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大学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老年大学; 网络信息技术; 实践; 思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71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124- 02
1 引 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时代的到来,老年教育受到了政府和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南通市为例,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42.3万人,全市老龄化指数达18.3%,随着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预计到2030年,全市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顶峰,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8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3%,即每2.8个人中间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离开了网络已到了寸步难行的境界。老年人需要一个充实、幸福的晚年,同样也要与时俱进,他们同样对网络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网络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动力与渴望,因此,在社区老年大学中普及和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南通市老年大学于2002年开设计算机课程至今已近10年了,在提高老年人对网络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2 老年人学习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知识重要性
2.1 老年人学习以网络为代表的计算机知识是时展的必然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年人不懂计算机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尴尬,如上银行时不知如何使用柜员机、银行卡,如何交水、电、煤气、电话费,如何上因特网浏览信息,如何收发电子邮件等,看着子女、孙辈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在电脑上运用自如,老年人深切地感到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形势,急切需要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2.2 老年大学开设计算机课程满足了老年人的迫切需要
网络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上网在时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由于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退居家庭,他们与社会交往面变窄了;而网络可以让他们更方便、更快捷、同时也是相对成本较低地扩大社会交往面;结识更多的人,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那些因为身体状况变差,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网络就像他们的精神拐杖,能带着他们去探索身体所不能达到的世界。
2.3 老年人学习以网络为代表的计算机知识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研究表明,网络生活提升了老年人对自我、对年龄以及对时代的认知。正如国外一份针对老年人使用网络的调查报告表明:日本老年人在邮件里提到晚年如夕阳一般绚丽,美国的老年人在自我介绍里称在网络世界里过上了一种更有创造性的生活,以色列的老年人在访谈中提到网络使得自己少了被时代抛弃的感受,多了紧跟社会的变化,保持独立的感觉。上述研究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老年人与非使用者在人生态度上的差异:使用电脑的老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年龄有更积极的认定、倾向于向前看,希望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相比较之下,没有电脑使用经验的老人们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已经下降、对自己的年龄以及由年龄引起的健康问题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由此可见,老年人通过学习和掌握网络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一般的大众媒体上老年人要么被边缘化、要么就是负面的刻板形象,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使得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面的长者形象。
2.4 老年人学习以网络为代表的计算机知识是老年教育的基本属性和特殊本质所决定的
老年教育同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一样,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具有教育的一切基本属性,它同样实现对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承,同样是为了老年人作为“人”的完善和发展。互联网正在从过去的Web1.0向今天的Web2.0发展。未来的网络学习将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也将通过IPTV、手机、Ipad及各种各样的相关终端来进行。学习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知识,不仅是老年人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要求。
3 老年大学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
3.1 合适的教材是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前提
教材问题常常是困扰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难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硬件升级快,软件升级更快,教材刚编完,内容已经变化了,这对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知识困难更大,提供合适的教材,已是刻不容缓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目前社会上计算机教材很多,有大专教材、中学(专)教材和小学教材,也有各种培训教材,有的教材科学性、系统性强、但缺少步骤;有的教材面面俱到,但缺少针对性、实用性;适合老年人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
众多周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可谓是一日千里,依据社区具体情况开发适时适地的“区本教材”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新教材,侧重讲授时下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在编写教材时采取了教材只列入必不可少的理论,多编入详细的操作步骤的指导思想,以适应老年人的特点。
美国波士顿有一个面向全国老年人的老年教育中心,它和普通高校一样,每年分两个学期,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开设有修养与思考、家庭生活、电脑、文学、美术、摄影等二十三类课程。美国各地还设有老年人寄宿学校,专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入校。另外,美国的普通大学也对老年人开放,老年人可以免费入学。
法国把老年大学称为第三年龄大学。第一所这样的学校创建于1973年,而后迅速发展了很多所,其中大多数由国家办,学校费用列入政府预算。学员年龄在55到90岁之间,平均为65岁,课程包括:体能锻炼,以延缓生理老化;卫生保健,以预防老年病;电脑、历史、政治、法律、时事,以提高对国家与时代的认识和责任感。有的学校还设有社会学、老年学课程,增强理论研究。
日本的老年教育直接由文部省(相当于教育部)领导,教学方式有“老年班”和老年大学。老年班又叫“老龄教学级”,学员年龄为70岁以上。老年大学则多数为民办,课程包括时事、保健、老龄问题、电脑、文学、宗教、绘画、园艺等。
瑞典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融为一体,全国所有的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在大学生中55岁以上的占20%左右,65岁以上的占10%以上。瑞典的广播和电视都设有老年教育节目,图书馆为老年人送书上门,多方面为老年读者服务。
除此之外,学校还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现拥有十余间普通、专用和多功能教室以及电脑房、钢琴房、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等。为此,学校陆续投入了近百万元资金。
上海交大老年大学近几年来的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和2011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和2012年分别被授予“上海市特色老年大学”和“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荣誉称号。在荣誉背后,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领导对老年教育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是老年大学全体师生与办学干部的不懈努力与开拓创新。
纵情歌唱意犹未尽
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是市教育局依托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办的一家老年大学,是宁波大市区范围内第一家由高校主办的,教育局直属的老年大学。所以该中心具有普通老年大学的所有特性,现在以该老年教育中心为例分析一下老年教育师资的一些情况。通过对老年教育中心的老师发放教师情况调查表,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调查问卷可见附图1~6。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类:从教师的性别和年龄层次来看,女性比例要稍高于男性教师,教师的年龄偏大60岁以上的要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从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来看,具有高学历、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了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教师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还有部分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由于老年大学中动态类的、艺术类的课程比较多,但是根据对该中心课程及课程任课教师的调查,80%以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都集中在此类课程中。而且根据调查在该类课程教师中不是科班出身的教师占到了70%以上的比例。从任教年数来看,老年大学的教师从教时间都比较长,教学经历丰富。从教师来看,除了一名老师是老年教育中心的,其他老师全部是外聘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老年教育中心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来自电大的在职教师,这是和其他老年大学有所不同的。
