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范雎相秦范文

范雎相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范雎相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范雎相秦范文

第2篇:范雎相秦范文

灾情传来:打工仔果

断千里返乡救父母

今年23岁的沈学瑞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茶坪乡金溪村5组人。2008年2月,沈学瑞应表哥陈培华的约请来到了河南省商丘市,陈培华在商丘开办了一家电子厂,请沈学瑞过去给他帮帮忙。此后在商丘的3个月里,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沈学瑞总忘不了打电话向家里报平安,并问询父母的身体情况。

5月12日14时28分,沈学瑞正在车间工作,突然感到地板在激烈抖动,车床也在摇摆。“地震了,快跑!”一些工友们边叫边向车间外冲,沈学瑞连忙拔腿跑到车间外面。大约半个小时后,有的工友通过手机上网得知,此次地震的震中在四川汶川,地震级数达到了7.8级(后修订为8.0级特大地震),因此连河南省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波!

沈学瑞得知这个消息时惊呆了!汶川离他的家乡安县直线距离仅仅50多公里,灾情肯定不轻!他不禁心急如焚,连忙掏出手机,发疯似的拨打老家家中的电话,可根本就打不通!

身为独子的沈学瑞怎么也放心不下父母的安危,他想:父母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千力山上,从安县县城到千力山山脚下的金溪村还有近30公里的路程,再从金溪村走到自己家所在的5组还要爬一公里路程的山路!如此远的距离和高山,肯定属于救援盲区;尤其是自己家不在连成片的村落里,附近仅有一户邻居,前后都没有人家,若是父母遭遇了危险,谁去营救?就算他们侥幸没有被倒塌的房子掩埋,自己若不回去,他们也很难安全下山啊……

沈学瑞片刻也坐不住了,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决定孤身回家救援!当即,他向陈培华请了假。5月12日15时刚过,他坐出租车来到商丘车站,坐上了开往成都的K283次列车。

15日16时左右,距离地震发生已经73个小时,沈学瑞终于抵达成都。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了3天,可成都大街上的绿化带、开阔地满是帐篷。很多人已经连续在大街上睡了几天几夜,不敢回家。面对这种情形,沈学瑞为防万一,连忙到超市买了一个包,又买了些急需的药品、水和食品,还到五金店买了一个千斤顶和一把铁锤,这才急匆匆地赶往安县。可是,此时成都的很多出租车都主动到都江堰和彭州等地参加救援去了,街上基本没有出租车营运。沈学瑞快速步行了3公里后,才在火车站附近挤上了一辆公交车。17时左右,他终于赶上了开往安县的一辆客车。

当天19时左右,距离地震发生大约76个小时,沈学瑞终于抵达了安县县城。可是,从县城到茶坪乡大山的公路已经不通了。沈学瑞二话没说,在路边的小店买了个手电筒和一些饼干、快餐面,提起东西就朝茶坪乡走去。

翻山越岭:山高路

险挡不住热血男儿

沈学瑞要想营救父母,只有徒步翻越仍在塌方的几十里崇山峻岭。为了节省时间,他选择了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寂静的山路危机四伏,但牵挂着父母的他什么也顾不了了,只知道快速地前行。

20时,沈学瑞终于穿过惊险的小路,来到了茶坪乡入口的大山前。虽然大山高耸,还有强烈的余震,可他并不害怕,他对自己说:“就是死了,我也要爬上去!哪怕就是父母遇难了,我也要看他们最后一眼!”

沈学瑞啃了几块饼干,马上开始爬山。然而,强烈的地震已使多处山体滑坡,他即使连走带爬,也行进得非常艰难,怎么也走不快。这使得他更加担心父母的安危,父母平日对他的关爱此时不禁浮现在他的眼前:那年冬天,他上学后天气突然降温,他在教室里冻得直哆嗦。快要下课时,他突然看到窗外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小老头在向自己招手。他定睛一看,发现竟然是父亲,便连忙举手向老师示意,跑了出去。父亲微颤着手,从尼龙口袋里拿出一件衣服递给他说:“学瑞啊,快穿上衣服吧,太冷了!”看到父亲穿得那么单薄,裤子上还沾满了泥巴,步行十几里山路给自己送来衣服,他当即就心酸得流下泪来。可此刻,那破旧的房子是否已经倒塌了?深深爱着他的父母还健在吗……

