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第1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当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方法训练;(2)专业课程虽然内容丰富,但课堂授课只着重于单门课程知识本身,没有课程知识在网络应用方面的拓展;(3)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弱;(4)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不足。

1.1创新思维教学法

科学思维的内涵是相信存在客观事实,愿意探究和认识未知事物;基于已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思考提出对未知事物的猜想,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事实。科学方法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科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事实的经验认知方法;一类是解释事实的归纳、演绎和推理方法。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培养善于学习者和创新者为目标,教师应有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是学习新知识时以知识点为基础,逐个学习各个知识点,积少成多,形成知识体系,达到掌握该领域知识的目标,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专业课学习中不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因此,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是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保障,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我们提出的创新思维教学法CTT=Function(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包含如下核心要素。(1)Knowledge是课程知识点。知识是基础,知识包含低层次的经验知识和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观察报告、实验记录等经验知识是由一系列“是什么”组成的知识,而用来回答“为什么”的则是理论知识。(2)Question是探究性问题。问题是驱动,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精心准备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进而参与课堂教学;课后通过研讨交流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应用。(3)Interactive是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思考,对探究性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在教师授课时,可以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通过教师博客、网络教学平台和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增强师生间在课下的交流沟通,拓展课程知识应用。(4)Experiments是实验。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可以验证课堂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引发新的思考和问题。(5)Function是创新思维教学法的函数实现,需综合运用knowledge,Question,Interactive,Experiments这4个元素;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1.2创新思维教学法实践

创新思维教学法包括作好课前预习(思考)、增加课堂研讨(实验验证)、增强课后交流3个教学环节。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辅以教师的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博客,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研究型学习与创新项目,拓展知识应用技能训练。(1)作好课前预习。教师在备课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课程核心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知识点所包含的具有启发性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带着这些问题预习,查阅资料,思考并获得初步认知。(2)增加课堂探讨。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以“问题驱动法”讲授课程知识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教学研讨,通过实验课验证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3)增强课后交流。学生课后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和教师博客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开发课下拓展知识的潜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得越频繁,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扩展就可能越主动和高效。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必然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创新思维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研究与应用

创新思维教学法不是通过一门课就能让学生建立起创新能力,而是需要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合到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的特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群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和交流,对于课程中相互交叉和具有连贯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均采取记分制,对课堂与网络讨论、实验、课后作业和理论考试给予不同的权重并计分。

2.1创新思维教学法训练举例

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包括3~5名学生)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进行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发言、收集网络资料、讨论学习重点难点和交流学习方法等。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后讨论阶段,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组织3~5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查询和问题交流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或算法设计,准备PPT并在课堂研讨阶段进行宣讲,在课后形成总结报告和实验报告。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网络层知识点准备的探究性问题举例如下。(1)课前预习问题:对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协议,教师可给出一个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要求学生思考并构造拓扑图中结点的最短路径。教师可提示学生:路由器可以与相邻结点交换信息(即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或者将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汇集到某处计算处理(Dijkstra算法);又或者采用类似于交换机的自学习方法等。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讨论,提出想法,进行总结,形成小组PPT;在课堂研讨时,挑选2~3个小组的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堂宣讲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发散、创新思维观点,分析算法利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配置路由器的RIP和OSPF协议、观察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过程、记录报文交换的内容、观察链路状态变化后两种协议收敛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直接验证理论算法,并在网络实验环境下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思想、优缺点及适用网络。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完善算法和实验结果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2)课后研讨问题:子网划分和利用路由聚合技术构造超网问题。教师可给出具体的网络拓扑,将给定IP地址空间22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配给局域网1和局域网2,保证每个局域网至少包含120个IP地址,要求学生给出R2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使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1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构造路由器R1的路由表。教师可提示学生如下知识点。①划分子网是从两极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而主机号就相应减少若干个比特,于是两极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②在路由表中利用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项可用来表示很多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也称为构造超网。③路由表项中包含到目的网络的表项、特定主机的表项、默认路由表项。

2.2网络教学平台的辅作用

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了专业课程群教改成果,提供每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师教学录像、教学笔记、常见问题解答、研究型教学文档、课后习题等教学内容,并链接检测习题库以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询相关资料,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在探究过程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总结报告。

2.3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于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设置3个学分,主要在探索性实验开发环节,为网络工程专业二、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以3~5人为一个小组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在学生中逐步营造研究型学习氛围,带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为期1年的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参与项目分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开发和系统测试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开展与教师和同组同学的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对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成功考研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近90%的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参加过研究型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并且通过该项目提高了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结语

