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defects that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propose the reform path and contents for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teaching reform;theor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69-03
0 引言
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工程结构》、《施工技术》、《建设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前需课程之后,重点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课程的设置与开设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几乎是前期所有课程的一个综合,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建筑类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经济与法规等的相关知识,即所谓的“全才”。因此,本门课程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更强,力图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工程实践、计算机上机等教学环节,加强项目管理理论学习,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再以实践充实理论,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为2.5+0.5,本门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各门专业课程,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对整个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质量、进度、成本等各个目标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只有把实践能力和管理技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完成整个工作任务。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生源等方面分析,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1 我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的现状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大多都是近几年从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从学校走出来又直接进入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出学历高、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相对薄弱的状态。对我系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后,发现本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态度目标,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目前我系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堂教学为主,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评价学生学习效果。②按照专业分类区别课程的重要程度,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均以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起点,按照知识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忽视知识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联系。③“2.5”的校内教学中(2.5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将理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主题,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并列进行。④“0.5”的顶岗实习中,把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模式 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理论与工作任务联系的不够紧密,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学生不能全面转化为工作任务进行理解。而本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我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我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我系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2.2 学生生源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同样是计划录取的学生,但却由于高职录取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最后一个层次,所以,学生在行为上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知识的科学建构存在一定的难度,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 改革的思路
2.1 指导思想
2.1.1 改革的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工程过程的教学理论。基于工程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的能力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加以驱动。要求学生知识需求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以缩小预期目标与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2.1.2 改革的实际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内容多、问题复杂、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多等特点。学生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想象与理解,因此,我们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工作任务加以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2.2 改革路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化课程改革的路径:从本门课程内容开发入手,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流程、考核方式等的重构,最后付诸于教学实践。
2.2.1 重构教学内容
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任务及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岗位的调查了解到,学生通常接触到的工作有项目管理规划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资料整编、合同制定与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其工作的核心是能够依照施工图纸、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和事先确定的施工方案,组织人、材、机等,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工艺顺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保工期地完成,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合同、资料、信息、风险等的管理。
②重构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工作过程的特征。我们根据工作任务即岗位能力分析结果,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设置三个学习领域。具体如表1所示。
2.2.2重构教学方法
①D- S教学法。D-S教学法,即Do-Start,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方法,即先做后学。我们要求教师对于每一个学习领域都要从从一定的项目管理实际情境出发,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而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②DIY教学法。DIY教学法是指Do it Yourself,即自己做。教师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对应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③O-O教学法。O-O教学法,即One-One,我们要求教师分层次逐一的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程过程,在教学中有层次地、由潜入深地完成各阶段单项能力实训,再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实训,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
④On-site教学法。On-site教学法,即现场教学法。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侧重于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把教学应该尽可能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我们设计的教学环境应该尽可能地在施工现场、学校实训场地中进行。尽一切可能把教学放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校内,把“工地”搬进教室,模拟施工场景实训,使学生未进工地就感受到工地的技术氛围;在校外,把“教室”建在工地,聘请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
2.2.3 重构学生学法 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我们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程序:
①引发求知欲望。学生通过老师每一节课的兴趣导入提高对本门课程求知欲望,使自己明白我要学什么。
②自主性、互动性学习。每一学习领域的内容讲授完成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
③学以致用。每一学习领域的内容讲授完成之后,留有相应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案例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④总结反思。根据模拟案例分析,让学生总结个人对每一学习领域的掌握程度。
2.2.4 重构教学流程
①引导探索。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
②应用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本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知道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与本门课程相关的问题试着运用所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③归纳总结。每节课讲授完成之后重在把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④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愉快地交流活动中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⑤教学效果检验。通过交流评价的结果,检查学生对所学的每一学习领域的掌握程度,得出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2.5 重构考试考核方式
①模拟以训代考(20%)。教学方法中的分层次设计实训,让学生对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工作流程,让学生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根据学生学生的操作结果给出实际成绩,作为考核方式之一,占总考核方式的20%。
②模拟以证代考(20%)。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还应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建设领域实行的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原因是工程建设领域实行的执业资格考试,如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师、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等,考试中都涉及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同时,其报考条件之一都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从业时间符合相应要求。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并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对于学生在每一学期内取得的相应证书,都可以作为考核成绩,占总考核方式的20%。
③模拟以赛代考(20%)。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工作过程任务中每一个层次,都安排相对应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竞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集中应用于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提高。根据竞赛结果给出实际成绩,作为考核方式之一,占总考核方式的20%。
因此对于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基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尝试采用基于建筑工程类执业资格考试基础之上,通过大作业、理论及实践考核,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即以训(20%)、证(20%)、赛(20%)和平时实际案例分析(即大作业10%)为主导,期末考试成绩为辅(30%)的考核方式,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3.1 改革的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一年半(三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使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与博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工作过程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①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重构,把学生带到一个真实的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重构,充分发挥高职教师“双师型”的作用,提高了教学团队的质量。教师即是“教师”,又是“师傅”。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这就促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电。
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学生学法的重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顾问、主持人,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有助于形成学生全面分析、及时决断和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流程的重构,更能真实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不同课程教师之间及其与实训教师之间拓展性协作,大大提高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管理实践,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现行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我们必须紧跟行业形势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
3.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独立的一门课程不能完全培养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研究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本课程组的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导力量,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与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解决。
①专业教师虽然要求下企业锻炼,充实实践经验,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相反的,我们也聘请企业专家进教室给学生讲授课程,但是企业的专业对于理论知识又不能系统的讲解。因此,我们应恰到好处的融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②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如何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多的项目管理知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艳,陈倩清.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24-225.
