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s.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资源紧缺的世纪,我国能源消费也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资源消耗国。城市必将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2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一.五”期间,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约有150 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有些城市还编制了部分详细规划,一批城市按照规划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框架,并对以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 年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出现了失误,到60 年代初期,作出了暂时不搞城市规划的错误决策。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几乎停滞,导致一些城市发展失控,管理混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1979 年以来,城市规划工作重新受到重视,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9 年12月26 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使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的轨道。特别是1996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它是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在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球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1994 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 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中国21 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强调要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尤为重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如何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
(2)在规划环节怎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3)如何体现“科教兴市”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有效反映;显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关键词:城市建设 持续发展 环境
Abstract: The mankind has entere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be accelerated greatly, population gathers to the city, city housing shortage, reduced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increasingly tense. With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shortage of energy, industrial dust on atmospheric pollution,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has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码
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今天和明天同样重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繁荣,掠夺式的开采自然资源,一味向大自然索取而不去保护;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保护环境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探求人类与自然共荣共存、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九九二年六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历史延续和发展指导纲领,也是人类面临严峻生存环境的明智选择。
面对现实,提高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全球发展战略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我国一九九四年五月,国家制定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确定它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中的一个指导性文件,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人类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基本建设事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是解放以来前所未所的。但是,成就很大不等于没有问题,仅环境污染的情况,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法制建设、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仍不健全,旧有传统发展经济的模式仍在我们头上徘徊,重经济、求发展往往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而忽略环境污染治理。城市建筑行为(包括建材的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大量的建筑垃圾,野蛮施工造成的尘埃等污染约占环境污染的30%以上,我国江、河、湖、海的污染、掠夺式的捕捞,造成水生动物逐渐减少濒临灭绝,令人心痛不已,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农村大批剩余人口涌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我国市级城市仅135个,城市人口5700余万,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6%,截至1996年底,我国设市城市以达666个;城市人口吼几乎增加十倍。据国家建设部预测,到2000年我国市级城市可达800个左右,城市人口的剧增,势必造成公共福利设施、住宅的短缺。基本建设需要土地,扩大城市只能向农村延伸,占用耕地,而我国耕地面积人约仅1.76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4。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森林的砍伐,土地退化、荒漠化,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未来,节约用地、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为城市未来发展找出不足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环境质量已提到日程上来,公共建筑、住宅小区、旧城市改造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广场、绿地、停车场等的数量、面积有所增长,但是从城市的整体环境看也仍有不足之处。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1、城市规划不当,为城市的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尤其是旧城的区域性改造,“见缝插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原址拆旧建新,住往是建筑面积扩大、层数提高,原本紧张的用地更趋紧张,造成城市空间容积量过高,建筑物互相遮挡,建筑外部空间紊乱,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整个冬季建筑下部始处于阴影区内,阳光不足,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一个城市的特色与它的历史发展、人文传统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城市的特色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是漫长历史进步、发展、演变的沉积,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城市的规划、建筑设计也应准确把握城市面貌的风格特征进行设计,不能以个人的喜好而随心所欲,而忽略整体环境。但是由于设计者素质低下,或是缺少精品意识,使新建筑与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城市的风格和整体形象,以此看来,城市设计的规划应加大管理力度,即要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格,又要给建筑师留有创作的余地,便于发挥设计者的才干。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需要规划、建筑、园林、美术等多专业的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创造出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建筑。
3、城市建筑仍存在着盲目求大、互相攀比之风,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40个城市提出了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设想。近些年来,城市升格已成为一种风气,城市级别升高,城市规模扩大,浪费大量土地、耗费大量资源。城市建设、规划应着眼于社会宏观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的环境、综合各种因素,如:人口的规模、城市发展远景的居住用地、公共环境用地、广场、道路、全面安排。否则,由于城市盲目扩大而造成布局分散,半截工程过多,城市基础设施及管理机制跟不上、盲目开发,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4、城市设计也应同建筑设计一样“精品设计”,而某些城市的当权者往往急于改变城市面貌,大拆大建,缺少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不顾客观条件,一拆就是一条街,所建的全是底层商服上部各层是住宅,高度一样,层数一样,规划呆板,形式单一,千楼一面,毫无特色,几十年又拆不得,为城市的发展留下遗憾。
