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1.锻炼四肢协调跑的能力。

2.根据摸到的卡片愉快地参加游戏。

重点难点:

1.锻炼四肢协调跑的能力。

2.根据摸到的卡片愉快地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故事纸偶:《大鱼吃小鱼》。

2.教师提前检查好场地安全。

3.神秘箱。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做热身运动。

三、玩大鱼吃小鱼游戏。

1.请幼儿围坐成圆圈,教师将一套大鱼和小鱼纸偶放入神秘相中。

2.请两名幼儿到最前面,两人从箱子中各抽取一张纸偶,分别大声告诉全体小朋友自己抽到的是什么鱼,并比较两条鱼的大小。

3.抽到小鱼的幼儿要围绕圆圈外快快跑,抽到大鱼的幼儿要追小鱼。如果大鱼追到小鱼,则大鱼为胜利方,需模仿吃掉小鱼的动作后继续参加下一轮游戏,被吃掉的小鱼为失败方坐回圆圈休息;如果大鱼没有追上小鱼,则坐回圆圈休息,逃走的小鱼为胜利方继续参加游戏,并邀请一名新朋友,开始新一轮游戏。

第2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41-0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它有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与小学阶段是不同的,但是其过渡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的。

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日本就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身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考虑,而不是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因此日本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接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让幼儿延长课时,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所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的等内容的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一、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的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训练大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不许动。如此,幼儿园怎么能不小学化?幼儿园小学化无异于拔苗助长,而拔苗助长的危害非常大。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二、强化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或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们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有没有学过某种知识,或是已经学了多少关知识,而是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例如: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中,通过幼儿对实际物体的观察、操作而感知“把两堆物体合并到一起,说出总数是多少”就是把两堆物体加起来;“从一堆物体里去掉一部分,说出还剩下多少”就是从总体里减去一部分。有了幼儿园里的对实际物体的充分的操作、体验,逐步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真正理解了数的含义,才能有利于小学数学加减的学习。

三、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衔接,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独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忽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如幼儿在家乱吃零食、挑食,造成一些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在家过长时间看电视,在幼儿园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瘦弱。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和蛀牙率都越来越高,这和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另一方面是指随着儿童的生理的成长对他的精神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为好多人所忽视。如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的发展是受大脑成长的影响的。随着大脑的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但是大脑的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既要有充分的物质营养,也要有恰当的精神营养。如果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力,在幼儿园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而延长集体教学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大脑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发展。反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和行为控制能力差。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前,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的探索。经过长期的科学验证,研究制定多种既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又能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方案,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途径。

1、进行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大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2、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语言环境上来讲,江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言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有启海话、南京话、扬州话、标准的或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等。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江苏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第3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死亡教育;“比比和朋友”;实际效果;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12-0029-04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开始关注生命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死亡教育。然而,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文献分析了在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其深远意义,也介绍了一些国外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的做法和经验,但由于谈论死亡历来是中国文化中相当忌讳的话题,很多教师和家长担心和幼儿谈论死亡会“吓着孩子”,又因为许多成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幼儿是无法理解死亡的,因此,目前在中国很少有幼儿园主动开展死亡教育,大部分教师和研究者对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是否有意义抱怀疑态度。

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与英国慈善机构――儿童好拍档(Parnership for Chil&en)及香港教育学院合作,在汇丰银行慈善基金的资助下,把已在多个国家获得较大成功的系统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比和朋友”(zippy’sFriends)引入上海①音B分幼儿园,在幼儿园大班开展死亡教育实践,试图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可操作的系统化课程和教育方法。在“比比和朋友”的系列课程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面对失去”,内容包括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死亡,让幼儿以合适的方法应对身边发生的死亡事件等。由于主题的敏感性,在“比比和朋友”被引入上海之初,这一单元的内容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而这一主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一直是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很多教师在尚未正式实施“比比和朋友”课程时,曾一度担心幼儿无法讨论和理解死亡,进而担心相关课程内容的实施效果及其可行性问题。幼儿家长也有很多担心。令人欣慰的是,“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实施效果让教师和家长们打消了很多顾虑。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很多教师认为,“面对失去”这一单元是整套“比比和朋友”课程中最让他们喜欢,同时也是实施效果最好的内容。家长们的态度也由抵触转为支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师关于这部分内容实施效果的实际反馈意见,就我国幼儿园实施死亡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为与幼儿园死亡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和幼儿谈论死亡。有可能吗

在课程开始实施前,很多教师担心和幼儿讨论死亡会让幼儿感到害怕。但是,随着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发现幼儿在讨论死亡时没有像成人想象的那样表现出恐惧和害怕,而是能够非常自如地谈论死亡。正如一位教师所说,“虽然成人经常觉得死亡是一件很难与孩子谈论的事情,但孩子们却不这样认为。相反,他们非常乐意有机会探索这样的话题。而不是像成人那样把谈论死亡视为忌讳”。

教师在与幼儿讨论死亡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幼儿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有了应对死亡的经验。当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曾经碰到过的死亡事件时,几乎所有幼儿都能举出例子来。“去年,奶奶生了很重的病。爸爸说奶奶可能会死去。我们都到医院去看望她。奶奶看上去很瘦,很可怜。”“前几天,我家的小猫生小猫难产死了,我们全家都很难过。妈妈还把小猫埋在一堆泥土里。”