[2]孙家国,谷艳玲.对建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12):203-204.
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软件工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师生缺乏实际软件开发经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缺乏软件开发经验,特别是团队协作的软件开发经验.因此,难于理解软件开发流程的重要性.第二,教师自身从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不足,对于软件工程理论、技术、方法的理解不足,不能深度理解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在教学中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2)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在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中,对软件工程中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和灌输.学生实践时间受限,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实际软件开发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据统计分析,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学生接收的知识仅为老师讲授内容的5%[1].3)教材内容陈旧.软件工程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软件工程教材中主要集中于软件工程的方法方面.对在当前软件企业中的工程项目管理(PMP)、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等,在软件工程教材中鲜有体现.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对于软件项目风险等缺乏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内容
2.1CDIO理论
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2,3].CDIO的方法论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做中学”,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CDIO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倡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到维护的每个环节,经历着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过程,和CDIO理念的主旨不谋而合.基于CDIO的教学理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来完成一系列具体的任务,达到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基于CDIO的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辅以老师的指导,整个过程用项目任务进行驱动.
2.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我们采用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做中学”.在实践教学中以任务驱动老师教学,学生以完成具体项目任务为学习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这四个环节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需要解决学生缺乏软件开发经验,课程实训和新技术新技能的缺失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针对软件工程的主要问题采用如下的措施与步骤来实施.1)缺乏软件开发经验的解决办法缺乏软件开发经验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软件开发过程中,从实践中体验并领悟软件开发的各种经验教训.这种软件在开发的实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从事的角色相关.软件开发的经验在以团队合作开发的项目实训中至关重要,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角色,他不仅涉及到项目资源的人员工作的协调,资源的调配,而且需要他按照推进项目开发的时间计划来实施.对于这种能力的获取,很难依靠学生以前的软件开发经验.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引入软件工程教学CAI软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获取软件开发经验.引入国外软件工程辅助教学软件SimSE[4],该软件以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缺乏软件开发经验.SimSE中提供了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文档人员等角色,每一个角色的能力不同.同时,SimSE提供了不同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增量模型、RUP模型等.学生在选定角色之后和任务之后,来对项目中的各个角色和任务模型的进行安排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安排,确保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在实训之前,根据所选择的软件开发模型,我们要求项目经理提交CAI软件的角色扮演报告,并与项目小组的成员分享.小组的各个成员也要分享不同角色使用的体会报告.经过不同开发模型的角色体会,学生逐渐明白这些模型之间的区别,熟悉了项目团队各个角色的任务,同时懂得了成员之间的分工协调的重要性,为后续的软件项目实训教学做好了准备.2)软件工程的实训项目及评价软件工程实训项目是解决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的有效办法.我们采用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开展的方式.在教学中的案例部分有来自于经典的案例,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学生实训的项目开发.软件开发实训过程及实训结果的评估如下:项目任务的安排.项目任务的选择是关键的一步,将实训课程设计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首先,在教学班级中让学生按照4—6人的规模,自由组合成项目团队,并选出项目经理,明确团队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角色.然后,以项目团队为单位进行开发题目的选择.教师提供的开发题目尽可能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如手机App,网上书城,微信应用开发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项目的兴趣爱好来自选题目.这几种实训题目的选择方式就能保证学生团队选择到感兴趣的项目.在项目选定之后,教师指定采用的开发模型,让学生按照开发模型的要求实施项目的开发.项目任务的引导与小结.在项目启动后,项目开发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按照既定的开发模型的步骤和开发时间计划进行,学生在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规范流程指导下大胆去实践,并对照SimSE中获取的经验,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知识.教师的任务是监控学生的阶段任务是否按时完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采用统一点评与项目团队单独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通过这一步,学生能够了解本团队的问题如何解决,同时也能够分享到其他团队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项目任务的总结.在项目开发任务完成验收时,严格按照在项目启动初期的客户需求来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小组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验收时同时考核项目团队和团队成员.验收团队对各个项目团队的产品进行评分,这个评分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过程文档输出以及项目团队沟通文档等;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成员对项目贡献度的情况给出项目成员的评分.教师对各个团队的任务进行点评,对其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建议.通常,项目实训任务分为两轮.第一轮项目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熟悉和了解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下的软件开发的规范流程.学生在第一轮项目开发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第一轮的任务验收与总结之后,在第二轮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熟练应用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软件的开发.3)教材内容不完善的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外,向学生介绍目前软件行业主流开发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软件开发中使用的经典工具等,这样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探索与学习.在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中补充学习关于CMMI[5]的知识,CMMI是衡量一个企业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准.许多软件企业都想获得CMMI认证,其目的是帮助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增强开发与改进能力,从而能按时地、不超预算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其所依据的想法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不断进行管理的实践和过程的改进,就可以克服软件开发中的困难.CMMI主要关注点就是成本效益、明确重点、过程集中和灵活性四个方面.在许多大型的软件开发企业中,要求项目经理取得PMP资格证,并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灵活应用PMP的知识来指导项目团队进行软件的开发全流程.而学生缺乏以PMP来指导补充软件开发企业中软件项目管理(PMP)方面的知识[6].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组织春游为例,将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9大知识领域结合起来分析.项目管理这方面知识正好可以用来指导软件工程实训的项目软件开发.在软件工程相关的教学案例中我们采用一些企业软件开发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在这其中哪些环节中使用了在课堂中学习过的知识点,哪些是补充的知识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习一些新知识,为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和就业选择打下很好的基础.