二、城区老年教育师资的现状
我们对宁波市区其他两所老年大学的师资情况也做了一些的定向分析,发现和老年中心师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1)城区老年教育基本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老年大学的老师一般以兼职教师为主。
兼职教师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普遍在多个地方任课,在上课时基本都抱有“做客”的心态,一般凭良心做事,没有长远的规划打算,和学生进行交流时间不多。而且兼职教师流动性比较大,这对提高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老年大学的最大来源之一就是退休教师。
这是对退休教师资源的第二次开发,也是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这批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热心于老年教育,具有奉献精神,对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保证。
3.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年龄一般偏大,这与教师的来源有非常大正相关性。
2)城区老年大学在师资建设方面给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老年大学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针对老年教育的培训,基本都靠教师自己摸索。
老年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对这个领域理论、实践的研究远远不如其他教育那么成熟。老年教育最近几年蓬勃发展,教育规模不断壮大,但是有丰富老年教育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现在参与老年教育的老师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原来不是专职教师,这就更需要老年大学对师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这对整个老年教育健康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2.老年大学教师薪酬较低,已引起各老年大学的关注。
老年大学的教师报酬普遍较低,特别是最近几年CPI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老年大学的课酬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该老年教育中心中的一部分教师是电大在职教师或者退休老师,薪酬来源基本不依靠老年大学的课酬,所以对老年大学支付的课酬不是很计较,但是整体老年大学薪酬普遍偏低、全靠教师的奉献、自觉,对于提高整个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都是很不利的。各个老年大学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2013年开始宁波市区各老年大学大幅度地提升了教师课酬,增幅在40%左右,对于提高教师积极性起到了正面导向作用。
3.老年大学教师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在老年大学一般教师的工作质量如何是不会影响到薪酬的,教好教坏基本一个样,全靠教师自己的责任心,没有相应的约束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利的。加强教师管理,逐步建立老年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保障老年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前提条件之一。
三、高校参与老年教育带来老年教育师资新亮点
通过对该教育中心与城区其他两所老年大学师资的比较,该中心师资队伍呈现出明显的特点。该中心依托高校,优化了师资。在老年大学任教的很多老师就是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的在职教师,这支师资队伍年龄一般集中在30-45之间,精力充沛,基本上都是高学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师资队伍相对比较稳定。虽然高校教师对于老年大学来说也是兼职老师,但是由于这两所学校的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大大改善了由于兼职教师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实情况下为老年大学配备大量的专职教师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老年大学和高校紧密结合,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是快速发展老年教育的一个有益探索。类似宁波电大这样的省级电大和一些高职院校其实拥有数量众多、素质优良的教师资源,在招生情况日趋下滑的大环境下,这类学校出于它学校本身发展的考虑有很强的转型需求和动力,有需要的高校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其实是一个共赢的局面。随着各个高校的进一步转型,很有可能有更多的专职教师参与到老年教育领域中来。这对稳定双方的教师队伍,提高老年大学整体教学水平,发展壮大老年大学规模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个效果在社老年教育中心和宁波电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该中心良好的师资、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老年学员的肯定。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的形式对教师满意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数据表明:90.2%的学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只有9.8%的学员认为“一般”;没有学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并且在这次调查中显示老年学员对电大在职教师的评价普通较高,满意率达到100%。而电大老师也由此得到了自己转型的一个机会,对自己职业规划多了一份选择。
四、对于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随着老龄社会的全面来临,老年教育肯定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变得刻不容缓。下面是我对于老年教育师资建设的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强老年教育和地方电大、职业学校的结合
各地方电大、职业学校近年来招生数量总体萎缩。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市校为例,最近两年招生下滑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趋势是非常惊人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地方电大、职校都存在转型的压力和动力,都在积极主动的寻求各种办学方式和途径。而这几年老年大学招生情况却是非常火爆的,很多老年朋友想读书但是由于老年教育规模限制的问题被拒之门外。而各所高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经验。老年教育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现在的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群体庞大的学习需求。合则两利,对于电大、职校,一方面可以拓宽办学途径,部分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参与创建学习型社会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老年教育则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快速地扩大办学规模,大大缓解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学规模之间的矛盾。宁波社区大学(宁波电大)已经在这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一个长效的培训机制
由于成规模的老年大学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现在基本没有正规老年教育专业出来的教师,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中也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针对老年教育的培训。现在具体由哪个单位,通过哪种渠道对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都还在进一步地探索中,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第一线,直接和广大的教师接触联系。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老年大学配合,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老年教育培训体系,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①有效发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优势,积极拓宽培训的覆盖面。教师能否得到有效、有针对性的培训直接关系到老年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否持续良性发展,也是老年教育教师队伍成长的源泉。目前老年教育开展的培训方式基本都是传统的见面交流模式,比如各个老年大学每个学期初都会召开教师联谊会议,不定期召开的老年大学理论研讨会等;面向的对象范围很小,基本是老年大学管理人员,而对最需培训的广大一线教师并未涉及到。考虑到现在老年教育中的一线教师大量都是兼职教师,在培训方式上更要加大创新力度,应采用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电大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采用时间上空间上交叠开展的培训方式,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参与培训教师的时间,扩大培训的参与面;培训形式上要多样,灵活应用名师观摩、技能培训、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多种方式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②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引导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年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其他教学形态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紧扣“老年”这个教育特征,结合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内容。目前老年教育开展的交流研讨基本都是关于老年教育日常运行机制及事务管理方面的,对于如何提高教师本身素养较少涉及。在培训内容上我们要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老年教育理论的培训。目前有关老年教育的理论主要有自我完善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社会参与权利理论等,但是在职的老年教育教师基本都是没有受过系统的老年教育理论培训。适时举办各种关于老年教育理论的讲座,让教师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年教育本身,了解老年教育特点,对提高和老年群体的沟通技巧,提升老年学员的教育满意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二是突出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技能是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转化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既能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上碰到的问题,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理论素养。