由此可见,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死亡事件,小到身边植物、动物的死,大到亲人、朋友的离世等。只是因为成人自身的恐惧,绝大部分幼儿生活在一个回避谈论死亡的环境里。

二、和幼儿谈论死亡,有效果吗

随着课程相关内容的实施,教师和家长们渐渐发现,让幼儿认识死亡并学会以恰当的方法去应对死亡事件是很有好处的。

首先,因为接受过专门的引导,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死亡时,幼儿能够比较恰当地去应对,不会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有的甚至能够去开导父母。

我本来担心有些幼儿不能接受这些和死亡有关的内容,但是开展活动时我发现幼儿还是能够接受这些内容的。而且这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有一次,我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谁碰到过亲人或小动物死亡的,一个小朋友就哭了起来,因为他一直很想念自己以前的一只宠物狗。这时班里就有小朋友说:“你哭出来就好了。”这是因为孩子也明白,哭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法。这次活动之后,这个哭泣过的小朋友还学会了另一种心理应对方法,因为他会开导自己说:“我会记得它以前好玩的样子的。”(Z老师)

前段时间我们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奶奶去世。这个小朋友后来告诉我说:“老师,我妈妈在葬礼上一直哭。我就跟她说,‘你不要一直伤心,你可以记住奶奶活着的时候开心的事情’。”这个小朋友的妈妈也跟我们提到这件事。她很好奇小孩子怎么会说这种安慰人的话。我告诉她这正是“比比和朋友”里的话。(Q老师)

其次,因为成人有意识地回避,所以很多幼儿对死亡缺少认识。一些游戏中的死后再生的情节可能会对幼儿造成误导,致使幼儿很难把死亡看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幼儿在“比比和朋友”课程中探讨了死亡的话题后,许多教师和家长发现幼儿知道了死亡就是代表再也活不过来了,是一件会让人悲伤的事情,因此对死亡有了情感认知,能够很认真地对待有关生命的问题,也知道了怎么去应对死亡。

五六岁的孩子对死亡有一种模糊的认识,他们提出的和死亡有关的问题常常让人难以回答。在接受了“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培训后,我认识到在幼儿提出相关问题时,成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直接、坦诚地回答幼儿的问题,而且不能漫无边际,只能提供幼儿需要的信息。

一位幼儿的妈妈对我说,她孩子对死亡的概念来自于电脑游戏。在孩子眼里,死亡并不可怕。他常常会说:“等我‘死了’再过来吃饭。”妈妈对这个问题很困惑。过了一段时间,在开展过“比比和朋友”单元五的第一节“改变和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相关活动后的一天。这位妈妈找到了我。她从孩子口中了解到我们谈论过关于死亡的话题,所以她在家里有意识地和孩子谈论起这个话题。

妈妈:小宝,这个星期你们的“比比和朋友”活动谈论了什么?

孩子:妈妈,比比死了,真可怜。

妈妈:你为什么觉得它可怜呢?

孩子:因为泰加很喜欢他的比比,可是比比死了,它被埋在花园里,再也活不过来了。

妈妈:比比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

孩子:泰加说,是因为他没有照顾好比比,所以比比才死的。可是泰加的妈妈说,比比是因为到了它死亡的时间了。妈妈,是不是我们到了死

亡的时间都会死呢?

这位妈妈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如果简单回答,怕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母子俩的谈话最后不了了之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位妈妈又找到了我。“我的儿子就像一个懂事的大人一样。他告诉我,死亡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好的方法使自己好过一点。我真是觉得不可思议。”(Z老师)

很多教师有类似的感受。“我感觉‘比比和朋友’课程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帮助幼儿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非常有作用。幼儿原本对死亡、恐惧的感受不是非常深刻,有的幼儿甚至不大了解死亡的意思。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幼儿在这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没实施这个课程的时候,有的幼儿家里老人去世办葬礼,感觉幼儿对此很懵懂。现在不一样了。幼儿能够体验到其中的情感,也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个情感。”

还有许多教师表示,与回避死亡问题相比,与幼儿直接、坦城地探讨相关问题更能消除幼儿对死亡的恐惧,幼儿会明白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并不可怕,也能让幼儿明白我们要尊重生命。

我们幼儿园里只有我们一个大班是“比比和朋友”课程的试点班级。有一次,我们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到上海市松沪抗战纪念馆去参观。可以看出,是否学习过“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幼儿的表现有明显不同。我们班的孩子因为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看到烈士的墓碑一点儿都不害怕。另外两个大班的孩子就比较害怕。本来计划幼儿每人到墓碑前献一枝花,但是另外两个大班的很多小朋友都很害怕,不肯走到纪念碑前献花,只有我们班的小朋友能比较自然地去献花、鞠躬,而且对烈士表现出应有的尊敬。(F老师)

三、和幼儿谈论死亡,有必要吗

随着课程实施效果的显现,教师和家长越来越感到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学会应对死亡的价值。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幼儿的表现让教师和家长们更加意识到“比比和朋友”课程中与死亡有关的教育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各个试点幼儿园刚刚结束“比比和朋友”的整套课程,幼儿对死亡和如何应对死亡有了初步的认识。地震发生后,很多人开始担心灾区儿童的心理应对,意识到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过“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幼儿对这次地震事件的应对让教师和家长们深刻认识到和幼儿谈论死亡很有必要。

