后,工控数据处理结果将直接传递到计量点计量软件当中,自动对现场设备进行调整;非工控数据将反馈到各级管理岗位,管理人员凭借得到的相关结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计量网络技术在计量管理当中的应用,增强计量管理信息平台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计量准确性。

5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计量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经过多年的创新及投入,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进厂原燃材料物资进厂、消耗和库存的计量管理日趋完善,计算机技术在其中得以较好的应用。公司计量管理信息平台的工作流程简述(图3):①物资进厂环节:物资供应部工作人员依据合同,在计量管理信息平台的供应商管理子菜单中将供货商的信息、采购数量、质量指标、采购期间输入并生成采购订单,订单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传递到计量部门磅房计量系统,物资进厂时,磅房计算机软件系统将依据司机刷卡信息,检索并匹配物资采购订单,自动进行称重计量,过磅结果实时传递到计量信息平台;质量控制部人员在物资卸料点进行人工取样,样品送至质量控制部物资质检室,配套物资分析仪的计算机检测软件将质检结果传递到计量信息平台数据库该采购订单过磅记录中;②生产过程环节:质量控制部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达物资配料通知单,生产部门接到通知单后,将各物资比例输入现场计算机生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依据配料比例调整生产现场生产各物资的配料计量皮带秤,通过调整计量皮带秤的转速及下料口的开合度,使得各物资皮带秤实时计量数据满足配比要求,计量的数据也实时传递到计量信息平台中;③物资库存管理环节:计量信息平台的数据库软件将实时统计各物资进厂数量、生产消耗数量和库存数据,并生成相关图表,指导物资采购部门及时调整采购计划,更好的满足生产需要。(图4)企业整个计量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员工劳动强度,而且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公司管理层通过网络能迅捷了解公司实时生产经营实时情况,更好统筹安排企业的产销街接。

6结论

第7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设备的广泛运用,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成熟。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具备新兴表现特征的尖端应用技术,其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广泛引入运用,给世界各国基层普通民众群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体验过程,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和冲击。时至今日,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包含平面二维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具体表现类型的媒介技术要素的结合式运用,并且长期处于不间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发展展开简要阐释。

1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概述

从整体性角度展开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具备鲜明且充分的综合性表现特点,能够实现与多种具体表现类型的技术形态之间的结合运用,因而能够长期维持快速有序历史发展趋势。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与现代机械工程技术相结合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现代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引入运用;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与现代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现代电子工程技术领域的引入运用;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与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相结合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现代通信工程技术领域的引入运用。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揭示,我国第一部具备通用性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就是在针对现代通信技术和核物理电子技术等技术形态的结合运用背景之下研制形成的。微电子应用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有效提升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物理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过程中的价值表现水平,促进了以光学和激光应用技术、真空电子应用技术,以及超导应用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应用技术形态的日渐成熟。而且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事业领域的引入运用,为有效提升我国机械工程技术活动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2现阶段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运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实践背景之下,多媒体应用技术借助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效充分结合,获取了在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领域多个具体方面的广泛渗透。在一般性技术分析视角之下,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运用,能够在针对平面二维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媒体数据信息要素完成基础性输入和输出技术处理的前提条件之下,能够有效将抽象数据信息要素转化处理为具体数据信息要素。在未来一段是时期之内,借由多媒体应用技术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效充分结合,能够保障和促进现有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切实实现在地质勘探、气象观测、通信工程,以及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化的系统性,或者是功能性应用技术实践领域,获取到稳定且广泛的应用实践活动空间。(2)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升,充分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应用技术支架的相互结合,在较大程度上充分保障和促进了现代半导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发展。在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历史发展阶段之后,半导体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一系列具备更好技术特性的半导体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广泛投入运用。(3)个人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个人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是一种具备基本性表现特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形态,其主要的技术性应用功能,在于针对具体面对的各种具体表现类型的数字信息要素和数据信息要素展开系统化的计算分析处理。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最基本的功能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就在于针对各种表现类型的数据性信息要素的计算分析处理,且其实际的应用范围覆盖了我国民众日常化生产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4)移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受设备物理技术局限性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给其广泛性的引入运用造成了显著不良影响。而伴随着个人PC设备和移动计算机设备的涌现和普及运用,为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3结束语

针对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发展,本文选取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概述,以及现阶段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志珍.浅析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174~176.

[2]王一卓.浅析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20:105.

[3]夏春梅.探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4,35:191~192.

[4]孟庆涛.刍议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J].数字化用户,2013,07:52.

