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审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时预警计算机辅助审计可贯穿业务操作的前台和后台,针对不定期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或业务人员操作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审计人员可及时向业务岗位发出风险预警,对于潜在风险适时发出提示,防止风险形成和扩大。同时,掌握被审计单位风险点集中区域,并针对重点风险点开展内部审计,做到“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防风险、促履职的作用,实现对外汇管理工作实时预警的目标。
(二)定期评价根据不定期的非现场审计情况,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外汇管理业务阶段性发展情况,定期对被审计部门执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外汇业务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进行绩效评估,对外汇业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开展评估,对审计结果及时有效利用,实现对外汇管理工作定期评价的目标。
(三)提高效率探索外汇局档案管理电子化,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将各类业务凭证影像电子资料存入系统,便于审计部门非现场调阅业务系统查询不到的资料,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进行非现场审计,可将审计工作贯穿全年工作始终,降低审计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实现提高外汇局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目标。
二、外汇局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可提高外汇局日常内控监督效率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各级外汇局能够定时、甚至实时对本级局内及辖区分支局各类业务操作进行内部审计,增加内部审计检查频度,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可提升外汇局内控监督效果与外汇管理业务处理系统实时对接,适应当前各项外汇业务操作电子化的形势,可及时发现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潜藏的风险和错误,内部审计手段的改进必将提升监督的效果。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可推进外汇局无纸化办公实现对外汇管理业务系统的实时查询后,外汇业务管理各类报表、分析等档案均可通过业务系统调阅,外汇业务系统无法查阅到的资料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减少各类纸质业务档案的留存,推进无纸化办公。
三、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做好外汇管理业务调查,采集审计电子数据和信息针对目前外汇局绝大部分业务信息在系统中记录的现状,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前,应对外汇局目前在用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可从业务系统中采集的电子数据范围和采集审计信息的途径。审计人员从业务系统采集电子数据和审计信息的方式,可探索实现业务系统与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的关联,保证审计人员不可修改系统数据,但可查询和监控到所有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及操作人员的操作痕迹,实现对每项业务的全过程监督,全面掌握业务审批、操作流程及法规执行情况。
(二)调阅业务系统开展非现场审计,记录风险预警线索以目前外汇局使用的“内控风险测评系统”中测评表为基础,将测评项目按“非现场测评指标”和“现场测评指标”分为两个部分。可从业务系统中直接采集或间接获得信息开展检查的项目作为“非现场测评指标”,其他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或现场调研资料进行检查的项目作为“现场测评指标”。分别制作“非现场测评表”和“现场测评表”。调阅外汇管理业务系统,将通过业务系统中获得的信息筛选、过滤,并对重要数据进行合规性分析,按照测评指标开展非现场审计。同时,记录通过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需要现场审计进一步确认的风险预警线索,填写“非现场测评表”。
(三)依据非现场审计线索调阅业务档案,确定审计问题可考虑建立“外汇局电子档案系统”,管理外汇局在业务系统中无法查询的档案和按规定必须留存纸质资料的档案,实现非现场实时调阅业务档案。依据非现场审计获得的风险预警线索,有针对性地调阅相关业务资料,排除问题或者进一步确定问题,将可以确定的问题填写到“现场测评表”中相应项目。
(四)总结归纳审计问题,提出整改和完善建议归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被审计单位执行制度情况,总结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根据非现场调阅业务系统时掌握的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可提升和完善的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四、外汇局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难题及建议
(一)内控风险测评指标,建立内控风险测评系统随着外汇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点、法规依据及风险系数等相关要素均发生变化,特别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由于内控风险测评系统未及时维护相关风险指标等要素,将影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果,也无法保障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建议建立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各业务部门按季度根据业务变化向内审部门提出系统修改意见,备案本专业修改后内控风险测评表信息,包括风险点、法规出处、指标含义、风险系数等,作为内审部门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的依据。实现内审与政策调整同部署、同调整,及时修订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相关信息,保证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的有效性,使内控监督测评系统作为内部审计电子化手段得到及时、有效发挥。
(二)探索实现审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外汇局要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就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从业务系统中采集信息,将对目前的业务系统进行改动,设置数据接口,实现系统对接。建议通过增加内控风险测评系统“审计数据采集模块”,或者采用设立“超级查询用户”的方式,建立查询和采集数据功能,实现审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信息共享。
关键词:内部审计 制度 预算管理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审计
中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起到了基本的系统管理功能,而且还具有控制功能和综合管理功能的评价、咨询功能。保持对管理者和监督者的权利和利益三个方面,董事会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大豆的工作松散的监事会成员人数,不能发挥监督作用,导致大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进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有效到位。在一个业务单元,资本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管理机构的成本预算授权,这两家资产治理公司也必须准备所有同事的所有权组织经营预算,包括全资、控股和参股机构。最后,公司必须根据预算的全面经验,按照自底向上的模式回归,并逐步向财务部门审核。
2.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2.1经济责任目标激励需要进行预算管理审计
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鼓励机构所有员工,作为电力机制,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的意识,增强视力,实现我的转型和发展机构的发展。有效避免了企业单位员工和管理者的盲目经营,从而达到对员工的激励,进而完成经济责任的短期目标。
2.2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积极作用。
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盈利能力和风险并存的同时,审计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的机构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消除潜在风险。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工作人员可以充分了解业务单位和主要具体业务目标。通过对公共机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的详细分析,加强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加强对金融部门预算管理的质量。
