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于竹的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竹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竹的古诗

第1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3、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主变线路;开关跳闸;事故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97-02

1 跳闸情况

2015年3月6日16时15分,遥控合闸操作10 kV白坑线911开关时,白坑线911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同时,#1主变差动速断保护动作,#1主变两侧开关跳闸。18时22分,白坑变10 kV宝桥线、三坪线负荷转移至#2主变供电,19时57分,武阳变#1主变恢复运行,损失负荷约20 MW。

2 跳闸过程分析

2.1 事故前运行方式

武阳变#1主变、#2主变并列运行,10 kVⅠ段、Ⅱ段母线合环运行,10 kVⅠ段母线带10 kV宝桥线、白坑线、三坪线线路,10 kVⅡ段母线带10 kV新店线、文美线、宝丰线、文洋线、南霞线线路。

2.2 跳闸经过

2015年3月6日14时36分,武阳变10 kV白坑线911开关过流Ⅰ段(瞬时速断)、10 kV备自投过流Ⅱ段保护动作,10 kV白坑线911、母分900开关跳闸,调控中心当值人员立即通知山格所,组织人员巡线。

16时13分,山格所汇报10 kV白坑线#32杆Z-1017开关及#29杆P-1136刀闸已由合闸转分闸,前段线路经巡线查无异常,人员撤离,要求试送10 kV白坑线。

16时15分,调控人员遥控合闸10 kV白坑线911开关时,白坑线911开关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同时,#1主变差动速断保护动作,#1主变两侧开关跳闸。现场检查发现白坑线911开关柜内出线电力电缆头烧毁。

18时22分,经隔离故障点后,武阳变10 kV宝桥线、三坪线负荷转由#2主变供电。

18时50分,武阳变#1主变由热备用转检修,由变电检修班组织人员对#1主变本体及进线电缆进行检查,无发现异常,19时57分,武阳变#1主变恢复运行

3月7日00时18分,电话下达许可武阳变10 kV白坑线911开关柜至10 kV白坑线#0杆电缆头制作试验(抢修)工作,02时54分,抢修工作办理终结,03时11分,武阳变10 kV白坑线911线路由检修转运行。

3 原因分析

主变差动保护2015年3月6日16时15分09秒169毫秒保护启动录波截图,如图1所示。

分析如下:

图1(注:录波数据放大了100倍)中黄色竖线附近,低压侧A相和B相电流明显增大,分别为Ia3=6.11A∠-120.17 °,Ib3=5.33A∠65.98 °,Ic3=0.92A∠21.36 °,低压侧A、B两相电流幅值接近,相角相反,应为低压侧发生AB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三相电流分别为Ia1=4.46A∠52.03 °,Ib1=6.31A∠-96.39 °,Ic1=3.39A∠140.01 °,波形出现严重畸变,三相差流增大Ida=2.72 A,Idb=6.31 A,Idc=3.69 A,均大于差流启动定值为1.71 A,差动保护启动并录波。

差动保护2015年3月6日16时15分09秒169毫秒保护动作录波截图如图2所示。

分析如下:

图2中(注:录波数据放大了100倍),红色竖线处,低压侧A相和B相电流增大为Ia3=14.45 A∠-125.87 °,Ib3=12.99A∠59.55 °,Ic3=1.87 A∠16.91 °,同时高压侧三相电流为Ia1=7.95A∠79.64 °,Ib1=9.25 A∠-69.67 °,Ic1=2.90 A∠137.68 °,由于高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出现畸变,幅值增加远低于低压侧三相电流,至三相差流增大为:Ida=19.71 A,Idb=21.72 A,Idc=4.78 A。A相和B相差流均大于差流速断定值17.1 A,Ida、Idb、Idc二次谐波分量如图2所示分别高达46%、45%、101%,均大于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定值0.15,二次谐波制动逻辑闭锁三相比率差动保护,比率差动保护未动作。差动速断保护无比率制动和二次谐波制动闭锁逻辑,差流速断动作,与装置事件记录差流Idb=21.08 A基本相符。

初步分析35 kV平和武阳变主变保护差速动作是由于低压侧发生AB相间短路故障,低压侧故障电流二次值增加的同时,高压侧保护CT饱和,二次电流波形出现严重畸变,导致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二次保护电流不平衡,差动保护装置采集到差流大于差流速断保护定值而动作根据图纸设计#1主变35 kV侧311开关CT二次绕组接线,见表1。

