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科病人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患者的一般资料
2009年下半年收集的20例老年妇女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58岁,平均年龄63岁。
2患者术前诊断
医生手术前对这20病例的诊断为:卵巢癌1例,内膜癌1例,宫颈癌2例,卵巢瘤7例,子宫肌瘤9例。
3护理体会
以下就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做详细介绍。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检查及治疗
入院前合并有其它脏器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所以应严格术前检查,这是由于老年人独特生理条件,并根据所患疾病及检查结果请相关科室会诊制定治疗护理计划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尽量使病人维持在最佳的生理状态。
3.1.2术前准备
1)胃肠道准备
患者手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目的是为了清洁肠道。
术前4小时禁水,如果是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特别是卵巢癌病人,肠道准备得从术前3天开始。术前3天进半流食。口服庆大霉素及甘露醇。术前2天进流食,其它同术前3天。术前1天禁食静脉补液,继续口服庆大及甘露醇并行清洁灌肠。
手术当日清晨清洁灌肠至排泄物中无粪渣,但应视患者承受能力而定。警惕腹泻导致脱水。
2)阴道准备
手术的前一天要为病人冲洗阴道两次。行子宫次全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不需要涂甲紫。行子宫全切,子宫根治术者在第二次冲洗后在宫颈口及阴道穹窿部涂甲紫手术切除宫颈标记之用。
3.1.3心理护理
术前仅仅对老人的医疗护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老年妇女有许多并发症及独特的生理、心理条件会使高龄妇科手术病人增添其复杂性和风险性。所以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老年人住院后极易产生悲观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是由于上例和物质生的原因造成的。生理上原因:一个人的听力、视力和记忆力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减退的,行动也相对迟缓;物质上的原因在于:由于退休后社会角色转换,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条件受到一定限制。而这些不良情绪往往影响手术效果和愈后。所以患者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在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上,护士应了解患者常见心理需求,一切从患者所需做起,使患者处于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外,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护士应以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这还可以表现在一些细节上:如听她们说话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柔和、声音要大些。消除她们对陌生环境和疾病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要让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共同为患者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3.1.4营养支持
相对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要差一些,术前增加患者的营养师很必要的。术前指导病人改善饮食。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 吸收的食物。对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重度贫血者给予输血,使血红蛋白在90 g/L以上,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
3.2手术中的监测
针对老年人具有重要生命器官生理性退行变化等特点,对麻醉手术的应激性需要降低。所以在术中应该做好麻醉心电呼吸血氧饱合度等的监护。如有出现问题方便及时处理,使病人手术成功得一保障。
3.3手术后的护理
3.3.1引流管护理
1)病人手术后应加强病房巡视,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要做好准确记录,如有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2)多置阴道引流或腹腔引流是妇科手术种最常见的,需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时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将引流管注明标记,接上无菌引流袋。引流固定位置有严格规定,不得高于切口平面,以防引流不畅倒流。对此如有疑问时应及时向手术医生请教。
3.3.2各类管道的观察及护理
正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特别是阴式手术,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需要注意泌尿系感染。导尿管插入深度8cm 左右H根据手术大小,确定导尿管保留时间。还要特别注意观察导尿管是否流畅,对此应该做好详细记录。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洗导尿管近端、尿道口、外阴2次/d,导管护理1次/d。同时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如引流液呈鲜红色,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各种引流管一般手术后两到三天后拨除。
3.3.3呼吸道的护理
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气管自静能力较差的特点。因为无力咳嗽,易造成肺淤血,甚至伴有伴痰粘稠不易咯出,所以得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幅度,定时测SPO,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术后三到六个小时。从第2天开始 超声物化吸入,以助化痰和抗感染治疗。在保护好切口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咳嗽、咯痰。做自主深呼吸运动。增加膈肌活动,加强术后护理人员应该碰帮助患者翻身和变换时扣背以助排痰。
3.3.4饮食的护理
术后等到病人能进食后,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病人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出血。
4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高龄手术患者常因机体脏器功能老化,合并各种内科疾病,使手术风险增大,给护理带来较大困难。给我们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掌握各种正常理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病情,还要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这也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更新自我。比如对多功能监护仪、各种输液泵、静脉置管的使用和护理。仅仅掌握专科业务知识是不够的,此外还需要掌握尽量多一些的边缘学科的知识,来加强手术期护理。整个治疗的重要环节是及时处理并发症,老年患者是否能顺利接受手术、安全渡过手术危险期、治愈出院的关键就是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俊,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
