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扶贫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务院扶贫办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总结社会扶贫创新案例的经验,宣传社会扶贫创新者的事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推动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经过广泛征集案例和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共评选出100个社会扶贫创新案例。
这100个优秀案例,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社会扶贫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亮点:一是社会扶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从所征集的案例来看,社会扶贫的形式多样、参与主体多元。不仅有传统意义上中央国家机关、派等开展的定点扶贫和东西部省区间的东西扶贫协作,以及大量企业以帮扶形式所开展的企业扶贫,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众多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开始参与社会扶贫事业。社会扶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许多社会扶贫项目的实施者不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例如,在大多数的东西扶贫协作案例中,虽然协作平台是由双方政府建立的,但是参与到协作行动中来的主体则不限于政府部门,而是包含了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它们彼此之间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使得协作行动内容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显著。
二是社会扶贫工作机制的多重创新。在许多社会扶贫案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不再简单扮演扶贫项目被动接收者的角色,而是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参与到项目资金使用的决策和项目资金管理中来,显著激发和增强了贫困农民的发展意识以及贫困地区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体行动能力。例如,在社区驱动型发展(CDD)项目中,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成为扶贫项目的提出者、实施者和管理者,从理论和运行规则上都确立了农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即一切项目活动都是以农民的最终决策权为依据,同时农民需要在社区发展的规划、实施和监督中最广泛的参与。
三是注重社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社会扶贫者不满足于“送温暖”、“救济式”的扶贫行动,而是更加注重实效,在扶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更加立足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自立能力,更加关注社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四是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追求实效。所征集案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所有的机构都能结合自身的优势,采取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扶贫方式和扶贫手段,以高效的方式参与行动,注重取得实效。
会上,广东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双到”扶贫开发、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阿坝州、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华润集团共建希望小镇、湖南省开源集团参与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浙江省丽水市来料加工扶贫、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和四川省嘉陵区融入儿童视角综合扶贫等8个案例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经验和体会。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在书面讲话中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注重社会扶贫的创新。上世纪 80年代,社会扶贫提出了定点扶贫,90年代提出了东西扶贫协作,新世纪前十年注重了动员企业扶贫。根据中央要求,新阶段在把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企业参与扶贫作为推进扶贫开发有效模式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采取行动,推动社会扶贫继续创新。近年来社会扶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呈现出举国重视、各方协作、全面行动的良好态势,“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得到巩固和拓展。各地社会扶贫涌现出很多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值得认真梳理总结、宣传推广。
郑文凯强调,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扶贫工作大有可为,通过开展“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收集整理一批成功的社会扶贫创新案例,推广其中的有效模式,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推动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形成社会扶贫独特的创新意识,切实推动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大扶贫格局。做好社会扶贫工作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科学整合多方力量,要注重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大胆推进社会扶贫体制和机制创新。各级扶贫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各职能部门联系协调,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提供各种切实的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脱贫攻坚“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民政救助工作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民政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切实履行民政政策性兜底保障职能,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民政部门该有的贡献。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精准识别衔接。
要通过精准识别,纳入和退出脱贫一批。要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巩固提高贯彻民政救助助力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切实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救助贫困群众,精准退出脱贫。
1、在建档立卡方面,县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县扶贫部门的衔接,共同对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开展精准识别,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特别是扶贫对象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长期患有严重疾病和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对象,要及时主动发现并纳入民政脱贫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并针对贫困人口的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对返贫群众应按照程序重新纳入扶贫帮扶或低保范围,并根据致贫原因分类制定社会救助政策,实行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
2、在信息核对方面,要充分发挥县民政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低保数据录入和进退对象的核对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的经济收入、财产状况核查,严格履行社会救助申请、审核、核对、审批程序,落实公示、听证制度,确保贫困群众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切实做到凡进必核、凡退必核。
3、在横向衔接方面,要主动加强与教育、建设、房管、社保、电力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努力实现数据共享,合力帮助脱贫。
(二)加强农村低保兜底脱贫力度。
1、特困对象兜底保障以户为单位全部兜牢。县民政部门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处于重度贫困、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特困家庭对象按照低保分类施保的规定核准后,将特困家庭所有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并列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对常补对象严格按照农村低保标准给予全额保障。
2、低保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17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对象有9941人,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低保对象2019人,占比20%。根据《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增加低保指标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兜底保障,使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为做好此项工作,县民政局决定预下达1000个指标专项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工作。具体落实步骤如下:
(1)县民政局已于4月26日召集各乡镇民政分管领导、民政所长召开了全县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协调会议,预下达1000个指标专项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工作,使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要求各乡镇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2)各乡镇按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50%的比例进行重新梳理,将原建档立卡中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予以清退,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做到不错不漏,应保尽保。
(3)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切实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保障工作,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50%的比例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综合协调,做好平衡。
