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课堂

第1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器乐教学

一、培养课堂器乐的学习兴趣

1、激发对乐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旦面对新奇的、新鲜的事物,就会产生强烈的感官、行动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学生对于器乐学习的情感激发起来,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纵即逝。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学的实验性观察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刚接触课堂乐器时候,又热烈又迫切,恨不得马上能够吹奏出流畅优美的旋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乐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便会陡然下降,心理上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师先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随后也要花功夫去呵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减退。

具体做法上,老师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①抓住学生最初的好奇心理。万事开头难,学生最初接触乐器的时刻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发放乐器之前,抓住学生迫切拿到乐器并探个究竟的心理;运用简短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让学生一下子被乐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这样学生的会被枯燥的训练和复杂的技术吓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③创造新鲜兴奋地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周围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新鲜的兴奋的器乐学习环境,良好兴奋的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之努力学习,提高技术。

2、变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器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都会在备课时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了解,由于音乐课程课时较少,器乐课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演奏。这样的教学看似简单直接,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试想一下,如果每节器乐课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器乐课堂哪有乐趣可言?因此音乐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变换教学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加以结合;通过欣赏来丰富感受,模唱来熟悉旋律,节奏来加深理解,形体来综合表现。

这样的器乐课堂形式丰富,手段多样。课堂教学既显得丰富轻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据学生器乐学习现状进行分层教学

1、了解学生的演奏差异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当前学生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聚焦学生的差异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适合“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先要关注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乐器,音乐基础较好,乐器的掌握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面对课堂乐器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学习的效率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错。这只是音乐基础良好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对课堂乐器还是很陌生,有的学生小学时候学习过乐器,初中学习了完全不同的新乐器,对他们而言也是从头开始的一种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好的不够学,弱的学不好。并且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兴趣都有异同。因此音乐教师在分层教学开始,先要对执教班级的学生器乐基础进行了解,知道他们的学习背景和演奏差异,从而指导分层教学。

2、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学。

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样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学中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初中课堂器乐教学,力求解决这些难题。争取在把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音,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J].学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使用器乐的重要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10

[3]邱健,怎样让初中音乐教学更有趣味[J].成才之路,2011.09.25

第2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基本方法;器乐教学;可行性

近年来,从“简单歌唱课”至“枯燥技能课”再至课改“淡化知识技能”,音乐课中的技能和知识训练,又再次受到重视。短短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重点不断变化。课改开始以前,音乐教学大纲早就提出“器乐进课堂”的口号,但十几年过去了,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十多年一线音乐教学经验,结合当代初中教学现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

一、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基本方法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今,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了解到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已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在近年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采取了相应行动,为了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器乐演奏,歌唱和音乐赏析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逐渐弥补以往的种种不足。以下为笔者在进行器乐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器乐学习动机,以兴趣为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技巧表现、情景创设等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如在学习竖笛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先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吹,吹不会反复教,直到吹会为止。长此以往,学生日益觉得乏味,失去信心。教师也不能从教学中收获教学的乐趣。而我先调查一下当下学生比较喜欢的曲目,然后吹奏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曲目让他们欣赏,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这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功,通过这些简单的基本功练习来鼓励学生学习竖笛,给予他们信心。这种方式不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使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情感的教育目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这样他们才倍感亲切和真实。还有一些经典名曲如《欢乐颂》《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也是很受欢迎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

器乐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学习进度与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适时调节进度。同时,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逐步吸收各种演奏技巧。再者,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爱护乐器,轻拿轻放,学会看指挥排练等。

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可行性建议

既然器乐教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我们是否怀疑它的价值,或将其摈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已得到专家的充分论证,音乐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切实提高器乐课的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笔者认为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对器乐教学应充满热情及保持积极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现有困难应态度先行,进而采用正确方法,才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器乐教学,教师应时时拥有饱满热情,慢慢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

(二)灵活运用教材,给器乐教学留有充足时间

在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一种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变化,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起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适时研究,敢于调整教材,为教学增添更多色彩。当然,这种调整也应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相应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制定规范适用的器乐教学安排

目前,器乐教学随意性较严重,即使同一学校,各个音乐教师器乐教学的进度、要求、评价方式也不统一。某些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上没有计划,这使得器乐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这时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结合本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和需求等实际情况,统一器乐教学的目标,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真正使器乐教学走上统一,切实提高教学效能。