3月13日现场检查发现,#1主变35 kV侧311开关CT二次绕组,见表2。

现场#1主变差动411回路根据图纸接至311开关CT的1LH,3LH在端子箱短接未用。

经分析,#1主变差动速断保护动作原因为由于#1主变311开关差动CT回路组别接错,试送白坑线911开关时,发生近区相间短路,造成CT饱和,从而产生843.2 A差流,大于差动速断整定值686 A,导致差动速断保护动作跳闸。

4 整改措施

①3月13日,对#1主变35 kV侧311开关CT进行伏安特性试验,确认二次绕组完好和特性,并将#1主变差动411回路改接至311开关CT的3LH。

②针对35 kV变电站主变差动CT组别现场进行专项排查,3月30日前完成。

③基建、技改验收应根据《关于加强省网基建技改工程保护验收启动投产管理的通知》中第一条规定:现场调试人员应核对现场CT变比、极性,并向运行维护单位提交电流互感器技术交底单(附件)作为验收依据,同时进行图实相符。

④将武阳变10 kV母联900开关保护退出,同时根据整改原则开展开展母联充电、过流保护功能专项排查,3月30日完成。

其一,正常运行方式下,应退出10 kV母分900开关保护的充电、过流保护功能。

其二,10 kV母分900开关具备备自投功能且投入的,按定值单要求投入相应功能。

其三,临时方式调整或需要启用10 kV母分900开关保护充电功能,根据调度令执行。

参考文献:

第3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晕。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第4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基事故;处理

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炸毁整幢建筑物。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笔者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造成桩基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根据重庆地区的地质特性和我近二十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一)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二)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三)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

(四)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五)断桩。灌柱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六)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七)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二种:

1、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

2、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二、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

2、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3、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

4、设计人员认可签字。

(二)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一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五)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三、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

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梁),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一)接桩法。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二)补桩法。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三)钻孔补强法。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有效长度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高压注浆补强

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2、有效长度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四)扩大承台(梁)法

1、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梁)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梁)来处理。

2、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梁)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梁)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梁)的配筋。

(五)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

1、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2、改变成桩方法。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六)修改设计

1、改变桩型。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2、改变桩位。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如在江北区大石坝大庆村钻探基地8#、9#住宅就遇到地下5m左右处有420天然气管线就是这样处理的。

3、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国盛.从软到硬突变土层采用管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5,6

[2]孔思丽,黄质宏,谢应新.两例基础工程事故剖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

第5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钻孔灌注桩;预防措施;质量事故;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对施工噪音的严格控制,钻孔灌柱桩由于具有噪音低、振动小、单桩承载力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钻孔灌柱桩也存在着质量控制直观差,施工工序较多,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等不足,因此施工中极易发生质量问题,本文针对工程实践中钻孔灌柱桩易发生质量事故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案。

1 易发生质量事故及原因剖析

1.1 孔壁坍塌。

孔壁坍塌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事故。造成孔壁坍塌原因很多,主要是没有根据土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成孔工艺和相应的泥浆质量。如果护壁泥浆密度太小或护筒埋置太浅,护筒的回填土和接缝不严密、漏水、漏浆以及孔内液面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孔壁的静水压力降低等都将会造成坍孔事故。清孔后泥浆密度或粘度降低,造成孔壁静水压力降低,而导致孔壁失稳。清孔时操作不当,供水管直接冲刷孔壁或钻杆不直,摇摆碰撞孔壁等均会引起成坍孔。下钢筋笼和导管倾斜碰撞孔壁也会引起坍孔。在松散砂土时快速钻进,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冲击锥冲抓锥同样也会造成坍孔事故。