3.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1审计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中国的审计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技术,还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深入,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深入,但电子技术审计的发展相对落后。例如,税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开发是主导和审计软件,计算机审计软件和管理系统和相关人员的缺乏,审计技术的整体性能相对落后。
3.2预算管理审计制度不完善
对中国的机构的管理现状、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专业单位,现有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没有更多的有约束力的规则,许多人仍然存在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的管理。例如,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条例中,许多机构对考试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奖惩规定,导致预算管理审计机构留下来,才能真正提高真实性。
3.3审计组织形式要创新
目前,国资委内部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团体之间的交流是不够的,每个组国资委内部器官和内脏,因为在他们自己的权利的委员会,如果沟通不到位,会影响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积极性。此外,目前国资委内部审计组织还没有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集团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4.预算管理审计改革措施
4.1明确工作职责,争取领导支持。
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审计人员的思想,明确自己的职责,消除工作缓慢,充分认识的审计机构发展的重要性,管理和领导,加强沟通,加强对审计的心主导地位的关注度,在领导的支持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审计。
4.2加强审计监督
国资委要加强对各集团的审计监督,也要注意自己的审计人员的监督。严格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强激励制度的实施,对工作态度、待遇不及时,要受到严厉处罚的单位。
4.3提高审计手段
审计人员应每一批优秀的内部审计组织和国资委的沟通,审计方法之间的加强,提高审计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认识水平,国资委的实际工作中,国资委推动许多审计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由于国资委监管,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而不是停留在监督、全过程审计,预算的比例应该是审计监督的重点,更大的一部分,想方设法阻止和问题在现有的和潜在的停止,及时调整和部署。
总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个事业单位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事业单位内部影响审计工作的各个因素,从而是事业单位能更好的根据现实进行决策,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促进本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更好的适应市场的竞争。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 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 2010(04)
关键词:预算管理 审计
一、审计难点与方案
本次专项审计面临着三大难点。一是项目新。浙报集团首次引入全面预算管理这样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无论是理念更新、制度创新,还是在参与度、执行力等方面,都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渐深入的过程。同样,对于纪检审计监察室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也是全新的审计项目,之前没有类似的审计实践,本省内部审计业内针对事业单位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类似审计案例也不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二是时间紧。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集团中心工作的服务、咨询和参谋职能,本次专项审计必须在集团年度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完成,为集团部署2011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因此,对时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全部审计工作要在一个月以内完成。三是数据繁。纳入本次专项审计的子公司有20余家,规模大小不一,性质不尽相同,还涉及2009年、2010年实际数据及2010年预算数据等多套数据,要在短时间内找出规律、发现问题,是对审计小组的一大挑战。
面对全新的审计内容、紧迫的时间要求以及冗杂的数据资料,审计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审计方案。首先,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审计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大量有关预算管理及预算管理审计的资料文献和专业书籍,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并主动向财经院校、会计事务所及兄弟企业咨询,了解预算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预算管理审计的最新成果。其次,拟定合理的审计思路。审计小组确立了“以财务分析为基础,以宏观梳理为目标”的审计思路,抓大放小,尝试从宏观层面把脉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找出方向性问题,改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最后,明确分工,科学推进。思路清晰后,审计小组分别从调查、数据分析、问题梳理等三方面着手实施审计,明确关键的时间结点,设置各阶段的细分目标,分段突破,有条不紊的推进预算管理审计工作。
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审计小组审阅了纳入绩效考核的21家公司2010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在对各公司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进行梳理之后,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尚未健全
38%的公司尚未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没有专门机构对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工作进行具体管理,不利于调动公司各部门积极参与全面预算,也不利于全面预算工作的协调开展。超半数的公司未按月或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检和分析,有分析的公司也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财务数据层面上,对业务预算的差异分析欠缺。
(二)业务部门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24%的公司业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参与程度较高,大部分公司业务部门只是被动的配合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55%的公司没有具体的业务计划书和指标分解计划与预算指标相配合,也就是说55%的公司在编制财务预算时缺少明确的业务预算支持,一些预算数据只能采取简单的“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编制。
(三)发行预算变“后算”
发行业务预算的编制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生时间,客观上造成了发行业务预算“倒置”的情况,发行预算失去了最根本的预测和指导作用,导致无法按照预算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四)部分公司费用开支“三线管理”执行不严
部分公司在剔除变动成本(如纸张印刷费、广告成本和营业费用)随收入同比例增长的因素外,相对固定的成本费用,如采编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大幅度超预算,未有效落实“三线管理”的要求。21家公司有7家公司采编费用超预算,其中3家超预算10%以上;有9家公司管理费用超预算,其中有6家超预算10%以上。
(五)部分公司绩效考核指标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在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对所有的公司都主要采用营收和利润总额的考核,该考核方法简单明了,操作性强。但忽略了同一个集团内不同公司具有不同的功能及经营特点,没有在区分不同公司收入性质与来源不同的基础上,细化考核。
三、审计建议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机制
