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雷雨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雷雨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雷雨教学反思

第1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教材解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教学难点: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的校风吗?

生:让读书成为习惯。

师:你把读书变成自己的习惯了吗?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你去过图书馆吗?

师:在借阅图书的时候,你能很快地找到自己想借的图书吗?

生:能。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的?你发现图书管理员是怎样摆放图书的?

生:图书管理员把图书分成不同类别,我们想看哪一类图书就到哪一类书的书柜上去找。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分类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我们想看的图书。你们会分类整理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小方和她的妈妈、爸爸一起去动物园玩,小方的妈妈给她买了很多个气球。同学们看气球多漂亮呀!

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形状不同。

生2:颜色也不相同。

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的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展示分类的结果,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①展示先分类再数数的方法。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这一行是来记录葫芦形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1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1个葫芦气球就画1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画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的方法你能看明白吗?

师:3表示什么?

生:3表示有3个葫芦形的气球。

师:这种方法是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师:虽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你们再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发现了什么?

师:记录的形式不同,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呢?

师: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圆形气球最多,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追问):你找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圆形这列最高。

师:看来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到哪种形状最多,哪种形状最少?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对比、比较。

师:(指着其中的一个图表)如果再增加一个心形气球,这个表该有什么变化呢?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香肠形状的气球呢,这个表又该有什么变化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为什么表格的变化不一样呢?

生1:心形气球原来就有,就在上面加上一个心形就可以了。

生2:原来没有香肠形气球,得再画上新的一列。

让学生明白,心形气球增加一个,只是心形气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只要在心形那列加上1个就可以了;而增加1个香肠形状的气球,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表格上要再增加新的一列。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而且还善于发现,你们都是心细又聪明的孩子。

(二)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生:颜色也不同,可以按颜色分。

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

(学生汇报。)

(三)对比、归纳。

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一开始是按形状分的,后来又是按颜色分的。

师:对了,是因为分类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无论结果是否相同,但是有一个是不变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是不变的。

总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无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给气球分类并整理的,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帮小方解决一些问题。

1.做书上第29页第2小题。

师:妈妈给小方带了好几种水果,你能分类并整理出结果吗?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题卡来完成。

2.做书上第31页第15题。

师:小方和爸爸、妈妈在动物园里看到了很多的动物,你能帮小方把这些动物分成飞行的与爬行的两类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

用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分类。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自己的房间,明天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

反思

第2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新华字典》把游戏界定为:与生活和劳动技能有关的,能够促进体力与智力发展的娱乐性活动。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的方法及过程比游戏的结果更为重要,游戏提供探索不同可能性的机会,并提供缓冲情境,达到个人行为的适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入,游戏教学策略也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认可和接受。

2 教材分析

“生物的分类”是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共分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生物分类的等级”两部分。学生在前面几节中已经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明确了自然界的生物是形形、丰富多彩的。

3 实施程序

游戏一:猜谜游戏。

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学习难度。有的教师让学生体会超市购物的实践,或者体会买书的经历,有的教师将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处理成“猜猜滇金丝猴图片最可能藏在哪本书里”。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买书或者寻找图片在哪本书里,都是很简单的。因为基于他们之前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已经具备了朴素的认识,没有必要再抽出时间用于这些生活事物的分类。这种导入对于学生而言是为了导入而导入。笔者在处理时,去除了生活事物的分类活动,首先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中国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分类。我们每个人对分类都不陌生,一个人从学习说话时就开始学习分类,例如苹果、梨子是属于水果类,书、本子、笔属于文具类,可以说,对事物分门别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

之后,很多教师把教学程序设计为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尝试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这种设计相对来说比较中规中矩,教学气氛一般。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创造性地把该部分设计成了一个趣味的猜谜游戏,学生的激情被立刻点燃,参与度极高,最后能非常自然地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

