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抢答。
1+3=
1+3+5=
1+3+5+7+9+11=
1+3+5+7+9+11+13+15=
师:我们一起来口算几道加法题
师:老师发现当加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们算的越来越慢,当加数很多的时候,你们相信老师能快速的算出像上面这样的算式的答案吗。
生:相信
师:你们想见识见识吗?
生:想
师:谁愿意来说像上面这样的算式我来报答案
师:老师厉害吧,
师:其实老师也只能快速的说出像上面这样的算式的答案,你知道上面的每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都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的奇数相加(师板书)
师:你也想像老师这样快速的算出上面这样的算式的答案吗?
师:其实啊,老师是借助图形来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与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几个正方形?
生:1个
师:如在这个正方形的基础上拼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你能拼出这个正方形来吗?
师:三个人一小组拼一拼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拼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生:3个,1+3=4个
师: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正方形,
有几行,每行有几个,还可以怎样算出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边长乘边长,2乘2
师板书
师:如在这个正方形的基础上拼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你能拼出这个正方形来吗?
生:能
师:分小组拼一拼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拼这个再大一点的正方形需要至少增加几个小正方形?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生:5个,1+3+5=9个,等于3的平方
师: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正方形,有几行,每行有几个还可以怎样算出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边长乘边长,3乘3
师:继续拼下去,第四图形应该会是怎样呢?
出示课件
生:应该有四行四列
生2:第四幅图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7个小正方形。
师:我们来看一看,也就是(学生说)1+3+5+7=42
师:再继续拼下去,第5幅图会是怎样的?
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9个小正方形。
师:也就是1+3+5+7+9=52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说的正确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组算式的左边有没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都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的和
师:我们看看左边这几个算式它们的加数的个数跟右边的结果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师:也就是说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齐读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字很重要?
生:1
连续
奇数
几个
几的平方
师:我们看1+3+5+7+……
,n个数相加和是?
生:N的平方
师:也就是说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N的平方。(生齐读)
师:你能说说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吗?
生1
生2
师: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知道是几的平方吗?
生:不知道
师:为什么?
生:不知道加数有几个?
师:也就是它的加数太多了,加数太多的时候还能这样去数它加数的个数吗?
师:那怎么能不用数就知道有几个数呢?
师:从1到10这十个数中,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
生:有5奇5偶
师:从1到100这一百个数中,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
生:有50奇50偶
师:也就是说奇偶同样多
师:那你知道上面这个算式有几个奇数吗?
生:19+1的和除以2,有十个
师:你会算奇数的个数了吗?
生:用奇数中最大的个数加1除以2就等于奇数的个数。
师:所以1+3+7+9+……+17+19=等于19+1的和除以2等于10,10的平方等于100…………
师:这种方法简单吧!
生:简单
三、巩固练习
1、师:你们会写这种题目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1+3+5+7+9=
1+3+5+7+9+11+13+15=
=92
2、下面请你动动脑筋看看这道题怎么算
1+3+5+7+9+11+9+7+5+3+1=
师:这种方法简单吧,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是借助什么来发现它的规律的呢?
生:图形
师:看来结合图形来解题会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
师:在数学中隐藏的数形结合的规律还很多,下面这道题你能通过图形发现数的规律吗?
。。。。。。。。。。。。
师:我们看数量为1、3、6、10、15……相同的小图形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这些数也叫做“三角形数”。
师:同样的数量为1、4、9、16、25……的小正方形可以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些数也叫做“正方形数”。
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长方形数,三角形数、正方形数、长方形数的三者之间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奥妙有待于我们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
师:看来图形结合解题更简单方便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当中也应用到了很多数形结合,比如
师:看来数形结合在我们数学当中无处不在
四、小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5℃记作()
A.﹣5B.﹣5℃C.﹣10D.﹣10℃
【考点】正数和负数.
【分析】首先审清题意,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解答】解:零下5℃记作﹣5℃,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2.下列各对数中,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A.3与B.与﹣1.5C.﹣3与D.4与﹣5
【考点】相反数.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且一对相反数的和为0,即可解答.
【解答】解:A、3+=3≠0,故本选项错误;
B、﹣1.5=0,故本选项正确;
C、﹣3+=﹣2≠0,故本选项错误;
D、4﹣5=﹣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知识,比较简单,注意掌握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
3.三个有理数﹣2,0,﹣3的大小关系是()
A.﹣2>﹣3>0B.﹣3>﹣2>0C.0>﹣2>﹣3D.0>﹣3>﹣2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专题】推理填空题;实数.