当代护士.2006.8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 60 岁以上手术病人 39 例,最大年龄79 岁。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妇科疾病,以决定手术的疾病为主,其中恶性肿瘤 22例,子宫脱垂 2 例,良性肿瘤 15 例,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切片证实。
麻醉根据手术范围,并发症以及患者全身性情况结合考虑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25 例,全麻 11 例,全麻加硬膜外麻醉 3 例,均无麻醉意外发生。手术方式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 15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17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3例,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双卵巢动静脉结扎术2例,经阴拭子宫切除术,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术2 例。
护 理
术前护理:①皮肤评估 据美国资料统计,71% 的压疮出现在 60 岁以上的老人,所以应定期对每位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积极做好压疮预防措施[1]。②训练及预防并发症的训练:为适应手术卧位,手术后各种,术后卧床阶段各种生活习惯的变更,术前给予充分的训练。手术后病人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因此要训练病人作胸式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双手按住季肋部或切口两侧,以限制腹部活动的幅度,深吸气后再用力咳嗽,重复训练,直到病人掌握为止。③并发症的护理:老年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发展快而预后较差,所以术前要做好积极而周详的准备,改善各脏器的状况,施行有准备手术。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在围手术期始终会产生各种复杂心理应激反应 [2]。针对病人紧张情绪与对手术的顾虑,向病人说明手术对身体有哪些影响,术中如何配合,可在备皮、灌肠等术前准备工作中边说边做。可以加强与病人的感情联系,也可另一方面减轻病人的顾虑。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手术前及当日晨测量血压,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给医生。
术后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 30 分钟测血压,脉搏直至平稳,有并发症的尤其特别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体温上升是手术后的常见症状,术后第 2 日最高,但是很少高于 39℃,如体温过高,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反应能力差,虽然并发感染,但是不一定出现高热。对老年患者输液要注意血压、电解质、血气等变化。尽量做到等量输入,既要补充又不使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滴速和液体量。选择穿刺部位时,应选择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进行穿刺,应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因活动限制,易造成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由于在手术室穿刺下肢,2 例造成静脉炎。经治疗好转。护士要加强对输液过程的观察,记好出入量。术后疼痛能防碍身体活动和呼吸运动,甚至使血压升高,老年人由于痛觉减退,故须正确评价,记录病人的疼痛感觉,提供安静环境,鼓励病人松弛,并及时使用止痛剂。术后 2 小时血压平稳后鼓励并协助病人床上活动和翻身,促进肠蠕动,根据手术范围,努力使其早期离床活动,做到术后5 天可以走路的程度。
本组病例肺部感染 2 例,对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半卧位,频繁翻身,每次翻身后给予肺部叩打,促进痰液排出,鼓励其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术后患者可能遇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出院后的康复过程中应继续给予教育解释。除出院前做好详细的健康宣教外,另发一份出院护嘱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摘要】心理社会因素在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妇产科病人的心理问题,许多是由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特有的生理现象所引起,有时这些心理问题又进一步引起强烈的身心反应,甚至心身障碍,充分了解其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更好地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护理
1 心理因素与疾病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群居于社会之中,群体气氛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团结气氛可使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互相猜疑、妒忌,则使人感到压抑。无论社会或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和支持,常使人精力充沛,勇于克服困难。尤其对患者而言,更为重要,可使其减轻后顾之忧,增强治疗信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具有经常性与稳定性,女性较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致心理失衡。当处于愤怒、抑郁、悲伤、恐惧时,机体则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进行调整,使皮质醇增高,T淋巴细胞减少,致细胞突变肿瘤发生,有报道72%的癌症患者发病前受过精神打击;有人研究表明70%~8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情绪障碍和性生活问题,可见心理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
2 妇产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2.1 焦虑与恐惧。绝大多数病人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环境的信任。常见于初次接受手术的病人和初产妇,因为病人缺乏足够的妇产科方面的医学知识,对特殊诊断检查、分娩和所患疾病的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造成心理障碍。易使患者失眠、食欲下降,引起疲劳、脱水和体力消耗,可出现宫缩乏力而难产。手术患者易担心手术不顺利及术后会出现性格和生理等方面的改变,影响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病人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部分肿瘤患者在未确定良恶之前产生焦虑,寝食难安。