(四)加强学习,注重交流,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引进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演奏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演奏乐器时的快乐和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选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缩短枯燥的练习基本功的时间,留有更多时间相互交流。首先,在学生刚会演奏几个简单音符时,教师可以演奏只包含这几个音符的简单乐曲。这些乐曲可以是现成的,也可是教师自己编创的,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把乏味的音阶循环练习改编成有趣味的节奏来进行演奏。最后,在课堂上带动气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自演的器乐“吹奏”“问答”“接龙”“音乐火车”等游戏。总之,教师只有积极大胆地寻求并采用各种新颖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初中音乐教学器乐进课堂略谈》[J],2010.11

2.张志远,《浅谈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第3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笔记本学习习惯当音乐教材已成为循环使用的常态时,学生已然形成从原来的人手一本书,到现在下了课回到家就没书本、没乐谱的状态。再加上初中新教材的内容含量很大,自然很多同学唱不全歌曲,记不清内容,拿不准知识点。如何应对没书本带回家的现状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助音乐笔记来弥补循环教材使用带来的问题。

一、音乐笔记本的选择要恰当,考虑长远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封面漂亮、清爽的本子,最好是硬皮本,以至于好保存,可以一直记录到初三毕业三年的光景。如果说要持续三年的记录,不厚不薄,大概50页左右的本子最适宜。

二、音乐笔记的记录要抓住重点,讲究方法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纸。”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音乐课中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课中,如果单感受、认知、理解内化,再表现运用,只靠这些活动实践,是不能够准确把握的,必须要知识点、音乐要素、音乐概念的积累,才能够更深刻到位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第一,记录要素、概念、知识点。梳理一下,值得记录的内容着实不少。比如,音乐要素可以记录学习作品的曲名、出处、作者、国籍、演唱(奏)形式、体裁、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点,如波音记号~、旋律线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记录,让学生有字可依,有本可寻,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二,记录重点、难点、疑点。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应该有统筹概念,把重难点,甚至是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商讨、解决。

第三,记录音乐痕迹、图形谱。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旋律随之流淌,很可能会过耳即忘。但是边欣赏音乐作品,边做记录,听到什么记什么,想到什么记什么,什么样的旋律,记录什么样的波形或者理解发挥的图形谱,等到音乐播放结束,已经有了此音乐的整体记录痕迹与印象。无形的音乐,被孩子们的脑电波折合成了有形的记录,回头再追溯音乐记忆,整理补充完整,那么,聆听音乐的感受、初步认知已经俨然纸上,清晰可见了。

第四,记录实践、创造、课后题。书本上每一单元后面都有实践与创造一栏,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对号入座,找到其相应的题号,自我思考或相互探讨研究,得出结论后,记录下来。请求老师的帮助,对照标准答案看看可有差距,找出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提升学习成效。

第五,听记单音、旋律、节奏型。初中的学生,要求综合素质有较高的提升,听记单音、旋律和节奏就列入日程。听记,是音乐课中每节课或者每两节课,需给学生做的训练,反复接触和演练,来增强学生的乐感、记谱感,良好地辅助学习。

第六,记录评价。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作出自我评价,或者分成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分多种模式,如:星级评价,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或者等第评价,优、良、合格、不合格;亦或能跟随同学模唱、能伴随琴声准确地演唱、能独立识谱演唱等。评价要写出相关曲名、等第或星级、评价人是自评人还是互评人签名及评价日期。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通过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珍惜程度,对笔记记录的完整度、以及记录的认真与否,字迹工整与否、排版合理程度等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或批示。建议每学期不少于1~2次,以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养成记录、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充分发挥音乐笔记的作用,助力音乐学习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音乐笔记可以储备知识,增强记忆,加强反思,拓展评价,和谐师生关系。

第一,弥补用书不足,拓展教材内容。音乐笔记弥补了循环用书带来的教材缺失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舒展自我个人魅力的音乐笔记,而且还把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记录整理于此,让音乐笔记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饱满。

第二,积累音乐知识,梳理学习脉络。每一学期或学年下来,音乐笔记的记录涵盖了大量的知识要点,便于学生梳理并有脉络地进行回顾与复习,是非常难得的一手复习资料。

第三,加强学生记忆,理解音乐形象。记录笔记,让学生更加精力集中在音乐本身,记录一次就是对记忆的一次强调。更用心地关注了音乐,就会对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去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精髓。

