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

第1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新学期,我区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以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信息技能、改善学习方式、提高信息素养为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主要工作

1、扎扎实实学习理论,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个人读、集体读,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教育展望》等理论专著,谈学习体会,抒学习感想,丰厚学科教师的理论知识底蕴。同时,引导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及全国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上的优秀文章,从中汲取营养,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找到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

2、踏踏实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1)备课研究。为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期初,将组织各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交流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上交简备表及部分详案。其中的优秀教案将陆续上传到钟楼教育信息网,各校可根据校情、学情,在“二度开发”的基础上使用。

(2)课堂教学研究。为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科教师队伍,将认真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学习优秀案例、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初步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3)评价研究。为引导教师努力实现“以学论教”,逐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在组织教师共同讨论、研究、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使学生信息技能具体化、可操作化,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已经出台了《钟楼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本学期,在认真听取学科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将制订《钟楼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

3、实实在在搞好学科协进研究,促进各校信息技术教育共同发展。

根据我区各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为整合各校教研资源,形成研究合力,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学科协进研究活动。期初,由组长牵头,共同拟定学期研究活动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在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小组内研究活动的基础上,10-12月,三大协进组将各进行一次面向全区的研究活动展示,达到携手共进的目的。

4、继续做好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各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充分挖掘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各类学科教学,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初步形成“学计算机知识—从计算机学知识—用计算机学知识”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做好2004年度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及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应用竞赛初赛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学竞赛集训,积极组织各校开展应用竞赛校本培训工作。

三、行事历

九月份:

1、交流新学期工作计划、上学期学生能力考核情况。

2、继《区三、四年级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后,出台五年级能力标准。

3、组织各校交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及教案,在钟楼教育信息网上形成优秀教案汇编。

4、确定学科协进组研究方案。

5、参加常州市直属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课活动。

6、组织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工作。

十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3、组织参加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十一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十二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一月份:

1、区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检测。

第2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比如:四年级下册单元课《油菜花开了》、课《各样的花》、五年级上册单元课《秋冬季的生物》、第五课《动物的栖息地》、五年级下册单元三课《做生态瓶》等课,知识受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许多是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亲身考察或经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消极影响。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的,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途径认识。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程度,而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无法因材施教。21世纪人类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人尊重人,一切以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也应该学生展开。比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单元课《岩石的组成》一课时,课上是教师对教学和对教材分析、细化,以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岩石的名称、形状、颜色、硬度等信息,网络搜集每种岩石的产地、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等资料,并在网站区里记录下岩石的信息。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总结性报告,一节课很短,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学到的知识也更多了,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网络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感兴趣的内容扩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模拟操作,规范实验

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的实验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还会造成仪器损坏,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对实验过程模拟操作,掌握正确的方法后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把烧红的细铁丝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燃烧铁丝的氧气瓶中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使瓶底炸裂。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行进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观察

第3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内容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 极开展教学研讨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 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外挂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 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 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第4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一、课堂与课后的链接——课后作业

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会布置课后作业。可是这些作业学生做吗?做得如何呢?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布置课后作业就等于“一纸空文”。语文、数学等科目几乎每天都有一节课,教师可以安排小组长收交作业,教师课前可以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每周才一节课,利用课堂检查作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再说现在的作业大多为电子文档,如何提交也是一个问题。我的解决方法就是作业要少而精。具体地说:四年级进行打字比赛,这样作业不用提交,只需课前检查结果就行了;三年级让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五年级制作电子小报,六年级以一个主题制作幻灯片,提交的方法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优盘,这样每学期只有一个大作业就行了。

二、精英的组合——学生社团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学习知识的倾向也不同。一些学生他们非常痴迷于人机交流,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特别的爱好,课堂中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组合起来,形成学习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让这些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如制作电子小报、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编程学习等等培训活动。让这些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信息技术学生社团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摆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局限性,从各个方面向学生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三、学习交流和协作学习的空间——校园论坛