5、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是城市建设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规划建设活动都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以法治城,只有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才能搞好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审批、监督的管理机制不严,某些开发商从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出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见利忘义,随意改变设计的使用功能及立面造型,增加层数,增加建筑面积,扩大进深,超占红线,违反了城市设计的规划意图,破坏了城市建设整体环境,增大了建筑密度,有百害无一利。
三、城市未来发展的探索
现代城市设计已日趋复杂,主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总体到局部及细部的城市设计服从于多功能和高质量城市空间的塑造。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设计已取得宝贵经验,但城市设计是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步进化的,城市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是永不休止的追求。
城市设计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宏观把握远景计划,对城市的近、远期发展留有余地。一个完整而健全的城市功能设计是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城市设计应有统领全局的观点,强调时代精神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城市空间的组织、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遗产及城市风格特色的延续作出切实可靠的原则性规划。
城市设计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国内外历史名城不乏数例,如:中国春秋时代的齐临淄、越邯郸、秦咸阳、唐代的长安、明清的北京;古埃及的卡洪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德国的吕贝克城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传统的城市特色现代城市的发展已不是原始物质堆砌,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塑造。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职能和责任。现代化城市应具有的特征是:
1、优美的自然环境,较高的生活质量,无污染、生态系统平衡。
2、健全的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结构。
3、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4、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智能化。
5、城市管理机制健全、管理现代化。
6、节能。
7、产业及产业结构现代化。
8、城市特色。
[关键词]城市 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
城市文化差别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别。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加强城市竞争力有助于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便进行:中国历史悠久,在每个城市中都有代表其城市特色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因此,首先要加强对这些的保护,使得能够持续的保持住城市特有的空间格局、重要地形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其次,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城市历史文化包括历史名人轶事、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对这些历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充分认识其内涵,要把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来进行;再次,城市中最主要的主体——人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提高,主要包括知识、风险意识、形象意识、技能、竞争意识等等。
二、加强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
城市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和深造才能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实现自我适应和自我创新前提条件就是转变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途径就是鼓励自我超越、更新学习理念,实现学生的全员化和终身化。根据我国城市具体情况,建设学习型城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加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完善网络,促进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第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各类“学习型”组织,要在机关、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的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实现知识在“学习型”组织之间无损耗流动,为“学习型城市”提供支撑;第三,建立知识数据库,并且实现知识共享。在城市中,图书馆、研究院都是知识传播的物质载体,因此,必须建立知识数据库,并且将其开放,实现共享,与此同时还要制度人员交流制度,使得对于“学习型城市”的需要,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够与之相适应;第四,加强各种活动的开展,并且这些活动也与有关学科和城市居民密切相关,这样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创新;第五,使得举办的活动要有保障的进行。总而言之,不管“学习型城市”如何进行,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能力也决定着工业化水平的高低,而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就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整个供应链上,企业都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对于专业化协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规模效益容易形成,并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第三,对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培养与利用等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第四,对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发展非常有利。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信用是保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基础。在多变环境中具有信用的城市要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适应。在城市的各种要素中都不同程度上渗透着信用,并且进一步加固了城市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就是由信用的高低来决定。信用还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一般都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之上,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现实中,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缺失的内在原因是滞后的制度建设和超前变化的经济伦理;第二,信用缺失的直接推动力是成本效益的严重不对称;第三,信用缺失的普遍原因是企业经营的短视行为较严重。 转贴于
城市营销能够为城市发展营造就有竞争优势的环境,从而能够使城市摆脱遇到的困境,进而使得城市朝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走去。城市营销影响经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城市经营的企业家精神在城市营销中有所体现。城市营销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具体城市的各种资源,以企业家的思维,通过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向目标受众或目标客户宣传或出售。从实践来看,在国外,美国城市地方政府的管理者具有较多的企业家态度,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城市地方自治与税制的原因;但是从欧洲城市角度来看,与美国城市相比,没有那么多的地方权力,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使得他们必须对他们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尽可能的在各方面都具备吸引力;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生存下去,城市的经营管理必须更有组织,并且还必须加之更多的商业观念,从而使得城市运营效率提高,最终使得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对于城市竞争力发展所遇的问题,城市营销可以给予解决。首先,在竞争经验的累积和成长的过程中,城市能够发掘城市营销的优势,并且学会城市营销应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发展;其次,城市营销是实现城市政策目标重要途径,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来解决城市发展所遇的问题,从而使得提升竞争力和活跃地区经济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再次,对于地方政府和目标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可以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经营来实现,从而有利于城市政府部门提高社会的总体投资利润率。第三,在城市竞争优势的形成中,城市营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城市营销,城市可以根据其发展的远景目标与自身的资源限制,应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分别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与期望。