成立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全面负责和协调公司年度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建立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每月或每季对预算差异进行分析,形成预算差异分析报告,找出原因,提出调整意见,确保全年预算的顺利完成。
(二)提高业务部门的参与度
强化业务预算,提高业务计划书或指标分解计划的可操作性,将业务预算编制责任落实到人。理顺预算编制流程,真正实现由“业务预算”到“财务预算”的编制路径,而非简单的被动配合,从而夯实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提高整体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三)调整发行预算编制时点
将发行业务预算的编制提至征订期之前,便于发行任务的分解落实,合理的安排全年的征订工作,确保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
(四)强化费用开支管控
按照集团文件规定严格执行“三线管理”,合理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尤其是相对固定的成本费用开支,尽量避免各项费用开支超过预算核准线和否决线。
(五)细化绩效考核体系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经营特点,可将集团内各公司分为不同类型:利润型、成本型、费用型及投资型。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中,对考核指标作进一步细化,以体现不同公司不同的经营特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计 计算机 采集 Sqlserver备份数据
一、审前调查
在传统审计模式下,不论审计项目的大小,在审计之前都要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审计工作。计算机审计方式下同样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审前调查,而且审前调查的内容不仅要了解常规审计方法下的所有内容,还要追加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1)业务流程。要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个业务从头至尾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和目的,并根据了解的情况绘制业务流程图。目的是使审计人员有一个初步的审计思路,更好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同时初步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
(2)数据库系统。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名称和版本,数据库系统本身的数据格式,数据库系统本身可导出的数据格式。
(3)数据库结构。通常在一个数据库中会有很多数据表,各表之间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存在一些必要的关联关系,以降低冗余。而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很少的表是我们工作中要用到的,所以要了解哪些表是我们所需要的,并要了解各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关系以及各表的结构。
根据所了解的情况,预先采集部分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以确定适合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和审计方式。
二、审计数据的采集
(一)数据采集的方法
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利用被审计单位应用系统的数据转出功能。利用此功能的前提是转出数据格式符合审计人员的需求,或者转出数据经过处理后能够符合审计人员的需求。例如: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系统使用的是浪潮国强财务软件,利用其自身的凭证和余额的查询功能将数据查询出,然后利用其“文件”菜单下的“数据转出”功能可将查询出的数据转存为.xls、.dbf、.txt文件。利用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的转出功能。例如:利用SQL数据库自身的“导入和导出数据”功能可以将SQL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全部或有选择转存为其他格式文件。使用审计软件自带的数据转出工具软件。有的审计软件本身带有对特定软件的数据转出工具软件,其获取数据简单易行并完全符合审计软件的要求。例如:“审易”审计软件自身带有“Sqlserver备份数据取数”工具和“Sqlserver数据取数”工具软件,可以方便的从SQL数据库备份数据和SQL数据库中将数据转存为。MDB格式文件。
(二)确定要获取的数据的格式和大小
根据选择的审计软件或其他审计人员掌握地可用软件,确定要采集的数据的数据文件的格式和数据文件的大小。
采集数据的格式以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或审计软件的要求为标准,如果确实无法达到以上要求,则获得的数据文件的格式必须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转换为所需文件格式。
一般情况下鉴于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条件,大多数审计人员所使用的审计软件都是小型数据库系统,比如access,visual foxpro等,这些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像access,visual foxpro所处理的数据不能大于2G,而审计人员常用的excel只能处理65535行数据。相对于这些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很多业务数据的单表容量都超过2G.因此,采集数据前一定要确信,所采集的数据是否超过了所使用的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如果超过了,就要考虑是否要进行数据分割,还要考虑到分割后的数据是否便于利用。例如:在采集某证券公司的证券交易流水资料时,审计人员要求获得的数据文件为。dbf格式,利用其SQL数据库的“导入和导出数据”功能将所需资料导出后发现文件打不开。分析原因认为此数据超过2G,大于VISUAL FOX的处理能力。在分析原始数据发现其存储的是两个年度的数据,再利用“导入和导出数据”功能按年度将数据导出为两个文件即可。
三、数据处理
一般情况下,初次采集的业务数据不会完全符合审计人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审计前的整理,使其能较好的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
对数据的整理可有以下几种:
(1)数据格式的转换。根据审计软件的要求和审计人员对应用软件的情况,将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库文件格式或数据表文件格式转换为审计软件和审计人员需求的格式。例如:在采集浪潮国强财务软件的数据时,虽然其提供了将数据转存为。dbf格式,但一般情况下存在数据采集不全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是科目编码字段只能取道前8位。解决的方法是在导出数据时将其存为。xls格式,而审计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是。dbf,这就需要我们将采集到的。xls文件转换为。dbf格式。
(2)对大数据文件的分割。有的数据库文单表文件的大小就超过了2G,但大部分现有软件的处理能力不能超过此大小,这就要求对大数据文件根据审计人员便于使用的原则进行分割。比如,在证券公司审计时,取得其证券交易数据SQL数据格式单表超过2G,但审计软件只支持数据库ACCESS和FOXPRO.在SQL方式下观察发现,此表中存储的为三年的数据,利用SQL数据转出功能,将此表按年度转存为3个表,这样不仅解决了数据过大的问题,也没有对接下来的审计产生不良影响。
(3)对关系表的处理。现在的数据库系统,为了降低冗余往往会将一个表中的所用字段分成几个表存放,但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会给审计人员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在证券行业,其“历史资金证券变动”表中的“发生营业部”、“开户营业部”、“货币类型”、“业务代码”、“委托方式”等字段的内容都是用代码来表示的,这些代码的具体含义都分别由一个独立的表来说明。
(一)从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上看。虽然现在各个企业对于审计目标的定位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是从审计的发展历程上看,内部审计的目标管理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为进一步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为内部审计部门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基本要求。
(二)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上看。内部审计部门有对工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的职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延伸出了咨询、评价、服务以及控制的职能,通过与企业管理职能的协调,更好的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好服务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具有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阶段
