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电子设计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设计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设计课程

第1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考核机制;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26-03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Electronic Design Course

MA Hong-xing, FAN Rong, ZANG Ling, DING Li-ming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design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utoma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as well as the design and completion of electronic innovative project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lectronic design, we have carried out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arrangement of class hours and the examination system. These reforms make the course and the circuit, electronic circuits, digital circuits, SCM and other course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to declare the project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is more closely linked. From the view of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electronic design courses after rescheduled not only promotes the related courses of study, but also helps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electronic design; teaching reform;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micro curriculum

1 引言

电子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对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的理论深入学习和强化,培养出学生电路设计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诸如单片机、微机原理等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另外,也是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是学生由理论过渡到实践,再到创新的课程,可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1-5]。

2 当前电子设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电子设计课程中存在着诸如课程衔接不够,或者重复教学,或者滞后于实际需要等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这些方面。

第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学院在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的实践教学中安排有大量的实验器材、也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也曾在数字电路中做过相关改革,如在数字电路实验课程中加入电子作品制作等,但因诸如经费问题、课时问题、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等问题而未坚持下来;电路与模拟电路的相关实验,因其特殊性,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无法很好地加以拓展。

第二,电子设计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是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和大三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将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相关课程修完,初步具备了电路设计的基本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由于受课时限制等原因,这些课程基本上都属于理论教学,学生设计与仿真电路的环节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因此,在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花费较多的学时做一些基本电路的仿真,但由于这些课程开设有前有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已经对自己所学的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内容有所遗忘,再次讲解又会耽搁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效果不好。

第三,学校在大二已经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由于学生在申报之前接触的电子基础知识的欠缺及电子作品制作流程的不了解,学生比较困惑于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完成,最终导致学生所申报的创新项目题目要么比较简单,要么比较难于实现,要么不切实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创新项目质量不高,创新力度不够,学校陷入投入经费虽然大,产出却很小的困境。

3 电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O置电子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的基础上,掌握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熟悉现代电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电子类创新项目的申报、制作和完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根据电子设计课程的目标,在其课时安排、授课内容、考核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3.1 课时安排

目前,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课时为32个课时,涉及的内容有两大块,第一为电子电路的仿真,包括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及综合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二为电路板的制作。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做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时,由于电子设计课程安排在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之后,学生在设计与仿真电路时,已对原理不甚清楚,特别是综合电路设计时,电路设计原理掌握不到位,电子设计课程的任课老师还得安排一些课时来使学生继续学习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严重影响电子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达不到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技能的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另外,电子设计课程最终要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加入一些综合电路的设计,由于课时及经费问题,都流于电子设计软件中电路的仿真与PCB制作,并有形成实物,也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关系不大。

由此可见,电子设计课程一方面要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与大学生电子创新项目的完成相辅相成。因此,可将电子设计课程的内容分解为多个部分,将每一部分都嵌入到相关课程中,如表1所示。

这些课时安排也不要绝对,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适当调整,但实际教学中,最终的电子设计课时不能少于14学时,否则达不到教学目的。

3.2教学内容

由于电子设计课程更加侧重于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注重实践,因而实际电路设计与理论有些出入,可由于电子设计的基础内容为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授课课时紧张,而实验又以最基本的实验为主,不会或者很少加入电路设计与仿真,致使学生基本处于电路的理论分析阶段,对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理解与掌握不够,因此在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又要花费大量的课时来对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中的一些基础电路再次进行仿真,最终影响电子设计课程的其它内容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下面的修改。

第一,结合表1中的课时安排,我们对电子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将基础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嵌入到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的教程中,注重实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从而将电子设计课程的基础电路设计与仿真溶入到其它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使得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同时进行,并使电路仿真来促进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是,从而达到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学生的电路设计与仿真不在囿于课时限制,变成一种自主学习行为。

第二,根据第3学期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工作,在实际教学内容中加入创新项目申报讲座内容,重点讲解如何进行创新项目的选题,申报,注意事项及电子作品制作流程。通过这样的讲座形式,使得学生知道在后续课程中会有相关课程来引导创新项目的完成工作,不在困惑于创新项目的申报,从而选题更合理,申报更有目的性,创新质量更高。

第三,电子设计课程中,增加综合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制作。该项内容重点围绕学生的创新项目,包括电路的设计、仿真、PCB制作、电子作品实物等。

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得电子设计课程教学不再是因教学而教学,更注重于实际、并将所学课程前后连贯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考核机制

原有电子设计课程的考核以课堂考勤及期末课堂考试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机制改革后,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分值参见表1所示,其各分值又根据情况细化,如表2所示。

通过考核机制改革,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决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考核方式由最终的考试为主,转向学习过程考核,杜绝了一部分学生临阵磨刀的作法,在一定程度了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得考核更为客观,公平。

4 课程改革效果及不足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选取两个行政班进行电子教学改革实验,一个班为普通教学班,一个班为改革班,教学效果如表3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普通教学班在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绩平均分要低于改革班,究其原因是,在这些课程的学习教程中,由于加入了仿真实验课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会额外增加学习时间,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学生的创新项目题目难度适中,并且都能完成最基本的功能,几乎没有撤项的情况出现,而在普通班的创新项目完成度不是太好,有部分项目完成不了,需要撤项。

5 结论

电子设计课程在电子信息及其相关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在大学生电子类创新项目的完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电子设计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使得电子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并且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完成的联系更为紧密,有助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颖,侯建军,黄亮.“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3-4.