1.2 断桩事故

断桩是桩基混凝土的某一部分和全部端面段泥浆浸入,破坏了桩的整体性受力形态,而造成废桩。断桩主要由于材料、工艺不当造成的,主要原因有:水泥初凝时间过短,在灌注后期时,首批混凝土已初凝造成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大降低,继续灌注的混凝土则因此冲破初凝混凝土的顶层,从而在两层混凝土中夹存泥浆、渣土甚至全桩夹有泥浆、渣土而形成断桩。骨料粒径偏大或河砂中夹有大粒径的河卵石,致使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梗塞不下去而形成卡管;另外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差,在灌注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使粗骨料过分集中,而形成卡管,若卡管处理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灌注时间长,首批灌注混凝土已初凝,从而导致断桩。清孔不彻底造成孔底沉淀层过厚,清孔系数mo值大大降低,桩尖处的极限承载力降低,形成废桩;或者造成泥砂比重大,含砂量高,引起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钢筋笼对混凝土束缚等作用,造成钢筋笼外部分无混凝土而形成部分断桩或产生夹层断桩。导管埋深过小,而初期灌注较深,灌注时产生的超压力和冲击力大大增加,新灌注的混凝土易冲破首批混凝土上面,将首批混凝土上面的泥浆沉淀层裹入桩内形成夹层而断桩。

1.3 桩身倾斜事故

顾名思义,桩身倾斜是桩身出现位置偏差、倾斜,造成桩的承载力普遍降低。其主要原因有: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或钻孔机械定位不准确。在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孤石以及在软硬土交界处和岩石倾斜处,钻头受阻力不均而造成桩孔倾斜。由于钻杆弯曲或连接不当,使钻头钻杆中心线不同轴而致桩孔偏斜。此外,场地不平整或因地面不均匀沉降,使钻机、钻盘、底座不平而倾斜。桩孔偏大,起重滑轮边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不同轴线等因素,同样也会引起桩身倾斜。

1.4 钢筋笼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笼上浮或笼下沉事故。

造成原因主要有:钢筋笼在制作、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范要求。钢筋骨架内径与导管外壁间矩过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在提升导管的过程中法兰盘挂带了钢筋笼;或因钢筋骨架主筋弯曲、骨架整体扭曲,箍筋变形脱落或导管倾斜,使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导管与钢筋笼间混凝土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笼带出;或因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上浮;或因吊筋与主筋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松脱或者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笼,对骨架施工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将沉入孔中,造成笼下沉事故。

2 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方案

2.1 孔壁坍塌的预控及事故处理方案。

根据工程经验,砂层厚的地层、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淤泥质土以及直径大于600mm的钻孔最易塌孔,因此我们在施工时所采取最重要措施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相应的泥浆质量。其中泥浆质量最为关键,泥浆是由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与水拌合而成的,其比重应控制在1.1-1.15,胶体率大于95%,粘度控制在10-25S,泥浆粘度与保持泥浆稳定性,流动性及携带泥沙能力密切相关,必须充分掌握好。当遇到渗漏较强的土层时,可在泥浆中加少量重晶石粉及短纤维素,以确保泥浆的稳定。在成孔过程中,泥浆液面应高于地下水位1-1.5m,阻止地下水流入钻孔造成坍孔。

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泥浆中不断冒出气泡,或孔内泥浆突然漏失,即是孔壁坍塌的表现,应采取处理措施,首先要保持孔内水位,并加大泥浆比重以稳孔护壁,而后要明确坍孔的位置,然后将粘土和砂土回填到坍孔以上1─2m,若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待回填沉积密实后重新钻孔。

2.2 断桩的预控及事故处理方案

断桩的预控主要从材料及工艺入手。要选用初凝时间不低于2.5h的水泥,对于桩较长,桩径大的,灌柱时间长的,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要严格控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细骨料的级配要选择良好的中砂,并注意剔除细骨料中大卵石。要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其坍落度控制18cm-20cm之间。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按头抗拉试验。要使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导管下口至孔底距离25cm-40cm,短桩间隙采用高限,卡桩的间隙采用低限。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清孔,孔内沉淀层对于摩擦桩应大于0.5倍桩径,对于柱桩应大于设计规定,泥浆的比重在1.05-1.2之间,含砂率小于4%,粘度17s-20s。

桩基完工后,经动测后发现桩承载力严重不足,极有可能为断桩,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可在桩身处钻孔,用压力灌浆加固(其中压力不低于3.5Mpa),进行相应计算,以判断是否采取补桩措施,加固后的桩应再进行一次动测检查,以确认加固效果。

