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cif术语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象征货单据买卖贸易术语
0引言
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多数教材都以贸易术语为第一章,大多数教师也从贸易术语入手讲授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贸易术语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内容零碎、繁琐,有一些问题不易理解、掌握,象征货便是其中之一。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00年通则》)介绍了13种贸易术语,其中常用的有6种,即装运港交货的三种术语FOB(freeonboard).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CFR(costandfreight)和向承运人交货的三种术语FCA(freecarrier),CIP(carriageandinsurancepaidto).CPT(carriagepaidto)。本质上这6种贸易术语都是象征货,而以CIF和CIP最为典型。所谓象征货是指卖方只要按合同规定,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需保证到货。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许多学生初学时感到困惑不解:买方没有收到货物就付款,风险太大。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或者收到货物后发现与合同不符,货款已付,买方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为了消除学生的疑问,我们必须找到产生疑问的原因加以分析,教学时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生对象征货方式理解不透的原因
1.1缺乏感性认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对卖方而言是实际交货,而且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买卖,买方收到实实在在的货物后才付款。而在象征货方式下,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买方付款时收到的是合同或信用证规定的单据,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货物。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外贸实践,而象征货又与他们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交货方式大相径庭,所以缺乏感性认识,初学时要有一个理解的过程。
1.2缺乏相关知识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涉及到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门课程的相关原理和知识的运用,只有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才能学好这门课。对于初学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难免有不解之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象征货即属于这种情况。学生在学习贸易术语时还没有学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缺乏保险的有关知识,影响了对象征货的理解。
1.3缺乏对外贸易合同的总体把握一个对外贸易合同由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包装、运输、保险、价格、货款收付、商检、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条款组成。各条款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些学生学习象征货时提出疑问,如果卖方所交货物与合同不符,却通过其它手段取得了合同要求的单据,买方凭单付款,遭受的损失怎样得到补偿,产生这样的疑问是由于孤立地看待贸易术语而没有结合合同中的有关条款。
2提高学生理解象征货方式的方法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道破了实践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分析原因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消除困惑。
2.1加强案例分析在教学时教师应将实际和象征两种文货方式加以对比,突出强调象征货的特点,帮助他们摆脱实际交货方式的影晌,树立起象征货的意识。在具体讲解时引入实际例子加以分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外贸公司按CIF伦敦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1日抵达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1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合同的性质是否还属于CIF合同。在分析时,教师应首先阐明象征货的含义,即只要卖方提供齐全、正确的单据,买方不能拒收单据和付款。然后指出此例中合同规定“如运货船只不能如期到达,买方将收回货款”,它实际上是目的港船上交货合同。由此看来,该合同在一些主要条款上已与CIF术语本意相抵触,所以名义上是按CIF成交,但实质上不是CIF合同。通过实际例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象生动,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2.2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讲解象征货之前应补充货运保险的有关知识。保险的原则之一是利益转让,指将保险标的的利益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可通过转让保险单来实现。所以在CIF和CIP这两种典型的象征货贸易术语中,虽然由卖方办理保险,但属代办性质,卖方实际上是为买方办理保险。买方付款时,卖方将保险单交给买方。如果在运输途中发生了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风险,造成货物损坏或灭失,由买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买方支付货款买入了保险单,就买入了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将自己的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所以,象征货不会置买方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损害买方的利益。在以后讲到国际货物保险这一章时应温习象征货,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支持,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象征货的理解。
[关键词] 中职;国际贸易;校本教材;实训教学
