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典型病例教学法;循环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G4
心血管系统作为内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病种繁多,涉及内容复杂,而且难度大的一门学科,也是内科学中比较难以入门的临床课程。学生在学习时难以从书本获得全面的感受和体会,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和探索良好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现将我们以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校2010级的临床医学生12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生。观察组中男生29 例, 女生31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6±2.1)岁。对照组中男生26例,女生34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4±2.4)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任务, 即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为主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典型病例教学法完成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任务,具体方式如下(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典型病例,(2)授课前典型病例悬疑导入: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然后由易到难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导入教学内容和目的,并提醒学生带着疑问听教师讲授;(3)教师讲授:教师就典型病例导入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讲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4)再次讨论分析:教师讲授后再次将前面的典型病例和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听课后掌握的知识补充回答相关问题,对仍有疑问的问题可继续讨论,(5)总结布置思考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不同看法进行点评,给出正确的思路和答案;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和作业,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另一些与课堂导入的典型病例相似有不同的病例分析题,也可布置学生们课后查阅该疾病的诊治新进展,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进一步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下一课时或课外辅导时间进行点评,巩固教学效果。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录像、图片、模型等多种手段, 使讲课内容更生动,将临床实际病例与纯理论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改进教学效果。
1.3 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两组学生诊断学症状学的期末考试分数,考试总分为100 分,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状况,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关于典型病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可接受程度、总结及推理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对典型病例教学模式的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期末考试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弊端,即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脱离,“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充斥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在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建立创新型的医学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在循环系统疾病讲授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教学法, 教师采集临床实践中的经典案例讲解知识,更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总结、归纳,使感性与理互作用、相互推动,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2];并且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进入临床能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3]
心脏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拉近内科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各种心脏疾病临床诊治的距离,提高学生临床诊断能力。通过结合心脏各种疾病的临床病例开展的小组讨论, 学生不必再死记硬背,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成为教学的主体, 这样,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病例的研究中, 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查阅和收集资料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使其能够很快地由医学生过渡到实习医生。
综合本研究结果及以上所述可见,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有效改善了学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 复旦教育论坛,2005,1(5):85-88.
[2]William F. Crittenden.A social learning theoryof cross -functional
关键词 破冰;电力拖动;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02-02
1 为何要给电力拖动教学破冰
破冰,被普遍用来比喻在人际交往中打破沉默、疏远、猜忌、怀疑的藩篱,就好像打破海上厚厚的冰层,帮助人们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或者打破僵局,以帮助不熟识的人开始交流。总的来说,破冰作用就是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间隔,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上课时的当下,这样就更容易被教师的潜在意识影响,离开怀疑、猜忌和疏远,更好地接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破冰方式需要多样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目的采用相对合理、合适的破冰方式。比如说最初的破冰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但是故事一定要条理清晰、引人入胜,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悬念!而团队游戏则是惯用的破冰方式,通过游戏不但能观察团队和个体,而且可以减少教师的控场压力,同时也是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隔阂的最佳方式。
完整的破冰内容可以有领导讲话、分享我的故事、前期分组、团队组建呈现、建立学习开关、小组成员分工、介绍成绩构成、宣布奖励机制、小组成员起立握手问好、把手叠到一起、介绍课程目标、宣达课程要求、共同承诺纪律、播放视频展、相互复习法、上课过程展等。
2 实施步骤:破冰流程及实际效果
职业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是基本固定的,也是绝大部分不会学习或者是不愿学习的学生组成的一个整体,要他们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显然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学生在这样的状况下学习,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换个思路,从教学上来说,要每次课花大部分的时间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是其中一个知识点、一个学习态度,甚至一个上课前的动作,由简单到略微复杂,而且也只解决一个问题,天长日久,不仅让学生认为这门课更简单易学,而且能看到即时学习成果,促进学习积极性,为学好下节课建立信心和榜样,而且能由简单到复杂,甚至完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也是上课学习的原则之一。