【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
0>﹣2>﹣3.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4.用代数式表示a与5的差的2倍是()
A.a﹣(﹣5)×2B.a+(﹣5)×2C.2(a﹣5)D.2(a+5)
【考点】列代数式.
【分析】先求出a与5的差,然后乘以2即可得解.
【解答】解:a与5的差为a﹣5,
所以,a与5的差的2倍为2(a﹣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读懂题意,先求出差,然后再求出2倍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去括号错误的是()
A.2x2﹣(x﹣3y)=2x2﹣x+3y
B.x2+(3y2﹣2xy)=x2+3y2﹣2xy
C.a2﹣(﹣a+1)=a2﹣a﹣1
D.﹣(b﹣2a+2)=﹣b+2a﹣2
【考点】去括号与添括号.
【分析】根据去括号法则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以选用合适的法则.
【解答】解:A、2x2﹣(x﹣3y)=2x2﹣x+3y,正确;
B、,正确;
C、a2﹣(﹣a+1)=a2+a﹣1,错误;
D、﹣(b﹣2a+2)=﹣b+2a﹣2,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去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时,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先把括号前的数字与括号里各项相乘,再运用括号前是“+”,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运用这一法则去掉括号.
6.若代数式3axb4与代数式﹣ab2y是同类项,则y的值是()
A.1B.2C.4D.6
【考点】同类项.
【分析】据同类项是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可得y的值.
【解答】解:代数式3axb4与代数式﹣ab2y是同类项,
2y=4,
y=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解题关键.
7.方程3x﹣2=1的解是()
A.x=1B.x=﹣1C.x=D.x=﹣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方程移项合并得:3x=3,
解得:x=1,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8.x=2是下列方程()的解.
A.x﹣1=﹣1B.x+2=0C.3x﹣1=5D.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把x=2代入各个方程进行进行检验,看能否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解答】解:将x=2代入各个方程得:
A.x﹣1=2﹣1=1≠﹣1,所以,A错误;
B.x+2=2+2=4≠0,所以,B错误;
C.3x﹣1=3×2﹣1=5,所以,C正确;
D.==1≠4,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
9.如图,∠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A.75°B.15°C.105°D.165°
【考点】垂线;对顶角、邻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图示可得,∠1与∠BOC互余,结合已知可求∠BOC,又因为∠2与∠COB互补,即可求出∠2.
【解答】解:∠1=15°,∠AOC=90°,
∠BOC=75°,
∠2+∠BOC=180°,
∠2=105°.
故选:C.
【点评】利用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来计算,本题较简单.
10.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50米处,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南偏西50°方向B.南偏西40°方向
C.北偏东50°方向D.北偏东40°方向
【考点】方向角.
【分析】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度.根据定义就可以解决.
【解答】解: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南偏西40度的方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解答此类题需要从运动的角度,正确画出方位角,找准基准点是做这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有理数﹣10绝对值等于10.
【考点】绝对值.
【分析】依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求解即可.
【解答】解:|﹣10|=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绝对值的性质,掌握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化简:2x2﹣x2=x2.
【考点】合并同类项.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答】解:2x2﹣x2
=(2﹣1)x2
=x2,
故答案为x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得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3.如图,如果∠AOC=44°,OB是角∠AOC的平分线,则∠AOB=22°.
【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OB的度数.
【解答】解:∠AOC=44°,OB是角∠AOC的平分线,
∠COB=∠AOB,
则∠AOB=×44°=22°.
故答案为:2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把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4.若|a|=﹣a,则a=非正数.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a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即可确定出a.
【解答】解:|a|=﹣a,
a为非正数,即负数或0.
故答案为:非正数.
【点评】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5.已知∠α=40°,则∠α的余角为50°.
【考点】余角和补角.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求解,即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
【解答】解:90°﹣40°=50°.
故答案为:50°.
【点评】此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
16.方程:﹣3x﹣1=9+2x的解是x=﹣2.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方程移项合并得:﹣5x=10,
解得:x=﹣2,
故答案为:x=﹣2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6分)
17.(1﹣+)×(﹣24).
【考点】有理数的乘法.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简便运算,根据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原式=﹣24+﹣
=﹣24+9﹣14
=﹣29.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乘法分配律是解题关键.
18.计算:(2xy﹣y)﹣(﹣y+yx)
【考点】整式的加减.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去括号,再合并即可.
【解答】解:原式=2xy﹣y+y﹣xy
=xy.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9.在数轴上表示:3.5和它的相反数,﹣2和它的倒数,绝对值等于3的数.
