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学论文范文

信息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学论文

第1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缺失特色理论一门学科的特色理论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表本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发展趋势,成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标志;二是对专业特有概念和特有规则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系统解释,使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笔者认为,现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基础理论能够明确标志卫生信息学成熟与完善程度,即卫生信息学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特色理论。究其原因,一是卫生信息学现有特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理论阐述本身系统性欠缺,不能充分凸现卫生信息学的存在特征和发展需要;二是,卫生信息学的特色研究之间的关联研究不够。卫生信息学由于其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由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在卫生领域的应用而产生,因此,生命周期理论、核心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全宗理论和价值鉴定理论被看作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但是卫生信息学有其本身学科特色,也有其特有的概念,这些特有的概念引伸出与卫生信息工作相符合的卫生信息工作规则与规律。如果简单地把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理论套用到卫生信息学中,将会妨碍对卫生信息学自身理论特色理论深层面的挖掘。简单套用现象从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中“套用”其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信息学学科是现阶段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卫生信息学中涉及情报学、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等学科,它们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套用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移植于卫生信息学,能够为本学科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然而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简单套用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使得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产生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套用现象,失去学科生命力。笔者认为,应在卫生信息学研究中灵活运用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公式,并使之与卫生信息学进行有机融合,使套用而来的理论根植于卫生信息学学科,使卫生信息学学科理论更精巧、理论理解更简便,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卫生信息学的特色基础理论。理论与应用脱节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有利于适应高科技带来的新现象、新方法、新经验。卫生信息学既是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现阶段卫生信息领域的现状是基础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应用实践。如电子病历,由于卫生信息领域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标准、电子签名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运用与信息学学科是相一致的,但是其理论研究却远落后于信息学学科,进而造成电子病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互隔阂,阻碍了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另外,在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对新事物、新技术不敏感,人云亦云,甚至生搬硬套外国卫生信息学者的研究,或把外国卫生信息学者的某些言论作为金科玉律。如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其中有些研究者并不精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国外文献不能领会其意,因此其研究成果让人不知所以[3]。无庸讳言,如果这种情形得以存续,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很难深入。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思考

明确学科意义,调整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是明确什么是卫生信息学学科。卫生信息学学科是一个门类繁多、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在这三大领域之间由于门类交叉、学科交叉、知识交叉、方法交叉所产生的知识。但是任何科学知识,都有自己发育的过程,都有自己的演化历史。卫生信息学学科知识也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准科学、前科学、常规科学、后科学[4]。该学科现阶段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它是研究者从各个不同侧面观察和研究事物表现效应的结果,因而对同一卫生信息实践现象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前科学阶段的批评或反驳对方的批评,无论怎么激烈,谁也难以取代谁。前科学阶段,科学存在的形式乃是“多重态”的科学,不可能形成排斥异己的所谓“科学共同体”。这个阶段的卫生信息学研究对象的众说纷纭,卫生信息学内容结构划分方法的各异,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现状的不同评价,片面追求学科分支的逻辑增长,过量移植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等等。这是大科学观正确认识某一学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以解放思想超越自身有限经验的局限为前提,以人类卫生信息活动的全部历史和实践为对象的开放型思维,这一开放型思维是开展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的思想基础。拓展研究范畴,探寻理论研究生长点探寻卫生信息学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是面对新的信息环境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的重要课题,不研究这些新课题,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就没有生命力,卫生信息学学科也就可能萎缩。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必须掌握卫生信息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必须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创新性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和拓展的过程中,没有更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局部的拓展就没有全局的进步。在这方面,既不可墨守陈规,也不可人为地设置和障碍。不能只强求“同”,而不谋求“和”。应更加注重学科和学者的多样化,更加关注学科的融合,探求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多元发展模式[5]。卫生信息学研究不能仅从病案、医院等实体来进行研究,而是要顺应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卫生信息学理论结合起来开展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探寻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与加强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助于卫生信息学理论的创新。信息环境新变化和卫生事业的变革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了发展的良机。在理论发展的前科学阶段,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更多地是研究学科对象、性质、内容、结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当卫生信息学处于整体变革这一特殊阶段时,基础理论研究应关注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变革中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卫生事业变革的进行;要审时度势,注重学科新的框架建构,为新理论、新方法的发展提供可容纳的空间;还要关注卫生信息学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离开了应用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就将成为无源之水。理论与技术融合,促进学科发展优势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是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趋向。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卫生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卫生信息学特有的分类、编目、索引、文摘、检索语言等专业理论和方法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学在虚拟知识空间中并没有失去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机会。信息技术专家主要考虑怎样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的信息存取机制,而卫生信息学专家更多地考虑卫生信息内容本身的合理逻辑性,寻求科学的知识建构、组织和控制的途径。这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和支持,因为卫生信息学是技术敏感型的学科,在卫生信息学发展史上,信息技术总是渗透到其业务工作和技术设备之中,并武装了卫生信息管理员,成为卫生信息管理领域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在卫生信息学研究中,应用性技术研究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学理论和方法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并继而使之转化成为资源优势,在虚拟知识空间中产生显著的效益。理论与技术相融合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重应用轻基础乃至否定基础研究的价值,这是当前卫生信息学研究中应该反对的一种思想倾向。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既相对独立而又不可分割,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条件的;没有基础理论的指导,便没有应用技术的发展,也无法解决卫生信息实践所提出的现实问题。