和其他老师说的一样,我也感觉到幼儿的感情比以前细腻了,很多原来体会不到的感情现在都能体会了。这次地震中有很多孩子死去了。我们班很多小朋友很伤心,而且他们除了伤心,还会想办法去帮助那些灾区的孩子。有一次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小朋友在画画。他在纸上画了花朵、蜡烛、蛋糕和其他一些食物,还画了图画书等物品。我看到了就问他是不是有哪个好朋友要过生日了,他要把图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他说这是要送给四川小朋友的,花朵是为了让他们开心一点。图画书是他们需要的。后来我还看到他让我们班一个会写字的小朋友在他的图画上写了一句话――“多想想开心的事”。(Q老师)

四、讨论

从“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实施效果看,在幼儿园,引导幼儿认识和学会应对死亡是可能的,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对于幼儿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他们会经历周围生命的死亡,如小动物或亲人的死亡等,他们也会在动画片、电脑游戏中接触到有关死亡的情节。换言之,幼儿所处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看见、听见和谈论死亡。如果让幼儿自己去建构关于死亡的认识,那幼儿只能用自己的幻想去建构,…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要么莫名害怕死亡,要么错误认识死亡。虽然一些皮亚杰主义者认为幼儿尚不具备谈论死亡的认知基础,成人应该等到幼儿8~9岁时再和他们解释或谈论死亡,但是目前的很多研究证明皮亚杰主义者有关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特点是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心理学家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幼儿早在2~3岁时就已经对死亡有了一种模糊的认识,到5~6岁时已经能够理解死亡的概念,但如果他们一直得不到关于死亡的正确信息或者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干预,那么当他们真正面临生命死亡事件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健康往往会受到威胁。维果茨基主义者和研究死亡认知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是在社会建构中获得知识的,他们的认知应该由社会和文化的力量所推动。很多真实发生的事例展示了幼儿对死亡有着错误的认识是多么可怕。例如,有媒体曾经报道过有5名八九岁的小女孩相约集体上吊自杀。这些小女孩之所以视死如归,一是为摆脱作业负担,二是看了电视剧《聊斋》后“恍然大悟”:人死后变鬼竞能生活得如此潇洒。可以说,引导幼儿从小正确认识死亡和学会应对死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突破中国传统文化对谈论死亡的忌讳,让幼儿正确认识死亡。

从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看,大班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死亡”概念,因此,和大班幼儿谈论死亡是可行的。正如很多教师所说,“与幼儿相比,其实更害怕谈论死亡的是成人”。从家长的反应看,随着课程实施效果的显现,家长对于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是能够接受的。因此,我们相信,只要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自己做到自如地谈论死亡,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死亡和恰当应对死亡是可行的,也是有效果的。当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较多避讳。幼儿园在实施死亡教育时仍然必须尊重家长的意愿。

参考文献:

(1][4 KIM M,Korean kindergarten teachers’attitudestowaM death and death educadon for you“g children[D]Columbia:Columbia University,2001。

[2]WASS H,RAUP J,SISLER H Adolescents and death on television:A fonow study[J],Death Education,1989,f13):161-173。

第4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学前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2-096-3

一、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办园数量少、规模小,但家长认可度高

就兰州市来说,324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占不到30%,民办园的“贫民与贵族”两极分化,让家长心里有许多纠结。

(二)对师资培训不够,使幼儿教师素质达不到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对幼儿师范院校的撤并,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观念,以及执教者敬业精神的缺失,教育素质问题等等,出现了幼儿教育队伍的流失,还出现个别教师对幼儿揪耳朵、封嘴巴等虐童事件,当事者还认为是“好玩”的严重问题。

(三)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没有纳入培训计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个观念在家长心里生根发芽,但学前教育是教什么?如何教?发展幼儿的什么?培养什么?等等,家长知之甚少。

经调查近50名大班幼儿家长,有72%的家长希望在幼儿园就让孩子学习拼音、写字、珠心算、英语以及背诵古典诗词,并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对“学前班”和“大班”理解不清,认为学前班是搞幼小衔接教育,而不知道《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三年制幼儿园大班要做好“幼小衔接”的要求,严重忽视对幼儿健全人格、规则意识等良好行为习惯及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对园长的培训指导不够,使园长的教育管理理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管理者因资金受限,参加学习培训不够,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课程的设置,部分幼儿园教育为满足家长需要着力找寻家长和自己需要的特色致使有“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园长的教育理念不切合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健全人格培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培养和发展;二是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没有形成园本课程,忽视接近幼儿生活的、比较熟悉的教育资源;三是对体育锻炼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重视不够,甚至认为传承民间游戏的文化是落后的思想,没有思考传承民间体育游戏并促其优化,运用于幼儿肌体锻炼发展中,是幼儿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的问题。

(五)教材不规范,部分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

纵观目前学前教育,教学内容开设了拼音、写字、珠心算等课程,认为是在更好地做幼小衔接;有的则冠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名引入古典诗词,要求孩子每天背诵大量的经典诗词等等,而没有围绕《纲要》规定的五大领域形成园本教育模式。