2.2 紧张、害羞心理。妇产科病史常涉及到生殖、月经、性方面的话题,许多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患妇科病后怕被人误解而非常紧张,有的甚至不愿到医院就诊。入院后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觉得羞于启齿,不便详谈,有疑问也不愿向医护人员咨询。特别是未婚先孕者,怕被熟人发现、怕手术疼痛、怕出血多、怕手术后遗症影响今后的正常生育和月经而非常紧张和敏感。
2.3 忧郁、多疑心理。子宫、卵巢切除术患者,常出现自身脏器的损失感及术后女性特征、、生育能力、家庭生活等的损失感,担心手术失去女性特征、失去吸引力而影响夫妻感情,感到精神压力大;部分患者丈夫认为切除子宫、卵巢会降低、失去女性特征,对妻子做生殖器手术忧心忡忡,从而加重患者的忧虑心理。更年期患者,内分泌功能和心理常趋向紊乱,此期又是许多疾病的好发年龄。患病后常担心给家庭、工作带来困难,担心医疗费用,担心父母和子女的抚养及自己是否成为丈夫的累赘等。有的一时得不到确诊而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常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多虑、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爱挑剔等心理。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患者来院后,护士应紧张而热情地接待患者,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要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真诚。要善于忍耐,对患者及家属过激的言行切勿计较。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3.2 设法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急救室内可放置鲜花,抢救时医护人员动作要快而不慌乱,态度神情镇定自若,操作时认真细致,动作轻、稳、准,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并且指导患者放松的技巧,对强烈克制疼痛的患者给以鼓励,并允许她们,允许家属陪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果断地处理各种“应激”状态,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有分寸地向患者说明情况,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3.3 尽量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使患者感到受人重视,有独立人格。医护人员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疾病发展及预后时,要根据患者的个性差异、心理承受能力尽量说得客观些,无论预后如何,都要给予肯定的支持和鼓励。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向患者解释治疗、护理、检查的项目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及时了解检查结果。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配合,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放心家中的事情,安心治疗,尤其避免在患者面前哭泣,以免加重患者的焦虑。
3.4 消除患者自卑等心理。患者自卑等心理的产生,不利于患者自身的治疗和康复,因此,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开导患者,同时也要鼓励和安慰患者,从而帮助患者消除顾虑,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使其自身积极去治疗疾病和战胜疾病。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好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使患者消除悲观、失望、绝望的心理。对于出现自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正患者的这种心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劝慰患者,使其不要过分自卑和自责,要勇于承认事实,积极面对现实,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身的状况。
总之,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正确估计不同性格的患者,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满足不同的心理需要,给予她们更多的温暖,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陌生感,以良好的情感交流给予鼓励支持,提高其适应力。“治其病先攻其心”充分证明了心理治疗与药物、手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在妇科患者中更好的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珍菊.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作用[J].world health digest, 2008, 5(2):177
[2] 王娴.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4(5):74-75
[3] 张林燕.妇产科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20(4):71-72
[4] 罗琳. 65例妇产科手术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3, 1(6):16
【关键词】 人文护理理念;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74-02
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是护士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国务院2008年颁布的《护士条例》对于护士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住院病人追求优质的诊疗、护理服务的需求[1]。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断提高,现代护理人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及推广,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优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高效、高质的护理。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融入人文护理理念,全方位照顾到病人的身心需要,融洽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切实领会及落实优质护理的真正精神,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是以妇科手术病人为收治、护理主体的病区,自2012年制定并开展针对妇科手术病人为对象的全程人文护理的创新护理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选择妇科手术病人共202人,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病区护理人员结构:共15名;年龄20~39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4名。
1.2方法