[2] 杨志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王波,张岩,王美玲,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380-382.

第2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 电子信息 教学

一、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生的人数从1994年第一届600余名增加到今年第11届14200余名。获全国一等奖的学生队从1994年的11个队,增加到今年的127个队。人数翻了24倍,获奖的队数也翻了11余倍。我们学校参赛的情况也是如此。大赛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规模越来越大,关键在于:大赛开创了一个让全国大学生都能参加的“展示电子设计能力”的巨大舞台。也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平台。因此,大赛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既要熟练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具有选用新器件的能力。在电子设计大赛的促进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应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二、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将低频、高频、数字逻辑电路等实验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成为“电子线路设计与测试”课程,面向信息学院开课。该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1)基础性实验:开设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实验,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三门课程的基础实验。运用EDA进行仿真、比较实验与仿真的结果。(2)综合设计性实验:以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装调电子电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启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3)设计研究性实验:打破多门课程界线,进行综合性、研究性课题设计,如电子系统的设计,CPLD/FPGA的数字应用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与仿真。

采用“三开放”的教学方法,即(1)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室,实验仪器1人1组。(2)内容开放: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后,可以扩展实验内容。(3)元器件开放:与实验相关的所有元器件发给学生,由学生保管。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课题,教师收集学生实验中的问题,组织同学课堂讨论,还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师生共同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以自学为主,实验为主,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授20学时的理论课,介绍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路,新器件和EDA技术的应用以及实验测试方法等问题。

三、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1.先理论后实践的缺点

电子类课程理论较难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分析其原因,课程理论知识比较难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觉得理论知识没有用处。而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学习却非常轻松。由于比赛的题目多数都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甚至要求设计一种全新的产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要靠理论知识来支撑。教师无数次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没有学生一次实际经历给他们的印象深刻。

2.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作用及效果

低年级的同学参赛前没有学习电子类课程,相关的知识也只是中学阶段和课外自学获得的,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使他们带着问题学习理论课程,问题解决后,也已掌握大部分的理论内容。因此,在电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

教师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教师对电路原理只做简单的讲解,告知学生如何应用相关组件,并强调在后续的理论课程学习中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以学生制作过的电路等为实例,结合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懂得电路为什么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在开始的实践引导下掌握好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是我们的教学目的。理论后的实践是学生自主应用理论知识的过程,这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只是场所,由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的明确地设计和制作小产品。

3.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

我们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中紧密联系项目教学方法,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机器人设计和组装作为主要项目,结合电源设计、功放设计和收音机组装等纯电子线路设计,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电子实践训练。教师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初始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根据教学目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与论证。由于我们是机电专业,强调机械电子相结合,我们给学生推荐的项目是机器人设计和组装,机器人是典型的机械电子产品,既有机械设计部分,又有电子控制部分,能让学生对机械电子结合有很深的感性认识,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解决,对于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学习到的知识远比纯粹的理论讲授印象深得多。

设计制作结束后的评价,以制作结果的性能可靠性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还参考制作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主动解决能力。这种实践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目的,因此并不作为成绩记录,让学生无须担心最后的成绩,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师总的要求下,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来。

四、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理论教学变得比较容易,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掌握理论知识,先实践后理论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践,因为学生工作后面对的就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现代电子设计技术 模块化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7-04

1 引言

在市场竞争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求得合理的自身定位和发展空间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合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提出了“地方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并在全院各系部围绕如何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和主线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模块化课程改革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课程的好坏和贯彻实施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基于这一大的前提和背景,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模块应运而生,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模块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但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教学尚未同步跟上,依然存有较大的有待完善的空间。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模块的实验教学指的是将传统数字电路、在系统编程技术、SOPC实践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按照“即学即用”、“活学活用”的原则进行重新编排,注重及时给予学生验证、操作和强化所学习理论知识的时机和实验操作机会,从而实现从“知识输入”为导向走向 “能力输出”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

2 现代电子设计术技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这一门课程,无论从外延和内涵上都很丰富。首先,从内涵来讲,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硬件描述语言,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原理等课程都属于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范畴;第二,从外延的角度来讲,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DSP技术,嵌入式系统,传感与控制,PCB设计,电源技术等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比较精准到位的理解和认知,就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此外,身处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行业更是如此,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是各高校工科专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总体而言,从各高校实践的情况来看,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实验主要呈现出以下局面[1-12]。

2.1教材改革滞后

大部分高校依然沿用以前的老教材,这样一来,就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缺乏更新显然就不能及时更新,缺少最新鲜的一线现代电子技术信息;从教材本身来讲,偏重于理论基础部分,实践部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够,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部分教材虽然加入了新内容和新元素,但是介绍得不够详细,往往一带而过;就选题而言,其范围往往有所侧重而失之全面,体系繁琐而逻辑性不够。目前我国所选用的电子设计应用设计所采用的教材以传统教材偏多,无论从内容的新颖性而言还是从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而言,都跟不上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的节奏。

2.2硬件设备不配套

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先进的教学设备必不可少。对于相当部分高校而言,由于实验设备使用周期长,电子设备更新速度快,在硬件设备的配套方面,难以做到满足实际的客观需求。对于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而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和内化需要建立在学生实际参与,动手实验的基础之上,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及时的、开放的实验室硬件支持体系。