(六)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不够。

一是在行政管理体系规范化方面,存在对各种类型的园所教育投资、教育指导、培训机构等的责任划分和归属管理问题;二是教育体制的延续性、一致性问题;三是对教职工的细化考核问题;四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明文规定,可幼儿入小学时,有变相测试知识点的问题,无形中对幼儿教育进行主观评价或比对,造成家长选择孩子入园的思维偏差,误导幼儿园的教育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

(一)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抓共管

1.增加学前教育投资。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十精神,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有所教”等精神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结合起,重视幼儿园教育投资的必要性。3-6岁的孩子可塑性大,是人一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初步培养形成的重要时期。

同时,重视规范各类名目的培训机构,制定幼、小、中的衔接,让幼儿可持续发展,政府既然对低保、医疗、营养等民生问题如此重视,为什么就不能积极投资建设规范的幼儿园及培养幼儿教师的机构?所以,政府要规范、引导学前教育,重视儿童真正的感受,态度是关键。

2.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制定相关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规程。一是把幼儿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管理范围,制定细化的管理制度;二是将学前教育教学绩效考评纳入到党政年度考核,严格督导、考评幼儿园规范办园、依法办园;三是积极给予扶持办园。这是解决问题的组织保障。

3.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者和师资队伍的培训。一是幼儿园工作因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其它学校教育不同,国家要重视幼儿教师在专业技能、人格品质方面的培养教育;二是教育内容也随着时代变化而需要与时俱进,只靠园所筹资培训将是困难重重,因为幼儿教育是靠大量的操作材料和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因此:

(1)加强管理者的培养。园长的人生和职业发展定位只有指向好园长、专家型园长、教育家型园长,才会从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作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才能带领队伍按照幼儿发展规律和本园实际,把办“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园,提高幼儿素质当作事业来干,无愧于管理者的神圣使命。

(2)强化教师培养。在不断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才能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4.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上世纪80至90年代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曾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但目前随着个别教师价值观的改变、社会对幼儿教育不重视、对幼儿教师不尊重,工资待遇相对比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低,但工作责任大、琐碎繁杂等等原因,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转行或流失。同时,幼儿教师的老龄化也不容忽视,所以,提高教师待遇,是解决问题的经济保障。

5.将培训家长纳入培训计划,营造学前教育良好的育人环境。要解决家长对孩子教育思路是拔苗助长,助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必须对适龄幼儿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明白《中国教育报》专家所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进入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会让孩子感到:小学的学习没有挑战性,很容易应付,不用特别用心,这种认识和‘经验’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养成,当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难度加大时,这部分孩子会出现畏难和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滑坡,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也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盲目“‘抢跑’赢得了一时却可能输了一世”、“超前学习知识不如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等道理。目前,家长乃至全社会只“重成就、重学业、重知识”的观念倾向左右着幼儿园教育,导致在幼儿园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方面不足,活动空间小,老师只能与小学一样组织教育活动,而无法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细化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使学前教育欠账太多,是“入园难”和“小学化”的重要原因是之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因此,学前教育应该唤起幼儿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培养孩子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能以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活动、游戏,在心灵深处播下渴望求知的种子。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伤害行为,所以,唯有政府履责,提供和保障幼儿园的育人环境和师资队伍,社区积极参与支持,幼儿园严格履职,家长积极配合,才能促进“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和教育环境,这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政治保障。

(二)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规范办园行为

幼儿园必须依据《纲要》、《指南》等,把握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目标任务,强化管理,带领教师铭记“将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命”的思路,思考“远离自然的生活是不健康的生活,远离田园的生活是令人焦虑和充满压抑的生活,没有美感的心灵,就没有健全的心灵;没有对自然的热爱之心,就没有健康的人格”的问题,倡导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使幼儿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修正不足,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干预。在“玩的游戏”中让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动手、创造能力得到初步培养,形成幼儿鲜明的个性和独特风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思考的严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和迎合家长。

1.规范制度,激励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抓好幼儿园管理工作,确保幼儿健康安全的保证。

(1)狠抓师德制度建设。

(2)常抓教研制度建设。

(3)抓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4)抓常规管理,努力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重视本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本土资源教育活动”是将幼儿园存在的教育资源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和优化创造性地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适合本地区条件及教育对象的课程,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1)结合本园实际和本地资源组织园本教研活动。根据《纲要》的要求确定以特色课程活动为主体,充分挖掘与利用本地人文环境及本土资源,组织有科学性目标性的园本教研活动,使教育活动切近幼儿生活。

(2)充分运用本土资源让区角活动更富吸引力。重视“动手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理念,让活动区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出幼儿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操作性以及对粗浅知识的自我发现。

(3)全方位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4)创设互动墙面,让环境成重要的教育资源。

3.关注健康教育,重视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等都将幼儿健康放在第一位,“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因体育游戏活动没有引起部分幼儿园的重视,或者用高档游戏材料而使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打沙包等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的幼儿游戏逐渐丢失。其实民间游戏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除达到《指南》目标外,还可培养幼儿机智勇敢、团结友爱、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4.以教育活动为中心抓家园共育。

(1)召开家长会,让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充分交流。

(2)实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目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感受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艰辛并积极配合。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4)进行亲子互动活动。

(5)展示幼儿作品。把每个幼儿的作品在园内的走廊或宣传栏内、活动室主题墙创建文化墙,让家长参观、欣赏,使幼儿有成功感,家长有自豪感。

(6)组织学期教育成果展示。在学期末以班为单位,邀请全班家长参加教学成果汇报活动,当家长看到孩子经过一学期在幼儿园的生活,取得较好的进步时,满意感就写在脸上。

参考文献:

[1]邓江,张莉.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2,(4).