(4)下达的指导性指标可根据各乡镇实际需求做调整,县民政局统筹安排。
(5)各乡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摸底数要求在5月5日前上报县民政局,同时各乡镇扶贫和移民办要和民政所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积极做好5月份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开放修改权限的“窗口期”,在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内的修改,确保系统内的数据与整改后的信息完全一致。
(三)不断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
在2017年省民生工程要求的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225元基础上,今年再由县财政兜底保障提高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30元,达到255元。通过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切实兜底脱贫一批。
(四)加强农村低保操作管理。严格落实“七不保”、“四从严”、“五步骤”的规定。“七不保”的情形是:子女(孙子女)有赡养能力的;雇佣他人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家庭人均金融资产超过当地月低保标准24倍的;拥有家用小汽车、大型农用车、大型工程机械、船舶等之一的;兴建、购买高档住房或非居住用房的;自费安排子女择校就读或者出国留学的;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整改的。“四从严”的情形是:属于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的;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或在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工作,收入相对稳定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户居分离的。要按照“入户、核对、评议、审核、审批”的“五步骤”,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流程,严把低保入口关。
全面运用核对机制每年开展核查工作,确保对象认定精准;按照低保兜底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低保常补对象比例,2017年提高到18%,2018年提高到20%,2020年提高到25%;进一步提高按户保障比例,2017年比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户均保障人口2017年提高到2人,2020年提高到2.5人,基本实现按户保障。
(五)着力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水平。
根据根据上级文件政策,不断提高我县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抓住中央统战部对口扶持和中央振兴苏区政策落实的契机,加快全县11个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对生活条件恶劣,不宜居住的地方的分散供养对象,动员其搬迁到敬老院集中供养。通过提高供养标准、改善供养软件、硬件条件,供养脱贫一批。
(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政策,低保对象不设置起付线,特困供养人员不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取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限制的规定。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县加大民政大病救助力度。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五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予以全额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在现行救助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予以救助;将五保、低保对象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支出型大病救助范围予以救助。通过医疗救助,救助脱贫一批。
(七)不断推进临时救助工作。
落实《省临时救助操作规程》,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解决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极端事件发生。对遭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贫困群众及时实施“救急难”。对遭受特别重大困难,造成重大刚性支出远远超过家庭或个人承受能力的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低保对象、未纳入低保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实施特别救助,特别救助金额一般控制在1-3万元。通过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帮扶脱贫一批。
(八)福彩公益金助力精准扶贫。
秉承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县民政部门将继续开展以“福彩公益行.关爱困难群众”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福彩公益金用于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市、县两级要将本级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福利机构的建设,大力推进敬老院升级改造,全面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水平。通过福彩公益金投入,助力脱贫一批。
(九)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完善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有效遏制侵害、伤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和安全事故。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爱心陪伴、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成长指导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试等专业服务。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脱贫一批。
(十)切实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全县倒房需重建对象是指因灾导致自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且需要重建的受灾户。严格执行省民政厅“一户一宅”规定,对已在异地新建住房、旧房倒塌的,不得纳入补助对象范围;对倒塌的空心房、附属房、临时房,不得纳入补助对象范围;对一般损房以及其他不需要恢复重建的,不得纳入补助对象范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省、县级配套资金标准为户均5000元,配套资金由省、县(区)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补助资金全部根据危房改造进度分期发放,一律通过“一卡(折)通”拨付给补助对象。通过改善居民条件,帮助脱贫一批。
(十一)做好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
对丧失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定期抚恤金和定期定量生活补助金维持生活的重点优抚对象,给予生活救助或生活困难补助。抚恤补助金不计家庭收入,符合低保条件的优先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对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后,其医疗费用支出仍然较大,且影响了其家庭基本生活的,再按照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的有关政策,给予一次性医疗困难补助,确保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退伍老战士基本医疗保障达到100%,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达到80%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在申请农村危房改造时,同等条件应当优先安排。通过落实优抚政策,帮助脱贫一批。
(十二)发挥慈善引导聚集社会力量作用。
发挥慈善引导聚集社会力量作用。建立慈善脱贫攻坚帮扶平台,广纳社会慈善脱贫攻坚资源,筹集慈善资金,实施慈善助医、助学、助老工程。精心打造慈善救助项目,科学提高慈善救助比例,推进慈善义工服务,支持帮扶贫困村脱贫产业、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援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安排得力精干人员,切实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优先谋划、优先部署、优先保障、优先督促、优先落实。为抓好脱贫攻坚任务,县民政局成立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社会救助领导任副组长,低保办工作人员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低保办。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责任领导、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做到主要领导全面抓、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相关人员全力抓,负直接责任,从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整合民政资金。
各乡镇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要积极整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扶贫、抚恤优待、救灾救助等民政系统内部的各项资金,增强民政兜底保障能力。要努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通过增加彩票公益金投入、鼓励社会捐助资金投入等,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助力民政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乡镇(街办)政务大厅、村(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内容集中在乡镇(街办)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畅通农村困难群众求助的“绿色通道”。乡镇、村(居)委会、驻村帮扶小分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发现本辖区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提供民政政策支持。
(四)加强资金监管。
加强对脱贫攻坚民政资金监督管理,要重点对资金审批是否合理,资金发放是否及时足额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要建立长效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脱贫攻坚民政资金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强化内部、外部监督,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83-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越来越健全,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帮扶体系尚未建立,许多高职院校贫困生虽然完成了学业,其心理问题却未得到解决,从而影响了其走上社会后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1.自卑。自卑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中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贫困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经常抱怨、责备自己和父母,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与人交往。