此外,各高校纷纷采用扩招来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

到来,学生数量的激增却并未能伴随实验设备购置和更新的同步增加,远不能满足现实实验教学的需求。

2.3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不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电子信息专业作为一门工科专业,要求所任教的教师拥有丰富、精湛的理论知识,同时,同时对其实验、实践操作要求亦很高,需要教师能够双肩挑。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尽如意,主要表现在:年龄层次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年龄结构过老化,要么年龄结构年轻化都不利于人才培养。对于刚从相关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而言,从业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上的缺乏,造成他们不易发挥年轻人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优势,而走向“传统依赖”路径,习惯性地依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实践、实验教学指导力不够;同样的道理,年龄结构中青年成分不够,对于人才培养也是不利的。

2.4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对于现代电子设计课程这一门课程而言,如果单纯地依托传统的授课方式,恐怕是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这里不是否认传统授课方式的作用和价值,而是因为,现在电子设计技术这一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依托多媒体等现代化这样的媒介,具体而言表现在:第一,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本身就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最新成果,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复杂性;第二,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知识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虽然部分知识依托传统的教授和讲课方式是可行的,但是总体如若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作用的话,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板书设计为主要内容,若教材和教法不能同步跟进,想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几乎可能性不大,这些和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一线人才是相背离的。

2.5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对于工科专业,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建立在亲自实验、反复验证的基础之上;而对于一些有创意,想要拔高的学生,若脱离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单凭大脑和想象几乎是无法获取想要的知识信息,取得原本可以的进步的,尤其是电子设计技术这样的课程,若脱离实验教学,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环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体现在:与理论课课时相比,实验课课时偏低;实验课内容陈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师师资薄弱;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偏低,导致仪器设备陈旧,不能适应行业发展。

3 现代电子设计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实验设备陈旧,利用率低

首先体现在在实验室设备陈旧。一方面,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知识本身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行业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高校如何跟上节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最新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与此同时,很多地方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其所使用的设备还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东西。

再就是由于师资匮乏、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技术不能同步跟上等方方面的原因,导致已有的设备并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各个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各项具体情况不能得到得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跟踪,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正确的试验方法,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是否规范等等都变得无法识别。这样一来,最有技术含量的实践考核成了学生最容易通过或那份的项目。

3.2教材内容面向基础,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除去教材本身的局限性不讲,从现行各高校使用的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教材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题材范围求全,求广,百科全书的倾向严重,但缺乏针对性,深度不够,也就是当教师和学生对某一个内容和知识点需要的时候,我们的教材不能提供所需要的支持;第二,重基础,轻应用,往往对电子信息这一专业的基础知识有浓墨重彩的讲解,但是对具体知识点在现实中有什么应用缺乏必要的延伸;第三,各章节内容分立,连贯性和一致性不够,教材内容多为现代电子技术这一领域基础知识分章节的汇聚,这种知识组合未必符合所指教的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和逻辑,如果缺乏指导教师深入地指导的话,学生往往学到的是一些零散的,随机的知识,而不是整体的有机的统一的知识。

3.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脱节

首先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不紧密。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在实际操作,实际动手,必须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所习得的理论知识才可能为学生所掌握;再好的理论教学如果没有实验教学的支撑,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第二,从实验类型来说,验证性实验居多,而综合性实验居少、创新性实验少或几乎没有。再者,从学生毕业设计的角度而言,毕业论文设计是主体,然后才是学生的设计制作。以上种种,导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者的分离,而不是统一,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等的培养。

3.4实验类型单一,与高速社会发展的现实相脱节

实验教学得不到足够重视的必然结果就是会导致实验类型单一,即多为验证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是在对书本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假说,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往往有一套较完整和程序化的步骤和方法,因而,它更加强调实验的结果,而不是实验过程。换言之,是一种“按方抓药”、高度固化的实验模式,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显然是不利的,因而,要论及真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3.5实验环节成摆设,实验教学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作为工科专业,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的习得和理解必须依赖足够的、及时的实验实践联系机会,然后现实的情况是,在相当部分高校,实验实践教学虽然也有开设课程,但是总体处于依附状态,形同摆设,其教学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比如总体实验实训课时不足总课时的一半;实践教学的教学考核往往伴随相关课程的考核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等等。

3.6实验教学师资薄弱

高质量的实验实践教学需要一支同样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方如此,才能保证实验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进而也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够保证学生习得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不牢,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就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了。一方面,在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被编排在电子相关课程的实验中,课时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其硬伤,在实验过程中,一名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除去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学生才能用于模仿,求证,其实验效果让人质疑。再者,由于实验实践场地的限制,加上实验室管理未能同步跟上等多因素,师资不足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充分识别、监督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此一来,实验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也就不足为怪了。

4 新思路

如何进一步推进我院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最终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我系在现代电子设计课程模块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4.1“少台套、大循环”