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重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入世以来,众多进出口企业反馈: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面对市场有利契机,中职国际贸易教学采用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并建立起以实训为主体,理论为支撑的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只有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1、任务引领、创新教材。
长期以来,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材传统,与实际就业岗位脱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长期进行国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实训指导》为例,教材以进出口业务中最常见的结汇方式(L/C、T/T、D/P 或D/A)和成交方式(FOB、CFR、CIF)分别设置T/T+FOB、T/T+CIF、T/T+CFR、L/C+CIF、L/C+CFR等项目;项目下各设一对“教学活动”和“体验活动”;“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项目背景”,通过“项目分析”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在“项目实施”中分步骤以各角色模拟从签订外销合同,到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出运、制单,直至付汇/结汇、退税等进出口的必经过程。“体验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按项目要求,对项目背景进行分析,继而完成项目任务。事后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能力。通过技能水平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另外,校本教材整合了其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反映出中职特色。比如英文函电的使用以及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国际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部分外贸函电的内容也被整合进去。教学中,业务流程的讲解和外贸函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环节中英文相对应,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
任务引领型课程打破了过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技能训练、理论检验。
模拟操作贯穿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始终。理论变成了实训的附属。实训不仅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丰富精彩,更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比如《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解释贸易术语CIF:卖方必须支付合同规定货物运至内定目的港的运费,并自付费用办理投保手续,但很多学生经常混淆买卖双方的权力义务。在模拟实训中租船订舱,填写投保单都必须在“出口商”
角色下完成。再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所谓“单证相符”、“单单相符”也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很好的体现。以L/C+CIF 为例,在履约操作中我们需要制作合同、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投保单、报检单、报关单、核销单等众多单证,只要单据之间表面不一致,单证中心将提示单证错误。除此之外,实训还给学生提供了进出口报价及核算等练习。
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政策也是重出不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的新进展和实际业务需求。比如汇票通常被作为重点放在“支付工具”上,而国际贸易实际使用的汇票是由出口商开出的“收钱工具”,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汇票。
教师可以讲明这种“国际贸易汇票”的特点和使用,以免与后续的托收、信用证涉及的汇票相混淆。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技能训练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检验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使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3、综合实训、培养创新能力。
从技能到能力,这是质的飞跃。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业务能力,又包括社会能力。中职生可具体为: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现在,许多国际性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注重应聘者的能力。能力的类型不同,培养也就各有差异。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预测今后学生可能就业的相关岗位,明确各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把能力培养始终作为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其次,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综合实训,全面进行综合性的职业学习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与文化课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自始至终主体是学生,他们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让学生分组组建公司,自己在实训平台上寻找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广告。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往来,包括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办理保险、结汇、退税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集中的综合训练,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与货代、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与外商建立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系统所属部分项目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采用这样的综合实训,把看似繁杂的贸易流程,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展现,并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沟通,不仅强化了学过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