3.加强教师管理,提升老年教育软实力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随着老年群体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对这块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过去几年老年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教育的建设重点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添置方面。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推进,为了提高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老年教育的管理部门逐渐加大了对软件设施方面的资金倾斜力度。建设一支素质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的是提升老年教育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既要加强教师管理,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上来,也要提高老年教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增加岗位吸引力,让教师安心从教,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老年教育工作中来。
4.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创新积极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上好课,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还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自己所在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老年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匮乏,而且参与老年教育的一线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于科研方面的兴趣很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及其有限。在老年教育理领域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搞研究的不教书,教书的不做研究。这样理论与实践脱节,无论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研究理论的提升都是极为不利的。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载体,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勤思考、多研究,积极申报课题,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教学规律,把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互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高度的优秀人才,担负起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重任。
五、结语
目前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中,有辅助老年人找兼职的课程,也有培养退休后老年人兴趣爱好的课程,但很少有理财类课程。笔者在台湾时,曾经到社区老年大学讲授理财课程,听课的老年人觉得在观念上很受启发。笔者再过几个月就满60岁,退休后到老年大学当志愿者,与老年朋友分享多年来的理财心得成为我退休后规划的主要事项之一。老年人理财课程的推广重点如下。
理财防身g
教老年人如何避免被骗,陷入不肖之人预设的陷阱。很多老年人习惯把积蓄存在银行,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只有2%,赶不上物价上涨率,老年人都怕积蓄缩水,对于宣称高报酬低风险的金融产品特别感兴趣。但是这种产品通常流动性很差,信用风险很高,或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引投资者入壳的承诺多数无法兑现。其他像电信诈骗与保健品诈骗的受害者多数也是老年人,理财课程如果能够有效预防老年人被骗,就达到初步效果了。
资产配置与年金管理
老年人把所有的积蓄都存储在银行,这会导致购买力降低,并不是最好的配置。每次发行国债时,在银行门口排队的多数是老年人,主要是国债的收益率要高于存款利率。老年人医疗事故概率高,紧急预备金需求高于年轻人,应保持1年的生活费需求在流动性高的存款上,5年内不会用到的钱可以买国债,10年以上不会用到的钱可以配置在蓝筹股上。刚退休的老年人如果有整笔退休金,或可把累计的住房公积金领出,用来购买商业年金以补充社保养老年金的不足。
休闲娱乐管理
除了上老年大学的各项培养爱好的课程以外,不到75岁的老年人通常还想在走得动的情况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或到世界各地走走,弥补因工作期太忙无暇拓宽视野的遗憾。这部分的行程与预算也要做合理的规划。
医疗看护管理
如果还没有到年龄上限,建议为自己购买长期看护险以应对日后可能产生的看护需求。对于没有参加社保医疗险的老年人,至少准备10万元的医疗准备金在流动性好的投资工具上。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从2000年开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既可减轻社会养老机构、场地和设施不足的压力,又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意义。(1)是要理顺体制,规范建设,提高质量。多年的老年教育实践证明理顺体制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前提,规范建设是老年大学发展基础,提高质量是老年大学发展的保证,这既是经验也是老年大学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条规律,老年大学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这是目前最大的发展障碍。(2)是老年大学既要普及,又要提高。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老年大学教育也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与未来的系统工程。
加快老年大学的发展有两项任务:普及;提高。首先加大老年大学的覆盖面。目前的老年大学多数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要让更多人享受老年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将以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力量参与,去完善已有大学的设施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近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场所,推进远程教育和电化教学,满足不同居住地和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形成多层次、开放式、覆盖全社会的老年教育网络,形成老年人便利的入学格局,普及基础上,逐步分层级办学,市省级老年大学将把重点放在示范、培训和研究上。其次要提高教学质量。质量是发展之本,是老年大学的生命线,社会的认可,政府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把教学质量当做核心来抓,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努力把工作人员培养成内行,让内行来办学,提高办学管理水平。实现老年人终生学习目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形势下,要办好老年大学,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一些有识人员提出:“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可见学校文化对于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构建老年大学先进校园文化,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必要条件,是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也是引领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经过多年老年教育学者的办学实践,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党的指导思想为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学校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坚持办学理念,强化制度规范,培育优良作风,凸显文化品位,使师生置身于人文校园的环境与氛围中,接收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文明风尚的感染,增强凝聚力,吸引和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1)要把建好校内媒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2)搭建展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层次化,精品化;主题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的思路,组织好大型校园文化活动。(3)要开展主题活动,传递校园文化精神,校风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把践行校训、校风变成广大教职工自觉行动,激发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4)要发挥品牌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5)重视制度,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价值的具体化,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建设。