第2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前景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第3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最终 目标是培养 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目 我 国大部分小 学展 开 前 了信 息技术教 学活动 , 各种 教学方法 形 式层 出不穷 , 但 是

 

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字化 学习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信息技 术课 程 以信息素养 为核心 目标 的体现 !因此 , 小 学信 息技术 教育

 

的课程安排思路应遵 循: 小学要培养学生 学习计算机 的兴趣 , 并为今后进一 步的学 习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教 学的 内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训练和 益智游戏 为重点 , 如键 盘指法 汉字输入

 

对整个 教学体系和 教学效果 的评价体系还 尚未建立 , 存在诸 多不足 , 还有许 多工作需要 我们去做 !信 息技术教学又有着 不 同于传统学科 的特 点 , 因此 , 传统评价方法 己经不 能胜任

 

信息技术 课程 的教 学评价 , 需要探 索一种新 的评 价方法 !本

 

文针对 于此 , 对现 阶段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 的教 学评价体系进 行积极探索研 究 !

 

键盘 操作初步

 

辅导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

 

2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学 习特征 分析

 

从小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学生 渴望学 习知 识 , 但是感觉 趣的 知觉的无意性和 情绪性很 明显 , 极 易被感兴

 

一 相关研 究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目 标分析

 

?中小学信 息技术 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 明确指 出小学 信息技 术课 程 的主 要任务是 : 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 意识 , 让 学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术 基本知识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 用对人类 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的深刻影

 

新颖 的内容所 吸引 : 从年 龄特点看 , 因年龄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较 薄弱 , 往 往凭兴趣 去认识

 

意力 不易稳定

 

事物 , 感兴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兴趣 的则心 不在焉 ! 小学生 辨 别能力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电脑游 戏和 不 良网络信 息 的诱 惑 , 从而沉浸其 中荒废 学业 , 所 以在 小学阶 段的信息 技术教

 

学 中要根 据小学 生的这些特 点 , 遵循其 身心 发展 的规律 , 抓

 

住他们 的兴趣 , 加 以正确 引导 !