第5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澳大利亚的教育观念是,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而是涵盖了人从出生到老年,所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国家推行新的政策,需要教育民众接受新观念;青年结婚生子,要适应生活的改变,需要被教育;壮年立业,要了解社会脉动与科技变迁,需要被教育;老年体力衰微,儿女成群,要适应退休的生活,同样需要被教育。教育巧妙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真正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全面发展观和终身学习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育方法和内容

澳大利亚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普遍不用教科书(课本)教学。教师必须整合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配合教学大纲与班里学生程度,在每堂课之前编写学生专用的讲义。讲义可能是从某一本教科书上截取下来的一个章节,也可能根据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介绍新知识、新科技和在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小常识。例如:昆士兰州内陆的一个以种植花卉闻名的城市TOOWOONBA,每年花季,该城的中小学校都以“花卉”作为各种课程的题材。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二年级以花卉为主题,上童书阅读课;小学三到五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带学生观摩花农种植,并且教学生自己种植;中学的地理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找出世界上种植花卉的主要国家,并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每个国家首都的位置,并研究该国气候、土壤状况与盛产花卉的关系;中学的家庭经济课,教师带学生练习开一间花店,包括租店面、装修、货运、记账,等等。同一个主题,可以被不同学段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发展出各种与生活知识相结合的主题课程,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幼儿园和中小学校都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又一个的主题游戏,带领幼儿探索、学习生活中的知识。中小学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不强调竞争和排名,而是以启发与诱导的方式,协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兴趣上发展,因材施教的方略尽显无疑。

三、学生学习状况和效果

澳大利亚的学生看起来学习很轻松,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教师对于讲义的撰写与作业设计的严谨,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的主因之一。教师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教材的研发与作业的设计上,因此,指定的教科书变成了参考书,同时,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诱导下,由实作、参考、讨论中学习,自然生发出学习的动力。另外,澳大利亚小学六年内的课程规划,重在基础知识的奠基,到初中、高中后,学科会逐渐分成独立的课程,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举例来说,一个有志做木匠的学生,在中学时代选课时,就可以避开高深的进阶数学,而选择木工课作为自己的选修课;一心想当电脑工程师的学生,就会尽量选择与电脑相关的课程;同样,想朝健身教练领域发展的学生,自然会更多地选择健康教育与体育等学习领域。每个学生发展志趣不尽相同,自然所选课程也不尽相同。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的发展自由选择课程,沉浸在“主动探索与学习”的乐趣中。

四、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在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程规划有一个很务实的特色――整合性课程。整合性课程的规划,其实就是在单一学习领域的课程规划中,将相关的学习领域整合进去。例如:以雪的形成为主题的英语课堂可以与自然科学课程整合,教师上课时的方式是让学生用各种材料模拟下雪天,从水、冰、雪的分类到各自形成的自然现象,通过模拟展现得淋漓尽致,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写报告,通过写报告及上台做报告,训练学生的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不仅学到了正确的文法,而且增加了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与认识。这样的整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只是单一的“点”“线”,而是一个“面”,如此,学生便有机会在各个学习领域中,找到知识的脉络,并进而接触、思考、探索、实作,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样也是学习。澳大利亚的动物园也具有教育功能,园内有专门负责课程与教育的人员,依据国家或州政府的教学大纲指引,针对不同的动物主题编写不同年级的课程,这些大大小小的课程规划,既活泼又专业,在寓教于乐中不只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动物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与动物及环境做互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6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2006年最热门的育儿新闻是什么?是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选择水中分娩?是高达800元一场的育儿课?还是学历能力都一流的“大学生保姆”?网络搜索,关于育儿的新闻有100多页,从怀孕到分娩,从养育到教育,从产品到生活……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形形的新闻充斥着小爸小妈的眼球,也牵动着他们脆弱的心:频频潘报的小宝宝意外身亡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的高价早教机构;时有召回的婴幼儿问题产品……小爸小妈们不知所措了,该如何呵护我们的“雏宝宝”才是?

