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近代史调查报告范文

近代史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近代史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代史调查报告

第1篇:近代史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精心策划;小切口;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那么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怎样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呢?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

在讲《中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这节内容时,针对教材提到的“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这一知识点,课前设计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这个研究性课题,并提示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史料。一周后,同学们都上交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并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中国古代史课本上所配的好几幅图片竟然就来自我们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材料的堆叠整理,最多也只是个“粗加工”, 他们的结论也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认同或复述,谈不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面对这种情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来撰写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就显得尤为必要。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把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或历史感悟,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从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4.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关注课本内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乡土历史有着其它课本内容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考察自己家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必然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具体实践中,我利用丰都县教科所编写的《丰都历史》,并结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布置一个关于丰都近代史上最感人致深的大事件,学生自然想到抗战时期的丰都历史。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目的。

5.通过历史活动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第2篇:近代史调查报告范文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改善之法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三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第3篇:近代史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旧书;图书馆;利用;收藏

旧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版本、装帧以及其具有的历史文物性、学术性、艺术性。有价值的旧书是稀缺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一部分旧书已然消失,而一部分旧书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它较长的生命周期,一所高校的旧书往往是其建校以来积累形成的,当然也有赠送所得,亦有学校合并所得。如何认识、保护、开发、利用旧书是每个图书馆面临的课题。正在流通中的旧书和由于各种原因积压的旧书都面临剔旧的问题,而积压的旧书还面临的是如何被认识和重拾其价值的问题。在处理一批由于学校合并获得的旧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批旧书有其可以深入挖掘的价值。下面,本文将介绍这批书的情况,以及这批书具有的研究价值。通过我对这批书籍的翻阅,对图书馆以后处理该批旧书提出几点建议。

0 概述

该批通过学校合并获得的图书,由于原来管理上的疏忽,大多呈现旧态,我在翻阅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不时就会发现一些被虫蛀、发霉、破损的图书。该批图书如果再不进行处理,本来完好的图书也将被传染霉菌,不利于保护。由于图书移交时部分馆藏书目已经遗失,加上没有计算机书目,该批图书要想在我馆流通,还需分编。根据目测该批接近7万册的旧书整体来说只有五成新。不过通过整理翻阅,我也发现了很多具有价值的图书,这些图书的学科领域涉及面较宽,一些自然科学类的图书虽然随着时代进步,书中观念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工具类图书和具有独特研究对象的科研调查报告值得保留,至于文史哲类的图书则更具有长的生命力。

1 从文史类旧书中窥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情况

在结束之后,也就是1978年之后,为了缓解书荒,恢复出版成了国家出版部门的主要任务,这个时期出书的高质量成为显著特点,出版机构重印了大量中外名著以及我国传统经典。《杜诗杂说》是作家曹慕樊在1962年读书之余写的笔记集结而成的一本书,这是在之前散失的笔记中幸运的保留下来的。作者在自序中表示该书是删去一半杜诗注解后,保留谈杜甫思想和诗艺的一本书,基本出自旧稿。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5月第一次印刷,离作者完稿写序言已经隔了8个月,可能也与当时印刷条件不佳有关。由徐中舒编著的《左传选》一书也是在1978年恢复出版之后重印的书籍,该书1962年9月初版,1981年再次印刷。该书是郑天挺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选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多次再版重印。直到前几年,也就是2009年该书还在我发现的这本书的基础上订正重版。至于外国文学方面的书籍,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该文库汇总了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20世纪80年代有些研究所会内部发行一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资料。该批旧书中就有一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的《来往书信选》,该书由中华书局在1979年5月出版,印数为20000册。该书内容为的一批书信,反映了“五四”前后直到解放以前旧中国的政治情况和思想潮流,该时期出版了很多像这样原文照录的书籍。