 

响 !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 使学 生具有 获取信息 技 术相关 的文化

 

传 输信息

 

 

理信 息和应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 伦 理和社会 等问题 , 负责任地 使用 信息技 术;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把信 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 作学 习的手段 , 为适 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们认 为在小学阶段 的信 息技术教育 开始

 

要注重文字 语言能 力 逻辑思维能 力和道德 意识的培 养 , 视 听信息 技术 计算 机 网 读

 

以文字信 息技术

 

口语信 息技术

 

络信 息技 术的学 习为主 ! 信息技术可 以提高文字 的认

 

下必要 的基 础 !在新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术课程属

 

于 # 综合实 践活动 ? 课程 , 是 以学 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 ,

 

体 现学生对 知识综合运用 的实践性课程 , 与其他课程 具有等

 

 

阅读 理解 , 口头 与书 面作文 , 数 学计算 , 绘 画 , 学 习效

 

率与质量 ! 在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 的教 学中 , 切 忌让学 生死记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兴趣 引导 , 加 强游 戏性 学习

 

价 性与互补 性的特 点 !其 总 目标是 # 使学生获得亲 身参与实

 

践 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 自然 在 联系 的整体 认识 社会 自我之 间 内 对 自我 的

 

和 自主创作性练 习, 注重反馈激 励 , 以提 高教学质量 !此外 ,

 

由于小学 生对 不 良信息 的识别力

 

中还应特别注 重净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状 况 , 在 教学

 

发展对 自然 的关 爱与对社会

 

优化 信息环境 , 加强信 息伦理道 德与

 

责任感 ; 形成 从周 围生活 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立解决 问题 的 态度和 能力 ; 发展实践 能力, 发展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 新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存在 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 的教学模式从教 学 目标 到教学评价 都发生 了根 本性 的改变 , 对学生素养 教师素养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养成合作

 

80

 

分享

 

积 极进取等 良好个性 ?!

 

从小学信 息技术课 的课程 目标与课程 性质可 以看 出, 我

 

显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观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时代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 的趋 势与前景 , 才 能从根本上变革 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 式 ! ?中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 要 (试行 ) 指出 , 中 }

 

程的过渡 !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应 当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诊断教学 改革课程 促进课程整合 确 定预 期 目 是否达 到和估 计教育需要 ! 标

 

小学信 息技术课 程的教育 目 是培养学生 良 的信 息素养 , 标 好 把信 息技术作 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 合作学 习的手 段, 为适应信

 

息社 会的学 习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 ! 这就决定 了该 课程 的评价方式 不宜采用传 统的评价形式 !传 统教学评价左 右着 教学活动 的方 向, 误 导教师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

 

2 关于教学评价价值定位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评价不 能偏离信息技术 教学 的 核心 目 ,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 习这一 门学 标

 

科的老 办法去讲 去教 去学 ? (陈至立部长在全 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 ) !我们应该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评 价理论为指 导, 结合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的特 点及 目标要求 , 建 立科学合理 的评 价方式 !应 该体现 发展性评价 理念 , 应该 有 效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促进学 生的发展 , 注 重学生在实 际的 真实 的问题情境 中的表现 , 在重视个性化 发展的同时,

 

强调相互之间的合作 !

 

的设计 , 出现 围绕考试 跳不 出应试 教育 的圈圈 !

 

测 验而开展教学 的恶性循环 , 始 终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更新 , 在培养 学

 

生信息素养 方面 , 往往 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信息意识 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的 创新能力层 面较为忽视 , 甚至片面地认 为掌握了信息技术, 学 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 了 !从调查的结果看 , 学生对课堂上学过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应用于实际学 习生活 中 !不能

 

3 关于教学评价创新思路的思考 通 过 以上分析 , 我们认为传统 评价 已经不 能胜任信息技

 

术课程 的教学 评价 , 必须探索 新的评价方式 ! 未来创新 的评

 

不说我们 的课 堂还缺乏对 学生进行应用 知识和技术解决 问题 意识 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 信息 技术教师不仅要 教给学 生信 息知识与技 能, 更要教会学生 获

 

取 解读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

 

价体系应 当包 括: 充分体现评 价内容的综合性

 

充分体现评

 

价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实现 #积效 ? #过程 ? 与 的结合 评 价要注 重应用 性和可观测性和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