在100多页的信息中,我们精选了15条最热辣的育儿新闻,并请来了孕产、儿科、早教、市场检测四大领域的专家作以点评,希望能给茫然中的小爸小妈们指点迷津。

新闻1 百万“残宝宝”

据北京晚报报道,“健康宝宝、幸福家庭”成为2006年至2007年预防出生缺陷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有近100万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所以关键在于预防。

专家点评

人类胚胎的形成和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十分精密的遗传因素调控,也受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从而可能使胚胎发育不正常,可以表现为出生婴儿在形态、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的异常。

我们国家对于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已经启动,近几年来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已经在不少省和地区展开,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卫生部在2006年下发《孕前保健指南》,这表明我们国家对预防出生缺陷工作非常关注和重视。同时通过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服务,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件大事,使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更加全面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人类的健康繁衍,需要人人关心。

新闻2 40分钟,高危产妇水中分娩

据新闻晚报报道,2006年7月16日凌晨,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诞生了第1000例水中分娩的健康男婴。妈妈陈欢欢在怀孕39周时,因为蛋白尿被作为高危产妇收治入院。当时医生建议最好立即剖腹产,但她决定要进行水中分娩。生产时仅用了40分钟,陈欢欢就顺利产下了一名健康男婴。

专家点评

早在1803年就有记载,有一位法国孕妇,在产程中走进热水盆中,准备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恢复精力,结果很快“宝宝”降生在水中。以后到20世纪60―7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尝试采用“水中分娩”模式来减轻疼痛。直到90年代,美国有医疗机构真正开展“水中分娩”服务,并总结了某些理论基础,发现水中分娩确有其优势。在温水中会使全身放松,精神紧张明显改善,这是因为影响血压升高和疼痛的一些激素分泌减少,又加上水的浮力,放松了肌肉的紧张度,从而加快了产程的进展。然而,这样的分娩方式同时存在风险的一面,如新生儿窒息、感染等问题,并且还需高要求的设备,所以,目前还不能“一哄而上”。

新闻3 赴港产子蔚然成风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孕妇进港产子蔚然成风。从前年的3,600人急升至去年的8,800人,今年上半年更是激增至11,716人。内地居民在港所生婴儿,即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而香港又没有法例禁止内地孕妇来港,因而吸引不少内地孕妇设法来港分娩,更有孕妇在临盆一刻才赶到医院。

专家点评

孕妇选择在何处分娩,只要合理和合法的妊娠,他人也真难以干预。但一个原则“母婴安全”,每个人必须把握。一旦怀孕后,整个妊娠期需要定期产前检查和监护,以便及早发现一些与妊娠相关的疾病,或孕前未能发现的疾病。同时还要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孕期系统的产前检查对每个孕妇都是必需的,也是保证“母婴安全”的专业措施之一。

目前香港医疗部门为一些内地去港产子的孕妇感到困惑,是因为这样的孕妇大都没有正规的检查,尤其是临产后突然到达的孕妇,在无任何检查资料可以查询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时,会使医生措手不及,这种潜在的危险性确实使人为难。因此,建议准备去港产子的孕妇,最好在孕6―7月就可去准备分娩地待产,并接收正规检查(随带内地检查的有关资料),使当地医疗机构对你有充分的了解,切忌临产出发,否则害己又害人。

指导专家/顾佩宝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围产医学、妇产科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新闻4 提议唇腭裂儿童救助基金

东方网5月28日电,昨天上午10点多,王菲终于在北京协和医院,剖腹产下一名体重8斤的女婴,并发现该女婴有兔唇。

新华网西安10月7日专电,在我国西北地区,大约有3万名儿童患有唇腭裂,其中不少儿童由于家庭贫困无法医治而终生残疾。专家建议,我国应设立唇腭裂儿童救助基金,帮助这些孩子及早治疗并融入社会。

唇腭裂俗称“兔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750。据记者了解,进行唇裂修复手术费用约为6000元,腭裂大约需要7000元。有大量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医疗费用的昂贵而得不到医治。

专家点评

“设立唇腭裂儿童救助基金”这是一项很好的建议,能给贫困地区的唇腭裂孩子带来福音。唇腭裂并不是一种难治性疾病,通过手术和术后训练还给患儿正常的面容和语言功能,使得恢复自信心,融入社会。这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还救助了一个家庭,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真希望有更多项的疾病救助基金,使成千上万得不到医治的疾病患儿得到医治。

新闻5 龋齿宝宝节节攀升

上海市卫生局疾控处最新的市民口腔调查报告显示,每一万个婴儿中就有35个出现蛀牙,上海1岁婴儿发生龋齿率已达0.35%。调查显示,两岁婴儿患龋率为10.68%,3岁婴儿患龋率为39.61%,5成以上婴幼儿在此阶段发生牙龈炎。

今年9月20日的爱牙日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为什么刚出生不久的娃娃就有了牙病?上海疾控专家表示,很大原因在于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婴幼儿牙病频发的原因,可能是妈妈在亲吻宝宝,或把咀嚼过的食物喂宝宝时导致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传染,或者是橡皮奶嘴不卫生、奶粉中加了糖分等。专家建议,防止龋齿要赶在宝宝出牙前,如在其乳牙未萌出前定期用凉开水清洁口腔,乳牙开始萌出后用生理盐水或指套式牙刷清洁牙齿。3岁起,宝宝应当学会用牙刷正确刷牙。

专家点评

成人的很多疾病是从儿童时期延续而来。往往因为家长对医学知识的贫乏,养育方式方法不当,给成年后的健康埋下不良种子。龋齿是个例子,别小看这小小的龋齿,暂时可以与你和平共处,但随时会滋事生非,小的令你痛得难以忍受,大的影响你的全身,如营养不良、心脏病等,一辈子不得安宁。所以,防龋齿要从婴儿开始。