3结束语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59-03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根据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担任的职位,编制与该岗位相似的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测评、提升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1]。本文从分析角色扮演法的积极意义入手,探讨该方法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并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园林工程招投标”模拟训练为例,设计了角色扮演教学法实施方案。
一、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园林工程技术属应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教学效果一般[2]。应用角色扮演法需要从案例筛选开始,对案例进行情境分析、角色分配、角色表演,直至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3]。
2.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些课程存在知识点繁琐、难记、易忘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对授课教师颇有微词。而角色扮演法促使师生角色互换,课下学生准备,课上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老师评,没有固定的答案,人人都是质疑者,人人又都是答疑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学生备课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也让讲课团队的学生真正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角色扮演中可根据案例的实际需要,临时加入新的突发事件,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如园林工程施工模拟现场突然出现天气变化,影响工程进度,学生必须根据情况作出决策,调整整体部署和详细安排。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这些临场应变能力是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4.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角色扮演法通过磨合,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在方案构思与修改阶段,学生就需根据不同的设计思路加强沟通,进行方案取舍,并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3]。总之,专业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可以作为仿真教学的一种类型,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4],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试点应用。我院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花卉栽培》等课程,知识点多、容易忘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在先期准备的基础上,模拟专业技术人员向同学介绍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园林应用、栽培方法及养护管理等知识,以增强记忆,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的学习任务在组织时,可结合真实的工作项目,在方案讨论或项目成果汇报阶段,模拟企业方案汇报现场,让学生扮演乙方的角色进行方案汇报,教师或其他学生模拟甲方进行方案点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增强现场应变能力。《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属于施工管理相关课程[4,5],在课程教学中,可结合角色分工实际操作,以一个工程案例为主线,从模拟招投标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施工资料管理直至竣工验收,均由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建设方、方、施工方、监理方,要求完成各自岗位的工作任务,并注重组内、组间交流,必要时进行角色互换,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2.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角色定位。开展角色扮演法教学之前,应对课程进行整体分析,选择合适的项目或任务,按照实训要求确定角色扮演所涉及的各个角色[3,5],再根据任务的不同,确定合适的实训场所。
3.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①准备阶段:教具应事先准备妥当;参与人员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②实施阶段: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总体把控的作用,适时点评,控制整个过程的节奏和时间。时间控制:角色扮演所需要的时间不宜过长,实施前应明确限定时间。实施中也应随课程进展进行时间管理;现场控制:实施中适当转换教学互动形式,锻炼学生的现场组织及沟通、协调能力;视频记录:可进行视频录像,作为今后课程的学习素材。③考核评价:角色扮演完成后,任课教师应与旁听学生共同完成考核评价。
三、“园林工程招投标”的角色扮演法教学实施方案
“园林工程招投标”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真实工作项目,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园林工程招投标模拟训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分别扮演建设方、招标、投标公司人员[3,7],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准备阶段。①案例选择。(以建设单位委托招标为例)指导教师预先选定工程案例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模拟招投标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然后由学生扮演“建设方”、“招标”、“投标公司人员”,并完成各自岗位的工作任务。②角色定位。学生接受任务后,应根据工程需要,对角色进行分工。主要角色有:“建设方”、“招标”、“投标方”、“公证人员”、“评标专家”及“监督部门代表”等[8,9]。③前期准备。相关人员应事先对工程案例有一定了解,熟悉各方职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因涉及的角色较多,可提前进行排练。“建设方”应熟悉园林工程相关情况,为中标单位确定并签订合同做准备。“招标”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招标备案、准备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或邀请函、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发放招标文件、组织现场踏勘、工程交底答疑等一系列工作。“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按要求密封,按时送达招标单位指定地点。“公证人员”应按要求和相应礼仪进行公正。按流程选定“评标专家”,与相关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8,9]。其次,角色扮演小组应根据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准备相应的辅助道具、器材及文件,如“招标”需准备多媒体设备、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或邀请函、标底、投标资格审查表、投标书、开标会签到表、评标办法、专家评审表、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园林工程施工合同[8,9],并将相应资料分别汇总,装订成册。
2.实施阶段。“招标”组织相关人员,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内模拟“开标”、“评标”和“定标”程序。“开标”前,“投标人”递交投标书,签到,并出席开标会议。开标会议由“招标”相关人员主持,助理人员组织相关单位检查投标书的密封情况,“唱标人”对有效投标文件进行开封、唱标,主持人当众公布标底。开标过程应记录并存档备查。之后,“评标委员会”单独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候选人,推荐给建设单位并填写评标报告[8,9]。最后,“建设单位”按要求与中标单位签订园林工程施工合同。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可扮演建设方代表或公证人员、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公正、总结评价或者提出疑问。
3.考核评价。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评价“招投标”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并进行打分。指导教师可根据情节发展,提出专业问题[6,7]。
角色扮演法已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培训中,其灵活的参与形式,直观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认可。
参考文献:
[1]覃朗.角色扮演法:职业教育模拟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7):264.
[2]王丽华.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168-169.
[3]张旭.试析角色扮演法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1,(01):92-95.
[4]顾建中,李巧云,史小玲等.“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1635,1662.
[5]熊汉琴.高职种植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9).
[6]罗小燕.角色扮演法在“酒店前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86-88.
[7]王庆林,郭向东.多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5,(09):928-929.