2 图书举例

该批旧书虽然有疲态,但是20世纪80年代的书籍装帧简朴漂亮,着色多以素雅为主,大部分丛书都有着统一的书籍设计风格,有些图书封面唯美典雅,具有很高的美感和艺术性。除了外形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个时代出版的图书内容也很扎实,都是通过了严格的编辑才得以出版,外国译著也是由一批学养深厚的译者所出。[4]

这批旧书中至少有三套中华书局出版的24史,出版时间横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随手拿一册1976年出版的旧五代史,封面是淡米色底色,上面勾勒着淡绿色花纹,“旧五代史”几个大字非常醒目,整体设计显得古朴优美。书内排版为繁体竖排,书内校点精准。还有一本封皮颜色是棕红色的《薛涛诗笺》,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3年6月出版,该书为专门著述,引用了大量旧籍,通篇由文言文、繁体字写成。书内有六张精美的插图,还附有一张三折的“薛涛诗专集选集收诗情况”,明示了本书从依据出版年代排列的书籍中收了哪些诗。三折合作为一页藏于书中,可见著者治学严谨,体现了其学问所成的点滴积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 对该批旧书的处理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考虑到该批旧书数量不少,应该明确哪些书应该保留下来,哪些书又应该被剔除。我认为文史哲类的图书可以优先保留、清理、修补。自科类的图书由于具有时效性,学科知识更新换代较快,对部分没有使用价值的书籍可以考虑剔旧。[2]对自科类中具有学术价值的图书予以保留。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可以和现在的工具书放到一起。

其次,应该思考如何深入挖掘该批旧书的价值。对发现的经典书籍与本馆馆藏进行,如有重复,在以后的采购中避免再次购买,节约成本。对于学术类的图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先进行初选,再邀请各系的专业课老师进行甄别,听取意见后再做处理。[3]

再次,要考虑保留下来的图书,哪些是可以继续流通使用的,哪些又是具有收藏价值。其中,要对马列主义、思想类的书籍及一批质量上乘的文史哲作品进行精细处理。[4]

最后,对该批图书的保存环境要进行优化,剔旧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张群.再谈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的西文旧书[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8(3):054-057.

[2]陈小丹.走出旧书管理与利用的误区[J].图书馆论坛,2009(3):51-58:156-160.

第4篇:近代史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成人”教育   德育  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即教育首先应是“成人”的教育。所谓“成人”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即具有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远大的理想的人。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加上影视、网络中的自私自利、腐化堕落的熏染,常常导致一些初中学生不守规矩,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初中学生的“成人”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如何利用学科进行“成人”教育呢?本人结合教育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育人先育德”。要让初中学生“成人”,首先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过:“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中学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中。”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如:名人事迹、历史故事、发展历程等,教师要发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长,找出好的德育素材,有机地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德育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熏陶,使初中学生既接受知识教育,又受到德育教育。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可进行的德育渗透很多,下面介绍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提高,世人对中国人的尊重,离不开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富强与繁荣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付出。因此,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品质的人非常重要。在教学《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从签订《》,到第二次签订《》,到中日签订《》,到签订《》,不断地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主权不断地丧失。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要想不挨打,就要使国家强大。结合国际形势,介绍利比亚发生内乱,中国出动海陆空把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撤回祖国,没有祖国的强大,个人的安全就没有保障,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强大的社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为自己现在有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因为目前我国的有些领域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从而激发学生们学好知识、振兴祖国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遵纪守法的规则教育。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初中生“说”的潜能被极大的挖掘出来,上课话很多,善长瞎扯谈;上课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如果不能有效制止、改正,必将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教学效果更说不上了。在追求素质教育,主张人性化教学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想出多种办法,以理服人,让学生遵纪守规,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教育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如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生活不能没有规则,否则公平、公正将得不到保证,上课将无法正常进行,人生将得不到安全保障等等,要求学生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而且从现在做起。并让学生说哪些行为是不守规则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上课讲废话,做小动作,趴在桌子上等等,都是不守规则的表现。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守规,课堂有序,不仅能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知识的学习上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信用是金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是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诚信才能获取信任,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会失去朋友、亲人和一切。在“信用是金”一框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我选择了二十年前的海尔 “砸”了有问题的76台冰箱,最后砸出了海尔的质量,海尔的信誉,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还选择了北京同仁堂应一位老人的来信说药里少了西洋参,同仁堂的业务员大李带上一包西洋参连夜赶去。第二天早晨一到老人的家,大李就在老人没有打开的一个包里找到了西洋参。来回折腾了两夜,此行着实有点“冤”。可大李说为了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再冤也值。通过故事对使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总是缺少了热情,学习是被学习,劳动是被劳动……。对初中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气神。