4、校企互动,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因此,实训期间可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运输工具、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参观海关报关大厅和检验检疫机构,还可以直接聘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讲课,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行业及时了解。
学生未来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要协调起来,光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学生进入进出口公司实习,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教学基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业务的具体运行,而且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实现用人单位“零磨合”期的需求。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红燕。 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农机化,2004.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并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同时商务英语语言严谨,语法结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翻译质量。
一、商务英语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语言词汇方面的特点。商务英语词汇具有术语性、普通词的专业性、简约性和繁复性等特点。(1)多用专业词汇,商务英语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词汇,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词义专一。如:stock(n.)存货repeatorder重复订购confirmedL/C(n.)保兑信用证;(2)用语简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尽量避免拖沓、繁琐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多用长句:商务英语在句式上具有长句多,有时整个一大段就是一个长句和多用被动语态。
二、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1.一词多译及专业术语商务英语中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前后搭配、上下文的联系准确选择。如Premium这个词有如下的汉译:a.保险费;b.额外费用,附加费c.超出平常价,溢价。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其词义可千差万别。试看下面例子:
Theycannotobtaincreditatallinthetrade.他们生意信誉已荡然无存。
TheyhaveopenedthecoveringcreditwiththeBankofChina,London.他们已从伦敦中国银行开立了有关信用证。
以上两个句子credit词义都有所区别。商务英语翻译中包含大量的词汇,因此对于常见词汇的精确运用在翻译中很重要。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就要大量的掌握这些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和复合词和缩略词语。如价格常用术语FOB,CIF有其特定的专业内容,又如C.W.O定货付款;B/L提货单;L/C信用证;C.O.D货到付现;W.P.A水渍险;bluechip蓝筹股、绩优股;baddebt呆账,等等。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商务专业用语。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及翻译技巧。
2.长句的处理商务英语中长句的构成成分主要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要翻译好这些长句,不能受原文长句结构的影响,应该将译文的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如:Afterall,onlyafewyearsearlierthecompanyhadsuccessfullyopenedaDisneythemeparkinJapan,bridgingtheenormousdifferencesbetweenJapaneseandAmericancultures.EuroDisney,atleastinitially,provedtobeanotherstoryentirely.几年前,公司弥合了日美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日本成功建立了一家迪斯尼主题乐园。但在欧洲建立迪斯尼乐园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至少先期阶段并不成功。原文的bridgingtheenormousdifferencesbetweenJapaneseandAmericancultures根据逻辑关系放在了主句谓语动词之前才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atleastinitially放在句末起补充说明的作用。3.词类转译
词类转译是国际商务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常见的有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名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如:Beforethepaymentofthesetariffs,theimportedgoodswillbeinthecustodyofthecustoms.交关税前,进口货物由海关保管。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具体上下文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往往语意不清,甚至导致误解。显然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引申。领会词类转换,把握句子、段落的联系就句子内部而言,英语重形合,句子各成分联系紧密,汉语重意合,结构松散,更多依赖句内各成分的关系。汉语重视句子间的联系,而英语不太重视句子间的联系。Theeconomicgrowthratehasbeennoticeeablyaffectedbythechaoticstateofthemarket译文: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到市场混乱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英语中noticeably是副词,修饰谓语动词affected,翻译时将其当作一个句子来处理反而符合汉语习惯。)Duringthehalf-hourtalk,thetwosidesexchangedviewsonthechoiceoftermsofpayment.buttheymadenomentionofthemethodoftransportation.译文:在半小时的商谈中,双方就付款方式交换了意见,但没有提到运输方式。(mention是名词,译成汉语时要变为动词。)
4.词量增减