1.高校修缮项目的特点
1.1独特的审美功能
装修工程是根据专业教学等的需要,对新交付使用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的装修工程。高校的建筑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相互之间有机结合,形成特定的校园氛围,引导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遐想。这就要求在校园、校舍的装修、改造中,尤其在装修设计过程中,即要体现项目自身特色,又不能脱离校园文化这一中心思想,以保证校园始终保持其特有的风格。这是对装修改造项目要求的审美功能。
1.2 往往对建筑设计提出更新要求
按照使用功能,高校建筑主要指教?W、办公行政、科研、生活及辅助用房。不仅仅是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年来,为满足技术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高校加快了专业群建设。往往交付使用只有3、5年的新校园也会出现建筑设计滞后的问题,教学、科研用房方面问题尤其凸显。我校现有实训场地面积11万平方米,经过5年的建设,原有场地基本用完。目前规划中的工业4.0标准的实训室,面临着新建实训场地或对原有已投入使用的实训室进行改造的选择,从而对新建或改建场地提出了更新的和更高的设计要求。
1.3 时间与教学紧密结合
高校修缮工程时间安排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工程施工多数安排在假期进行。在假期到来之前,高校基建部门应着重做好工程施工前期的一些准备,以保证假期施工高校有序完成。
2.国内高校修缮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基建部门缺乏具备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
在我国当前的高教体制下,高等学校多为事业单位,重视教学和科研,高校行政基建部门中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极度缺乏,使得高校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而难以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验收。在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市场管理混乱的现实条件下,高校基建部门的管理往往力不从心。
2.2 项目缺乏计划性
在高校修缮工程中,有大量的是为了维持学校教学、办公工作正常开展而进行的一些投资额小、清单琐碎的项目,这些项目一般是高校的基建部门直接聘请一些小的施工队进行,其特点是工程量小、没有施工图纸,由于计划不充分,为满足学生的生活和教学需要,高校装修、修缮工程利用假期临时上马和赶进度的情况非常普遍,时间紧、任务重,在出现临时情况时,草率处置,导致施工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
2.3 进度管理不到位
施工进度管理是对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计划、实施和检查的一系列行为,是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工程建设三大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高校装修改造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3.1 审批流程不畅、时间长
作为事业单位,高校各项业务在行政审批方面也存在程序多、时间长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或者变更,需要经过使用部门意见、上报领导批示等,这个流程短则几天,若遇有关人员、主管领导有事,时间则更久,施工单位有时需要停下来等待审批结果,不仅影响了施工人员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也必然耽搁施工进度。
2.3.2 各部门、单位协调不好
高校各类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协调校内部门之间要求,还要协调施工单位与校内各部门的关系。既要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又不能影响施工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基建部门需要花大量时间处理与使用部门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2.4 不重视资料,档案管理薄弱
高校修缮类工程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点多、面广、时间紧,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工程资料的收集,也为以后的维修等工作带来不便。在实际档案管理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2.4.1档案意识弱
在当前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下,小型装修改造工程档案长期不被重视,一方面校领导对基建档案的认识不足,只重视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而忽视了工程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基建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素质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建部门档案人员多为兼职,他们不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不知道资料收集的范围,在流转中也不知道及时备份保管,发生大量资料流失,收集不全,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4.2 归档不规范
小型项目由于工期短,涉及专业单一但项目琐碎,无法按照专业系统归档的方法收集、整理和分类,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将其简单装订、随意放置,影响了日后对档案的查阅利用。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未按照档案整理规范收集资料,造成各类资料规格不一致,包括纸张大小不一、手写资料字迹模糊、任意涂改严重等。二是由于资料少,档案管理员甚至不加筛选,一股脑将项目全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全部收集保存,档案中充斥了很多过程性文件,造成档案内容质量低,失去了档案的应有价值。
3.关于改善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项目管理制度,应涵盖项目立项与审核、概算预算、招标投标、工程变更、资金控制、验收与决算等方面。
3.2 加强高校基建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基建经费基本都来自财政拨款,高校基建部门作为投资主体的代表,在项目管理中地位比较特殊,即使资金持有者,又是建设项目的所有者,不仅要负责从项目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还要对建设项目的结果及使用效果负责,是建设项目的核心。因此,基建部门不仅仅要抓好施工阶段的管理,而应成为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甚至预算等前期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从而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控制。
这就对高校基建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建筑、工程、基建档案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也要与基建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院校多交流、学习,使高校基建部门成为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队伍。
3.3 计划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
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工程施工多数安排在假期进行。因此,基建部门需要按照计划的施工时间,提前做好工程施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并确定好施工、监理等单位。目前,我校3万元以上的工程类项目都需要进行公开招标,3至100万工程项目由学校自行组织招标,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需要在市采购中心集中招标。报招标之前,需完成大量的前期工作,总结我们与深圳部分高校基建部门的交流经验,工程管理做得好的单位,一般都会提前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并与施工、监理进行了充分沟通。这样,计划管理的高效率促成了现场管理的高效率。
3.4 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
与施工与监理单位的以专业为基础的纵向管理不同的是,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大,管理要素更为复杂,而管理深度则较为宏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的重点及要求,即项目的第一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通常划分为:成本控制型、质量控制型、进度管理型管理模式。另外,管理部门还应根据监理、施工单位的表现调整管理模式。以确保投资、质量、工期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合理。
3.5 过程控制管理
目前高校修缮工程经费每年投入很大,而这部分经费如何得以高效利用已成为各高校工程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对于装修改造工程的全过程而言,前期的管理控制对项目整体至关重要,施工前期的投入越多,后期差错越少,如变更签证也会相应减少等。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落实到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就要求基建部门做好项目的过程管理,例如要按照计划的施工时间,倒排所有前期工作计划,依次包括设计需求的确定、设计图纸的确定、造价、招标、订立合同等。在对进度精准控制的同时,对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要事先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沟通协商,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况,要提前制定?置预案,以保证工程能在计划时间内顺利完工。
3.6 加强项目后期管理
从国内各种基建工程实践来看,不管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工程的前期,施工单位往往只重视施工的过程,而竣工验收后的一系列工作,都被忽视了。有些工程交付使用多年,仍没有办理审计、决算等手续,致使后续的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无法开展。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基建部门应高度重视,做好工程各个阶段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3.7 重视工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122-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使其在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为此,众多院校纷纷提出工学交替型、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一要学好基本理论,二要进行与工程相关的实验、实习与实训,将专业实验课与实际工程密切结合,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这样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支持。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与此同时,还应因材施教,推行学生创新工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争取获得行业企业IT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得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因此获得高级职位。表1列出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
3 实践教学课程
3.1 课程设置