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前期准备与课堂实施两大部分。前期准备分别为领导讲话(借领导式)、分享我的故事(拉近师生关系)、前期趣味分组(快乐寻找同伴)、团队组建呈现(建立学习团队)、建立学习开关(提升团队氛围)、小组成员分工(初识岗位职责)、介绍成绩构成(了解努力方向)、宣布奖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起立握手问好(互相加深情感)、把手叠到一起(彼此鼓励加油)。每堂课上要求要做的是介绍课程目标(了解学习内容)、宣达课程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共同承诺纪律(建立行为规范)、播放视频展(燃起心中热火)、相互复习法(增强复习效果)、细化上课过程(增加学习内容)等。
3 提高对电力拖动应用能力和认识程度: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特别是专业学习中学生的整体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学习听不进去;实习的时候因为理论的欠缺变得完全不会,或者只会依样画葫芦。如果班级里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并且已经形成这样的局面,就是很糟糕的事。教师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或者形成固定思维,这样只会使局面越来越糟糕。下面用一个实例来探讨“破冰效应”在点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堂中的运用。
介绍课程目标和要求 具体目标:能够正确画出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能说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组成、动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识读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互相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共同承诺纪律 遵守课堂纪律承诺书是为了维护班级组织纪律,保证每名学生安静听课的个人权利,确保教师授课能顺利进行。每一个小组有责任和义务向全班同学、向教师、向自己做相关郑重承诺,请同学和教师监督执行,如有违背,愿主咏邮苎校和教师按规定给予的相应处罚(也可以小组成员自己制定相关承诺内容)。
相互复习法 学习是记忆的充分条件,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理解而没有复习,还不能保证精确而牢固地记忆知识。经常复习是使学习知识技能长期保持在记忆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复习对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都是必要的,课后复习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能促进理解。复习的整体效果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并不单单机械地取决于复习的次数。要使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复习方法的正确性。可以应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开展,从而达到效果上的最优化,如促膝长谈法、拍肩传递法、小组交流法等。
细化上课过程
1)找图纸:画点动控制线路原理图(A3纸上,每小组一张);一位学生负责找图纸,一位学生负责画,一位学生负责监督,一位学生负责检查,一位学生负责讲解,一位学生负责整理资料,一位学生负责找资料(每组有几位学生,可以相应增加或减少相关项目);同时在旁边空白处写出点动控制的概念、应用场合及各元器件作用。
2)找元器件:点动控制线路原理图上需要用到的所有元器件放在一个统一的桌子上,所有元器件可以有好的、坏的,合适的、不合适的,初期可以适当简单些,慢慢加大难度(PPT上可以放置元器件分部件图片),让学生进行相关选择;同时可以让小组来描述元器件作用,如组合开关QS,熔断器FU1、FU2,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
3)符号:元器件对应放置并标注相关符号(把刚才找到的元器件图片对应放到A3纸画好的原理图上),同时叙述其工作原理。
4)找一位学生讲解(对应原理图符号和图片),可以在某些特殊情况找同学帮忙。
5)布置图,取另一张A3纸用图片放出来(给予元器件图片)。
6)接线图,直接在布置图上用不同颜色笔来画(因为是刚刚接触低压控制线路,所以可以先教师带领画一次,擦掉再让学生画一遍。前提是不告诉学生他们要画,擦掉后再告诉学生要画接线图)。
7)成品展示,可以每次的作品进行上墙展示,并对其进行对比,对比各种不同画法、布局的优缺点。
8)分组实施操作(每队完成4块成品),并对成品进行展示与讲解。
参考文献
[1]郑涛.破冰[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2]杜晓军.破冰[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3]沈权,赵炎平.破冰船技术及几种破冰方法[J].航海技术,2010(1):5-7.
[4]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关键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02-02
1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惊慌恐惧 患者多由于突发的意外因素刺激,使病情急剧变化而人院抢救治疗,其中多数人对自己病情的发展、预后及危险性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医疗科学知识,常会出现莫名的心慌、惊慌或恐惧。
1.2焦虑急躁 重症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经常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刺激,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引发焦急多虑和烦躁不安。同时由于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常会对一些需要反复进行的护理措施感到厌烦和缺乏信心,不愿进行积极主动的配合,甚至会以生硬、粗暴的态度对待护理人员。
1.3孤独压抑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常被安置在有心电监护功能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各种急救仪器、设备放置于患者的身旁,为救治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患者常常会由于身上安放了心电监护装置而感到不适;会因为进人这种特殊的、与外界“隔绝”的病房而推测自己的病情十分严重;会因为亲属、朋友的陪护和探视受到严格限制而感到孤独、忧郁、不安,产生消极压抑的负面心理,此时如果再遭遇其他患者的逝去,更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心理刺激。
1.4依赖性增强 重症心血管疾病本身引起的心脏功能严重障碍,使得患者生活常不能自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力不从心,心理上明显地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强。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像稚童一样,处处想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照顾,缺少战胜疾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恰恰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部分老年患者甚至认为离开医院等救治场所便无法生存,产生对治疗的过度依赖。
1.5猜疑心加重 在重症监护室中治疗的患者,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床旁放置的仪器,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常会想当然地猜测自己的病情严重,并对病情的发展过度担心。
1.6自尊心增强 一些患者在患病前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具有多种家庭角色,人院进人新的人际群体后,常常会希望保持自己在原有人际结构中的地位,感到自己理应受到周围人群和家庭成员的尊重。
2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常常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凡是可以引起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和沮丧的心理刺激,都可成为诱发
和加重的因素。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 1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言行举止中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形象,处处表现出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护理操作要规范熟练,处理问题要果断镇静,观察患者要细致人微,服务过程要热情周到,要用微笑和真诚打动、温暖患者,要通过良好的职业形象取得患者的信任。