游戏设计如下:教师在屏幕上先展示十几种动植物图片,并游戏前,先跟学生一起说出图片上生物名称。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面朝同学站立。教师在图上任意指示一种生物作为谜底,请这位同学提问猜出谜底,要求:不能直接提问生物名称;不可以提问顺序,如是不是第五幅图的生物?其他学生只能根据谜底回答是或者不是。

规则一说完,很多学生都举手希望参与活动,上台的学生提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它是动物吗?它会飞吗?它打鸣吗?它能吃吗?它有脊柱吗?它有翅吗?……活动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答案。这些正是课本中所介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的分类依据,不需要教师再过多赘述,自然得出结论,说明学生其实已经会了分类的方法,即根据某一特征进行逐级分类。

游戏二:拼图游戏。

生物分类的等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生物分类等级单位越低,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生物分类等级单位越高,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之前的教学一般运用讲授法,之后发现很多学生经常会混淆。单纯的讲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笔者设计了第二个游戏:拼图游戏。

每个小组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10张卡片,请选取其中的7张卡片,按照分类等级单位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排出犬的分类等级图。10张图片分别是:① 犬、狼、狐狸、狮子、黑猩猩、鸽子、蝗虫;② 犬、狼、狐狸、狮子、黑猩猩、鸽子;③ 犬、狼、狐狸、狮子、黑猩猩;④ 犬、狼、狐狸、蝗虫;⑤ 犬、狼、狐狸、狮子;⑥ 犬、狼、鱼;⑦ 犬、狼、狐狸;⑧ 犬、狮子;⑨ 犬和狼;⑩ 犬。

学生在排序时,除了需要考虑分类等级单位外,还需要考虑究竟选择哪张图片合适,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动起来了,一起商讨如何排序,在动手游戏中增进了小组合作的协调性,内化了学习的知识。完成拼图游戏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犬和蝗虫同属于动物界,它们的相似程度很低,亲缘关系很远;而犬和狼同属于犬属,它们的相似程度很高,亲缘关系很远。不需要教师再反复解释和强调,这部分知识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三:角色扮演。

之后,笔者又设计了区分哈士奇和狼的举牌游戏――给老虎分遗产的认亲游戏,老虎去世后留下了一笔遗产,由与老虎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继承遗产,请你判断应该判给谁?有猫、狼、豹、黑猩猩来争遗产。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猫。这时,教师追问:你确定吗?有理论依据吗?学生根据教材图片进行角色扮演:猫与老虎同属于猫科,狼与老虎同属于食肉目,豹与老虎同属于豹属,黑猩猩与老虎同属于哺乳纲。分析完发现,原来是豹与老虎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应该判给豹。

这时,该游戏还没有结束,教师继续讲授故事:还有一个动物也要来分遗产,它是谁呢?教师通过狮虎兽引出种的定义的学习,完成难点突破。

第3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工商管理,远程教育,教学反思

 

在当前电大开放教育发展重点转入内涵建设的形势下,黄石电大积极响应上级电大号召,着重加强了资源建设,试点了11门整合课程教学,鼓励专兼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本人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工商管理等专业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教与学反思”。

我们在电大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网络案例、师生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学习、黄石电大在线平台、电子信箱、QQ群等多种交互手段进行案例分析来完成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背景

从教学对象来看,我们在几年的教学中了解到,工商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黄石本地或者附近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员工,其中许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管理学知识或正在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他们来电大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管理理论知识和文凭,更有提高管理能力的愿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普遍认同,在教学辅导中学生较为认同重难点讲解和专题讲座方式,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很欢迎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对于学习内容,他们不但重视考试重点内容,而且希望更多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管理特点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界最新动态和成果。

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这已成为电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他们既掌握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面对现实需求,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电大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改善电大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提供的资料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而是会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最佳答案,因此,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发潜能。电大的学生面向的是企业管理实际,一般不会是科研人员,所以对知识和技能提高的需求是不同的。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创新,以及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使其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当其回到工作岗位时远程教育论文,能够更好胜任工作。