第四,审视学习成果,养成良好习惯。笔记的记录,可以使学生有整体的概念,从笔记的评价中,可以审阅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督促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优良作风,和更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第4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序 融洽

课堂管理与其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教学成绩取决于课堂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方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想,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毫无章法可言,学生也是为所欲为的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说起?因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基础。接下来笔者就初中音乐的课堂管理极为混乱的现状及原因、课堂管理的对策两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初中音乐课堂现状及原因

(一)、初中音乐课堂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相对以前来说,受到了部分教师的关注。音乐教师们也在尝试着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尽量推陈出新,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音乐教师的努力探索,音乐课堂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形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但是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相当部分学生将音乐课当成“休闲课”,不可否认,音乐课确实是能让学生们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课就是纯粹的“玩乐课”,它仍然有其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师生对音乐课认识的偏差,使得音乐课堂成了无序的、混乱的场所,要么任由学生自由演唱,要么教师随便为学生播放几首歌曲完事,其教学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导致课堂无序的原因

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以及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不足所致。

1、音乐课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初中音乐不是中考考试科目,因而从家长到学校,再到教师及学生,对音乐都缺乏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家长的不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对非考试科目音乐极为轻视。甚至有的家长阻止孩子以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放松,他们认为那样是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其次是学校的不重视。毕竟目前的升学靠的仍是分数,即使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学校对音乐这一科目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没有专门针对音乐教学的相关激励机制,有的学校甚至将音乐课安排给语文、数学等中考占分量大的教师,以便于他们占用音乐课来上所谓的“主科”。再次是教师及学生的不重视。在“一考定江山”、分数决定命运的现状下,由于初中中考必考科目较多,教师及学生更多关注的都是中考考试科目,对音乐等非考试科目,自然有所忽略。音乐广泛得不到重视,也导致了师生对音乐课的轻视。再加上学生们学习压力较大,要么将音乐课视为纯粹的放松课,要求教师不要教学相关的音乐知识,就放放音乐听听歌即可;要么在考试的压力下,也是认为音乐课是浪费时间,倒不如用来学习考试科目。可见,初中音乐课被人们所忽略,其根源还是应试教育。

2、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鉴于音乐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且在评优秀或者中考奖金的分配中存在很大问题(由于音乐是非中考科目,许多学校的中考奖金分配就排除了音乐课),也导致了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缺乏热情,抱以应付的教学态度,自然也就忽视了自身专业或者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得自身的素质难以满足现代课堂上学生的需求。有的音乐教师根本不立足于学生实际,无视于学生的音乐经验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就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课堂组织一片混乱,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音乐课堂的丰富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充分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将相关的时代性强的音乐信息及时展示给学生。且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改变自己旧有的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以音乐传承者的身份胜任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学。否则,只会让学生们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教师墨守陈规的教学无法吸引学生。

二、保证初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的对策

以上是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透过分析,不难看出保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紧迫性。对此,笔者认为,要保证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实施,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正确认识音乐教学

诚然,音乐有着让人放松的功效,对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但是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教学的意义不仅如此。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学生们通过音乐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对初中音乐教学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音乐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等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受到相应的教育,真切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享受。

如教学《同属一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手拉手》等歌曲时,教师在教会学生演唱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并真切体验歌曲的节奏及演唱特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中表达了人类的哪些共同愿望。这样,学生在正确理解歌曲的主题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培养自己热爱和平、勇敢拼搏的决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正确认识及理解,从而端正音乐学习的态度。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因而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美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沉醉于其表现出来的音乐美感之中。例如教学《阳关三叠》,若教师能熟练地用埙为学生吹奏,必然能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深沉含蓄、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惜别之情。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音乐作品除了是一门优美的艺术外,其背后还着广博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师要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还应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等知识。新时代的音乐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着极大的变化,若教师能熟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在必要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给学生,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效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以促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并包容学生,从而有效构建和谐课堂。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能有效使学生快乐学习,并将这种乐学的情绪带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教师应积极管理好音乐课堂,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5期

[2]、周芳:强化课堂常规管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J],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5期

第5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师生和谐互动

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也随之更新。互动式教学是指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互动模式具有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的教学原则,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空间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互动式的学习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目标。创设与音乐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体验音乐的真谛,理解音乐抒发的崇高情怀。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在时间、节奏、旋律、表达技巧方面都非常讲究。它的时间性分布在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长短的乐句中。在规定的表达时间内,抓住音乐的美妙节奏,才能将音乐蕴藏的情感理解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提高审美品位,有利于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方面,教材的选取最具有明显的效果。刚开始学习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通俗易懂、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作为教学素材,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美妙的讲解和范唱,使学生在浓厚的音乐艺术氛围中,享受音乐赋予的美感。