城市竞争力体现的是一个城市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城市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关键词:城市 规划 可持续
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创新工作,基础建设工作都可以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和能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将新科技的引入与人观念的进步作为主要的手段,来发展城市的经济变革城市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
1.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从狭义上讲,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就是强调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人意义:首先,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顺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资者青睐的城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者会拒绝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度。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继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经济总量也随之提高。从反而来看,城市规划建设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这样不仅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甚至会使已有的投资者纷纷离去,城市产能自然下降。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国人部分城市中绿色植物和公园既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的调节剂。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绿色的植物覆盖率,新鲜的空气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都需要靠可持续发展来保证,而这些正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再者,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满足我们现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给未来留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条件。以往我们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目光短浅,为了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影响。现在,旧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已经显露,导致很多补救工作需要实施,如退耕还林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中国留下可用的资源。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非凡。
2.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面对城市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努力的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保护规范城市,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1减少污染源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要使工业的布局规划结合城镇的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的工业向本市转移。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的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积极的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重点工业园区。此外,工厂也不易过分集中,一些排放量较大的工厂要远离城市和居住区,通过对废气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2提高绿化率
在城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的建设。城市中心往往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也是最需要绿化的。在城市中合理的安插绿色的空间,来增加人们的休闲场所,降低建筑的密度。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的方式从而来增加绿化的面积,提升环境的质量。实行绿化的建设与其他工程施工,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城市公园,不仅能美化环境,更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效应。
2. 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得以稳定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是为居民生活和物质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总体。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能源利用系统、环境改善系统、水利系统、交通系统、灾害防护系统、邮电系统这六大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需要做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说: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用事业,改革原有的传统服务观念:制定并且落实改善基础设施现状,实现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2. 4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的发展建设要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为前提,满足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做到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另外,为了缩小城市向外蔓延的范围,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致力于把废物的处理、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最合理的使用能源和材料的规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内容。整座城市的规划以城市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用城市中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合理的利用规划这些自然生态资源来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类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生态学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相结合,把一些生态学中的理论运用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打造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协调发展,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居住地!为实现这个远人的目标,还应该将自然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并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化城市建设是确保城市规划和城市布局,实现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也是科学编制生态城市的前提,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着重体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结合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以城市建设活动为核心,形成协调发展统一推进的格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环境布局、生态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化、环境质量的提高,始终兼顾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达到协调统一。