2.2做好床前护理教育工作 一是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教育、启发、劝导患者正视现实,让患者清楚自身的情绪、心理、信心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消除悲哀、沮丧等不良情绪和对自身疾病的忧虑、恐惧心理,增强配合治疗、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二是要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意见,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疗护理,让患者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三是要鼓励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良好心态,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对病情的危害,知道乐观心态对康复的益处,指导患者主动控制、调节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努力使患者的情绪保持轻松愉快,心态稳定,自信乐观。
2.3及时做好说服开导工作 患者人院后要多与其沟通,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存在心理问题者要及时疏导。
2.4避免负面刺激和影响 重症心血管患者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猜疑心加重,会造成心理上的过度敏感。医护人员和亲属面对患者时不要愁眉苦脸,不要惊慌或紧张,切忌当患者的面窃窃私语,以防增加患者的思想压力。
2.5要善于忍让和克制 了解患者心理失衡后的急躁和抗治心理后,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过激言行必须忍让和克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禁止与患者发生冲突。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应在耐心劝说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制止,千万不可训斥、责骂、嘲讽,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护理工作中可采用的方式有:( 1)避其锋芒,引导宣泄。(2)寻求帮助。(3)换人服务。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30);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808016);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谢雁鸣,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Tel:(010)64014411-3302,E-mail:
[作者简介]杨薇,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Tel:(010)64014411-3316, E-mail:
[摘要]缺血性中风病是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实践中大型综合医院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时常同时使用多种中西药物,依据生物学“模块化理论”,不同特征的患者使用药物也有所不同,同为治疗该种疾病的药物组合之间可能具有多种拓扑结构特征,即模块(modular)。该研究提出在全国20家大型综合医院的电子医疗病例组成的数据库中,建立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药物复杂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探索建立针对不同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人群的若干个中西药物群组模块,阐释其结构与功能特点,探索适宜人群并评价药物群组模块在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优化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方向,为联合用药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也为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方案进入指南提供依据。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群组模块;电子医疗病例;复杂网络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对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的损害及负担极其严重。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1],近年来我国中风病发病率、患病率成增高趋势,常见发病年龄增高,地理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规律。缺血性中风病(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2周以内[2]。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入院后,尤其是在急性期进行治疗时,患者可能会接受多种药物干预,这些药物同时应用于患者身上是否能够提高疗效?药物作用是否存在互补?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何时以及何种患者群体中使用效果更好?药物联合使用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
针对这一系列临床存在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希望基于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电子医疗病例,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常用联合用药组合,构建出不同时间与空间下的多个药物群组模块(modular),进而阐释其结构与功能特点,探索适宜人群并评价药物群组模块在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缺血性中风病治疗方案优化提供证据,为药物联合应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1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临床多采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
缺血性中风病是指由于脑动脉闭塞、脑栓塞、弥漫性脑组织缺氧等原因引起脑供血血管闭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从理论上讲,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在中医医院治疗应主要使用中药,在西医医院治疗应使用西药,但是从临床实际来讲,无论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临床实践指南[4],因此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入院治疗会使用西药,此外中医师会根据辨证给予患者相应的中药或中成药,西医师虽然不会辨证使用中药,但是会根据药品说明书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也就是说,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无论入住中医医院还是西医医院,都有可能同时接受中药和西药的联合治疗。
目前许多研究对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效果进行探讨[5-9],但这些研究多为临床试验,例数较少,或研究条件限制严格,外推性不佳,有的研究[10]虽在真实世界中进行,但是分析仅处于用药层面分析,所获得的分析结果不能具有个性化。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联合用药方案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2基于生物“模块化理论”的“药物群组模块”概念
“模块”(module)指可以自由组合和变换的标准单元,系统生物学认为生命体是多种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生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模块性(modularity) 是复杂网络非常重要的特性[11]。模块根据其各自的功能有不同的定义,拓扑模块(topological module)是指具有模块内部的节点连接紧密,而模块与模块之间连接稀疏结构特点的模块[12],即内聚度大于耦合度。其中具有一定功能的,在功能上和形态上相对独立的实体称为功能模块(functional modules) [13]。在疾病网络中,相同或表型相似的疾病,其致病基因通常存在于相同的功能模块里[14-15]。
基于“模块化理论”(modular theory)[16],针对疾病所治疗的药物之间可能也存在模块性,因此提出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群组模块”概念,其中“药物”指针对于缺血性中风病治疗的中西药物,“群组”指2种或多种药物的组合。本研究的科学假说认为,缺血性中风病作为一种疾病来讲,其致病基因在固定的功能模块中,对于其治疗有效的不同药物可能共同作用于这一功能模块,因此治疗该种疾病的药物之间可能相互密切关联,即药物与药物之间关系紧密,而与其他药物连接疏松,可具有拓扑模块特征,从而构成缺血性中风病的药物群组模块。然而缺血性中风病发病时间的不同,患者特征不同,治疗的药物会有所变化,因此针对于缺血性中风病不同时期及不同患者,可能构成多个药物群组模块。每个药物模块药物组成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即具有不同功效的药物拓扑模块,药物群组模块是最小药物单位,针对不同的疾病时期及患者病情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3基于电子医疗病例构建“药物群组模块”
