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专心学习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心学习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心学习的成语

第1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96-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太重视语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功能,所以,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语文课堂成了教师阅读分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须改变。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课堂有意识地凸现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加以融合,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新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的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的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作业布置要针对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了《秋游》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到郊外采集树叶,做树叶画,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召开树叶画作品展示会,介绍自己的树叶画;还可以搞树种调查等。

三、向既定的课堂时间内要效率、要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穷人》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但她心地善良,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这一句最能表现桑娜的善良,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动情地朗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四、通过开展适当的小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转变学习方式

第2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1、三心二意: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常指不用心,不专一。

2、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不专心。

3、东张西望:四处张望,形容学习或工作不专心,心神不安地到处看。

第3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同时出现新的误区: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敢过多的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任其所为,找不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内容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结果的评价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标,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师生关系;转变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人际交往关系,具有角色身份的确定性、地位与任务的非对称性、双方互存的依赖性、交往过程的非功利性及师生情谊的久远性等基本特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不仅影响到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从根本上关系到育人等既定目标的达成。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近年来,在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后,基础教育领域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成了学生的“尾巴”,致使一些地方教学质量滑坡。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角意识,动摇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丰导作用。所谓主导,就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就教师的主导性而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性、指导性和参与性等方面。所谓导向性,就是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导航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始至终有序有效地进行,而不至于放任自流。所谓指导性,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给予方法上的科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主要包括不同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以及亲自主持如集中讲授、答疑解难等重要的教学活动等。所谓参与性,就是以平等的身份,有计划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如参与学习小组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实习,定期开展面对面实时交互教学等。

所谓主体,哲学上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而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无疑是指要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的学生。就学生的主体性而言,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贯穿于集中面授、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完成作业等学习的各个环节上。自主性主要是指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自我主体意识,主动性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创造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索钻研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是这种自主性的最高体现。

二、教师是平等和谐关系的倡导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资源,因此建立授奖者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课改最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平等和谐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转变角色,由过去课堂的权威和中心人物转变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与学生对话,而是朋友般地平等地讨论问题。

教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或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在参与中也可自我表露,例如在《正确认识自我》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找缺点、谈感受,学生谈自己感受前,老师也可说说自己的感受。“今天,我和大家一样发现了自身的许多缺点与不足,心里确实有些一些不自然,不舒畅,这些给了我很大的压力,现在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更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做你们的好朋友,相信大家都有克服缺点与不足的决心和信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改正缺点而努力吧!在学生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更加可信,同时营造了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蕴藏着积极的思源,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对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更要尊重,在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在教学中多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谈话,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现在上课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也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着急,不必为出洋相而脸红,更不必为活动中失败而烦恼,整个活动过程都是那么民主和谐。”同时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指导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教师主导的实质性内容和中心环节。指导是更为具体的引导,教师对学生引导得好不好主要看对学生指导得怎样。教师指导学生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即按照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从而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基础,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过程和方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即由指导转为“非指导”,由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境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应“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指导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度应有所不同,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指导应有所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百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牛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师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充分说明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起关键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的目标,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探索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经济越来越依赖那些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系统方式能够很好地凭直觉掌握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数学头脑并且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各种困难,他们还必须具有在别人还在迷惑不解之际变看出问题的端倪的能力,必须具有赶在竞争对手前面开发新产品、新服务项目和解决新问题的创造能力;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必须具有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与人相处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未来能够适应各种新的挑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这种人在整个生涯中,还得有继续学习的要求和能力。”

第4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他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参考文献:

[1] 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3(3):811.

第5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一、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去唤起学生稳定的认知动机。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启发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真正将“学好信息技术”内化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同时也要利用一些外部手段(如基础知识测验、操作竞赛、作业设计等)使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增强学习动机。

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即“授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动机也激发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强化作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个体意识比较强,协作意识却比较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我们可以实行分组教学。首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然后好中差搭配分成各个小组。学生上机操作时,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辅助教师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这样,由好带差,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另外,我们也要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团结协作,同时社会对自主性、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来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创造时间和空间,并通过精心设计上机任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

三、磨练学习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感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而自觉地组织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大多生理成熟早,心理发展却较晚。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有意设置教学“坡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对智力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学中应加大难度,使他们在学习中磨练意志,提高耐挫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觉地奋发向上,促进学习向“精度”、“深度”和“质疑”方向发展。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耐心引导使他们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克服知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细心稳定的心理素质。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病毒的肆虐,黑客的猖獗,机密信息的丢失,计算机犯罪的增多等等。信息的高度共享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泛滥与污染。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预防犯罪,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的带来的巨大危害。