 

三 结束语

 

伴随着教 学评 价的发展新动 向, 出现 了很 多新的评价方

 

技术教育来说, 通过教学评价 , 可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

 

能 意识 道德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分析学生学习成

 

式 , 目 国际比较流行 的是真 实性评定 , 其 中的表现性评价 前 和档案 袋评价方法 己被 陆续介绍到 国 内 !台湾 学者 砚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国学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将表现性评价和档 c t rn 案袋评价结合 运用 的真实性评 价方法颇有建树 !如何建立 一 个具体 的教学 评价 体系 , 将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点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关于小学信 息课 程教学评价 的思考能为实

 

际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义的参考 !

 

功和 失败的原因, 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设计

 

和调整教学 目标和 教学过程,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选和教学过 程 方法 手段的改善 , 发挥教育导 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 从

第4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1.课程范式创新的要求

在地理课程改革逐步强化发展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范式展现出了差异化和时代化的特点。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深受时代教育观念和学科科学发展的影响,不停地在发生着改变。教学范式虽然种类多样,但都存在着本身的优点以及或多或少的缺陷。这对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必须选择适合某种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而达到吸引学生、充实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2.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教育信息化理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髙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前提下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充分运用,设备上,加强计算机及其辅助工具、网络基础设施等信息处理设备的运用;技术上,依赖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资源上,主要指建设数字图书馆和制作教育网站的信息资源。

(2)教学范式创新理论。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为地理教学范式的创新点明了道路——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学生的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是重要的教材形态和教学媒体;或者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学习领域,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设计

地理教学模式设计重点在于围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定教”,科学地安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一,要考虑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地理学习中。根据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平台的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教学、地理数据存储与可视化、数字地图操作等。另外,还包括基于GIS数据输出的应用,如利用GIS软件输出地图数据、专题地图等。第二,要考虑如何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有效整合地理信息资源和工具。第三,要考虑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具体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三、结论

第5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会预习、记好笔记、做好作业

引言: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要在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好高一数学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一数学的学习思维。只有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2006.8.21

第6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反思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问题?

第一个原因就是计算机已由神秘事物变成一件“家用电器”,学生对计算机的新鲜感逐渐降低。总的来说,在二十一世纪之前,计算机通常还是昂贵的代名词,往往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学科以前几乎没使用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令他们陌生,感到神秘的新鲜事物,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那时的计算机课成为学生神往的一门课,条件虽差但学得很认真,课堂纪律好。但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走下“神坛”,在社会和家庭日益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新鲜感逐渐降低,现在不少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之前已经玩了多年电脑,电脑用的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按照人的认知原理,在计算机日渐普及的年代,“计算机”已不是他们头脑中的新鲜事物,因此也不再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脑神经刺激源,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观能动性在无形中消失了,不少学生几乎不听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课,而去做其它学科作业、看课外书、听MP3、做小动作等,只是等到上机课的时候才会向机房 “发起冲锋”,但其主观上是还去玩游戏、聊天、上网等等,信息技术课学科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到很是无奈。