三、构建和谐校园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构建和谐校园的小环境,本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的具体落实和支撑,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谐的校园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晚年幸福;有利于老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发展进步。
(一)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是由人、事、物构成的。老年大学教学环境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老年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老年学员的身心健康。只有经过和谐校园里熏陶的老年人,他们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难忘的,并会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辐射家庭,辐射社区,辐射社会,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构建文明、优雅、健康的校风环境,使老年学员一跨进校园就有昂扬向上、青春焕发之感。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队伍。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教师、学员及工作人员是办好老年大学不可缺一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的教师队伍,既要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也要建立建(下转第232页)(上接第230页)全学校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队伍工作稳妥有序的运行。(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保障。要坚持把学员满不满意,接不接受作为唯一的标准。(2)抓好学员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和建立一支学员骨干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学员是老年大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自己管理自己,这种管理由于立场、观点、目的的一致性,再加上经验丰富、时间充足,实行起来效果显著。(3)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责任感强、熟悉业务、热心服务、老同志满意的职工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组织保证。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态度的优劣是做好老年大学工作的基础,也体现着老年大学的整体形象。
一、强化组织领导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前提
老年大学是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满足广大老年人求知求乐需求,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是一项社会性公益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对此,我们坚持勤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市委、市政府对老年大学工作非常重视,2001年批准成立了老年大学,配备了编制人员。今年,又将老年大学升格为正科级规格,配备了校长和副校长。专门成立了老年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老年大学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老年大学工作非常关心,对如何办好老年大学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并亲自出席老年大学的一些重要活动。分管领导多次现场调度,解决办学中遇到的校舍、经费、师资等问题。市委组织部把老年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老年大学购置音像设备、订阅报刊,开设远程教育站点等。市财政、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体育等部门在资金、设施、师资及开展活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宣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老年大学活动情况,营造良好办学舆论氛围。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关心重视和支持老年大学建设已蔚然成风。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必然要求
老年大学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接受能力差,综合能力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强烈的实际。对此,我们坚持把学员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老年大学办学的根本标准,一切以学员为中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老人。积极探索和把握老年教育规律和需求,坚持以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人施教,形式新颖,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力求学员爱听、愿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了老年大学深入发展。学校从创办之初的3个专业、4个班发展到现在的9个专业、13个班,在校学员由最初的不足200人发展到现在的1100余人。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决定着老年大学办学的质量与水平。为此,我们把配齐配强教师队伍作为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专门聘请威望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任教师。多年来,各任课教师们全身心扑在教学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荣誉感对待教学工作,爱岗敬业,诚恳耐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形象生动,为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还专门聘请社会威望高、参谋作用突出的知名人士担当顾问,为各专业出谋划策,保证了各项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广大学员学习热情高涨,互敬好学,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以老年大学为荣,以老年大学为家,关心支持学校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老年人那种认真刻苦、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创新办学形式是办好老年大学的不竭动力
五年来,老年大学不断创新思路,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深化中求突破。紧紧适应形势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成立了老年大学党支部和市委老干部党校,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十六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增强了学员的党性观念和政治素质。同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采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与外地的交流与协作。经常组织参观学习、书画联谊、联展等活动,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教育教学,增强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实效性。不断拓宽办学领域,逐步健全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先后在23处乡镇(街道)建立了老年大学分校,并在城区建起了军休所和东关大街两处教学区,适时组织举办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形式,大大满足了当地老年人的需求。
五、强化管理服务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保证
五年来,老年大学不断深化服务职能,加强教学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保证了老年大学规范、有序、快速发展。本着实际、实用、高效、节俭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办学吸引力明显增强。不断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为学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管理方式,成立校委会和班委会,划分学习活动小组,落实班组责任,强化班级管理。狠抓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安排、有落实。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教学大纲,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学期中间,召开教师和学员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期结束后,认真总结学习情况,实行优秀学员评比激励机制。近年来,先后评选表彰优秀学员210余名,调动了广大学员参与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
Abstract: Our country aging society arrives “suddenly”, brings the serious burden to us, must make our social accord development, must make this special huge old age community maintains politics is firm, the thought is often new, old age education without doubt into this “longevity time”, as soon as pastes the thought antistaling agent. The College is the talented person educates,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the thought dissemination's place, the critical moment which arrives in the aging society, the College should shoulder the old age education to develop “the culture to eagerly anticipate” the responsibility.