1.2.1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舒适、温馨的休养场所:针对病人、病种的收治特点,对病区及病房环境进行了美化、装饰,病区走廊装点色调温暖的图画,转角处放置绿色植物,设立优质护理小展板、健康知识宣传栏,并在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境、设施、设备处建立明显的温馨提示标记;床头悬挂有针对病人、病种及病程的健康教育卡。
1.2. 2 优化服务流程,住院全程提供人文护理:(1)优化各项流程,增加人文关怀理念及举措,组织学习,有效落实。对新进人员,包括实习同学、进修人员及新职工由指定带教老师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护理整体参与并全效落实。(2)新病人入院在原接待流程基础上,实行病人心理及健康需求的沟通,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口头、书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疏导,针对妇科手术病人的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扩散至家庭及社会层面,并采取心理量表测试,医护患三方沟通,预警、会诊机制的落实,干预病人的不良行为及心理,使人文护理举措具备客观性及科学性。(3)术前针对性的给予饮食变更后的指导,取得营养师资格的临床护士进行专业的饮食营养知识的宣教及指导;采取护士口头讲解、行为演示、健康指导文字及图片相结合,生动诠释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床上翻身、有效咳嗽、伤口保护及管道防护等知识,联系相似手术后病人讲述手术过程及感受,关注并三班交接病人的睡眠。(4)术后及康复期注重饮食、活动、用药等护理措施落实的同时,关注病人的舒适护理,运用疼痛量表,动态并量化评估术后3天病人的疼痛程度,采取多元化措施使病人的不适感降到最低;进入康复期,扮演护士角色协同宣教工作,提升主动参与管理自身康复意识及能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归属感及自我价值充分体现。(5)出院病人实行病人及家属共同宣教,帮助搭建家庭支持平台,温馨健康提示卡备注出院活动、饮食、自身防护及家庭支持及配合注意事项,出院一周临床护士落实随访,征求意见、建议,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
1. 3评价方法:出院前一天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在护理部层面满意度调查表中添加包括住院环境舒适度、心理关注情况、护士主动关心情况、总体感受等15项调查内容,由临床护士发放,自行投入意见箱,每月末打开统计,发放199份,有效回收191份,回收有效率95.47%。
2 结果
综合满意度,针对人文关怀的项目及内容:病房环境,满意例数185例,满意率96.8%;住院期间心理疏导及沟通186例,满意率97.3%;手术前后护士是否主动关心并给予帮助188例,满意率98.4%;对护理服务的整体感受186例,满意率97.3%。
3 讨论
3.1当前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为基本内容的整体护理[2]。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过程中,真正做到在照顾病人身体健康的同时,给予思想和情感层面的人文关怀,使优质护理服务与整体护理密切融合,实现给予病人从住院过程至出院后续的全程护理,充分满足病人的需求,变被动接受治疗、护理为主动参与,对纵向的疾病康复以及横向的社会、家庭的支持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并在住院过程中实现部分自我价值的体现。
3.2人文护理理:念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护患双方来说起到双赢的作用。再提供良好护理服务的同时,护士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有益于减少护患矛盾,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益于工作压力的减轻,使护士感受到职业的被尊重感,间接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提供满意服务[3]。
4 小结
在对妇科肿瘤手术病的住院全程的护理工作中人文护理理念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真正诠释,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护理理念,对护理对象进行从入院到围手术期、康复期以及出院的全过程的心身照顾,使其充分体会被尊重感及自我价值的不丢失,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依从性,从而缩短住院进程,提高病人、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建宁,刘炎玲,王霞,等.住院患者和护士对服务需求层次认知的比较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4):27-29
【关键词】骨科;康复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73-01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治疗与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涌现,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服务中不仅要体现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也要融合人性化的关怀理念,让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均得以改善。因此在这一发展趋势和大背景下,心理护理日益为护理工作者所重视,并将之引入到临床的实际应用。骨科是临床上的重要科室,收治患者通常较为复杂,而且病情也相对严重,因此护理工作量也非常繁重。骨科护士如不重视护理细节和患者的心理感受,常易引发相应的护患矛盾,既影响科室形象,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如何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措施,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热点话题。我院通过对骨科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发现收效显著。现将相关心理护理经验和实施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患者,其中包括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33例,四肢多发性骨折22例。依据随机原则,将这7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为14~73岁,平均(52.6±3.2)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为16~71岁,平均(53.1±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措施基础上,并接受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加以评价。
1.3基础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等3个方面。生活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多进食蛋白和维生素含量高,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清水。对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及时戒除纠正。对需要长期卧床恢复的患者,要确保床铺干净卫生,被褥要保持轻柔干燥,经常换洗晾晒,以避免潮湿。经常帮助卧床患者翻身和拍背,以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尽量避免超负荷运动[1]。此外,功能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护理内容。护士应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式、强度和频率等。如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进行功能锻炼时,应以舒缩股四头肌,进行跖屈和足趾活动为主,并辅以髌骨被动活动。健康教育的对象既包括患者,也包括家属,涉及的内容包括疾病知识、锻炼活动注意事项、饮食习惯和并发症的防治等。