前面我们讲到,对于电子设计技术这样的工科专业,面临着双重困境:电子设计知识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院对于实验设备的投入资金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跟进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这样一来,如何最大化地使用已购设备,同时将资金花在“刀刃”上,及时为师生引进先进设备就成为摆在我院决策和管理层面前的一大难题和挑战了。基于这一问题,我院在各系部上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最终提出“少台套、大循环”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起“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多方向”的实验管理体系,整合并优化现代电子设计课程模块的实验资源,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学以致用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与先进硬件设备的引进和先进管理理念相配套的是,我系注重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借助仿真软件,为学生购置机器人等模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的实验教学刺激和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乐于动手、勤于动手,养成基本的实验素养,这点可在我系历届电子竞赛中学生的优异表现中窥见一斑。

4.2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高度挂钩

模块化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打破原来学科间的界限,依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若干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优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块。具体而言,我系积极响应学院全面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号召,积极开展“电气信息类”专业电子设计技术模块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将传统的数字电路、在系统编程技术、SOPC实践课程三门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过去学科间固有的界限,按照市场对电子技术人才需求和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进行重新编排,重新组合,按照“即学即用”、“活学活用”的原则对各子模块进行最优化组合,将应用型办学理念深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内化到师生的教学过程当中,以致力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从日前的改革成效来看,我系所进行的这一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模块成果是喜人的。

如果说模块化课程改革是为学生精心准备的“主食”和“大餐”的话,那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竞赛无疑就是一道道美味可口的“点心”和“佳肴”了。自2007年以来,我系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这样大张旗鼓大力组织师生投身竞赛活动的初衷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新的契机和视野,竞赛能够很好地为教材内容补充新鲜血液,及时为师生呈现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信息,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和我院“地方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是相符合的。

4.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各有侧重

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如何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是一道值得认真对待的课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教学,忽视或者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入非此即彼的另一个误区,即重视实验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我们以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现代电子设计模块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子设计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实验教学会进行的比较顺利,同时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系统、扎实,那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当学生头脑中更好的创意的时候,才有可能付诸实践并进而激发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在我系电子设计模块化教学的过程,采用的正是基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两者互为基础这样一种理念,比如电子设计技术模块理论和实验采用的便是灵活穿插的这样一种方式,当理论知识要验证、强化、延伸的时候,实验教学及时地跟上,什么时候需要上理论,什么时候需要上实验,能够实现比较灵活的切换,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动手操作和强化,往往学习效果也最佳。

4.4实验体系丰富,层次多样

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多层次、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依附于理论教学,数量上验证性实验居多,类型上比较单一,加上实验室管理未必到位,导致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有限,实验教学的功效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鉴于此,在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模块在设计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即学即用”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体系,满足不同口味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我系在“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多方向”的指导思想下,积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建立起集验证性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并实践自己的猜测和设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偏好自主选题,在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指导书中,只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资料题,留白部分就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了,这就需要学生自己依据所学知识,多方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再提交可行的实验方案交与老师进行探讨和完善。无疑,在学生选择可行的实验方案,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计划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4.5让实验教学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对于应用型高校,要培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电子技术人才,这就意味这,相对研究型高校而言,需要更加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电子技术人才。以我系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模块实验教学为例,我系在领导班子的部署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如自2007年下半年,成立专门的实验技术教研室:实验室成员主要由中青年博士和硕士担任,由他们来承担系里的绝大部分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教学的工作,确保实践教学的教师班子基础扎实;又如积极鼓励并组织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担任学生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这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我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能积极调动一线教职工的积极性,为他们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前沿,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八年来,我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搭建了从教学理念、教师团队、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到年度考核等方面一体化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

4.6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物的因素,包括先进的理念,方式方法等要起作用,都必须依托教师这一能动要素才能起作用,这是因为:再好的理念,若不能被教师所理解,领会并实践到起教学科研的过程当中去,也会是海市蜃楼,不能成为现实的美景;再好的设备,若没有得到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也会丧失起先进的理由和价值,不能物尽其用;再好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设置得再合理再精巧,若没有好的教师团体去实现它,也会泯然于众不能凸显其实际的价值。

鉴于此,我系在充分挖掘人的要素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首先,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合肥学院青年教师大奖赛,切实提高一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素养,具体到实践教学这一块时,我系在教学环节、实验步骤、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方面都作了较详尽的规范和指导。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单人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一般而言,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总是滞后于生产一线的,这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更是如此,因

(上接49页)

而,为加强我系实验教师培养,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及时更新观念和知识体系,提升我系“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使其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对电子行业知识的需求。第三,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这一团体组织为依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开展与企业的横向合作课题。这一举措对于更好地激发青年教师了解企业发展最新动态的热情,挖掘青年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潜力,提高我系教职工科研水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充分体现了学院“地方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系紧跟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步伐,围绕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模块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进行的系列改革成效显著,为我系培养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提供了新思路,这对于其他高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凌云.高校理科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159-160.

[2]付保红夏遵义,林 芳.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130-132.

[3]唐胜春,高晶敏,柴海莉,陈福彬.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9):48-50.

[4]王青林,黄曼霞.电类专业实训教学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13-114.

[5]吴恒玉,蔡莉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4):35-37.

[6]孟凡宇.电子技术应用设计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05-108.

[7]冯志江,张利,王巧玲.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330-332,345.

[8]苏玉萍.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9]孟凡宇.基于需求导向行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 9) : 156-158.

[10]王波,张岩,王美玲.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6) : 34-38.

[11]何伟,张玲,胡小平.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35-137,211.

