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知识竞赛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竞赛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竞赛论文

第1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竞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学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老师讲、学生听、规规矩矩读书的种种校园生活了。对那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死模式,更是望而生厌。他们热情饱满,思想活跃,好胜心强,喜欢竞赛,勇于开拓。面对新课标的推行,我们应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把激励机制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进上竞赛,可以增强课外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书本基础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观点迅速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丰富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受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明确激励在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后,更重要的是探讨激励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我在这里所讲的激励竞赛己经不是单纯的理论成绩上的竞赛,而是知识、品德、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竞赛。

一、课外活动竞赛的主要形式

1、政治科知识竞赛:政治科知识竞赛就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书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比赛。知识竞赛有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去年我们在高一年段举行了以笔试的形式,开展的全年段学生参加的知识竞赛,竞赛的结果评出若干优胜集体和优胜个人,并给予表扬奖励。上学期我们依照电视的知识竞赛进行一次口试形式的知识竞赛。竞赛要求年段各班选出三名选手参赛,剩下的同学当观众,竞赛题目分为必答和抢答,比赛结果进行分数统计,评选出若干优秀竞赛集体和优秀竞赛选手。知识竞赛能够使用学生比较系统地复习,掌握书本知识,并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举行辩论比赛:辩论比赛就是围绕学生学过的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辩论。我们根据本年段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组织一次主题辩论竞赛。A段l一9班为正方,B段10--18班为反方,各班选出两名学生参加辩论,其余学生当观众,全校政治教师和特邀学校领导组成评委。参加辩论的正反方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运用的理论确切,事例生动,辩论激烈,使全体师生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当然也可以是以一个班级分组进行。

3、小论文的演讲比赛:小论文演讲比赛就是政治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拟定一个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然后利用一个单位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演讲。政治教师根据论文的内容、演讲的形式、表情、声调、效果等方面的优劣,评比优秀、良好、一般等级,这种活动有利于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运用情况,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

4、开展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或总结报告的评比活动:参观访问是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到校内外一定场所,对社会实际和先进人物进行观察、访问,从而获取得知识。参观访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首先,要检查参观访问计划完成的情况,表现好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其次,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分析有关材料,撰写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与学校团委联合组织学生举办小型墙报展览比赛。参观访问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5、举行社会调查报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评比活动:社会调查是政治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搜集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社会调查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调查资料,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然后组织学生举行调查报告会,交流调查收获,并进行评比,评选出若干优秀调查报告,并进行表扬。

新课改中学生的社会探究实践是关键一环,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感性材料,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能力和方法,养成调查研究的良好学风,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6、开展良好行为规范活动的竞赛。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的一代新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把它转变这学生自身的行为,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归宿。我们根据高一教学的根本目的,与校政治处联合制定了《争做模范行为规则量化标准》在学生中实施,竞赛前要向学生宣布竞赛的时间、具体要求和做法,在整个竞赛过程中都要认真进行记录,并定期统计,竞赛结束时进行合算,成绩在年段前十名的为年段模范同学,成绩在班级前六名的,为班级模范同学,他们都是全年段同学学习的榜样。每个学生的竞赛成绩作为学生的行为分,以一定的比例计入学期成绩。

二、成效与反思

我们在高一年段政治课教学实行以上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成效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学生的思想觉悟有较大提高,违法乱纪不良行为减少了。

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竞赛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

1、在竞赛中,必须提倡同学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要善于鼓励每个学生特别是行为较差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行列。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用真诚的爱去感染他们,善于从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的因开绿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消沉转为奋进,忧虑转为兴奋,让每个学生都拾起头来走路,积极投入到沸腾的竞赛中去,在竞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智慧、能力水平。

第2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一.       工作重点

1.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老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

2.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3.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新教法,每一课都共同商量,探讨,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同时备课组成员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新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       主要活动

1.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2.开设“常态课”,“常规课”并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教学兴趣活动,准备好初三学生参加三月份举行的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五月份举行初二物理知识竞赛。

第3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关键词:德育课 考核方法 改革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德育课学生考核方式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而德育学科的学科特点,更讲究的是“知、情、信、意、行”5方面的和谐发展,不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法律、道德、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职业、法律、道德、经济、政治、哲学的相关知识来明确正确价值取向、思索社会热点问题、指引自身发展方向。笔者结合自身对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考核的一点探索和尝试,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小议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