2.孤独。由于自卑,许多高职贫困生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孤僻不合群,有意识地疏远同学,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容易造成他们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起伏,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焦虑。高职院校贫困生常常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导致思想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有的为学费、生活费用焦虑,有的为学习成绩焦虑,有的为家庭负担重焦虑,有的为父母身体焦虑,有的为兄弟姐妹因他们辍学焦虑。
4.嫉妒。有的贫困生看到家庭富裕的同学享受到优越的条件,花钱阔绰,而自己学习、能力、智力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更好,只是因为出生在贫困家庭而享受不了这些,心理十分不平衡,既羡慕又嫉妒。
二、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经济困难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要承担比一般大学生大得多的压力,他们担心学费,担心生活费,担心家里负债。同时,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各种接踵而来的消费热点和相互攀比的现象,使贫困生心理更加不平衡。另外,因家庭困难,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这种期望却与自己进入高职院校的现实有差距,导致他们心理更加内疚,更有落差,心理思想包袱很重。同样,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一般都忙于生计,疏于管教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更是缺失,从而造成了一部分高职贫困生的自卑、敏感和焦虑。
2.学校对贫困生心理问题重视不够。目前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级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学校和老师的关注重点是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贫困生因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差和教育资源的差异,许多孩子从一开始成绩就不太理想,得不到他们期望从学校和老师那里得到的关注,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到了大学阶段,因为缺乏健全的心理问题解决体系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是问题爆发出来后才会引起重视,导致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信仰与诚信缺失、攀比心理、拼爹主义等都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4.贫困生自身性格的缺陷。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敏感、自卑、多疑、孤僻、不善表达等。这些性格缺陷导致他们不敢面对贫困,羞于承认贫困,既不愿接受资助,也不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听天由命,消极应对,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在学校迎新现场,某软件班女生林某过来找笔者,说把学费借给了同学,需要申请缓交学费。笔者凭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感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一般情况下,新生不大可能把自己的学费借给别人而影响到自己上学。所以,笔者一方面安慰她,叫她不要担心,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学院是可以帮助她的。另一方面,抓紧联系了她的母亲,经过电话沟通,了解到该生家庭的特殊境遇。原来,她的父亲在她高考前的一次突发车祸中去世了,而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缺乏劳动能力,确实存在难以缴清学费的困难。本来,这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该生能实话实说,把自己的家庭境况讲清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按学院的帮扶制度,是可以解决她的问题的。但是,她为什么要说谎呢?这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
2.原因分析。笔者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她开展了大量调查,在此基础上,找到了该生说谎的原因。(1)外部因素。父母务农,家境贫寒,一直以来的贫困让她既自尊敏感又很自卑,而父亲骤然离世,失去经济来源,更加大了这一落差感。(2)内部心理。该生存在既不希望被人同情,又希望得到照顾和资助的矛盾心理。还有,该生因父亲长年在外,母亲卧病在床多年,家庭教育缺失,从小形成了胆小、封闭的性格。同时,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让该生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获得别人的帮助。陌生的大学生活也造成了她的不安全感,既对生活担心,又对未来充满紧张和担心。
3.开展帮扶。在弄清楚原因后,笔者为该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并组织实施。(1)确立帮扶目标。近期目标是通过绿色通道、助学金和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该生迅速入学,解决实际困难。中期目标是帮助她树立生活信心,改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长期目标是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心态,融入社会,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实施过程。笔者主要是利用了“共情与理解”来开展该生的帮扶工作,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走进内心。在整个心理辅导中,笔者没有劝说,更不是一味顺从,而是从事实出发,合理引导,让该生在潜意识中产生老师比我有主见的认知,从而产生对笔者的信任心理。从行动上说明老师理解她,告诉她贫困不可耻,只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自卑,更不要撒谎,只有勇敢面对,合理利用内外环境有效地克服困难,才是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引导她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②走进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③走进家庭。多次与她母亲进行联系,了解她生活的环境,成长的过程与喜怒哀乐。④走进心灵。注意该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她在文娱方面的特长优势,帮助她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她重新确立目标,在追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恢复自信与心理平衡。
4.实施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林某开朗了很多,在班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校运会团体操的表演中,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灿烂的笑容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整个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四、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健全资助体系,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压力。完善“奖、助、贷、勤”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引导贫困生通过资助体系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培养其自强、自立、自尊的品质。要加大助学贷款力度,完善奖学金制度,扩大资助面,使各种奖助资金覆盖更多贫困生。要扩大勤工俭学岗位,在学校食堂、图书馆、寝室、后勤等部门多设置面向贫困生的勤工俭学岗位,并积极与校外有关组织、企业合作,将勤工俭学岗位延伸到校外。同时,积极募集社会助学资金,如争取设立优秀校友助学基金、社会名流助学基金等,加强管理,合理分配有关助学资金。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和心理调查库,及时掌握贫困生和贫困生心理问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作用,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3.对症施策,认真开展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爱心是基础,关心是手段,热心是态度,贴心是目标,诚心是保证。针对不同贫困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要采取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运用“共情与理解”来开展心理帮扶工作,了解清楚学生家庭情况、生活与成长背景等,找准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确定帮扶目标,合理制定帮扶方案,充分理解、信任学生,与其共同努力解决心理问题。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贫困生消除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班级和寝室建设,倡导形成真诚、团结、包容、共同成长的和谐班级与寝室文化,为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贫困生享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展示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提倡诚信、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校园风气,反对过度消费、相互攀比、拉帮结派、相互欺骗,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李树学.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对策[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扶贫对象立卡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该项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认真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本县实际扶贫对象人均收入标准,划出客观的、便于操作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则退。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府引导、扶贫和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乡村落实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
(三)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与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措施相配套;坚持与临时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