第4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当前社会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日趋广泛,该学科也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学科,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学方案的设计是电子自动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采通过具体的项目设计,引导学生从每一个项目入手,学习理论知识,做好项目任务设计,结合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应深入改革并不断完善,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案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IF语句、CASE语句的格式及用法;理解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区别。

1.2技能目标

①科研创新能力:本项目要在QUARTUS II软件下用编程的方式设计电路,并且可以采用多种编程方式来实现,深切地让学生体会到该设计方法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理念。②电路设计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又掌握了利用一种编程语言VHDL来设计电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电路设计能力。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给出结论,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①树立专业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从事电子行业的信念,培养学生对电子专业的热爱。②培养课程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演示,激发学生对电路设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完成整个电路的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④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案实现同一种电路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Q方法

教学重点包括:IF语句、CASE语句的语句格式及注意事项;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区别;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具体应用。教学难点包括:IF语句和CASE语句的具体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以下方法:①课前“任务”导学: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前对VHDL的顺序语句的IF语句、CASE语句有所了解。②课中“内容”导教:课上借助图片、现场演示、软件仿真等手段进行导教,使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直观,配合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③课后“知识”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源并布置随堂作业,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学情分析

3.1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对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已经熟练掌握,对EDA技术的设计流程也已经掌握,并且有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VHDL描述语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3.2认知特点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对电子设计的兴趣较高,求知欲比较强烈。本门课程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用软件编程的方式来描述硬件电路的形式,学生经过前面几周的学习已经能理解这种语言和以往所学编程语言的不同。

3.3学习风格

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课堂气氛活跃,对电路设计的求知欲很强,但是有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4.教材分析

该教材注重实践、实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选材的灵活性和完整性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EDA的相关基础知识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

5.教学总结

教师课程设计时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之结构巧妙,引人人胜。特别是要改变过去只考虑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安排不科学

当前,高职院校在设置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教材结构,以学科本位为重要指导,为学生设置了硬件语言描述、EDA工具以及逻辑编程等教学内容,其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强,可以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但是这种课程安排方式,没有综合考虑高职教育的目的,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导致其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语言、器件以及工具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作为支撑,对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和验证,导致其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2.学生缺乏主动性

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在遵循高职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现代化专业人才。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基本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述器件和工具的用途和特点,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在枯燥的理论灌输下,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同时,教师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采用固化模式开展教学,在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模式下,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3.实践与理论没有充分结合

当前,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没有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导致学生操作能力较差。同时,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践课程需要教学场地和设备,一些院校条件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践设备,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形成制约。

三、推进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1.完善教学大纲

当前,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型以及操作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具体教学中,要结合市场需求和院校实际,完善教?W大纲,将电路设备和软件设备作为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关键内容,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软件工具应用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系统,在掌握相关设计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电子电路知识的理解。

2.科学选择教材

高职院校要结合该课程的具体情况,谨慎以及科学的选择教材,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和科学性,以专业前沿知识为导向,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在具体教学中,院校要秉承高职教育的特点,选择性的传授理论知识,为学生重点讲解制版知识、元器件知识、封装知识以及PCB知识。同时,院校还要在教材中引入当前的经典项目,组织学生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了解电路的具体设计过程,进而提升专业技能。

3.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院校要将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模拟训练以及综合实训充分结合,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练习,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掌握具体操作技能;其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开展实物创新,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再次,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具体情况,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学生根据主题开展自主设计,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最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动态关注学生的情绪,通过教学任务以及实验操作,调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热情,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4.完善评价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院校基本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评价和考核,但是这种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难以真实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实践操作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教育新形式下,院校要结合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特点,制定以及完善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在专业评价考核中,院校要通过实践操作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要求学生按照考试要求,自行制作和设计,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操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

第5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课题内容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效果。在具体课题内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使题目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例如,要求学生组装一整的收音机、家居生活中能用到的声光控开关、门窗防盗报警器等。又如我们选用的《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多功能数字钟的电路设计》、《交通灯控制逻辑电路设计》等课题,学生做起来积极性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选择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完成一项实际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线路设计、选择元器件、电路安装调试,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电子脉搏计这一课题,要应用到传感器、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整形电路以及数字电路中的各种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及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又如数字钟电路设计这一课题,数字钟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电路系统,选此作为设计题目,可使学生将学过的比较零散的数字电路知识有机地、系统地联系起来用于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还可选用有源滤波器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领会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选用交流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使学生对放大电路的三种不同组态的特点、应用场合以及电路的设计方法得到练习,并通过这个对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宽度以及引入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题内容要注重集成电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当今时代电子技术飞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课程设计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集成电路,特别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某些专用芯片(如模拟乘法器、锁相环)作为电路的重要构件,体现出现代电子电路的设计是各种集成电路构件的组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以数字电路为主,软硬件结合,以硬件电路设计为主,符合现代电子电路结构的发展方向。例如我们原来经常选定分立元件OTL和OCL功放电路设计课题,随着目前大量的集成功放芯片的上市,我们就把这些课题内容并入《集成电路音响放大器》、《音频信号发生器》等课题中。又如在数字脉搏计课题中,介绍了锁相倍频的新概念,同时介绍了集成电路CC4046和C14526构成的锁相倍频电路。通过这些课题设计将一些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在实践中得到练习,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选择适应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一些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例如数字转速测试系统与频率计设计,由于转速测量在工业控制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工厂里测电机每分钟的转速,自行车里程测速计,心率计以及汽车时速的测量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又如PWM(电动机调速系统),由于该系统在工业控制的调速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同时,又由于该系统由脉宽调制器和脉冲放大器两大部分组成,而脉宽调制器又包括锯齿波发生器和电压比较器,密切地联系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课题对掌握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专业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注意选择和后续专业课有关的课题为对电子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提高和为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可考虑选择一些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综合性的课题,以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认识,对后续专业课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调速系统的给定积分器》课题。