2. 5强化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第一,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需要投资者和执政者树立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环境保护的观念。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切不可一昧的追求发展经济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了创造一个环保与发展共存的局而,政府各个部分要落实以下几点:工业方而:鼓励环境无污染、少污染型工业代替传统污染严重型工业!农业方而:拒绝引进可能对环境存在污染的项目,人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第二,政府部门应加人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各个部分间应各司其责,狠抓落实。比如:发展计划局要做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的工作:各个环保部门则要进行统一的管理监督。
3.结语:
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则城市便是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很多方面都要求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是如此。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要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利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实际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生活空间秩序的重要方式,在社会发展当中确保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一)、综合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要综合考虑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各种元素,譬如自然环境元素、人文环境元素、生活生产元素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统一规划当中,全面提高规划后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活生产质量水平,并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社会价值,譬如道路的规划建设,既要做好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要考虑便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这样才能发挥规划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建立相应的联系。
(二)、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同时,也是改造自然的过程,重新营造出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如果自然环境的改造破坏性太强,而且没有办法恢复原来的生态自然系统,那么即便短期内经济得以发展,未来也不可能持续性地为人类的服务。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避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脱节。
二、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通常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规划重点在于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着眼点。而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中,尽管提出了要协调发展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保证措施和实施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常常容易被忽视,而专注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
因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现行的城市规划与飞速发展城市相比较而言,还客观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因编制城市规划的目标不够准确,对约束资源和环境的考虑不足,导致部分城市的规划不完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为现行体制的限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坚决摒弃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生态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三、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在经济上实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城市规划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创造出良好经济环境并且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在经济上进行可持续发展,就是说要使三大产业进行协调发展,在城市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是主体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有着重要影响。要使城市的生态结构得到改善,使物质之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得到促进,对城市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进行改进。改造产业结构能够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加适合实际需要,对城市经济发展更加有利,在发展经济时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在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它是由社会、自然及经济三个亚系统共同构成的,以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为途径,对城市环境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联系,使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及人和自然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关系和矛盾。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运用,以城市资源环境特点、生态功能完整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城市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调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及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统一协调得以实现,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得以体现,以此来使资源与环境能够可持续利用,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框架思路
要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包括促进城市发展的常规规划内容,还必须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予以综合考量,在不同的政策方案下,充分预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不突破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这两个关键性指标的前提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的内涵,积极探索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制定的初步的城市规划方案,超出了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及城市资源的供给力,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有效地控制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环境和资源指标的要求,重新制定新的城市规划方案,然后将其在此用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进行衡量,一直到合乎要求为止。
(一)、结合未来身体健康进行规划
对未来城市发展来说,人们所出现的身体健康问题肯定不是因为环境污染引起的,而是人类本身造成的。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对人们的体育锻炼要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人们心理健康,所设计规划,要使人们体育锻炼更加方便,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二)、结合未来行业进行规划
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城市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将会是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重工业将会被移到城市之外。在城市规划中,要首先考虑到未来的主导产业,即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服务业,对它们所需设施及环境以及分布进行考虑,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三)、根据未来行为习惯进行规划