(四)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三、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农村贫困户档案,建立制度健全完善、政策衔接配套、标准科学合理、补助水平适度、资金筹集落实、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高效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扶尽扶,从根本上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调研、摸清贫困底子。各乡镇抽取一个村进行试点,以准确识别扶贫对象为核心,按照农村扶贫开发对象2300元的识别标准,摸清贫困人口底子,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剖析贫困原因,提出对象识别指标和识别程序,为以后测算各乡镇、村的不同政策对象比例提供参考依据。
(二)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省扶贫对象总体规模确定后,县里根据各乡镇调研结果,将扶贫对象比例测算到各乡镇、村。各乡镇在审核时要根据扶贫标准和测算比例,严格控制规模。同时,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在识别对象时要进行“五比、五看”,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致贫原因。在评定贫困人口时要做到,“三优先三不评”,即残疾子女的劳人优先,独生子女的老人优先,纯女户劳人优先;不进行土地流转造成土地荒芜的原因不评,2000年以来危房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则不评,经常进行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则不评,五保户、低保户不在本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之内。
(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宣传活动。县里召开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各乡镇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会议,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严格操作规程,搞好对象识别。严格坚持个人申请、村小组评议、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做好“三级复审,三榜公示”。先由识别对象提出申请,村小组初评后,村委会按照量化的识别指标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公示7天后由驻村干部签字报乡镇审核;公示7天后由乡(镇)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县审批;县级由扶贫和移民办审批,并对审批情况进行15天公示,公示后件个结果再返回各村张榜公示。为确保对象识别工作公平、公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对象识别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公认原则,即群众公认和社会公认。
(五)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扶助,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贫。对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而咩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对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技能和适应性;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者根据农户自愿实施搬迁扶贫。
(六)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在扶贫部门原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到电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对象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里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各乡镇也要建立电子档案,对全县扶贫开发对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县、乡镇联网,资源共享。同时,按照“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对象半年审核调整一次。通过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扶贫对象家庭状况,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既保证扶贫对象“应扶尽扶”,又防止“养懒汉”的现象。
(七)认真进行回顾,做好总结汇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情况认真进行回顾总结,及时撰写总结材料。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4月底到5月底)。做好试点调研、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和宣传发动工作。
(二)识别对象阶段(从6月1日到6月15日)。按照实施方案和对象识别操作规程进行对象识别。
(三)建立完善资料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6月15日到6月30日)。搞好信息录入,完善档案资料,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
(四)回顾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5日)。做好回顾总结和汇报工作,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里成立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检、县财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抽调骨干人员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工作调研和工作实施组织工作,指导各乡镇按照要求搞好对象识别,并负责督促落实帮扶措施,搞好信息收入,完善档案资料。各乡镇也要成立组织机构,由乡镇长任组长,乡镇分管扶贫和移民的副乡镇长和扶贫移民专干为成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实施扶贫项目等。
(二)成立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从机关在职干部、企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工商企业老板和热心扶贫人士中挑选人员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进村联户开展“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帮扶行动,帮助和指导贫困农户选择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辅导生产技术,做到扶贫帮扶“三到户三到人”即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落实到人、工作联系到人。
(三)实施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先关部门要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各村由村民大会推选成立9-15人的扶贫对象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受理识别对象的申请、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对扶贫对象进行评议和排序,并张榜公示,确保对象识别公开、公平、公正。
豆豉是民间酱菜中的一种,具体品种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八宝豆豉是临沂特产之一,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用大黑豆、茄子、鲜姜、杏仁、花椒、紫茄叶、香油和白酒八种原料发酵而成,故称“八宝”。以其营养丰富、醇厚清香、去腻爽口、食用方便的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临沂地方名吃之一。豆豉制作历史悠久,明代《本草纲目》“谷部”中即有记载:“豆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可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当随方法”。
八宝豆豉作为临沂的地方特产,其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如何,临沂消费者和外地消费者在认知上有何差别,行业的整体情况如何,各地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太多的数据需要了解,于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确定之后,专案小组成员立刻兵分五路,奔赴市场调查的最前线。此次调查共涉及济南、青岛、维坊、临沂、德州五个地市,调查地点分为超市、酱菜专卖店、居民区便利店等地点,调查方式以卖场观察、经销商访谈、销售人员访谈、消费者访谈等为主。
俗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本以为豆豉和酱菜仅仅是销量寥寥的商品,但经过调查才知道,整个山东的酱菜销量是十分惊人的。以福满堂的主打产品豆豉为例,整个山东的年豆豉产量大约在400万斤左右,这还不包括外来的酱菜企业在山东的销售量。
在对八宝豆豉的认知度上,山东的东西部差异较大,胶东地区基本不太认同这种产品,青岛的超市中根本没有豆豉这种东西。随着往西的推移,维坊地区的消费者开始接触豆豉,在整个维坊的销量并不大。到了济南,豆豉才真正为部分消费者所了解,但这种了解大多局限在中年人和老年人当中,年轻人还是不了解豆豉,甚至很多都不知道“豉”字如何发音。临沂是八宝豆豉的发源地,自不必说。德州消费者对豆豉的知晓程度较高,但在具体的豆豉种类上,则分辨不清,原因在于德州位于冀鲁交界区,在风俗上接近华北,而与鲁中、鲁西南有所不同。
就整个豆豉行业来说,山东的豆豉生产主要集中在济宁和临沂,主要生产企业是玉堂酱菜和惟一斋酱菜。济宁玉堂酱菜生产的豆豉与临沂惟一斋的八宝豆豉又有所不同。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企业在生产豆豉,据统计在临沂生产八宝豆豉的企业就不下20家。在加上如北京的六必居、王致和、贵州的老干妈等等,整个行业的规模比较大,销量也比较高,但是市场上缺乏真正的强势品牌,消费者对每一个品牌的忠诚度普遍较低。就地域特征来说,济宁消费者比较认可玉堂酱菜,临沂消费者比较认可惟一斋酱菜。其中八宝豆豉的产量上惟一斋占了一半以上,年产量达到180万斤。
在消费者购买习惯上,普遍习惯到超市购买,年龄较大的消费者也经常在附近的酱菜专卖店和便利店购买。在临沂市区,惟一斋等酱菜企业基本都有自己建设的产品专卖机构。
在消费形态上,中秋节和春节是八宝豆豉销售的两个高峰期,占全年总销量的
70-80%左右,其中有近一半的销量是作为礼品赠送,而这部分消费者以在临沂的外地居住者为主。
从包装上看销售情况,坛装产品的销售情况要好于袋装和礼品装,原因在坛装产品的重量和价格的性价比最高。
总体看来,八宝豆豉的销售范围主要在鲁中以西,价位在4-10元,同时,要抓住双节的促销工作,在这两个时期以走量为主。 策略篇
福满堂专案小组通过近一周的调查,对山东的豆豉行业和市场行情以及消费者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细致了解。感到有压力,但是也有动力。压力是行业内企业众多,大小企业鱼龙混杂,而市场范围、市场容量有限,要在混战的局面中开拓一块自己的根据地实属不易;动力是纵观整个行业和市场,真正通过规范的市场操作和品牌运作来促进销售的企业还没有,基本上都是自然销售或简单的促销为主,这就为福满堂企业以打造品牌高起点进入市场创造了一个机会。
压力和动力并存。市场已经调查了,品牌运作的战略有了。方向已经明了,关键在于策略,有了好的策略,才能更快、更好的达到目标。
“八宝豆豉……临沂特产……祖传秘方……有130多年的历史……”。
“历史”!
对,就从“历史”出发,向消费者诉求“祖传秘方”、“百年老字号”,打造“百年精品豆豉王”。
记得***总经理说过,他的爷爷的爷爷那个时候,家里就根据一秘方自己酿制豆豉,这不就是“历史”吗!但这个“秘方的历史”是粗糙的,怎样把这个“秘方”和这段“历史”进行精品化的包装,使消费者真正认识到“秘方”的威力呢?
开会,开会,开会……
讨论,讨论,讨论……
终于,我们重新包装了“福满堂豆豉王”的历史:
乾隆十六年(1752年),沂州府修白茅河堤,高宗南巡。(典出民国六年编印之《临沂县志》)
途经沂州,路遇一店,上有布幌,书曰:福满堂豆豉。乾隆随口读曰:“豆鼓?”心中不禁纳闷:这豆鼓为何物?
店中老板听到,出门应声曰:“非豆鼓,乃豆豉也。”
乾隆大窘,欲走之,又觉心中不甘,终回头问曰:“请问店家,何为豆豉?”
“客官请进。”老板乃请乾隆入店堂中,取一小坛,上用油纸封口。未及开封,只觉一股奇香溢出。
乾隆惊曰:“好香!”