第2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应用研讨

一、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1.创新思维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思维定式的创新型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和解决问题。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是指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创新思维活动揭示事物的本质,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这种思维结果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设想。

2.创新思维特点

(1)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自由活跃。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对于肥胖生、体质差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另外,挖掘学生潜能,如,会对力气大、速度快的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3)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技能、专业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多思考、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和表扬那些有新观点、新思路的学生,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体育教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应用

创新思维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建设性意义,作为教师,必须确保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加强创新思维的看法。

1.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也是一种应试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与一些基本的技能即可,如,掌握相关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基本的动作要领等,却忽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运动、去打比赛的重要性。所以,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指导者,教师可充分采用讨论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自我提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加强创新能力。

2.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1)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心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能感受到学习的自由性,减少压力,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对于那些出错的学生要注意引导其纠正,提高学习质量。(2)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多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带学生走出去,汲取学生所提的改善实践课程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积极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设置闯关关卡,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闯关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营造教学气氛时,必须将学生纳入其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存在感。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单一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教师、学生思维定式,因此,必须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分析研究现有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渗透创新的思维。如,在开展武术课程教学时,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会示范给学生看,讲解其中的要点,学生只是观看教师的动作,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最终导致动作不规范、缺乏实战性。其次,必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多开展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状况、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采用灵活多年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之间应多开展交流活动,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4.改革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还应改革学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首先,明确考核评价的内容,由于体育教学具有复杂性,每项体育活动的操作性都非常高,因此,确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活动,不设置教学目标,也不设置成绩,让学生自由发挥,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反应创新思维能力。其次,落实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考核评价的内容,确保以学生为主体。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需要固定的考核评价程序、模式,应进行动态管理,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我国一改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斌程.分析体育教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4.

第3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改革;电路;工程背景

作者简介:张蛟龙(1977-),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师;张伟(1978-),女,辽宁鞍山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批准号:教高函[2009]18号)、“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2009年河南省教学团队”(批准号:教高[2009]48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49-02

中国工程教育的任务是大量培养工程师,少量培养工程学家,以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社会认知和积极的创新追求精神。[1]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思维能力,它主要指科学思维中的非逻辑思维。在目前的高等教育过程中,科学思维基本上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且以阐述理论为主,自成课程体系。如何用创新思维去指导课程教学是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课程中的创新思维教育是实施人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统计:大学教育中工科学生占45%,而其中电气类学生占工科学生总数的50%。在电类专业中,“电路”是其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强,集数学、物理、电学和工程于一体,理论精辟,分析方法灵活多样,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在国家级“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包括“电路”、“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的“三电”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在“电路”课程建设方面,积极改革、大胆推进,探索工程背景下该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活动,改革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一、“电路”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电路”课程教学内容无论在理论上的还是在实践上都缺乏工程背景,同时教学设计中创新思维培养的考虑体现不够到位。如课程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工程实际联系很少,具有工程背景内容的引入比较少,学生即便学会了知识,也不知道怎么用;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学生认为所学内容没有实用性的氛围下,对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电路理论来源于电路的实践,而理论知识的运用最后也是应该为实践服务的。现有课程内容在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上也没有更多地考虑与设计。比如学生做电路实验,做完后还是只停留在“认知”阶段,综合能力很难提高,难以解决实际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师在授课时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阐述理论-证明-举例应用-阶段性总结,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一些科学思维中的逻辑思维方法,但是应用不够深入,对于非逻辑思维中的发散式思维、灵感思维等几乎没有涉及,从而导致学生知识不成系统,工程意识淡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等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和培养目标明显不相适应。

二、“电路”教学的改革探索

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的统一是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互动过程中关键的方面。根据“电路”课程的特点,主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创新思维方法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点。主要围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应用水平,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并恰如其分地将创新思维方法贯穿于教学环节中对理论内容、实践内容进行改革;选用具有工程性的问题引导教学内容;把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要重视“电路”课程中的工程应用背景,需要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将更多相关的实际工程应用问题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例如介绍电阻元件时,引入超导、热敏电阻、光敏电阻、降低设备温升措施的内容;学习动态电路时,引入电力系统过电压、过电流问题的讨论;学习电容元件时,引入雷电冲击实验;学习交流电路部分,引入交直流输电争论,我国当代的高压输电工程等。[2]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总结后做为实际例子,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实际联系,注意工程问题的探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为何学、学何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工程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而对传统的经典内容,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能够抓住内容的主线脉络。