如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上,从林则徐的到的反封建反侵略到反抗八国联军侵华等等故事中,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自强不息的奋斗才使西方列强的计划没有成功,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我们要不断进取,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5.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息息相关的话题。在初一学生中结合“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教学让学生去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通过调查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环境污染情况: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白色污染等,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从而增强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从我做起,共同来爱护、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在初三学生中对环境问题进一步进行指导,分析环境污染恶化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让学生思考对策,在思考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使学生自觉地成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来。

         二、针对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讲究“成人”教育的方法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它关系到年轻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所进行的“成人”教育,必须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因此,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思想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教师的形象和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平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信其言、听其行。

         1.利用名言警句引导学生。

         “成人”教育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讲究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增加“成人”教育的实效性、趣味性。名言警句是浓缩的精华,有时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初中学生爱说话的问题,我寻找了一些名言警句,如“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等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的说上一句,既避免了直接批评,又制止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2.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

         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有的会失去向上的动力,有的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因此作为老师应首先尊重学生,放下架子,多学会聆听学生们的意见,与学生交朋友,多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也要尊重别人,他人在讲话、回答问题时,都要认真倾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弥补他人的不足,这样是对他人的尊重,反过来其实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3.教师要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进入学校后,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教师,要率先垂范,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要求学生上课提前一分钟进教室,静下心来,以便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自己也是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做些准备工作,看看电脑有没有打开,把窗帘拉拉好,把课件展示出来。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由原来的迟到一大批到个别迟到,最后没有人迟到。总之,教师对学生、对集体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也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有责任心;教师讲诚信,学生也讲诚信;教师善良宽容,学生也善良宽容;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不断进取,学生也会积极进取……,这就是教师的榜样作有用。

         4.教师要转变观念,形成“成才先成人”的意识。

         中学生身心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单单重视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而疏忽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改造,使思想步入误区,这样的人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学习不好只是次品,品德不好就是废品,甚至是危险品。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形成“成人先成才,育人先育德”的思想,重视成人教育,使学生形成即便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至少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的观念。

         三、结语:中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人”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成长,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作为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总之,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成人”的塑造,努力把“成人”溶于教学之中,德育、智育一起抓,使未来的建设者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品行:正直、诚实、宽容、自信、大度,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参考文献 

 【1】学生“成人”教育点滴     陈学林

 【2】小议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    张阳

 【3】提高综合素质 成才更需成人   陈长虹

第5篇:近代史调查报告范文

20多年前中国人出国时惹人烦,因为我们露穷;现在出国还让人家烦,因为我们显富。

我们露穷时是真穷,穷得连衣服都买不起;我们显富时其实没那么富,只是比以前有点钱而已。不要忘记,穷和富都是相对的概念,尽管我们的GDP总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在人均收入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不仅欧洲,就连非洲都有许多国家高过我们。所以说,我们的富裕,没有什么好显摆的。

再说了,我们常常是拿相对富裕的自己比相对贫穷的西方人,而且还保持着贫穷时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在这一点上不如西方。西方的富人活得体面,穷人也活得体面。

穷得遭华侨冷眼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开始大批走出国门时是真穷。出国的钱都要专门去中国银行领,到国外后支出统一管理,个人口袋里只有零钱。西方世界商品琳琅满目,让国人又好奇又眼馋。我当时不仅没有钱买,连问质地都不知道怎么问,只好通过橱窗逛店(window shopping),饱个眼福。