想着想着,沈学瑞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可刚转过一个弯,前面5米远的地方就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他连忙止住脚步,只见一块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横在了面前!如果他的速度再快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

受此惊吓,沈学瑞这才感到体力已经透支,疲倦不堪。他掏出手机,试着再打家里的电话,可依然无法接通。此时,距地震发生已近80个小时了――如果父母被倒塌的房子压住,他们还有生还的希望吗?必须尽快回去营救!这样一着急,他立即打起精神继续赶路。

凌晨2时,正在紧张赶路的沈学瑞突然感到地动山摇起来――又发生大的余震了!他发疯一般冲到了一块开阔地,只听背后突然传来雷鸣般的巨响。他回头用电筒一照,发现自己刚刚跑过的地方已经被余震震下的石块全部掩埋!他呆立在那里,惊魂不定,庆幸自己再次躲过了劫难,又更加牵挂家中生死未卜的父母。虽然已经这样惊险地在山路上连续行走了6个多小时,双腿像灌了铅似的,可他依然咬紧牙关,继续爬山,恨不得当即就赶回家里营救父母。

到凌晨3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84个小时,沈学瑞终于到达了金溪村。眼前的灾情令他非常震惊,整个金溪村的房屋80%以上已经倒塌,仅有一座未倒的房屋里有烛光亮着。他连忙走进去,想问一下情况,却见房屋边坐着几个人,一个个泪流满面。他在微弱的灯光下仔细看,这才看清主人是同村的沈光星。

沈光星哭着说:“大侄子,你快回去看看你父母吧!我女儿已经被倒下的房屋砸死了,尸体还摆放着呢!”

沈学瑞走近一看,一块灰布盖着一具女孩的尸体。想到年初外出打工时,她还和自己说过话,嘱咐自己在外要多注意安全,他顿时鼻子一酸,泪流满面……沈学瑞边哭边走,走了十多米远,他的双脚突然踩空,向路边的悬崖摔了下去!情急之中,他连忙把电筒抛向了一边,用手快速抓住了两边的树枝,然后脚蹬着坑坎慢慢地一步步向上挪动。经过几分钟的艰难自救,他终于爬了上来,再一次逃脱了死亡!可他刚一抬脚,就痛得“啊”地大叫起来――他摔伤了的脚被划破了,鲜血直流……

7个小时,打工仔引

领父母徒步安全撤离

由于受了伤,加上体力消耗过大,沈学瑞已经全身乏力,只能走一段再爬一段了。这样走了近半个小时,居然还是没有走到一公里外的家。

凌晨4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大约85个小时了。转过一道弯,沈学瑞终于能依稀看见100多米远的家了。他拖着疼痛的腿发疯似的奔跑起来……近了,近了!当跑到离房屋十多米远时,他怔住了――房屋早已倒塌,硕大的横梁躺在地上,木板、砖块散落一地,一片狼藉。看到这一幕,沈学瑞以为父母已经遇难,他猛地跪了下来,哭喊道:“爸、妈……”就在沈学瑞极度悲伤之时,从倒塌的房子下竟然传来微弱的声音:“学瑞,是你吗?你回来了?”

是父亲!大喜过望的沈学瑞连忙奔向声音之处。他拨开了最上面的几块木板,看见父亲被掩埋在倒塌的房子下面,虚弱的声音正是从下面传出来的!沈学瑞边哭边焦急地问道:“爸,你还活着吗?情况如何?”父亲沈永安喘着粗气回答道:“儿子,我和你妈都还活着。你要不回来,我们就真的要饿死在这里了!”