2.3 桩身倾斜预控和事故处理方案

桩身倾斜预控首先要做好桩位控制,按设计图纸的尺寸进行放线,并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要固定好钻机,确保钻机水平稳定。要埋设好护筒,护筒是用来固定桩孔位置,它极为重要,应用5mm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应比桩径大20mm,护筒顶应高于平台地面30cm,护筒埋设应严格按施工规范,埋设牢固,四周与孔壁用粘土分层夯实,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钻孔方法,如在轻亚粘土或亚粘土夹卵、砾石层等地质条件下施工时,应采用低档慢速,优质泥浆、大泵量、两级钻进的方法进行。施工中要派专人随时检测倾斜度,控制倾斜度不得大于1%。

若发生桩基倾斜事故,应根据受荷情况进行加固处理,若桩位偏差大,应请设计人员核定,必要时可在基础底板内增设暗梁,或采取补桩措施。

2.4 钢筋笼不符合设计要求,造成笼上浮或下沉事故预控和处理方案。

对于此事故预控可在灌注桩的上段增加局部钢筋,并设固定装置以防钢筋笼上浮或下沉;同时要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加工质量,防止变形;确保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之间的空隙,应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而出现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控制混凝土浇灌量及浇灌速度,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处理好笼与导管之间的挂带现象,如无法阻止钢筋笼上浮,应立即停止浇注混凝土,检查导管埋深,若埋深超过10m,立即拆除部分导管,把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0m-4.0m以内,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适当提高塌落度,再重新浇筑。而钢筋笼一旦出现上沉时,应立即停止浇灌混凝土,将笼吊升设计标高重新固定后继续浇筑。

由于钢筋笼上浮或下沉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桩承载力下降,因此发生事故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方案。如钢筋笼上浮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没法控制时,应拔出导管,作为废桩处理,与设计人员联系重新补桩。如钢筋笼沉入混凝土中拔不出来,应探明笼顶标高和沉入深度,提出导管,用比原桩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上钻孔至断

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在断桩部位增加一节钢筋笼,其下部埋入新钻孔中,后继续浇注混凝。如笼下沉混凝土深度小于2m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灌混凝土,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续上来,将桩头混凝土凿毛,再浇灌比原标号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果开挖基坑后凿出桩头浮浆时才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3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分清楚产生质量事故的成因,找出相应措施,质量事故是可以避免,成桩的质量是有保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钻孔灌注桩产生质量事故原因还很多,因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认真按照有关专业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施工,这样才是确保质量的根本手段。

参考文献:

第6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建筑;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80-01

1建筑与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关系

在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建筑属于硬质景观,而植物则归属为软质景观,这一硬一软的相互组合,自然会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建筑的硬朗线条和植物的婀娜多姿犹如阳刚和温柔,搭配的好,便可奏出和谐的乐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组合关系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这里山水、花木等一切造园要素与建筑以及建筑小品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各个元素彼此吸引,相互协调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且在此基础上,优化对方特性,使各自展现出优美的姿态,从而在园林总体格调上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

说起园林植物,它可以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比如利用草坪、树丛、树群、树林、花丛、花群等丛植类型的植物,这些植物在美化周围环境的同时;对相邻的建筑也起到了衬托衔接的作用,使原本优美的建筑线条得到彰显。而针对一些刻板生硬的建筑线条和造型,通过合理的植物配植,利用植物的春夏秋冬的多样色彩及其柔和多变的线条可以使建筑扬长避短,如基础种植和建筑角隅的种植;相反,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古人已经做过很多的论述,比如李渔的《闲情偶寄》就提到:利用建筑的墙柱、门、窗形成的景框框以植物、山石,意境颇深,而且画面的内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妙不可言。也有利用树枝、树干作为景框,使建筑入画,以彰显建筑,并能增加画面层次。因此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呈现出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使空间环境协调统一。

1.1园林植物配植应与建筑风格相统一

在园林中,很多建筑都是具有一定的场景寓意和建造者或主人的情感内涵的,其中的月洞门、漏窗和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这样的配置手法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如北方皇家园林中,往往选择树体高大、四季常青、延年苍劲的树种作为基调,如侧柏、柏、油松、白皮松等树木,以显示帝业的经久兴旺、万古长青。这些本土植物,耐旱、耐寒、树姿雄伟、高大、枝叶浓重,与皇家建筑甚是协调。