引导学生利用论坛发起一起讨论和比赛。学生利用论坛可以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发帖求助,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同学交流。对自己得意的作品也可以放在论坛中让同学提出建议。在课外活动中使用“榜样”效应。首先是能吸引学生的作品,如:在网络上学生的作品很多,每年的全国电脑制作活动的优秀作品都会在网上公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收集这些作品,经常给学生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本校已获得一些成绩的学生,那么这些获奖者和他们作品就是“榜样”,让其他同学和他们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是自己,让同学自己经常回头看自己做过的一些东西,同时展望自己经过学习完成的作品,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比如我校的一个学生在上学期课外活动的总结中写到的:“当我回头看自己曾经编写的一些小游戏,我还真有点佩服自己;当我展望我现在要完成的新游戏最后是什么样的时候,我不由得激动万分!” 王亮在学习完成分支结构编写了“亮亮牌计算器”放在论坛中后下载量达到300多,学生非常高兴,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编出了“亮亮牌计算器2.0版”,“亮亮牌计算器3.0版”。

四、共享软件学习软件——学会自学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之后,学生学习软件不再需要教师一个一个步骤地教了。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下载相应的学习软件就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的内容可以反复地看,可以反复地练习。这里特别推荐公司出品《开天辟地》系列学习软件。还有专题学习网站。如网页制作学习网站,编程学习网站:http:///oi/。这些对学生都是很有帮助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竞赛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以完成一个任务为导向,让学自学软件,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学科整合

第5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

二、重点工作

(一)合理安排教材,因材施教。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四年级班容量少,学生基础比较好。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英语,在每堂课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渗透音标教学。前十周使学生能够认读48个音标,后8周在熟悉掌握音标的基础上练习主动拼读音标词。六年级在原有的音标基础上有所提高,练习书写部分音标。

(二)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和实施工作。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自觉行为。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因此这学期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效,并在授课之后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二)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老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教材特点,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给学生以正确、活泼、富有韵律感的语音、语调,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诵读,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上课的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贴近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新组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词汇和句型教学,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记忆单词会使学生学起来毫无趣味。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游戏、谜语、歌曲、故事、简笔画、韵律诗等形式呈现单词、句型。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异乎寻常的乐趣,从而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本学期重点还要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3.鼓励后进生。要想提高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就必须消灭后进生。特别是近年来外地生增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要提倡鼓励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纠正后进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去追求。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掌握评价的艺术,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他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勤于研究和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第6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1.从问卷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的课外延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但现实的课外延伸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

为更好地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活动的现状,2012年6月随机对我片区三至五年级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序号为调查选项,括号内数据为调查结果):

问题一:老师会布置信息技术课外延伸作业吗?

1.经常(6%);2.有时(15%);3.偶尔(31%);4.不会(48%)。

问题二:对课外延伸的作业,你怎样对待?

1.很认真(19%);2.比较认真(30%);3.不认真(25%);4.不清楚(26%)。

问题三:课外任务完成的情况老师会检查吗?

1.经常会(10%);2.有时候会(17%);3.很少(43%);4.没有(30%)。

问题四: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老师会一起参加吗?1.很多(9%);2.一般(16%);3.很少(58%);4.没有(17%)。

问题五:在信息技术课外延伸作业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1.其他作业多,没时间(7%);2.缺乏老师指导(23%);3.家长不支持(62%);4.其他(8%)。

2.成因分析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外延伸的参与率和有效率都很低。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去分析:

1)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活动的误解

教师常把小学信息技术看成是一门“副科”,课堂上都是马虎应付,就更谈不上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实践活动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不重视,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对延伸活动半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理睬。

2)教师“走过场”的教学设计

课外延伸的学习是学生学用结合、深入探究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并未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显得非常随意,让人感觉可有可无,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行为。课后延伸原本应该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在教师的随意对待下,变成不断麻痹孩子积极性的无效延伸活动。

3)小学生课外自行探究能力弱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少,思维还不够完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注意力不能持久,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教师不适时推助一把,那么就会阻止学生课外探究与实践的步伐。

3.我的观点

后置性作业,又称为后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之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是信息技术教学从课堂向课外的有效延伸,使学生带着课堂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走向社会生活,积累与丰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活动经验,提升信息素养。

既然现实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外延伸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必然要寻求一种提升其实效的有效载体。我们认为精心设计后置性作业,保证作业的有效实施,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延伸实效的重要策略。

二、实践探索

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延伸部分,后置性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作业内容应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作业形式应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新知;作业的指导与评价应有效、到位。

1.后置性作业的内容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中,后置性作业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课堂的重难点和课堂上遗留的内容;校本活动的内容。

