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风建设范文

校风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风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风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工作举足轻重,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党的十提出:“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高专院校的三大教育基本使命一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1]。在学生短暂的三年学业生涯里,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等环节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值得探索。

学校象个大熔炉、大染缸,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校风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校风=领导作风+教风+学风。良好校风是靠领导和教师的优良作风带出来的,领导带头,教师身教是建设良好校风的保证,团队打造是推进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领导既是教师的教师,又是学生的榜样。良好校风的建设必须在学校党委集体领导下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在建设良好校风的过程中,领导带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上行下效,领导的好作风才能带出教师的好教风和学生的好学风,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因此,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照好干部应具有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 的标准,选拔培养优秀干部,加强干部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净化自身,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修养。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到当前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中,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地做好工作,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避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情况发生。

二、凝集学校各方正能量形成合力。

校风建设也不只是领导的责任,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只有学校各个部门,各集体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围绕校风建设献计献策,协同努力,才能加速校风建设的进程。只有集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形成好校风。

建设良好校风,要依靠教职工集体的力量,包括学生处(校团委)、各系(党团支部)、各处室、基础部、各教研室等的力量。各部门团结一致、相互协调配合,根据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学校领导统一指挥下,一致行动,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一致性影响力。

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和辅导员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道德箴言,无论什么奖励和惩罚都是不可代替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他们把身边的领导、教职员工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模范行动和表率作用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下功夫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全体教职员工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学生要以爱心换取爱心,以信任换取信任。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努力钻研业务,教学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自己肚子里有货,上了台才能有灵性”[3]。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治学的严谨;娴熟的专业技能,无时无刻教育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着榜样。教师对学校办学的目标明确,对培养高职高专类人才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为之努力工作,形成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好教风;学生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形成勤奋好学、尊师爱校的好学风。

三、树立榜样的力量。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把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了,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它对形成良好师德师风、良好习惯和风气具有特殊的作用。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师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作风。良好风气的形成,开始由少数积极分子带头做起,经过宣传教育和精心培植,再扩大到一部人乃至大多数师生,才能蔚然成风。在校风建设中,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从不同专业的教师中、从辅导员和行管人员中、甚至从工勤人员中,评选优秀、宣传优秀,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的传播扩大的过程,就是建设良好校风的过程。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影响教育作用,远学有典型、身边有榜样,形成人人学榜样,个个争先进的局面,良好校风就会逐步形成。

四、团队打造推进学风建设。

第2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国家;示范;高职;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导向性和趋同性。主要由教师的教风、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作风、学生的学风三个部分组成。

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良好的教风是教师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是校风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工作上等方面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作风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风气,主要表现为学习中的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也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难点。

多年来,学院深刻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风建设的精神,制定了校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学院利用国家示范院校契机,提出了“抓教风,促学风,严作风,强校风”工作思路,狠抓校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校风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校风建设总体目标是:打造优良校风,努力创造师生关系融洽,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生孜孜以求,勤学上进,尊敬师长,奋勇争先的良好校园氛围。教风建设的目标是教师爱生乐教,课堂具有吸引力,既教书又育人;作风建设的目标是领导和员工勤政务实,关爱学生,在管理和服务中育人;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好学上进,主动学习。

2.思路。总体思路是“抓教风,促学风,严作风,强校风”。以抓好课堂教学和学习纪律为重点,抓好教风和学风建设;以抓好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为重点抓好作风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绩。

具体为:教风建设,抓好课堂教学,强化课堂管理,教书育人;作风建设,强化出勤制度,提升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学风建设,完善奖惩措施,激励学习动机,抓好课堂出勤和纪律。

二、校风建设的措施

1.领导重视,健全机制。学院充分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成立了校风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党政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对校风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的具体实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风竞赛办法(试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管理规定(试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对每个教职员工的的教风和作风,各系、班级及学生个体的学风进行考核,并提供专门的经费保障校风建设顺利进行。

2.作风建设重教育引导。学院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出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分学习动员、查找问题、整顿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作风建设主要着力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在深入进行了作风建设的学习动员后,各单位和个人通过自身剖析和召开座谈会、设置作风建设意见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着迟到早退、工作不在状态、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好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单位和个人制定并公开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人事部门进行了不定期的劳动纪律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年终,单位和个人接受组织考评,对作风优良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对作风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个别情节严重的个人给予了相应处分。

3.教风建设师德为首,重教学过程检查。教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和管理,采取教学质量评比,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办法等措施,有效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

(1)加强师德师风考核。一是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加强教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制度。设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见箱,面向学生,广泛征询意见;三是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评,与年终奖惩、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模表彰挂钩。对教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对违反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进行处理;四是建立师德记录档案,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录并进入人事档案。

(2)注重教学过程检查。在期初、期中、期末等五个时间阶段,开展五项常规检查和抽查,保证对学期教学过程的宏观控制,促进教师按照教学规范进行教学。一是期初对授课计划和备课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检查;二是期中对教学进程、辅导答疑时间、作业批改量进行检查,并对半期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三是期末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评价;四是期末考试前后,对出题、试卷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五是对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3)加强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由教务处处长、各系主任、督导组主任参与,对教师授课进行监控,对时间观念不强、责任心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严格对教师调课审批进行把关,对公事调课必须附相应文件,没有正当理由坚决不允许教师调课,并对私事和公事调课进行分类,作为期末对教师期末考核的依据。在严格约束下,教师都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教学正常运行。

(4)深入开展教学质量评比。为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各系积极开展赛课等形式的教学质量比赛活动,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加以总结提炼,并开展学习推广活动。实行老带新工程,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一对一帮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定期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并将那些备课规范,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优秀教案汇编成册,发给每位教师学习。