教学内容上的创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电路”中的创新需要老师善于发现、用脑思考,用“创新思想和方法”去讲授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比如经典的基尔霍夫定律揭示了科学真理的有界性;相量法(变换法)是转移经验和侧向思维的好例子等。同时也应注意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在教学上有思想上的转变。孔子曰:“少则得,多则惑。”教师要教的内容越来越多,知识量又不断增加,如果什么都讲了,学生不一定都学会,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的能力和素养。此外,在“电路”理论的传统内容基础上,注重反映现代网络理论的内容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3]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以解决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工程性和以创新思维为中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4]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设计和提出能体现工程背景又涵盖重要理论内容,与先进的科技发展同步的小项目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请学生设计宿舍楼的供电电路,讨论动态电路在家电中的应用,布置超导体的特性与应用等项目。学生在收集资料、完成项目过程中,积极参与、优势互补、主动思考,并且锻炼了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更加强理论学习的效果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多提一些有深度的提问,提炼有一定挑战性的现实问题,通过合理设计载体,配合教学方案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更为培养他们学习、探索、参与的积极性开了个好头,也有助于提高培养对象的智力、创造力和实用能力。

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在保证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减少验证性的实验,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法并做实验,掌握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如利用电桥原理设计电阻温度计,感性负载断路保护的研究等此类具有意义的、有应用背景的实验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在课外作业中增加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大作业和项目设计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对给定的一个项目,同学分组讨论方案,分析和设计,验证仿真或实物制作,最后学生陈述总结、教师验收点评等都可作为培养创新能力且具有工程背景的较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论

“电路”是电类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较为深远的影响。[5]在国家级“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着力进行了“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在面向工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大环境下,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将创新性教育结合工程应用融入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通过教学相关环节配合,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来斌.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8-10.

[2]罗先觉.电路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思考[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3]张霞,宋淑然,许利霞,等.电类基础课平台——电路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6):36-37.

第4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一、分析学生创新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现今社会高速发展,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处于优势。“商机”这个词也引发了许多话题,该怎样抢占商机呢?各界人士经过不断总结和思考“,创新思维决定命运”成为真理。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都可以面对复杂多样的市场环境,抓住机遇,使自己能够取得胜利。当然,创新能力不是短时期能形成的,需要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和锻炼。初中物理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是比较抽象的。但是抽象的事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是靠灵感来激发的。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中学时代,用物理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有关几个我国初中物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会发现在实际情况下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我国有着原始的教学模式,从目前情况看,要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问题。首先,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单纯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从我们步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从家长到教师都传递给学生这样的片面观点,即“教师不会有错,必须要听教师的”。这样最终导致学生离不开老师,他们的惰性不知不觉也就从中滋生,他们也就觉得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学生也就丧失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离不开书本和老师了。其次,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改善的过程中,有些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很差的状态。这一群体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办不起学校,他们最大的负担就是生计问题,学习更是不可能的。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新的学科,如果在刚入门的时候因为教师文化水平不够、缺少硬件设施等原因,让他们失去了物理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很难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和一些公式的来源教师通常会以实验的方式来演示说明,而且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是通过教案来进行教学。里面的教学过程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很少参与,其结果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呆板无味,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如果连最基本的学生都没有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他们消化知识都很难了,更不用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了。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得到发挥。教学改善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三、培养创新思维需要的几点建议

    1.如何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再加上创新意识的直接来源是兴趣,因此,我们最终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摆脱“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活跃。毫无疑义,课堂的实验也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得到重视。这样,学生亲自操作、研究,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2.培养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大量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得体现出实践的魅力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要想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得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努力。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里面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且它和现代生活、科学技术联系密切。所以,它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了基础。虽然课外活动的基础是课堂教学,但又不能全部照抄教学大纲。它要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但又不能要求每位同学做相同的活动,是要从诸多方面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进而使思维能动性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挥,新的产品得以创造,让他们不仅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创新思维。

    3.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对任何事物来说,创新都是以联想为前提的,只有在原来的事物上大胆想象,发散思维才能使思路得到开阔,使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是所有的脑力劳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开阔更多的思路,联想更为广泛些,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依据,从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到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过程,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要得到重视,而且还要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一点需要教师好好去把握,并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大胆的推测。