【考点】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专题】作图题.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3.5的相反数是﹣3.5,﹣2的倒数是﹣,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3或3,从而可以在数轴上把这些数表示出来,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自的含义,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相应的各个数.
20.解方程:﹣=1.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先去分母;然后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解答】解:由原方程去分母,得
5x﹣15﹣8x﹣2=1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3x=27,
解得,x=﹣9.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常见的过程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等.
21.先化简,再求值:5x2﹣(3y2+5x2)+(4y2+7xy),其中x=2,y=﹣1.
【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整式.
【分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5x2﹣3y2﹣5x2+4y2+7xy=y2+7xy,
当x=2,y=﹣1时,原式=1﹣14=﹣13.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少40°,求这个角.
【考点】余角和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少40°”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这个角为x,则有90°﹣x+40°=(180°﹣x),
解得x=30°.
答:这个角为30°.
【点评】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运用.互为余角的两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和为180°.解此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的从图中找出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结果.
23.一个多项式加上2x2﹣5得3x3+4x2+3,求这个多项式.
【考点】整式的加减.
【分析】要求一个多项式知道和于其中一个多项式,就用和减去另一个多项式就可以了.
【解答】解:由题意得
3x3+4x2+3﹣2x2+5=3x3+2x2+8.
【点评】本题是一道整式的加减,考查了去括号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运用,在去括号时注意符号的变化.
24.甲乙两运输队,甲队原有32人,乙队原有28人,若从乙队调走一些人到甲队,那么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问从乙队调走了多少人到甲队?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调配问题.
【分析】设从乙队调走了x人到甲队,乙队调走后的人数是28﹣x,甲队调动后的人数是32+x,通过理解题意可知本题的等量关系,即甲队人数=乙队人数的2倍,可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解答】解:设从乙队调走了x人到甲队,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8﹣x)×2=32+x,
解得:x=8.
答:从乙队调走了8人到甲队.
【点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部分,把列方程的问题转化为列代数式的问题.
25.某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七次行驶纪录如下.(单位:k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4+7﹣9+8+6﹣5﹣2
(1)求收工时距A地多远?
(2)当维修小组返回到A地时,若每km耗油0.3升,问共耗油多少升?
【考点】正数和负数.
【专题】探究型.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将各个数据相加看最后的结果,即可解答本题;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最后再加上1,因为维修小组还要回到A地,然后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1)(﹣4)+7+(﹣9)+8+6+(﹣5)+(﹣2)=1,
即收工时在A地东1千米处;
(2)(4+7+9+8+6+5+2+1)×0.3
=42×0.3
=12.6(升).
【内容出处】1.1 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2--3)
【学习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
2.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
3.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评价任务】
1.独立完成活动1;(DO1)
2.小组合作完成活动2;(DO2)
3.独立完成训练1;(DO3)
4.同桌完成训练2;(DO4)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CS)
2.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CS)
3.本主题的学习流程: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综合应用。(CS)
4.本主题的重点: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难点: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CS)
预备知识
小学学过的正数及0的意义。
课中学习
活动1(DO1)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1.请你观察以上几个例子思考: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思考1
1.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2. 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3.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活动2(DO2)
小组合作进行如下活动,看哪一组获胜:
1.其中一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另一名同学按这位同学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训练1(DO3)
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
2.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
3.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
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___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_;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_;
训练2(DO4)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检测与作业】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6,0,-3.141 5,200,-754 200.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数学测验班平均分80分,小华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记作+5,小松78分,记作__。
4.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表示__,0表示__。
5.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__,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__。
6.七(1)班某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老师以平均成绩为基准,记为0,超过85分的记为正,那么92分、78分各记作什么?若老师把某3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5,0,+8,则这3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为多少分?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正确计算。
2.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渗透类比、推理、转化等的数学思想,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图片和题目
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出算式?
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生1:我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片),之后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天)。
师:这种方法还可以列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你会列吗?
生:。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师:需要注意的是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列出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时强调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分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与整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相同。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先算这两盒药可以吃几次:(次),之后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天)。
师:这种方法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你会列吗?
生:。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展示两种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运用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即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师:非常正确,这种算式还可以这样计算:
将算式转化成连乘后直接约分计算。观察的两种计算方法,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
生: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这样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算式转化为连乘后直接约分计算,并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培养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策略。
三、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
设计意图:本题包括多种混合运算形式,有利于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分数运算能力。
2.
老爷爷每天慢跑要用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本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相当于过去的“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可以先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也可以先求出跑1圈用的时间。
3.
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1.
带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2、学会应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中体验数学思维,产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三、教学用具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快速计算
快速计算四个计算题。发现了什么?