关键词:高等学校 老年教育 文化引领
key word: College Old age education The culture eagerly anticipates
作者简介:张之望(1964.3-),男,江苏省常州市,助理研究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党建、老龄科学。
前言
社会总人口是由不同年龄的人口群体所组成,一定的文化教育总是适应一定年龄构成的人口总体的。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少年儿童比重和数量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和数量迅速增加,这种年龄构成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对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形态不断变迁、以及国人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倡,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开始在学术界兴起,单就教育层面而言,是一个开始属于成人教育一部分到独立形成老年教育,经过了以早期的无系统到自成体系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老年教育的兴起
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第三年龄大学,1972年诞生于法国,标志着老年教育实践的开端,随着国外老年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发展,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也随之开展和进行。上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注意并研究,到70年代时达到一定高度,并且把老年教育视为教育学的一部分。197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麦克拉斯基,后来被称为老年教育大师,最先在博士课程中开设了老年教育学的研究课程,旨在探讨教育和老年人之间的问题。1971在年美国白宫老人会议上,麦克拉斯基(Houard.Y.Maclusky)所提交的论文,就强调老年教育的理念,指出:“对于所有老龄组的一切人来说,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它是持续进行的,而且今后将成为老年人获得丰富的和富有意义的生活途径之一,是帮助他们发挥其潜力,使之成为改善社会的源泉的一种手段”。强调了个体潜能的发展与年龄无关,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包括对老人同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理念对日后老年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76年《老年教育学》杂志创刊,标志着老年教育学学科正式开创,当年美国洛山矶南加州大学的教授皮特森,对“老年教育学”这一名词进行了界定:老年教育学是由成人教育学和社会老年学两学科发展而成的新的共同研究的领域。目的是探讨老年教育的活动与理论研究,任务包括三个层面:⑴提供老年人的教育;⑵有关老年社会化和教育的研究与教学⑶对从事老年教育和老年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上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各国,像德国,法国,英国都在从事老年教育的研究。亚洲的日本也是在1971年就进行了由专家学者进行的《高龄者学习活动促进方案》的研究,1972年发表研究成果,日本文部省就以此为依据,以1973年起正式编列预算对各地区的高龄者教育的开办费用做长期性补助,即列入政府预算和长期规划之中。
二、我国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有活到老,学到老,老当益壮,老年人自强不息的良好风尚。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堪称终身学习的典范。他还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不论贵贱老幼,人人都应受教育,这其中已经包含了老年教育的思想。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盖叫天在回忆他学艺的过程时说:“65岁觉得50岁时的不行,75岁时又觉得70岁时的不行。”他在自己的门上挂着“学到老”的匾额。我国历代知识分子中“皓首究经”者大有人在,这种老年好学的优良传统应该发挥广大。
三、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也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在不断改革中,我国于1982年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施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制度。全国各地一大批老干部退下来后,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不计各利,继续发挥作用,他们在一无编制人员,二无经费,三无校舍的状况下,依靠各级政府和组织,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创办老年大学成为老年教育的主体。
老年教育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国家机关十个部委于1994年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1994―2000)》,提出了在全国发展老年教育的预定目标,《纲要》指出:“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已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要求到“200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条件的市,县(市)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应有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乡(镇)街道有老年学校。”1995年我国的教育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实施,规定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6年在我国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用法律形式确立从幼儿到老年都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李岚清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
新世纪之初,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纲要》提出了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即:“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在校老年学员人数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同时,《纲要》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老年教育网络,各级政府要合理安排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办好老年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1―2所示范性老年大学,乡(镇)、街道以及有条件的村委会、居委会要有老年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各种成人教育院校应积极开设老年班,发展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重视做好老年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制定并公布全国老年教育条例,加强老年教育的规范化管理。”《纲要》还强调:“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特别重视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城市要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学习班、报告会,就近地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老年思想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纲要》为老年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和铺平了道路。由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办老年教育,新世纪的老年教育是更快、更好,老年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学员从少到多,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养生保健学科专业设置发展到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多学科专业设置;办学形式从讲座培训班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科体系;教学设施也有很大改观,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四、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
在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办学形式呈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退休学习学院
退休学习学院主要是提供老年人继续学习场所,这类学习团体是我国老年大学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促进老年人继续学习,加强老年人互相交往,提高老年人自主互动能力。课程可以含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卫生保健、生活技能等方面,内容可以涉及教育、文化以及老人感兴趣的问题。