其次就是教学内容重复单一,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步伐。当今的信息技术课,比较一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教材,就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几乎是重复单一,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还在重复地学习: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Window98、“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更名、建立文件夹”、Word97或Word 2000等,软件版本和知识体例远远不能反映近一、两年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教材再怎么不好也比没有教材好,老师不能不用,但往往照本宣科,无奈地按教材内容授课,学生学得乏味。可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最是无奈的一件事了。现在试作如下比较: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强调动手、淡化理论,小学生未知的东西较多,所以对信息技术课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开始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都有要求,由于学生年龄不大,比较听话,课堂纪律也不错,也比较好按教材教学,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校机房设备落后,教学效果其实是难以保证的。对于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来说,高一新生的现状基本上是这样的:学生大多是见过或用过计算机,较多学生有上网或用电脑的经历,计算机已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新鲜事物,到了高一再来重复学习过去基本上学过、听过的信息技术内容就比较反感,他们自认为只要能到机房上网就可以了,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了。但事实上,往往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是一知半解,也有很多误解和无知,但却自以为是,并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机操作习惯。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缺乏新颖性、时效性,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被学生认为是最没有意思的东西,因而理论课也就成了 “没有意思”的课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死守教材,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妨进行如下自我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这样的一个现状:教师常常对可引入教学的时代元素缺少挖掘,对教材内容缺乏推陈出新和全局安排,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你所教的东西到底对学生有什么用处,对于所教学生的总体情况和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教学就是被动地授课,课堂语言没有诱导性设计,所讲内容没有发散性、延展性和反映计算机最新发展成果的时效性,甚至连教师自己授课的精力都不充沛。试想,这么枯燥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又怎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四个原因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不够。一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和业绩激励机制及科研创新奖励机制。学校未能出资鼓励他们对学生开展兴趣培养,未能支助他们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或技能的培训、竞赛,未能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竞技比赛,未能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长向校园网提供为其他学科制作的公用课件和便于拿来就播的理化生实验动画元件和人文学科的音视频合成动画元素,未能建立起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竞争机制去激励信息技术教师对业务进行科研和教学研究。二是不重视硬件投入,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设备维护和硬件升级。不少学校机房的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够,配置落后(计算机机房设施往往比主流配置平均晚五年左右),计算机运行又慢又卡,硬件的投入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现在频频出现上机课学生逃课的现象,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没意思,上机课机子(计算机)又不够,就算有机子又不能流畅运行,操作快一点话就卡了。一些学生就干脆不去机房,呆在教室里干别的事,对信息技术课很是失望,觉得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

信息技术学科应如何走出死胡同,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焕然一新?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件大事,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学科及教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采用什么方法呢?我们不妨尝试作如下设想。

第一、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有发展性、整体性、时效性,是经过总体

规划形成的激发科学创新的认知体系。建议出版社至少每两年对教材进行一次修订,作一些新的增补和必要的删除及勘误。信息技术学科大致分为记忆理解类和手动操作类两类知识。教材应对记忆理解类知识建立单独的学习框题,但不同阶段的教材的用语要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力求准确无误。比如:计算机应用?发展?组成、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文件名通配符、同名文件相关知识、剪贴板作用与特点、算法设计、各个编程语句和函数的用法等,是理解认识类;有的直接记,有的要理解,教材的讲解就不能含糊不周,应作到科学准确。手动操作类知识,如:键盘指法、鼠标操作、Windows窗口操作、文件操作、制作Word电子小报、电脑绘画、编辑程序上机调试等,教材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完成同一任务,并对各项任务的基本的、常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进行必要的小结。电脑操作中常有一些没写入教材中的小技巧,教材也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电脑报刊杂志或上网搜索,开展信息技术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第二、学校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注意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保障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投入。学校不应只抓升学科目,而要实施素质教育,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发散性、时代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技能培训/竞赛和信息教师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课件制作水平竞赛,或给信息技术教研组一些有偿的项目去做,如:维护校内计算机,开发一些校内实用软件,帮助其它学科制作课件和动画元件,建立校本资源库等等,奖励对学校有贡献、创新有实绩的信息技术教师。学校应改善信息技术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主观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

第三、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提高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勇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本人的研究,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如下三个要求:

1、精研专业,通备教材。这就是要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水平要与时俱进,不吃老本,要对教材拉通备课,抓住教材知识体系,看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对教材讲述的不完善、落后和疏漏进行合理地修订和增补。