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词量增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翻译技巧。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上下文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有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词。适当增词、减词,平衡断句与并句的关系英汉语句子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段不尽,所以为使译文更加精练,更符合汉语表达,有时需要省略部分词语;而有时为了使译清楚,可按意义、修辞和句法的需要在译文入原文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使译文更加。同时也可将原文的一句话分成几句,或具体情况把两句话合成一句,及将原文的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译文的完整准确。WearepleasedtohavereceivedyourinvitationtothesymposiumonInternet.非常高兴收到了参加因特网会议的邀请。(省去代词“我们”)。PerhapsyouhaveoverlookedthefactthatyouraccountforJulypurchaseshasnotyetbesettle.译文:也许您忘了七月份购货帐还没有结。(名词fact不译出)。
5.利用语境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语境的因素对文章进行翻译,换句话说,在经贸英语的翻译中,有时候需要用直译,有时候则需要用意译,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需要根据翻译的客观实际来决定,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等因素决定。直译难以措辞,或译出后效果欠佳,即原文不能充分表达原意或译文不通顺生动时就需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因素从而进行意译,且一定要保证使疑问能正确表达原文内容,准确再现原文的语气精神,达到通顺流畅。如:Pleaselosenotimeindispatchingourgoods.如果我们直译这句话:请不要损失一点时间为我们的发货。这样的翻译很拗口,不符合特定的经贸英语的语境和习惯,如果我们换种翻译方法:请立即为我们发货。这种译文就比较地道。
总之,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不仅要求译者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基本的翻译技巧,也要熟悉两种文化。因此,需要翻译者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磨练。
参考文献:
[1]马.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惯例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决定了国际贸易惯例是任意性规范,它的效力具有既存性和间断性等特殊性。一旦当事人选择国际贫易惯例便对其产生拘束力,法院不应具有主动适用国际贫易惯例的权力。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受国内法的强制性规范和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的、具有确定内容的贸易规则和行为习惯。由于早期的国际贸易只是货物买卖,早期的国际贸易惯例也主要是国际货物买卖惯例,因此,国际贸易惯例又被称为国际货物买卖惯例。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惯例也主要是货物买卖惯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任何国家想谋求本国经济发展,都脱离不了国际市场,都离不开对外贸易。我国加人WTO后,对外贸易交往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国际贸易惯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国际贸易惯例,尤其是研究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贸易惯例的特点
国际惯例可分为国际公法上的惯例和国际经贸惯例。国际公法上的惯例应称国际习惯,它具有不同于国际经贸惯例的强制拘束力。国际贸易惯例属于国际经贸惯例的内容’,有别于国际公法上的惯侧international custom )。国际贸易惯例为国际贸易交往当事人提供约束手段,可以事前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他们在确立经济交往关系时,就可以对各自的行为后果有所预见,在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时有章可循,出现争端时,国际贸易惯例也可以成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一)产生方式的自发性和编幕主体的民间性
长期的贸易实践是国际贸易惯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因为社会现实对某种规范的社会需要才促使特定的机关来创制或认可该规范。它往往以一定事实存在于贸易实践中,并且有着长期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也有广泛的普遍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其自发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它才被一些行业性专业组织或机构整理而成系统的规范群体。这些行业性专业组织或机构多是民间团体,如国际商会。它的决议不具有任何强制执行力,所以从产生方式上看,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通过严格意义上的立法程序产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选择。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不完全统一性
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国际贸易惯例,因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当事人利害关系的冲突,其表现并不是惟一的,针对同一行为存在着不同的惯例。如同为国际贸易术语,就有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法协会的《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和美国《1941年对外贸易定义》,其中对同一种贸易术语(如FOB, CIF等)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国际上较有影响的组织,如国际商会,虽一直致力于国际贸易惯例的统一工作,但由于它们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差异,其工作虽有成绩,但效果不太显著。
(三)国际贸易惯例表现形式是成文和不成文并存
国际贸易惯例既有以不成文的形式出现的,也有以成文形式出现的。不成文的国际贸易惯例一般散见于国际组织决议、政府声明和宣言,一些公司拟定的标准合同以及实务中的通常做法;而成文的国际贸易惯例是由国际民间组织专门制定的明确规范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准则。大量的国际贸易惯例是以不成文形式存在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具有广泛影响,且被国际贸易当事人经常适用的惯例往往都已成文。目前国际贸易惯例的发展趋势是成文化。
二、国际贸易惯例效力的特殊性