(一)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存在着多种模式,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公司决策层提出的编制原则、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下达的编制要求、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编制的预算以及调整部门的部分预算进行监控和考核,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全体系的加入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中来,才能在预算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全国公司决策层的全局性把握和审核,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平价、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预算程序过程中向公司决策层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内部审计为企业全面预算提供实施方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手机内部审计所需的所有资料,主要包括:涉及到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管理规定、制度调整方案、批准文件、预算执行报告等相关资料,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全面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第一,业务、财务、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全,编制的基础资料是否具备;第二,是否落实本单位的具体预算目标,是否按照时间进度进行了分解,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第三,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是否按照单位编制原则正常编制;第四,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否按照整体的规划和进度进行了安排。其次,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第一,本单位是否执行了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预期进行了人员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第二,全面预算指标是否按期完成,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无遗漏,是否按照标准定时完成;第三,资本性支出预算以及货币资金支出是否按照单位标准执行,又无语扇子对外借款情况等。另外,对全面预算调整的审计工作,主要工作有:第一,预算调整是否到位,有无多编、少编、漏编的情况;第二,当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全面预算能否及时的得到调整,以及预算的程序是否合格等。最后,对全面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的审计工作,主要有:第一,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情况,制度是否合理;第二,是否有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能够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第三,对于单位是否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考核记录是否完整,有误员工预算奖惩措施等。
(三)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提供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漏洞情况,需要公司决策人员从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方面进行内部审计的评价工作,并适时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出具包括单位具体情况、预算情况、审计问题及评价建议等的全面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几个重要性的动态指标,内部审计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组要体现的就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所以,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的水平,公司审计部门不仅要对社会上涉及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情况及时关注,适时的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为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出具全面预算的审计报告做准备。最后,要考虑财务部门制定指标的滞后性,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对绩效动因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对预算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
(四)及时关注审计热点问题,为全面预算提供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信息充分利用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及时的控制监督信息的反馈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各种手段以及审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审计时间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深刻、清晰地报告,为全面预算提供增值服务,另外就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的质量应该提高,明确审计报告的层次及范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企业的全面预算减少风险。
三、结束语
一、 银行业审计重点
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首要的就是要控制信贷规模,因此明年的货币投放量将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一政策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一)商业银行审计关注的问题
1.房地产开发企业假借其他名义取得房地产开发贷款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依靠贷款支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利率几次调高将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利润下降。其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得信贷规模收缩,银行将按照国家要求严格审核新增的房屋开发贷款,这在无形中也会提高了贷款门槛,使开发企业取得贷款变得困难。因此,为了回避上述情况,开发商可能采取其他手段取得贷款。在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计中,要注意是否存在房地产开发商采取假借个人贷款的名义取得贷款的“假按揭”行为,或故意提高房价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高估价”行为,或者通过其他企业取得贷款资金、票据贴现资金等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从今年以来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可以看到,如果不对国内银行信贷进行一定程度的紧缩,不仅会使国内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而且也可能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
2.炒房族借他人名义取得第二套以上房屋的个人住房贷款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之所以能够短期内快速上涨,其原因在于房地产投资过多、房地产炒作严重所致,从紧的货币政策目的之一是抑制投资过热现象。近几年房价的普遍上涨导致了炒房族的产生,炒房族囤房、炒房行为又反过来刺激了房价上涨。这些炒房族中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贷款购房,目前,第二套住房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已提至四成,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10%,新个贷政策的出台首先打击的就是贷款炒房行为。在未来个别炒房者为回避高利率、高首付可能会假借他人名义申请第二套以上的住房贷款,这是未来个贷审计中应予关注的问题。
3.贷款的发放与国家政策规定的行业导向性不符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收缩信贷规模,同时此次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审计中应进一步关注银行贷款的投向问题。具体来说,即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是否严格实行项目的审批,坚决防止向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污染项目发放贷款。此外,还应关注商业银行是否严格控制钢铁、电镀、水泥、印染、化工等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发放,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规模,将贷款用于支持符合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节能项目的发展。
4.商业银行依靠借新换旧等手段掩盖不良贷款