(5)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采用小班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摈弃陈旧单一的传统黑板加粉笔的简单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采用写小论文、口试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考核。消除了传统考试方式前的紧张感,更利于学生接受,考试的通过率有所提高。实践证明,灵活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学风建设分层负责,齐抓共管。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书记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三位一体,加强教育导学风。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辅导员是班级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其树立人生目标,端正学习目的。通过班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方法。通过校外德育辅导员和校友的辅导、访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前途教育、成才教育,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强化其学习的意志品质。辅导员、班导师、校外德育辅导员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励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觉性。

(2)五个层面,加强管理正学风。“我们每天上班后第一工作地点在教学楼”,这是学风建设中学院对学工系统的同志的要求。按照学风建设的目标责任,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各系书记、辅导员每天上班的第一时间到教学楼或教室,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处理。

五个层面齐抓共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学风就要抓好课堂。学院制定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管理规定(试行)》,从五个层面加强出勤及课堂管理。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求认真落实课堂管理职责,并形成了层层负责、相互督促的工作机制。

第一层面是班级考勤员,每堂课必须如实考勤,并将考勤结果报任课老师、辅导员。

第二层面,一是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课堂进行考勤。不履行职责的,一次给予全院通报,一学期两次以上作教学事故处理。接受系、督导室工作检查。对于旷课严重的要通报辅导员、系或者是学校职能部门。二是辅导员,每周至少对班级考勤抽点2次,并按要求到教室听课。接受系、学生处工作检查。

第三层面是各系,每月至少对本系班级进行考勤抽点2次。每月对各班进行评比。对班级学风建设进行考核,并接受教务处、质控办、学生处工作检查。

第四层面,一是教务处,每天随机对教师上课和学生出勤抽查,并对任课教师、各系的考勤工作进行检查,并对系教风建设进行考核。二是是学生处,每天组织两次迟到检查;每月随机对班级考勤抽查2-3次,并对系学风建设进行考核。

第五层面是督导室,代表学校对学院教风建设进行指导,每周至少抽检各教学楼考勤情况1次,并对各系的工作进行检查。

(3)严格奖惩,完善激励制度促学风。学院完善相关的学风建设激励制度,出台《系级学风考评办法》,根据日常的各项数据考核,对学风先进的系、班和个人进行表彰。考核结果与系和辅导员老师的绩效挂钩,与学生的奖学金、评优、评先及操行结合。同时,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对学分不达标、考试违纪的学生进行相应处理。

三、校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效果

通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校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效果。干部职工作风更为求真务实,勤奋敬业,遵纪守法。工作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观念深入人心,主动服务,高标准服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校园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

教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教学观念逐渐更新,教师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主动进课堂。通过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勤学上进,目前,已有323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尚有144人在读。18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30名正在攻读。90%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与教学相关的工程实践,“双师”素质教师占70.8%。教学改革成果丰硕,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验收,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材被评选为国家精品教材。自开展名师工程以来,先后有5位老师获“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这些成果均位列同层次院校前茅。

学风建设呈现出喜人局面。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人多了,课堂出勤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自2007年秋以来,课堂出勤率保持在96%以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茅;用人单位满意率提高了,根据每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校园总体风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校园秩序井然,学生言行更为文明,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近几年,学生个人和团体殊荣连连,先后300余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组织表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对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报导,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学生慕名求学,用人单位慕名选才。

四、校风建设的两点心得

1.科学认识“三风”建设内在联系是校风建设顺利进行的逻辑起点。学风是校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校风建设的核心;教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对学风建设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作风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建设的保障。教风、作风、学风相互影响。

2.正确处理校风建设中各要素的关系是保证校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领导重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基础,制度健全是保障,长期坚持是关键,全体参与是核心。

校风是学校中积极文化成分的长久沉淀,是历代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筛选而逐渐培养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校风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谨记“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抓好校风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国家示范院校引领作用,办人民满意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第3篇:校风建设范文

以县教育局《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要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教风团结奉献务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尊师、守纪、文明、好学”和学风——“勤学、好问、善思,多练”。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文明校园,形成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2011年是我县校风建设年,我校将围绕“教风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校训,大力开展校风建设,力争在我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以领导作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良好的作风、教风、学风兴校风,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校风建设。

①在创建特色校—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展思路,向培养名师、创建名校的目标奋斗,使我校的绿化上档次、美化上品位、净化保经常、文化有底蕴、管理民主科学,处处彰显平安、文明、和谐的良好校风。

②大力培养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领导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学校的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重大事情公开透明、照章办事、赏罚分明。凡涉及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奖金分配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都要通过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从而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学校的决策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校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为学校校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2、教风建设。

①找准问题、摸清底子。学校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摸清找准目前我校在教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②坚定不移地坚持对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提升两手抓,突出骨干教师培养这个重点。

③进一步开展“传帮带”活动,搭建学习提升发展平台,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名师引领,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等形式,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理念新、勤学习、讲奉献、能吃苦、善合作、争一流”的教师队伍群体。

④发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表彰优秀、宣传模范、树立典型、师德演讲,激发激励全体教师自觉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⑤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讲授、答疑、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质量评价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

⑥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岗位练兵、集体备课、听、说、评课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⑦广大教师要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真心关爱学生、真诚帮助学困生,不歧视、不侮辱、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克服重分数、轻育人的偏面做法,让每位学生在老师的关心与信任中健康成长。

3、学风建设。

①全校上下都要遵循“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和“校园无大小事,事事皆育人”原则,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落实责任与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机构健全、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取得实效。

②从养成教育抓起,各班要组织学生重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要记牢背会,并利用周会组织学生对照检查、寻找差距。

