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风险范文

市场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风险

第1篇:市场风险范文

创业板市场初展宏图,28家企业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可喜可贺!创业板肩负着构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重要使命,首批挂牌只是万里的第一步,今后有更多的企业要上市。创业板如何办得成功?有哪些制度和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中国创业板集中的风险有两个,一是市场风险,二是公司风险,包括公司经营的风险。随着上市公司增多,创业板风险中公司风险成为最主要的风险。市场风险:“三高”和“打新”

第一,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是所谓“三高”发行,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市净率。第二批、第三批创业板公司的发行价使“三高”局面进一步加剧,其中红日药业以60元/股的罕见高价雄居榜首。以2008年摊薄每股收益计算,首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倍,而第二批、第三批的分别为57.19倍和57.51倍,均高于首批。全部28家公司中,静态市盈率最高的为鼎汉技术,超过了82倍;最低的为上海佳豪,也高达40倍。

而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其发行市盈率对主板市场一直保持着一倍左右的溢价,以主板平均15倍左右的市盈率计算,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仅为30倍左右,金融危机前,平均市盈率为34倍。从目前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看,ROE(净资产收益率)是主板的2倍,是中小板的1.7倍。

创业板公司以超过57倍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上市,挂牌后不愁涌现出多个超过100倍市盈率的个股。问题是整个创业板群体能否长期维持60至80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目前的二级市场,主板平均加权市盈率仅为23倍,中小板市盈率也不过在30倍左右。

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造成了超额募集,很多的企业原来计划募集几亿元,现在募集到十几亿元,数据显示,某公司2008年净利润为1.2亿元,今年利润比较好,上半年是1.17亿元,如果按照融资18.3亿元相差太远,按照生产情况,一次涨势的收入全公司要做15年,结果一天就拿到了。另一家公司也是如此,原来募集是2.4亿元,实际募集是5.5亿元,也超过100%,预计2009年的净利润是0.57亿元,如果不上市的话要经营十年。一下子超额拿到那么多钱,如何用是个大问题。

第二,可能出现热衷“打新”,首日爆炒,后市可能下跌和交易冷清。10月30日首日交易出现疯炒和爆炒的情况,到中午的时候所有的28家企业都被临时停牌。按现在的规定,首日撮合价格开盘,如果超过20%就停牌20分钟,超过50%再停牌30分钟,超过80%就要停到14时57分。根据当日交易收盘价,与发行价比,28家公司中有9家超过了100%,金亚科技209.73%,而华谊兄弟市盈率已经达到249.52倍!被称之为“市梦率”。首日之后,截至笔者截稿的当天下午,28只创业板的股票只有两家上涨,一家收平,其余25家都下跌5%以上,有20只股票以跌停报收。高市盈率、首日爆炒、后继冷清,世界的创业板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最后导致交易清淡。过度炒作是透支了企业未来的成长,会引起市场的激烈波动,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来自于市场风险的问题。

公司风险:上市公司的质量

创业板是给创业期企业提供投融资的市场,投资的是未来,风险非常大。创业期企业的不确定性大,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产业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都会对弱小的公司产生重要影响。公司风险是创业板市场最大的风险。

成熟市场的公司和创业板的公司不同,主板公司是“向后看”的,必须有三年盈利的业绩,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才可以上。而创业板公司只有营业记录,没有更多业绩,看的是高成长性,是“向前看”的。如何判断创业公司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于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对高市盈率发行有所限制。改革要有实际的条件,现在的发行价是完全的市场化,方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是否具备完全市场的条件。在其他方面都没放开的情况下,单放开发行价是有问题的。因此,在询价的基础上应该有所指导,证监会和监管部门是否可以对发行市盈率给出指导意见,例如1~30倍或者是1~40倍,可以略高于主板的市盈率;超过规定的市盈率上限,监管部门有权阻止其发行,这样做不是倒退,而是稳定市场的举措。如果市场是万能的,要监管部门干什么?

2 创业板中签实行均股制。现在100万元才可以中到一签,很多人没有机会。第一天交易中签者的股票都卖了,由没有中到签的中小投资者接盘,而且由于实行T+1制度,中小投资者都跑不了,到第二个交易日,股票开始下跌,全被套住。建议发行股票可以像香港那样实行均股制,每人一手。

3 首日实行涨跌制度。交易所控制首日暴涨实行了三档临时停牌制度。但是以开盘价为基础上涨临时停牌,对防止爆炒作用不大。应该在发行价基础上实行临时停牌制度,这样才可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差距。

4 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创业板的上市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家族企业,股权相当集中,使这些公司真正变成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才是发展的方向,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决策的民主化都有好处。

5 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市场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公开,这样上市公司才可以永久常青,才可以对投资者负责,对股东负责,对整个的社会负责。

6 加强信息披露。这些中小公司跟中石化、中石油不一样,信息披露少,要及时详细地披露,才可以获得信息进行投资。

7 严格退市机制。创业板跟中小板和主板不同,要直接退市,该退就退,如果想重新上市要重新申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警示,也是节省社会资源。

8 完善保荐人制度。保荐人非常重要,应该提倡终身保荐,如果保荐几家公司,两三年上市公司就完了,这个保荐人的资格就应取消。这样可以促使保荐人加强责任心。

9 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处置投资者利用资金连续申报,联手抬高股价,涉嫌操纵开盘价的案件。

第2篇:市场风险范文

当代中国人生活在“高风险社会”里,当代中国人的行为,理性地、可预期地、倾向于是“短期”的。可是当短期行为蔓延开来成为社会主流的行为模式时,整个社会的风险将遵循所谓的“马太效应”而无可避免地迅速上升。整体风险超过某一默契的“度”以后,理性的投资者将不再信任市场里流通的任何重要“信息”,整个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将大大下降。