国际贸易惯例已被普遍认为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之一,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国际贸易惯例毕竟不是法律规范,不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或立法机关授权的其他机关制定和认可的,因此,它对当事人不具有法定的约束力,表现为任意性规范,只有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适用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时,该国际贸易惯例才约束当事人。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体现出以下特殊性:
(一)国际贸易惯例的约束力兼具既存性和间断性
国际贸易惯例的既存性是指国际贸易惯例一经特定当事人选用,其效力即溯及到惯例规范汇编时,国际贸易惯例就在实践中约束着普遍性的贸易实践。只不过针对具体的当事人,其效力处于“休眠”状态,一旦选择适用它,其拘束力就被激活。也就是说针对特定当事人时它需要重新选择才具有拘束力。因此,它并不像普通法系国家法院先例的既存力具有连续性,而是表现为间断性。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具有间接的强制性
这是根源于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由权威性或有强制力的机关创制、认可或保证实施的特性,它与国家强制力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完全依靠当事人自觉地遵守。当事人选择适用国际贸易惯例时,必须凭借中介—国内法或国际条约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保护—实现其规范内容,即国际贸易惯例的实际需要凭借当事人选择的中介获得强制力的保障。
(三)国际贸易惯例效力具有非规范的普遍性
不同于有权机关创制或认可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人或事,国际贸易惯例的普遍性拘束力是以当事人普遍的自愿选择为基础的,这种普遍性是任意的实然的普遍性,而不是应然的普遍性。
三、国际贸易惯例效力的实现方式
(一)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的价值在于事前公平、合理地对贸易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当事人一旦选择,便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拘束力。正是基于国际贸易惯例效力的特殊性,人们通常认为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的拘束力只能基于当事人的同意。“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已明示排除某惯例的适用,则不论该惯例如何广为人知,且被普遍尊重,均不可拘束此合同当事人。诸多富有影响的国际贸易汇编,。也有肯定这种观点的倾向,如《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希望使用INCOTERMS2000的商人,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该合同受INC07’ERMSZ(l00约束。”《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也规定:“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应适用于所有在正文中表明按本惯例办理的跟单信用证(包括在其适用范围内的备用信用证),除非在信用证中另有明确规定,本统一惯例的条文对有关各方都有约束力。”
当事人的选择是国际贸易惯例对其有拘束力的前提条件。由于国际贸易惯例效力的特殊性,特定当事人是否选择某一国际惯例,并不损害该国际贸易惯例的存在和其潜在的拘束力,相反正是肯定了其约束力的独特性,但特定当事人的选择会影响到该惯例是否约束这特定的当事人。当事人的选择至关重要,如何选择呢?·有的认为只能是明示的同意,言外之意是默示和行为均不能视作选择适用。笔者以为从国际贸易惯例的目的、鼓励交易的原则出发,明示选择自然适用,那么如果能从当事人长期的贸易往来、交易习惯中推知虽然当事人没有明确选择适用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实际上是按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来确立自己、对方的权利义务,那么该国际惯例当然应对其当事人有拘束力。或者双方当事人用各自的贸易行为表示同意选择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那么该国际贸易惯例也应该对当事人有拘束力。这样理解既与国际贸易实践相一致,又符合意思表示的法理内涵。明示选择仅仅是意思表示的一种方式。
当事人选择适用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后,该国际贸易惯例确定的权利和.义务便直接约束双方当事人。由于国际贸易惯例是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在适用国际贸易惯例时,当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排除某部分的适用或改变其中部分的规定。当事人一旦选择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该国际贸易惯例全部内容的效力便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当然,当事人选择的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代表当事人全部的权利和义务,而只是为了简化合同文本。当事人也可以完全改变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但应当指出的是国际贸易惯例一经当事人自行变更,就不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惯例了,而是转化成为当事人之间任意的自行约定。“这种自行约定明显不同于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的意图是为了尽最大限度统一国际经济交往,自行约定只是为了满足当事人的特殊需要。
当事人选择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则成为合同的具体条款。国际贸.易惯例的特定的约束力一经当事人选择而被“激活”,就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与法律的强制力直接结合起来。
(二)国际贸易惯例能否自动适用于当事人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是否存在不经当事人选择即具有“强行法”意义的国际贸易惯例?笔者认为虽然国际法中有“强行法”的提法,国内法中也有“强制性规范”,但由于国际贸易惯例本来就没与权威性的意志连接起来,而且其拘束力也具有间接的普遍性,各国法院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也未提出国际贸易惯例的特别强制性,因此,不宜提倡在国际贸易惯例中也发展出一种“强制性的规则”。况且,国际商会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国际贸易惯例编纂机构,也曾特别警告说它所制定的这些惯例仅仅是私人机构制定的,只有在当事人直接或间接采用时,才对他们有拘束力,不可轻率地肯定其具有法源地位或法律拘束力。