到了华人开的店,终于可以说中文了,又是同胞,忍不住到处问价,可又不买,顶多是问半天就买几美元的小纪念品。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挺招人烦的。印象特深的是,当时海外同胞而非西方人尤其烦我们这些中国大陆来的穷鬼。

我第一次到纽约是80年代中期。在唐人街买东西,我用普通话问价,同胞用广东话回答,我根本听不懂。他们那种爱搭不理、嫌贫爱富的势利态度让我很不舒服。我同事出差香港,也有类似遭遇,后来对我提及此事时说,本来就愤世嫉俗的他心里油然产生收回香港的决心!

国人富裕后很快学会了消费西方名牌,却常常引来怀疑的目光,因为假的东西在国内太多了。我的一位朋友当了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副总后,有一次吃饭时穿了一套名牌西装,笔挺笔挺的,引来一片赞扬声。我故意问他那牌子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得意地说是真的,这件西装花了好多钱。另一位朋友则在一旁揶揄道:关键是现在人不一样了,当大官后气魄也大了,穿了假的别人也会认为是真的;没当大官时则不一样,穿了真的都被人认为是假的!

富得让西方人侧目

富裕的中国人集体出行,到了巴黎团购。去高档店买东西时大声喧哗,旁若无人般挤在一起,让法国人侧目。于是他们干脆成立了中国部,专门请了巴黎的华人在那里导购退税,方便了游客,也是为了把中国人隔离开,免得影响商店的生意。我专门去巴黎“春天”和“老佛爷”店看过团购的场面,熙熙攘攘一片中国人,弄得在高级商店购物却根本没有高级的气氛。

多年前日本游客多,也不讲法语,法国人也设立了日本部为他们团购提供帮助。但日本人安静得多,又相互谦让,让法国人很受用。

中国人在国外餐馆吃饭时也会像在国内一样大呼小叫,以为能把服务员指使得团团转,随叫随到。其实那是不可能的。西方的服务员都很在意自己的尊严,他们愿意提供服务,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但他们希望与食客平等相处。西方食客都是以眼神和隐蔽的手势让服务员注意到,他们就会自动走过来。如果大叫几次,那他们可能就会故意装听不见,把你晾在那儿。法国的服务员尤其如此,他们甚至不在意你给不给小费。

富裕的国人还好故意露富,东北人称这种行为叫“的瑟”。我的一个辽宁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位女朋友吃饭时和男友吹了,就是因为后者付钱时特意将万元一叠的大钞掏出来,再从里面抽出几张付账。结果那位女士就不再理他了,因为他太“的瑟”。中国人在海外也“的瑟”,认为自己付钱了,就应该享受到想要的服务,结果却适得其反,被人嫌弃。

当然,有时国人“的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制度上的原因。国内银行在卖外汇时常常不愿意给零钱,只给大钞。出国的人也不愿意带零钱,以为整钱方便携带,结果关键时候买不到东西。我认识的人就有拿200欧元大钞买几块钱纪念品,结果遭到冷遇。法国人借口找不开,其实也是怕遇见假币,而他们又没有像我们那样无处不在的验钞机和千锤百炼识别真假的过硬本领。面对几元钱营业额的损失和百元假钞的风险,权衡的结果很简单:宁可选择不卖。

前些日子在巴黎“老佛爷”店里发生了一件歧视中国人的事。一对中国游客的大额现钞被售货员误认为是欧元假钞,售货员不仅侮辱了他们,还叫来警察把他们送进班房。

留学生的困惑

出国的观光客有钱却时常遭遇歧视,而出国的留学生也会受到排挤。十年前美国的大学就有人提议限制中国学生的人数,美国人绿卡抽签也将大陆出生的中国人排斥在外,但是他们却不限制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数量。这几年英国人也有这种倾向。