2.有利于提高电大教师的素质。由于电大发展的历史原因,电大教师与普通全日制高校教师相比,学历起点要低些,平时的专业科研工作也薄弱些,这些弱点不符合电大内涵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熟悉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现实经济情况变化,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实践案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使教师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得到的启示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一方面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从而提高了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三、要重视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案例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设计。有效的教学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适合教学的、高质量的现成案例不多,因而有效的选择设计案例则显得尤为重要。

1.增广案例来源。我们黄石电大因为并入普通全日制高校,在资源获取方面获得了一定好处,我们案例原型的收集基本来源于图书馆各种教材、专门的专业案例库、专业期刊杂志等。另外,我们也注重平时积累,珍惜交流的机会,与同事、同行共享一些精辟、有价值的资料。自己也尝试编写案例。多渠道收集案例进而才有可能从中挑选高质量的案例。

2. 案例要注重经典和时效性。经典案例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能被长期、广泛的采用。同时,也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选择一些反映时代、行业发展的新案例,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

3. 案例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只有选择的案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方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运用相关的概念、原理论文格式模板。因而,需要我们在所收集的案例原型上根据电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满足课堂案例教学的需要,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4. 设计的案例要便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失败”的案例,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将其当成一则故事或企业的传奇在浏览。阅读完毕,常常不知案例的思考点在哪儿。因而,可以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启发学生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案例导入、讨论、控制、点评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对成功实施案例教学都很重要,而且实际操作中也都存在相当难度。实施的好,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反之,案例教学则是失败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成功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要注意和改善以下几点:

1. 要注意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定位为参与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教师要定位成导演,对案例的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在中央电大形考平台或者省市电大的论坛中,以及班级教师的QQ群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解阅读案例,要求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思考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再提出看法和观点,并要求论证可行性,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包括事实分析、可行性论证、具体操作、预期效果等)。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再组织进行全班(全群)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宣读各自的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和答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担当好导演的角色,必须有效地控制讨论过程,提示思考线索,引导讨论内容,提供分析方法,随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适时加以引导,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讨论气氛,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有倾向性的评论。

2. 要重视教师引导讨论进程及点评工作。案例讨论中,如何通过讨论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获得提升,是教师引导的关键。首先我们通过事先对案例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取案例中重要环节;其次,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交流,不怕犯错远程教育论文,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案例讨论方向,不要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在学生完成一般问题的分析、思考后,可以通过反复诱导、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案例分析对象是某行业一家中小型企业,可以首先让学生对企业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的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一步分析基于该企业的策略,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或者该企业运营上的成败对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有何借鉴等;最后的一点,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判,但可以对学生做适当的提示,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方法,鼓励他们自我反省、自我更正以及客观评价他人方案。等待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点评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着重对本次课的核心问题、代表性问题进行剖析,指出案例中容易出错和跑偏的地方,同时分析学生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不要对当事人在案例情境中应该如何行事给出标准答案,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将案例当事人事后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及其结果通报给学生,但一定要对学生强调: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案,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会只有惟一的方案。其二,点评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单就某个学生或某个案例小组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以避免挫伤学生自尊心与学生积极性。

五、进一步建议

1.加强电大系统教师案例教学培训。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改善案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案例教学的培训。培训可以先在本校、本土开展,如果条件具备,可以选派教师到案例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进修。电大学校有系统资源优势,可以考虑进一步开展这些工作。

2.发挥电大学生在岗特点,联系建立实训基地,深入实践。由于电大的学生大多在岗,我们可以和学生所在单位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且这些实训基地建成后,可以建议在电大系统内共享,类似电大的网上文本课件资源共享一样。希望能更多地组织电大的教师与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对教师而言,能更好地收集多样化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教学素材,也能提高自身对实践的感性认知,进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学生而言,既能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电大学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成人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冯风平.案例教学的角色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

[3]陈妮.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研究[J]. 科技信息,2007,35.

[4]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法初探[J]. 经济师,2003,12.

