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第1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关键词:职业道德;文化;教学;身心;素质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地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的重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当下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怎样让自己更优秀、更有耐心、更有爱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磨炼!

一、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高度的敬业精神,并用自身的良好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品行和举止;用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去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适时把握社会中的新思想和新动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以此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注重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学科、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开拓和创新已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的前进推动着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和现代化办公的电脑知识等等;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教师要对新知识不断地吸取,对新技术不断地掌握,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文化的需求。

三、培养过硬的教学素质

培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加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多地掌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使自己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教学能力

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每一节课,科学地设计每节课的内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用自己的新知识、新方法指导教学。

2.教育学生的能力

培养优秀学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永恒的一项课题。在不断促进和转化过程中,新旧矛盾不断出现,就要求教师有预见性,有说服能力,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的科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断变化,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在教学理论、技能、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介体的模式。因此,教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科学育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素质。

四、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第2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以律己的精神。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五、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关键词]护士 职业道德 培养

一、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

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一)敬业爱岗,尽职尽责

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圆满完成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的任务,必须热受自己的工作,忠诚于所从事的职业。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这要求护士不仅要热爱本职工作,而且要热爱病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驱指出:“护士和病人接触比医生多得多,病情变化观察得比医生早,病人有什么话,时常很早对护士说,因此病人健康的恢复,对护士的依赖,丝毫不低于医生”。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尽职尽责,决不能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应把病人的生命看成量第一重要的,千方百计地解除病人的疾苦,挽救病人的生命。即使是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也应尽一切力量进行抢救。

(二)热爱病人,一视同仁

热爱病人,同情病人,是护士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病人生病,到医院求医,精神上、肉体上都遭受着疾病的折磨,尤其希望到关心和爱护。护士对病人说一句温暖的话语,做一件关心的小事,送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使病人得到莫大的安慰。平等对待病人还应注意尊重病人的人格、意志和权利。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给予满足和解决。护士不能因病人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或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亲疏而有所差别,必须把病人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三)慎言守密,尊重病人

慎言守密是护士重要的道德规范。医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发展日益证明,情绪与疾病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护士的语言、情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病情发展、治疗效果与康复。护士应当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病人尽早消除顾虑,愉快接受治疗。对病情的解释答复要简单明了,合乎逻辑,要尊重患者,保守病人的秘密。根据病情需要了解病人不能公开的秘密与“隐患”实情等情况,护士有为病人保密的责任。若随意泄露,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名誉,而且也可能引起纠纷,造成病人精神创伤,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在病人面前、护士应保持端庄和同情心,不能开玩笑、打闹。在病房要保持肃静,动作轻,走路轻,说话轻,给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以便静养。

二、从院校开始,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护士崇高道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护士经常反躬自问,恪守“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多讲奉献,多尽责任”的职业信念,院校更要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环境,让护士生理解并很好的学习使之成为对自己道德要求的一部分。

(一)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完善监督奖惩制度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规范化、制度化,没有专门的护理职业道德评比标准和奖惩机制,是导致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院校应建立较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进行年度考评,建立护士生道德档案,并作为评优、“奖学金”及入党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对于护理职业道德年度考评中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学生给予应有的处置,以促进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随着时展,建立新的评价标准,要以真、善、美为核心内容,可采用班级评价、自我评价和评价等多种途径,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二)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加强课堂道德教育

高尚护理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所以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新生入学那一刻开始,直至毕业。首先,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携手同心,形成护理道德教育的整体合力,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护理伦理学教师及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师都应参与到其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护士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不断加强护理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他们根据授课情况,结合实例,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同时让人文教师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护理学知识,寻求更多的护理学和人文的契合点;最后,在教学中贯穿科学史的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培养护生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1]。

(三)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培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护士生的的影响。比如在护理体检的实践教学中,经常要求护士生要关心、爱护、体谅患者,如果只讲大道理,护士生印象不会深刻。不如在实习操作课中教师自己做到:体检前征求病人的同意合作;(如果是冬天应先把自己的手捂热再查)检查过的部位为病人遮盖好;边检查边观察病人有无痛苦的表情等等。当然,既要做到也要向护生明确地说明解释,让他们理解、掌握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立力,胡雪原.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390-393.