当事人明示或默示选择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当然适用该国际贸易惯例;当事人没有选择,则表明当事人不愿意受该惯例的拘束,国际贸易惯例不应该具有主动适用于当事人的属性。至于“我国政府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的观点是极不恰当的。其一,把适用与否的决定权赋予法院,是对当事人自由意志的剥夺,尤其是在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主张适用的情况下,对个人自由的剥夺更是显而易见。其二,在经贸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事人在贸易往来中,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了解得非常清楚,对于适用或不适用国际贸易惯例,适用哪一个国际贸易惯例,他们比法院更明白,也更关心,不会不做出协商和选择。其三,在法制建设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一个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将某一国际惯例转化为国内法,从而赋予法定的拘束力。没有赋予国际贸易惯例法定的拘束力,也就意味着国家将是否适用的选择权赋予了当事人,又怎能以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予以剥夺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的效力在于当事人的选择。当事人选择,是国际贸易惯例对其发生拘束力的惟一方式。当事人没有选择,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处于“休眠”状态,即使在国内法、国际条约均未有规定的情况下,法院也无权主动适用国际贸易惯例来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国际贸易愤例效力的限制
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一经当事人选择适用,就无条件地对其发生拘束力。国际贸易惯例还要受到其他方面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违背国内法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共秩序保留。具体而言:
(一)当事人明示反时
主权国家明确表示反对某一(些)国际贸易惯例或其中的部分条款,则该国际惯例或其中部分条款即使被当事人选择了,也不能约束当事人。因为一般来说“国际惯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约束反对其适用的国家和当事人”。这也是国际贸易惯例是非强制性规范的体现。
(二)违背国内强制性规范
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有可能违背国内法的强制性规范。根据国家主权神圣原则,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不能凌驾于国内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之一,借口适用国际贸易惯例而排斥国内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肯定是错误的。国际贸易惯例如果与国内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相矛盾,则国内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排斥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
[关键词]经贸专业;贸易实务模拟教学;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42-03
[作者简介]张文学(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青岛理工大学名校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qlg-mx4-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W家Martin EP Seligman等的《积极心理学导论》论文为主要标志。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性积极的层面,致力于研究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和机制,从个体层面上去探究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过程以及个体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个体创造力的培养和个体对幸福感的体验。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人格特征和积极社会环境。其中,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关注于如何通过积极环境下的积极情绪培养、激发个体的积极行为来消除其消极情绪。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能增强个体智力、社会适应性和协调性等,并能有效增强个体抵御压力、对抗失败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十五年过度期的结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2015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96万亿美元,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248%,对全球实际GDP增长率的拉动度从2001年的003提升到06个百分点。在如此惊人的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和规模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更多更优秀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这无疑对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国际经贸专业课堂模拟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探索,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模拟教学法中引进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贸易实务模拟教学相关研究
1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拟真环境,运用模拟教学本身的情景再现和问题驱动功能,充分利用学生对未知问题急于求解的欲望,调动他们迫切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积极的情绪,提高学习能力并加深对抽象的专业理论的理解。
例如,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结汇的重要手段,涉及的当事人相对较多。L/C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的责任;L/C一旦开立就与合同无关;L/C结付方式是单据买卖。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L/C中四个最基本的当事人:出口方、进口方、开证行、通知行,然后由教师给出背景材料。
模拟背景材料一:青岛A外贸公司(出口方)和日本B外贸公司(进口方)签订一合同,合同中规定使用信用证(L/C),日本B外贸公司如约通过开证行开来一纸L/C,青岛A外贸公司经检查L/C无误后,正准备根据L/C备货装船之际,突然收到日方开证行发来的传真称“日本B外贸公司已破产倒闭,请贵方取消合同”,请问青岛A外贸公司如何进行操作?
模拟背景材料二:上海A出口公司(出口方)和韩国B进口公司(进口方)签订一合同,合同中规定使用信用证(L/C)结付,韩国B进口公司通过当地开证行如约开来L/C,上海A出口公司经检查L/C无误后,正准备根据L/C备货装船之际,突然收到韩国B进口公司发来的传真称“韩方开证行已破产倒闭,请贵方取消合同”,请问上海A出口公司又将如何操作?