在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就业岗位,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构建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校外实训、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基础实验主要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Java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数据库及服务运维实验、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实验等。基础实验在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和巩固的基础上,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小的工作项目,每一小的工作项目采用项目或者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逐一掌握相对独立的技术,最后通过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将相应的知识点关联起来,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有:网络设计与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构建小型企业网络课程设计、构建安全的双核心企业网络课程设计、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战课程设计、电子政务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部署课程设计等。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将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移植到课堂教学中,按照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和行业企业运营流程进行教学。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进行充分融合,使得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3.2 典型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下面给出构建小型企业网络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
(1)课程介绍:本课程设计项目中采用中小型企业整个网络工程项目案例,通过本课程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网络组建技术和信息安全知识,并将所学的信息安全知识在项目中充分地应用和融合。
(2)培养目标:具备完成基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具备基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力;具备完成基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的项目测试及服务能力;具备基于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课程安排见表2。
实验环境见表3。
按上述设备数量为一组,每组4-6名学生参加实训。
(3)实施过程:在项目准备阶段,首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并学习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学生确定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由指导教师确定团队人数和团队成员,由团队举行第一次项目会议选举项目经理,并记录会议内容。团队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行项目需求分析、业务分析,最后形成设计方案,并撰写投标书。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组成评标委员会,对每个团队的项目进行评标,并打分。在项目实施阶段,由指导教师组成监理组,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在这个阶段学生进行角色选择,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测试和验收阶段,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组成评比组,对项目进行评比打分,评标分数与评比分数之和就是该团队总成绩。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
4.1 校内实验室
校内实验室是完成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主要场所。采用企业网络设备建设校内实训实验室,引进企业模式、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技术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管理运作模式的职业情境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实验室。按照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建设网络工程实训室和网络集成实训室两个校内实验室,即可满足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需求,每个实验室可以满足多个实验的要求。网络工程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简单的组网训练和综合布线基本技能训练,可用于一部分基础实验。网络集成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网络规划与集成技能训练,网络互联、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技能训练,网络工程项目实战实训,主要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种把多种实验集成在一个实验室的方法,既降低了实验室建设的资金要求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专业实习、校外实训和部分毕业设计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从事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由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工程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一步熟悉业务流程,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可以顺利地从学校过渡到职场。
4.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更有着特殊的要求。由于高校教师大多缺少工程背景,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重点正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要建设“双师”型(具备相关IT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本着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并重的原则,由企业向学校提供各层级的教师培训、到企业随工实习;同时,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以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优化师资结构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本专业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稳定合作的实习单位,完善校内外实习管理制度;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校内课程设计的指导,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活动由学校教师带队,参与实训指导。
4.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考核不仅是要检验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过程;对教师而言,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考核评价环节抓得不紧,引起学生放任自流,往往造成前功尽弃,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针对实践教学,应该建立注重过程考核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引人过程化管理软件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并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基础实验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为每次实验的平均成绩,每次实验的成绩又以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实验操作考试通过抽签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操作考试中,必须按照抽签的实验命题完成实验,并完成实验考试试卷上根据实验命题提出的要求以及回答问题。
课程设计采用“目标+环节+报告”考核方式。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包括资料收集、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装配与调试、测试与优化、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全过程,因此,实验考核分项进行,统筹兼顾选题难度、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设计报告。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再总评。
关键词: BIM大赛 实训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比起传统的现场式的施工管理,网络化的施工项目管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此开发的清华斯维尔BIM软件抢先步入市场,成为施工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笔者通过参与BIM的培训和比赛的体会,结合对大赛的理解,提出对比赛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1.BIM的发展情况
作为施工管理“新生代”的标志,BIM以AUTOCAD为基础共开发12款软件,分别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节能设计、设备设计、暖通负荷、日照分析、三维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项目管理、平面布图、标书编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BIM牵涉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等多个参与方。其应用范围包括铁路建设、房屋建设、桥梁设施等多方面。此外,BIM采用先进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房地产业的各参与方能进行高效、无缝的信息交流,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由中国建筑协会主办的全国BIM软件建模大赛共经历5个春秋,参赛学校数量已从最开始的几十个发展到230多个,参赛人数达1400余人。此外,使用此建模信息软件的人数逐年增长,在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中,在建筑行业的用人单位几乎人人会使用BIM软件,其在社会的和学校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由此可见,BIM在施工管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BIM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2.1 熟悉比赛评分规则
每组参赛队员每答完一道题,大屏幕便显示各队的实时排名,这就需要每位队员保持微紧张状态,同时需要足够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免因为实时结果影响后面答题的思路和速度。在全能比拼环节中,比分是进行加权取平均数的,权重系数的把握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时需要大家仔细考虑,充分作答权重比较大的项目。此外,每道题有2次修改机会,这帮助大家更加认真审视题目,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如果两队队伍在题目全部答完后比分相同,则需计算各队所用时间,用时短的队伍排名靠前,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多练习放掉小分抓大分这种模式,以免在比赛中吃亏。