第4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轨道交通;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52-03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意识决定行动,行动是意识的反映。高校大学生是将来的准职业人,更是各种行业的生力军。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各自专业的职业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关于职业意识的教育五花八门,很多都是关于理论的教学,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很少有关于职业意识实践的教学。体育教育中,职业实用性体育很多因素都包含着职业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并且能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职业性进行体育教育的职业意识培养和锻炼。

一、核心概念的诠释

(一)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意识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论青年职业意识之形成》一文中描述: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然而,轨道交通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它需要的职业意识也是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意识。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把它分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客户意识、细节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

(二)实用性体育

根据翁惠根的研究观点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的界定是:以学生目前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如何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在普通高校体育的基础上,在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在这基础上专门结合轨道交通职业工作特点而建设的,与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技能相关的课程,突出职业性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体育运动。

二、职业实用性体育在轨道交通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一)职业实用性体育对责任意识的培养

对任何一位公民来说,权利可以放弃,但是责任和义务不能放弃,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准职业人”更是如此。一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让自己的责任成为别人的负担,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不能以此推卸责任,筑起责任划分的堤坝,对于责任交叉和责任空当置若罔闻,毫不关心。轨道交通行业的工作人员责任非常重大,因为轨道交通行业是对千千万万的群众负责,如果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出现任何一起交通事故,所面临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较其他理论课程教学更为直接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在团体作战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任何一名学生都要扮演一个较色,例如,足球比赛,学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前场的,中场的,还是后场的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角色负责,对其他队友负责,一场团体比赛,也是一场团队合作,这个团队是临时组建的,学生的角色扮演随时变化,但是有一样不会变化的就是责任,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就会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为球队赢得比赛。因此,体育运动过程中,随时都在对责任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是终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安全意识的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大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安全、快速、舒适、无污染而运量大的有轨运输方式。每天输送的人员非常的庞大,行车安全不但关系到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国家财产的安全,所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和效益线。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化员工,应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防范安全的手段。轨道交通行业所工作的环境是人流量较大的工作场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最近由于事件的时有发生,给在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的职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直接面对危险的时候是否有应对的勇气和应变的能力,这就靠自身平时的积累和锻炼。体育运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应对的体育项目,短跑可以锻炼学生跑动的速度。跆拳道、武术等对抗性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应对事件的心智,而且还能有自救、救人、甚至制暴的能力。

(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服务、客户意识的影响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轨道交通行业一些工作性质也是属于服务的类型,例如:买票、检票人员,乘务人员,站台工作人员,安保人员等。服务无止境,树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品牌需要所有员工优质的服务,不仅靠的是先进的技术,而且还需要高标准的质量、贴心的服务,这样轨道交通行业也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企业的发展。

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形体礼仪教育非常适合轨道交通行业直接面对顾客的学生,例如,轨道交通乘务班、轨道交通运营班等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学生的形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体型,提升学生的气质,女学生有着亲和力的笑容,男学生有着阳刚坚毅的气质,都是实用性体育教育中形体礼仪教育的课程之一,也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四)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细节意识的培养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待小事、对待细节的处理方式往往也反映了一个人工作的态度。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都不是看看就会的运动,不去亲身实践,不去练习运动技巧,是不会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魅力。要想把运动做好,就要注重细节的提升,同样是篮球、足球都会玩,但是有的人玩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细节,运动项目的细节很重要,运动技巧需要细节。在对抗过程中,对手的细微变化就会暴露战术的指向,处理好细节就会把任何运动项目玩得很好。这种锻炼学生细节的观察,细节的处理是锻炼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五)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协作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首先是从学生团队进入一个新的职场团队,每一位职业人都在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然而个人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的协作。单兵作战在当今社会是不可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在团队的协作过程中,需要培养自身的人脉资源,努力构筑自身职业发展平台的基础,学会与人协作是职业人的必修课。

实用性体育教育使团队协作加强,这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随处可见,也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方式。通过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达到了强身健体、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还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与人交往能力提升、主动并乐于与人合作、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信任感、自信感、去除羞涩感、孤僻感,满足了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需要、团队合作中的价值,从“准职业人”迅速转换成职场人。