1.4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康复期的骨科患者,多已接受长期治疗,并对功能锻炼存有顾虑,对疾病的康复和后遗症有较大思想负担,并担心疾病再次复发,护士应将之与发病初期及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区别,并制定专门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加以实施。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是实施心理护理的首要步骤。护士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在和谐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包袱,并认真剖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有些患者心情急切,并急于求成,超负荷地进行功能锻炼,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和心理,不仅无助于康复,甚至会适得其反。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躁心理,并叮嘱其不可操之过急。此外,有很多老年患者,突然遭受疾病打击,通常会存有悲观和抑郁心理[2]。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有效传递相应的疾病知识和正向内容,可通过介绍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来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针对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术后患者,由于受到突发事件冲击,通常存有焦虑、惊惧和害怕疼痛等心理。护士应针对不同心理问题,采取适宜策略,尽最大努力安抚患者。如制动休养对类患者而言十分关键,但是大部分患者会因害怕疼痛,进而不愿活动,难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患者对锻炼恢复缺乏认识,并担心活动会对关节造成损害。面对这一现象,护士应采取鼓励和暗示策略。通过详细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安慰和鼓励的语言,期望的眼神和动作,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并让患者看到每日恢复的实际效果,使患者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治疗康复中来。
2结果
对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评价,观察组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36例,所占比例为94.74%。对照组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31例,所占比例为81.58%。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姿势、行为和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消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早期康复地目的[3]。我院通过对处于康复期的骨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发现临床效果十分明显,该措施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痊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兴贵,刘贵芳,胡艳娣等. 骨科患者出院指导在康复期中的意义[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77.
妇产科手术病人常规留置导尿管,主要目的是消除膀胱充盈,有利于盆腔手术视野的扩展。充分暴露病症,避免损伤膀胱和妨碍手术,同时促进病人术后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1]。但在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严重的是尿路感染。据报道,美国每年医院感染病人约有40万例,其中75%做过某种器械尿路检查,致使40%的病人发生尿路医院感染[2]。可见,如何安全地进行导尿,进行恰当的护理是目前护理工作应当重视的内容。
1 尿道的解剖生理
女性尿道很短,全长3~4 cm,直径8~10 mm。
2 护理
2.1 留置导尿的注意事项:(1)应向病人讲明导尿的目的、意义,并给予适当遮挡,以取得病人的配合。(2)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3)选择型号适合的导尿管,成人以16号为宜。(4)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导尿管在尿道内反复拔插,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及引起尿管感染。(5)插入气囊、导尿管时,不能过重,以免引起尿道的损伤。(6)膀胱过度充盈且极度1000 ml时应分次,以防止液压突然降低而发生虚脱。
2.2 导尿管和尿管的处理:(1)尿管和储尿袋:避免接触地面,留置尿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或脱落;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注意有无沉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防止尿液逆流,及时液,当病人下床、翻身或搬动时,尿袋不得高于耻骨联合处。(3)留置尿管病人超过1周时,为保证膀胱功能,采用间歇性夹闭引流管,2~3小时开放1次,以锻炼膀胱的充盈和功能。(4)引流不畅时,可用无菌导尿管,抽吸时用力不要过大,以防膀胱黏膜吸在导管上。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1)应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每日用消毒液擦洗。(2)留置尿管应经常更换,保持尿量在
200ml左右,如发现尿液混浊、沉淀,应行膀胱冲洗。(3)拔除尿管时,动作轻揉,为减少损伤尿道黏膜,拔除尿管时,可用20 ml空针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 ml,然后再将尿管拔除。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后,拔管时与尿道黏膜不会产生强烈摩擦。(4)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护病人隐私。在临床上,病人的安全应摆在护理工作的首位,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损伤,会给病人带来暂时的不舒适症状。(5)导尿术更是一种损伤性操作,长期留置导尿易引起感染,有文献报道,1990~1996年,我国30余所医院的感染监测结果表明:在50%的医院中,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占医院感染的11.4%~18.6%,而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导尿或留置导尿引起。(6)近年国外文献报道,医院内感染中,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已有上升趋势,约占院内感染的36%~40%。