2、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利用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传播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老年教育,由于开放大学收费低,参加者不受年龄的限制,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以按照自己需要选学课程,很受老年人的欢迎。一些学者认为,各种远距离教育不仅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也给那些青少年时期由于贫困而失学的老年人带来重新学习的良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正使老年教育突破地域甚至国界的限制,成为一种跨区、跨国教育。2000年我国上海就创办了“空中老年大学”,2001年又创办了“网上老年大学”从而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老年人通过教育与学习,将自己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在参与中能为社会继续做出贡献,又获得了老年生活的莫大乐趣。
3、老年活动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是老年人活动重要场所,它一般隶属于各级政府,大型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社区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组织老年人学习,其老年教育是由产权单位管理部门,各老年协会、老年俱乐部组织实施,中心开办了应用艺术,表演艺术,手工艺,计算机应用,医疗保健等课程或讲座。此外还组织老年人旅游,参观和各种体育活动。
五、高校引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势
为适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在老年教育事业中重视利用并开发高校资源,将对老年教育向高层次,广辐射,高学科,高质量,现代化方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从苏南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扬州大学等几所高校多年来办学实践经验来看,利用高校资源办好老年教育事业具有几方面优势,其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场所等资源优势来办好老年教育。高校校园优美、空气清新、舒适方便的条件给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二: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资源,提高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高校师资力量较充裕且富有教学经验,这些教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原有讲授课程稍加调整就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这支队伍中,既有在职的也有离退休的,大多数都具有高级职称,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由于任课教师学识渊博、素质较高,不断吸引着大批“随师来学”的学员。
六、高校如何引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高校办老年大学,能缓解地方政府办学的压力,消除市老年大学的地理局限性,满足了当地老年人就近学习的需求。地方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在高校老年大学中都能开办,而且还能利于高校师资优势开出特色课程。在国家提出“鼓励社会办好老年学校”的精神指导下,高校办老年教育能最大化地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和社会共享教育资源,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实现政府、高校、社会、老年人四方良性互动,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新思路,是争先创优活动中的新探索,经学习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这项工作。
其一,利用高校优势,拓展老年教育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的老年人所面临的矛盾来自于与传统社会观念、行为的冲撞,面对诸多矛盾,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迎合时代需要不断调整人们的知识结构,具体落实拓展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范围。
老年人是社会个体成员,要从广度上了解社会变革带给人们观念、行为的巨变,学会适应在高新技术社会中的生存,改变以往所习惯了的传统生活方式。联合国《国际行动纲领》指出:“许多情况表明,知识的迅速大量增加正在导致资料的瞬即过时,从而造成社会的脱节现象。这些变化表明,必须扩大社会的教育结构以解决人们整个生命期间对教育的需求问题”。
苏南几所综合性高校,经过多年的合并和规模扩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高校有能力为老年大学提供在职专业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对老年大学的师资进行培训,助力老年教育知识结构调整所需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老年大学开发综合性多学科的新课程设置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如苏州大学法学院教师给老年大学开设了老年法律保护课程,服装学院教师、医学院教师、工学院教师分别给老年大学开设了老年服装,老年心理学,老年营养学,摄影,老年人上网等课程,还能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另课程设置的形式也是多样化,有正规大学的课程,也专题和系列讲座,有组织活动寓教于乐。
其二,高等学校要加强老年教育研究,培训和开发工作
老年教育这门科学由于起步较晚,其中有许多理论性工作只不过是刚入门,高等学校对此要义不容辞,利用其庞大科研队伍的整体实力,担当起老年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角色,现我国著名大学都已开设有老年学专门研究所,为我国老年学研究撑起一面大旗,有些成果转化为国家老龄政策,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许多地方性大学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也相继开办了老年学本科专业,应用硕士专业,以适应时代需要。我们中国人民大学还先后举办了好几起老龄工作人员培训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量老龄服务人员,培训班上大家交流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经梳理、总结、提炼有些已上升到理论。,身处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高等学校必须对老年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随着老龄化社会骤然降临,老年教育必须立即步入现代老年人生活之中,老年教育能促进老年人更新原有知识,理解变革新事物,适应现代新生活方式,以实现老年人与年轻人代际之间,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纵观高等学校发展历史,它应该有如下几种职能,第一,高校是一个教育机构,是教育人的场所。这里受教育的人,据我们先贤孔子的思想是“有教无类”当然包括老年人的教育;第二,高校不仅是教育的机构,而且是科研机构,所以我们老年教育理论许多是大学来完成这一知识创新,也就是说老年教育理论的研究是其本职工作;第三,高校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所以大学利用资源优势,为政府和社会来承担一部分老年教育事业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第四,据最新研究表明高校由于其独立性,是知识创新,传播思想文明的场所,这里不仅有大楼,更有大师、大气、大爱,它有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起到一个“文化引领”的职能。从上面分析来看,高等学校对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是多纬度,多层面起推动作用,实际上起到了“文化引领”作用。我们高校的老龄工作者应全力以赴、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为此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参考文献:
[1] 岳英,老年教育理论在国外[J],老年教育,2007.12
[2] 熊必俊,郑亚丽,老年教育学与老年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3]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基于有效需求特征的地方高校参与老年教育发展路径研究”(编号:ZMZC201446)。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教育也因此进入需求迸发与供给增长的转折期,传统的老年大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老年教育社会化,意在强调养老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和多元主体的互相配合、联动发展。政府应首当其冲成为老年教育主要的供给主体,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高校应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高水平示范作用,促进老年教育向专业化发展;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旨在促进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老年教育向社区发展旨在实现普及化,最大程度满足老年群体教育需求。
关键词 : 现实需求 老年教育社会化 实践方式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人,我国迎来了人口转型的拐点。老年人口的巨大规模和快速增长必将带来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老年教育也因此进入需求迸发与供给增长的转折期,传统的老年大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社会实践及研究各界积极呼吁当前加强老年教育之紧迫性。本文在研究老年教育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分析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实践方式,以期为增加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提供一种思路借鉴。
一、老年教育的现实需求特征——基于宁波老年大学的实地调查
1.研究框架