店老板以陶碟盛少许豆豉并酒请乾隆品尝。
乾隆观那碟中豆豉,其色透亮,其油清澈,其豆浑圆,其香浓郁,引人流涎。
乾隆不觉食欲大动,举箸入口,即刻满口生香,乾隆暗想宫中绝无此美味,不由大是感慨:“金满堂,玉满堂,不如农家福满堂。”
乾隆微服出访本就因为宫中无事,逢此佳肴,怎舍得离去,于是在店堂中品评盘恒良久,与店老板谈及豆豉之工艺,店老板一一述之。
乾隆与老板相叙甚欢。未几,天色渐暗,下人恐行夜路危险,便催促乾隆赶路。乾隆依依不舍,问及店家姓名,店老板说姓王。
乾隆听罢,感慨万千:“豆豉未出,香气四溢,真不愧为福满堂豆豉王!笔墨伺候。”王老板赶紧拿来文房四宝,乾隆兴致高涨,大笔书写“福满堂豆豉王”六字。
题罢字,乾隆没有落款。王老板奇怪,问之何故。乾隆曰:“一介书生,不提也罢。”终无落款。
王老板不以为意,依旧裱糊悬挂于店堂之中。
此事经过约有年余,一日,一书生自京中赶考归来,歇于店中,见“福满堂豆豉王”六字,大为惊讶,问王老板此字何来。王老板将此事来去详细告之,书生不禁连连称奇。
王老板问何故,书生曰,此乃当今圣上御笔亲书,应妥为收藏。王老板大惊,始知当日之人乃乾隆皇帝。
自此,王老板便将字善加收藏,不敢在店中悬挂,而更加专心于豆豉之酿制,终形成一秘方,世代相传。
广告语有了:
百年豆豉王,香飘福满堂
整个产品的上市策略顺着“老字号”这条线,一气呵成。
传播上突出“百年老字号”;
包装上突出“百年老字号”;
内部培训中重点培训“百年老字号”;
……
于是,上市策略有了,渠道及铺货策略有了,传播策略有了,产品策略有了,品牌规划有了,促销策略有了,包装设计及宣传材料有了,企业文化有了,一系列的方案都出来了。
向客户提案,修改方案,修改设计,再提案,通过。
(以下方案经过删改,不包含具体细节)
福满堂上市策略
1、 产品策略
产品定位
豆豉作为一种咸菜和特产进行销售,首先要做好对产品的定位,有重点的进行生产,开发不同口味的产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现分为:
根据口味:
1) 传统型
2) 时尚型
3) 特色型
区域定位
临沂市区及周边县市
2、 价格策略
家庭装:
袋装4-5元,瓶装6-9元
精品装:
纸盒装30-50元
酒店装:
大坛装100元左右
3、 渠道策略
现主要采用以下销售渠道:
1) 超市
2) 经销商
3) 饭店
4) 酱菜部
4、 促销策略
外带小菜谱
赠送纪念品
赠送服装(特别针对农村市场)
赠送小碟子
捆绑销售
免费赠送
5、媒体策略
电视
报纸
车体
海报
福满堂品牌规划
成长时期(1—2年)
以产品销量为工作的重心,利用产品销量尽快求得投资回报。
产品线尽量精简,集中全力于一到两个品牌或产品,把市场做深做透,以期获得优良的效益与利润。组建一支精良的、能征善战的业务团队,利用现在的产品锻炼人员,储备人才,将来新项目上马可以直接应用现在的市场经验与业务人员。做好详细的企业发展短期与长期发展规划,确保目前的核心业务与未来业务之间的平衡与利润重心的平稳过度,并时时关注市场动向变化,随时调整企业发展的航向。在营销传播上,根据自身实力,有的放矢的进行品牌传播,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如包装、终端陈列等进行宣传,以提高企业和品牌知名度,并合理运用市场促销的效果,最大化的争取市场份额。销量的增长,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使福满堂尽快缩短与业内知名企业的差距。
企业高速发展时期(3—4年)
核心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并持续增长。 一
些新项目陆续上马,企业人员需要扩充,加强员工培训,以老带新,加快老员工对新业务的成熟,加快新员工对业务工作的成熟。随着企业实力的逐步壮大,有计划的安排广告宣传,在大众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政府等资源,参与公益活动如书圣文化节,在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福满堂公司在山东重点区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有了自己稳定的消费群体,在这一时期,福满堂公司发展成为山东酱菜行业和调味品行业的知名企业。
企业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5年)
人员稳定成熟,市场管理到位,营销策略切合市场发展,宣传措施有效得当,企业知名度与认知度相应提高,福满堂企业成为山东调味品市场上的三甲之一。
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看,福满堂公司应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品牌建设与管理模式,走品牌营销之路。
首先,使品牌逐渐的成熟与理性化。加速品牌管理的健全,加强实际操作经验的成熟,以理性的管理代替感性的情绪支配。市场环境的完善、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将作为一种外在压力,促使品牌的创建者进一步规范和理性的运作。
其次,加强品牌道德建设。加强企业、员工、产品、品牌的道德自律,塑造社会公益形象。
第三,以平和心态来塑造一个长久的品牌。走稳步发展之路,避免急功近利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
最后,使品牌成为大众的品牌。加速品牌的社会化与大众化,将品牌打造成社会公众的心理期待,而不再仅仅属于企业的资源。
福满堂公司作为一家新生企业,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稳步发展、快速成长的道路,根据市场的实际来进行目标的制定。
福满堂的品牌目标:
在五年之内,逐步的、踏踏实实的成长为山东及周边地区调味品市场的领军企业与龙头品牌。
包装设计
产品包装总体设计原则遵循古朴、典雅的风格,突出“百年老字号”的特点。不论从颜色的运用,画面的风格,还是字体的选择,都是在整体营销策略的指导下完成,既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又在总体上让人感觉到历史厚重与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 执行篇
所有工作都在20天左右完成,马上进入执行阶。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执行也是检验策略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为了确保执行的万无一失,我与公司专案组的另一位同事赶赴临沂为福满堂的人员培训了一周,内容涉及销售技巧、销售关系管理、市场调查、品牌管理与维护、有效沟通的等等知识,并与福满堂公司王总经理再一次详细研究了整个策略及执行细节,最终确定一切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接下来的时间里,福满堂王总经理和销售部杜经理走访了临沂的超市、批发市场的几家经销商,与之洽谈合作事宜,经过几天的谈判,超市、经销商都安排妥当。上市所需物品等在几天内也都印刷完毕。公司人员群情高涨。
万事俱备。 后记
福满堂产品成功上市,目前销售情况稳定。项目完成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再来看当时的方案策略,感觉有以下几点是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
首先在产品包装上,(这里不仅仅指外在包装,也包括文化的包装)我们充分挖掘提炼了福满堂的历史文化,给福满堂产品一个很好的定位--百年老字号,有效的吸引了消费者的眼光,推动了产品的销售。
其次在广告语上,当时专案小组成员开会讨论福满堂的广告语,想出了很多,但我们自己首先就不满意,无奈焦急之际,大家又重新回顾、翻阅了福满堂的历史,突然间灵光一闪,就有了“百年豆豉王,香飘福满堂”。我立刻感觉:就是它了。后来,福满堂公司也一眼看中。
第三在产品分销渠道上,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了福满堂的各项指标,最后决定将产品销售地区选在临沂,先占领本地市场,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锻炼管理和销售队伍,待发展壮大后,再行扩展销售区域。
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的定义和内容
1、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的定义
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是记录农副产品的原料来源、种源、生产加工、产品流转、销售等环节全部过程的记录档案。
2、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的内容
(1)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名称、注册商标、产品品种及其生产单位、行政许可情况、产品信息条码、产品验证码等。
(2)原材料生产记录:原料的产地、农畜和农作物产品的生产地、检验合格证明、生产日期等记录。
(3)产品加工生产记录:农副产品的加工时间、生产地、检验人、运输记录等信息;农副产品的原材料在加工车间的加工记录、检验合格记录、生产的操作人员、生产责任人、检验员、包装员信息等。
(4)产品流转过程记录:农副产品生产后的运输过程、运输中的接收和验收记录、销售商的接收与验收记录等信息。
建立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的意义
1、完整记录农副产品生产和流转过程的基本信息
为了确保企业的产品信息真实和完整,满足社会监督和消费者的检验的需要,农副产品的全程记录档案,必须覆盖农副产品从选料、生产、流转到最后消费的全部过程,档案的覆盖面必须全面,真正实现全部过程的记录信息都可以查阅,这样便于消费者和厂家的监督,也便于出现质量问题时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
2、方便社会各界查阅和监督农副产品的相关信息
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覆盖农副产品从选料到生产、流转到最后消费的全部过程,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并且责任相对明确,便于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查阅的监督。当然,全程记录档案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除了需要直接责任人记录以外,相关人员还要做好监督,这是保证农副产品质量合格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否则即使建立了记录信息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3、有利于通过全程记录档案对产品信息进行追溯