依靠借新换旧掩盖不良贷款是银行审计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对于已经发放的旧贷款,由于连续几次的加息政策导致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加大了企业的利息支出,利息支出的增加导致了企业的还款压力加大,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审计中应关注在加息后商业银行是否存在为美化业绩、为个人业绩以借新换旧等方式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
5.商业银行央行票据中的不规范行为
除了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外,发行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第三大工具。明年人民银行将加大通过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的力度,主要就是发行央行票据和国债。人民银行发行国债需要借助商业银行的窗口来完成,商业银行要收取相应的手续费,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违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审计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6.商业银行未按照规定额度发放贷款的行为
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也是紧缩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尽管今年央行采取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包括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十次上调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商业银行信贷狂潮依旧,许多商业银行在三季度就已经完成了全年预定的信贷指标。目前对贷款额度的窗口指导是年度性的,银行往往在上半年就用完了贷款计划,下半年没有额度可贷。2008年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贷款额度不仅在年度上进行总量控制,而且有可能会对其在季度、甚至按月进行额度上的控制。督促商业银行按照2008年贷款额度的窗口指导发放贷款,严格履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应成为金融审计的责任。
(二)继续关注国家开发银行审计问题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其中重点行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近几年,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对重点行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的极大的扶持作用,因此,在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时,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作用巨大。审计中应关注明年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投放是否根据整个经济、行业的需求统筹考虑;是否严格执行中央从紧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信贷规模和投放节奏;是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国家重点和支柱型领域,优化贷款结构。还要关注是否存在个别企业假借高新技术、节能减排之名申请银行贷款,将政策性贷款资金用于非政策性领域,甚至用于房地产开发﹑股市投资等。另外对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的最终用途和使用效果仍是金融审计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
二、证券业审计重点
银行贷款增加,大部分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就会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从而推动股市不断上涨。股票市场在经历了今年初的火爆之后,近期虽然有所调整,但市盈率虚高的问题是否存在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长远看来股市虚高将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金融审计工作中对证券行业的审计任重道远。
(一)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由于今年国内股指快速上涨,从而可能有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不仅不断地在推高股价,而且也在酝酿着银行的巨大风险。有关专家认为,明年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冲击,一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减少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其降温将引导市场走上健康之路。但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明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支撑股市走牛的几大因素并没有发生变化,证券市场明年的获利预期依然看好。无论明年出现哪种情况,审计部门都应该加大对贷款资金非法流入股市的打击力度,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关注企业将取得的银行贷款、票据贴现资金用于证券市场中购买股票等问题,协助国家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对企业内部实施的综合性管理方式。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控制的设置具有较高的要求,其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识别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内部控制方式,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企业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设置企业的部门机构、岗位职责、管理权限、管理机制,建立各种控制的制度、措施和程序,运营过程中的操作、监控和授权,明确岗位与权责的关系,对于企业员工在工作时出现的重大违规操作行为和虚报假账等信息进行查处,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运行;了解企业目标的实现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确保企业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围绕着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内部审计要评估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效果,特别注意高风险的经营项目中内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威胁,纠正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通过监督与评价,可以达到经营项目如期完成的目的。内部审计通过基础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可将投资、资金、预算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具体实施如下:
(1)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审计。资产投资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管理要预测分析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决策、工程的预算和决策、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工程实施的进度以及经营之后的评估等各个环节,项目风险对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2)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资金是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动力,如果不能及时收回投入的资金或者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将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成本的核算,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销售、经营成本收取和利润的获取,这说明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安全。通过许多实例证明,企业资金短缺的一个方面是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中出现权责不一致的现象,各个环节的控制不力。完善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对资金的使用权限和流向进行控制管理,建立项目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核算体系,完善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限制不良的财务资金流向,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3)预算管理过程的控制审计。预算管理审计的内部控制分为评估预算编制、预算实施和预算的调整三部分。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常规工作,项目预算专员是不可或缺的,预算编制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采用零基方式进行分项预算,按照项目预算程序编制和调整预算;其次审查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成效,预算方案的调整和采取的更变措施等,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实施和顺利完成;最后对内部控制的效能进行评估,以便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的生产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手段