第5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 病原微生物 创新思维 改革

一 病原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实践与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先进行微生物基本技能,其次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先对革兰染色及形态学的观察,然后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与分离培养,再实施消毒灭菌,最后研究、分析细菌的变异、检测致病物质等。由此,导致每个实验内容彼此相对较为独立,而实验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及完整性,从而无法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难以熟练掌握所学技能。而微生物教学内容的某些部分,如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培养等,其需要八小时以上的时间,由于实验课程的时间约束与内容安排不合理,从而难以对结果进行观察,既而缺乏连续性。由于实验过程没有延续,整个实验用时过长,从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将会逐渐淡化,由此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对实验结果失去兴趣,既而难以体现、发挥实验课程的效果与作用。

(二)考核模式落后

微生物学的实验课程,其采用的是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其考核成绩中微生物实验课考核成绩为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以到课率与实验报告情况为评分标准,而只有检验专业的学生才参与实验课考核。由此,教育者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升学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考核的关注产生偏移,既而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实验报告而进行实验,存在敷衍、蒙混过关、报告抄袭等现象,从而对于实验课程丧失兴趣、缺乏积极性,以至实验技能薄弱,其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二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激发、引导

创新思维其特点在于灵活、新颖、多端等,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由去联想、猜测、估计、探索,最后对其结果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习技能并获取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对于生活中的人们也是一种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方法。

(二)创设情景、增加兴趣、提高意识

思维来源于问题,在问题中学习、提问,既而才能不断的归纳、概括、总结并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是的最大助推力,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教育者应精心设计,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创设情景并采用直接、有效的教学工具,既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诱发好思的效果。

(三)创设分配、打破定势

发展创新思维,需要打破以往常规的思维定势,并建立如讨论式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等开放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开放习题,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求佳、求异的意识的训练。开放教学法,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从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等。

(四)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积极鼓励

在创新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由此增强学生自信,从而可激发学生再次创新的动机,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教育者应善于发现各个学生自身思维的亮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允许、赞同学生的“异想天开”并对其想法给予正面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思维的乐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感觉同时,不断的发展、开拓思维,从而树立自信心。

三 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

(一)自主设计实验

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教育者需先对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行讲授,然后将学生分配成若干个小组单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查找、实验报告的设计,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并完成,最后进行讨论、分析与评判打分。由此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讨论教学法

病原微生物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制定一讨论命题,将学生分配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围绕着命题开展自由讨论。在讨论的环节中,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思考、分析能力,增加彼此互动,既而更容易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拉近教育者与学生间的距离。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彼此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所得信息的归纳,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自由的思考与探索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意识,既而拓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 结束语

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讨论与实验内容的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既而其教学内容需要与之同步。科学、合理、先进的教学体系,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实验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刘晓梅.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1).

第6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介绍给学生,而是应该在除了教会学生知识以外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事物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动手以及实践来难化学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到位牢固。为了更好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实验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课与其它课程较显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枯燥地讲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就要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实验,除了演示课本上所提供的实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地进行各种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方面,去应用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更加严谨。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钻研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如在对制备氢气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跟学生讲解氢气的一些性质以及相关的知识,之后演示一遍金属锌与盐酸反应来制氢气这一试验,这样的实验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上,演示完后教师将实验的原理向学生进行说明,之后让学生根据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金属锌之外,还可以用哪些金属与盐酸进行反应来制备氢气呢?这样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对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消化,学生们对知识进行联想和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己设计实验,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去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对知识有较深刻的印象,又学以致用开动脑筋进行化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化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化学情境的创设,使化学课堂上的氛围更加愉快和轻松。在较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也更加强烈,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化学现象让学生思考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和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二氧化碳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在讲这一现象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操作,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到该反应的明显的反应现象,很快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之后,教师再对该节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会很期待,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化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按着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最终找出答案,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调节也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科技活动是学生展示创新思维的一个平台。在化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等,在这些科技活动中,除了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外,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有一定作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

四、结论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教师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创设一些能够引起大家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在研究和钻研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学到东西,从而推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较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淑贤.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175.

[2]张丽.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J].学周刊,2012,35:39.