而南方私家园林,面积一般不大,但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景色,突出“小中见大”园林格局,而建筑比重较大,建筑色泽淡雅,呈现出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在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关系上,常采用寓意、借景、漏景、泄景、对景、框景等艺术手法来突出移步移景、景随时移的空间效果。建筑的各种空间及小庭院,常成为主人造景的主要场所。并且在植物选择上也很讲究,着重观赏价值高、具有韵味的小乔木与花灌木,也有以植物命名某建筑或某一处景点,如拙政园里的“海棠春坞”的小庭院中,一棵海棠,数块太湖石,和周围建筑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江南风景。

1.2植物与门、窗、墙、角隅的配植

在园林中游玩,讲究“身游”“神游”。身游讲究的是身体行动,神游讲究的是更高一层的游园方式,是一种精神活动,在面积稍大的园林内可身游,而在小面积的园林中则多不宜身游,只可神游。多数可身游的园林中,往往通过水池、湖水、道路、建筑、植物来分隔空间,很多植物可作为背景、主景出现来和建筑环境相配置。而在只可神游小庭院内就需要通过门、窗、墙与植物、水面、山石组成变化无穷的空间。

无论在可神游还是在可身游的园林中,门是游客进出的必经之地,门和墙连在一起可以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所以门的造型也很重要,是圆形、扇形、还是镂空式,要结合周围的建筑风格和所要表达的寓意而定。

在古典园林中,窗常被作为框景、漏景的道具,坐在室内的人可以通过窗框看到外面时时变化的风景,不同的窗框与精心配置的植物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由于窗框的尺度是固定不变的,植物却不断生长,因此要选择生长速度慢、造型优美的植物,诸如芭蕉、苏铁类、棕竹、考顺竹、南天竺、佛肚竹等。近旁还可配些石头,增添其稳定感,这样动静结合,构成相对持久的画面。

墙的功能主要为了分隔空间,白色的墙面就像画纸,通过植物花木的配植,俨然以植物自然的姿态与色彩作画。故在白墙前宜配植红枫、山茶、杜鹃、构骨、南天竺等,红色的叶、花、果跃然墙上,色彩更加鲜明。

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可以通过合理的配植物对其进行软化、缓和。也可在角隅处做些小装饰,如用几块山石在角隅处堆出一个栽植池,石隙种上沿阶草,池中植上杜鹃、南天竺等优美的花灌木,组成一景,分散其对角隅硬直的线条的注意程度。

2古典园林对构建优美人居环境的启示

2.1现代城市建筑与植物配置对传统的借鉴

《园冶》中讲到“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尽管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建筑,但笔者觉得城市建设也应如此,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绿。而且还要突出城市特色。

生态性城市的建设已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与植物的关系仍然处理的不尽人意,有些不但浪费了土地资源又破坏了城市形象,单从城市绿化问题上来说,一些预留绿地常被后来的建筑所占用,城市中几乎充满生硬的建筑线条,缺乏生机,更别说形成城市特色和个性了。近年来,很多城市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开始摸索城市环境的发展计划,笔者认为山东日照、浙江杭州以及苏州的工业园区等一些城市就是一些成功的范例。

身置苏州的工业园区内,可以看出设计者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如此精练,公路旁巧妙运用高低矮植物打造自然风光,很自然的把呆板的高楼大厦隐藏在后,毫无造作,行走在其中的人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但是并非密而不漏,在需要放的地方,又如柳岸花明又一村,有张有弛。穿行在其间的忙碌人们在这里得到了身心的放松。

2.2现代城市中植物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城市中还有些功能性的建筑如交警亭、候车亭、厕所、立体交通等一些建筑小品,当这些建筑小品的尺寸、色彩、造型以及线条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时,或者显得较为突兀时,也可以借助植物配植来美化它们的线条。

世界级典型花园城市德国波恩,掩映在茫茫绿色之中,在这里看不到摩天大厦,也看不到喧闹的街道,看到只有被绿色花草笼罩的城市景观,城市立体交通绿树成荫,青环翠绕,再现天然园林景观,以人工环境的城市与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在国内,我们常见的公园中的休息亭,往往都得不到合理安置,很多单独置放在光秃秃的广场上,一到夏季利用率非常的低。但是部分城市就做的比较好,如以浓郁、成群的树丛花木为背景或以常绿树丛隐亭其中,在心理上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景观上也使得空间环境更加协调幽静。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目前部分地区公园内利用自然材料建造了不少的建筑小品或建筑构筑物,如上海松江方塔园茅草亭在一片竹林掩映之下,平添了许多都市森林之野趣。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从闹市中寻找舒适的自然生活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也是每个城市的发展趋向。古典园林的设计意识必将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根源,继承和发展园林中精华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心理渴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栋.从造园到现代景观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3.