从理论上讲“药物群组模块”是存在的,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讲应该如何获得呢?开展动物实验探索费时费力,网络药理学[17]虽是目前网络医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但是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中西药物及疾病网络,开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且研究结论尚需进行药理学及临床验证,难以短期内应用于临床,开展临床试验(如大规模的队列研究)需要收集大量患者临床试验数据,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研究周期长,很难在短时间获得结果。从本研究的假说中可以看出研究数据应来自于临床实际数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所存储的大量电子医疗记录(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是进行本研究最佳的数据来源。因电子医疗记录为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生成的常规诊疗数据(routine data),这些数据记录了临床医师治疗疾病时的用药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临床实际,而且数据量大,更容易发现规律[18]。利用其中的数据探索的药物群组模块,其构成药物均为已经上市应用的药物,无需再次进行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来源于临床而用之于临床,且研究结果的外推行较好。因此,基于大样本的真实世界HIS数据探索“药物群组模块”存在可行性及极大的优势。
4“药物群组模块”发现方法
药物群组模块探索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复杂网络[19](complex network)是近年来科学界开展大数据研究的热点问题[20],是指具有自组织性、自相似性、小世界性、无尺度性、吸引子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网络,简言之就是结构呈现高度复杂性的网络。HIS数据库中的EMR数据量庞大中,同一患者可能患有多种疾病,在实际诊疗中会使用多种药物,不同的患者患不同疾病也可能使用同种药物,因此具备复杂网络的特性。复杂网络具有独特的统计特性,即小世界[21](small world)、无尺度[22](scale-free)以及社团结构[23](community structure)。无尺度网络(scale free network)[24-25]是具有节点度幂律分布现象的复杂网络,周雪忠等[26]认为,无尺度网络现象是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分类特征、网络组织的角色需求和组织中元素的关系分类影响复杂网络动态的自组织过程。社团结构是指一组相互之间有着比较大的相似性而与网络中其他部分有很大不同的节点组成的群,社团发现正是这种结构重要的分析方法[27],是利用图拓扑结构中蕴藏的信息从复杂网络中解析出其模块化的社团结构。高铸烨等[28]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冠心病的证候、治法与中药之间的关系,发现冠心病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相一致,对于清热治法与解毒治法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可进一步研究。孟凡红等[29]利用网络探索古代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药对及用药特点。在探索药物群组模块中,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用药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网络,每种药物可以看作一个节点,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同时使用可以看作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而构成边,因此在这样一个复杂网络中,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可能会找到中成药与西药同时使用的关系,进而为形成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药物群组模块提供备选素材。
除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外,还可基于该数据库开展遗传算法 [30](cluster analysis)、神经网络 [31](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贝叶斯分析 [32](Bayesian analysis)、决策树算法 [33](decision tree)等多种数据挖掘算法(data mining method)。
5药物群组模块确认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利用以上分析方法获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群组模块后,选取临床10位中医或西医神经内科专家进行访谈,获得临床专家认可,如临床专家不认可则调整数据挖掘方法及分析条件重新进行挖掘,直到得到符合临床实际的药物群组模块。进一步基于现有大样本临床数据可对其进行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从而验证组合后的中医及西医临床实践指南用药是否可降低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病死率,是否可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随后向指南制定者推荐该模块,为中成药进入西医指南提供证据,或为制定缺血性中风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
6研究设计
6.1建立缺血性中风病药物复杂网络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HIS中住院患者信息,以患者出院诊断为依据,选择出院诊断中第一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脑梗死)且年龄在35~80岁的患者,对患者药物进行标准化,筛选出与缺血性中风病治疗及合并症治疗密切的药物,选取患者入院14 d内(急性期)使用的药物,以药物为节点,以药物使用的频率为边构建药物网络。
6.2复杂网络分析根据药物复杂网络建立特点,尝试采用社团发现等方法,结合患者年龄、入院病情、入院后急性期不同时间点(24 h以内、48 h以内、72 h以内、7 d以内、14 d以内)、入院证候、合并疾病等信息,在缺血性中风病的药物复杂网络中探索若干“药物群组模块”。
6.3访谈神经内科专家选择10位中医与西医神经内科专家进行访谈,以验证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及数据挖掘方法获得的药物群组模块是否符合临床。
6.4药物群组模块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① 以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使用药物群组模块的患者与单纯使用西药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死亡作为结局指标,利用生存分析[34]进行有效性评价,以评价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使用药物群组模块是否能够降低病死率;② 以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使用药物群组模块的患者与单纯使用西药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患者出院诊断中并发症发生数量及种类作为结局指标,分析药物群组模块是否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安全性评价:以使用药物群组模块≥3 d且肝肾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缺血性中风病作为病例组,以未使用药物群组模块≥3 d且肝肾功能未发生异常变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患者肝肾功能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使用药物群组模块是否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变化[35]。
6.5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图见图1。
7小结
本研究以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使用中西药物作为切入点,以“模块化理论”作为指导,以复杂网络分析作为手段,基于HIS数据库中的大量EMR数据进行真实世界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探索,为药物联合应用分析提供新方法,为缺血性中风病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也为推荐中成药进入指南提供依据。进一步研究可在药物群组模块基础上,在基因、蛋白组学层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研究证据。
[参考文献]
[1]王颖,齐晓飞. 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 包头医学,2010(1):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血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3]陈杰,李庚富,訾艳丽,等.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治疗现状[J]. 西南国防医药,2011(6):681.
[4]Institute of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directions for a new program[M].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0.