2.2充分搜索学习资料
BIM比赛每年的考题都保存在官网里,下载里面的真题并多加练习会有助于大家建立在BIM方面的一种学习模式,同时提高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免比赛现场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此外,如果能进入到BIM公司实习并充分学习,相信收获到的东西就不仅仅是用于比赛,更是对自己技能的升华,对以后工作能力的一种提升。当然,向老师不断询问和团队成员摸索后的彼此交流能充分弥补自身的不足。最后,要定期去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料,充分提高自身能力。
2.3模块化的学习
比赛共八个项目,比赛前的准备时间也有限,要事先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负责其中的几个项目,这样大家才能在各自模块中充分发挥水平,更加深入地了解BIM施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转。例如:负责清单计价的同学要充分掌握其精确的计价模式,其是按照定额计算还是按照定量计算,而负责标书编制的同学就要充分了解其施工程序的先后和横道图中的自由时差所产生的施工周期的伸缩范围,只有充分掌握各项内容的细节,才能创造出10个10%之和大于1的情况,否则,团队成绩不会很理想。
3.参赛感悟
3.1注意事项
比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系统页面进不去的情况,这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要牢记学校代码,否则出现问题时系统不能确定其分数为哪一所学校。比赛时的参赛证件要准备齐全,并做到提前15分钟入场,切勿有抄袭行为,否则一经发现,此成绩按作废处理。
考虑到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课业负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BIM技能培训,我们每周组织一次对于BIM工程项目管理的培训,每次3到4小时。这样不至于使同学过于疲惫,也不会使同学对BIM的学习过于生分。
3.2具体经历
第一次教学,培训教师给每对成员进行软件的网络讲解,并不断演示其操作程序和各个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新鲜的事物及其模型的三维呈现接连赞叹并认真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疲倦感不断上升,而且由于讲解内容的理解难度加大,同学开始出现躁动,老师选择开始下发简单的工程项目,让同学自己操作,同学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完成任务,并总结此次培训中的不足,以便下次培训时更好地发挥。
第二次教学,教师回顾第一节的BIM工程项目,并让大家再进行一次熟练工作。结束了第一个工程项目后,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和信任能力都有所提高,由于第一个项目相对容易,大家便开始出现得意洋洋的状态,而此时老师改变任务,开始了对三维算量的学习,这个学习瞬间改变了大家的自满状态,由于三维算量的钢筋识别及转换、各种图形的隐藏与显示,以及工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让大家不得不陷入思考,但此时也给大家带来隐藏的积极性,同学之间都觉得自己最先能够学会,并能进行优化分析,此阶段在经历一段时间,大家均有本质上的提升。
最后一次培训,老师让大家进行各个项目的真题模拟演练,当然,难度有所加大,这时,大家不仅学习软件施工项目管理,而且包括理论更加深入,因为其中的理论考题大部分来自于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内容,理解得更加费劲,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而在一次箍筋的量的计算时,很多同学忘记了箍筋的定义,在此问题上的用量算错,大家纷纷拿出书研读,并加深理解,使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方式更加明确。在最后的比赛中,我和我的团队获得了两项全国二等奖及全能三等奖。
4.通过参赛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4.1理论指导实践
在整个BIM的培训过程中,同学会经常翻书上网对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深究,以便于对BIM软件中各种图形构造和相应构件名称的准确认识,从而充分提高对BIM软件的操作能力。如:《房屋建筑学》提高了对建筑设计尺寸的把控能力,以及如何使楼梯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尺寸,大家突然想起楼梯的高宽比之和要小于450mm且宽不应小于260mm,如果同学忘记这部分的知识,那么做出来的楼梯就与实际工程不符,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能提高大家对地基的设计能力,记得当时的题目中地基要设计成扩展式基础,虽然我们知道怎样布置,却忘记了什么是扩展式基础,便开始重读教材,这才知道其包括柱下独立式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这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了地基设计的问题。所以,只有补充理论知识,才能在BIM比赛中有所收获。
4.2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整个BIM软件建模设计中,同学们所了解到的各种配筋图和电算面积的计算法则,有助于提高大家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求的熟记能力和手算法则的精准能力,标书编制与投标工具箱充分提高了后期对招投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招标书的整个编制及其程序的先后处理问题。此外,对《混凝土材料》中的各项配比的把握能力和各种材料的属性熟记能力也有显著帮助,记得当时的题目是配置高强混凝土,也就是题目给的C60以上的混凝土,我们在提前了解并学会后在后来的理论配比时,明显提高了配置速度,使材料用量达到最优,可见BIM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5.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1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赛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软件运行的整个流程和工程施工管理的原理,对于学生学习同行业的其他软件时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有的同学在后期又学习了广联达的各个软件,此时因为有了BIM软件的基础,确实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广联达的软件操作。同时,源自一级建造师的理论部分考题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便于他们工作后的深造,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时也会更容易,再加上同学工作后实践能力与其理论知识的融合,很容易理解其建造师考题的动向和问题。
5.2工程实践能力
当时一同参与比赛的同学现在在BIM公司做起了BIM工程项目,正是由于之前的培训和比赛所学习的东西,使其在与BIM公司同期培训的员工更加熟练应用,并不断挑战自己,开始尝试更难的项目,随着能力的提高,其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最后同期员工中,其被老板看中,并继续此类工程项目。可见,实践的能力提高相当大,希望此引例能帮助大家提高在BIM培训及比赛中的能力。
5.3团队协作能力
在整个准备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团队内部的矛盾,因此耽误的时间数不胜数,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大家越发紧张和躁动,此时便出现了“社会懈怠”的现象,我开始主动调节氛围,切忌和别人讲道理,主动做出一些东西并不断激励大家,当然不是虚伪的激励,而是发自内心的鼓励,此时的冷静是最重要的,因为彼此抱怨的时候会很容易造成整个团队,平静后大家便开始重振旗鼓,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6.结语
BIM大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模型,也会给每位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BIM真正需要做的是让大家从简单模型入手,并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虽然真正的施工管理现场会更复杂,但是BIM的仿真系统和完全依据现场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图把学生带到了一个较高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的经济意识、数据意识,是仅靠文字叙述的理论知识所得不到的。
通过BIM培训和比赛,让学生能更早地熟悉专业知识,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其最大意义就在于为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差异进行了一定补充,搭建起了这座脱节的桥梁。相信随着网络时代的继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规范越来越严格,BIM的发展必将突飞猛进,各高校和建筑行业会越来越重视BIM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维东,王劲羽.浅议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沙盘拟大赛训练的效果[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迈进重大举措之一,为今后工程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河南理工大学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测绘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对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大学期间要有超过一学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对其培养方案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及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
测绘工程是通过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并绘制相应地图及建立其空间信息关系。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该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以下特点。
1.实践教学中独立动手能力要求更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仪器独立使用、检验与校正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各实习小组之间相对比较分散,在明确实习目的与任务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测量、计算、绘图等环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更加紧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均有相应的课堂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前一章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下一章节理论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需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印象、促进知识理解。
3.团队协作配合要求更严格。测绘是一个团队配合的工作,任何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绘任务,都是要一个工作团体协作完成。测量工作需要测量员、记录员和跑尺员,他们之间需相互配合。
4.工作内容的行业化更明显。社会建设中许多行业都需要测绘人才,但不同行业对测绘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工程建设企业侧重要求测绘施工放样等技能,规划、国土部门侧重要求地图的绘制技能,煤炭、隧道企业侧重地下工程测量等技能,地理信息部门侧重要求测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技能。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
1.现行实践课程体系。测绘工程现有专业课程的课堂实习所占课程总学时比重较大,约为20%,有些课程如测量学基础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20学时。