③加强值周和检查力度,要求各班主任每天上下午提前15分钟到教室,值周领导、教师提前20分钟到校,全方位检查学风、纪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不留死角和盲区。

④加强班级管理,落实班级管理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真正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的良好局面。

⑤学校少先队要发挥自身优势,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愚教于乐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举办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开展主题队会,把法制、环保、诚信、文明礼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晨诵暮读的好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以外显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营造浓厚的“校风建设年”氛围。

我校将完善、创作校徽、校歌、校训作为“校风建设年”的切入点,师生要人人领悟校训、校徽、校歌的内涵,并熟唱校歌。悬挂“2011年校风建设年”标牌、以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小制作、绘画、习作、橱窗专栏等外显文化和活动文化来营造校园“校风建设年”的宣传教育氛围。

(二)以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校风建设年”的活动内涵。

学校将校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建设有机整合,深入开展“立君子品、塑爱国心、树报国志”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立君子品,以儒学经典、唐诗宋词等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奥球学生坚持每日开展“晨颂、午读、暮省”三项活动。二是塑爱国心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1.“历史的选择”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2.庆祝建党90周年“唱红歌、跟党走、颂祖国”演唱活动。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三是树报国志,深入开展励志笃行、快乐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队徽、升旗仪式等,经常组织讲座,演讲、故事会等学习交流、宣传活动,对学生卡站励志教育,积极开展以“幸福学习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三)大力培树优良校风、学风。

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团结、勤奋、明礼、创新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的品格,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安全稳定和综治工作,把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常规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堵塞安全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大力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要在校风师德建设活动中,大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质量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不动摇;坚持以校本教研促质量提升不动摇;坚持弘扬校风、教风、学风,向“三风”要质量的思想不动摇。一是以校本研究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抓校本培训,扎扎实实搞校本教研,向校本教研要质量。二是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突出抓好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重要环节;夯实基础,分层施教,防止分化,培优辅差,创出特色,抓出成效,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三是面向全体学生,高度重视,分级管理,让学生等到全面发展。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营造氛围阶段(3月15日------4月15日)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

(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讨论,形成思想共识,明确目标任务。

(3)召开校风师德建设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滦南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的相关要求》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外显文化及活动文化等多种形式宣传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开展校风建设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4)充分利用板报、手抄报、宣传专栏、校园牌匾等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为校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阶段:排查问题阶段:(4月16——4月30日)

在活动期间要对学校的校风、师德师风、学风、等方面扎实开展自查,坚持存在什么问题就找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召开民主评议活动,开展严肃的自我批评,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要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素质提升、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民主评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要对查排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要究其根源,深刻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阶段:(5月1日——5月底)

要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提升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坚持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重在自我解决问题、重在推动实际工作。以解决问题为着眼点,确定内容,明确责任、保障措施,力争做到在“知不足”中“找差距”,在“找差距”中“求进步”。要针对查摆出的共性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在充分发扬民主,保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深刻剖析原因,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抓重点、攻难点,认真整改,处理存在问题,提升水平。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6月1日——12月底)

1、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并建立健全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校风建设活动转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切实将校风建设工作做的更细、更实、更长。

第4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学风建设;现状;归因;对策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在人口红利减少,校园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培育高质量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学风问题依然突出,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1.学习目标迷茫,学习动力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绝大多数的同学把考入名校作为他们学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以为进入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思想上不求进取,专业上不求甚解,作风散漫,迟到,旷课、早退屡禁不止。他们把通过大学考试,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作为他们大学阶段学习的目标,在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转变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其它同学的学习,对整个学风建设起到阻碍作用。

2.价值观淡薄,学习观念错误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不少名校高学历低能力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低学历高能力的学生取得事业上成功的事例被大家所熟知,在这些信息的引导下,不少学生形成了“学习无用,能力之上”的观念,他们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会、分团委的工作,他们希望借此来提高自我,为以后找到高质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大学里的主要任务学习却被放弃了。

3.专业认知不足,专业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专业有了兴趣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主动学习本专业的知识,然而目前不少学生对专业了解不足,他们不知道本专业要学什么,要培养哪方面的专业能力,出去之后做什么,他们也知道在大学里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把学习当作任务一样完成,久而久之,他们很难抵御来自校园里的各方面的诱惑,从而慢慢偏离主轨道,对学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产生高校学风建设原因探析

社会原因。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忽视了学习。2.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

学校原因。1.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凸显。近年来,中国初、中级教育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了转型,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域间转型程度不同,不少地区,不少学校本质上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升学率。不少学校给学生灌输“现在累就是为了以后轻松,进入大学就好了”思想,在经过高强度灌输式教育之后,进入大学这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目标达成的情况下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学生专业填报缺乏引导。目前,学生专业的填报都是在对社会初步认知,对专业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时候学生填报的志愿和自己想学的并不相关,学习积极性必然受挫。3.高校学风建设不成体系。学风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在各部门相互协作下达成的,目前,高校学风建设是由各个部门分开进行的,各部门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彼此间又缺乏沟通,分工不明,很多时候又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并未形成合力,事倍功半。

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对家长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其他人。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会和父母进行沟通,父母也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经历,和自己的价值观给学生挤出一些建议,制定一些目标,这些建议、目标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帮助教师在学校里开展各项活动,但也有一些建议如:在大学里就是玩,混个毕业证就好;在大学里主要锻炼能力,学习只要不挂科就行。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倡导的主流观念和家长给他们的不一样时,中间的一部分会迷茫,不知所措;一部分会忽略老师的建议,坚定不移的听从父母的。不利于开展学风建设等其它工作。