从现在情况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效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时间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在进行规划时,要对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进行考虑,要重点考虑高架桥以及地铁的建设,对未来交通工具具体形式是没有办法进行预测的,但是根据目前情况对未来交通工具所具有速度是可以想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和未来交通工具的高速度相适应,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四)、建设卫星小城市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大城市中都会有恶性膨胀出现,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可以考虑将一些卫星小城市建设在超级都市周围,可以使城市化加重得到缓解。所建设的卫星小城市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大城市中的人口、交通及环境压力都要有一定缓解作用,卫星小城市对大城市中出现的恶性膨胀有一定遏制作用,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突出城市的生态化,重视资源和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积极推进生态化城市建设,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的覆辙。
参考文献
[1] 冀英.浅析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74-01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总计划书,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方向和指南。可持续的发展是满足当代人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不影响后代的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的发展中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对于子孙后代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就我国城市规划中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具体思路,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城市规划中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1城市规划应该坚持和谐性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实现设施的现代化,同时还应该确保城市的设计要能够符合居民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城市居民各个方面的要求。城市的发展承载着社会的文明,而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城市的居民。城市规划的情况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和谐,考察当地居民的不同生活习惯,只有开展科学合理的桂花,才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才能够确保城市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1.2人和自然之间要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
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果城市规划的方案严重的影响到了周边的环境,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而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的发展,那样就算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辉煌,但也是违背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初中,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开展必要的规划工作,必须要注重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但要考虑到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一定的环境要求,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规划中人和自然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探讨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第一补就是要解决好环境和人口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发展中要坚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发展不仅仅是指城市的建设规划,同时还包含了城市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应该坚持的方向,而且好要保障现在的开发不会对后续的各项开发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发展必须要是能够可持续的向前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因此在用一种比较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将长期稳定的发展当作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最终战略目标。
3.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通病,比如城市的环境恶化、城市的排水设施问题较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营,危及到城市的后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找到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推动城市的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4.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分析
4.1首先要创建合理的城市规划的体系
基于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现状,在未来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城市的发展中来,对目前现存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如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构建城市发展的体系,另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国家的发展的战略目标,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实践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构建一个积极、主动的城市规划体系,这样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想能够制定出这样的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就必须要将国家和人民的只会集合在一起,综合多种意见,这样才能够达成共识。
4.2明确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同时还要有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城市的长期发展,不管是整个国家还是整个地区,都必须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还要对战略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进而确保每一个目标都能够落到实处。不管是城市规划做出怎样的改变或者是哪一种程度的调整,都不能够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条道路,要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据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让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可以实现同步的向前发展。
4.3开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对于城市规划这项工作来讲,必须要具备科学的规划体系,通过战略的眼光来开着各项工作。另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政府在进行规划政策的制定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城市的现实情况开展各项工作,秉承城市发展的理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发展策略。
5.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要想能够促进城市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保持发展的稳定,同时还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为城市的长远规划和子孙后代的发展考虑。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从而真正的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乌兰高娃,闫晓丹,刘启龙.浅谈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0).
[2]常民,刘岩,彭波.浅谈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5(16)
[3]张春祥.试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促机制[J].宁波经济丛刊,2005(01).
[4]桑东升.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艰难及城市规划的难为[J].规划师,2001(01).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观;评价指标;社会经济
前言:
城市的出现证明了我国人民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水平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的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 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 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 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 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
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 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 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 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 可以为大众所接受, 另外, 在制定指标时应该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 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 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
最后,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 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王兴平.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J ] . 城市规划, 2011( 02) .
[2]范先明.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5) .
[关键词]湿地 城市湿地 可持续发展 西溪湿地
一、前言
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地球资源,国际上通常把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有着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一部分,同时是推动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城市湿地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景观异质性,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可以维持城市生态安全。城市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科研教育、环保教育的场所。发展城市湿地建设不仅可以恢复人类生存环境的完整性,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经济效益。适度开发旅游湿地能够为周边土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城市迅速发展使得城市湿地面积锐减,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城市湿地内的水污染严重,环境破坏。因此城市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是目前所需要实施的,而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
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其独特的次生湿地景观格局对杭州城市发展起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对杭州生态环境正面影响较大,但如今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通过对西溪湿地的研究,解决西溪湿地现有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城市湿地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拉姆萨尔公约》中提出的定义,城市湿地包含的范围很广,具体规定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孙广友等人在《城市湿地研究进展》定义为:分布于城市(镇)的湿地称为城市湿地,其中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各类湿地。
湿地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水质、控制污染、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作用,同时还是物种基因库,具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湿地也有其生态的脆弱性,过度开发会导致湿地本身无法承受其负荷。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湿地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采用各种手段对湿地进行保护、建设、管理。在其系统可承受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湿地旅游或其他方法,并在不同区域根据时间和相应的政策进行相应的合理的管理。
三、城市湿地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湿地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栖息地,是人类城市相对发展的前期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因此湿地对城市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湿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湿地由于其本身的生态脆弱性和对环境敏感度,极易受到人类的干扰而使生态功能退化,进而丧失。甚至由于环境问题而给城市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目前城市湿地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城市化迅速扩张,城市湿地面积锐减
由于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因此城市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对湿地的认识不够重视,使得城市湿地锐减。
2.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湿地同样污染严重,湿地景观丧失。
由于对环境的不重视,城市发展突破了环境承受的负荷。环境污染严重,其水资源污染通过其他地方而聚集在城市湿地。生活垃圾也不断地往城市湿地蔓延,最终超过城市湿地自身的调节能力,这也是城市湿地污染的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垃圾及水污染而使得城市湿地景观受到严重污染,甚至丧失了其景观作用。
3. 开发湿地旅游超过了城市湿地的负荷。
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城市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同时,城市湿地一般处于城市交通方便之处,于是成了城市居民所首选的场地之一。人们大幅度干扰城市湿地其自身的运转和制定不合理的开发政策给城市湿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超过了城市湿地自身调节系统的承载能力。
4. 城市湿地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城市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减弱。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城市湿地环境污染,从而使湿地内很多生存物种无法存活,其资源便大幅下降,物种锐减,植物无法存活,鱼类死亡,鸟类的栖息地丧失,生物环节丧失。植物无法和从前一般多样化。湿地的生态功能减弱。由于环境恶化,渔业、农业等产量减少,因此社会服务功能相应减弱。
四、 杭州西溪湿地优势资源
杭州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是一个罕见的城市次生湿地,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纯朴的自然景观、厚重的文化积淀,曾与西湖、西冷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1.地理位置优越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的留下――古荡河段两岸宽阔地带,南至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坡麓,北到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带水网平原,面积60k。现在的西溪湿地(120°0′26″~120°9′27″E,30°3′35″~30°21′28″N)总面积10.06k,指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行政区域属西湖区蒋村乡及余杭区五常乡部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
2.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
西溪湿地属于“自然――人工复合型湿地”是以鱼塘为主,河、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目前已没有原生湿地景观,由长期的江南渔桑农业逐步以渔业、农耕业为主;区内水面率高达50%以上。陆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保留了很多原生树种,后种植上了乡土树种,并且有很多果树和特色树种,呈现出自然地生态景观。自然环境呈现于杭州其他地方的不同,自然纯朴。 物种也相当丰富,是大量鸟类、鱼类的栖息地,并有许多特殊物种。
3.历史文化悠久
西溪湿地的历史,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清全盛、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的过程,西溪湿地是 “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还有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
同时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诗词书画。如苏轼、米带、张岱、厉鹦、郁达夫、徐志摩、黄宾虹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西溪湿地增添了意蕴美,使得西溪湿地更具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五、西溪湿地面临其他因素的影响
1. 房地产开发