以上两个模拟背景材料分别是在开证行已经将符合要求的信用证开抵出口公司(出口方)的情况下,分别出现了进口公司(进口方)倒闭和开证行倒闭两种不同情势下出口公司(出口方)面临的如何履行合同的问题。可以说这两个模拟背景材料把L/C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根据模拟背景材料进行角色分配,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踊跃发言,情绪高涨,辩论激烈,各角色分别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述理由和观点,把一个原本枯燥的较难理解的专业问题通过角色模拟变得生动有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把控,增强了其学习能力。
2教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模拟教学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动机(motive),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desire),最终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action),并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
模拟教学是教师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精心组织模拟背景材料,并明确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模拟背景材料抽丝剥茧的分析,引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其学习潜能。例如,在讲解不可抗力时,教师以2015年澳大利亚某区遇上大面积旱灾,我国某外贸企业之前同澳洲商人签订的两份小麦进口合同作为模拟背景材料,其中两份合同的商品标的名称分别为“澳大利亚小麦”( Australian wheat)和“澳大利亚某区生产的小麦”( Wheat produced in a ××× area of Australia),对两份合同的不可抗力引用问题,贸易双方起了争执。学生在参与模拟谈判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不可抗力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3教师通过分组建立学习团队,为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提供更好的群体支持。他们彼此之间通过情景体验提高了人际交流技能,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意识。课堂模拟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开放式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模拟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和引导。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配角转化为主角,通过团队之间的彼此协作强化了个体的竞争意识,最终达到让学生自愿学习的目的,顺利完成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
例如,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份模拟背景材料:上海A外贸公司以FOB上海价(FOB Shanghai)与香港B贸易公司成交出口钢材一批,B贸易公司即转手以CFR釜山价(CFR Pusan)售给韩国C贸易公司,承运人为D货运公司。而香港B贸易公司给上海A外贸公司的来证价格虽为FOB上海,但要求承运人D货运公司将货物直接运至釜山,并要求在海运提单(B/L)中注明“Freight Prepaid”(运费预付),那么,B贸易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面对B贸易公司的各种要求A、C、D公司应该怎么做?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公司团队,分别承担四个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演示,首先各团队讨论,然后每个团队中每名学生轮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逐渐理清思路,拓宽思维,强化对所学核心理论知识的把控。
4模拟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激发的过程符合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过程。积极人格特|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使其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形成积极人格特质。模拟教学就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潜力,刺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模拟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通过模拟材料,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集体参与和讨论,最终使学生找到一个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像在上一个模拟材料中,通过模拟教学进一步刺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提单中注明“Freight Prepaid”一般情况下只适合CFR和CIF贸易术语,为什么香港B贸易公司在和上海A贸易公司的合同中签订FOB Shanghai的情况下却要求在提单中注明“Freight Prepaid”?为什么B公司不直接要求A公司签订CFR Pusan?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如果这样做A、D怎样才能保住各自的利益不受损害?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从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当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惯性时,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也就逐渐形成了。
5从积极心理学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使个体走向幸福感的观点出发,模拟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得教师和学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由于模拟教学是基于专业背景下的一种特定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为载体,辅之以丰富的拟真背景材料,将思想与情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并最终完成这一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实际上是完成了教师和学生思想的碰撞。另一方面,从教学艺术层面和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带来的,是一种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满足的高层次的快乐。这种快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等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贸易实务开展模拟教学的思考
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模拟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对贸易实务课程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有针对性的模拟背景材料,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贸易实务开展模拟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模拟教学法研究,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对模拟背景材料按需配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通过模拟背景材料创建积极的课堂情境,增强学生个体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非常重视模拟背景材料的选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所选材料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要有探讨价值和讨论空间;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其次,每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特点各异,作用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教学手段,在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效果也不一样,因而模拟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心理学的范式下去建立师生关系,并发现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模拟教学中对设定问题的提出要目的明确,切中要害,决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要根据个体具有的猎奇心理特征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趣味性、鼓励性、发展性和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重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潜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模拟教学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材料,尽可能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3模拟教学的开展要有层次性和循序性。常规性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是由简到繁,由基础到专业,由理论到实践的渐进性。模拟教学也有同样的规律,教师在把模拟教学法引进课堂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是渐进式掌握的、经验是逐步积累的、能力是慢慢培养的。所以组织引用的模拟背景材料一定要难易程度适中、问题切入点知识的安排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进行调研,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模拟材料。
4教师要始终站在国际经贸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要熟悉和把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组织模拟教学时,模拟的背景材料要与时俱进,既要体现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又要反映我国的国情。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只有把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目的。同时,在模拟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塑造一个逼真的模拟环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表象问题深刻化。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提升其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5教师要对国际经贸专业贸易实务模拟教学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在采用模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建立一个合理的基本成绩评判和考核机制。其目的是更充分地对模拟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绩进行有效的量化。考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洞悉问题焦点和揭示问题实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侯玉波,王非等译.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爱尔兰)Alan Carr著,丁丹等译.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积极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美)Ellen J. Langer著,王佳译.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吴立志.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积极”学生[J].黑龙江科学,2014(8).
[5]张倩倩,田良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建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