[5]王莉梅,王相峰,姚铭,等.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J]. 中国药物评价,2013(1):27.
[6]沙洛林. 大株红景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43.
[7]刘文荣,黄靖,蒋平丽,等.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98.
[8]张学红. 阿替普酶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64.
[9]陈绍辉,李东航,赖汉齐. 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4):12.
[10]廖星,曾宪斌,谢雁鸣,等. 回顾分析真实世界中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和脑梗死的联合用药[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10.
[11]Lorenz D M,Jeng A,Deem M W. The emergence of modularity in biological systems[J]. Phys Life Rev,2011,8(2) : 129.
[12]Tornow S,Mewes H W. Functional modules by relating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gene expression[J]. Nucleic Acids Res,2003,31(21) : 6283.
[13]Hartwell L H,Hopfield J J,Leibler S,et al. From molecular to modular cell biology[J]. Nature,1999,402(6761 Suppl) : C47.
[14]Wu X B,Jiang R,Zhang M Q,et al. Network-based global inference of human disease genes[J]. Mol Syst Biol,2008(4): 189.
[15]Zhong S L,Wu H,Yang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ub genes ofcardiac remodeling by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J]. Chin Pharmacol Bull,2011,27(10) : 1358.
[16]Taylor E W,Jaakkola J. A transposition of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 reveals unexpected structural homology to E. coli DNA polymerase I[J]. Genetica,1991,84(2):77.
[17]李梢. 网络靶标: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 2017.
[18]杨薇,谢雁鸣,庄严. 基于HIS“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评价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79.
[19]Strogatz S H. Exploring complex networks[J]. Nature, 2001,410(6825): 268.
[20]Newman M E J, Barabási A L, Watts D J.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networks[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ess, 2006.
[21]Watts D J, Strogatz S 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 Nature, 1998, 393(6684):440.
[22]Faloutsos M, Faloutsos P, Faloutsos C. On power-law relationships of the internet topology [J]. Comput Commun Rev, 1999,29(4): 251.
[23]Girvan M, Newman M E J.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cial and biological networks[J]. Proc Nat Acad Sci, 2002,99(12): 7821.
[24]Albert R, Jeong H, Barabasi A L. Diameter of the world-wideweb[J]. Nature,1999,401:130.
[25]Barabási 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 random networks[J]. Physica,1999,272:173.
[26]周雪忠,刘保延,王映辉. 复方药物配伍的复杂网络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1):98.
[27]孙正. 基于药物属性的中药方剂组网及药物社团发现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8]高铸烨,张京春,徐浩,等. 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中药关系[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3):238.
[29]孟凡红,李明,李敬华,等. 基于复杂网络挖掘古代止痛方剂用药规律[J]. 中医杂志,2013(2):145.
[30]Van der Borght K, Verbeke G, van Vlijmen H. Multi-model inference using mixed effects from a linear regression based genetic algorithm[J].BMC Bioinformatics,2014,15:88.
[31]Huang S, Xu Y, Yue L,et al. Evaluating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in rural residents over the age of 35 years in a Chinese area[J]. Hypertens Res,2010,33(7):722.
[32]Gopalakrishnan V, Lustgarten J L, Visweswaran S,et al. Bayesian rule learning for biomedical data mining[J]. Bioinformatics,2010,26(5):668.
[33]Blower P E, Cross K P. Decision tree method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J]. Curr Topic Med Chem,2006,6(1):31.
关键词:撤点并校;预期目标偏离;反思与建议
一、中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预期目标偏离的表现。
(一)合理利用资源配置目标的偏离。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由县级政府进行财政拨款来举办和管理农村义务教育,加上农村地区学校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促使“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实施的首要目的是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预期的合理利用资源配置的目标偏离了。
首先,改革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撤并后,很多地方的学校所在地被废弃搁置,国家投资购买的教学设备统一搁置在空荡的教室内。其次,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引发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新问题,政府缩减教育经费的目的落入空口。并校后的城镇中心学校人数大增,一些县城甚至出现了人数上万的学校。比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撤并南部山区学校,在城市建设几所学生近万人的中学,山西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些学校就读。”[1]。
(二)提高教育质量目标的偏离。
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人数少、规模小、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政府撤除“麻雀学校”,合并成规模较大的城镇中心学校。但是,规模大的学校真的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
一是教师任务加重,影响正常教学。二是学生精力有限,难以充分理解接受到的课程知识。如果教师“教”是低效的,学生“学”也是低效的,那么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而言,除了大班额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往返问题,住宿管理问题等,教师不能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授学生知识上,更不用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上学路途遥远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以及学校环境的变化都会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中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目标偏离的归因。
(一)民主决策方式缺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毋庸置疑,脱离群众的决策方式必然导致并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决策失误必然造成“并校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