近期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且难以回避的挑战之一,是通过下列途径降低金融的市场风险:(1)增加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性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可预期性;(2)改善资本市场的各类支撑体系――财务、审计、监管、法律、以及对预期行为的“共识”;(3)利益群体的多元化;(4)重要信息的流动性和可流动信息的完备性。以上诸途径相互作用。

那么,同时(即整体性地、配套地)通过上列四条途径降低金融的市场风险的途径是否存在呢?从目前呈现出来的各种可能性来判断,这一整体良性化的社会演变途径是可能的,那就是被康德称为“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用康德的语言表述:为缓解许多个体的不同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人们需要一种被称为“市民社会”的社会秩序来规范每一自由意志。

为了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况,我把“中国市民社会”定义为:独立于在旧体制和新体制下迅速扩展的“政府”权力领域,独立于主要由西方跨国公司营造的“企业”权力领域,和独立于传统悠久但正在瓦解的宗法社会的“家庭”权力领域的“第四度空间”。这或许平行于哈贝玛斯论述过的,对西方市场经济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在这样的公共领域里,人们按照自愿原则、公益原则、非营利原则、和非政府原则,结成目标各异的“社团”和“媒体”,并基于哈贝玛斯所讨论的理想状态下的“交往伦理”发表观点各异的“公众见解”。在各种“见解”的自由竞争中,人们能够听到比较客观和完备的信息。同时,在公共领域里,人们也学习批判性思考和独立综合各方面见解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中国市民社会”,如果能够获得发展,将从下列诸方面导致市场风险的下降:(1)独立于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公众舆论和自由言论将导致审计、监管和法律等支撑体系的改善;(2)健全的交往理性将使得人们对可预期行为的共识更加稳定;(3)“第四度空间”的扩展将有效抑制来自政府官员、企业集团和家族势力对资本市场的干预;(4)言论自由与负责任的言论将使“新闻”职业化,从而导致更广泛、更客观的事件披露和更有效的舆论监督;(5)社团,尤其是“中产阶级”社团的存在与发展,将直接缓解社会上层与社会底层之间的剧烈冲突,从而导致社会整体风险的降低。

此外,“市民社会”还直接构成“法治市场”的社会基础。很难设想任何“良法”体系能够在社会上层与社会底层之间剧烈冲突的环境内,不沦为形式主义的“文牍”官僚体系,如果不是演化为更糟糕的“恶法”的话。

第3篇:市场风险范文

金融市场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最重要的启示是,要想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则必须依靠全面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Dowd指出,任何一次全面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活动,至少包括识别风险(RiskI-dentity)、测度风险(RiskMeasurement)和管理风险(RiskManagement)这三个基本步骤。因此,风险测度(RiskMeasurement)在整个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Marrison进一步表明,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市场风险(MarketRisk)、(2)信用风险(CreditRisk)、(3)流动性风险(LiquidityRisk)和(4)操作风险(OperatiollalRisk)。从根本上来讲,对后三类风险问题研究的发展时间、理论成熟度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都远远不及市场风险测度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研究所采用的金融理论基础、计量手段、统计方法和数理模型等都主要借鉴了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中已有的成熟结论。因此,笔者主要针对金融市场风险测度理论的相关假说、测度方法和主流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展开评述,进一步提出了在金融市场中不断涌现的各类典型事实(StyIizedFacts)对市场风险测度研究的重大启示。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已有的金融

市场风险测度方法

主流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金融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价格的变化互不相关,它们是遵循布朗运动(BrownianMotion)的随机变量,因此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NormalDistribution)。以主流金融理论为依据,已有的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方法和指标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经常使用的市场风险测度方法(指标)大致可以分为相对测度和绝对测度两种类型。

(一)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方法(指标)

主要是测量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收益)变化之间的敏感性关系。

目前最常用的相对风险测度指标主要包括:针对债券等利率性金融产品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指标;针对股票的Beta值;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Delta、Theta、Gamma、Vega和Rho指标等。这些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指标的具体含义见下面(如表1所示)。

(二)市场风险的绝对测度方法(指标)

主要是测度金融资产价格(收益率)波动的绝对幅度大小。

目前最常用的市场风险绝对测度指标是由Markowitz提出的方差(Variance)风险测度指标。Markowitz[63(P77。”在著名的《金融学杂志》(JournalofFinance)上,首次提出了“风险为投资收益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的概念,并利用金融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来度量其风险大小,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资产组合选择模型(PortfolioSelectionModel)。随后,为了区别对待正的收益波动和负的收益波动对风险贡献,Markowitz又提出了只考虑负收益波动的半方差(Semi-Variance)风险测度指标。

在Markowitz之后,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很多市场风险的测度理论和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Bawa和Fishburn提出了用资产收益概率分布左尾部的某种“矩”(Moment)来度量风险大小的下偏矩方法(LowerPartialMo-ments,LPM)。Simaan提出了用收益与其均值差值的绝对值来测度风险大小的绝对离差指标(AbsoluteDeviation)。Young提出了用在一定观测期问内金融资产收益(价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偏差来度量风险大小的极大极小值指标(Minimax)等等。

然而,一种称之为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的市场风险定量测度方法却赢得了市场交易各方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广泛认可。风险价值(VaR)是一种利用统计思想对金融风险进行估值的方法,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作为一种市场风险测定和管理的工具,则是由J.P.Morgan投资银行在1994年的RiskMetrics系统中提出。VaR的定义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由于市场波动而导致整个资产组合在未来某个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值。在数学上,VaR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的a分位数(Quan-tile),其表示如下:Prob(p<=-VaR)=α,其中,p表示投资组合在持有期t内在置信水平(1-a)下的市场价值损失。

VaR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对市场风险度量的综合性,它可以把由于不同市场因素波动所引起的不同种类市场风险集合成一个单一的数值。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巴塞尔委员会(BasleCommittee)也推荐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使用VaR模型所估计的市场风险来确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二、金融市场的典型事实与已有市场