学生个人原因。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出生于95后,时代特征在他们身上格外鲜明,他们敢想、敢闯、敢做但不愿意吃苦,自制力较差;他们有激情却缺乏钻研精神;他们独立意识强,但过于自我,很难改变已经形成的观念;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在大学这个充满诱惑的小社会里,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旦他们在后面发现学习有困难后他们又很容易自暴自弃,在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整体上影响学风建设。

改进和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

1.学校应该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加强师生对学风建设的认知。

学风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全校师生应该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把自己的部门工作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说影响学风建设的话,不做影响学风建设的事情。

2.尽快构建学风体系建设

学风建设很空洞,学校应该科学规划,建立起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反馈体系、考评体系。即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学校的学风建设的长期目标及阶段目标,确定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意见和措施办法,制定学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3.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全体动员,全员参与。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风建设,注重教风对学风的影响。“师者,学生的楷模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精神面貌、专业素养、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人制宜,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授课计划。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授课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兴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性,在与学生长期的接触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2)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学风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中的体现,学风建设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所造成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就成了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辅导员、班主任是最基层的学生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辅导员应该重视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将学风建设与之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重学习,爱学习的价值观、人生观。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担负着学生活动的组织,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很多时候他们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他们的思想观念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的学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的作用,打造一支学习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4.营造有利于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

(1)注意校风对学风的影响,加强学校校风建设。校风是各院系系风、寝风、学风等风气的汇集,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展现,校风和学风是相辅相成的,校风不正,学风必然不正,学校应当加强学校校风的建设,形成“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校园风气。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各层级的学风建设交流活动,习长补短,开展各层级的学风建设问题研讨会,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的二课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

(3)加强舆论宣传。要注意发现和大力宣传教师和学生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宣传在学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激发全校师生参加学风建设的热情。(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2]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42-44.

[3]吴刚平.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价[J].全球教育展望,2007,4.

第5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学习;教学;学风;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是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压力,产生紧迫感,起到鞭策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起到激励作用;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树立起一种优秀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起到统领作用。由此可见,学风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学风更是铸就学校优良校风的坚强防线,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环境、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着重要的标识作用。

一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学习作为学风建设的主战场,通过调查并参考我校的《学风调研报告》,发现目前我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具体问题。1.课业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近50%的学生偶尔出现上课前未完成作业,上课迟到或早退,未经教师同意上课使用电子通讯设备,对本专业学习有厌学情绪,旷课、考试不及格,还有网瘾等。学术诚信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是作业抄袭,其次是考试违纪和作弊。2.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很低,尤其是在与教师讨论课程教学与学习、与教师合作科研项目这些重要的实质流形式非常缺乏。师生间缺乏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既得不到来自老师的及时、足量的指引,教师也因为“远离”学生限制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会导致学风建设受阻。3.学生课外学习无论是投入时间还是参与频率都不足。除上课外,被抽样的学生花在课后学习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半数以上学生平均每天用于课后作业或阅读的时间不到1小时,约30%的学生从来不去图书馆。4.学生参与以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比例很高,其次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学工方面的活动,但科研活动的参与度很低,被抽样学生约80%从未参加过科研项目,约60%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总而言之,学生缺乏科研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结合上述四个问题,我校学风建设的切入点就相对比较明确了。法国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包括建立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效能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责任和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对校风建设的探讨与分析

鉴于此,对促进我校学风建设的一些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课堂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课堂责任感

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想学”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端正教师和学生的态度[2]。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互相完成任务,而是教与学双方彼此肩负着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引发强大的内心源动力去改善现状。在谋求改善的过程中,学校给与积极的引导、培训和鼓励,让教师重育人会教书,学生重发展想学习,“想学”会教,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学风改善。而实现这一步最关键的一点是让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有归宿感和认同感。在安全和认同的环境中,能激发出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优良群体的无限潜力。

(二)适度帮学生把紧课外时间,提高学生课外学

习投入,促使学生“能学”目前学生课外学习参与度比较低,主要是课外不愿学、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么学,畏难情绪导致逃避行为。其实每一个在逃避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都是心存内疚和自责的,但或因缺乏自制力或因缺乏学习力而让自己放任自流。而大学里,看着学生上自习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但如果教师把作业的难度、量、答疑、批改和反馈做到位,学生管理的老师把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设置合理,并用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评定,营造不得不学的大氛围,是可以促使学生“能学”起来的。

(三)把科研参与度列为学生综合评定的指标,引导学生“会学”

参与科研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催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种子,开花结果。在这孕育的过程中,通过学以致用,学生逐步掌握起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体会到知识产出的快乐和成就,做到“会学”。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课题等都是可以依托的平台。与此同时,可以把科研参与情况列入培养计划,成为必修内容,用制度去约束学生的投入,这也是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的一个长效机制,会很大地促进学风的改善。

(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志力水平,培养学生“坚持学”

自主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第二步是对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第三步是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3]每一步的完成,每一种因素很好地发挥影响力都要靠自控力的约束、意志力的维持,意志力是一种基础监控力量,对自主学习行为起着监督、控制和调节的作用。[4]受挫时,理性分析挫折和困难,将挫折进行准确分类,对挫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实事求是的判断,弄清是内因还是外因或者是内外因素交错、共同所致。面对挫折,不能以宿命论的方式去怨天尤人,应以豁达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它,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和寻求他人帮助来减轻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办法,任何问题都有解决办法,要在坚强意志力的支撑下去找到,使自己走出困境[5]。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坚持学”下来,培养起坚强的心智。

总之,学风是一个高校的育人环境,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合理地紧抓学风建设不松懈,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用情感培育学风建设的灵魂,用制度落实学风建设的举措,用力量去推动学风建设的前进,相信我校学风建设会取得长足进步[6]!

作者:王瑾 余志超 张晓莹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风调研报告,2012:16+19+21+24.