(六)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意识,是一种提高自身素质、激发自我潜能的动机形式,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的员工,才会有斗志,才能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理想。竞争是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表现形式;竞争,使个人完善,使群体上进,使社会发展。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员工,必须懂得入职竞争、岗位竞争、服务竞争,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其实,发展的竞争也是无处不有的。

竞争需要良性循环,需要有竞争的原则,不能是嫉妒、打压等一些非正常竞争手段。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可以对竞争的原则进行约束培养,实用性体育教育可以锻炼三大竞争原则:公平竞争的原则、目标递升的原则、竞争与合作的原则。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竞争对象,选择过低的竞争对象对自身的提高不仅没有好处,还使自己进入到自我满足的误区。其次,保持竞争的自信心和持久性,这个非常重要,那种好高骛远的竞争方式不仅打击竞争的自信,而且竞争也不能保持长久,必须要循序渐进。最后,竞争、提高永远离不开合作,汲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成为竞争的强者。

(七)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学习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是知识日异月新的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退步,学习的意识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既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至于成为流沙,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现如今,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飞速的发展,学生进入企业需要的知识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其增加新的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会就要问。不耻下问,远自孔夫子以来就是我们的美德,无需担心其他员工会讥笑你。

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靠教师教的一些锻炼方式方法是不行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锻炼是学生真正的锻炼课堂,体育运动的原理是相通的,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运动的原理、锻炼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制定锻炼的方式方法,这样学生脱离了课堂教学依然也能进行身体锻炼,并且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运动处方、锻炼标准、运动方式方法,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这种学习意识培养使学生受益终生,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审视的能力。

三、总结

无论是轨道交通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职业意识是企业发展,职工进步的源泉。意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意识是行为的本源,做任何事情,如果意识得不到改变,那么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结合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优势,使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单复.国外心理学家论青年职业意识之形成[J].当代青年研究,1994,(02).

[2]骆伟,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04-108.

[2]陈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若干概念界定与教学设计[J].浙江体育科学,2010,11(32).

[3]陈正国.职业意识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6).

第5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一、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概述

CDIO工程教学模式起源于90年代末,由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教师提出,并逐渐形成CDIO工程教育体系。在几年的实践中,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采用此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企业和社会的欢迎和认可。CDIO工程教学模式中的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践(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这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的模式,将生产和研发实际产品作为项目内容,将课程之间联系起来的教学模式。CDIO工程教学模式重点是在系统的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团队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

CDIO工程教育培养大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将工程学基本原理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CDIO工程教育培养大纲要求工程类学生应具有五方面的能力,具体为:个人能力、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人际沟通和团队写作能力。CDIO理念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人翁责任感。这就形成了基于CDIO教学模式下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雏形。

三、CDIO教学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工作或劳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并兼具一定的序性排布。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秩序组合排布的特点。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就更加有利于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确定,进而建立并完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职业道德体系,促进二者的共同促进与发展。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来说,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拓展是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有序性原则的客观依据。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职业能力、职业观念、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不仅仅将职业道德做为一门课程,而是将其完全融入到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去,作为工程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四、CDIO教学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

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循序渐进性的特质,CDIO工程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在教学课程体系中,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分解融入到课内和课外的教育活动中。将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基本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CDIO工程教学模式中通过在为学生实际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意志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通过在课程中设置简单的问题解决和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融入到工程师的角色和身份,在培养其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方面能力培养的同时,能够自主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将职业道德课程设置与每个年级的课程相结合,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独立课程体系。

五、CDIO教学模式下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与提高

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如合作沟通、问题解决、创新创造、团队合作等方面。职业道德不但是一种道德,同时也是一种修养行为的表现,因此就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提升。CDIO工程教育模式就要求在职业道德的教育中应注重道德教育与实践间的结合。积极主动的运用实践环节,深化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在CDIO工程教学模式下的职业道德培养,应立足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开展工程问题解决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职业道德的要求。在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中进一步明确目的和方法,在实践学习中去分析和解决职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将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着力提高职业技能中。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专业技能,加强专业技能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对在校大学生的要求应体现在注重学习,制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夯实职业技能,这种在校内的培养和历练是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准备。