所以,加强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尿液引流通畅和导尿系统的应用和个人卫生,对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极为重要。
【关键词】肿瘤;焦虑;康复
妇科肿瘤为女性常见的疾病。肿瘤的发现往往引起患者的焦虑恐惧。但过度的焦虑情绪不仅增强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对整个手术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人就近五年来以来本院妇产科肿瘤患者的术前焦虑恐惧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术前心理指导
1.1 术前开展系统健康宣教因我们面对的是广农村妇女知识缺乏,需要给她们做耐心细致的解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实施手术的必要性。给患者介绍实施麻醉的方式,大致的手术方法及范围、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指导、术后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使之有心理准备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缓解焦虑恐惧情绪,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2 手术疼痛焦虑指导首先应介绍医院具备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主管医师的职称及技术水平,列举同类成功手术的病例,尽量安排与术后基本康复患者同居一室,使患者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1.3 疑虑肿瘤性质的指导当患者发现自己患有肿瘤时,总是急于了解自己患的肿瘤性质,应根据B超、CT等提示给予解释,并告诉患者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配合医师尽快实施手术。
1.4 帮助患者尽量适应环境护士首先必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用熟练准确的技术为患者治疗,交谈中稳重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5 帮助患者得到社会及家庭的支持有很多妇女担心女性特征的改变以及性生活的障碍,而影响夫妻感情和生育情况,应与患者家属说明道理,单纯子宫切除或卵巢部份切除不影响女性特征及性生活,使患者放下包伏,鼓励丈夫关爱妻子,使患者精神得到安慰与支持,清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62-02
呼吸内科作为临床主要科室之一,科室内的住院患者以慢性疾病为主,且多为老年人,该类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久且合并症较多[1]。糖尿病患者以老年居多,所以导致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合并症问题的出现,增加了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难度[2]。有报道指出,对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在保证护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和谐护患关系[3]。该文就该院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总计120例。疾病类型:36例患者有哮喘,30例患者有肺部感染,30例患者有慢阻肺疾病,13例患者有弥漫性肺疾病,6例患者有全身疾病肺表现,其他5例。将120例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积极参与,每组6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3~76岁之间,年龄均值(58.5±4.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5~78岁之间,年龄均值(59.0±5.5)岁。两组实验对象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综合医院以及患者病情发展、呼吸内科疾病特征、病床情况等实际情况,组建护理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名护士长作为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组长、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组成。②划分责任组长职责。要求责任组长的护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要求强,在带领护理人员期间能够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并对护理组员进行指导。③分配护理人员。综合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平均划分,责任护士由组长选择,要求责任护士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娴熟的护理技巧,能够协助护理抢救工作。辅助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进行用药配置以及药物查验工作。④护理实施。责任组长带领护理工作人员综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日常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流程,包括对病房环境的护理以及吸痰、血糖监测、气道护理等。⑤制定应急预案,在患者有突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同时,责任组长在从旁指导的基础上监督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干预工作执行情况,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综合总分分为非常满意以及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总分100分)、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沟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情况,每项指标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护理干预后的消极情绪评分(参考焦虑、抑郁评分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消极情绪越低)[4]。
1.4 统计方法
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实验指标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算。护理满意度以%表示,进行χ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后消极情绪评分均以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见表1,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总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0%(P
2.2 组间消极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见表2,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2.3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对比