第8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计算机技术创造主体因素在于社会各界迫切需要创造的原动力,即由需求驱动所形成。当前各类发展领域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生产实践,进行有效的设计以及不断的学习,通常伴随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外界因素、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等需求实现不断创新以及持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之更多的应用在设计分析、数控管理、监督控制、网络传输、日常娱乐以及工作学习等领域,同时计算机还对现代社会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计算机技术同企业组织均处在协同一致的更新发展状态,企业组织在较大层面对计算机技术手段的优选与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

2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2.1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应用范畴广泛,且对各行各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需要计算机系统,该技术手段深入到各个家庭、不同企业或是学校之中。当前,计算机技术手段应用不但对大众生活形成了明显影响,同时人们需要对计算机系统技术发展亦产生了主导影响。为此,今后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势必凸显更明显的人性化、快速化以及智能化特征。计算机技术应用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例如工业化生产、设计施工、监督管控、数据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数值等。

2.2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且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同发达国家比对,仍旧包含一定差距。特别是我国西部区域计算机技术应用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与东部城市,进而对我国一体化经济建设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影响。由于研发力度不足导致计算机技术研发受到了限制。由我国当前应用系统以及软硬件来审视,多数从外国引进而来。因此不难看出,我国在开发应用本土计算机技术上有所欠缺,进而导致科学研究速度较为滞后。如果长此以往,将对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形成阻碍影响,同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则会日益增加。为应对该类问题,我们应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环节给予足够重视。在一定层面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引入到大陆与西部区域,缩减东西地区差异,进而加快推进我国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步伐。

2.2.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当前,计算机技术更多的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现实需求,未来将显现出现代化、智能化、丰富化、多元化、快速化以及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为此,计算机系统技术将拥有更加广阔的更新发展空间,并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开创形成更为科学、现代化的发展环境。计算机技术显著特征在于高效运算、精准计算、高性价比。利用计算机系统技术可获取到更为精准的数值信息,完成高效的信息管理、科学的过程管控、优质的辅助设计、合理的翻译、现代化多媒体应用以及网络运行服务,因此拥有其他方式无可匹敌的明显优势。软件方面,计算机技术利用平台系统面向各类人群提供其所需的人性化服务。通常来讲,常见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含文字处理、辅助设计分析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实时管控工具、教育娱乐工具等。其中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常用的包括office以及wps、等。而辅助设计工具常用的包括CAD、PS以及2.dmax等。信息管理过程中经常应用的软件包括ERP系统以及CEM系统等。不同的软件工具其设计开发的角度、应用服务功能不尽相同,我们应针对具体的应用需求优选性价比高,同时功能契合的软件。该过程之中应避免过分的求新、求全,而应把握合理适用性的原则,进而有效的预防不良浪费或是大材小用的现象。

3结论

第9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一)统计制度滞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资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林业的发展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关键,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有利于人民生活环境和国家发展环境质量的提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统计高度重视对产业指标的统计,进而忽略了对生态系统的建设。林业统计的生态体系建设指标基本空白,难以满足于生态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统计信息质量较差

我国目前的林业统计工作,在管理体制、调查方式和使用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漏洞,进而导致林业统计的工作质量较差。在日常的林业统计工作中,由于行政部门的干预,导致任意篡改和捏造数据等现象的产生,进而严重影响了林业统计的工作质量。同时,数据的分析深度与精度还不足,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多于对单一信息的描述,林业统计的数据信息过于浅薄。

(三)统计传送技术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速度较快,而我国林业统计系统中所应用的信息传输技术较为落后,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的林业统计信息主要是在内部进行交流、使用,外界难以使用到及时、准确的林业统计信息,进而无法满足林业数据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导致社会上传输和使用的林业数据信息出现脱节现象。

二、林业统计信息技术

(一)林业统计

1、含义。林业统计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和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综合效益的统计,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林业统计指标是对林业经济现象中的某一现象或情况表现出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标准。因此,在进行林业数据统计时,要根据林业指标来进行相应的信息反馈,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

2、内容

我国的林业资源包括了森林资源和利用统计,在林业生产经营中有固定的林业资产投资统计、森林工业生产统计以及营林生产统计和林产品销售、价格统计等;在林业科学技术反面,有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统计、林业生产设备和林区道路统计以及林业财务统计和林业综合效益统计等。

3、职责

林业统计主要职责是对林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有效地反映出林业生产和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林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来为林业发展的道路方针提供参考;为满足公众、科研以及社会等对林业信息的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提供条件来促进全面、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产业体系。

(二)林业统计数据技术

在林业统计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林业统计信息技术有: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以及GPS技术和GIS技术等并且这些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高林业统计信息技术的收集与处理技术,能科学、系统的解决林业中各个环节的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在林业统计中的应用

(一)林业统计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林业统计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有:系统程序子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子系统和统计结果分析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系统程序子系统主要是对林业数据的统计、处理、逻辑校审以及统计汇总和对系统定义指标的打印等;计算机网络通讯子系统主要是对统计信息的传输与数据的共享;统计结果分析子系统主要是对林业生产情况数据的统计、整理和贮存等。目前,建立现代化林业统计信息系统是我国林业统计系统的建设发展目标,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就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对林业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审核、编辑、传输、存储、处理以及管理和分析等,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在林业统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于实践能力。

(二)林业统计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林业统计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能力,我国林业局要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统计程序与数据库,然后将这一统计指标体系、统计系统以及数据库下发至各省级林业部门。各省级林业部门则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的林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对指标体系和计算机程序进行自我调节,形成完善、合理的林业统计计算机处理系统。各个市县级林业部门按照当地省级部门下发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机程序来对当地的林业数据进行统计、审核,录入计算机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测控,并制成表格。然后省级林业部门通过计算机联网来直接查询、上调市县级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然会再将其整合上传至国家林业部门。国际林业部门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来接收、查询各省传输的林业统计信息,并将其进行综合的统计与分析,得出的数据结论则是我国林业统计的总数据,上传至网络,便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查询和使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