2、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根据情况设计教学。搞清楚什么是学生普遍知道的?什么是一知半解的?什么是第一次接触的?等等。教师只需问一问,学生普遍知道的就由学生完整地讲出来,教师用重复学生的话来表示知识点通过,比如鼠标的操作。学生一知半解但认识不清的,一种就是多让学生来谈,也许将多个学生的认识和观点归纳起来就完整了,比如改变窗口大小的操作,复制文件的操作。另一种就是学生经多次还言而不清、言而不尽的由教师就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提醒学生要搞清楚,比如,文件扩展名有关知识及重要性(Windows系统为什么要默认隐藏已知类型文件扩展名等)。对于学生第一次要接触的知识,教师要学会从其它学科或生活中发现学习素材或知识基础。比如: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为什么要学它,有什么好处,可从数学中找一些指数函数、数列等经典习题来引入,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解决它。如:高斯的神算、病毒的繁殖、印度国王的棋盘、趣味作图等等。

3、丰富教学语言,创建情境教学,打造“活”的信息课堂。“情境教学”本是英语情境会话教学的简称,但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也必须借鉴英语的情境教学方法,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信息技术学科必备知识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全力打造灵动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让课堂活起来。下面以事例对比说明我的这个思想。

比如,以文件复制的教学为例,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传统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区别。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的内容是文件的复制,这是必考的内容,大家要认真去学哈,那么什么是文件的复制呢?或者文件复制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来看,教材上这样说的……”。“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文件复制的方法,文件复制的方法大致有菜单法、工具按钮法、鼠标右键快捷菜单法、快捷键法和鼠标拖动法(还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操作方法分类),我们将分别学习。现在先来学习菜单法,请大家认真听,作好笔记……”——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看似没有什么错误,内容到位,态度也很认真,但其实是有问题的,该教学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下去。

“同学们,你们好多同学有了MP3、MP4、音乐手机了,有的家里还有数码相机等。其实他们对于电脑来说都是一样的,你们知识吗?”学生一下就有了精神。个别学生在窃窃私语:“U盘”。教师马上抓住并放大声音说出来:“对,U盘,即Usb存储器”。教师问:“你们通过电脑向这些数码产品里面存些照片、音乐、电子书、电影等文件,用了些什么方法?这种操作在计算机里叫什么?”然后,教学按前面本人所讲的方法,对一知半解或知而不全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唤起学生自己对复制文件情境的回忆,教师激励学生站起来交流操作“经验”,体会在同学面前贡献经验的成功感,教师主要作归纳总结,对讲的正确方法进行表扬,不足或不够的继续鼓励其他学生再补充。如果学生再也说不出来了但知识、技能还有没讲完整的,教师可以故作神秘,比如:作悄悄状地说:“这个秘密,一般人我不轻意告诉他,快用笔记下来”。——这就是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情境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现状,站在学生的“实用主义”角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以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到这个内容确实有用武之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由学生完成知识的归集,不足的和遗漏的再由教师“隆重”揭秘,而不是传统教法的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事无巨细,把学生灌得头昏脑胀。

第7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一)有助于深化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其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于表达和解释一些较为抽现、意义晦涩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咏梅》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作品,加之小学生年龄较小,语文功底较为薄弱,因此在对诗词的意境理解方面有所欠缺,这时作者适时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便取得十分喜人的教学效果。包括利用互联网搜索向学生普及的生平事迹、与梅花相关的诗歌、诗歌中的押韵问题等,这些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促使其更加主动地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偏向教师“教”的地位,造成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忽视。这种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过程枯燥、乏味,而且“高耗低效”,不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初衷。与信息技术整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包容的知识内容丰富,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加之经信息技术转化过的文本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更加易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这对激发学生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以接受教师教学为主,很少会对课文知识进行预习和主动复习,对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内容,他们很少询问和质疑,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渠道,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元的知识和观点。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的同时,就会产生想法并发表看法。通过这一方式,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又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讲课和布置课后练习等环节中,都可以有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索到大量与之相关的内容。在搜集信息之后,教师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加工、整理,最终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结语

第8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1.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数字化软环境。

数字化环境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即数字化“教”和数字化“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搭建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资源建设系统。