新闻6 意外伤害成第一大“杀手”

每年,意外伤害在我国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尤其是1岁半至3岁儿童。另据统计,0―6岁的儿童主要因为以下四种意外伤害住院治疗,其中烧烫伤占39%,气管异物占29.9%,跌落伤占22.6%,药物和化学品中毒占8.5%,最经常发生意外的地点竟然是在家中。

《中国产经新闻》报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交通事故发生率50―60万起,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万人。专家指出,国人购车时在车身安全性能方面关注度依然很低,尤其是汽车装置中儿童座椅尚属缺失,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国外为婴幼儿配备专用座椅已形成法规,利在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目前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正在调查相关事宜,希望提议立法。

专家点评

儿童在很多时候很无奈,安全之绳系在大人们的手中。时下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削弱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而真正需要大人们提供的安全设施则往往被忽视,如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看到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父母必须将宝宝的安全防护意识提升至育儿生活的重要议程上来了。

指导专家/王欣欣

主任医师,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临床二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小儿血液病的诊疗。在各级杂志二十余篇。

新闻7 花800元听场幼教讲座

据深圳商报报道,尽管一张门票的价格高达800元,一场以“爱和自由”为主题的幼儿教育讲座还是吸引了近300名年轻的爸爸妈妈前来听讲。9月16日至17日,来自北京孙瑞雪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幼教专家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观念,给众多深圳的年轻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不过,对于这样的收费和讲座方式,有些爸爸妈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人发帖称,对于幼儿的教育不用如此紧张,一切可以顺其自然,对于这样的理念和讲座不要羡慕!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育儿理念值得推崇,但是,昂贵的收费却让人望而却步。

专家点评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体会到新育儿观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兼顾本土特点,融合了西方教育思想的育儿理念,都会获得父母们的全心认同。育儿观与我们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生活态度的变化都密切相联,尤其是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大都市,平等与自由的育儿观念更能符合大多数父母的生活愿望.因此,对高消费的育儿课程与讲座也很难进行是非评判。当然,除了对于昂贵育儿课程的关注之外,不少父母都能以轻松与自然的心态陪伴宝宝成长。应该说,目前年轻父母的育儿观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和世界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一致,值得高兴。

新闻8 幼儿EMBA

4月10日《齐鲁晚报》报道,一种学费高达上万元的幼儿EMBA课程(“E”代表早期“Early”)不久前登陆上海。这种课程是专门为3―6岁的孩子开设的,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语文、天文学、经济学、自然、钢琴、芭蕾等等。据EMBA课程班的王小姐介绍,这些创新学科全部从美国引进,根据MBA教学理念精心设置,培养孩子的六大能力。

EMBA课程在上海登陆不久,已有不少报名家长开始后悔。在互联网育儿论坛上,某公司白领Vinny转让课程券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专家点评

对于各种宝宝课程的非议由来已久。如果把宝宝课程看作是不同风味大餐的话,那么选择大餐的权利就在父母和宝宝手里。宝宝有自己的口味,父母也有不同的需要,很多父母都通过宝宝的兴趣来决定是否需要选择这一课程。相关研究表明,6岁之前的宝宝具有莫大的发展潜能,来自宝宝课程的目的性刺激能够激发宝宝的发展潜能,丰富自由的日常生活也能唤起宝宝强烈的发展欲望。因此,宝宝的兴趣与父母的期许是权衡是否需要宝宝课程的关键,面对能够促进宝宝发展的各种机会,不必以极端的是非态度去对待。

新闻9 褒贬不一的“透明教育”

无论是在家还是上班,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看到此时此刻宝宝在幼儿园里做什么……一种叫“透明教育”的开放式网络教学模式已经走进各大城市的部分幼儿园。

据《今日早报》报道,位于绍兴经济开发区的秀水第二幼儿园和桐乡一民办幼儿园都在园内装上了监控探头。家长只要登陆网站,就可以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进行监控。对于这个“千里眼”,家长的看法各不相同。

专家点评

在不少国家的相关条例中都规定了学校的监控摄像是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因为,无限制的全程摄像显然触犯了教师和孩子的个人尊严――保护自由活动与隐私的权利。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在密切关注宝宝的同时,也需要时刻牢记维护宝宝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权利与尊严,剥夺了自由权利的宝宝在长大成人之后,也很难确保有独立的人格。幼儿园常常通过开放日与吸纳家长义工的方式帮助家长参与学校生活,同时,在幼儿园建立家庭委员会也是促进父母了解并改善宝宝幼儿园生活的重要方法。

新闻10

据新华网河北频道报道,在网络大行其道之际,许多父母已经不满足于胎教、益智奶粉等常规投资了,他们开始为孩子注册以姓名命名的域名,并连接到网络博客。姓名域名就如孩子的“网上身份证”,伴随他终生,网络域名是有限的,中国重名情况很多,因此父母在孩子刚生下来就为他抢占一块地儿,为宝宝的未来发展预留独有的网上天地。

申请了姓名域名的父母可开通宝宝日志、宝宝相册,并将域名指向宝宝博客或相册,父母们也可将宝宝录像材料上传至网络博客,亲友们只需登录到宝宝的姓名域名便能浏览到宝宝的近期状况。