“民主决策就是指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通过可行性研究后,采取由决策者集体表决的方式而做出决策的方式。正确的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3]然而,据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对山东、浙江、湖北、湖南等11个省进行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孩子所在学校面临撤并时,被征求过意见的家长仅占21.8%,75.3%的教师表示布局调整过程中没有用征求过其意见。”[4]
(二)政策执行中,实施者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不足造成预期目标偏离。
“变革主体综合决策的能力和调整能力,对于变革能否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5]并校改革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是指实施者指对于一所学校撤并价值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撤点并校”实施者对撤并学校价值分析不全面造成城乡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分析一个学校撤并的价值,要从学校所在村落入手,全面分析学校状况、当地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交通状况以及邻近学校的状况。根据该学校撤并的价值大小,最终民主决策该学校的“去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并校实施者仅考虑到撤并学校状况,如学校规模小、人数少等,忽视该校所在村落的各种客观条件和邻近学校的实际承载力,即独断该学校的“命运”——撤除。撤并后,学生“上学难”,教育质量降低,家长经济负担重,城乡发展不均衡。实施者对学校撤并价值分析不全面造成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拉大城乡教育差距,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反思与建议,合理控制目标偏差。
(一)民主决策,程序公正。
我国并校改革民众参与度低、并校程序不透明致使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撤并程序是合理控制预期目标偏离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保障,提高民众参与度、推行民主决策又是建立公平公正的撤并程序的必要前提。
首先,要加大宣传,公开程序。在可能撤并的学校所在村落召集村民开宣讲大会,传达政府并校改革的意图,帮助村民分析理解并校改革后教育的转变,同时,公开撤并程序和步骤,使撤并过程透明化和阳光化。其次要推行咨询论证机制,既要参考相关专家的建议,也要听取群众的意见。最后,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梳理清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委托推行改革,因此当保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事权与财权对应,避免地方政府仅仅关注上级考核问题而忽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提高政策实施者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美国学者艾力斯说:“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保证政策实施者具备较高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是确保并校改革成功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选拔有能力官员,有经验的官员能够从宏观上掌控并校改革推行的进程,同时可以灵活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因此选拔有能力的推行者是合理控制目标偏差的关键关节。其次,改革之前对推行者进行培训,使改革者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施者对于教育规律有全面的了解,才可能在实践中避免学生“上学难”的局面的出现。再次,改革监督评价制度,开设群众匿名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万明刚,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教育研究
[2]李强.中国村落学校的离土境遇与新路向[J].中国教育学刊
>> 老年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病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本文以60岁以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2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宁夏隆德县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上海市宝山区2002—2009年恶性肿瘤流行病学分析 永平铜矿居民恶性肿瘤流行病调查分析 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分析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延误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校45岁以上在职职工常见恶性肿瘤普查结果及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研究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分阶段护理对策 放化疗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老年脑恶性肿瘤67例临床诊疗分析 恶性肿瘤致急性肠梗阻60例分析 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9] 万永慧,周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生活取向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学杂志,2011,28(2):98-100.
[20] 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21] 梁立智,王晓燕,鲁杨等.医患关系调查中医患信任问题的伦理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98-100.
[22] 邹春华,田坤,周青春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内感染调查[J].实用老年医学,2009,21(5):367-369.
关键词:高氟低碘;子代大鼠;甲状腺;HE染色
中图分类号:R59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845-03
Thyroid Histopathology in Offspring of Fluorosis Rat under Low Iodine
LI Chong1,LOU Zheng-chi2,CHEN Ling-li1,KONG Ling-yun1,SUN Xiang-he1,HUANG Jing1,
GUO Dong-guang1, NING Hong-mei1,WANG Xuan-nian1,3,GE Ya-ming1
(1.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Henan,China; 2.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3.Bio-technology Center,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high-fluoride and low-iodine on the thyroid of offspring rats were studied. Thirty-two health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female∶male=3∶1) and treated with water, high-fluoride(100mg NaF/L), low-iodine(0.085 8 μg/g) or both high-fluoride (100 mg/L NaF)and low-iodine (0.085 8 μg/g) for 3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offspring rats were treated as same. The thyroid gland in 10-day, 20-day and 30-day old offspring rats were taken and stained by H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thyroid glands in all three treated groups appeared different damage, but the mean values of thyroid weigh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high fluoride group were not complete and contained cellular debris.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low iodine group had different sizes and some epithelial cells had high columnar.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high fluoride and low iodine group showed focal necrosis besid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low iodine group. It is indicated that damage of thyroid gland caused from Fluorosis were much more serious under iodine deficiency.