风险测度方法的缺陷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际金融市场出现了许许多多无法为EMH所解释的异常现象(Anomalies)。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异常的复杂波动特征似乎并非某个特定市场的专有属性,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当中,因此又被称为金融市场的典型事实(StylizedFacts)。金融市场的这些典型的复杂波动特征主要包括:金融资产收益的条件和非条件“胖尾分布”特征(Conditional/Uncondi-tionalFatTailedDistribution)、价格波动的聚集性(VolatilityClustering)和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资产损益的非对称性(Gain/lossA-symmetry)、收益的加总正态性(AggregationalGaussianity)、价格波动的自相似性与标度不变特征(Self-similarityandScaleInvarianee)、价格和收益率波动的单分形和多分形特征(Multifrac-tal)、收益与波动的杠杆效应(LeverageEffect)等等。

为了克服主流金融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市场典型事实时所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一类被称之为“新金融学”(NewFinance)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金融学”研究的代表流派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以及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经济物理学”(Econophysics)流派。其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尝试解释那些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所造成的实际金融市场的异象。“经济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特别是统计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到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虽然上述这些建立在主流金融理论基础之上的风险测度方法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还会在风险管理学术界和理论界得到广泛运用,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市场风险的相对测度还是绝对测度,在理论上或实际运用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一)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方法(指标)的缺陷

首先,市场风险的相对测度方法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并没有回答某一资产或组合的风险(损失)到底有多大。其次,相对测度指标对测度对象的依赖性较高,无法测度包含不同市场因子或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组合的风险,因此也就无法比较不同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最后,由于相对测度方法无法综合不同市场因素、不同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RiskExposure),因此金融监管机构无法了解各具体业务部门和机构的整体风险状态,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活动。

(二)市场风险绝对测度方法(指标)的缺陷

对市场风险的绝对测度指标而言,当实际市场不满足“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时,最主要表现在当资产收益不满足正态分布时,方差(Vari-ance)以及VaR等指标的准确度都将大大降低。以目前主流的风险价值指标(VaR)为例,Zan-garic、BouehaudandPotters以及Assaf的研究表明,在正态分布假设下计算的VaR值,常常会低估实际的风险,可能会使金融机构遭受巨大的损失。

由于实际市场收益率的尾部普遍展现出比正态分布宽大的“胖尾”(Fat-tailed)特征,因此一些学者在不同的收益分布假设下研究了金融资产VaR的计算问题。比方说,Venkatara—man、Bauer、Khindanova等以及Haas分别运用混合正态分布(MixtureofNormalDistribution)、双曲线分布(HyperbolicDistribution)、稳定分布(StableDistribution)和两个学生t分布的马尔可夫混合(MarkovMixtureofTwoStudents’tDis-tributions)探讨了相应的金融资产VaR计算方法。

最近,Sardosky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用传统的移动平均(MA)、指数平滑(Ew)、自回归(AR)等方法,还是用GARCH类模型,都无法给参数类VaR找到准确和统一的波动参数估计。因此,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参数VaR模型在计算同一资产的风险价值时,就会出现明显偏差。GuidolinandTimmermann的研究发现,虽然马尔可夫混合模型(MarkovMixtureModel)能较准确地测度收益率月度数据的VaR,但它对日数据的VaR测量能力则明显较弱,因为日数据具有十分明显的非高斯(Non-Gaussian)特征。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Artzner,DelbacnandEber以及AcerbiandTashe的研究表明,VaR本身不是一种一致性的风险测度(CoherentMeasures0fRisk)。比方说,VaR不具有次可加性(Subadditive),也就是说,实际中可能出现资产组合的VaR高于单个资产VaR的总和问题,因此不能用VaR来进行投资组合的优化。同时,VaR无法说明资产损失超过某一界限的幅度,即无法说明极端波动状态下的资产损失情况。因此,Artzner,DelbacnandEber提出满足一致性风险测度标准的ExpectedShortfall指标。日前,Bormetfi等以及SorwarandDowd用非高斯模型(Non-GaussianModel)和格栅模拟程序(Sdmulation-latticeProcedure)得到了VaR和Ex-pettedShortfall的估计值,实证结果均发现在任何给定的置信水平下,ExpectedShortfall估计值都显著高于VaR估计值。

由于VaR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种种局限性,一类称之为条件风险价值指标(ConditionalValue-at-Risk,CVaR)的方法应运而生。CVaR方法引起了风险管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浓厚兴趣,并大有取代传统VaR作为市场风险测度标准的趋势。RockafellerandUryasev首次正式提出了CVaR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讲,CVaR就是Artzner,DelbacnandEber提出的ExpectedShortfall,它是指金融资产的损失超过某个给定VaR的损失的平均值。CVaR代表了金融资产超额损失的期望值,反映了金融资产可能的潜在损失幅度,弥补了传统VaR指标在这一问题上的不足。同时,RockafellerandUr-yasev指出,CVaR是一个一致性的风险测度,因为它具有次可加性和凸性(Convexity),在数学上也非常便于处理。随后,RockafellerandUryasev又说明了,CVaR可以通过线性规划算法优化,并在最小化CVaR的同时,也得到了VaR本身的近似最优估计。

面对上述事实,我国学者也根据本国国情、紧跟国外研究潮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在刻画实际市场收益率的“胖尾”(Fat-tailed)特征时。于红香,刘小茂使用基于一般帕累托分布(GPD)的EVT拟合SV-M模型的修正分布尾部;林宇等认为有偏学生t分布比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更能准确反应金融收益分布实际特征。