在强调个体发展教育学领域,代表性的观点都把需求看作为一种差距,是目前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和生活态度紧密相关,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也会因年龄、身心状态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学习目标、偏好和学习型态。基于以上认识,调研主要围绕老年教育需求及其差异而展开, 需求内容的划分主要依据教育老人学之父霍华德·麦克拉斯基的理论观点,他主张为老年人群提供的教育活动应满足应付需求、表现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以及超越需求等五类需求,并指出这五类学习需求最适合于利用教育方法来满足,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需求差异主要涉及老年人群的性别、年龄、经济背景、职业背景以及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
宁波自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013年末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20.5%,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宁波民政部门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目前宁波有12所老年大学,其中市区占7所。本研究以宁波城区1所市属和3所区属的老年大学实施调研,共发放问卷320份,由于受语言、视力、文化水平等固有特征影响,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77%。
2.分析结论
(1)需求意愿强烈但“一座难求”。宁波目前就读老年大学的学员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初、高中学历合计达80%;老年学员基本都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71.5%的学员月收入2000元以上,且参与老年大学学习都得到了家人认可与支持,他们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意愿整体比较强烈,“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都超过60%,最高达90%。但目前各老年大学学员的课程学习数量整体不多,约80%的学员选择就读的课程数为1-2门,就读5门以上课程的人数不足4%。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政策的包容性不够, 各老年大学采取提高入学门槛的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弱势老年群体”较难获得学习机会,“一座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宁波属老年大学招生对象以市级机关和市级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作人员为主,且限于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户籍,必须凭退休证报名,处级、正高级职称人员和部队师级以上干部具有优先报名及录取资格。
(2)需求层次整体不高,相对偏好应付需求与表现需求的课程。当前老年学员需求最强烈的是应付需求的课程,表现需求和贡献需求的课程次之,对这三种需求的课程,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合计都达到70%以上,对影响需要和超越需要等较深层次需求的课程需要程度相对较低,也有部分成员对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的课程表示出“不需要”的态度,反映了老年教育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不足,这可能跟该市区学员整体教育背景有关,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员占到了学员总数的近80%。
(3)学习目标超越了功利主义,具有持续的学习兴趣。目前老年教育需求的目标已超越了功利的实用价值,更多是为了提高生命生活质量, 使人生在最后阶段更积极、充实和有意义。学习动机调查显示,老年学员的学习动机排在前三位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学习新事物和结交新朋友,合计占比72%;对获取文凭持“不希望”以及“无所谓”态度的学员数占总数的92%,调研还有62%左右的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就读的年限超过3年,说明老年学员具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4)不同背景的学员课程需求差异化明显。7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对贡献需求的课程学习需要高于70岁以下的老年学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学员对表现需求的课程学习需要高于高中以上的学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学员对目前学习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经济收入越高者对整体各项学习需求越大,收入在4000元及以上收入的老年学员在表现需求、影响需求以及超越需求上要显著高于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学员;市属老年大学学员比区属的老年大学学员具有更深层次的需求,体现在市属老年大学的学员对应付需求和表现需求的课程学习需求显著低于区属老年大学的学员,但对超越需求的课程学习需求反之。
二、老年教育社会化的提出
众多实践表明,过去的“全能政府”显然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随着老龄化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的老龄观及应对老龄化的模式也正从危机、问题、压力等负面认知转向建设性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积极向度,健康老龄化、产出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都代表性的主动乐观地迎接老龄化,凸显老年人发展需求的重要性和社会参与这一精髓,从新的高度诠释了老年群体的价值,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在实践界,为增加老年教育有效供给,各国也都在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的资源组织模式,政府、高校和民间力量都在普遍参与、共同促进老年教育,走社会化办学道路已成为老年教育的必由之路,老年教育也因此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政策法制化、办学对象细分化、课程教学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各国养老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本研究提出“老年教育社会化”,意在强调养老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包括政府、高校、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等在内的多元主体互相配合、联动发展。从需求角度,体现养老教育发展的以人为本与需求导向;从供给角度,指养老教育打破了传统由政府作为单一主体供给的现状,促进养老教育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及协作发展。本研究认为,老年教育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对传统老年教育缺失的补充,这种补充体现在:一是整合各种资源,满足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权,促进他们适应社会变迁,参与社会发展,实现继续社会化;二是着眼于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基于群体性差异对需求做进一步细分,在教育内容、方式、提供主体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差异化制度设计;三是重点强调传统办学体制下相对忽视的社会参与和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教育机构多元化、运作机制社会化、教育资源全社会筹集,实现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四是为老年人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致力于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仅让老年人保持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且要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融入社会,与外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三、需求导向下的老年教育社会化关系网络及实践方式
推动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实践,整个社会也必然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当前,与老年教育发展发生联系的主要关系人除老年大学外,还主要包括政府、高校、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社区等,对关系网络的分析旨在分析不同关系人所拥有的资源类别、丰富程度与支持意愿,其实践方式的分析旨在研究如何发挥各主体优势和最大效益,以满足老年教育需求。
1.政府: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