六、CDIO教学模式下社会评价体系的运用

第6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功能制护理转向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关心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对所护理的病人要进行身心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从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为病人减轻疾苦,并使之安全舒适。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但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热爱专业、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保证护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调整医生、护士、患者三者的关系。护士的职业道德是在护理专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护士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医院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体制从“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发展。护士单凭亲切、热情等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不够,护士的工作不再是单纯为病人打针、发药、量体温、输液,而是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与健康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并对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提供咨询和指导。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从疾病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了解病人,消除致病因素,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使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1.1树立职业思想

树立牢固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并献身护理事业,是护理人员的崇高思想。只有树立起崇高的思想,才能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才能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才能从单纯的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也才能对搞好护理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愉快的工作,乐于发现问题,把工作做的精益求精。

1.2规范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核心是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病人尊重体贴,突出“病人第一,患者之上”的准则。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护士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好,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好,能更深入了解病人情况,发挥家属的积极性;护士与医生关系处理得好,在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得心应手。

1.3加强职业纪律

职业思想是精神支柱,职业道德是行为规范,而职业纪律则是权利与义务的制约。职业纪律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表现,也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保证。加强职业纪律有利于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道德的规范,有利于医风的建设和改进。加强职业纪律教育,使护士认识到职业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

护士的情绪变化对病人及家属由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敬的表情和举止,不仅能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当然,护士也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这就更要求有驾驭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怨,悲喜有节。做一名优秀的护士应该具备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貌、乐于助人,对护理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沉着冷静、干净利索、作风严谨、自爱自强。

3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记忆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从病人身上获取有关资料,对判断病人的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一个潜在的休克病人,护理人员要有计划的密切观察休克的体征,如发现患者脸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微,就要警惕休克发生的可能。护理工作者还要培养准确地记忆力,这是因为护士要严格执行医嘱,如打针、发药、量体温、测脉搏等这些任务要求数量化和准确,如果一旦记忆不准、数量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面对众多病人,病情不断变化,护理计划也不断改变,用药品种及数量也经常改变,如果一旦相互混淆,就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护士在工作中不会把医生的医嘱当成金科玉律,而是先按医生的思路去思考,再在病程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前正在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模式,更加要求充分发挥护理的独立功能。

4具有娴熟的技术和使用美好的语言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对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品质往往有促进作用,所谓“艺高人胆大”。因此,护士要有稳、准、快、好的技术,就要做到稳定协调、准确无误、手疾眼快,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护士的语言艺术,表现在护士以语言为手段,通过语言的桥梁作用,使病人摆脱心理困扰,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工作中使用积极美好的语言,可以给病人以安慰、启发、开导、鼓励,增强其治疗信心。当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患者的习惯和心理因人而异,具备针对性;要体现平等原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多鼓励少批评,亲切入耳,以其产生共鸣效果。

总之,护理工作者只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在工作中加强实践锻炼,不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心理品质,自觉而又严格地遵守做好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它变为自己内化了的行为,积极而又主动地去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

第7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关键词 职业技能 导游业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uide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HUANG Guoq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guide vocational skills concept and constitute , mainl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 in college "guide servic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further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of "business guid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 guide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1 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及构成

1.1 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

在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写的导游业务教材中界定的导游服务技能是指,“导游人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为游客服务的方式和能力”。①姚雪莹认为,导游服务技能是导游在已有旅游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导游工作服务的特点,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导游服务方式。②综合上述作者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导游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前提。(2)导游人员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服务技能提升的基础。(3)根据导游工作的不同特点,提供专项是导游业务能力增强的关键。结合导游业界实践,笔者认为,导游服务职业技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2 导游服务技能的构成

1.2.1 带团技能

带团技能是导游职业技能的核心,是指导游在带团期间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保证旅游活动顺利完成,所熟练运用的各种带团方式、方法的能力。掌握不同团队的基本服务程序和操作技能,是带好旅游团的前提。

1.2.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衡量一位导游职业技能的重要指标,它具体包含口头讲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态势语言能力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导游人员在为游客提供沿途风光讲解、景点导游讲解、平时应变沟通中能综合运用语言技巧,传播目的地文化和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导游的立身之本。