四、融洽师生关系,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递给学生可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学生融情于学习之中。同样,学生良好的情感又会反馈给教师,教师受到感染又作用于教,从而进入师生融合的崇高境界。在这种情感融洽的环境中,任何疲惫和厌倦的心理都不存在,学生将视学习为一种乐趣,而教师又把教当做是一种享受。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联系师生之间感情和教师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事实证明:教师和颜悦色,期待信任,亲昵适度,讲解有方,使学生从中获得喜悦、亲切、激励、自信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不但自觉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而且带着欢乐用整个心灵去接受教师的影响。师生情感交叉感染,由共鸣而激起的情感“合力”冲击着学生的心田,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情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其影响不可低估。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潜能的拓展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课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既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又在情商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6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习行为;转变

一、学生学习由依赖向主动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围绕教师教学设置的意图转,学生高度依赖教师,把教师当成崇拜的对象,对所讲、所说的知识都毋庸置疑,学生的智慧被牢牢捆绑住,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就松开了学生的捆绑,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绽放学生的智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中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学习方式由听讲向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学生成了在表演台下被时间与形式束缚的观众,表演技巧高一点的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吸引部分学生的眼球,但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就感到厌倦,对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根本无法记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无法完成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练习。难道是学生脑子笨吗?当然不是,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只是学习的观众,教师的表演在学生脑子中如走马观花、昙花一现罢了。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于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课堂开放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亲身感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话语权,敢大胆发表自身的观点,争论的焦点也多了,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行为方式正朝着新课改的良性发展一步步深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上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维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评价方式由单一向多元方式转变

第7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9-02

一、培养目标的探索

医学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医院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以广东医学院为研究对象,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探索,目前仅限于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为可以具体细化为:1.具有较为扎实的医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了解国内外医学信息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2.具有从事医院信息化、医疗信息处理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3.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软件开发、项目实施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经验;4.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5.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1]。

二、培养模式的探索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拟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和“3+1”培养模式,将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其中前3学年在校内学习、第4学年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在本阶段中,应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包括教师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实验环境、研究开发条件等,与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共同设计与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注重开发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使得开发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2]。

2.1校内培养阶段

以培养医疗信息产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每年从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新生中,根据学生入学成绩,按照学生志愿,择优选拔学生编入“信管卓越班”,实行单独管理。每位学生均配有指导导师,并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

2.2 企业培养阶段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先后与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广州惠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健迅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灏瀚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与其中6家行业巨头共同建立了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实习基地。

根据卓越工程师试点企业的要求,经过多次洽谈和认真筛选,我们选择了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惠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企业合作方。入选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积极的合作态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足够的积极性,并且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条件。

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少于50%,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等。

三、学生来源和规模的探索

3.1 学生来源和规模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对象是从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新生中,按照入学成绩,根据学生志愿,择优选拔,每年选拔30人,进入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3.2 选拔机制

选拔学生的面向对象: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年级新生。选拔时间:与新生报到入学同步进行。选拔程序:根据学生志愿和入学成绩,由信息工程学院确定具体的录取程序。选拔条件:择优录取,侧重考虑入学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选拔原则: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工程实践潜力。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过程中,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课外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引导学生逐渐向前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掌握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基本模式与流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国内外医疗信息产业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第8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以理工融合为特色,依托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奠定基础,专业课程设置对光电子器件及应用、光电信息处理、宽带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有所侧重。

课程设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器件、光电技术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光电图像处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技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技术、光通信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

第9篇:专心学习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及特点

1.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近年来,我国加大教育事业建设的力度,全面改革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特点,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彩。翻转课堂的中心思想是将传统的教学顺序翻转过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2.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技术在我国课程体系中发展还比较年轻,从信息技术本身来讲,一方面学生应了解信息技术,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应懂得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信息技术课程就有了基础性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较快,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性特点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有着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特点,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教学任务的根本目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教学秩序上发生了颠倒。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一部分内容是课前阶段,课前阶段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主要是让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注重基础性的培养。第二部分是课堂阶段,课堂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内化。知识内化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集中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关键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三部分内容是课后阶段,课后阶段主要的内容是拓展升华。教师在教材知识内容讲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知识的宽度,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上未学到的知识,安排课后实践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关键的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要注重学生基础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兼顾学生全面的发展。通过多角度的设计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信息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知识传授方面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信息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模式上,教师要加以变革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