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只在大思路上作一定的引导,对具体方案不做过多干预,只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即使得出的结论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错的,只要学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仍然可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如果结论是抄袭得来的,即便是正确的,设计成绩也按不及格处理。如电子脉搏计的设计课题,只给出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讲明基本原理、总体构思和适当的设计提要,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原始数据及主要技术要求,而具体的原理图及元件的参数,集成电路的选择,电路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收获更大。

虚实结合,重在“真品”(1)采用机辅分析。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对电子电路或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它的应用使得电路功能、参数的分析和设计都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在构筑于计算机平台上的虚拟环境中通过仿真处理而自动实现。EDA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工程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支撑技术,在电子行业,Miltisim、Protel等电子仿真软件,已成为电子工程设计的必备工具。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的分析是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领域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应用Miltisim设计电路仿真。在学生根据设计课题拟定初步方案后,要求他们先在电路仿真与分析软件Milltisim平台上对于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观察电路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分析主要元器件参数对电路指标的影响,初步了解电路静态和动态的工作情况,在Milltisim平台上调试电路使之达到技术指标,为电路的实调做准备。二是应用ProtelForWindows设计印刷电路板。在Milltisim仿真后,给学生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软件ProtelForWindows和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工程知识,要求学生应用ProtelForWindows设计软件绘制本组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并设计出印刷电路板图。通过几年课程设计的实践,对有源滤波器、交流宽带放大器、数字温度计、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等设计课题采用MilltisimEDA软件与虚拟样机,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结合传统设计。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和对电子产品实际安装、调试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从原理图设计开始一直做到样机调试成功,经历整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又如何能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作用?所以要将传统课程设计与EDA技术的训练相结合,比较电路实测的性能和计算机的仿真结果,以认识计算机仿真在电路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EDA技术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软件系统的操作上,而是对该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形成组合,团结协作在组队方面,采取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方式,2~3人为一组,要求学生不仅要共同讨论设计课题和选择设计方案,还必须落实自己具体的设计任务,如计算机辅助分析、硬件电路的制作、调试、资料的查阅、整理和总结等,有分工有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6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逻辑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手段

一、逻辑设计课程目标与定位

1、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子电路逻辑设计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通过项目的引导与实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本课程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熟悉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化简;掌握门电路及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器件),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熟悉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PLA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大、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件的能力;具有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常用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能力;具有数字电路设计初步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电路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能力。

2、课程定位

《逻辑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硬件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尤其强调工程应用。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电路、通信电路、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产业中数字电路具有较简单又容易集成。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小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应用,突出数字电子技术应用性,获得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后继课程及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与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逻辑设计》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地位,表现在其先导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电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与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等;其后续课程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EDA技术应用》等。学习集成电路芯片在计算机及相关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与作用。

二、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1)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主体--任务贯穿”为总体设计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首先立足于打好基础。在确保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简化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减少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尽可能多地介绍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突出思路与方法阐述,力求反映当今数字电子技术的新发展。

(2)在教材内容编排上精心组合,深入浅出,做到概念清晰,逻辑设计思想严谨。教学实施中注重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逻辑性强,以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整合。在讲义上力求简洁流畅,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

(3)以实训项目为载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素质养成目的。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知识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2、教学具体内容安排

表决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抢答器电路设计与制作,同步计数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方波发生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制作。

三、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

1、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模式

采取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化完善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教学方法

从教学手段、教案设计、教学思路、语言表述、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开展教研。教学过程有进行项目引导,任务贯穿,“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采用“发现法”教学方式,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学习内容的掌握依赖于学习者的实践,课程组加强了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为使学生理解和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在坚持课外习题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随堂练习、单元测验等即时性练习环节,督促学生复习和掌握已学知识点。

4、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发挥网络突破空间距离限制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地学习和提高,弥补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吸收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相应教学班成立课程提高学习小组,任课教师课外指导该小组进行拓展学习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一方面教师指导有兴趣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特别是对数字系统设计知识的答疑指导,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解决因课时数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深入讲授特定工程应用专题的矛盾。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手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学习好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探讨当前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新模式。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理并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自编教材,编写学生实训指导用书,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源,要注重利用仿真软件的辅助设计功用。

参考文献

第7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型

一、精品共享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结合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应用型特点,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为一体,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的设计理念: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多媒体为渠道、以实践为目的、以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重实践,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贯彻“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长期以来,数字集成电路内部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的研究,是课程的主要任务。但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学生掌握各种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外部特性与实际应用越来越受到本科专业的注重。因此,我们要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更新课程的目标,根据课程的目标更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根据课程内容标准更新必修内容,根据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从对专业基本能力的要求出发,遵循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确定课程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并反复修订了课程教学内容。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有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设计性实验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教学过程中,过去满堂灌的方式已经落后,急需使用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增加课堂过程化考核,增加师生互动,加快教学反馈,来更快提高教学质量。