英国泰晤士报前一段有报道说,英国一些私立中学开始对中国留学生设限,以免影响英国家长送孩子入学的意愿。根据英国私立学校协会的统计,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从2000年的数百人增至现在的2345人,加上香港的则达到8652人,占整体外国学生的40%,远超过位居第二的德国人(1888人)。

而许多学校不希望中国学生超过全校总数的10%,以便保持英国传统。有的学校已经竭力将中国学生的数量减少一半;有的则计划将中国人限制在15%~20%。尽管对不少私立学校来说,中国学生已成为其经济命脉。

当然,也有的国家对此不以为然,还加大力度吸引中国留学生。加拿大联邦政府就将吸引中国留学生当成支柱性产业,要学习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按人口平均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我读过一份加拿大做的关于中国人出国留学的调查报告,才知道教育出口的概念。以我们经商人的角度,狭义的出口是指产品和服务被实质性地输出到国外,进口是指产品和服务被实质性地输入国内。教育出口则是广义的,指吸引有钱的外国学生到自己国家学习和消费,虽然产品没有出国,但外汇却流进了国内,就跟真的出口效果一样。

圣约翰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小城,十多年前我去那里时,我们几个中国人是仅有的有色人种。我喜欢运动,在游泳池里游泳时看到的是白花花的一片――当地人都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后裔。可是去年我到那里的大学参观时,在走廊上碰到的学生用汉语回答我的问题;参观教室时,发现教室里一半以上是亚洲人,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大陆。虽然是一个临海又花团锦簇的校园,但毕竟是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十年前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没有,现在却有300个来自中国的学生在里面学习。

不过,那里的留学生也是鱼龙混杂,有的认真学习,有的则拿父母的钱买了当地最好的跑车兜风,一天能吃两张罚单,让当地的老华侨觉得很丢人,他们辛苦打拼的形象被这些纨绔子弟给毁了。

国人也烦自己

中国人之多,满世界都可以见到。国人还喜欢扎堆,相互间竞争。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叫史岱文森,有3000名学生,位于曼哈顿西南角的哈德逊河畔,和金融中心毗邻。考入这个学校是许多中国移民家庭为自己成绩优秀的孩子制定的目标。可是,他们的孩子进入这个名校后就发现了问题:中国人的孩子太多了!

因为它几乎成了一个中国人的学校!3000名学生中有一半是中国血统。这些学生在各个学校都成绩优秀,经过千锤百炼的考试杀进这个纽约州最好的中等学府后,没料想却有进人大附中的感觉,因为竞争对手全是中国人!一些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因为他们到国外追求的就是一个西方人的世界,坦白地说,是一个白人的世界。

为此,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到远离华人的地区,甚至上私立学校。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女儿去了曼哈顿北部的私立学校,原因不仅是学校好有名气,还因为学生都是白人,只有两个华人学生,其中一个是他女儿,另一个虽然是华人面孔却是被美国白人领养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他女儿是受中国传统熏陶的。在这样的学校中,中国的孩子反而容易出类拔萃,也容易在高中升大学时被好的学校录取。毕竟,华人占半数的名校,好学生太多了,华人学生之间自相残杀就会损失很多机会。而那些名校――比如哈佛、耶鲁,一般不会从一个学校里大量招生的。尽管择优录取,但分散招生也一直是他们的传统。

“不让老外烦我们”,目的不是为了取悦老外,而是自己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让老外从心里佩服我们。实际上,提起中国人五千年的文明,没有老外不由衷赞叹,但是近代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尊重中国文化却不尊重中国人!这说明了什么?

1890年时,美国教士史密斯在上海英文报纸上连载“中国人的德行”系列文章,把中国人不守纪律、没有公德、说话不算数的种种缺点暴露无遗,曾轰动一时,让世人以为中国人就是这样没有教养。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中国,在精神文明上究竟有多少改进?

一位台湾朋友和我说起他们对日本的复杂情结后讲了一句让我记到今天的话:日本人要赚台湾人的钱,却又瞧不起台湾人!同胞们的教训我们不要忘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