[2]赵丹钰.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219.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

[4][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著王芩卉/译.自控力[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11.

第6篇:校风建设范文

摘 要:在新时期高等教育背景下,作为高校建设的关键之一的高校学风建设,虽然当今时代背景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当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时代大背景的要求,构建新型、科学、合理的高校学风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风建设 人才 高校

作者简介:王嗣源(1964-),甘肃会宁人,西安邮电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副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展开。在高校建设中,高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正在日趋合理,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同时,学科种类也逐步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满足着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进而,在我国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在我国各个建设领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接受其教育的学习者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的高校,必然要搞好高校学风建设,才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

1.高等学校校风建设的内涵。

直观来看,高等学校校风通常体现在高校学生群体之中,并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气氛,它由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舍风、教风组成;从高校学风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言,高校学风是指,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风构成的首要因素。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学习纪律,这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外部因素,它能硬性要求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因素。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

2.当今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首先,高校认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各个高校能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抓起,这就抓住了学风建设的根源。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让学生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对于人生有正确的理解和看法,这是做好学风建设的根本所在。注重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具体来讲,在新生入学期间,就安排辅导员深入学生生活当中,努力及早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消极的思想因素;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新老生之间的交流,让先进的学生带动新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其次,不断完善对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规范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学风建设的大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促进学风建设。再次,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扩展学生的总和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有效促进了学风建设的发展。

当今高校学风建设在各种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之中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例如,部分学校在学风建设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制定的很多的措施都是在形式方面的,口号多于行动,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宏观规划。其次,有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很多的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再次,部分学校学习纪律松散。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

3.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策略分析

3.1要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高校首先要做好从全局的对学风建设的安排,要具有培养优良学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制定一些适应学校情况的有利于优良学风校规,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建立优良学风的活动,把提高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2深化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建立。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落实学生是学校主体的思想,落实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当今高等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创新能力。并以此为内在目标推动教学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与时俱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3.3建立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规章制度并且具体有效地实施。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辅导员制度,针对学生个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

3.4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个人思想层面上,引导当代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做好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正确的人生理念具体在学习过程和学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思想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伟大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应当作为长远的目标常抓不懈。要在实际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形成优良的学风;要从学校的组织领导、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高校学风。

参考文献:

第7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优良学风;途径

作者简介:陈雄锋(1979-),男,广东梅州人,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讲师;王圣君(1981-),男,内蒙古包头人,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讲师。(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44-02

学风,顾名思义,主要指学习的风气,是一种氛围,一种良好的环境,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动机、方法等,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长期形成;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1]学风建设不仅仅是关于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设,更是一种大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教学、管理、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2]学风建设事关重大,关系到师生治学求学的态度,关系到高校建设的命脉,关系到教育质量和能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无形中感染每一个学生。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在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力度,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风建设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不良学风的问题表现

新时期在全国各大高校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同时,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良学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1.学习氛围不浓厚,旷课、迟到现象屡见不鲜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来看,经过深入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普遍存在旷课和迟到的现象。在走访宿舍时也发现,同学们回到宿舍的主要活动就是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等,学习的氛围不足,学习生活不规律。

2.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师生互动不够

在课堂上,学生听课的表现不一,坐在前排的学生听课比较认真,而坐在后排,尤其是最后面的学生存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看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书籍、交头接耳等情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少,对于课堂消化知识巩固力度不足。此外,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内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些专业的课程又比较难,学生感觉听课吃力。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笔者在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尤其是针对挂科比较多的学生谈话时发现,很多学生表示学习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学了专业以后将来要做什么,容易懒惰,没有监督,自己就会松懈,没有学习的动力。

4.治学态度不严谨,作弊侥幸心理存在

虽然有校规校纪的制度摆在眼前,但部分学生仍然抱有侥幸心理或长期形成了不良习惯,认为平时作业抄一抄,考试时候看一看,其实没什么,反正学到的知识根本在社会上用不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能过关就行,顺利混张文凭才是王道。

5.校园文化生活偏重娱乐,学术氛围和科技含量严重缺乏

平日里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庞大、冗杂,偏重娱乐性,对于学习氛围的关注度不够,校园活动专业、学术、科技等含量严重不足,占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尤其对于各类社团的学生干部而言,更是如此。

6.教学质量存在差距,实践环节、创新环节的教育没有很好地跟进

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课堂的情况来看,教学质量上仍然存在不足。各专业实践、创新环节的教育不够深入,前进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二、不良学风问题的原因剖析

除去社会因素以外,从实际角度而言,在关注新时期不良学风问题的原因上,本文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角度探寻其中的深层次根源。

1.学校角度

(1)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目前,各地高校各级部门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大多还存在不完善和不协调的方面,没有对学风建设工作形成最有力的推动。比如,学生报到时注册的工作就需要学生处、教务处、学院等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2)教学改革的深入程度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上的实质性突破还很欠缺,尚未完全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和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评教系统的强大约束力和不完善性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在平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教师有容忍和放水等情况出现;同时,对学生而言,存在评教时没有正确对待问题,只凭个人喜好胡乱评分的现象,对教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缺乏有效的教学监控机制和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外在动力问题,造成学风不良。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既来自于内在的良心和职业道德,又来自于外在监督。没有完善的健全的监控体系,就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不良现象就会滋生。[3]

2.教师角度

(1)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上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的动力自然而然就会下降。

(2)学校在对待科研的注重程度上多于教学,同时科研经费明显高于日常教学薪酬,这样的客观现实存在也导致教师在精力分配上更多地侧重科研项目的研究,从而在教学上有所懈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角度

(1)缺乏对自身大学生涯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认真的思考和定位。目标缺失是一大原因。