为了给参数类VaR找到更准确的波动参数估计,余素红、张世英、宋军开展了GARCH模型和SV模型的VaR比较研究;林宇等引人FIAPARCH模型刻画金融价格条件波动率特征,以此测度金融市场动态风险VaR。同时,为了刻画股市极端波动风险的影响,封建强运用EVT和GARCH模型对沪深股市的极值VaR进行了测度研究;魏宇运用EVT和AR(1)-LGARCH(1,1)模型对上证综指和世界股市若干重要指数的极端市场风险进行了测度研究。与主流的使用GARCH族方法刻画波动率不同,邵锡栋,殷炼乾利用沪深指日内高频数据,分别通过ARFIMA模型和CARR模型对实现波动率和较新的实现极差建模,计算风险价值,并实证分析了各种模型的VaR预测能力,结果显示,使用日内高频数据的实现波动率和实现极差模型的预测能力强于采用日数据的各种GARCH模型。

随着更具优越性的一致风险测度方法Expec--tedShortfall和CVaR的出现,我国学者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的研究上。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方法的介绍。如唐爱国、秦宛顺介绍了广义随机占优单调一致风险测度和ES方法;曲圣宁,田新时介绍了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VaR模型的缺陷以及CVaR模型研究;刘俊山比较研究了VaR和CVaR方法,此外探讨了CVaR在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出CVaR模型的事后检验不易实施。

三、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市场风险

测度方法研究的启示金融市场不断涌现的各类典型事实(StylizedFacts)至少说明了,有效市场假说并非实际市场运行和波动机制的完美表述。因此,由于这些“典型事实”并没有对金融资产价格或者收益波动服从的随机过程有任何参数上的先验假设(ExAnteAssumptions),而展现的是上述过程的一种更为广义的定量特征,因此这些“典型事实”是不依赖于任何模型的(ModelFree)。换句话说,任何有关价格或者收益过程的金融模型(包括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都必须将这些“典型的统计规律”作为其模型的“约束条件”(Constraints)。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风险测度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反映下面这些非常重要的基本典型事实:

(一)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体现价格波动的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特征

主流金融理论很少注意到不同时间标度(TimeScales)之间价格(或收益率)波动的关系,而Mandelbrot的研究表明,不同时间标度之间的价格(收益率)变化具有某种统计学意义上相似性(分形结构),即标度不变性(ScaleInvari-ance)特征。而金融市场这类混沌系统的行为模式一般都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即金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经历可以在更长的时间标度上重演。因此,如何改进已有的市场风险测度方法,使其同样体现出短时间标度上的风险测度(如每小时、每天等)与长时间标度上的风险测度(如每周、每月、每年等)的“标度不变”特征,从而建立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风险预警”方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体现价格波动的聚集性和持久性特征

典型事实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价格波动存在“聚集性”(Clustering)和“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即市场发生大幅度波动以后,往往会紧跟着另外一个大幅度的波动,且这种波动的聚集现象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如何将主流金融理论中的静态风险测度指标V(如方差、VaR指标等),通过这种定量的“聚集”特征和“持久性”特征,改进成为一种具有时变特性的动态风险测度V(t),从而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补救”方法,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二。

(三)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刻画收益分布的条件胖尾分布特征

主流金融理论认为,通过GARCH类模型可以得到收益率的条件波动(ConditionalVolatility)状况,在消除了条件波动以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就应该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典型事实表明,即使消除条件波动以后,实际市场的收益率仍然展现出明显的“尖峰胖尾”特征。因此,如何让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在消除条件波动以后,仍然可以准确刻画价格波动的这种“条件胖尾”特性,从而建立一种能准确描述极端波动尾部特征的收益分布模型和风险测度指标,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三。

(四)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体现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特征

典型事实表明,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除了具有混沌(Chaos)和一般的单分形(Unifraetal)特征之外,还普遍具有更为复杂的多标度分形(Multi—fraetal)特征。与主流金融理论主要集中在对价格波动的直接刻画上不同,通过计算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谱(MultifractalSpectrum),可以从其丰富的谱参数(如多标度分形谱的谱宽、最大和最小Hausdorff维数差值、分形谱的偏斜度等指标)中,提炼出价格波动在不同时间标度上不同幅度的间接统计信息。而这些有关价格波动的间接统计描述无疑可以对市场风险的全面刻画提供有益的补充。因此,如何借鉴和吸收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谱所提供的间接统计信息,对直接风险测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四。

四、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对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探索复杂典型事实背后的市场波动机制模型研究。这类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寻找一个能够重现更多典型事实的市场复杂性波动机制模型。目前,以“多个体”(Multi-agent)互动演化模型为代表的市场波动机制模型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第二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典型事实中不断展现出的市场波动复杂特征,来修正或重构主流的金融理论和模型,以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金融市场的真实波动状况。因此,现有的这些测度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刻画实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状况,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第4篇: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资本市场;期货市场;交易所;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加快创新步伐,市场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正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诞生,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如何管理好期货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风险问题日显重要。

由于期货市场的风险规模大、涉及面广,具有放大性、连续性、复杂性、突发性与可预防性等特征,其成因较为复杂。来自于不同的市场主体:政府管理者、交易所、结算所、经纪公司、期货投资者,任何一个市场主体运作的不规范和交易活动中的疏漏都会引发出市场的风险。因此,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形成政府管理者、交易所、经纪公司等层层的风险管理体系,使风险得以化解。

一、宏观方面的风险管理

1.建立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金融体系风险的加大,主要表现在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上。在运用金融工具,特别是避险工具上缺乏经验,这直接造成了我国在国际上金融竞争力的薄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形势,凸现出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国家层次立法的现实紧迫感。目前,我们仍然没有《期货法》,现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成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根本大法,但《条例》毕竟有其局限性,其设计之初的主导思想是计划管理,《条例》已经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障碍。根据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只有建立起以期货及金融衍生工具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化解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风险,而这些机制的建立有待于国家从法律层面上进行规范化处理。在这个基础上,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现行的如《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法律框架要尽快向国际化靠拢,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法律体系,以适应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2.建立统一集中的风险管理机制