1 考核方式:鼓励多样化

除传统笔试试卷试题类考核外,写材料分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表演、面谈等都越来越多的成为德育课的有效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内容日趋丰富的德育课程相辅相成,必然要求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相结合,鼓励更为考察学生能力运用的新颖方式。

传统德育课评价常以笔试试卷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分出分数、等级。特别是传统的期中期末考核往往以试卷测试为主,学生只要掌握知识点,考前突击,就能获取高分。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一年半载,“成果”就集中在用时1~2个小时的考试上,教师通常只能依靠最后一两道主观题分出分差,同时客观题分值过大也会降低学生作弊难度。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材料分析、小论文、调查报告类考核方式以往在课后练习、单元测验中经常使用,针对专门问题往往效果较好。大作业通常可以采取阶梯式提问,参照高考材料分析题方式,采用经济、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新奇感,参与感。与之配套的批改则可放宽尺度,对符合立意的新观点给予鼓励,突出对事件的客观、全面、理性分析,合理联系书本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独立创新意识。

小组活动、辩论、表演也是新颖、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比如笔者展开的“学生绘制校园周边生活地图行动”(针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部分)、“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及实施”、“校园部门大探索”(针对我国的基层管理部门部分)都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踊跃完成。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各抒己见,运用现场采访、影像资料等方式,做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同学们很有参与感、成就感。

对以知识检测为主的考核,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辅以辩论、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紧张、热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完成测试。对较为抽象的规律、原理则可采用表演、演讲等方式,学生在表述表演的过程中还能二次加深认识。

2 考核内容:由知识强化转向能力培养

改变“知识本位”,确立“能力中心”,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共识。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必须围绕考查能力来展开。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水平。

德育考核注重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合理因素,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完成成果,体现能力。如笔者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学生实际陪同父母共同办理低保手续,行胜于言,自己也受到精神触动;有学生收集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等的图片、故事,突出前后对比变化,详实有据;更有学生采访五保户、了解领取国家助学金等等,贴近现实,有真实感。

现行的考评过于偏重对知识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只考虑年级、层次的不同,而很少考虑专业类别的差异。我校虽都是建筑类专业,但不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均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仅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更要“因材施考”。以笔者一次开放性期末考核为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观察、检测、分析和形成报告能力的特点,布置给该专业学生的任务是:调查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政治理论分析、撰写小论文;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美术设计和电脑编辑能力,即要求该专业学生就某一经济学原理制作一份思路清晰、排版美观的电子经济学小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缜密认真,作业要求该专业学生组织蕴含社会学原理、符合我国实际的“小品演绎”、“辩论赛”等。实践证明,这类凸显专业特色的差异化考试有效融通了专业课和德育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强化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3 考核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德育课评价中来。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和考核内容能力化的必然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中指出“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可见,评价主体绝不应该仅限于德育课教师,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参与评价体系,特别是组织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自评和互评。

具体到实施层面来看,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考核方式中学生自评与互评效果较好,评判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印象,二次学习。主观性较强的材料分析、小论文等考核方式则需要老师进行事前专门考核培训,确定评阅标准,传输解题思路,经过训练后也能较好地完成互评工作。学生充分参与自评互评,能消除考核神秘感、增强其重视性,体现考核的公平、客观。

要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给学生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班主任,其它课程教师以及家长等都来参与评价,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公正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应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出既符合新形势下课程、学生要求,又具备现实教学可操作性的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家颐.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与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

[2]金华兴.中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分类与特点[J].政治课教学,2002(03):35.

[3]宋公志.我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德育课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64.

[4]叶永鹏,许启新.职业院校德育课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9.

[5]罗芳芳.中职德育课考核模式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9(20):11.

[6]教职成[2008]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

第4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xxx同志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团结同志,爱生如子,无私奉献,为xx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爱心铺就育人路.

xxx同志,1994年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他能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爱心让他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无论多么调皮的学生他都爱他们,都能以爱心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才,xxx老师10多年教学中经常在日常的管理中去聆听学生心声,运用自己的智慧,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转化了50多名学困生和十几名失学儿童.他的师德事迹《爱心铺就育人路》在学校和局里推广学习.同时也被评为2010年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二、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xxx老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他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经验及德育经验.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xxx老师善于在教学实验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教学.他的论文“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获中国基础教育研讨会二等奖,受到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94年以来,xxx老师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共有20多篇获不同层次的省市地县及国家级奖.