西溪湿地风光秀丽,景色幽美,生态条件优越且地理位置优越,离市区近。从上世纪的90年开始,尤其是2000年开始,由于杭州市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房地产活动密切相关,吸引了很多房地商前来投资。很多楼盘建在西溪湿地边上,更将楼盘直接建立在整个湿地的中央区域,如“大华•西溪风情”和“华立•江南水乡”。其内核的生态景观特色由于居住功能而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商业开发等而改变,甚至对湿地的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保护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闲林、五常一带的湿地功能开始退化,生态资源遭受破坏,如大片植物、水资源等遭受破坏,鸟类不在光临此处和鱼类等水中生物缺少栖息地。
2. 周边养殖业、工业
西溪湿地保护区涉及蒋村乡的王家桥等9个行政村, 西溪的村民以养殖业为生,将大量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或仅简单处理就随意排放,使得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湿地内芦苇的经济效益不高,于是改为种桑,更使得芦苇的净化水质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同时,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都是就近无序排放,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农田被毁、渔塘受损、河道淤积和严重污染,给湿地来了严重的伤害。
随着杭州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周边地区工业以建材、机械、汽配和服装加工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大量工业污水无法纳入到城市污水排放系统,而是直接进入西溪水系中,使得西溪湿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使得水生物等无法生存。
3.教育用地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2000年开始建设,2004年2月开始对浙大紫金港西区进行详细规划,从而开始了更大的向西扩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有8万师生员工,形成了强大的发展驱动力,必将影响到南邻的西溪湿地。蒋村地区控规显示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内,蒋村地区将建成 “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新区,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主要配套服务基地”。意味着蒋村将大幅向南扩张,因此西溪湿地将会受到的威胁。
4. 周围居住
西溪湿地区内现状以农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公建等配套设施水平低下,蒋村以商住区、工业园区居民为主,蒋村与五常的交汇区域则为农民居住的简易农宅,外表简陋,与湿地文化相冲突,城市绕城公路切断了湿地内生物循环的连接线路。居住农民随处乱扔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并且填埋湿地、侵占水体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西溪水系的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西溪湿地受到杭州城市化得迅速发展的干扰,景观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杭州是一个适宜居住的旅游城市,而西溪湿地景色宜人,且保护区生态效益的催化,城西成为继西湖之后住宅开发的又一热点。
5. 小结
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西溪湿地的面积锐减,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问题意识薄弱,使得环境污染严重,进而湿地内水污染严重,由于周围居民对湿地概念意识不清,使得湿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未来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六、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面对以上西溪湿地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出解决方案,保护和修复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优美的生态景观,再现生态西溪。提出西溪湿地相应策略,实施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和谐最大化的发展西溪湿地。以下为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调整和改善西溪湿地公园周边土地利用状况,加强湿地与城市其它生态斑块的连通性。
在城市的规划的时候,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进行相应的利用,目前应控制和减少房地产的用地。西溪湿地作为杭州“旅游西进”的重要方向,其开发应该建立在“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合理”的基础之上。同时,西溪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斑块,考虑到整个杭州市的绿地规划系统,应将其西溪湿地通过道路和水路生态廊道与其他生态斑块进行连接,实现城市生态化。
在对西溪湿地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协调湿地与其周边的区域的关系,应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设置相应的缓冲带,减少周边人为活动对湿地公园的干扰;同时修补和增加各种生态廊道,使湿地内与周边区域的物种和能量进行交流,增加湿地公园与外部生态景观的连接度。
2.治理水污染,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采取相应方法改善湿地水质。
首先,将城市湿地附近的污染企业迁出,其它生产生活污水应通过专用通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尤其是控制湿地周边的生活污水,切断西溪湿地的主要污染源,避免湿地内水体进一步恶化,使其尽快回复水网系统;其次,严格控制旅游人数,降解污染物,能够较好的对西溪湿地进行保护;同时,应该提高周围居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尤其是对湿地的意识,对湿地内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3.扩大西溪湿地保护区域,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尤其是特殊物种。
西溪湿地在早期建设中,引入一些外来物种,使得原先的生态结构发展改变,甚至使得外来物种疯狂蔓延,如凤眼莲等,对此类外来物种应该加强管理。西溪湿地曾具有物种多样性,是杭州市的物种基因库,对珍稀鱼类、鸟类和其他重要的水生或陆生动物栖息、繁殖场所以及进行重点管理,确保其生态环境处于正常状况。在西溪湿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采用大量的乡土树种或草本,对其进行植被恢复,体现生物多样性,优化植物配置。
4.合理规划西溪湿地,完善内部结构,恢复湿地自身系统,并优化西溪湿地生态、人文景观。
对于西溪湿地是一个人工---自然湿地,池塘分布广泛,但相同率较高,而且斑块碎化程度较高,不同斑块之间缺少廊道连接,不利于湿地内的生态恢复和物种保护。因此,规划时应该增加各种生态廊道:在池塘和河道内通过植物进行连接,如恢复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廊道,同时应该设计不同的景观,增加湿地内池塘的异质性。保护好柿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些次生湿地的标志,并采用自然式的生态驳坎,对湿地的入口、道路、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并对湿地特色的部分、精华的部分完整的保留下来,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
5.充分发挥西溪湿地的文化特色和科普教育功能,提高环保意识和对湿地的保护。
加强对湿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景观。在西溪湿地内建设湿地生态展示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在合适位置设置水禽栖息地和观鸟平台,安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更好的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湿地周围居民进行教育,使其对湿地有深刻的了解,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对湿地进行保护,不伤害湿地的本身利益。
6.加强立法工作。
切实贯彻《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西溪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综合影响评价,依照有关法律严格管理。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严格执法,加强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保护的监督管理,将湿地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7.加强湿地内部管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所涉及的服务、船公、物管等人员,都优先安排当地村民。由于湿地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保护意识,应该加强对西溪湿地内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使得整个管理形成一个具有独特的文化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服务团队,为西溪湿地公园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应该更好的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景观的合理性,保护物种多样性,实现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综合考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创造一个集休闲、游憩、生产、教育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形成一个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能使西溪湿地得到更好的发展。