第4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近10年来,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需求,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教育同属本科层次,有必然的联系和共同的要求,但也有本质的不同和特殊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办学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有所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应集中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建自身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因其自身的特点必将形成其特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我们以笔者所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研究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这是因为此专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适用于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便于经验的推广。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作为近几年新升本的地方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我们将实践教学集中在培养中小学师资和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一是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段内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二是专门设置为期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周(以下简称“短学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结合现在流行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在专业拓宽等模块中根据不同方向增加数学应用类和计算机类的选修课程。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培养了师资,并可以为开设新专业创造条件。

(2)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现在多数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点共识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并开设《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增加了课程试验实践环节,如在《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专业课上设置2~3个课程实验,使学生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和理解所学数学理论,体会数学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与挫折,掌握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短学期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将一个学期分为长学期与短学期,长学期正常教学,短学期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已逐步形成了包括教师技能培训、数学软件应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毕业论文方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高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的重要训练[1]。为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的作用,我们将工作重心放在毕业论文的应用性方面,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体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

(5)教育实习方面。我们将教育实习和短学期、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如在短学期中加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为他们步入讲台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题目实习,从而可在实习学校完成资料收集、调查等准备工作等。

(6)网络教学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普及程度较高,资源类型主要有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2]等。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实践教学,探索网络对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我们利用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将具体实践案例(文字稿、视频等)、常用应用程序及数学软件等上传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习、动手操作,并可通过邮箱或在线答疑等方法及时与老师交流,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实践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创新,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均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雷雨》 主问题 教学反思

一、主问题的选择与设置

教学中有些问题,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抓住这样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去熟悉和把握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性格,当然也可以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精彩布局和行文技巧。

依据个人经验,这样的问题需要去开掘,如题目的开掘,《药》、《项链》、《祝福》,如主题句的开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米诺斯的维纳斯》中“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失去双臂使她获得了什么”,“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如此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进行深度探究。

《雷雨》中有这样的主问题吗?中心人物周朴园,以他为中心,连接起侍萍、繁漪,进而连接起鲁大海、周萍、周冲、四凤,以及鲁贵。所以围绕中心人物周朴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课文节选自第二幕,有两个矛盾冲突,一个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另一个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异常激烈,可以说三十年恩怨一朝爆发,在这样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性格得到了有力的展示。在这里,可以设置讨论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无真感情”。

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剧情变化,随着鲁侍萍身份由模糊变为清晰,周朴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富有代表性的语言如“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来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得周朴园变得如此冷酷无情”,进而来思考人的命运,人性的问题。

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深入剧本,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的过程。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学生思考判断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时,举出的证据,如关窗子的习惯,记得生日等等。但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即没有结合当时的情势。这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文本,思考说话的用意,所谓“察心”。学生这才发现,原来为了让情绪激动的鲁侍萍平静下来,周朴园才这样说的,这是周朴园在打感情牌。果然,在周朴园说完后,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周朴园立马就说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眼前,这时引导学生去看三十年前,结合课本的注释对之前情节的介绍,联系鲁侍萍的语言来解读,进一步来看周朴园这一人物。鲁侍萍说:“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的无情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

进一步,再看鲁侍萍真正站在面前时,周朴园的反应,“(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引导学生从周朴园的台词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周朴园迅速稳定鲁侍萍的情绪,果断打发鲁侍萍离开,并且要求鲁家人永远不到周家来,没有一丝的犹豫。可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就是叶公好龙式的感情。所以周朴园不是真要对鲁侍萍好,而只是给人看,看自己多么有情有义,看自己对感情多么的忠诚,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一个好丈夫的形象。

这样,自然就得出结论,周朴园这一形象:伪善、冷酷、狠毒、可怜。

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点拨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细读文本,揣摩体会;二是传授方法,分析人物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

三、问题的梯度

由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无真感情,到周朴园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再到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由浅入深,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探究命运。