三、 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邓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研究,在uc中进行教研,在心理专家教研在线中学习儿童心理学,在博客论坛中切磋教学经验.由于成绩突出,他在2009年度“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四、注重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实效性

xxx老师十分注重每次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他经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他班的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总能给学校师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他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五、科学的方法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第5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组织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深入学习各科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师购买相关专业理论书籍,学校还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让教师能不断地去汲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让自己的思想与名家碰撞,增强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思想底蕴和文化底蕴。

2、走出去,请进来。本年度共组织教研活动50余次,做到人人都有机会。同时有计划地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10次,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在走出去的同时教导处也积极地请专家进校讲学,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专家5次。一年来,我校共有14篇论文、案例在义乌市级获奖,有20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

3、切实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导处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校长亲自带队对青年教师给予课堂教学指导,积极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教导处也积极组织开展了一些比赛来促进教师们能力的提升,如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包括说题、语文素养能力等,还举行了教师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比赛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检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又摸清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推动了同伴互助互学。一年来,43人次在市级基本功比武中获奖。

二、狠抓常规管理力度,使教学管理有序化

本学期在教学常规方面,教导处加大了检查管理力度。

1、本年度分别对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等进行认真检查,及时公示记录并反馈本人。从检查效果看,许多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内容详实,并每课做到有教学后记,达到规定课时数,在作业批改上也能做到按时全批全改。

2、加强早自习、中午教师值班的管理。大多数班级都能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早读,中午也有值班教师进行值班。

3、加强巡课,每周都进行巡课登记,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强调了教学纪律。

4、结合学校“多元·适性”的特色工作,组织开展校级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做好了培优工作,校本课程《乌伤草韵》获义乌市精品课程,科学被评为特色学科,六一拓展性课程汇演展示中,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扎实、全面地发展

1、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全面开展了午间阅读活动,一年来各班已养成了习惯,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阅读之星”“好书推荐介绍”“跳蚤书市”、“书海拾贝”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导处着眼于学生基础的扎实,设计了写字段位评定暨写字竞赛、口算竞赛、课外知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听写大赛,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学年来,学生获市级以上奖项人次多达107人。

四、今后工作的设想与反思

教学工作艰巨而庞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学期,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在此就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如下改进意见:

1、要抓实、抓深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常态化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力求使教研活动向课题化、精品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促进薄弱学科的开展。继续构建教师发展平台,加强校际的交流和合作,促进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2、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研讨,加强以磨课为核心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的建设,开展创新评优课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第6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科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此情况之下,我国在新世纪初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出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知识涵盖量较大,纵贯古今中外。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若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法,提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并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他们才能牢固掌握历史知识。而对那些不容易掌握的理论、历史规律等内容,我们可以将它转化为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发散思维,再横向纵向相联系、多层次地进行比较,实现对知识点正确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二注重用情去感染学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在历史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投入情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最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以及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班学生。用诚心与学生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灵活开放的课堂氛围

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要尽可能地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等习惯,学会自己利用相关的历史教育资源去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历史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平等、共同参与、人人有份的原则,有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

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一定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这种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当然设计的题目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参照相关练习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尽量突出题目的创新性、综合性和现实性,增强趣味性。

五、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

针对高中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较强的身心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做到在“赛中学”、“学中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这是历史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六、 要求学生写一些研究报告或小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趋势。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研究能力、需求或兴趣的取向,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做出阶段性或总体性的研究报告,或写出具有研究性的专题小论文,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总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具备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最终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第7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一.工作重点

1.学习政治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老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

2.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3.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新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新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要活动

1.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2.开设常态课,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第8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当前社会形势和时代背景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从中吸收丰富养分,否则就很难有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依托“百书研读”,具体探讨学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举措,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知行合 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百书研读” 活动自1993年开始运行,至今已有23年之久,创建之初是作为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保证读书质量的同时也确保读书数量,旨在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优化校园内的整体学习风气。

学校鼓励学生每两周读1本书,每月读2本书,每年读24本书,大学四年至少阅读100本书籍。“百书”既是实指,要求学生大学期间读够100本书,同时也是虚指,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读书的领域,自觉做到博览群书。

“百书研读”活动启动后,学校定期为学生们推荐经典书目,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并坚持每月一次组织学生分享读书笔记、交流读书感悟,创建了学生刊物《益思集》。