1)抓住教学重难点,合理延伸

技能的形成需要不断的训练与提升,然而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这样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后置性作业进行课外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三年级上册的画图中,课堂上学生通过椭圆和曲线工具完成了“气球”的练习,在设计后置性作业时,围绕椭圆和曲线这个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利用这两项本领设计相应的图案,将课内知识适时延伸并到课外深化拓展。

2)捕捉遗留问题,适时延伸

一节信息技术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还在继续探究、交流某些问题,下课铃声响了,在学生的叹息声中,往往课堂就这样草草收场。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课堂上意犹未尽的探究点,设计后置性作业,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去。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画图中,颜料盒是学生极感兴趣的内容,以往常有学生因为精心调色而无法完成课内练习。此时,设计一个“‘五颜六色’靓衣裳”的延伸作业,将课堂上费时的调色问题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

3)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延伸

模糊学科边界是以打破现有学科之间的界限,揭示并强化各学科知识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为基础,逐步完善成形,向专题形式发展。例如,四年级下册“小小编辑”一单元内容,主要是掌握Word类软件处理图文的技能。此时,和语文学科教师商议共同设计一份板报的课后延伸作业,内容由语文组商定,设计与实施方案由信息技术组商定,最后在各个班级的展览墙上展示。

4)立足生活实际,应用延伸

后置性作业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灵活拓展,开发新的作业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料,拓宽发展空间,从而营造多元健康的学习文化生活。

(1)基于校园生活,满足个性需求

校园生活系列开发的目标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以期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组的传统小型竞赛项目“笔画新年”,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始终是在愉悦中享受教育。

由于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数少,所以很多时候是在课外开展。结合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化活动,使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有机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信息技术“作业”,而且还像逛“超市”一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活动。

(2)传承本土文化,突出自主协作

本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是在生活、自然、生态、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数字名片”(如表2)的后置性作业设计。

根据“我的数字名片”所提供的内容重组、活化后的内容,基于本地文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走进生活画卷,丰富个性体验

后置性作业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以发展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合作精神、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互联网有约”(如表3)的作业设计。

现在上网对孩子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让孩子们通过与此相关的作业任务能真切感受到网络带来的益处,同时深刻体会到它对心理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冲击[1]。

2.后置性作业的类型创新

1)游戏型作业:主动练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型作业将知识蕴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信息技术作业。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觉到信息技术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2]。“认识键盘、指法练习”(如表4)的作业设计,有效地抑制学生对打字感到厌倦、乏味的心理。

学生回家玩儿打字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玩儿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实践型作业:灵活运用知识,提升操作能力

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等途径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教师在施教第六册“让照片别具一格”(如表5)这个内容后,布置以下的实践延伸作业。

这样的作业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促进这些能力之间的平衡,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

3)创作型作业:激活个性与潜能,重在个性展现

作业必须适应孩子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作业。学生会更乐于自由想象、自由创作。教师在施教六年级下册“房间的布置”(如表6)后,布置以下的实践延伸作业: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创作型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成功者。

4)整合型作业:丰富作业外延,重在综合应用

整合性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而是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根据四年级下册第15课“设计标志”(如表7)和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设计“交通标志我知道”的后置性作业。

类似这样的作业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这里不仅需要孩子有比较娴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信息搜集处理水平,此外还需要整合其他学科,对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从而激活各自的潜能[4]。

3.后置性作业的激励评价

加强后置性作业的指导、评价与激励体系建设,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努力争取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探究活动的支持。

1)突出指导:注重后置性作业过程的交流

后置性作业不是布置下去就完成了,必须还要回归到课堂中来,这样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才能体现出来。

注重课外延伸探究过程的交流。学生课外的延伸活动,需要课堂上的适时调控。在课堂上初次交流、布置好后置性探究延伸活动后,学生着手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安排课堂上的某些时间进行实时的交流。

注重课外延伸探究结果的交流。我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了解课外延伸探究活动:一是过程流,二是学生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总结性的交流对后置性课外延伸活动反馈信息的掌握更加重要。

2)凸显激励:注重后置性作业成果的交流

开汇报会: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实践、自己探索、自主合作,就课外了解、调查、实验操作中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汇报,看哪些同学知道得最多,哪些同学讲得最具体。