计算总结,乘积都为1。
说几对这样的数。
乘积为1的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倒数。
2、理解倒数意义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1,所以我们说和互为倒数,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说一说和,5和,和12的关系。
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重点为“乘积为1”,“两个数”和“互为”。
理解“若a和b互为倒数,则a×b=1”。
小练习--判断:
×=1,则我们说是倒数。
(
×
)
+=1,则和互为倒数。
(
×
)
3、倒数的求法
观察快速计算的四组互为倒数的数,发现了什么?
分子分母位置互换,如×,3从分母变成分子,8从分子变成分母。
分子分母位置互换。如分子分母位置互换一下就是,×=1。分子分母位置互换变成,×=1。
特别的,整数的倒数。如2。2=,则它的倒数为。
小数的倒数。如0.25。0.25=,则它的倒数为4。
带分数的倒数。如。=,则它的倒数为。
特别的,1的倒数是1。1×1=1,所以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等于0,没有与0相乘等于1的数。
小练习--找倒数
,6,,,,1,,0
一个数大于1,则它的倒数会小于1。如大于1,则它的倒数小于1。
一个数小于1,则它的倒数会大于1。如小于1,则它的倒数大于1。
4、课后小练习
PPT展示
五、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和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a和b互为倒数
a×b=1
1的倒数是1。
这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月考练习试题及答案的文章,是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面哪个点在y=-2x-3的图象上?.........................................................( ) A、(-,-2) B、(,2) C、(,-2) D、(,2) 2、下面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的是............................................................( ) A、y=3x+2 B、y=3x-2 C、y=-3x+2 D、y=-3x-2 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 C、≠0 D、全体实数 4、直线上的点在轴的下方时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是 ........................( ) A、x>2 B、x≥2 C、x<2 D、x≤2 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k, b的符号是.................................( )
(A)k>0,b>0 (B)k>0,b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ABC和DEF中,AB=DE, ∠B=∠E,如果补充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使ABC≌DEF,则补充的条件是( )A、BC=EF B、∠A=∠D C、AC=DF D、∠C=∠F2、下列命题中正确个数为(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3、已知ABC≌DEF,∠A=80°,∠E=40°,则∠F等于 ( )A、 80° B、40° C、 120° D、 60°4、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7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A、70° B、70°或55° C、40°或55° D、70°或40°5、如右图,图中显示的是从镜子中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读数,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0:05 B、20:01 C、20:10 D、10:02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腰的一半,则它的顶角为( )A、120° B、90° C、100° D、60°7、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1,P1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P2,则P2的坐标为( )A、(1,-2) B、(-1,2) C、(-1,-2) D、(-2,-1)8、已知 =0,求yx的值( )A、-1 B、-2 C、1 D、29、如图,DE是ABC中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8cm,AB=10cm,则EBC的周长为( )A、16 cm B、18cm C、26cm D、28cm10、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点E、F是AD的三等分点,若ABC的面积为12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cm ² B、4cm² C、6cm² D、8cm²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12、(-0.7)²的平方根是 .13、若 ,则x-y= .14、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 .15、如图,ABE≌ACD,∠ADB=105°,∠B=60°则∠BAE= .三、作图题(6分)16、如图,A、B两村在一条小河的同一侧,要在河边建一水厂向两村供水.(1)若要使自来水厂到两村的距离相等,厂址P应选在哪个位置?(2)若要使自来水厂到两村的输水管用料最省,厂址Q应选在哪个位置?请将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自来水厂厂址标出,并保留作图痕迹. 四、求下列x的值(8分)17、 27x³=-343 18、 (3x-1)²=(-3)²
五、解答题(5分)19、已知5+ 的小数部分为a,5- 的小数部分为b,求 (a+b)2012的值。 六、证明题(共32分) 20、(6分)已知:如图 AE=AC, AD=AB,∠EAC=∠DAB.求证:EAD≌CAB. 21、(7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BC于点F。求证:BF=2CF。22、(8分)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 ,EDOB ,垂足分别为C、D.求证:(1)∠ECD=∠EDC ;(2)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23、(10分)(1)如图(1)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请观察AR与AQ,它们相等吗?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2)如果点P沿着底边BC所在的直线,按由C向B的方向运动到CB的延长线上时,(1)中所得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在图 (2)中完成图形,并给予证明。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C C D D B A B C B 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1或3 12、±0.7 13、2 14、4cm 15、45°三、作图题(共6分)16、(1)如图点P即为满足要求的点…………………3分(2)如图点Q即为满足要求的点…………………3分 四、求下列x的值(8分) 17、解:x³= ………………………………2分 x= …………………………………2分 18、解:3x-1=±3…………………………………2分①3x-1=3x= ……………………………………1分②3x-1=-2 x= ……………………………………1分五、解答题(7分)19、依题意,得,a=5+ -8= -3……………2分b=5- -1=4- ……………2分a+b= -3+4- =1…………2分 = =1…………………1分六、证明题(共34分)20、(6分)证明:∠EAC=∠DAB ∠EAC+∠DAC=∠DAB+∠DAC 即∠EAD=∠BAC………………2分在EAD和CAB中, ……………3分EAD=CAB(SAS)…………1分
21、(7分)解:连接AF ∠BAC=120°AB=AC∠B=∠C=30°………………1分F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F=CF ∠FAC=30°…………………2分∠BAF=∠BAC-∠CAF=120°-30°=90°……………………1分又∠B=30°AB=2AF…………………………2分AB=2CF…………………………1分22、(9分)证明:(1)OE平分∠AOB ECOA EDOB DE=CE………………………2分∠EDC=∠ECD………………1分(2)∠EDC=∠ECD EDC是等腰三角形∠DOE=∠CDE………………………………1分∠DEO=∠CEO………………………………1分OE是∠DEC的角平分线…………………2分即D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分23、(12分)解:(1)AR=AQ…………………………………………1分ABC是等腰三角形∠B=∠C……………………………………1分RPBC∠C+∠R=90°∠B=∠PQB=90°………………………………1分∠PQB=∠R……………………………………1分又∠PQB=∠AQR ∠R=∠AQR……………………………………1分AQ=AR…………………………………………1分(2)成立,依旧有AR=AQ………………………1分补充的图如图所示………………1分ABC为等腰三角形∠C=∠ABC………………1分PQPC∠C+∠R=90°∠Q+∠PBQ=90°…………1分PBQ=∠ABC∠R=∠Q…………………1分AR=AQ……………………1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修筑在岷江中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隋朝大运河