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技能、团队配合意识。四年教学期间有五门集中教学实践活动、两门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测绘工程专业集中教学实践主要有:数字测图实习、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控制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学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企业实践教学安排;其次,实践教学多为模拟式实习,与企业测绘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缺少对企业文化、项目招投标、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训练项目。
二、测绘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根“卓越计划”要求,培养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习,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测绘工程项目,着力加强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面向工程、面向生产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企业工程实践,贯通学生所学有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实践能力:经过测绘工程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操作能力。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受到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熟悉和适应实习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关系环境。
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现场交流等途径,获取生产技术信息和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提炼、整理和总结,在企业培养阶段能够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
沟通交流能力:在实习生产企业现有体制下,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校内课堂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校内和企业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认知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学习,掌握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促进校内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沟通交流等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企业实践为主、课堂实习有力补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测绘专业技能,要把企业实践部分进行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应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各个模块安排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培养。安排学生毕业前在综合性测绘企业进行综合性测绘实践活动,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
3.注重企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要依靠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与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做好实践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建设,建设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使1年企业实习的要求在三、四年级这两年中进行,累积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1年。既保证了企业实践累积1年的要求,又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能力的需求。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意识,同时把在企业实践期间发现的专业问题集中起来,再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
(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课堂实习的构成。根据理论教学需求,随堂进行认识、仪器使用的实习。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第二,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操作,以便于缩短在企业适应过程。把课堂实习内容中的一些综合性实习转移到企业实习中去,课堂实习只保留认识、简单操作类的内容。
2.企业实习的构成。“卓越计划”中企业实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制定好企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大纲要求和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将学生参与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研究活动作为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校内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所对应的实习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分为面向基建工程、面向变形监测、面向矿山、面向国土测绘等,因此把1年的企业实习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分成3段集中时间,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不同的企业。
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内容主要有:测绘工程认识实习、测绘基础技能学习与实践、测绘工程项目招投标、控制测量项目方案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践、工程测量项目方案设计、工程测量生产实践、摄影测量(遥感)综合技能企业实践、测绘生产技能拓展企业实践、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践、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和企业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
相对原有的校内模拟实习,增加了招投标、技能拓展、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全面熟悉项目实施过程,增加W生对测绘工程项目实施的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结论
在“卓越计划”的框架下,分析测绘工程专业特点,理清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构建了该专业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关键词】高职 专业办实体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零适应”。要实现此目标,仅靠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仿真实训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我院依托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先后成立了七个具有实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专业实体。实体在对外经营承接业务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经过13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依托专业办实体,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依托专业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坚持“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通过引进社会、行业、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专业实体。这些专业实体既是生产、服务和研发的经济实体, 又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体的主要领导和部分技术骨干都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又承担着专业课教学任务,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创办专业实体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学与生产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真正做到实训生产化,建立一个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开设最早的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24年的发展历史,为社会输送了合格人才2300余人。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已成为必然。学院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寻找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多数所谓的校企合作只是企业给予学校一定的资助,这只能称之为有识之士的慷慨助教,这种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育的生产性和消费性告诉我们,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为了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校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我院开始积极研究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从1998年以来,我院依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先后成立了开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开元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开信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开封大学建筑结构研究所、开封大学土地科学研究所、开封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开封大学测绘服务中心等专业实体。其中,开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市政工程乙级资质,是豫东地区资质最高、实力最强的监理公司之一;开元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具有行业最高的一级资质,是开封市唯一一家建筑工程材料社会检测机构,是市政府重点项目定点检测单位。每年,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在专业实体中进行学习和实训,可以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是实体中的员工。在真刀实枪的实践中,学生获取和积累了实践经验,获得了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毕业后的就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专业实体实际运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第一,兼顾效益”的原则。专业实体既然是经济活动实体,必然要按经济实体进行运作,在市场经济中,追求赢利是一切经济实体的共性,但赢利行为要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校方面