1.2.3 应变技能

应变技能是导游职业技能的关键,是指在旅游途中,面对不可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导游能够运用自身丰富经验,灵活、理智地处理后续事宜,尽量减少游客利益的损失。导游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上的得体、机智与灵活,是游客满意度的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维护旅行社声誉的有效途径。

1.2.4 专项技能

专项技能是指服务于各种旅游形式所需的专门能力。随着游客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会议旅游、休学旅游、工业旅游、新婚蜜月旅游等形式丰富、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对导游服务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在熟练掌握常规服务技能的同时,还要补充专项旅游服务所需的专业技能,提升旅游服务的层次。

2 高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理论化偏重

高校导游业务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概念、程序、原则、方法的内容阐述多,而质量高、代表性强的经典案例和实训项目训练较少,对于行业的前沿信息、新知识和新理念的介绍缺乏,导致课程内容陈旧、滞后行业的发展,实践指导性差,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2 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单一,局限于导游讲解

导游业务实践技能训练的项目应该包括服务准备、迎接服务、入住酒店、核对游览项目、参观游览服务、送客服务等六个实训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偏重于导游讲解,将讲解服务作为导游业务教学中的重点,而忽略了导游带团是流程式操作。

2.3 “双证”师资缺乏,教学效果欠佳

实践性教学是上好导游业务课程的基础和支撑,需要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的“双证”教师充实教学队伍。而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高校从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老师尽管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素养,但是缺乏必要的业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只能就理论深挖知识点,照本宣科,不能通过鲜活的案例和亲身经历,情景再现式地与学生(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分享带团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因而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学效果欠佳。

2.4 教学评价单一

对于实践技能性操作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通过课程考试这唯一的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会导致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应付考试,知识不能内化为技能,转化为一种职业素养,这是在导游业务教学评价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3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视角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 以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导游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导游服务程序,灵活运用专业职业技能处理旅游接待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为培养专业导游奠定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导游业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打破常规套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模块化教学,将全书分为导游概述模块,导游必修技能模块和导游专项技能模块三个部分。其中导游概述部分重点讲述导游学基础知识,必修技能和专项技能模块注重实践技能的强化和训练,培养学生的上团操作、导游讲解、突发事件处理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2 丰富实践技能训练的项目

按照上述构想,在实践技能两个模块的教学中,每一模块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形式设计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案例导入、正文、课堂小结、案例延伸讨论、课后思考题七个项目。在了解本章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以案例导入的方式进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讨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正文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在课堂小结部分将新课内容和案例导入有机结合,再次强调学习的重难点。案例的延伸讨论可以结合业界经典案例,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则进一步促使学生的反思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形成。

3.3 完善教学师资结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弥补教师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的弊端,强化师资建设,兼顾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均衡发展,是提高导游业务教学效果的基础。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师资结构:(1)提高“双证”教师的持证比例。鼓励教师报考导游资格证,从事导游业界实践,积累带团操作经验,丰富一手教学素材。(2)聘请旅行社优秀的海外领队、星级导游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直接与业界进行接触。(3)鼓励一线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顶岗锻炼,参与经营管理,增强教师的业务实战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

3.4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技能性课程的考核应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导游业务而言,学生的考核应分为基础理论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平时课堂提问三部分,分别按照30%、50%、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其中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试卷考核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 结语

本文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探讨导游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导游服务水平、导游讲解技能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业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西南大学教改项目(2012JY036):《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第8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关键词:职校生;高素质;职业道德;加强培养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人力资源需求极为旺盛。2011 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提出抓住职教发展机遇,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建议。当前,我国迎接产业升级转移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抓好职业道德培养。但在当下的职教工作中,由于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业的顺利与否以及对我国的产业升级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针对这一弱点进行调整,寻找解决的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职校生的重要内容和塑造新型职业劳动者的重要条件,当今的职校生都已经是90 后,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习惯,以及怕苦、怕累,期望值过高也是这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毋庸讳言,职业院校中的极多数学生学习不用功,缺乏上进心,对未来职业劳动生活缺少信心。职业道德教育就要针对职校生学习和生活的过渡性特点,树立对未来职业活动的热爱信念,培养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有对这种职业及岗位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自主、竞争、义利并重和学习创新等道德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克服上述弊端不断完善,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职业道德建设。因此,职校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高素质技能人才,更离不开职业道德的系统培训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要求早已不再是单纯技能技术上的了,还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态度、集体意识、公德观念等内容。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新的就业意识,也有利于实现职校发展和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明显弱化,实际教学中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内容单调、方法单一。长期以来职业道德课程内容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例如,教材引用的案例都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完全忽视21 世纪的一些新的经典案例。