(2)自我调控能力、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学生普遍自我调控能力及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懒惰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市场需求导向下,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存在偏差,认为没用的就不去学,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

1.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想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优良学风氛围,从学生主体角度来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一种积极状态,并使之保持长期一致。

(1)进一步采取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的方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从正面角度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进一步深入宿舍和课堂,了解学生现存的主要学习问题,进一步讨论是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是教师授课方式的差异导致。纠正学生片面的认知。同时,将管理与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共同配合,共同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工作的发展。

(3)学生工作方面要制订计划,定期主动和学生开展个别谈话,深入了解问题学生面临的主要疑惑,开展因材施教,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必要的规划。

2.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以及学生组织的督导作用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促进学风建设和检验工作成果的首要人选。通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形成一种推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说服力。学生组织作为督导,可以促进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作为契机,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将学风建设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

(1)学生党支部率先开展学风建设的讨论主题生活会。带领积极分子一同参加,以组织生活的形式,深入探讨和剖析当前存在的不良学风问题,主要先从学生自身上找问题找原因,形成思想汇报的形式,各支部汇总后上交学校,可作为学校优良学风建设工作的参考。

(2)积极挖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中的学风先进个人。以点带面,通过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以身作则和表率作用,带动学风建设的发展。

(3)将学风纳入到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中来,将学风作为主要考察点,考察和培养发展对象。

(4)以学生组织开展宿舍检查等日常活动为基础,制订长效机制,以促进宿舍文明风气的形成,进而形成良好的宿舍学风,带动班级学风的建设。

3.充分发挥班级的力量,以班风促学风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教学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载体,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良好的班风能够促进学风的良好发展。

(1)通过定期开展班会讨论,邀请班主任参加,同学们畅所欲言,从班风学风角度认真讨论存在的问题,共同献计献策。实践证明,只要有同学带动主动发言讨论,气氛会很热烈,同学们也能分析到位,将问题剖析,找到班级的主要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就可以共同促进班风学风的提高,实现学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管理。[4]

(2)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制订班风建设条例,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完善班风建设条例,以制度督促学生们的行为,帮助大家自觉树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可行性。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1)从制度上,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班主任的指导、教育、管理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2)班主任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检查班级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情况,通过让学生制订学习规划和每周实行自检的方式,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从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上去提升,教风提上去了就能够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发展。

6.完善高校各级单位部门的联系,共同促进学风的长效协同合作机制

这个长效机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在优良学风建设过程中做好工作,协调一致,由牵头单位组织,各部门积极响应和配合才能够顺利开展。

7.制度建设保障

(1)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的执行和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是很好的风向标,对促进学风建设来说尤为重要,也是在制度上能够真正起到实效性推动作用的制度保障措施之一。笔者认为,应当提高智育测评分的比例,从根本上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此外,德育测评分应当在降低的基础上予以重新的分配和客观的测评,即班级互评分上,如果不予取消就应当用一种能够体现公平性的测评方式进行重新的修订,以公正客观的显示学生们现在的德育状况。德育加分上要进一步规范社会工作加分,对于活动加分予以适当的规范。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也应当适当完善细则,加入对于学风的考量,使奖学金的归属更加具有正面激励作用。

(2)从学籍管理制度入手,加强对制度的进一步明确和贯彻执行力。比如,有关考勤的文件应当从制度上予以授权和认定,以明确说明旷课等处罚的力度,增强约束力和执行力,起到制度的有效规范作用。再比如,成绩管理的末位淘汰制、学分预警制或不及格学分的累计淘汰制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规范学生、督促其主动学习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制度应统一规范,有明确的界定和授权,避免各部门之间“踢皮球”作风。以此来充分发挥好学籍管理制度对优良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

(3)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的制度保障。从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学风建设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网络的困扰,由于同学们对于网络不能节制,甚至沉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习。因此,如何从网络监管和督导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也是目前需要突出解决的矛盾。需要从网络监管的制度入手,规范同学们的上网行为。从制度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学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4)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实践环节,从制度上根除挫伤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的障碍。

(5)规范学团活动,以制度去引导学团活动的发展方向,以专业学术、科技创新等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导,德育、体育活动为辅助的形式来更好地引导同学们的关注点,把活动引向学风建设的轨道。

(6)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系统,在不伤害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手段,规范引导学生在评教时的客观公正。比如,通过设置权限等技术手段,要求学生客观公正评教后才能看到分数等。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期的复杂形势和环境的日益变化,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持久的营造和保持,通过充分调动学风建设的主客体,采取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科学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并且保证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执行,这是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丹.关于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几方面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6,(1).

[2]朱发刚.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3):59-60.

第8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风建设;成效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情况关注度随之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界自身也着眼于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工作,其中,一种广为提倡的方法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的学风改善。本文指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所采用的各种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重点分析了其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逐渐趋于一种松散状态转变,社会各界很多人士把这种现象单一的描绘成一种个性化增强、学术味变淡的现象。然而,对于这种笼统性的概括我们不能简单地盲从或者果断予以批判。无论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如何,各高校在实行扩招的同时,也在增强力度,进行学风的建设工作。

1.1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一,表现在盲从追随,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群体特征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建设方案,而是一味跟风追随高校教学大纲。如在晨练晨读方面,高校对低年级学生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须早起进行集体运动,在集体运动(例如:晨跑)之后,进行集体晨读。每个班级自主规范选择一个集合地点,学生们在规定的可活动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晨读。这种对于学风建设的强制性措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较为严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大学生们自觉阅读学习的好习惯,但从实际践行效果来看,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方法并未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反而被学生们所排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以集体强迫意味的方式参与到这种教学管理之中,并且厌恶感渐增。其二,学风建设方法过于陈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新时代和新教育下,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在这种传统的理念之下得不到适宜的指引和突破。例如,学生的学习研讨交流会有时候脱离学生群体,单独由老师在形式上过一遍,没有实际意义。要么就是学生会自主开展,但是只是会内人员参与,不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其三,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实和创新无法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现代化教育模式下的致命之处,也是高校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最大阻碍。