D.灵渠
2.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3.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源于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陶器上的符号
4.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5. 十一长假,小聪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6.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7. 中国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是
A.哥白尼 B.孔子 C.拉伯雷 D.屈原
8. 2005年,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9.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0. 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
12. 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13. 很多人爱吃米饭,水稻种植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最早吃到米饭
A、北京周口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14. 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A.四羊方尊 B.编钟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15.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16、他是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和文字
17、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B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C 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 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18、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 、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19、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迹 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20、在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信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1、传说“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珠江
22、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统一货币 B 焚书坑儒 C 统一度量衡 D 统一文字
23、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
A、启、桀 B、桀、纣 C、汤、桀 D、汤、纣
24、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25、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蓝田人
二、材料题(共50分)
26、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出他的教育思想。(6分)
(4)、如何评价此人?(2分)
27、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分)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2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4分)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部作品?(2分)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2分)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2分)你能写出春秋时期与该国有关的战争吗?(2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为了纪念他,我们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什么节日?(2分)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
29、现代著名史学家离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2分)
(1)、书籍被烧指的是什么事?(2分)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分)
(2)、秦始皇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你如何看待这件事?(2分)
(4)、秦朝时北方最宏伟的国防工程是什么?(2分)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哪家的思想主张变成了现实?(2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26、(1)春秋晚期、儒家学派、<<论语>>
(2)提出“仁”的学说。
(3)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4)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9至2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
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角度的测量方法,能确定物体的方向,能用较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之前学过的北、南、西、东、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二、情境教学,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南方向。
”
1.提问:你知道台风的方向吗?在方位坐标图上指一指(请两名学生指)
2.疑问:刚才两名同学指的方向都是东南,能确定台风的方向吗?还需要加什么条件?(度数)
(二)
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偏南30°的方向。”
1.理解“东偏南30°”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预设:“以东为起始,向南偏30°”
2.结合量角器,深入理解“东偏南30°”的含义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画出东偏南30°(边操作边讲解)
提问:现在可以确定台风的方向了,但是它的具置能定吗?
(三)
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偏南30°的方向,距离A市600KM”
教师:如果用1cm代表100km,你能在坐标图上确定台风的位置吗?(请学生在黑板的坐标图上指一指。)
小结:同学们,你觉得如何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方向和距离)
(四)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台风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大约几小时到达A市?”(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
1.教材20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个别辅导)请几名同学演示度量角度的过程
2.教材2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
教材24页第4题
注意强调观测点的不同,位置不同。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方向:东偏南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