现在的学生思想观念都很“时髦”,喜欢听流行音乐,并且非常喜欢追星。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和结束时播放一些比较流行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或者模仿“星光大道”类的电视节目,进行猜歌名和记歌词的环节。教师要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风格,并且能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师也可以收集著名音乐大师的逸事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贝多芬、冼星海等对音乐的执着事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感受中国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习《家乡》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回忆一下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在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当地的美景,让学生在美景中寻找音乐创作的灵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故乡的特色,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友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这样的分享互动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怀,还可让学生在流行和经典的音乐中,抒发浓厚的爱国爱故乡情怀,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祖国和家乡的发展中。

二、提倡情境式的音乐教学,在情景交融中赢得互动教学的实效性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学习者、知识、评价为中心的情境。教学应该是从学生对客观事物最初的分析开始,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获得一种学科概念,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丰富的学习经验。情境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彼此的沟通、共同的研究、相互的探讨和总结,高效合作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音乐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适时恰当的开放性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分别扮演和侵略军。把战争年代作为活动的背景,将椅子和桌子作为现场表演的道具,让学生们感受在雪山、丛林、青纱帐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中的悲壮情境。学生亲身参加表演,兴致异常高涨,将课堂的互动教学推向了。这种利用音乐、颜色、图像和其他因素,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乐背景,虚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给沉闷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和谐、愉快、合作的氛围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本身的韵律,还在于和谐完美。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理解、表达、审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和旋律,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准感、节奏感、节拍感和速度感。同时,教师可以用表演来唤醒学生的音乐细胞,尽情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引起无尽的遐想。在和谐、文明的课堂氛围中,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对音乐的学习达到共识。

例如,在学习《春光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春风吹、万物苏醒的情形。让一组学生模仿小草破土而出、桃花芳菲的情形,用手势模仿蝴蝶飞舞,用肢体语言表达杨柳的婀娜多姿,也可以采用分组抢答夺红旗的形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比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前准备一首要演唱的歌曲,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一致选出班级里最佳的十大歌手。这样的互动模式,增强了课堂的音乐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为富有音乐兴趣的学生开创音乐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音乐互动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不仅与人文学科有关,还与自然科学紧密相关。因此,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联系,离不开钢琴、舞蹈、作曲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大合唱。在唱的同时可用手势增强力量,并运用声乐中的气息,体现音乐的情怀。在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播放少数民族歌舞,让学生在视听效果俱佳的学习氛围中,听民谣和练习少数民族舞蹈,尽情享受歌舞带来的节奏感、韵律感、旋律感。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先准备好相关的吉他、笛子、钢琴等为学生伴奏。男学生在旁伴唱,而女生进行优美的舞蹈表演。这样的互动过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热情,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练、多写,为其创建浓厚的音乐氛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项目训练,使其把握音乐的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基本要素。掌握音乐技能——视唱、练耳、识谱等。最关键的是把乐谱学习和歌唱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提高整体音乐教学实践的质量,最终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的完整体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进行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教学互动,详细巧妙地讲授音乐理论知识,增强音乐技能的训练。

面对素质教育和知识更新的大潮,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调整教学思路并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谐文明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互动的课堂中,要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创造音乐事业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雍思鸿.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2(19).

[2]施夏英.浅谈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J].音乐时空,2011(6).

[3]刘影.增强师生和谐互动·搞好初中音乐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4).

第6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一、学生方面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青春期来临,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形象、逻辑、抽象等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具有较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他们爱好宽泛、思想既活跃又敏感,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自身的需要也不断增多。在这个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性也是比较大的,更存在叛逆的念头。最近,笔者做了一次调查,主题是“你们向往的音乐课是什么样的?”经过分析,发现音乐课在学生们看来就是玩的课,是他们紧张学习后的身心放松过程。