要选择合适的风险监管模式,要继续坚持和维护对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这是由期货交易特别是衍生品交易的高流动性、高风险性、高效率所决定的。避免出现政策不统一、方法不协调,多头监管导致监督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现监管措施上的真空,导致过去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昆乱局面。

从目前的现货、期货交易品种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它涉及到不同的监管领域,各监管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协调运作机制,才能有效避免监管重叠或监管真空。因此,有必要成立期货市场交易的政策调控机制,形成统一集中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期货统一市场的发展。

3.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联进一步紧密。期货市场对外更加开放,境内外的期货市场存在联动效应,资本的互通性和流动性导致金融风险全球化。因此,国内外监管部门进行合作极为必要。特别是,期货市场上中国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对健全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定价体系和完善相应的避险机制发挥着有益而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发展方面,中国和国际同行有着开展交流合作的广阔市场。

4.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结算中心

建立统一的交易结算中心,对于控制期货交易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措施,可以为整个期货市场增加一道风险屏障。目前,国内多家交易所的交易结算都是由交易所内设的结算部来做,随着交易量的扩大,现行结算体系的一些问题日显突出,不利于政府对期货的管理。同时各交易所的资金和融资能力都十分有限,一旦遇到较大的风险即无力抵抗。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交易所之间、交易产品的相互影响及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现行结算体系已经不适合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应整合现有分散的结算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结算体系,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集中管理。

二、中观的风险管理

期货交易所是期货市场交易的组织者,是期货合约履行的保障者,作为交易的直接管理者和风险的承担者,控制风险是交易所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因此,交易所的风险管理成为整个市场风险管理的核心。

第一,应重视期货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这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随着电子化交易的发展,风险控制的要求将更高。无论是行情,下单系统等都需要有应急处理的准备机制。现代先进的电子交易技术和通讯手段等都给交易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去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所有经济领域联系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与其它系统越来越和谐,跨市场交易活动将增加,必然带来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变化。因此,交易所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要有超前、发展的眼光,应积极地引入,扩张和推广电子交易系统。

第二,上市产品合约的合理设计,是风险控制能否到位的关键。期货合约设计是否合理,对期货交易各方的利益以及期货交易能否活跃至关重要,是风险控制能否到位的关键。期货合约的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但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应是尊重期货交易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优先考虑套期保值的需要,以及必要的反操纵措施,以充分发挥期货交易这把双刃剑有用的一面,限制其消极的乃至于有破坏性作用的另一面。合约设计上的缺陷,均可能导致机构或大户操纵,甚至国际游资的冲击。因此,在期货合约设计思路上,要有创新之举,要有国际视野,要吸收国内、国外成功的经验,了解全球期货产品交易所的发展及竞争、期货新合约的设计理论和经验,使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建立和完善期货交易制度,是有效管理风险,保障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交易所处于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位置,兼有市场监察和风险最终担保的双重功能,其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转,也标志着期货市场成熟与否。交易所的风险管理首先是建立和完善一套基于期货交易特有运行模式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国外或地区有着相对完善和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经过数次金融事件的洗礼,在制度建设上更加趋于完善,管理理念更具有前瞻性。因此,学习借鉴他们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制度基础和经济环境,加以改造完善后吸收,使我们的各项制度建设,少走些弯路,站在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

第四,加强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确保市场公平及有序运作。有效的监管会使市场的运作更加趋于完善,要维持良好的声誉,创造和谐的交易环境,应得益于监管公平有效地执行法规。世界各地金融市场迈向全球化,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原有界限日趋模糊。监管机制已由传统的以监管机构评审为本,逐渐转向以披露为本。监管的目的旨在确保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提高透明度,披露所有重要事实要保证其准确性、及时性、公正性、连续性,使投资者获得相关咨询的机会,在充分获取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做出有根据的投资决定。同时,监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市场纵,价格被扭曲,使价格与基础工具价格具有趋同性。因此,完善的经济指标披露制度是期货市场的信息基础,应建立一个可依赖、综合、透明、连续的信息披露完整体系。

第五,设立异常风险处理常设机制,使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市场监控机制,是为了保证交易顺利进行,防止操纵价格行为。应设立专门的市场监视部门,注视收集和分析交易全过程的有关信息资料,及相关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可能破坏市场平衡的各种因素和最大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出预警报告和处理建议,以争取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尤其是在出现非常情况时,更应有具体的应急措施,应建立健全自我风险管理制度。

三、微观的风险管理

首先,期货经纪公司在期货交易市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期货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因此,期货经纪公司如何做好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市场中风险管理的关键。期货经纪公司作为连接期货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的桥梁,由于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其经营和管理上充满了风险。这些风险源于不同的环节,因此,要处理好经纪公司的经营风险,就要求经纪公司内部要建立严密的防火墙制度,确保其经纪公司和自营业务在人员、账户、资金、系统和信息等方面进行分离,防止利用客户资源为本公司或个人谋取利益,损害客户利益。不仅要理顺交易流程,完善规则和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积累事故处理经验,以便在风险中可能出现时“未雨绸缪”,使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加强经纪公司的风险控制不仅对经纪公司的正常经营事关重要,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真正起到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有利于维护正常交易秩序,同时,减少投诉和纠纷。是培育我国期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的功能。随着我国期货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交易产品日益丰富,期货业协会应该进一步发挥自律功能。要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挥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行行业自律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期货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开展对期货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严格管理,面向社会进行期货市场的宣传,普及工作,对广大投资者开展期货基础知识培训及风险教育,推动中国期货市场规范、健康、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谭家健中央民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张九辉北京瑞银证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5篇:市场风险范文