1.2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基于问题的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正确引导方向。其一,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在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个性特征和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总结、编制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培养方案。学风建设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遵循共性的原则下,突出个性的发展。其二,对于传统的学风建设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摒弃不符合新时代下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部分。其三,在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到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使二者孤立开来。还要做到现实和创新相结合,不脱离社会实际,实施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2促进学风建设新思路―创新实践教学

由上文总结得出,为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优良的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思路。全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增加创新性实验;加强科技实践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试验活动基金,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鼓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参加创新、科技实践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工程实践平台,以项目形式组织教学,鼓励本科学生参加研究、试验计划项目。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对部分高校(包括普通高校、重点高校、大专院校等)的调查效果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各校学风建设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使得高校的学风建设事半功倍。

3创新实践教学促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分析

各高校所采用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与此同时帮助学校建立起优良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引导之下,培养了创新的治学精神,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均得到改善,为学习的教学斩获了一片佳绩。

3.1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角度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观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在对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时,都具有普遍的感受和经历。即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低年级学生由于一时的压力释放,进入大学初期身心完全放松,学习进入不了状态,不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大一学生,学生会的吸引、校园团体的号召,使得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忘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而学校在这个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就会转移学生们对于玩的注意力,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吸引学生们把精力放在实践过程中,从而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部分高校在低年级还未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设置出一些引入性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逐渐引导学生们进入对专业课的渴望之中。部分高校实验室对还未接触试验的低年级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进入有组织地观看高年级学生的试验过程,在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氛围之下,学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集聚创新的治学精神。

大学生进入高校教育阶段,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都应当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对于之前的学习方法不应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复述,而应当在创新层面上有所提高。高校引入创新实践教学之后,学生们的创新治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养,不再是只会记忆和复述知识重点、难点的学生,而是可以从知识之中寻找知识,从难点之中自主找出策略的人才。例如,某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课程,要求学生们自主组成团队,对某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做调查报告,并在特定时间统一在课堂上陈述调查报告内容。学生们在接受这一性质的实践教学任务时,觉得难以应付,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收获了很多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东西,如实践能力的提升、调查分析能力的改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这些成果的获得都得益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们在预定目标设计之下完成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创新性的治学精神。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们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在以专业为主引的基础上,对各科知识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如此,还应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创新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例如,大学生在创造设计基础课上,老师首先对学生分组就某一设计进行头脑风暴的实践,然后布置任务,在下次课堂上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知道学生在课下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一个作品包含了美学价值、功能价值、用户体验和需求度等各方面,而一个作品由一个小组完成还包括了小组成员内的沟通协调问题,因此,这项任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更冗杂了对学生各方面的锻炼。学生们在完成设计后,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培养。

3.4改善教学成果。

高校可首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目标,在创新实践教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目标。例如,大学一年级重在打基础,抓上课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自修,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靠硬性督促,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制定出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大学二年级抓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考研目标或其它方面的努力方向。大学三年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研或其它方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级要求毕业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积极投身到就业工作中,提高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每个阶段细分的不同教学任务和特点,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方法,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之后(首先在校内组织小型娱乐类比赛),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而,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一现象就是创新实践教学法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印证。

3.5取得系列战绩。

从某高校采取创新实践教学的成效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专业学习、动手沟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并帮助学生和学校取得了系列战绩。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2009年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系列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各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自动化专业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学校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了全国前十的好名次;学校各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一系列的战绩均得益于教师正确指导下进行的创新实践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时代需求的最好回答,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成功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校校风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4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要求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改进,这种方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例就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的成效取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但是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透彻,希望有学者能够加入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希望此文的阐述能够给当代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4-546.

[2]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3]侯雪峰,刘莉.大连市高等学校学风调查与思考[J].世纪桥,2008,(01).

[4]陈道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陈志刚.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全胜奇.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7]陆顺寿, 曹其新.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9): 11-13.

[8]于化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J][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

第9篇:校风建设范文

关键字:高校 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学风建设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对于高校校风建设、安全教育等诸多因素都有着提纲挈领的战略意义。优良的学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建立良好的校风,激发学生成才的动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想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必须以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为基础,以抓学生自修晨读、考风考纪、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重点,真正实现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学术氛围浓厚,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良好,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学风建设总体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促使班级形成长期有效的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学习氛围。

通过大量的对大学生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以及召开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学生代表座谈会、任课教师座谈会等,从汇总的各方面的数据中发现高校学风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多数大学生在大一时,因为大家都是刚刚从高中走过来,对于大学里面的一切事务都感到很新鲜 ,所以无论是平时上课考试还是课余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活动都是很积极的,尤其是到了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时候,一个宿舍的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学习,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学习态度非常积极认真。在很多高校里大一新生都有做早操和上早自习的规定,加上考勤班长以及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的点名等措施,因此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在课堂上做与听课无关的事情等现象也比较少见。到了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些学生接触到了网络,自制力差的学生就开始沉迷于网络,时常不上晚自习,逃课到网吧上网玩游戏。但是,这样的学生在大一时还是占极少数,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可以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待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因此一般大一学生的大学四级通过率在四个年级里是最高的。