Key words: high fluoride and low iodine; offspring rats; thyroid; HE staining
氟是人畜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和繁殖,但当氟含量超过机体所需时,就会引起氟中毒,造成机体多系统的损伤[1-3]。研究表明,氟中毒时有过量的氟在甲状腺聚积,从而发挥其细胞毒害作用,不仅损伤滤泡上皮细胞甚至造成细胞坏死,而且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导致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吸收、合成和分泌均降低,同时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的反应性也降低[4,5]。当机体内缺碘,甲状腺将出现代偿性增生肿大,以维持甲状腺的功能。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分布广泛,在中国出现两者交叉流行的现象[6,7]。关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甲状腺的损伤机制研究仍不甚清楚。
本试验模拟自然高氟低碘环境,对低碘环境下氟中毒子代大鼠甲状腺进行病理学观察,旨在研究高氟与低碘对甲状腺有无协同损害作用,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饲料
选择32只体重为50 g左右的健康Wistar大鼠。低碘饲料是从低碘地区采购的小麦、玉米、大豆为原料所制成的大鼠饲料。采用硫氰酸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和氟离子电极法测定饲料中的氟碘含量,结果氟含量为26.51 mg/kg,碘含量为0.085 8 μg/g;正常饲料氟含量为25.57 mg/kg,碘含量为0.3543 μg/g。
1.2主要试剂及仪器
氟化钠(NaF,国产分析纯),生理盐水,20%乌拉坦溶液,多聚甲醛,氨水,乙醇,二甲苯,石蜡,苏木精染色液,伊红染色液。
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YD-6D型智能生物组织包埋机(浙江省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RM2235型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YD-B型智能生物组织烤片机(浙江省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S-Fi2型荧光显微镜(NIKON公司),BS214D型精密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动物模型的建立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雌鼠,2只雄鼠):对照组、高氟组、低碘组和高氟低碘组。饲喂3个月后,收集大鼠尿液,测碘含量见表1。
1.3.2子代大鼠的产生动物模型建立后,将雌雄大鼠合笼过夜,次日检查阴道栓,确定其是否怀孕。将怀孕母鼠产出子代大鼠的当天记为第0天,仔鼠饲喂方法同母鼠饲喂。
1.3.3甲状腺组织HE染色分别在子代大鼠10、20、30日龄时,各组随机取出6只,20%乌拉坦溶液腹腔注射麻醉,生理盐水心脏灌流,甲醛固定至动物尸体僵硬为止。立即采集甲状腺称重后投入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进行HE染色,中性树胶封固后于显微镜下观察。
1.3.4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子代大鼠甲状腺重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20、30日龄低碘组子代大鼠甲状腺重与体重比值升高,在20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10日龄高氟组大鼠甲状腺与体重比值降低,随后在20日龄和30日龄时比值升高;高氟低碘组的变化趋势和高氟组一致。
2.2子代大鼠甲状腺的病理学变化
对照组大鼠甲状腺滤泡完整,滤泡腔内充满胶质,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排列基本整齐(图1-1、图1-5、图1-9);高氟组大鼠甲状腺存在不完整的滤泡,其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碎片(图1-2、图1-6、图1-10);低碘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上皮细胞呈不规则高柱状,间或有增生形成的突起突向滤泡腔(图1-3、图1-7、图1-11);高氟低碘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上皮细胞呈不规则高柱状,间或有增生形成的突起突向滤泡腔,并且有局灶性细胞伤害(图1-4、图1-8、图1-12)。
3讨论
氟和碘常以化合物或络合物的形式存在,溶于水后以离子态存在,这便决定了它们有共同的分布。氟中毒和碘缺乏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双重危害,对甲状腺的形态功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7,8]。有资料报道甲状腺对氟较为敏感,过量的氟会在甲状腺聚积[9]。关于氟与甲状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①氟对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②氟只在低碘环境下才对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③单纯性氟中毒可直接影响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10,11];④氟中毒在低碘、适量碘或过量碘情况下均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甲状腺的形态功能[12]。本试验也支持第④种观点。
据贵州省碘缺乏地区的调查和监测显示,部分地区出现患甲状腺肿率高、盐碘高和尿碘高“三高”现象[13]。李宏彬等[14]的研究显示贵州省的甲状腺肿大率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即使在食盐中补碘,但由于氟的影响,仍然出现了“三高”现象,表明氟与碘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对甲状腺的结构功能有影响。
本试验在高氟低碘条件下观察子代大鼠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间甲状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不显著。氟中毒对甲状腺的形态功能有损害作用;单纯性碘缺乏使甲状腺代偿性增大;而低碘环境下,氟中毒对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损伤更大,这说明碘缺乏与氟中毒对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具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广生,井玲,徐辉.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0):632-634.
[2] 朱绯,周良生,李术.氟中毒致贫血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133-137.
[3] ZHOU Y J,ZHANG H L,HE J L,et al.Effects of sodium fluoride on reproductive function in female rat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3,56(4):297-303.
[4] OLIVIER B,LAURA A M,LUZ MARIA D R.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uoride toxicity[J].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2010,188(2):319-333.
[5] BANJI D,BANJI J F,GOURI P N,ANNAMALAI A R.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spirulina platensis in ameliorating behavioural changes,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ffspring of pregnant rats exposed to fluoride[J]. Food Chemistry,2013,140(1-2):321-331.
[6] SUSHEELA A K,BHATNAGAR M,VIG K,et al. Excess fluoride irrgestion and thyroid hormone ederang ements in children living in Delhi India[J].Fluoride,2005,38(2):98-108.
[7] 洪富贵,曹衍祥,杨冬,等.氟在不同环境中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3):56-57.
[8] 葛亚明,宁红梅,安志兴,等.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并发地区分布及流行病学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0):104-107.
[9] 刘国艳,柴春彦,康世良.氟对鸡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2,22(5):512-514.
[10] 于燕妮,官志忠,刘家骝.慢性氟中毒对甲状腺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85,65(12):747-749.