(一)变量选取与依据

1.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指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银行发放总贷款余额之比,该比率越大,房地产金融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同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能从规模的角度较好的衡量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暴露程度。2.以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作为第一解释变量本文采用江苏省商品房平均价格来衡量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商品房平均价格指标的解释,我国商品房平均价格指标是用当期商品房成交总金额除以当期商品房成交总面积计算得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波动是形成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的因素之一,因此把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作为考察对象是十分必要的。3.以GDP作为第二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实证检验GDP对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也是必要的。模型分析时,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GDP取原始数据的对数值。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2-2012年共1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代表江苏省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表示;X1为第一解释变量,代表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水平,以江苏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表示;X2为第二解释变量,代表江苏省各季度GDP;?为误差项,代表没有统计到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变量的具体设定,本文提出的计量模型如下所示:Y=β0+β1X1+β2X2+μ(1)计量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2002-2012年的《江苏统计年鉴》和《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选定的数据,得到如下回归结果:Y=-4.144+1.221X1-0.597X2模型通过了5%的F检验,表明模型关系显著,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作用较强;同时变量X1(江苏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X2(江苏省各季度GDP)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各变量对江苏省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显著。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江苏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为1.211,表示江苏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属正相关关系,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形成影响较大。当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进而推动银行贷款在房地产方面快速持续增加。近年来,各地区房价过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表现的尤其突出,江苏的各大商业银在房地产市场投放贷款的冲动也愈演愈烈。江苏省的GDP在回归方程中系数为-0.597,表示江苏省GDP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属负相关关系。伴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的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都会进一步增强,从而减弱了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金融风险。

三、江苏省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防范的措施

根据回归结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防范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的措施。

(一)控制房价,使其处于合理范围

近年来,江苏省房地产销售价格快速上涨,已经超出了正常经济发展水平应有的合理范围,房价收入比为10左右,远高于国际标准的3-6,致使居民住房的债务负担加重,大部分居民买房做的是按揭贷款,这无疑会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政府应控制房价虚高,使其处于合理范围。从目前来看,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炒房盛行,因此遏制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炒房,增加房地产保有的成本,改革现有的房产税制度是目前江苏省控制房价,降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最为有效的措施。

(二)促进地区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江苏作为中国的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不但要保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追求质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降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第6篇:市场风险范文

Abstract: Risks are not equal to dangers. The financial future market is full of risks,but it can be safe as long as we can control and manage risks. The contemporary normalized financial future market is featur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risks and safety,which is the guarantee of giving play to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the financial future market.

关键词:风险管理;金融期货;基本原则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financial future market;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08-01

1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是指期货市场所有参与者通过各种手段对期货市场所有风险进行自觉的控制与处理,以保证期货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高效运行。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1 主体和客体具有广泛性。管理主体,是指实施管理行为的人,其不仅包括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期货交易所,还包括经纪公司和大众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全员管理。管理客体是指管理的对象。其不是指某一种或几种风险,而是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所有影响市场运行的风险。

1.2 管理行为具有自觉性。金融期货市场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自觉建立的市场,管住风险,管好市场,反映了金融期货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一种自觉性的活动。

1.3 管理手段具有多样性。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关系复杂,需要各种手段配合使用才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1.4 管理目标具有确定性。金融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旨鲜明,就是要控制住风险,防止垄断和操纵,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和高效运行。

2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目标不明确,风险及风险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2.2 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

2.3 风险管理法规不健全。至今尚无一部国家期货交易法,出台的一些管理规定不仅数量少,而且时间晚,期货业尚未实现法制管理。就交易所和期货公司来看,只有少数机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规则体系,多数交易所和经纪公司规则不全、不细或不配套。

2.4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中国至今仍未完全具备现代期货交易的三大要素:①合约规定的完全合法化。②合约的结算体系。③逐日盯市结算体系。

2.5 管理运作不规范。表现在:①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管理者不太清楚管什么,怎么管。②管理范围比较窄。许多该管的东西未管起来。如多数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对套期保值和投机账户未加区分,对会员的行缺乏管理等。③管理行为不规范。比如,不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一些交易所的会员单位或经纪公司为扩大,对收保证金往往采取好商量的态度。

3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3.1 分层控制原则。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组织体系和结算体系分层化的机能,分层控制风险。

3.2 就地消化原则。期货市场运行中出的风险,应尽可能随时就地消化,不累积、不随意、不负责任的转嫁。就地消化的前提是,各个市场主体须各司其职,履约守信。

3.3 有备无患原则。制定和实施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特别是风险基金和后备基金制度,对于抵御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市场剧烈波动风险,维护期货市场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4 宽严适度原则。风险管理过松或过严均不利于期货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当努力寻求均衡管理。

3.5 相机抉择原则。期货市场上的风险,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或不同手段的合理搭配进行控制。但各种手段的实施成本不同,效果也不同。

3.6 齐抓共管原则。这是就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总体而言。期货市场风险来源广泛,关系极为复杂,须期货市场主体各方共同配合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4中国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育。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育在中国金融期货市场起步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可考虑建立专门的金融期货管理学院,也可委托重点大学在经济系或金融系设立金融期货风险管理专业,为交易所特别是经纪公司培养高级风险管理人才。

4.2 法制管理。尽快制定和出台国家级的期货交易法。现在急需加快法制建设的速度,使政府的管理,交易所、经纪公司的运作及客户的投资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通过法律来维持期货市场的公正性、流动性和高效性。

4.3 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 。尽快建立更具有权威性的全国统一的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其职能部门的设置可参照CFTC组织;在实施期货监管时,政府应注意发挥期货协会的作用。政府自身也应注意健全和保护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增强监管行为的合理性。