周朴园既是被扭曲者又是扭曲者,他的种种性格都是被所处的周公馆和时代塑造的,同时他扭曲着众多的人物,鲁侍萍、周繁漪、周萍。一场大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展示给了读者;一场大雷雨,将病态展示给了读者;一场大雷雨,一场人性和命运的大悲剧。

第6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材分析

(一)解读作品

《雷雨》是先生的处女作、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讲述了“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故事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剧作以“雷雨”为题,一是因为矛盾冲突的发生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雷雨》作为文学样式出现在课本中,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我们要了解人物,就要分析人物的对话独白。为此,我确定了《雷雨》一课的教学目标:理解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内心世界,借以分析周朴园人性的复杂。

课本节选的是第二幕,在这一幕中,戏剧集中展示了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是本幕乃至整部戏剧的核心人物。两个家庭的悲剧,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都与周朴园有关,而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事纠葛的核心都是周朴园。为此,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人新课,理清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交错,人性复杂。这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课本节选的第二幕前对整个戏剧情节有一个整体了解,并理清本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因此,我设计了“导人新课,理清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的环节。

2.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第一个环节,学生们对整部戏剧剧情和人物关系有了整体的了解,并明确了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接下来便进入第二个环节: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周朴园,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对于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周朴园爱不爱侍萍”这一问题展开。这样纵然可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文本中研读人物的话语来解读人物形象,但这样得出的“爱”与“不爱”或“也爱也不爱”的结论,显然不能深入周朴园的内心,全面地解读其性格特征。

作家自己曾经说过:“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透过作者的阐述,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作者旨在塑造一个“人性复杂”的周朴园。因此,对周朴园的解读,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爱与不爱”去分析,也不能简单地用“资本家贪婪自私”的话语给周朴园贴上阶级属性的标签。

通过对课文节选部分的研读,可以发现其表现的是两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在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是怀念的,而对于眼前“活着的”鲁侍萍却表现出冷酷、严厉的情感态度。应该说,怀念是真实的,冷酷也是真实的。这都是周朴园内心的真实写照,学生们可以在文中找出根据。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诵读的环节,让学生分角色诵读最能展现人物内心的对话,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在解决完这两个问题之后,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怀念,对活着的鲁侍萍却表现出冷酷的一面,该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怀念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填补内心情感的空虚,目的非关爱,而是利己。)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周朴园人性的复杂。

另一个矛盾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两人关系特殊,既是父子关系,也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在两人的矛盾冲突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朴园?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们比较容易得出如下结论:作为父亲的周朴园,有温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冷酷;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残忍、狡诈。

3.人物形象总结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分析,学生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复杂的周朴园,既有温情的一面,也有自私、冷酷的一面。最后用作家自己的话语作结,定位周朴园形象的特点――人性的复杂。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理清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师――今天,我们学习戏剧《雷雨》。作者是著名剧作家。(板书课题、作者)《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课本节选的是第二幕。之前的情况,我们来看课题注解①,请一位同学读。(找一位学生阅读课题注解①)

师――课本节选的第二幕,有几个主要人物?主要表现的是谁与谁的矛盾冲突?

明确:主要人物有周朴园、侍萍、鲁大海、周萍和周冲。主要表现的是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

师――还有谁和谁的冲突?

明确:周朴园与鲁大海。

师――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谁能说一说?

板书设计:

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二)分析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没有认出眼前的侍萍,认为侍萍30年前就死了,周朴园对于“死去的”侍萍是什么样的情感态度?(给学生4分钟时间看书)

明确:怀念,愧疚。30年的时间没有忘记;保留着侍萍的生活习惯,夏天里关窗;要为她修坟;课本61页相关语段。

师――对于死去的侍萍他是怀念的,但他没有想到站在面前的这个人竟然就是侍萍。周朴园对活着的侍萍是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学生会结合60―63页来回答,引导学生关注60页相关语段)

指导诵读:读出周朴园的复杂的心理――由“温情、惊讶、紧张”到“冷酷、严厉”。

师――对“死的”怀念,对活的冷酷。回头再看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该怎样理解?怀念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填补内心情感的空虚,目的非关爱,而是利己。

师――侍萍表明身份后,周朴园由温情到翻脸速度极快,面对侍萍的愤诉,接下来周朴园是怎样对待侍萍的?