二、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数字电路课程形成了一套有示范性的教学模式和完整的网络教学体系。近年来,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不断地对这一门课程进行改革:(1)依照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大学教育“以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练、提高和充实,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2)为满足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的建设中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设计性实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便利宽松的第二课程制作气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计算机辅助电子设计软件的应用,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利用雨课堂网络智能辅助教学平台,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快捷免费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包括实现了师生多元实时互动,教学全周期数据分析等。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回应,提高课堂授课质量。雨课堂基于PPT和微信,轻量易用,操作便捷。教师可以在学生答题后立刻得到答题情况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增强了教学管理,随时抽点考勤,预习课件,改善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三、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不断改进,调动、激发广大教师建设课程的热情,推广、普及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电子、电气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精品课程的受益面主要是专业和教师,学生参与和网站点击偏少,课程的共享效果差。因此,数字电子技术精品共享课的建设原则为:重共享,以共享推动建设;强过程,突出建设过程、使用过程、评价过程;多模式,强调以共享为目标的多种课程活动;多级评价,充分听取专家、教师、学生的意见;三对象,课程建设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服务对象。结合应用电子相关专业的特点,数字电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络教学资源分为电子教案库、教学课件库、实践指导库、成果展示库、仿真课件库、试题习题库、教学录像库、能力测试库、示范教学库、电子元件库等10个子库。

第8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结构;导航;界面;交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网络课程是一个由知识点、跳转关系、导航策略和交互界面组成的教学系统。《汽车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导航设计和界面设计三个方面。课程内容主要以《汽车电子技术》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和辅助学习两大部分组成。

一、结构设计

由于网络课程有其特定的教育性,在设计结构时,十分注重对知识结构的设计,以便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在进行本课程知识结构的设计时,以《汽车电子技术》为框架,按章节进行选择,在各章节内部,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超链接。我们还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置了各种辅助学习方式,方便学习者自学。

(一)网络教学模块。网络教学模块(网络课件)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编制,是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具体的网络课件来完成,所以这个模块是整个网络课程的重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以平铺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方便学习者按各自的基础、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教学内容以课本的每一章节为纵向结构,以学习目标、辅助学习、作业系统、教师答疑、实验指导作为横向结构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非线性的知识网络体系,让学习者掌握充分的学习自进行有效的学习。

2、课程导学。为了帮助学员实现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供了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实验指导、作业系统等助学信息。

3、重点难点的处理。在对汽车电子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掌握理论与技术的相结合,这是课程内容中的重点。我们在对课程的学习时,加入实验指导,让学生边学习理论,边熟悉技术的操作。重点解析内容也可采用 Flash动态教学效果或视频教学,配以文字和语音讲解,利于学员更好接受和理解。

(二)师资队伍模块。“师资队伍”主要是介绍了有关该课程的教师资料,学生通过“师资队伍”可了解自己老师的信息。

(三)作品欣赏模块。“作品欣赏”又分为“优秀个人作品欣赏”、“优秀小组作品欣赏”、“教师推荐作品欣赏”。“优秀个人作品欣赏”和“优秀小组作品欣赏”是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上传到学习网上,学生不仅可随意浏览欣赏,给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将自己的作业与之比较,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在激励中求上进。“教师推荐作品欣赏”是教师在网上或其它杂志上寻找的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

(四)常见疑问模块。“常见疑问”中给出了在电子设计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和“教师答疑”不同,学生直接到页面进行查找,就可解决疑问,效果更快。

(五)学习交流模块。“学习交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线论坛,学生通过在论坛上发表文章,和同学老师们共同交流。这种讨论模块 ,目标是发挥教、学两方面积极性 ,活跃气氛和鼓励学习者显示才华和创造力 ,以及提供答疑解惑的场所。二是虚拟聊天室,学习者因为学术观点相近或兴趣爱好一致等原因更愿意在一起学习或交流,从而形成学习伙伴或网上好友的关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两个板块中畅所欲言,就学习、生活、实践中遇见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解答。

(六)资源下载。“资源下载”主要是与学习有关的电子课件、电子杂志、相关学习软件等,方便学习者学习。

(七)授课录象。“授课录象”是多媒体演示模块 ,目标是形象化教学。其中包含大量的视频资料 ,使学习者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八)特色项目。“特色项目”是教师或学生在汽车电子技术方面做出的某种研究,最终目标也是供学习者学习探讨。

二、导航设计

由于学习者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缺乏教师的指导,易产生迷航现象,因此清晰明确的导航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程中,为方便学习者学习,站内链接导航条始终出现在屏幕的右上方。在网络学习模块中,左边提供卷轴模样的下拉式导航条,学习者可随时选择某一章的学习栏块,直接进入相应的页面学习。

三、界面设计

《汽车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运用先进的网页制作工具,设计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习的热情。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包括显示界面和操作界面。在设计时要时刻注重界面清晰;在操作方面,交互性、可控性强。

网络课程是由一页一页的网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页面既是网络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汽车电子技术》所有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就是说网页设计是构建整个网络课程的灵魂。

(一)页面的布局。在《汽车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页面设计中大都使用了“T”型页面结构设计,将导航和呈现的内容合理的分开设计,页面布局清晰可见。