[3]屈永健.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建筑 幕墙施工 安全

一、 前言

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建筑施工升降式脚手架已无法满足建筑幕墙的施工需要。随着建筑幕墙装饰广泛地应用,其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突出。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从施工企业管理者到执行者都必须严肃对待的课题。而建筑幕墙又是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工程,影响幕墙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为了保证建筑幕墙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有许多相似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这是由于建筑幕墙施工技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二、 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

(一)高处施工作业

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建筑施工升降式脚手架已无法满足建筑幕墙的施工需要。目前施工单位往往使用吊篮进行建筑幕墙的施工作业。带来作业风险加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制定相应完善可行的高处作业、吊篮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二)幕墙结构施工作业点分散、焊点多,防火形式严峻。建筑幕墙是建筑物的护结构,其须固定设置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在其结构施工过程中,焊接使用频繁,高处作业,焊花四溅,并且所使用的双面胶带、填充棒等属易燃材料,极易形成火灾隐患,加之施工作业点较分散的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

(三)建筑幕墙构件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常出现交叉作业现象,高空坠落防护尤为重要。

(四)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的协作配合关系复杂,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要得到有效实施除自身的努力外,尚需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方面协作配合。例如:脚手架需要有关脚手架架设单位的配合协助;动火作业要与总包单位、土建、协调;建筑幕墙收口部位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也要总包单位(土建)配合;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要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以及总包单位(土建)认可,安全技术方案的执行要经受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土建和地方政府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质监部门等的监督检查;等等。

三、建筑幕墙施工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项目部作为施工生产的基本管理层,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筑幕墙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要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在此简要归纳如下几点:

(一) 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施工现场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各成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并用制度固定下来,以此把与安全直接有关的领导、技术人员、工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管

理工作系统。此外,安全管理工作也要文件化、规范化,使安全管理工作事事有章可循,并有完善的工作记录。

(二) 认真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安全管理的提前介入工作

建筑幕墙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其施工现场全部生产活动的重要技术文件。因此,必须根据项目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通过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出一套适合该工程特点的、具有指导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科学方案。

(三) 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首先是进场的安全教育。重点是要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让他们明白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关系,如做好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和脚手架上的防护,物料提升机的使用和安全防护,各类伤亡事故的预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其次是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教育。对工人要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教育,使其明白该工种怎样做才安全,明白为防止事故发生所必须执行的操作规则,即必须让工人明白在施工过程中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再就是开展班组的安全学习,进一步提高每一个组员的安全意识。

(四)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保证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安全技术交底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强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程部位,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安全技术交底的时间可以分为施工前对整个工程的一次底和按施工进度根据现场情况分阶段交底。总之,安全技术交底要及时、细致,要切合现场的情况,切忌无的放矢。

(五)落实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制度

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生产也不例外,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穿插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常规性同时也反映了长期性,安全作业人员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 结语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建筑幕墙装饰广泛地应用,其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突出。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从施工企业管理者到执行者都必须严肃对待的课题。而建筑幕墙又是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工程,影响幕墙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为了保证建筑幕墙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邹臣毅. 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

[2]王林. 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建筑安全,2208,(5);

第8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可以说当今室内设计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室内设计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设的延伸、继续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关系

一、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体系。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室内设计是在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张过程中,劳动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构建了富有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特色建筑。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既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设计的产物。中国室内设计与陈设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体系的基本风格。古代室内设计和陈设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是多方面的,1、从空间形态来讲,无论哪里类建筑,一般都是以木结构为主体,以“间”为单位;下哦那个群体关系而言,都是以院落为单位,再以纵、横两个方面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总之,大都是一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2、从文化象征来讲,文化象征是维持建筑体系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文化象征往往与宗法的人伦秩序相辅相成。从布局,梁柱间架的多寡、形体、构件的比例等等这些包含这宗法秩序和符号隐喻的文化象征。3、从建筑类型来讲,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未,又出现了佛教建筑、祭祀建筑。4、从木构艺术来讲,这是与世界其他所有建筑体系所不同的。内卫装修、彩画、木雕、砖雕和琉璃等有着结构美和装饰美。