成长电子档案展示:成长电子档案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同时也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并且强调自我纵向比较。通过校园网络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只“成长电子档案袋”。学生每次必须以真实姓名登录网站,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并进行学期测试、阶段性总结评价。档案袋包含学生认为最能展示他成就的有效作业。例如,学生自选优秀作品(包括课外创作的作品),自己收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写的信息技术小评论等,由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保存到电子档案袋中,存放时可与过去的作品比较,不满意的作品可以取出,定期展示给家长观赏、评价。成长档案中的作品,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5]。

网站作业展示区:每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有效作业上传到网站并附上自己的简短评语,其他同学也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并为作品评级:优秀、良好、合格。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习同学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

3)关注生成:注重后置性作业生成问题的交流

注重后置性作业的生成问题的交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力量、可能性和能力,找准教学目标、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因人而异,以学定教[6]。通过对后置性作业的交流和关注,学生不但掌握、了解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与习惯,而且会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思维,感受到课外延伸作业的快乐和家庭的温暖。

我们可以将生成的问题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进行处理。

抓“近相关”生成问题。这类问题是课外延伸的深化与拓展,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当然,有些问题需要花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有效地将课外研究和课内讨论结合起来。

取“远相关”生成问题。“远相关”不是“不相关”,这类课外延伸问题往往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起到提升整个后置性作业有效性的作用。对于这类生成问题,我们要懂得取舍,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利用与拓展延伸[7]。

三、思考

1.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后置性作业

设计与实施后置性作业,增加了教师上课的跨度、深度和灵活度,使备课层面拉宽、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这对教师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后置性作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2.争取家长更多支持,提高后置性作业的实效性

有不少家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从而导致对后置性作业,尤其是一些探究活动的反对。因此,我们还需要逐步引导家长走进孩子所探究的信息技术学科领域,消除对“玩电脑”的成见,了解学科价值,在家庭、社会中形成浓厚的课外探究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敏军.互联网有约[J].信息教研周刊,2009(2):26.

[2]王敏军.巧用游戏,突破难点[J].信息教研周刊,2012(7):19.

[3]王敏军.对“用ACDsee浏览和编辑图片”教学的反思[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22.

[4]王敏军.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性课外作业例谈[J].信息教研周刊,2010(17):19.

[5]王敏军.小学信息技术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Z].富春五小,2010.

[6]叶青.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44.

第7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一、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

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即完成了教学目标。这对于新教师而言容易犯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于我来担任四年级和七年级的教学来说,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四年级学生爱与表现、课堂生动活泼、渴望被老师关注、对任何事物都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注意力容易松散,所以在课堂中要采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比利用小组监督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独立个性则表现的更加突出。学生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而不会轻易的被老师左右,回答问题不积极,害怕打错被其他同学嘲笑,更加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中我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与小组合作来进行教学。任务驱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合作的能力又能优生帮差提高学习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能设计出漂亮的西,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的学生操作量大,一周只有一节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上机练习时间可以放长些,每次授完新课后给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那个,学生按照来时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

三、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部分同学则希望更深刻的学习,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电脑,随心所欲的操作电脑。而部分同学则已经开始沉迷于游戏,只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游戏高手所以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基础信息的内容和样式的多样化,我已课本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注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以课本为基础的学习制作《中华牡丹园》的电子板报来学习word中的知识。学习结束后,我没有按照课本中讲授QQ的申请与运用,因为这些学生们已经掌握,而是根据实际讲授了电子邮件的申请与运用;以及根据班级管理讲授了博客的申请与管理,让每个学生以管理班级博客为目的掌握博客等内容。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5个课时的Logo语言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编程的思想和抽象思维的形成。除了这些常规教学之外,我们也开设了“创意工作室”第二课堂,利用scratch软件来学习简单的游戏和编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做游戏要比玩游戏更加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正确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学习工作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之处:

1、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以前我在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我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其实,通过实际教学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如果只重视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则必然会导致学习能力高的同学你还没讲完,它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所以必须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利用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8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字:和谐;情境创设;合作探究

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我在教一、二年级学生时,发现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对计算机感兴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每完成一项操作任务都会急着向老师展示,这时我会到学生身边,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如“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大手握小手,一起滑动鼠标来解决问题。而四、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能,乐于实践探究,喜欢交流展示。我便会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欢的问题,如“如何将Excel工作表中插入图表,你有几种办法”、“谁能帮助老师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动画效果”等。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应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好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欢快、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在情境中得到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高。