江苏少儿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一个“感受与鉴赏”的板块,每次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室里总会出现窃窃私语的声音或者各种形态的笑音,教室给人嘈杂的感觉。这不是因为音乐本身的欢快节奏给学生们带来的反应,而是学生们对老师播放的音乐不懂感受。例如,在欣赏《红旗飘飘》的时候,学生竟然哈哈大笑,甚至有学生说:“能换流行音乐听听吗?”他们很少有耐心将这种经典音乐听完。在上唱歌课时,学生又觉得音乐书上的校园歌曲没有流行音乐动听,所以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也就草草了事,哼唱几下就算完成了任务,根本谈不上把握音乐节奏,感悟音乐情感。当老师开展拉歌、轮唱等活动时学生都很积极,但是大家都想“看别人表演”,却不知道勇于展示自己。例如,在学习《阳关三叠》的时候,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老师要求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本首歌曲的主旨,讨论的时候,气氛很热烈,当老师要求各小组推选代表时,大家却互相“客气”,没有一个能勇于主动上台表演。因此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好像缺少了一些和谐,课堂中师生的互动略显苍白无力。

二、教师方面

(一)备课环节

一名优秀的现代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具备反应迅速、精力旺盛的内涵素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们音乐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就在于学生是否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是否实现了和谐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新课程改革提出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备课是否能不折不扣地做到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据笔者调查,目前,不少音乐教师的备课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过于模式化,甚至一些教师根本没有备课,导致了上课时的随意发挥,这对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害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态度,认真地、富于创造性地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情绪

一些音乐教师备课环节做得不错,但是上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很不和谐,原因在于教师上课时对情绪表现的拿捏。例如,《今天是你的生日》这一首曲子,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这首歌以深情、悠扬和流畅的旋律,唱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生日的亲切祝愿和深情厚意。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是充满激情,精神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到了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例如,在学习《拉起手》时,学生们只听了一点就议论开了,根本不听了,但是我还是满怀激情引导学生认识歌曲所描绘的幸福快乐的美好画面,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合作、团结向上的情景,最终学生都被我的情绪所带动。

我们怎样才能在音乐课堂上做好与学生的和谐互动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投其所好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盼望将音乐课变成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希望教师在音乐课上能渗透一些流行歌曲。兴趣是学习任一门学科的前提,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来组织教学,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播放一些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作为他们表现优异的奖励,也可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组织即兴表演活动等等。总之,通过我们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在课堂中做好“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这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

二、乐在其中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积极地与老师互动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乐于与老师主动交流、互动。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中学生好玩、好奇的心理因素,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设置游戏、分组竞赛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和竞争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情绪饱满、快乐学习

第7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大胆创新,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把有效教学看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就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怎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1.在学生面前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都还不太成熟,还处在十分童真的年代,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要掌握学生好表现$好模仿的这一特点,多向学生展示一些好的音乐作品,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刺激学生的音乐灵感,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如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热播时,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千年等一回”这首主题歌;《水浒传》热播时,向学生介绍刘欢唱的“好汉歌”,歌声中那种慷慨激昂的情绪,很是打动人,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从而乐意去接触音乐、去学习音乐。

2.巧设疑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打开音乐的学习之门,才能让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意,学之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向学生发问,利用问题来诱导学生进行思索。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演奏小段音乐来向学生提问:此段音乐是采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从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并且学会了什么?利用这种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通过音乐对心灵深处的震撼,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无论是从视觉上、听觉上还是音乐的动感节奏上,只有全方位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才能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才能理解音乐的存在价值,才能通过音乐体验其中的真情实感。因此,初中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性演唱、观看多媒体音乐录像或者全班同学来一段摇滚音乐,调节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这样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情感,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致力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属于主角,占据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的角色,这样的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社会科学论文难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改变学生独自学习的模式,将学生设置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并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相互指点、监督、帮助,提高学习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笔者还在每一个小组里面指定了一名学生作为牵头人,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成效。其次,笔者积极创设平台将学生推向前台,在一些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演示结束之后,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相关训练活动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有助于教学训练目标的有效达成。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将单纯的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形式,学生原来在枯燥乏味的训练中积极性不高,现在采取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效激发出来,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发现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实际效果都得到了提升。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第8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情境教学