(1)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控制的关键切入点是否精确。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提出修改的措施。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内控措施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内控措施是否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执行等。内部控制要确保在各岗位和各部门的控制要科学合理,是控制结果能够起到岗位、职责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比如出纳和会计职责要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实行,出纳不得实施会计职责,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企业的货币资金业务不得由会计或者出纳一人办理。出纳就是保证银行现金、账面现金和实存现金的一致性,不得贪污、挪用、私存现金。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收集企业有关的管理制度、规章,同时也可以向有关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的情况,通过调查表法和记述法等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性进行测试。
(2)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遵循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点进行测试,分析哪些控制点建立了内控制度,哪些控制点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同时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业务运行中的执行情况,审查管理制度的使用情况,主要检查控制点虽然设置了但是执行力度不够,规定控制点的设置不切合实际,导致制度无法执行。测试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程度,审查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完全并认真遵守制度规定。根据测试结果做信赖度的分析,评价系统内部控制的程度,找出薄弱点和失控点,确定审计重点,重新进行实质性测试。
(3)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系统也是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发按照企业的目标实施,各项活动能发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对会计报表、账本和凭证等直接涉及财务的资料进行审计外,还应该关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另外,内部审计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可以对某项经济活动进行专项审计,如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销成本等费用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审计与企业利润获取的各项因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当前,许多企业都实施目标管理,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各个部门目标的实施情况,以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许多企业通过兼并或者收购等方式下属了许多子公司,母公司为了发展子公司的业务交易进行扶持,导致子公司的业务量主要来自母公司,但是随着子公司的发展,母公司所占的业务量比例逐年下降。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交易量分析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能力,并为子公司的经营发展制定经营决策。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与评价一种手段,在公司治理中达到权力的制衡和促进公司业务的有效运转。现代公司治理中主要一项内容就是内部审计工作。第一,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受公司的委托,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和监督;第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它是独立与企业其他部门和业务管理之外的控制层,直接对企业的董事会或者决策层负责,对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提出审计意见,以便减低部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同时,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制造“软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设计;第三,从今年来企业现代化建设来看,内部审计的只能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咨询领域;内部审计的重点可以扩大到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领域。内部审计除了向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审计查出的资产不良和经营不善的信息之外,还在问题查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方式和途径
(1)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架构,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来说,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越强,地位越高,审计发挥的作用就越好,审计过程减少其他机构的施加的压力;从审计的效率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直属于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样可便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审计报告的权威性。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作为地理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第三部门,以其较强的独立性对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的审计结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企业文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企业治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途径,企业治理过程中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就是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中,各企业在纷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结语
工程造价审计通常是指对有关单位、单项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具体的审计过程与决算的编制过程大致相同,也是按照具体的工程量来审核相关的定额,工程造价审计通常是由造价工程师来完成的。工程造价的审计一般由建设方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审计单位,对施工方所上报的工程结算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并做出定案。在委托有关审计部门开展工程造价审计之前,建设方需要将与工程项目所有相关的资料,比如说施工协议、工程变更资料、工程竣工图、工程洽商签证、工程结算书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确认资料完整无误后,统一交给相关的审计部门,才能正式的委托其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为实行全面有效的审计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指导。其中,常见的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全面审计法、标准图审计法、分组计算审计法、对比审计法、筛选设计法、重点抽查审计法等,主要根据国家的在建筑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所确定的工程定额、工程消耗标准、工程实物量以及材料设备的价格参数等,对工程造价的最终形成实行详细的核查,综合运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原理以及经济法律手段,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建设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度,维护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合法的经济利益。