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便于查找这些产品的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检疫监督责任等重要信息,确保这些产品的消费安全。如果对所有农副产品都建立了全程记录档案,形成一个数据库,那么借助强大的搜索引擎,通过输入信息条码或者有关信息,信息分析员不仅可以直观、准确的检索出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快速而直接地追溯到相关厂家和责任人。这样的数据监管一方面迫使企业加强生产、销售自律,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的诚信道德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得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4、确保农副产品安全和建立农副产品诚信体系
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记录了农副产品的种源、产地、生产责任人、产品原料、销售地等状况,能够比较真实而迅速地反映产品的诚信程度。建立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有利于企业和生产者在诚信服务建设中自我约束,加强生产管理,完善产品检查考评措施;有利于营造诚信服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社会的监管以及用户、职工的监督。
建立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的必要举措
1、建设农副产品的各类标准体系
第一,建立农副产品的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农副产品全程记录监管需要,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互相配套的原则,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时清理和修订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第二,农副产品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差距。建立检测基地、市场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在定点跟踪的基础上,组织各环节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积极指导产品生产基地、市场和连锁超市开展检测工作。
第三,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基地的标准建设。确定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的标准,明确基地及加工企业的配套管理及控制措施。在对基地生产环境和相关条件系统跟踪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产品生产档案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农副产品全程评价及预警信息系统,实施农副产品保护性生产。
第四,农副产品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人队伍,通过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提高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第五,农副产品的媒体宣传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和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内容,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的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意识;加大培训与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农副产品全程记录的舆论环境,逐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遵守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加工的良好风尚,形成社会公众农副产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的局面。
2、规范农副产品记录档案的信息条形码
各类产品档案的识别必须依赖于信息条形码的记录信息。信息条形码类似于人的身份证,农副产品的相关信息都依赖于信息条形码。科学合理的信息条形码对于准确把握农副产品的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科学调研,参考各类国家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条形码。
3、建立农副产品档案信息采集网络
只有建立起专门的档案信息采集网络,农副产品在生产包装起运后的各类信息才可以不断被记录下来。例如,在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信息扫描设备,各类物流或者销售本人可以将这些信息条码直接刷入数据库,或者由市场的信息统计员直接用扫描仪将产品条形码扫描进便携式电脑,再整理导入数据库。这种信息采集网络,需要由行业协会、市场管理方、运输管理方、质量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工商部门共同建设。
4、建立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数据库
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数据库的内容包括:(1)农副产品信息的代码、条码、特别标志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同商品得以区分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农副产品实现网络化管理,方便信息查询的必然要求。(2)记录农副产品全程的基本数据,包括加工、生产、流通、保管等各个环节。(3)用户和监管部门的访问记录等内容。
各地建立农副产品的全程记录数据库后,要通过相关链接实现跨库检索信息。不论是销售者还是消费者,都可以根据农副产品上的信息条码上网进行验证和检索。
5、建立健全农副产品全程记录档案的监督监管机制
首先,要积极发挥农副产品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制定行规行约,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加强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诚信宣传和教育。各级消费者协会等社会服务组织要帮助消费者掌握防欺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基本知识,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对农副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
氟啶虫酰胺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气压(20℃)2.55×10-6P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1、甲醇89.0,对热稳定。
化学名称: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
CA登录号:[158062-67-0];分子式:C9H6F3N3O
结构式如下:
2、毒性及环境生物安全评价
氟啶虫酰胺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性为884mg/kg,雌性为1768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13周亚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12.11mg/kg·d,雌性为72.3mg/kg·d;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等4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为无致突变作用;大鼠2年慢性和致癌试验结果为无致癌性。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大鼠急性经口、急性经皮LD50均>2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有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氟啶虫酰胺原药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均属低毒杀虫剂。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鲤鱼LC50(96h)为853mg/L;北美鹌鹑LD50>2250mg/kg;蜜蜂急性接触和经口药剂无作用浓度>1000mg/kg(100倍稀释液);家蚕(3龄)经口无作用浓度>200mg/kg;对捕食螨在药剂200mg/kg浓度时安全。该药对鱼、鸟、蜜蜂和家蚕均为低毒。
3、作用机理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立即停止取食,且这种拒食作用具有不可恢复性。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主要的杀虫作用机理就是使昆虫饥饿而死。似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作用类似于吡蚜酮,但两者的作用机制还是存在不同。比如,吡蚜酮能使飞蝗前肠的自发性收缩增强,但氟啶虫酰胺没有此作用。这些发现证明了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作用机理不同。氟啶虫酰胺对成虫和幼虫都具有杀虫活性。多数处理过的蚜虫表现运动失调,一些蚜虫腿部关节肿大,无法正常爬行。这些结果也表明,氟啶虫酰胺也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蚜虫。但氟啶虫酰胺及其衍生物对典型的神经毒剂作用靶标,如乙酰胆碱酯酶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没有作用。综合这些典型的中毒症状,认为氟啶虫酰胺具有新型的靶标作用机制。
4、专利概况
涉及氟啶虫酰胺最早的中国专利为酰胺化合物及其盐,它们的制造工艺及其农药组合物,申请号为CN93109092,申请日为1993.07.23,公开(公告)号为CN1044233C,申请人为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该专利将于2013年7月23日届满。
本发明涉及酰胺化合物及其盐,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含它们的农药组合物。式(Ⅰ)为酰胺化合物或其盐,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
5、上市及登记情况