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字校园一定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并有高度的共享性,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和搭建资源库中心、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在先进的硬环境中提供为教与学环境服务的软环境,实现录播资料—>资源中心—>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源搭建流程,最终形成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并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

3.促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职业教育特色。

为了开创职业教育特色,我校开办了SMT实训工场和物联网技术班,标志着学校教学模式彻底从传统理论教学走向理实一体化的产教结合模式。SMT实训工场借助微格实训录播系统对实训工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精细化的影像存储,从而形成具有显著校本特征的优秀课程资源。我校校史馆和会议中心是物联网技术实训点,实现了空调、窗帘、多媒体、广播等一系列设备根据指示提前打开和自动关闭功能。

二、试点项目成果展示

(一)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包括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综合信息门户平台以浏览器的方式整合各类应用系统,用户可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用户单点登录。我校的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如图2所示。

(二)SMT实训录播系统

我们与企业合作研制,在SMT实训工场搭建了微格实训录播系统,该系统集微格教学、多媒体录制、网络直播及点播、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实训教学于一体的网络化微格实训教学系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测评与学习。该系统的实训环境如图3所示。

(三)物联网服务

我们通过建设一系列具有物联网服务功能的设备或场所,实现产教结合。通过物联网RFID技术自动识别锁定校内固定人员、来访人员、车辆、各种固定设施等目标对象,并通过一卡通系统将各项应用连成一个整体。物联网会议室实现了空调、窗帘、多媒体、广播、投影仪等设备根据固定人员指示提前开关等功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及一卡通系统如图4所示。

(四)资源建设系统

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和搭建教学资源库、网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中心,实现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服务的实名制网络教与学空间的软环境。我校的资源中心平台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和归档。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功能、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三大子系统,三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录播教室和教学资源库如图5所示。

(五)数字化学习新模式

第9篇:信息学论文范文

1.1建立专业的调研机构和组织

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产物,这个也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国家的教育部分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围绕这个新的课题进行全面专业的调查研究,这样需要专业的人士对教学的内容、过程、目标和模式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结合,对于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多种验证。及时的发现信息技术和小学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合情合理的方针策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同时专业的调研结果也可以为政府部分做出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更好的引导教育行业的发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1.2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范围。信息技术也走进了课题,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传统模式有着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计算机教学方法为主,突出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计算机当成新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自觉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有选择地接触新事物,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1.3重视信息技术中所用到的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和管理

信息技术进入学校,不仅是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改变,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使用资源也要有所变化,专业的网络资源和办公用品是学校应该给教师配备的基本教学用品,网络化办公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把一些有经验教师的讲课方法和讲课过程直接呈现在教师的面前,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学习先进的讲课经验和讲课方法,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让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使用比重的加大,国家应该研究制定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政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推广,不管技术支持方面,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需要各级政府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和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良性发展。

2加强政府行为,切实处理好几个关键的问题

2.1领导的重视与认识问题

新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中能否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者的重视以及正确的决策可以使得政府做出一系列的有效行为。由于领导的认识、设备配置的经费以及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十分有限的。政府应该采用适合当前状况的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服务。

2.2经费投入的问题

学校进行有序的信息技术教学,稳定的经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资金的持续稳定。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专款专用,进行信息技术建设,可以采用奖金或者校园建设等多种方式发放到各个小学。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中小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建设中,社会企业在学校或者教育专管部分在采购信息技术设备时应给予低价或者折扣,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建设和规划时,要做好全面的考虑,在硬件个软件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分配中要有机结合,使得资金和人力能发挥最好的整体效果。教育主管部分再进行经济投入和整体规划的时候,也要尽量照顾到经济条件比较差和基础设施不好的中小学,尽量地缩小教育上的地区差异。

2.3硬件问题

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着这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所以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需要的基础教育设备,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也使得新的建设和原有的教学设备更好地融合。除此之外,还要对硬件维修和维护工作上做出有效合理的安排,以便保证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2.4软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