第7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71-0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做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想使高中语文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应试高手,而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语文学科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感和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意识。

其次,对教师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宣讲者,而是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学习者;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和学生一道探索知识的海洋;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不变的,但是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为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对学生接收社会热点、了解社会动态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接受新事物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将学科知识以图象、声音、文字和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听写读看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学生引导到创设环境当中去。具体的,教师可以在播放多媒体之前,教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播放资料结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完毕后先让学生自主讨论,要求他们对播放资料进行总结,培养他们整体看问题的大局意识,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各个方面的分析,要求举出依据。我看过一个国外教学的例子,在一个小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灰姑娘的故事,提问问题有:你喜欢的人物和不喜欢的人物,说说为什么?故事整体讲了什么?故事存在一个漏洞,大家能发现么?接下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怀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是寻求智慧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是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敢于大胆质疑。指导学生质疑,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矛盾。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来找到疑问,让学生的问题能够紧扣课文。对于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师应大胆鼓励,并作一番恰到好处的评议,在评析中多给学生鼓励,对质量高的问题则给予热情的表扬。从而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之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

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促使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于传统考核评价制度的调整,改变以往单一成绩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评价考核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能力的考核,并且在考核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只有让教师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后续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情景,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今后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不只文中所介绍的,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创新,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于桂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2] 郭 渭.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

第8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前言

对于高中地理,其思维能力有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三种情况,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是学生智力活动最高层次的表现。创新能力是新环境下,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

近年来,高考题目中,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而学生越来越感到答题困难,取得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种情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创新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上的启发,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场所,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规律及本质,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地理知识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自主创新潜能,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通过发散性思维解决高中地理问题。为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构建一个平等、自主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敢于思考,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感觉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自主,学生能更加自由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高中地理学习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地理知识,这一方面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问题情景、演讲、辩论等,全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学好基础知识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持续、全面、系统的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地理思维的流畅,才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2.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创新思维能力,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探索不同的知识点,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看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必须积极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从而在各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3.加强思维训练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学会了创新,学生要想真正的将知识转变成创新能力,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练习,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此突破学生的思维常规,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地球内部受到各种成分的阻挡,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这时学生会回答说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勘探的,此时教师再问学生科学设备是如何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生会说到通过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这样就能引出地震波的概念,通过地震波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就能对更深层次的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有认识。

4.打破“思维定势”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经常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材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休眠的状态,这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造成了极大的扼制。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鼓励学生敢于走出教材,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才能从另一个角度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变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改变思维定势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多的提出独立的见解。

五、总结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32):111-112.

[2]车贵安.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09):130-132.

[3]李吉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08):74-75.

第9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 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教学的关键,其教学方法在于让学生显示其思维过程。例如:“一对夫妇色觉正常,但他们的父母双方都是色盲患者,问他们所生儿子中患色盲的机率是多少?”提问:“大家是怎样想的?”然后利用多媒体来一步步呈现,无论学生的思维是否正确,显示出来以后都是很好地重视思维过程的资源。这样的教学,所有的学生都能自省自查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讲解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强化思维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之目的。

(1)进行统摄思维训练

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利用多媒体对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生成块,生成系统。

(2)求异思维训练

利用求异思维的特性,从给定的信息出发,让新知识进行辐射,产生系统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部分错误的分析材料,从而训练学生挑毛病的能力,以及从貌似荒谬怪诞的观点中找出合理因素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3)鼓励多思,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做出直觉思维的示范,如大胆假设、猜想,在课件上展现出大大的猜想符号,然后一步步现场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到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并模仿这种方法。其次,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如在生物练习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类型,可以变学生的定势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学生思路,既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的特点,又使学生建立起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心,并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对学生有所启迪。

(4)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的反省思维

反省思维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如果学生习惯于批判性,反复地深入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上并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感悟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提点学生这方面的思维,例如,利用课件反观思维过程是否有漏洞等。

二、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学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指导学生对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讨论、辨析甚至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设置相应的实验,亲自动手去做,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方法产生的探索结果,并可以利用摄像设备录下学生们的创新性实验,并拿到课堂上用多媒体放映,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学习评价,评出设置最佳者,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录下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放映时让全体同学来评价其中正确和错误的基本实验操作,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对知识的获取往往更有效。

三、课外科技活动中和兴趣小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外科技活动是中学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深受中学生欢迎。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历史长河…‘放眼社会”“知识海洋…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等栏目,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完成。设置这些栏目,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开展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实验中去实践、动手和思维,这不仅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得到培养和发展,还能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由于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约束,所提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说明生物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和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录下自己在课外科技活动中的点滴发现或实验创新等与大家分享,分享的过程亦是互相学习、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

四、结束语

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智力的开发,首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充分挖掘学生大脑的潜能,以提高大脑的总能力。其次,还要注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提出、解决及问题的延伸和评价开展“学生同伴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另外,还要注意将游离在正规的科学课程之外的科技活动融入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应用知识的水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应时刻有创新意识,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