(二)页面文字。页面文字本着尽最大可能突出主题的原则组织的。文字的字体不超过三种字体,字号的选择不宜过大,否则会使页面显得非常杂乱和拥挤,令学习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字号的选择也不宜过小,这样会使学习者容易疲劳。

(三)页面颜色。页面的色彩是页面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 ,它贯穿于整个页面设计的过程中 。恰当使用不仅可以增加网络课程的艺术欣赏性 ,而且可以吸引学习者注意力 ,促进对屏幕上各部分的识别、突出差异 。但如果使用不当 ,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使视觉容易疲劳 。在选择时应考虑课程内容表现的需要、课程的总体风格、教学对象的色彩心理特点以及色彩本身所表达的含义等等因素 。总的来说 ,网络课程的页面色彩搭配要和谐、自然 ,给人以美感 ,注意颜色数量的多少 ,避免色彩过多过杂 ,尽量作到风格统一 。色彩的选择尽量鲜明、独特、与所设计的内容相协调一致 。

(四)页面图形。用图形说明、解释问题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 。本网络课程的图形图像大多采用photoshop工具进行处理过,使用起来更鲜明生动。

(五)页面趣味性。为了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性 ,在网络课程中加入适当的动画来展现教学内容,效果会比较好。

参考文献:

第9篇:电子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创新设计 多媒体 项目递进 毕业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电子、通信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电子设计者的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Protel软件进行电子原理图的设计与开发、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以及电子逻辑分析和仿真。学生通常在修完计算机文化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课程后开设该课程。在修完该课后,又不可避免地使用学过的Protel知识进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设计,在生产实习,甚至学生的毕业设计中,都会大量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及制作电路板。电子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除关系到加深先修课程相关理论理解及灵活运用外,更直接影响到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效果和质量。我们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及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台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讲台为中心,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及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教师就可将精力集中用于课程内容的安排与讲解上。在Protel使用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每步的操作过程,但是一旦上机自己操作,问题百出,那些上课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全都还给了教师。毕竟Protel是一门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听懂、理解课上内容远远不够,只有自己经历操作过程得出正确结果,才是真正掌握。如何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是提高Protel教学效果的关键。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台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机与学生机有机互联,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交互性是它的最大亮点。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边学、边动手、边解惑的过程,在良性互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1 广播式教学

在系统中,传统的黑板和教具变为每名学生的从机屏幕。教师授课时,只需将教师机上的多媒体信息(音频、图形、图像、视频等)以广播形式发到每台学生机上,该种教学模式适合对学生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演示。同时,学生机通过网络共享教师机先进的运算、图形和图像处理性能及各种存储资源,节省了学校教育硬件经费支出。

1.2 差别辅导

由于学生个体性差异,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这种情况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初期特别明显。由于学生刚接触Protel软件,对工具特性不了解,工程设计思路不清楚。传统实验教学中,通常出现教师满场跑,对学生举手提问应接不暇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的严肃性,而且降低了实践指导效率。现在,教师只需通过远程控制学生机上键盘和鼠标操作,并且在操作中还有音频指导。

1.3 协同互助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提高讨论效率,这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且无形中锻炼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利用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学生间互教互学。

1.4 互联验收

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交结果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通过依次浏览学生机界面,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同时,对于优秀的样板设计,通过网络广播给需要指导的学生,以起到示范和带动其他学生的作用。

2 构建项目递进式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设备配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改革教学方法,使之适应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项目为驱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让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主设计学习过程,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对于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实例操作讲解演示,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其独立探索创新能力。

递进式项目教学法中,项目选择至关重要。这里的项目有两层含义,单从本课程教学活动讲,根据电路板设计过程,教学内容可分为原理图元件设计、原理图设计、封装设计、PCB设计4个模块。依据各个模块的重要性,设计相应若干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项目。通过完成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来理解Protel软件操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该软件设计电路的能力。由于课程时间及学生相关知识的局限,要让设计最后变成PCB板,时机还不成熟。为了教学内容的连贯、完整,结合我校“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着力打造安徽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我校根据专业不同分别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安排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这时学生比较全面修完单片机、DSP、FPGA课程,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故从整个本科教学环节看,项目此时就是要求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设计相应PCB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校电科专业2008级2周校内生产实习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设计出控制机械手臂电路板。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设计出PCB文件,通过热转印、化学腐蚀、钻孔、元件焊接、程序下载、软硬件调试等,最后控制机械臂搬移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更在项目实践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加深了Protel使用技能及方法的理解。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加之毕业设计时间与找工作、考研时间冲突,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大幅下降。毕业设计可以看做是更高层次Protel设计综合项目。如何提高毕业设计兴趣,选题是关键。教师可以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通过鼓励学生制作电路实物来提高学生兴趣。学生有了扎实软件使用技能、模块项目开发经验,在教师必要指导下就可以较好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考核方式上取消了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采用更为灵活的大作业形式。大作业在课内完成,为期5~6学时。大作业内容包含设计电路板的全部过程,无形中让学生自觉总结该课程所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沉淀。同时,大作业开放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主动学习模式,锻炼了团队协同开发能力,综合地考查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

3 结束语

基于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的项目递进式教育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呆板、被动式学习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开拓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参考文献

[1]胡烨,姚鹏翼,陈明.Protel 99SE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乔春芳,张柏英.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与管理网络系统的综合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