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举措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因此,学校依托“百书研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品读经典书籍、重视传统文化宣传、学生社会实践三大活动举措,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开展“百书研读”活动,加强文化熏陶

建立经典书库。学校投入建设经费开辟了图书阅览室,定期购置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目前书架共有《诗经》《楚辞》《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左传》《史记》《二十四孝》《资治通鉴》等经典书籍1000余册。

研读《弟子规》等经典书籍。为扣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颗纽扣,在大一新生初到之际,就进行研读优秀传统典籍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了凡四训》的学习教育活动。

开设专家讲坛。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围绕“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展开交流,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为学生解疑释惑。

开展读书主题讨论会。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以“电车难题之何为公正”“倒地老人扶不扶”等为主题的讨论活动。

成立经典书籍漂流驿站。2014年,学校依托天津市举办“书香天商・浸润成长”优秀读书案例活动的契机,以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阅览室为基地,成立了图书漂流驿站。

学生自主编撰《益思集》。每次“百书研读”运行结束后,收集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稿件和学术论文,在稿件收集后,组织人员对稿件进行一审,选出相对较好的稿件,再交由特约专家审稿小组进行二审,选出优秀读书心得稿件和学术论文。为了把活动成果有效利用并总结凝练,先后共出版了13辑《益思集》。

(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举行优秀传统文化观影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前提,每年组织大一新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观影活动,已成为入学教育的常规举措。

开展传统典籍主题朗诵评比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运行“百书研读”活动基础上,开展“学经典・用经典”的主题朗诵比赛。

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围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精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开展“道德1+1”暨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

开展学生干部传统文化修养培训。学校重视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以知行团校为平台,定期开展以“百善孝为先――中华传统美德”、“做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等为主题的学生干部礼仪规范培训。

举行经典书籍报告会。学校倡导学生每两周读1本书,每月读2本书,根据学生阅读的传统经典书目,定期开展以“何为礼”、“自私自利――西方价值观的危害”等为主题的传统典籍读书报告会。近200名学生通过参加报告会,激发了学习国学的热情和兴趣,领略了国粹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

定期组织下社区活动。为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优势,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至少下6次社区,开展以“解决邻里纠纷,共建和谐社会”、“敬畏传统,明礼守信”、“以法治为基,建和谐社区”等为主题的经典文化宣讲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赴敬老院、孤儿所、智障学校等社会机构,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关心空巢老人、残疾人、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经验及改进思路

学校以开展“百书研读”活动为核心,以班级党团活动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阅读经典中涵养心灵、浸润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丰富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主要成效

学校重视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开展“百书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大措施,共计2700余人次参加各项活动。开展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活动,不仅是分享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思想碰撞的平台。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通过提供好的主题、好的契机、好的情境,用视频、图片或是文字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争论、辩驳,起到了通过交流分享擦出思想火花的重要作用。在“百书研读”活动运行的同时,更注重读书成果的提炼和汇总,在向学生发放研读书目时,要求每一名同学对所阅读的书籍撰写读书心得或专业论文。这样不仅督促学生仔细阅读专业书籍,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真正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生们的读书心得和学术论文,都由资深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刊登在《益思集》上,并在同学中广泛传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

先后有500名学生在经典书籍阅览室现场阅览和借书,品味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近400名学生参加研读传统典籍活动并撰写读书感悟,坚定了理想信念;300余名学生参加讲坛活动,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近200名学生参加主题讨论会,增强了友善互助意识。到目前为止,学生撰写的读书心得和学术论文累计达数十万篇,共出版了13辑《益思集》。300余名学生参加观影活动,感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洗礼;近200名学生参加传统典籍主题朗诵评比,提升了思想境界和人格素养;200余名学生参加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提高了道德修养;先后有100名学生骨干参加培训,增强了“尊重师长,正派做人,甘于奉献,争当先进”的崇高意识;近200名学生参加传统典籍读书报告会,领略了国粹的独特魅力;200余名学生在下社区活动中为居民解疑释惑,增强了公民自由平等、诚信友爱、和谐互助意识;先后100余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增强了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确保“百书研读”活动质量,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需求,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学生图书阅览室,目前共藏书5000余册;该阅览室在借阅书籍、提供自习场所、开展学术活动等方面,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为方便且贴近学生需求,深受学生欢迎。