明确:劝慰――柔情哄骗――永不相见

师――另一个矛盾冲突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两人关系特殊,既是父子关系,也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在两人的矛盾冲突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明确:

作为父亲的周朴园:有温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冷酷。知道鲁大海是自己儿子的第一反应不是骨肉亲情,而是儿子罢工反对自己。开除鲁大海。冷酷。

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让江堤出险,警察打死矿工。残忍,狡诈。

(三)总结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附:课题注解①

(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其中《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相关情节: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爱上女仆梅侍萍,并有了两个儿子。后来,周家为娶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在年三十晚上,将刚生下第二个儿子(鲁大海)的梅侍萍赶出门,并强迫留下长子周萍。走投无路的侍萍抱着儿子投河自杀,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后来,侍萍又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侍萍在济南某校当佣人,鲁贵在周公馆当差,四凤在这里做侍女,鲁大海在周家煤矿当工人。一天,侍萍从济南回来看女儿,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繁漪叫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这时,作为罢工代表的鲁大海也恰好来找周朴园谈判。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教学反思

《雷雨》一课篇幅较长,再加上学生戏剧知识的匮乏,一节课的时间教授此文颇有一些难度。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在实现长文短教目标上是颇有成效的:

1.课前介绍文体常识,引导学生把握戏剧文体特征。

课前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包括戏剧的概念、戏剧的种类、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适合舞台表演、要有戏剧冲突、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戏剧的语言及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

第7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一、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任何学习方式的开展都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联系。而“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善于质疑、勇于探索,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要学会交流、讨论,要有展示的习惯、总结反思的习惯等等,而这些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要鼓励他们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要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在分配小组的时候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以更合理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从而保证合作交流顺利进行。

二、要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

要了解所教学生的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才能保证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教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雷雨》两课时,如果班上的学生都没有看过《红楼梦》、《雷雨》这两部作品,对于小说、戏剧这样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多的话我们就可有针对性地将探究问题降低难度,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将探究题定为:很多人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如果你是续作者,你会怎样安排小说的结局?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探究题怎会理想地完成?比如对《雷雨》可将探究的重点确定为“从戏剧人物语言中探究周朴园的形象特点”。 所以,探究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探究目标才能实现。而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学情。

三、探究问题的设定要有探究价值和意义

探究既不仅是阅读中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仅仅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它是锻炼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能力,锻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的能力。因此,探究问题的设定要准确合理。要“精”,要有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我们再利用好教材的同时可以从历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启发,高考探究题很好的诠释了“探究”的意味,如2011年普通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陕西、宁夏、海南等)实用类文本阅读第(4)题: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个探究题具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以一种导向,使得学生能沿着这个导向探索下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教师要精心设置探究问题,保证探究的价值。

四、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不能无所事事、放羊不管,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说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对于探究中生成的新问题,要能敏锐地分辨清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及时矫正、引导;切中要害的,积极组织探索研究。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量关照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探究活动。对于学生的探究结论要有一定的引导和评价,要允许学生有不完美的观点,更要正确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以评价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那些有思想,有见解,有探究思维的学生,让他们收获探究的喜悦。

五、合作探究的时间分配要合理

第8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变化 反思

语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和情感的丰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进行教学变化,才能使语文教学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教育者头脑中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变”

1.对教师的要求要变。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人文素质,还要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我们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形成多层次型的知识结构,并且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潜能,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对自己角色要变。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求教师把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鼓励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激励和点拨中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围绕学生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模式要“变”

1.转变教材教参。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教材、崇拜教参、照搬教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做“尚方宝剑”,把教参中的提示当做不变的真理,把课前备的教案当做唯一的向导,使得课堂教学没有创新,所以缺乏活力,老师总是平铺直叙地讲,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接受。