两组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见表3,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等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临床护理服务发展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学护理模式,要求护理模式要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强调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6]。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基础上衍生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作为中心,以责任组长作为小组管理人员,护理服务的目的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另外,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责任包干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划分,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7]。
随着护理模式由只重视“病”转向重视“人”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我们又开展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实行全程优质服务。每个人包括患者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健康除了受生物性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社会环境、精神、文化、经济、年龄、家庭、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又因她们不懂人体生理结构,缺乏恢复健康知识,所以影响术后健康恢复,尤其体现在妇科再次手术病人身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从2005年-2008年3年间,我院妇科共收两次以上手术病人共128例。其中剖宫颈产36例,子宫全切12例,子宫次切30例,卵巢瘤切除20例,宫外孕切除术30例。一律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时对病人进行护理。
2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2.1 术前心理分析
2.1.1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因为她们做过一次手术,有的做过2次甚至3次,所以怕开刀、怕出血、怕切口不愈合、怕手术效果不好,担心手术会不会出现意外及并发症等。精神极度紧张,自我调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易怒,发脾气。
2.1.2 妇科手术对病人而言是身心两方面的应激,由于病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不足,若经妇科手术切除卵巢或子宫后,担心失去女性特征。
2.2 护理措施
患者最基本要求是安全,不出现意外,这固然要靠精湛医护技术作保证,但同时也必须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来促成,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充分的自信。我们的一言一行,一说一笑都应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在和她们交往中有意介绍主治医师和麻醉师情况。耐心倾听她们提出的各种疑问,用友善亲切、同情的言语不厌其烦地为其解释。请已做过同种手术病人和他们交流、激发她们意志,建立起信心,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的患者情绪稳定,较好地配合手术。
2.3 术前健康教育
2.3.1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女人生殖器官和术后对身体影响,得到家人的支持,以减少心理压力。
2.3.2 让患者戒烟戒酒以减少术后咳嗽和影响麻醉效果。
2.3.3 介绍患者吃易消化、高营养、含维生素丰富食物,有利于术后恢复。
3 术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1)术后疼痛的心理:一般术后疼痛6小时出现,但第二次手术病人有的术后1小时就出现疼痛。这种情况就看我们护士的护理水平,护士的心理素质。
(2)护理措施:我们护士应了解麻醉作用消失时间,伤口疼痛的程度,有无恶心、呕吐反应。护理原则是因人施护,掌握病人性格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及医疗咨询,帮助病人消除顾虑,丢掉包袱,同时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的亲近和依赖,精神舒坦。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疼痛症状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良好的语言能使病人精神振奋,促进抗痛。
(3)悲观、消抑郁的心理:患者身体逐渐恢复,但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宫外孕,子宫全切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未生育过的,终日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谈,活动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帮助要求增多,猜疑心很重,主观感觉异常,甚至怀疑病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对前景忧心忡忡,消极厌世,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很好配合治疗。
(4)护理措施:主要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病人,调整病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振作精神,让家属及亲属安慰她,配合治疗。告诉她只有心胸开阔,乐观,保持良好心态,才有利于健康。
(5)术后健康教育
1)术后:全麻的患者要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防止发生呕吐;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去枕平卧1.6-8小时,垫枕头过早会引起头痛。
2)术后活动:患者回房间后下肢一般1-1.5小时后逐渐恢复知觉,如自己腿有知觉,就让患者自己活动一下,让家属帮助按摩一下,后腰及尾骨突出处,以免压出褥疮;10小时后可以翻身活动;第二天患者取半卧,导尿管取下后可以下床活动。
3)术后饮食:术后当日禁食水,术后1-2日进流食,忌牛奶、糖等产后食物,防止肠胀气,以后逐渐改为高热、高蛋、高纤维素的半流质和普通饮食。
4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是由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这三个既相对又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
(1)加强心理护理,增进护患关系:医护语言对患者心理有重要影响;医护语言对患者有治疗作用;心理护理主要就是通过语言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舒心。亲切和蔼的语言可使患者的病情缓解,早日康复;护士一定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灵活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规范性、幽默性、情感性、道德性的特异,使良好的语言在医疗和护理中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