再有部分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讲实际重自我,在教学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也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不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面对这种现状,本人认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不可掉以轻心,下面对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

转变以往注重职业技能传授,忽视职业道德培养的教学理念,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点从课程的安排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专业课占用课时最多,基础课每周至少也有两次,而职业道德每周只安排一次,内容根本不能授完。有的职校由于缺少专门的职业道德教师,就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讲或直接让学生自学。想要转变这一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提高职业道德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使其与专业课同样重要。必须要增加课时,要保证充足的时间把内容授完。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要保证专业对口。如果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也要尽量安排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身正为范才能学高为师。另外,要从考查课改变为考试课。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在考查课上,就会从主观上给学生造成这门课不重要的想法,学不学无所谓,开卷考试能过就行。如果是考试课,在对待的态度上就会认真些,通过这个几个方法,应该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课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特别是在案例方面,内容要新颖,时效性强,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引用案例才不会造成课堂枯燥,学生没兴趣的状况。辅助主题讲座、调查、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各项基本规范,也包括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例如生产行业、流通行业、服务行业、管理工作等都各有各的道德规范。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包括多门专业的学生,分专业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替代泛泛而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职业道德培训的核心在于训练,即通过一系列可以具体操作的行为要求,反复强化练习,从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入手,在训练行为、养成习惯过程中实现对本职工作的信念认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即使在结束课程之后,行为的训练也不要停止,在实训期间更要加强,以切实达到增强教育时效性的目的。

3.教师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即师德教育

教师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必须实践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高度关注;但是,仅有学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有待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第9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配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职业素养

1 课程介绍

《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膳食营养配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作用。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是以行业需求及岗位任职能力与条件为核心,根据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达到以下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1 知识目标

通过食品营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同学的头脑中形成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及各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引导具备学生科学选择和搭配食物的能力;并通过各营养素的理化性质引领学生如何学会合理饮食预防慢性病的发病及在各种不同的食品加工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存营养素,即将基本理论知识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加以应用,即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融会贯通。

1.2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学习能结合对个体或人群膳食调查、人体体格状况和营养素缺乏病检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评价,学会合理地制定平衡膳食食谱。

1.3 素质目标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素质结构的目标要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树立诚实守信观念,为日后塑造有亲和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激情、有活力,有热心、爱心和耐心,有科学依据,正直向善的公共营养师奠定坚实基础。

2 确定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教师来说是个考验,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深感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很适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述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最终目标。

教师不再是课堂讲授的中心,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者,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的切入点,巡视并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保证每个学生基本能够完成任务。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学家提出的,在德国被广泛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采用教学技术的不同,教师的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

4 依靠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模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围绕学生技能培养和提升,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灵活采用讨论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1 讨论式教学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分组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既学懂了书本知识,又弄清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

4.2 情境教学

理论与实际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如在讲授膳食搭配一章时,让学生随堂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食谱进行调查,再以小组形式分析其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指导配膳,学生课堂表现活跃,反映很好。

4.3 启发式教学

注意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如在讲授一些保健食品的保健成分、作用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新产品可开发。

4.4 案例教学

比如使用食物交换份法编制糖尿病人食谱、针对“大头娃娃”、“海豹儿”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结合一些营养师培训的题目和内部审核员审核项目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学生更好的达到相关证书的水平。

4.5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膳食调查这节内容时,让学生首先掌握膳食调查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将班级学生分组,让一个学生扮演营养师,其他学生扮演社区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并形成膳食调查报告。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群众对营养保健要求的迫切性和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4.6 专题讲座

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并对专题内容进行讨论。主要让学生获取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4.7 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