一、音乐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引领学生进入美好的音乐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态、体态都会给音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后乐教师要注重衣表大方得体,同时注意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丰富的音乐情感世界,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浓郁的音乐氛围从而使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多利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讲到慷慨处,语言应顿挫激扬,语气铿锵;讲到凄婉处,语言应婉转迂回,意味悠长;讲到动情处语言应情感充沛意韵绵长。例如教唱《长江之歌》要用语言创设情境赴学生感受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丰厚的历史积淀“同学们冷天我们学习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长江,日夜流淌奔流不息,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汇集力量,流入大海。千百年来,她哺育着中华儿女滚滚向前。长江是力量的象征,是信念的象征,是中国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各族人民,为了祖国的复兴,为了祖国的强盛都在付出不懈的努力,执着前行。让我们从这首激昂的歌曲当中,感受热情、感受豪放、感受执着、感受中华民族信念的力量”。教师就是要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音乐学习的氛围赴学生在语言营造的富有感染力的环境中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未用心感受音乐领略音乐的魅力。

二、引入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感受优美的音乐魅力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优美的音乐欣赏情境,让学生真正得到音乐美感享受提高他们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而多媒体集声音、光影、色彩于一体在创设音乐情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目标要求,合理的引用多媒体介于课堂教学会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的音乐情境中,更深切地感受音乐的洗礼与熏陶。例如在教唱《牡丹之瓢《茉莉花》等歌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功能将繁花似锦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视频美好情境的陶冶,从而对于音乐的优美有着更进一步的理解、领悟与品味。

还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的韵律,给视频配唱,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与模仿能力,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赴他们在营造的情境中积极参与,为他们拓展自主活动的空间。

音乐情境的创设还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背景加深对于歌曲的理解,从而在视唱的过程中情动于衷,引发共鸣。例如,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通过播放一些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场面再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国家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面从而深切感受国歌的庄严、激昂、高亢的旋律使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表现形式与情感表达内容的高度统一。

三、创设音乐活动情境拓展学生音乐技能的锻炼空间

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体验能力沧设音乐活动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我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检验并且通过检验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发展根据音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因为音乐不仅是一门欣赏的艺术也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满足他们的求知和表现欲望。例如,我定期在班内组织“歌咏晚会”股立“班级艺术节”组织学生搜集健康向上的音乐素材等活动。学生们踊跃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展现自我。达到了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鉴赏在表演中体验在表演中提高技艺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在作出具体指导,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改进的建议。学生在这样“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艺术氛围中思维活跃启觉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这些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掌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力性和创造力在表演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四、利用生活情境,以音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任何艺术都是来自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音乐艺术也不例外。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是音乐的源泉,从而让学生树立用音乐视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音乐,用音乐去净化美化生活。

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时我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鸟儿动听的鸣叫;在欣赏《赛马曲》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马儿奔跑的姿态;在教进行曲时,我让学生感受军队进军中队列的齐整步伐。这样河以引领学生找出存在于生活中的音乐原型。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创作必须要以精心的观察生活为基础才能创造出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此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家的创作故事。例如王萃创作《歌唱祖国》的故事经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树立从生活出发感受音乐、寻找音乐、创作音乐的观念。这样就把音乐的创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觉到音乐作品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认真观察加强学习与研究,自己也可以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

结论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受到音乐艺术情的感染、美的陶冶。使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兴趣焙养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晨,初中音乐教学之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02

[2]门雪晶,浅议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J].音乐时空,2013/15

第9篇: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关键词: 初中音乐 发声训练 作用 教学内容

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掌握一定歌唱技能的基础,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做好准备,还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嗓音的训练。发声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体验音乐前,预热声带、暖身,调整最佳的发声状态,搭建科学的歌唱平台。众多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在练习歌曲之前,都要做最基础的发声训练,甚至不唱歌曲时,每天也要坚持练声。这充分说明了发声训练对于演唱和保持演唱状态的重要性。新课标实施以后,许多音乐教师对于“发声训练”的取舍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新课标要求的是“去陈出新”的教育形式,只要是老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都采取尽量回避的方式,生怕被认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实,不论是新是旧,是传统是创新,只要能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和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利,都应该得到认可。我认为,探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声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音乐课堂发声训练的作用

1.指导学生科学用嗓、正确发声。进入初中的学生,身体各个器官正处在青春期变化、发展的阶段,声带的发育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定性。每一位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经历变声期,声带增长、加厚,带有充血的现象等。这一阶段,如果没有方法,学生扯着桑子喊叫,大声演唱,对声带是极其不利的。相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歌唱,使声带处于积极兴奋的运动状态,这对于顺利渡过变声期是很有好处的。