(2)到了大二年级,一般就进入了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学年里,大部分学生会坚持一如既往的认真踏实的学习,而一小部分学生因为逐渐熟悉适应了大学这个学习生活的环境,没有了老师来专门约束自己,学习压力也比高中时小很多,在学习上开始逐渐放松和懈怠,慢慢的上课迟到、逃课、抄袭作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现象逐渐蔓延开来。据统计,有一个班在大二下学期逃过课的学生占到三分之一,有个别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逃课累计达到二三十节课。学风的下降直接导致考风的严重下滑,考试作弊现象也较之以前严重很多,携带小纸条、手机作弊、提前在考桌上写公式等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也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在宿舍走廊里面通宵复习等等。这部分平时学习懈怠的学生虽然有着种种应对考试的方法,但是有的最终还是会挂科。相反,一直用功认真学习的学生课后经常去图书馆做作业,复习功课。学有余力之余,除了考好当学期的必修课以外,还积极的考虑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力争入党、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

(3)大三则是个回归的学年,一部分同学因为不及格学分累计太多,被学院下达了学业警告,甚至被动留级,从而意识到了再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要影响到正常毕业,更不用提学士学位了,因此便开始积极主动的申请跟班旁听,或者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课程重修班,再或者申请跟班补考来努力的将不及格科目的学分补上来; 还有部分学生意识到目前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为了增强自己在大四找工作时的竞争力,开始更加忙着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来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 ;还有部分学生特别是那些从大一开始学习基础就打得非常好的学生就准备考研、考公、考村官、考选调生等 ;当然也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及格学分仍然很多,但是几乎破罐子破摔,什么毕业证、 学位证、将来的出路等等问题都不考虑,依然每天玩的不亦乐乎,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

(4)大四到来,毕业在即。一般高校里大四的第一学期还有一部分的课得上,往往这一学期的学风状况也不是很好,旷课、频繁请假等现象比较突出,学生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找工作的各地的跑招聘会,考研、考公、考村官、考选调生的埋头于图书馆看书复习,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什么都不考虑继续玩。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就没有任何课程的任务了,只剩下最后重要的环节即毕业设计。虽然在此期间学校里三令五申不允许随意请假,要在校完成毕业设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学生因为频繁的去应聘单位面试、实习等,或者就根本想在家做毕业设计,不想待在学校里,这一学期在校的学生主要还是那些一边做毕业设计一边留在学校里安心看书复习考研、考公等的这一部分学生。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强调,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校对于有着特殊意义的学风建设要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我们在详细深入了解了学生主体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后,针对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育管理层面深入探讨如何有效的加强学风建设。

(1)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21世纪并取得胜利的伟大使命,大学生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当此重任。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并把它付诸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展的步伐,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就要求首先是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要有所更新。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感到一些思想理论课上着没有意思,感觉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育者先要了解广大学生的心态,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心态来授课,不断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绕过逆反心理的对抗,寻找思想症结的中心所在。只有授课角度新颖,不落俗套,不按部就班就能激起大学生上课的热情。肯定学生的优点要诚恳,批评他们的缺点要坦率。表扬要大处着眼,批评要讲究理论深度。其次,作为社会,国家在重视经济工作的同时,也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成硬任务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教育措施,不能因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或快要成为成年人就忽视了该项工作。再其次,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在重视每个大学生学业的同时,更要着手培养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只有先学会如何好好“做人”,才能更好的去学习。高校培养的不是只一味学习的大学生,而是要培养各项综合素质都合格的大学生。高校应该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最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要求大学生本人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自己思想理论学习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努力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

(2)深入教学改革,重视加强教学管理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治学精神对于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而要将理论和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教师还要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和考试纪律,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就教师课堂考勤这一环节为例,课前几分钟的考勤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考勤这一块不重视,就直接导致学生迟到、旷课、早退现象日趋严重。课堂考勤有很多种方法,最传统的也是最费时间的就是教师在讲台前一个一个的点名,如果该课是小班课,这样点名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而且非常直接有效;但是高校里往往有很多公共基础课,还有部分的专业选修课都是大班课,如果还采取此种方法显然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可以让考勤班长来汇总旷课名单并在课后交于任课教师;教师也可以在第一节课前以及最后一节课末尾随机抽点名;教师也可以采取非常有效的给学生排座位的考勤方法,即课前教师将每位学生该坐的位置给指定好,并且要求以后每次该课都要这样坐座位,这样一来,哪位学生没有来上课教师在讲台前对照座位表就一目了然了。所有上课考勤情况都要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记载中,种种加强学生课堂考勤的管理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首先端正学习态度,最起码不无故旷课,从而对于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备课要更加充分,备课内容能与当今的前沿知识相结合,不断探索较新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考试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它既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在学风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杠杆作用。建立完善的考试规章制度,严肃考纪,加强试题库的建设,以保证命题、阅卷的公正性和考场纪律的严肃性。在高校里往往一到期中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在考场里平时不认真学习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作弊手段五花八门,如果教师在监考的过程中不加强对学生的监考力度,或监考态度过于软化,只会导致作弊之风不断蔓延,不利于学风的建设。对待学生的作弊一定要态度明确,绝不姑息,常抓不懈。

(3)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积极推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也是改进高等学校学风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提炼本校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和育人理念,校园人文景观等硬件设施建设也要跟得上,以培养广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定期举行各种大中型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邀请各专业专家来校做讲座、报告,尽可能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以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以及拓展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种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口语竞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师范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学用结合意识,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也要积极的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美术展览、书法展览、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评选、舞王评选、演讲大赛、辩论赛、春秋季运动会等等,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既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又能陶冶情操,促进特长的发展。总而言之,多种举措并进,营造严谨治学、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推进学校的学风建设不断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刘梅 1982.6 女 汉 江苏宿迁 硕士研究生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 张梁平.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2] 王文涛,谢水波.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8-111.

[3] 易联树,袁 成.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