2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策略分析
2.1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所以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他们对建设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正确认知,只有从思想层面入手,让他们意识到审核的质量直接关系施工双方的经济效益,甚至是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和权威性,引导他们自觉的去遵守审计工作程序,避免敷衍塞责、疲于应付的不良工作现象;其次,要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引导审计工作人员积极的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职业责任意识,保证其在审计工作中的坚持独立自主、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再者,可以通过定期的开展审计技能培训,丰富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提高它们的执业技术水平,以此来保证审计质量。
2.2完善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制度
完善的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制度是提高建筑工程审计质量的基本保障。首先,建立相关的审计责任制度,按照执业资格等级来划分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审核范围和权限,而且要实行严格的工程造价审核签名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相关的审计人员要对自己所审核的工程造价部分负全权责任,提高他们的审计工作质量意识;其次,实行专业分组,规范审计程序,通过审计专业分组,由专业负责人进行审计监督,对于审计结果与工程造价实际不符的现象,要及时的反馈,并责令相关审计人员重新审计,而且指导审计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审计程序,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者,建立工程造价审计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采取严格的考核机制,层层控制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定期的考核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并结合相关的奖惩机制,激发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审计效率;最后还需要建立工程造价档案管理制度,将与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工程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工程变更签证、工程验收资料以及人工和材料设备的价格信息等资料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并定期的进行整理汇总,从而为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的资料支持和保障。
2.3加强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跟踪调查
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其实就是以工程结算资料为依据而开展的间接审计,由于工程造价有关审计单位并不直接的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所以很难直接的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通过查阅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资料来间接的了解工程情况。所以说,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托方所提供的工程造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难免出现某些工程承包商为了经济利益而隐藏对自己不利的工程资料的现象,导致审核资料不齐全而影响审计质量。这就需要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尽早介入并对建筑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参加早期的建筑工程招投标报价的审核工作,了解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签订,及时的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审批和备案制度,以便获取第一手的审计资料,提高审计工作的真实客观性,进而保障审计的质量。
2.4推进与建筑工程审计有关单位的交流协作
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建设方、施工方的全力配合,还需要众多项目工程参与者的支持,以便全面的获取工程造价审计资料。同时要通过与有关单位的交流协作,详细掌握工程造价信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努力维护建筑工程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筑工程造价决算资料的管理措施分析
3.1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决算资料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造价决算资料的管理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种工程资料的整合和保管,比如说工程竣工图、工程变更以及工程洽商和签证资料等等。一般而言,工程竣工图是由施工方整理的,不仅要明确表示工程变更部分,还需要加盖竣工章,如实的反应建筑工程的进度。而建筑工程变更则涉及到建设方、施工方、工程设计方以及有关监理人员的签章确认,否则就缺乏法律效率。所以说,建立完善的决算资料管理制度,首先,需要设置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规范工程造价决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流程,确保决算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其次,要建立决策资料的严格监管和考核机制,实行合理的回避制度,避免建筑工程相关利益人员直接接触决算资料。再者,要建立严格的决算资料保管制度,对重要的资料要实行科学的备份,同时要避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决算资料的毁损。
3.2配备专业的建筑工程造价决算资料管理人员
专业的决算资料管理人员,一方面需要具备基本的执业道德素养,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管理工程造价决算资料,做到不为名利所诱惑,妥善的保管好决算资料,并做好相关的保密措施,避免泄露决算资料,给建筑双方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确保工程造价决算资料的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技能,保证他们能够有效的搜集、整理相关的决算资料,并进行集中的规范分类,以便为后期的工程造价审计和结算提供明确有效的资料。
4结语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预算管理;结合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和预算资金管理逐渐被人们关注,政府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能够有效加强财政投资预算管理是否合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将财政投资评审英语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能够及时有效发现并解决财政评审和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一、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财政局应在平时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各级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才能保障财政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进行。
(一)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财政预算编制不能详细考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投资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压低预算指标,预算单位经费和预算人员投入量不够,这造成了预算资金周转困难,常发生上半年预算资金紧张,下半年以预算追加等方式弥补预算资金紧张,预算编制不严谨,有些单位在预算编制的实际操作工作中,决策带有随意性,这样的预算追加不具科学性、合理性。