2.营造音乐课堂氛围,提升学生音乐技能,树立歌唱的自信。首先发声训练对中学生来说其重要的意义是训练学生听唱音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拓宽过于狭窄的音域宽度;其次是歌唱技巧方面的练习。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和在班级中的状态没有区别,但是钢琴和弦响起,教师开始提醒进入发声训练,每一个学生都会自然地挺起腰杆,靠前坐,进入最佳的状态,课堂氛围马上活跃起来。同时,通过发声方法的学习、运用,学生能够明显地体会到自己声音渐佳的变化,从而自我肯定,提升了歌唱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变声期的学生而言,更是能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不敢出声到想唱就唱。

3.与其他的基本训练和教学内容相连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发声训练可以作为单独的发声练习,也可以和模唱、节奏训练、新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既做好歌唱的准备练习,又是歌曲的前期导入,一举两得,使课堂环节衔接流畅。

二、初中音乐课堂发声训练值得注意的几点

1.明确发声训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制订不同年级段的训练计划。发声训练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应该是一个递进、提高的过程。最基本应该包括:懂得歌唱需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正确姿势;了解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了解歌唱需要运用共鸣;了解歌唱要讲究咬字吐字;了解用嗓的卫生与保健;掌握正确的起音方法;掌握歌唱时气息的运用。不同的年级,具体要掌握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歌曲针对的发生技巧也有不同,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练习呼吸、母音与音阶时注意几点。(1)在练习呼吸时形式有多种,比如自然吸到自然吐;缓吸到缓吐;急吸到缓吐等,但吐气时最好用【S】进行为妥,做到“匀、慢、稳”,可加上适当的停顿。另外,吸气时切忌抬肩;练习呼吸时时刻注意腹部的状态;练习结束要调整呼吸放松;(2)在发声练习最开始时可以发哼鸣m找感觉。在使用母音a、o、e、i、u发声时,最好在前面加上合适的子音m或l自然过渡,开口度越小的较易掌握;(3)旋律性较强的练习曲,建议从唱旋律谱开始过渡,即先唱准旋律,再带入母音哼唱,在学生适合的音高还可以变换弹奏其他的歌曲旋律进行模唱,再转变音调,这样可使训练内容丰富、有趣也有效。

3.在发声训练中要挖掘情感因素。发声训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发声的技能,还可以从单调、枯燥、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发声训练中的情感因素。如训练气息流畅的练声曲,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好舒畅的情绪,将几个简单的音符,情绪饱满地用气息支持到音的结束,再为它取上名字,赋予原本没有内容、没有表情的练声曲以生命力、表现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练声曲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有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歌曲作品作为发声训练的辅助内容,那就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如在练《摇篮曲》时,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在练《送别》或者《念故乡》时,让学生体会那种悠远的、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因此,将带有情感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4.发声训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环节,切忌不能浪费过多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调整,语言尽量简练、精确。

三、发声训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对于歌唱教学而言,当然离不开发声训练与歌曲处理的融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不同的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中可训练学生对歌曲的处理,包括音色的改变,连音与跳音的区别,速度与力度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等,这些都是达到歌曲情感表现的奠基石。可以针对所学歌曲的演唱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并且结合歌曲中的主要旋律或是难唱之处,利用模唱一边进行训练,一边熟悉歌曲。一首悠扬抒情的歌曲,可用甜美而流畅的练声曲去发声;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用轻巧而灵活的练声曲去发声。在歌曲教唱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时刻提醒学生利用发声训练的所学、调整好状态进行学唱。

2.对于欣赏课的教学,我依然主张在开始时进行发声训练。因为每首欣赏的乐曲都有主题旋律或是经典的乐句,利用发声练习熟悉旋律,哼唱旋律,有助于更好地欣赏歌曲,把握住作品的结构和旋律变化。我曾经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先让学生通过练声,模唱作品的第一节4/4 3 56 ∣2 2 35 332 ∣11 16 5 5 ∣6156 11 6165 3 ∣566 566 1 2 ∣3 — — —跟随钢琴弹奏的旋律,学生对乐句进行熟练哼唱,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进行对比聆听,明显感觉有很大不同。教师根据大家的疑问又组织学生模唱古筝弹奏的旋律,之后介绍古筝弹奏中出现的上下滑音、花指、颤音等技巧,学生听得明白,接受得很快。

发声训练如何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素养,还有待发掘和思考。当我们重新审视一些最原始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时,也许会发现最朴实无华的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最值得音乐教师们遵循和固守的。也许回归也是一种发展和进步。总之,发声训练要符合初中生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状态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掌握较系统、完善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为以后演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英奎.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