4.4 交易所、结算所和保证公司。①选择条件好的交易所进行试点,尽快健全期货市场组织结构。处理好交易所与各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结算所与交易所的关系。根据中国目前实际情况,结算所隶属于交易所的模式是可取的,因为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也才刚刚发展,在各交易所内设立结算部,可以提高结算效率,减少结算成本。目前,交易所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结算部发展为交易所下属的一个独立的非盈利事业单位一结算行,以强化其独立处理和管理风险的职能和能力。要处理好分层管理风险与结算的关系。②严格执行各种风险管理制度。目前,交易所应强化对经纪公司的资信审查,尽快建立风险基金和后备基金,努力实现逐日结算。③加强交易所和结算所风险管理的自我审查和评价,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④在条件成熟时,抓紧开发相关品种的期权交易,从而产生期货为现货保值,期权又为期货保值的效果,把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内。

第7篇: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评估;风险预防;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从目前的房产市场来看,房地产土地评估市场用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是行业的长期发展已经让人们对价格有了很清晰的了解,而且对于市场经济中房地产结构的调整也起着促进的作用。随着房地产土地评估行业的前进,其具有的不利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风险因素的存在,威胁着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与运行。从目前的组织结构上来看,泛地产评估的结果主要针对被评估对象的报告,也是房地产在某一时点得出的较为客观和合理的价格[1]。根据这一价格得到的房地产的实际成本,可以促成实际的成交价的产生。因此评估本身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应在工作实际中不断结合经验加以准确的判断,以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的发生。

一、房地产土地估价市场风险解读

房地产土地估价市场中的风险,必须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尤其是在数量上加以严格的评价。

1.风险是需要进行客观评估的。价格作为房地产理论上的评估标准,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波动,就会对其产生剧烈的振动。而且从目前国家出台的众多政策来看,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的政策的确是不稳定的,给房地产价格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产生了一定的预测性,但是在际的把控中却难以得到确实的站控。因此在评估价格和理论的价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1]。

2.由于市场垄断等不完善的体制造成了行业的条块的分割,使得评估的业务范围总是原来行业的主管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法真正做到脱钩和改制,有的评估业务的后台实则是房产行业的主管,掌控着领域内的评估规则,因此这种隐性的权利干预,使得评估难以做到公正,而且风险还要由评估机构承担,中介功能在评估活动中逐渐失去,代之以评估行业的直接交易[2]。

3.评估机构的经营一般是存在风险的。无论是评估公司还是其他行业,都是要面对经营管理的效益问题。在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上如果没有收到好的效益,就会有倒闭的风险。因此要规避经营上的风险,必须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

4.在评估行业中,由于数量众多,使得质量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行业地位有待提升的情况非常广泛。无论是发展规模大的公司,还是小的公司,很多公司在经营中,对于风险的规避和防范意识不足,而且也不会在结构上进行科学的部署,因此一旦发生市场波动,就会造成灭顶之灾。这种市场竞争力薄弱的局面是无法应对市场竞争残酷的现实的。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公司要做大做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要拥有品牌意识,在这种心态下运营公司,才有可能带领公司进入长足发展的轨道。

二、房地产土地评估市场中的风险防范

通过对房地产土地评估市场的风险的综合分析,可以结合评估行业的结构和发展的方向对房地产土地评估市场加以改进。由于评估行业需要非常深厚的诚信作为基础和保证,因此从业人员的自主性和对市场的掌控行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且从业人员还要对市场的宏观走向有深远的意识,能够准确预估我房产评估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而真正对房产土地估价市场进行风险的防范。

1.房地产估价行业的诚信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房产评估行业从业者要保持强劲的前进动力,不仅要注意建设品牌,也要建立其诚信,只有品牌和诚信的力量才能推动房产评估企业整体保持向上的发展势头。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普遍有诚信违纪。主要是由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起步较晚,虽然也有行业的规范和法律法规予以约束,但是行业的信用体系的架构并不令人满意,整体的信用体系是缺少诚信支撑的。急需要建立诚信违规的惩罚机制,才能防范房地产估价市场风险继续扩大,进行防范的重要对策[3]。信用档案正是起着这样作用的资料中心,通过信用档案的记录,房地产机构和估价师的行为、曾经有过的违法违规记录,都可以昭然若揭。

2.房产估价人员要对借款人、经纪公司、贷款公司等等的价值判断保持独立性,决定了房地产估价人员的真正的立场的问题,这是估价师对于房地产股价人员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通过教育和培训,估价人员能够认识到对社会和当事人负责的职责非常重要,从而自觉地展开客观公正的估价;另外,依照房地产估价人员的执业道德准则,使得评判的指标进行了量化,并且能够对估价管理人员的责任依法追究。

3.市场规律要求房地产行业必须理清传统的管理上的桎梏,寻求明朗的发展理念,把握经济规律,纵观房产的发展,从繁荣到萧条,都会对房产估价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处在何种阶段,都要根据市场的走向和房产的价格进行科学精确的分析。

4.对于评估机构投资担保方面的执业保险责任的确立,应建立起包括保险协议在内的评估体系,内有评估师做责任人,评估机构做担保,委托人做服务,如果一旦发生风险,经济损失是分担的,而且也有被保险人或者评估公司来追击责任,保险公司负责部分赔偿,房产估价机构购买的执业责任保险可以将部分赔偿责任进行转移。广大利害关系人能够在保险公司理赔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赔付,起到保障委托人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将市场风险予以化解,最终体现出评估机构的能力和信誉度。

三、结语

当前的房地产土地评估,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为了防范风险,保证运行始终保持正规,就要将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房产土地估价机构的机遇,也是挑战。总的来说,房产土地估价机构面对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式,必须不断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保证市场的优势不变,通过培养专业人员和品牌,树立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评估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房地产土地估价市场中的风险预防[J].经济视野,2014(19):360-360.