专家点评

父母使用网络来记录并分享宝宝的成长是育儿生活的进步,令人振奋。除了域名抢注成为近期网络育儿的一大特点之外,父母随着Web2.0的潮流更多的采用博客以及父母交友社区的方式分享、散播各自的育儿体验并获得广泛的育儿参考,这样的变化将使得育儿生活更富交流性,从而带来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新闻11 保姆“新贵”遭遇尴尬

据南方日报报道,最近,在深圳的家政服务行业涌现出一些“白领”,每月可以拿到4000元工资,但她们却是家政服务员,大都做着普通的保姆工作。这些“新贵”保姆都是:能带小孩的大学生育婴师、外语系毕业的涉外管家、专门照料产妇婴儿的月护保姆等。雇主称,她们的专业用不到,但多花钱请高级保姆不在乎。

据了解,目前深圳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有600多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深圳有不少家庭需求高端家政人员,但雇主们对家政从业人员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老妈子式”的概念上。尽管他们舍得花高价钱来请高端保姆,如育婴师、涉外家政保姆之类,但却未能“人尽其用”,而仅仅只是把他们当成普通的保姆来使唤,出现了“大材小用”的现象。

专家点评

进入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交易活动都会因为市场规律而自

然受到调控,“白领”式的保姆现象也如是,它的出现是基于一定地区的市场需求,而它的前景也是受到该地区市场需求的发展影响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好处,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消失都顺应着供求规律,大可不必人人都去操心。

新闻12 小宝宝家庭流行“周末约会”

新民晚报报道:一周的校园生活结束,孩子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周末?除了培训班和公园,孩子们还可以在哪里活动?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班的龙龙和他的小朋友们就拥有自己的“周末约会”。小龙龙有一张名片,上面除了他的名字家庭住址之外,还印着“欢迎常联系噢”的字样。小龙龙和他的三五好友每隔一两周,就会联系一次,聚会的地点轮流定在每个小朋友家里。

如今,这样的小朋友“周末约会”在上海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悄悄流行起来。龙龙爸爸胡东芳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教授,他认为,现在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学会一起分享。在聚会的时候,孩子和孩子玩,父母就聊天,随便聊各家的育儿心得,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收获很大。

专家点评

大都市的独生子女家庭真的很需要扩大宝宝的社交生活呢!父母们能够联合起来为宝宝组织小Party或者出行活动,确实能够充实并拓展日渐成长宝宝的社交圈子;除了父母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来激励宝宝的社交行为,例如:儿童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的主题会所、儿童的主题性休闲活动等。

指导专家/乔梁

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0―6岁婴幼儿养护、婴幼儿情绪发展、亲子关系研究、幼儿园课程设计。

新闻13 婴幼儿产品安全何在?

据人民网报道,2006年9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的质量抽查。调查显示,有近3成配方乳粉不合格。

新华网2006年5月30日报道,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全省的童装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少童装违规使用了致癌工业染料或甲醛超标。

专家点评

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服装的质量,近3年来国家都在加强检查力度,但是,配方奶粉的不合格率一直有近3成。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型企业,在配方奶粉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超标、没有按照标准添加营养剂等原因造成的。

国家《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A类也就是婴幼儿服装的要求最为严格,对甲醛含量、染色牢度、PH值的规定非常明确。家长在购买婴幼儿服装时,最好选用天然的彩棉、麻料等材质,虽然色彩没有那么鲜艳,但孩子的健康才是需要放在首位的。

新闻14 婴童用品市场也有“召回”

据新闻晨报报道,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最新的公告,美国雅培公司召回几种批次的similacAdvance瓶装婴儿配方液体奶,涉及30万瓶产品,原因是这些液体奶实际含有的维生素C并未达到产品标签上所示的含量。

中新网3月14日电,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宣布,在亨氏婴儿营养米粉中发现未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稻米成分,呼吁亨氏公司即刻召回该批次产品。

专家点评

所谓“合格产品”就是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雅培液体奶维生素C的含量未达到产品标签所示的含量,当然就是不合格产品了。虽然我国并没有销售配方液体奶,但对配方奶粉的质量要求也是同样严格的,那就是各项指标必须达标。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质,但它可能造成的遗传基因污染也是它的明显缺陷。目前我国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因为孩子对食物的要求需要比大人更加严格,所以,家长还是要慎重选择。

新闻15 把“噎人”小果冻赶出市场

石狮日报报道,“一口吞”的小果冻因为易导致儿童窒息死亡,曾多次扮演残酷杀手的角色。为消除小尺码果冻的隐患,我国果冻国家强制性新标准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首次对果冻大小进行了规范和限制。

专家点评

新标准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的直径最小不小于3.5cm,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的长度不能小于6cm。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儿童因吸入小果冻而引发窒息事故。而且凝胶果冻在包装正面必须标明:3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勿一口吞食,老人儿童需在监护下食用。标出如此详细的安全警示语在我国尚属首次。

其实,会引起儿童窒息的不光是小果冻,有些玩具、饰品等都会造成意外。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小心,注意不要让儿童玩一些容易拆卸的玩具、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要让孩子养成往嘴里塞东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