(二)经验总结

以“百书研读”为平台,追求以文化人。依托“百书研读”激发学生品读经典书籍的兴趣和热情,督促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学校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邀请参加学术论文征稿的优秀作者做心得分享,邀请专业老师或优秀校友做点评和指导,并播放启迪学生读书的经典视频。

以“百书研读”为载体,助力以文育人。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主旨所在,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力举措。依托“百书研读”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不断磨砺自己,在砥砺前行中成为社会可堪大用的人才。

(三)改进思路

第9篇:知识竞赛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岗证赛课;课程体系

当今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朝着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使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时展的要求,已成为会计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众多教改项目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重点和难点项目,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模式的现状

当前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课程与实践脱节,简单照搬一本高校的课程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课程所覆盖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脱节,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缺乏高仿真训练而导致就业后无法立即开展业务工作,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关于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李丽君,姚雨晴(2013)认为存在理论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授课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秦海敏(2011)认为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等问题;关于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邓孙棠(2013)提出构建一个与"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相应的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胡琼(2013)提出多角度构建"多元化"的理实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李传宪(2013)提出CPA考试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融合,蓝文永、许蔚君、孟凡芳、罗小明(2011)等学者提出了能力导向(本位)的课程建设体系等等。学者们提出了课程建设方案的多重理论,但是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建设方案。

二、应用型本科“岗证课赛”的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岗课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要改变以知识点安排所学课程,所学内容普遍使用性强,岗位针对性不足的现状。根据学生就业时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兼顾本校学生就业方向,加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例如针对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务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针对出纳员岗位设置出纳实务;针对成本核算岗设置成本管理实务等课程;针对纳税申报岗设置税收实务、税务会计等课程;针对企业理财岗设置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等课程;针对财务审计岗设置审计实务等课程,并在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加岗位群实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各岗位职责有初步的认识。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证课融合”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级别和职称的提高也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取相应的证书,此外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相关的专业工作,也要求有不同的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分为国内考证和国外考证两大板块,归纳起来国内考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造价师、造价工程师、价格鉴证师、初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等,国外考证包括英国特许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国际会计师、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等。学生为了能顺利地获取就业相关的证书,在校期间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应尽量包括各类别、各层次的资格、职称考试所涉及的内容,由易到难、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课,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配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考试的时间,从而有效助考。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国际合作班开展课程相关课程建设,帮助学生考取国外的资格证书,以便学生在毕业时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就业平台。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赛课融合”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竞赛,使课堂自然延伸到课外,通过竞赛集中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让学生能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的综合素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利用课堂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把“赛”作为“课”的有效补充,通过“赛”提高“课”的实际效果,进而提升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的课外竞赛主要有珠算大赛、点钞大赛、综合计算技术技能竞赛、会计操作实务大赛、会计分录大赛、会计百题知识竞赛、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会计技能比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挑战杯”竞赛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进行引导。

三、“岗证赛课”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岗”能够体现企业单位的真实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上需要企业的参与,最好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建立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以实际工作岗位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同时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平台,也有利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多项社会培训和专题讲座、组队参加各种会计知识技能大赛、合作等项目的开展,既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又能提升教师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企业员工形成创新意识,实现多赢。

(二)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上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工作过程

在“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深入企业调研,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拆分为具体任务,明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便确定课程设计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图

(三)将职业证书、竞赛获奖计入学分,实现课证赛相融合

学生为了取得珠算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职业资格证书,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现行学分制下,将证书量化计入学分,实现与相关专业课的学分互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取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会计岗位技能鉴定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及拓展取得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信息化工程师证书,可作为额外的加分,代替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取奖励的,可按照奖励类别、奖励级别计入相应的学分,或者作为相关课程考试成绩的加分项目,提高学生参与课外竞赛活动的兴趣。

(四)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毕业论文撰写方式

鉴于校外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岗实践机会有限的现实条件,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需投资引入先进的模拟实训平台,模拟企业内外部职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混岗、轮岗实训,将事将实践教学贯彻到系列专业课程中,延生到定岗实训阶段,为学生构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论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重视程度不够,理论功底不足,抄袭现象严重,论文流于形式。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根据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改进毕业论文撰写方式,毕业论文选题和行文应结合校外顶岗实训的实践撰写,改变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发现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采用实践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岩.会计专业“岗证单”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课程优化设置[M].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