日本石原产业公司于1998年开始对氟啶虫酰胺进行正式药效试验,2003年上市,从2004年开始,已在多个国家登记注册。2006年在日本登记,用于果树、蔬菜、茶防治害虫。2006年日本石原产业公司与FMC公司合作在巴西、美国对该杀虫剂进行了登记,主要用于棉花、蔬菜、果树防治害虫。2007年在意大利获准登记,主要用于防治水果、蔬菜等作物害虫。目前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获得登记。2007年该药剂已有O.42亿美元的销售额。
我国登记情况如下:
6、合成方法
6.1中间体4-三氟甲基烟酸的合成
以乙基乙烯醚为起始原料合成4-三氟甲基烟酸, 总收率为55.6%(以乙基乙烯醚计),易工业化。
6.1.1 4-氨基-1,1,1-三氟-3-丁烯-2-酮合成:
将乙基乙烯醚和吡啶溶于甲苯中。将三氟乙酰氯在冷却下,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去。反应,后处理。所得甲苯溶液用GC证实是:4-乙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将干燥氨气在冷却下通入上述溶液中去。反应,后处理,减压蒸馏,得产品,收率84%(以乙基乙烯醚计)。
6.1.2 N-1-甲氧基-2-甲氧基羰基乙基-4,4,4-三氟-3-氧-1-丁烯胺合成:
将4-氨基-1,1,1-三氟-3-丁烯-2-酮,在冷却下加入到含氢化钠的DMF溶液中去。将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滴加进去。反应,后处理。结晶干燥。产品收率84.8%。
6.1.3 4-三氟甲基烟酸的合成:
将N-1-甲氧基-2-甲氧基羰基乙基-4,4,4-三氟-3-氧-1-丁烯胺的甲醇溶液,在一定温度,滴加到含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中去。反应,后处理。结晶干燥。产品收率78.1%。
6.2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共有二种方法)
6.2.1 直接法:
将4-三氟甲基烟酸和亚硫酰氯溶于苯中。加入催化剂量的二甲基甲酰胺。加热一定时间。减压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和苯。残余物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三乙胺和氨基乙腈硫酸盐。反应后处理,得产品。熔点:155-161℃。收率43.5%。
6.2.2 间接法:
6.2.2.1 N-(氯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的合成:
4-三氟甲基烟酰氯,亚甲氨基乙腈和甲苯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减压除去甲苯,得N-(氯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粗品。熔点:104-120.5℃。收率97.5%。
6.2.2.2 N-(羟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的合成:
N-(氯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粗品,水和浓盐酸一起反应,后处理,得N-(羟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熔点:125.4-126.4℃。收率76.8%。
6.2.2.3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
在冷却下,将碳酸钠水溶液加入N-(羟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的水溶液中。反应,后处理得氟啶虫酰胺。收率82.6%。
四步总收率55.7%(由4-三氟甲基烟酸制4-三氟甲基烟酰氯的收率以90%计)。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比较:直接法反应步骤短,但收率低,产品很难提纯,实验室用柱层析提纯。很难工业化。间接法虽然反应步骤长(需四步),但总收率比直接法高,产品纯度高,易工业化。
7、生物活性及使用方法
氟啶虫酰胺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作用和快速拒食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土豆等多种作物上的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等,并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它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但由叶部向茎、根部渗透作用相对较弱。
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苹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瓜蚜虫用药量为45~75g ( 有效成分) /hm2 ( 折成10%水分散粒剂商品量为30~50g/667m2),使用方法为喷雾, 每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 苹果蚜虫使用药量浓度为20~40mg/kg ( 稀释倍数为2500~5000倍液) , 使用方法为喷雾, 每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药效速效性较差, 持效性较好, 施用药后一般2~3d才看到蚜虫死亡, 一次施药可维持14d左右。对作物安全, 未发生药害。
近年来,事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论是“苏丹红”风声鹤唳,还是“强生”胆战心惊,以及Pvc保鲜膜含致癌物质,总是国外相关机构发出警告信息后,国内的监管部门才行动起来。一连串的事件让人产生疑问,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为何总当国外的“跟屁虫”。
究其成因,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制度的空缺,使国内信息安全调查总是慢半拍。在国外,要求收集信息必须准确,并要在研究单位、政府机构、粮食生产与食品加工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以便增加透明度,努力保证食品安全。同时,收集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开展交流。譬如,日本建立了及时有效的从国际组织及海外各国收集信息的机制。而在国内,不仅内部食品信息交流网络尚未架构起来,而且与国外信息交流更是少得可怜。
信息披露环节过多,也使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公开。从国外来讲,一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收集到可靠信息后立即相关警告或指令。而在国内,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卫生部门,然后再通过上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审批,在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利益和国内市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卫生部才相关的产品安全警告或提醒。如此众多环节,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安全警告总是姗姗来迟。
检测标准严重滞后,更让洋品牌常常在出现安全问题后,总是表现得傲慢无礼。在很多情况下,国家质检部门不是不想向公众及时发出安全信息,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说,我国1996年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禁止将“苏丹红一号”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但10年后发生苏丹红事件后,国家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有关“苏丹红一号”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再以麦乐鸡所含的化学物质为例,由于目前对这种物质没有国家统一易行的检测标准和手段,只能任其自说自话,信口雌黄。
说到底,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及时,考验着一个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智慧。安全信息警告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这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信息交流机制如何架构?信息披露机制如何做到畅通无阻?国内安全检测标准的缺失如何尽早弥补?类似问号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早拉平拉直。
关键词:复杂系统;复杂性;食品安全治理;协同
中图分类号:F325.2;X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4-0084-02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重大食品事件的不断曝光,处于食品安全“矛盾凸显期和风险高发期”下的人们谈“食”色变,甚至感叹“我们还能吃什么”、“谁来为我们的嘴巴站岗放哨”。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牵涉多主体、多部门、多环节、多因素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复杂性、主体的复杂性及过程的复杂性。从复杂系统视角研究食品安全治理问题,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治理效果。
二、食品安全治理的复杂性分析
食品安全的治理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的,而是交错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它具备以下复杂性特征:
(一)环境的复杂性