三、室内设计的特点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室内居住环境。

室内设计从广义上讲,是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要求,从而对人的生产环境、生活学习环境、工作环境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改造,达到使用功能的必需条件和视觉环境的美好享受。

室内设计根据人的流动特点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居环境设计 在较长时间内有固定人员的居住空间。它包括:合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别墅式住宅、院落式住宅以及集体宿舍。第二类是限定性公共空间设计 在较长时间内有相对固定人员的公共空间。它包括:学校、幼儿园、办公楼、教堂等。第三类是非限定性公共空间设计 没有相对固定人员的公共空间。它包括:旅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所、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火车站、机场、商场等综合设施。

四、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室内设计它所涉及的是建筑物的室内部分,是在建筑物建筑完成以后,我们的室内装修设计才刚刚开始。但是事实上,建筑物在开始建造的初始阶段,建筑师就将建筑物公共部分的室内设计应经有了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建筑师在构建建筑物的基本构架的时候,也有必要让室内设计师提前参与其中。建筑语言也是室内设计语言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室内设计与建筑师一个整合的过程,它们是一个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就是因为这种界限的模糊,能够使整个空间更合理,平面功能跟家紧凑。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1、室内设计是功能、空间、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具体来说是使用功能和空间功能。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本身是一种文化,室内设计是让人感悟的一种文化现象。

2、室内设计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是相同的。我们从那个构图规律、美学、空间比例等方面来讲都是相通的。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是解决建筑的使用功能,处理内外部形式和建筑的构造问题。而室内设计是通过空间界面、具体空间关系的处理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效果,强调材料、色彩和灯光的运用,也注重细节不封的处理和形态的构造问题。也就是说室内设计是更具体化的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独一无二“天人合一”建筑思想的具体体现,经历了漫长的文化洗礼,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中国雄厚文化的印记。同时也对现代室内设计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总之,室内设计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室内设计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设的延伸、继续和发展。

第9篇:关于竹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 加固施工地基基础建筑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若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出现质量问题或既有建筑增层、扩建,都需要对既有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因此,正确分析加固原因,合理确定地基基础加固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是施工管理人员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地基加固前要做好勘察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之前,必须了解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情况。而地基勘察报告可详实的反映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基础加固施工提供质量保证。如果没有地基勘察报告,施工人员对现场水文地质的判断就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从而做出错误的施工决策。

要做好地基勘察工作,必须明确勘察的目的是提供真实的地质资料,以利于建筑设计。然后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与场地的特点,定好钻孔的深度,保证孔的底部坐落在设计的持力层上。如果钻孔深度定的过浅,就会影响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的计算。因此,必须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另外,还需要保证勘察探坑与钻孔的数量足够,以便将土层的特性完全表达出来,避免造成质量事故,使工程的成本增加。

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原因

(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原因有建筑物地

基承载力不足、新建相邻建筑物施工影响、地下水位下降、桩基础质量不合格、地基勘测的探点数量少、对土层分析有误等,这些因素引起建筑物墙体裂缝、地基沉降及其他质量问题,使建筑物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严重威胁使用者的安全。如拆掉既有建筑重新建造,会浪费巨大的资金,在经济效益方面很不划算。采用地基基础加固的办法,不但可以弥补基础的问题,而且能节约费用。因此,许多建筑单位都采用地基基础加固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2)既有建筑改建、扩建、增层使上部荷载增加,原有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能承受改建、扩建、增层后新的荷载。

三、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措施

在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方面,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情况,可采用桩式顶护法、扩梁法等加固方法。

1. 桩式顶护法

桩式顶护法的适用范围:桩式顶护法在加固既有建筑的地基时,比较适合用在砂质土、素填土、粘质土、杂填土及黄土的地基中。桩式顶护法的分类:桩式顶护法有墩式桩顶护法、坑式静压桩顶护法、浆液填充法三种。