[11] 官志忠,庄宗杰,杨沛施,等.缺碘和氟中毒对大鼠甲状腺的协同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9,5(3):158-162.
[12] 赵文元,朱惠民,高优真,等.碘氟在试验性甲状腺肿和氟中毒发病中的联合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2,7(1):16-18.
关键词:护理学病理学思考
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分为护理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为专业课。其中专业课自课程出现起就带有明显的护理学的特征是紧紧围绕护理学的需求展开的,而其中的基础课课程最开始都是起源于临床医学带有明显的临床医学的特征。所以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带有临床特点的基础课进行改革,更好的为护理实践是护理专业教师一直在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国内外的护理学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学教育中,都开设了病理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2015年护士执照考试中更是加大了病理学的比重,凸显出病理学这一学科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
1教材方面
如上文谈到的,很多护理专业基础课最开始都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教材也是按照临床专业的需求来编写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在教学中未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在护理学实习中病理学与护理实践脱节。因此想要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及改编,突出护理专业的需求和特色。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观察及分析病情变化,推导病变可能会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借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够更自觉地与医师配合,指导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教材编写中注意以下原则:①简化病理变化的镜下所见部分,突出大体表现;②简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突出临床与病理联系,并相应增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内容;③强化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病理变化与护理实践的联系。
2课程设置方面
在护理教育改革中,护理人文等学科的比例提升,基础医学的比例下降,同时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并为1门课程,病理课课时大量缩减。改革以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专业知识更趋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增加新课程,削减原有课程学时。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以满足教学需要,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校重新设置和组织了课程,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穿插安排,合理利用学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一个原则——突出总论,精简各论。总论部分介绍的内容是后面所有疾病学习的基础,所以总论部分应多占课时重点讲解。各论部分与后期开设的内科、外科的内容有一定重叠,可适度精简。同时取消了部分实验课,将有关内容利用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加以弥补。
3教学内容方面——突出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来揭示疾病产生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还与人体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关系紧密,并为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它在当今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无可替代。病理学的学科内容比较繁杂,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学生记忆起来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底子比较薄、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而言,掌握起来尤其困难,甚至会有很多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其对病理学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病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课堂效果,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种技能。
2当前职校病理学教学困境
2.1学情分析不足。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本身,忽视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看不到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问题学生较多;看到不到这些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期”,他们心理敏感、目标模糊、自制力较差、缺乏耐心,对书本知识缺乏应有的兴趣,对自我缺乏长远规划;看不到这些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实际讲课时,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不能彻底“备透”学生,做到“知己知彼”,不能仅凭“一厢情愿”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2.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病理学学科内容特点的限制,教师在教授病理学课程时往往采用以往的授课模式,易导致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出现了“重理论,轻临床”的一只脚走路的现象,教学效果很差。病理学是一门临床基础科学,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结合临床实践,多选用一些经典的病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中复杂而抽象的理论、原理和基本概念,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常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学生听的非常吃力,这是导致中职病理学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2.3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病理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内容深奥、抽象晦涩,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容易感觉枯燥乏味、难懂、难学,甚至非常吃力。因此,学生对其学习往往缺乏应有的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上课时候非常消极被动,对老师的提问、授课缺乏应有的响应,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作业、考试停留在应付的层面,这些因素严重影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模式
3.1精心加工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大纲规定,中职病理学课时大致50左右学时,面对庞大的病理学内容,需要精简内容,讲重点、难点,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深度加工教材,内容上科学取舍,合理编排[2]。如教师可以把全书的教学重点定在肿瘤、《炎症》和传染病等几部分,这几章是全书的重点,而且临床表现上炎症和肿瘤较为常见。对那些抽象描述的概念(含疾病的发生机制),如槟榔肝、巧克力囊肿、一些常见的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过程等教师要尽可能的结合临床,采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概念、理论和原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时候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结构到功能,按部就班展开,将前后交错互相牵连而引起的混乱尽可能降到最低水平。3.2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病理学的内容抽象而复杂,中职学生在学习期来感到非常吃力,长久下去,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常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要突出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尝试引导学生用病理知识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检验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强调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因为最早期的病变发生于分子水平,常有生物化学和酶类的改变。3.3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首先,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好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第二,对比、归纳式教学。这是一种要求前后内容联系记忆的方法,比如在讲到抗体的分类时,提示学生考虑抗原的分类,那么学生就很自然地可以根据抗原的分类列出抗体的分类,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归纳式教学。第三,讨论式教学[3]。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2-3次小组讨论,每组15-20人。小组讨论是帮助同学理解难点,理清头绪,跨出误区,锻炼思维的较好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慢慢地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4]。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反映很好,认为“经过自己组织过的东西,理解深刻,记得牢固”[5]。为此,教师要精心准备课件,不仅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图片库、实验操作库、专业动态、专业词汇库、病理学成果介绍、交流信箱等内容。这样方便学生随时通过网络浏览课件内容和链接相关病理学网站,了解病理学新动态,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作者:胡东昊 单位:河南省焦作职工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姚俊霞,张晖.针对不同专业及层次学生病理学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353-354.
[3]夏启德,脱中菲.高等教育知识观的转变与高校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