新时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材料、新资源的不断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新污染物的出现,如微生物污染、光污染、化学污染等,此外,食品生产者在对利润无止境的追逐中,以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使用非法添加剂等诸多“杰作”编导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目前,中国食品工业正处在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80%都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高度分散、数量庞大,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多数市场准入门槛低,致使许多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老旧,法律意识薄弱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游走在食品安全生产的边缘,大量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黑作坊更是成为了制假贩假的集散地。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尽管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食品安全的政府治理机制建设,但由于小作坊生产和销售的分散性、退出成本的低廉性及安全责任的弱追溯性,使得多项惩罚性措施很难对黑作坊主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足够的威慑作用。由此观之,食品安全治理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政府机制失灵与市场机制失灵,引致监管模糊和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政府失灵找市场,市场失灵找政府”的方法在此失效,使得“十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上百人管不好一桌菜”的闹剧重复上演。
(二)主体的复杂性
安全食品属于准公共物品,食品安全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各主体之间并非简单的层级关系,而是相互交错的复杂性网络。食品安全在理念上和实践中一直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连,故对其治理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良性互动,力求在其作用边界范围内形成动态均衡。当今食品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逐步提高,食品供应链不断延长,参与食品生产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加,食品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日益复杂化,在此过程中,食品安全涉及的多个利益相关方都会因各自的局限性而难以独撑食品安全治理的大局。
从法治角度来看,有何种权力就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否则,该权力就不具有合法性。政府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规范的制度及得力的工具,就有责任亦有能力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任。现实生活中,政府确实在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投入,促进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强化食品安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政府监管不是万能的,其监管活动达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理想效果,在每次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能看见食品监管盲区的影子,所以说,政府监管需要作为捍卫食品安全的主导力量,带动多方治理并肩作战。
食品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主体,负有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曾指出:人类社会大量的公共事务在事实上并不是依赖国家也不是通过市场来解决,人们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是更为有效地解决公共事务的制度安排。[1]在政府和市场监管下的非真空和真空地带,如何使食品生产者秉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理念,走上食品安全自主治理的道路,是解决食品安全治理的关键。
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理论认为,应当摆脱政府与市场的狭隘单一理性,以建立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相互依赖与多元合作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2],食品安全领域的第三部门多由食品企业、消费者和各类志愿、兴趣组织等构成,它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有效深入民间,凝聚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形成“压力集团”对政府监管和食品生产加工行为进行监督,然而很多时候政府对职能权力紧握不放,使得第三部门在监管中面临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监管活动举步维艰。
(三)过程的复杂性
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到农业、环保、商务、质检、工商等多门技术学科和管理。2004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部门综合监管方式。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实行的分阶段监管模式,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忽略了各环节的自然关系,以孤立的眼光割裂食品链,引起监管盲区和监管重叠,从而弱化了整体监管效果,这一看似严密的履职架构由于无缝衔接困难,使得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很难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三、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效果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基于系统论视角,我们可以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探寻治理的良方。
(一)形成复杂性思维,把食品安全监管看成一个复杂系统
思维形成观念,观念决定行动。食品安全监管应当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下有序展开。传统管理思维在泰勒“科学管理”范式和牛顿理论的影响下,认为管理对象是一种线性的、机械的、包含简单因果关系及可预测的组织系统,而实际上监管系统是在多种因素、多种联系、多种结构、多种功能的交互下发挥功效,整个管理活动充满了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要把食品安全监管看作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把注意力转向事物的非平衡性、无序性、不规则性及不确定性,在治理目的上强调创新与发展,在治理结构上选用蛛网式结构,在治理方法上重视复杂因果思维,在治理途径上实现稳定与变革相结合,以此应对食品安全治理活动中出现的复杂情况,避免与减少管理的失误和偏差,保证稳定的市场秩序。
(二)把握系统开放性,实行动态管理
开放性和动态性是疏导和规避食品安全风险的内在需求。通过公开食品安全决策程序,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有效互动,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在互动谈判中寻求食品安全治理的最优解。在食品安全动态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打破多元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实现相互间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加速新陈代谢,在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维护和推进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和谐稳定的协同机制。
(三)利用系统相关性,实现协同治理
从协同学的角度来看,协同是指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作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整个系统形成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的结构[3]。哈肯的协同观点不仅强调整体功能的放大,而且注重新的有序结构的产生、质的飞跃,为我们解决食品安全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食品安全的协同机制就是研究一种权力与责任对等,制度化、常规化的多元治理结构,在政府、食品企业及第三部门相互作用下产生整体功能倍增效应。因此,在今后的治理活动中,应一改过去食品安全事件处理中采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从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确立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的共同目标,根据各治理主体所处的位置、所肩负的职责、所遇到的情形,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应对的多赢格局。
参考文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1.
[2]王乐夫,陈干全.政府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2-64.
[3]【德】H·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成功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2.
Food Safety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mplex System Theory
Wang Hai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