老年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应首当其冲成为主要的供给主体,并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上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管理体制、发展取向、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度制订上具有领导规划责任,在权责界定、方略谋划和区域联系等方面发挥统筹管理职能。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基本是在政府财政或企业的支持下运转的,但政府对老年教育经费投入尚未列入财政预算,供给主体的制度支持普遍不足,尤其是政策法规缺位缺失,阻碍了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长效机制形成。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老年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关键在于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当前老年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都通过老年教育政策法制化、建立支持性的制度政策环境等措施,来提升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开拓老年教育的渠道、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老年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比如,当代民主代议制度发源地之一的英国,以《盎格鲁-法兰西声明》、《老年人教育权利论坛宣言》、《老年教育》和《老年人教育工作手册》等形式,呈现了老年教育政策的基本方向,美国制定了《老年人法》、《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内志愿服务法》等重要法案,使老年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合法性基础。政府应从刺激老年群体有效需求和保障老年群体受教育权的公平性出发,把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管理轨道,通过减税、补贴、公共财政预算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供应机制;应发挥政策引领与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实施社会参与式管理;应建立综合评估与监督机制,确保老年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高校:推动老年教育专业化
近年来,高校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一支特殊办学主体逐渐受到重视,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广泛参与及所提供的老年教育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在各国老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免试招收老年学员、举办暑期大学,兴建“退休村”推行寄宿教育,瑞典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融为一体,所有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公开讲座制度、科目选修制度和函授教育制度,都较好地契合了老年人的学习特点,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高校参与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视野下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提升和飞跃,是教育本性的复归和本体功能的凸显,是高校发挥大学功能的良好体现,也是老龄化背景下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更是高校多样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科研、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技术和手段、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具备参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天然优势,也为高校开发社会学习资源、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开展老年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向老年人群开放,将在规模上和层次上迅速推动老年教育发展。高校应担当起老年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角色,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高水平示范作用,加强老年教育的内涵建设,促进老年教育向专业化发展。首先,基于目前老年群体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家庭背景等因素差异而存在较大异质性,求学动机也因此不同,高校应在注重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第二,基于目前老年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现状,高校要结合老年教育特性和区域文化特征,主动分析正规教育、公开讲座、旁听、选修、暑期大学等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适应群体,研究弹性化、多样化的招生条件与学制设置,探索多样化的课程类型设置和课程层次定位,研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不同教育类型的差异化管理模式,适量兼顾继续教育和补偿教育。三是基于目前以休闲教育、实用教育为主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老年学员及未来“准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状,应根据时展需求和老年人身心特点,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促进并引领老年教育需求。
3.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推动老年教育多元化
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和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它们也是老年教育办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基于当前老年教育供给总量不足,老年教育机构覆盖面比较狭窄的现状,以及随着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方向的嬗变,新旧观念及制度的转换便会给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弹性空间。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老年教育也可能面临如何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适度的产业化,鼓励老年教育供给主体的广泛参与,满足老年教育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发展需要。甚至有研究指出,非营利企业、民间自组织机构也可以成为公共资源组织的核心主体。
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发展旨在促进老年教育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养老教育体系。鉴于目前老年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建议首先应从制度供给与市场培育两方面,主动分析社会资源配置主体需求,从机构设立、教育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制度性供给,制订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领域的平台性规范,探索形成社会化特点的引导鼓励制度和规范政策机制,协调整合各种异质资源供给的工作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满足多元化的参与需求。特别要重视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服务领域后的运作效率,以及优化教育部门职能范围以外的整体性配套环境。第二,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方式吸纳企业直接参与办学,也可立足于实体化,通过投资建设、无偿捐赠或共享的方式引导其投入教学建设;还可以立足于市场化,创新运作机制,引导其运作部分老年教育活动,实现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双赢。第三,应将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老年大学阶段性办学战略的需要,从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出发,将各种渠道资源进行功能性整合、规划与配置,构建不同功能与渠道资源交叉整合的外部关系网络,形成对社会资源的战略性运用,比如搭建立交桥,发挥各种老年教育协会、组织和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在老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4.社区:推动老年教育普及化
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方式的必然选择,该种养老方式以社区为依托,是最适合老年人的属地化学习形式,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入学率。社区也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年教育向社区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社区可作为老年教育基层办学地点,社区也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尤其是电大教育,其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面向大众服务的教育,其优势在于便捷、灵活、开放,这些都非常符合老年教育的需求特点。老年教育社区化有利于系统化的老年教育网络构建,是实现老年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老年教育应立足于基层,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活动相融合,可在发展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正规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社区教育中心、老年协会民间组织等非正规老年教育;社区要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一批地方高校甚至可以社会服务为其主要功能,向社区转型发展;还可以借鉴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发展模式,以社团服务、义工服务或自办分享等形式,发挥老年人群的主体性,鼓励老年人在社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老年教育活动,探索实施民主管理、自主自助型管理模式,促进组织管理的社会参与性,实现教育供给的多样化,最大程度满足老年群体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娄峥嵘.国外老年教育政策的分析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01-103
[2]黄燕东,姚先国.老年教育典型范式的国际比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