2.转变教学模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采用过去的五步教学法,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未根据课型、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等不同,用一种刻板化、一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行为长期以来凝为刻板的、单调的、不变的模式。研究表明,一种行为如果总是用一种纯粹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逐渐只保留它的形式意义,其实质性东西就会越来越远。

3.转变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我们总是对知识和能力很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相互渗透的。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能看听到教师的声音,没有学生的真正的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独立性得不到落实,创造性得不到培养。课堂上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附庸。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的教学方式要“变”

1.使课堂变“活”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解读自然山水、体验山水意蕴:峻拔的群山,蕴含不同的内容,要解读它,必须靠人生的积累,积累越多,体验感悟就越深越独特。其实人生如群山一般有高低起伏,必须有抗争和超越的精神,这样才能谱写生命的壮丽。经过这样的启发,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就不在乎人生中的所失所得;有同学这样认为:只要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平凡就会变成辉煌。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要得以展开,就必须依赖师生双方在解读文本中所产生的独特的体验,否则,语文教学就会重走老路。

2.使课堂变“动”起来。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使他们的智力活动都“动”起来。老师首先要做到善问,按照教材的重难点和难点,加大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其次要善导,诱导和开拓学生的思路,绝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来就算达到目的,而是要将矛盾的焦点摆在学生的面前,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在善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会学”。最后要含蓄,问题不可以问得太白,不能总是“对不对?”“是不是?”,要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3.使课堂变“新”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增强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我不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还用多媒体播放《雷雨》的电影片段,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被一波三折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运用这样的手段,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充分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的地方,我们要从升学竞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着眼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大胆地进行调整和改革,让语文课堂显现出应有的活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从而使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真福.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二册说明.语文教学通讯,2001,2:7.

第9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阅读,要以阅读教学为中心。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阅读教学是所占时间最长、所占比率最大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呈现了“少、慢、差、费”的现象,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学模式填鸭式,阅读教学受到教师的控制,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人文精神塑造。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就是自主性,所谓的自主性就是在学习中自我设计学习计划、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等,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管理与自我选择。

(二)自我学习的主体性

自我学习注重的是注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目标的提出、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评价的设计,需要由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做出自己相应的调整。

(三)自主学习的发展性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重自己的发展。自主学习情调的是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制定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成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自省与反思。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字数学习的发展西,关系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权利是否得到充分的尊重,关系到教师的工作价值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需要和谐的阅读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教育的成功需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创设和谐的环境,营造积极的民主的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安全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亲其师,才能够重其道。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实施自主学习的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营造一个关爱的、平等的、自主的、河西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外的时间里,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他们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权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内心的心声,多多的给与学生肯定与鼓励。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用良好的态度与积极地眼光来看待学生,挖掘学生内心的潜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二)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是出发点与落脚点,学习目标的明确性、科学性、具体性,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求知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要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评价,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始终是一致的。从严格意义上来数,学习目标的建立,需要由学生进行确定,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什么具体的难题,这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而目标。但是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必须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机会少之又少,在多数情况下,学习目标还说由教师来制定。教师所指定的目标需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目标,必须与单元训练的目标结合。例如,在学习当代诗歌的单元的时候,笔者结合单元的目标提示,介绍了当代诗歌的主要的状况,介绍怎样鉴赏诗歌,诗歌学习的重点就是抓住意象等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谓的兴趣,就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的某种心理倾向,兴趣决定了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态度。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深入的、兴致勃勃的学习知识,因此,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累愉快的阅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坚持用几分钟接受美文介绍文化名人,使得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定的学习状态下,在导入的环节可以使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利用音像、图片O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的《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讲述法进行导入,介绍的生平,从他的大学生生活、文学生活等等展现出来,然后介绍其处女作《雷雨》,激发学生惊奇的、疑问的情绪,使得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与策略,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丽军. 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 语文学刊,20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