财政预算编制时间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单位部门编制预算报告的时间在下班半年,仅仅用两三个月就把财政预算报告编制完成,由于编制时间很短,很多资料无法收集完整,很多基础性工作也无法全面展开,一些政策性、技术性的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周密。单位预算的编制任务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许多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相互推诿,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二)财政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财政预算资金经过高价政府层层审批后拨付到各个单位部门,供单位实行预算投资项目的建设。部分工作虽已安排到预算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展,形成大量财政存量资金;部分项目建设时间较长,往年的结转和结语都有可能影响到预算执行力度。但经调查发现,有些财政单位存在随意改变资金适用方向和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导致大量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建设。财政预算资金超支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没有合理估计预算资金额和财政资金浪费,导致有些项目资金支出紧凑甚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增加财政负担,引发分配不公,甚至给有些不守规矩的财政人员提供机会,扰乱政府正常开展工作。
(三)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200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如预算法不能全面指导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编制时间、细化程度、公开程度都无法可依。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无法可依,只能根据财务人员的经验和领导的主观意见来决策投资项目是否合理。
(四)预算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单位虽然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财政资金的编制和使用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但若预算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些预算管理工作就不能有效执行,发挥出真正的意义。有些单位缺乏实施有效的预算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使得财政部门不能实施有效掌握预算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效率,弱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甚至出现有些单位领导没有认识到预算监督的重要性,导致整个单位自上而下忽视预算管理监督工作完成进度。
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才能保障国家财政投资项目方向的正确性,确保每一笔预算资金能够落实到投资项目中去,从无形中提高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投资评审工作的必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财政部门内部专设财政评审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从工程经济和财政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财政支出项目全过程进行技术性审核与评价的财政监督管理活动。投资评审工作能够利用自身业务特点和先进技术,达到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建设公共财政设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
(二)投资评审工作的不足
目前我国财政投资审评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仅仅依靠国家政府机构的授权形式评审工作;审评范围较为狭窄,不能全方位设计机构预算资金来源去向,更不能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性。评审工作只注重事后评审工作,缺乏从源头上对财政投资的控制,财政投资评审小组建设基础薄弱,评审小组成员人数较少且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利用先进有效评价方法来审评预算工作。
三、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不足
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法阵水平,合理构建评审小组成员并配备专业的基础设施,保障评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积极扩展评审工作的工作范围,广泛调查各个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审报告。从源头上对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预算进行评审,给财务部门提供评审意见,确保每一笔资金的安全性。
四、财政投资评审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保障单位正常开展预算项目投资
(一)事前评审投资项目预算编制,确保投资合理性
单位的财政投资评审小组应事前对财政预算编制进行审评,规范预算编制流程,评估投资项目是否合理。财政投资预算编制应根据单位上一年度的资金使用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特征,运用一系列计算方法,计算出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同时财政投资预算资金编制工作应从年初开始,报账资料收集全面,在长时间的编制过程中能够保障发现的错误能够及时有效解决。将财政资金预算工作落实到每一部门中,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保障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收集预算编制依据。
(二)利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督促预算执行工作
单位机构应利用平时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总结的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够请款,反应到单位领导或上级单位,利用领导施压,确保财政投资项目能够正常开展。单位可将预算报告中的项目投资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或工作人员身上,合理授权,明确每个人的权责。完善单位预算资金使用制度,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能够用到投资项目建设中去,严查项目资金使用方向,不得随意更改财政资金使用用途,杜绝资金浪费,保障单位财政投资项目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三)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国家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预算管理程序规范性文件,利用投资评审中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各单位预算编制时间、程序、方法和预算管理措施。是单位行使预算管理时变无法为有法,这能够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消除现象,提高单位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投资评审能够促进预算管理监督工作落实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能够利用评审报告判断出单位是否落实预算监督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单位真正实施监督管理效果。首先对单位领导的工作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控,以防他们授意指使财务人员谋取私利;对财政资金的接触人员也要落实监督管理工作,监督他们的工作行为是否规范;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工位可谓是重中之重,有些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较大,所以监管工作必不可少,在监管的过程中,要落实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以防他人挪用资金。单位还应建立奖惩机制,这不仅能够保障财政投资项目的执行力度,还能够提高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要督促预算管理监督的落实,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五、总结
完善财政投资项目的实施为国家的发展做基础性建设,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单位必须重视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两项基础工作。投资评审工作能够有效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在评审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提高评审工作效率,所以单位应将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重视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判定单位财政投资项目是否合理,为单位创造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广西财政厅课题组.财政投资评审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7:14-18.
[2]汲燕.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
[3]黄F.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及其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