(1)坑式静压桩顶护

坑式静压桩主要用在条砂质土、素填土、杂填土及黄土基础的加固。

1)坑式静压桩顶护施工前,先根据被顶护的基础上部荷载情况确定好桩的位置,要尽量避开上部有门窗等墙体薄弱部位,并勘测桩基底部地下水位的情况。若地下水位过高,则须降水后施工。

2)施工时,要将坑挖在被顶护加固建筑的内侧或外侧附近,使坑尽量贴近建筑物。若坑壁的土体为软弱土,则需支护坑壁,然后在基底下面挖横向导坑。

3)将第一节桩放入导坑后,要安置测力装置及千斤顶,用千斤顶压把每一节桩压入。根据千斤顶的行程确定每节桩长,桩身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或钢管。施工时,技术人员须对桩的沉降值与压桩力进行记录,并随时对桩的垂直度校正。

4)压桩力达到 1.5 倍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时,则对应的桩的入土深度达到设计要求,这时可以将千斤顶拆除。如果采用的是钢管桩,可将混凝土浇灌在管中,然后与既有基础浇筑成一体。

(2)墩式桩顶护法

墩式桩主要用在既有建筑物的改造、桥梁工程等各类地基基础的加固、以及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开裂等,具有施工简便、成本少、施工时对建筑物使用无妨碍的特点。采用墩式桩顶护法加固时,先在既有建筑物的基础下面设一个敦式桩基础,基底的土质须坚硬、

密实,然后将做好的钢筋笼放入墩式桩基础。在放钢筋时,要注意不能使钢筋笼的端部插入到坑壁的土中。放好钢筋笼后,再进行基础注浆。注浆施工须分两个阶段,并控制好注浆压力。第一阶段压力值可定为 0.5kPa,第二阶段的压力值可定为 2kPa,第二阶段的注浆要在第一阶段所注的浆体刚好初凝时进行。这种方法施工前,要先勘测基底地下水位的情况。如果地下水位的标高在基底之下,则能用这种加固方式。否则,不能用这种加固方式。

(3)浆液填充法

浆液填充法主要用于粘性土、人工填土、淤泥质土地基的既有建筑物条形基础加固。施工时,在既有基础下,每隔一定距离挖长 1m左右,宽度比既有建筑条形基础略宽的短坑,深度以到达设计持力层为准,注意支护好坑壁。坑挖好,立即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至距离既有建筑基底7 cm 处停止。待经过 24 h,混凝土充分沉降后,用掺有速凝剂和膨胀剂的水泥浆把新旧基础之间的空隙填满。注意,水泥应选用大于 PS3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 混凝土套加固法

当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支承力不足而产生裂缝时,一般采用混凝土套法加固基础。在采用混凝土套法加固时,基础每边扩宽 20cm,扩宽部分加设的钢筋应与既有基础中的主筋焊接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既有基础凿毛和清理干净表面,并将碎石或砂砾铺在原有地基上,厚度大约为 15cm。浇筑的混凝土中要掺微膨胀剂,且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 C30。

四、地基基础加固的注意事项

(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地基土承载力与以前相比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在地基基础加固之前,应对既有地基基础进行复核,并现场勘察确定地基承载力等技术参数。如果现场勘察不便,可以参考邻近房屋的地基承载力情况,适当提高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值。对于扩增基础,须验算基础底面积扩大后的承载力。若验算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还需将基础加高。

(2)为使加固后的基础能有效承受上部荷载,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以确保新旧基础能紧密连接。

1)既有基础的表面须进行凿毛,并用水冲刷,再抹一层薄的水泥素浆。

2)新加基础里的钢筋与既有基础中的钢筋应焊接牢固,也可将短钢筋植在既有基础上,与新加固基础的钢筋焊接在一起。

3)在开挖既有基础时,不允许沿基础通长挖槽,应分段间隔开挖。以免使地基土的暴露时间过长,产生地基沉降。

4)对于基础扩宽部分,其下面应铺设抗压强度较高的垫层材料,并夯打密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工作。我们在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时,一定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合理地确定既有建筑地基础加固的方案,以达到解决问题、节约经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简艳军.框架结构建筑地基基础维修加固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7).

[2]李雪松.确定桩基础选型的综合因素初探[J].装备制造,2009(06).

作者简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