依托专业办实体,创建了“专业+实体+行业”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了“4+1+1”三段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了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带动学院其他专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重点专业;2004年专业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5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确定为开封大学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2009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得到34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订,注重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结合。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合一、“岗、证、课”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咨询、帮助和陪伴作用,“教学过程中流汗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通过在专业实体的实训即能顺利完成相应岗位工作任务。
学院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轮流到专业实体挂职锻炼,专业实体中业务精、水平高的技术骨干也受聘到学校担任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或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近几年来,教师们通过在专业实体的挂职锻炼,完成5项设计、5项咨询、10项招投标、3项土地评估等工作,既服务了社会和企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专业实体的纽带作用,使专业和行业接轨,专业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收到了实效。目前,专业教师中有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一人,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一人,国家注册二级结构师两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两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四人,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两人,国家注册造价师一人,省一级总监理工程师两人,还有16名教师具有河南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资格。
(二)企业方面
一方面专业实体通过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学生全面接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能有效挑选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专业实体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开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每年承接的工程项目占全市工程总量的30%左右,依托专业教师的强大智力支持,解决了工程中所有的技术难题,连续4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监理企业,近3年所监理的工程获得了河南省中州杯、河南省优质结构等多项荣誉;开元工程质量检测公司承接着全市80%--90%重点项目及国家投资项目的工程项目检测工作,在本地区已处于领军地位,对开封市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三)学生方面
专业实体在通过社会服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预算编制、结构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等实习实训场所,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各种实践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院学生在2009年中南地区结构设计创作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在开封市第一届图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在2011年河南省第一届图学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在开封地区结构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专业实体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培育了“双证书”学生,即“双师”育“双证”。截止到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率为100%,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也保持在83%以上。
四、“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经验
(一)专业办实体前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
首先,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实体的生产、经营、服务性内容应一致;其次,专业实体应有市场,能基本盈利;第三,要有数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和相应的场地、设备以及资金。我院在开办这些专业实体时,进行了认真和充分的论证,有了较大的成功把握之后才开始运作。
(二)要处理好学校与专业实体的关系
专业实体成立后,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下放了人事聘任权、财务分配权和生产经营权等,专业实体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学校通过指导、协调、督查、评估等手段,引导专业实体处理好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鼓励支持专业实体尽可能盈利“反哺”教育。
(三)要制订灵活的工作计划
要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和专业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既要保持教学活动的相对稳定,又要满足专业实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做到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二者兼顾。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途径。我院通过“依托专业办实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系统性、生产性和开放性,更好地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为建立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开封大学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2011-10.
具体管理措施
1技术管理
生产管理工作是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效率是否有所提高,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密切。我国在林业发展中运用的造林技术相较其他行业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的选用上,需采用技术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要根据林业工程的大小、性质、内容及工程所在地的各项环境指标,有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如空气压缩机,分为滑片式空气压缩金、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螺旋式空气压缩机等不同类型,排气量及规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管理者经过实地考察,对于各项指标及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优化,再在使用哪一种机械设备上,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盲目采购机械现象的出现。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则是操作简单、能耗低、养护方便,并适用于具体工程项目,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成本的控制。
2资金管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流动能够在本质上真实的反映出工程项目的运行状况、成本消耗、物资使用状态等,对于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及资金的规范化预算、有效管理、合理分配几乎是所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经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具体的管理方法。
扩大资金来源:林业工程的资金来源有林业部门的专项拨款、国家补助等,不允许出现私自挪作他用或截留,必须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工程的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资金,既可以保证自身的资金量,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状态。
减少消耗:在造林工作中,根据各个具体施工步骤及流程,合理调配物质、抽调人员及安排机械设备台班,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工具及物资,在使用后需要妥善保管,尽量减少消耗与开支,控制成本。
分级管理:资金应先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在按照一线施工的计划需求量将资金进一步分配,工程的各个小项目分配专项资金,需在指标内完成工程任务,超过预算的部分应在可承受范围内,总各个小方面严格要求,以保证工程整体成本的有效控制。
加强监督:认真将相关财政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做好财政监督工作,不定期检查财政工作,强化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
3人力资源管理
强化一线工作人员技能:造林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都是由一线人员完成的,其素质及技能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林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一线造林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现阶段我国的造林事业在整个社会的生产事业中处于边缘行业,人员普遍素质达不到造林工作的要求,没有现代化的工作技能及意识,因此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短期学习实训,根据需要积极调派人员向其他造林工程单位调研考察,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吸取有效经验,在本单位大力推广,以更好的指导工作,提高一线人员的技能素养及综合实力,提升生产效率,保障林业造林工作的落到实处。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作为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很多,如精通造林技术、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管理理念先进、发展观念良好及熟悉国家各项政策等,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合理的规划工程、有效的组织人力资源、积极调配物资等。领导干部也应定期才加培训班、研修班,林业工程单位也可以邀请林业专家在本单位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不仅可以将人才请进来进行学习,也可以将本单位的人才派出去,向其他优秀的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各个管理层的领导的能力不断提升,管理理念更加先进,更好的组织及指导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