七、总结
对西溪湿地的现状和可利用资源进行研究,提出西溪湿地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城市湿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为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方法,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湿地的破坏。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化快速进程及污染问题,使得城市湿地面临着严峻的现状,因此对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城市湿地还处于摸索简短,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缺乏指导,会盲目建设、恢复城市湿地,使得城市湿地在建成后无法维护其自身系统而造成环境恶化。本研究以西溪湿地为案例为目前城市湿地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管理措施。
城市湿地在通过人工修复时,应在不同时段,根据不同区域对湿地进行相应及前瞻性的规划,应保留其文化和物种的特色性,使其恢复与接近自然状态。改善湿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应该对湿地内部进行合理的管理,提高湿地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以此满足社会环境等服务功能,实现城市湿地的健康发展。城市湿地的发展最终应促使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 城市湿地研究进展[ J ]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 (5) : 942100
[2]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 J ].城市问题.2003.(03):9-12
[3]陈久和 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西溪湿地为例[ J ] 科技通讯.2003, 19(5):395-399
关键字:城市;供热;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8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供热事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各种新的技术和工艺也得到了推广,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供热方面的差距。但是在城市供热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城市供热的健康发展。
城市供热发展中的问题
(一)供暖形式受到挑战
在城市的发展中,多是采用集中供热的形式,但是这就受到了采暖能源和供应方式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对煤炭的需求阻碍了城市供热的发展,同时供热系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增加了供热的成本。
(二)城市供热引发环境问题
由于在我国城市供热中,以供热锅炉为主,规模大,面积广,并且烟气的排放高度较低,这就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污染最为严重,同时脱硫技术的效率不高且费用过高,这就加重了城市供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二、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随着能源价格的增长,城市供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科学发展观要求城市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的推进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对现行的城市供热进行改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供热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供热行业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用以规范供热行业的运行。首先,要实现城镇供热行业的改革,从对企业的管理转变为对市场的管理,从对企业的负责转化为对公众的负责,进而为城市供热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受到市场和公众的监督,提高了供热的规范化。其次,要建立多元主体的公司,在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社会效益。
(二)提高城市供热的质量
城市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着手,即提高供热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供热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供热行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员工的责任,使其真正的参与到责任目标的实现中,使供热管理呈现出科学化、目标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加强节能降耗方面的教育,引导员工开展节能活动,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其次,要加强对供热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监督,及时的发现供热质量的问题,做好相应的改进工作,保证供热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加强供热新能源的开发
为了应对供热能源价格飙升的困境,需要加强对供热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供热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可以充分的利用地热能、核能、热泵、垃圾焚烧、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调整供热能源的结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视,进而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技术和工艺的改进
在城市供热发展中,技术和工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影响到了供热的质量,还对供热行业的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技术方面着手,加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投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认真抓好供热安全和质量管理。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是产品档次的标志,没有超前的科技意识和现代化的装备,不可能创优良的服务工程或明星工程。围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技术改造,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淘汰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原料消耗之目的,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五)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核算价格
以财务管理为龙头,严格控制成本。在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完善成本费用。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搞好项目施工前的成本分析和测算,建立健全项目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对内部实行统一结算,加强资金监督和控制,严格控制公司非生产性支出,降低企业的各项管理费用,以最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产出。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城市供热进行过分户改造,有效的节约资金,同提高供热质量并避免能源的浪费。
三、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一定的模式,就目前发展而言城市供热正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并且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城市供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由经济、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与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的综合体现。供热模式优劣评价工作要侧重于各供热模式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在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模式评价中,评价技术的考察范围不仅包括经济性和技术性,还扩大到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热舒适性、可靠性性和资源可利用性等几方面。
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节约了能源又没有污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首选供热模式。从以燃气为原料的供热方式来看,分户单独式燃气炉的可持续发展度最大,足以见得以燃气为原料的供热方式应首选分户单独式燃气炉供热模式。从所有的供热方式看,热电联产的可持续发展度最大,应大力推广。新疆石河子近年来热电联产普及率每年都以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说明本模型建立的可持续发展度的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对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城市供热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城市供热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