第8篇: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预防

前言:期货指的不是能够看到物品的货物交换的过程,而是针对某一种大众产品,通过证券交易、债券交易的方式进行的标准合约。针对交收期货的一定的时间,能够通过合约或者是签订协议的方式,签订相关的合约,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投资者可以根据合同签订的时间,获取相对的利润。但是期货交易并不是旱涝保收的交易,要能够在进行投资前就对风险进行预判,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如何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管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期货市场的风险原因

(一)避险工具上缺乏相关的经验

避险工具指的是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针对期货交易的部分的规定不是很完善,这就直接的导致了期货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出现风险时,很难通过国家的规定对风险进行控制。

(二)政策不统一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

期货相对于其他的投资方式来说,具有高流动性以及高风险性,但是其效率也比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对期货的管理方式和相关的政策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了期货市场的风险加大。

(三)缺乏对期货市场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的相关部门对期货市场缺乏一定的管理,在期货交易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管理规定,期货市场的环境比较混乱,直接的导致了期货市场风险加大的现象出现。

(四)期货交易公司的管理不完善

为了方便投资者进行交易,市场上成立了很多的投资公司,国家对投资公司的管理不够严格,很多的期货交易公司都不正规,还存在着谋取个人利益,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如何对期货市场的风险进行预防

(一)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

国家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能够使用避险工具,减少期货交易风险的发生。还能在发生风险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风险进行处理。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和统一的交易结算中心

要根据现阶段市场的需求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构,还要建立起统一的交易结算中心,能够使期货的交易过程更加的规范,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管理,减少了期货交易的风险。

(三)重视交易所硬件与软件的建设

要重视对期货交易所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期货作为要进行实时观察的投资项目之一,期货交易所的设备要能够负担的起期货交易需要的条件,要能够使交易者实时的掌握大盘的走向,能够进行交易操作。避免因为设备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对上市的产品进行合理设计

期货市场管理部门要对将要上市的产品进行合理的设计,先要对市场进行调查,还要根据市场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要能够对产品上市之后的购买情况与上升情况进行判断。对上市的产品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够减少期货市场的风险。

(五)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期货市场要对最新的交易信息进行公布,可以通过网络、纸媒或者是市场公告等方式,使信息更加的透明,能够保证投资者针对公开信息作出判断。还要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管理,严厉的打击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的不正规的交易。

(六)建立相关的风险处理机制

国家要按照期货市场的基本情况,建立相关的风险处理机构,当期货市场发生预测外的风险时,可以对市场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将期货市场的风险减少到最小。保证期货投资者的利益,以及期货市场的稳定运行[4]。

(七)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期货市场要能够及时的获取国际期货市场的信息,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能够依照这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有助于我国的期货交易与国际的期货交易市场接轨。

(八)加强对期货交易所的管理

国家还要加强对市场上的期货交易所的管理,针对现阶段的期货交易所进行检查,严厉的打击违法的期货交易所,并对其进行查封。还要注意的是,要对期货交易多内部的业务进行审查,避免利用期货交易所获取个人利益的现象发生,也会减少期货市场风险的发生。

结语:总之,期货交易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一种交易,要能够认清期货市场的形式,并对期货市场的发展走向进行判断。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的发生,当期货市场发生风险时,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风险进行处理,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刘庆富,许友传. 国内外非同步期货交易市场之间的跳跃溢出行为:基于风险事件的视角[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4:679-690.

[2]韩连贵,李振宇,韩丹. 关于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略规程的思路[J]. 经济研究参考,2013,03:3-68.

第9篇:市场风险范文

1.有利于保持国际融资渠道的畅通。从市场的一般功能看,国际金融市场有利于保持国际融资渠道的畅通,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充分利用闲置资本和筹集发展经济所需资金的重要场所。

2.加速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国际投资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二、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1.价格风险将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2007年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由其延伸出许多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从这些风险来看,未来有可能会产生金融市场风险到金融监管制度风险的一个转变,金融市场的价格风险也将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将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的转变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恐慌,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失控。

2.金融产品风险转为资源价格风险。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利率、美元汇率及美国股市的变化表示担忧,所以按美元计价资产的价值将会下跌,因此由美元主导且由美国引导的国际金融信用问题将会更加突出。该现象说明国际金融风险与资源价格风险具有紧密的联系,这就使得市场和政策调整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美元在国际金融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报价和计价货币,其变化包括下跌或者是不稳定,都可能会继续推升资源价格上升。因此,各国的资源战略会促使金融风险转化为资源价格风险,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演变为市场危机。

3.经济全球化转为投资全球化风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全球经济合作必然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或者各个经济体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由此引起的资本的流动速度与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资之间的关联就俞显紧密。价格与收益之间密切相关,收益与相关政策变化之间密切相关,这会引起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并最终会形成投资全球化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与背景的差异创造了投资博弈的有效空间和条件,使得价格博弈、收益与风险平衡将形成投资全球化的一种溢价效应。而投资全球化将集中于金融产品的价格上涨与投资收益相互攀比的投资溢价扩大上,对冲基金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当今电子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卫星通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这使得当前虽然分散在各个国家不同的金融市场但却有着密切联系的全球性资金调拨和资金融通在短时间乃至数秒内完成成为可能。而且,数年来跨国银行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使得国际金融中心发生了由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向全球更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一个转变。所以,各个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一起构成了一个全时区、全方位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这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重要表现。

2.国际金融市场的证券化。在第二次大战后,国际银行货款在国际融资中始终保持最重要的地位,并于1980年达到顶峰,占国际信货总额的比重高达85%。但1981年开始出现了一个转折,国际银行货款在国际信货总额的占有率逐渐下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国际证券成为国际融资的主要渠道,国际银行货款的最重要的地位已经完全被国际证券取代。有数据显示,1985年,国际银行货款占国际信货总额为41%,国际债券发行额则占59%,到了1986年国际银行货款占国际信货总额迅速缩减为29%,而国际债券发行额占有率飞升为71%。在以后的十几年内国际证券也一直保持着其主渠道地位,国际金融市场的证券化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