兴趣是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画图”中“倒色”工具的使用时,我设计的是“给小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先展示一幅小猴子的图画,然后让学生想想小猴子身上每个部位是什么颜色、它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工具箱中选择“倒色”工具,从颜料盒中选择合适的颜色,最后给小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又如,讲“画图”工具中“曲线”工具的使用,我设计的是“变脸”游戏,先展示一张普通的“脸”,通过在“脸”上加上几条不同的曲线,在屏幕上显示出了喜、怒、哀、乐不同的表情。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其乐学、好学、爱学。

鲜明教学示例,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侧重于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写出好的教学设计,还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鲜明的教学示例。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若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示范一幅漂亮图画的制作过程,不但能赢得学生的掌声,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例如,“画图”中有一课是关于“喷枪”工具的使用,介绍完“喷枪”之后,我用“喷枪”工具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名为“美丽的彩虹”的图画的设计过程。当“美丽的彩虹”完成之后,学生们都发出了赞叹之声。下课后,我看到孩子们的计算机桌面都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彩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又如,听过一节信息课,课题是“照片的处理”。教师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角色引入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中,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使用ACDSee编辑面板中的“效果”功能时,教师将内容设计成一个任务:利用ACDSee编辑窗口中的“效果”选项,自由发挥来捉弄一下灰太狼。各小组领到任务后,在教师的提示下便开始了捉弄灰太狼的活动:有的小组将灰太狼图片设计成“浮雕效果”,有的小组设计成波纹效果、窗帘效果等多种样式,帮助“羊羊”们将“灰太狼”好好地捉弄了一番。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探究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把每节课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任务的解决方式。这样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可是每学期结束时,总会觉得教给学生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却难以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第9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策略;有效性

一、化抽象为具体,是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前提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一部分教学内容是需要依靠想象力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也就是将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靠视觉、听觉、内心想象的虚拟抽象的信息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具体表达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浙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中的《长方体》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结构和面积等,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绘画出一个长方体,将不同的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不同的线条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这个长方体,提问学生:“请同学们看书并且结合电子白板上老师绘画出来的长方体,讨论如何算出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学生积极的回答:“我们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虚拟地将长方体中注入水,然后想办法量出水的体积。”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授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直观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成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是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关键

古人说:“学以致用。”所以任何的学习,都是为“应用”服务的,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作用。同样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学习到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或学习新的知R,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四年级的《可能性》时,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需要有足够的教学器材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如:“在一个水池放进了大小完全相同、颜色不同的鱼,红色的有20条,黑色的有15条,花纹的有10条,任意捞出一条,捞出红色的可能性是( ),捞出黑色鱼的可能性是( ),捞出花纹鱼的可能性是( )。”在做这样的练习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模拟出动态的鱼池,然后让学生模拟的捞鱼,在进行数次的试验后,学生就会得出与理论相似的结果。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加上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白板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三、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是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保障

现如今,数学课堂效率一直不高。主要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本身比较难理解,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另一方面是,现在小学数学课堂逐渐“中学化”就是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学生不容易理解。长时间造成了学生“厌学”“畏难”的数学情结。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需要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数学中的《用水中的数学问题》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用水中的数学问题全部归纳出来,然后让电子白板来做教师。比如,电子白板上显示出问题:“请问同学们根据阶梯水价4立方米以内为一级,4~6立方米为二级,超过6立方米为三级,价格比为1∶1.5,一级水每立方米1.20元,那么明明家用17立方米水,需要交费多少?”这样用电脑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新奇,有趣味性,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法宝。

四、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多维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合理使用,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只需要手持鼠标笔,就可以在白板上直接操作,可圈可点、可做批注,授课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可以来写、画、连线、拼图等。电子白板,是师生、生生交流学习和交流信息的一个合作平台。它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师生、生生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堂会变得轻松愉快,就更利于学生掌握好知识。

比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一课时,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学生,从视觉上很容易误认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这时,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动态拖动:将两个大小相同且边长短不同的角拖在一起,结果发现两条边刚好重合,学生就会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轻松地解决了这个知识难点。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实际性、具体性,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