沈学瑞立即察看了情况,发现自家的房子主要是木制的,而且只有一层,父母只是被木板和几根横梁压在了下面,动弹不得。他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展开救援,使劲往上抬压在父母身上的横梁。可是横梁太重了,他一人根本移不动。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了自己身上还带有千斤顶!他连忙拿了出来,用千斤顶顶住横梁后使劲地压,争取把一根根横梁顶开。压啊,压啊……沈学瑞连续干了半个小时,终于把压在父亲身上的一根根横梁移开了。然后,他围绕父亲的身躯轻轻用铁锤把四周的砖块敲掉,空出一个洞,再用力把父亲拉了出来。

沈永安获救后一把抱住沈学瑞,哭着说:“儿子,要不是你,我就死掉了……”看到父亲伤势不重,沈学瑞异常兴奋。来不及详述,父子俩又立即救沈学瑞的母亲袁银群,她也被压在了房子下面,好在木板倒下来后,刚好给她搭了一条缝。她躲在缝隙里没有受伤,但几天没有进食,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施救,父子俩终于成功地把袁银群救了出来。她摸着儿子的脸,流着泪说:“学瑞,你是怎么回来的?真的是你啊!”

看到儿子脚上沾满鲜血,她连忙弯下身去关切地问起情况。沈学瑞连说:“没事!没事!”劫后余生的一家人,那一刻抱成一团,笑了哭,哭了又笑!

在父母的倾诉中,沈学瑞了解到,5月12日中午,父母正在做饭时地震突然发生了。他们刚躲到桌子底下,房子就轰然倒塌了。由于厨房是木制结构,砖瓦很少,被压住的3天里,他们互相鼓励,坚持等待救援,只是没有想到赶来救出自己的居然是儿子!

沈永安夫妇脱离危险后,立即随儿子去营救邻居。果然,邻居夫妇也被倒塌的木房埋住了!他们立即使用千斤顶帮忙,经过半个多小时紧张施救,终于成功地把邻居救了出来。

此时山上山下一片漆黑,沈学瑞想到家里的食物全部被埋,并被雨水泡坏,仅有的食物只有自己带来的那点饼干,不够5个人吃且不断有余震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遇险,沈学瑞便与父母和邻居商量决定,步行走出大山,逃出死亡威胁下的地震中心!

早晨7时,天终于大亮了。沈学瑞跑到垮掉的房子里,使劲刨出了父母的几件衣服,还有几个没有吃完的馍馍,便带着父母和邻居出发了。路上,他遇到了几个像自己一样寻亲的人,便果断地把千斤顶送给了他们……这样翻山越岭到了12时,5人全部筋疲力尽。大家刚坐在一棵树下休息,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

“山体要滑坡了!”沈学瑞大叫一声,想拉起父母就跑。正在这时,只听“扑”的一声,他感到一个东西重重地压在自己的身上,将自己扑倒在地。几分钟过去,滑坡结束,当他抬起头睁开眼睛,发现居然是父亲压在自己的身上时,他的双眼顿时湿了。他感动地要求父亲下次不能这样,可父亲却说:“儿子啊,我们老了,以后还指望你呢!”听了这话,沈学瑞哭了。

好在此次滑坡范围较小,他们5人都没有受伤,大家继续前行。14时左右,看到在陡峭而泥泞的山路上行走了6个多小时的父母和邻居都已筋疲力尽,他只得鼓励他们:“再过半个小时翻过一座小山,就可以到达绵阳安县茶坪乡公路了!那里有武警官兵救援呢!我们要坚持啊!”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发现山谷间的一座小桥已经被震垮了!沈学瑞连忙在桥边上用几根木头搭起了便桥。他扶着父亲摇摇晃晃地踏上便桥,不料刚走到一半,沈永安突然摔倒了,情急之下,沈永安伸出左手死死抓住了桥上的绳子!沈学瑞立即跑上去,死死拉住父亲的手。袁银群和邻居见状也立即跑过来,一起使劲,终于把父亲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2008年5月16日15时左右,沈学瑞等5人终于走出了海拔2000多米的千力山。当他看到山下有很多穿军装的战士时,他流着泪对父亲说:“爸,我们终于走出来了!在有的地方,我们才真正安全啊!”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整整96个小时了。救援的官兵们得知沈学瑞孤身救父母和邻居的经历后,十分惊讶和感动,立即安顿他们在救灾帐篷里住下来,并送上了牛奶和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劫后余生的他们,感受着浓浓的爱心,不禁热泪奔流……

沈学瑞从千里之外赶回震中的家乡,营救出了父母和邻居夫妇的动人故事,感染着安县当地的受灾群众。人们转述着这个温情的故事,收起悲伤,相扶相携,共同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战斗中……

防灾应急常识

社区和家庭的灾害应急计划

社区人民防空(民防)组织,应根据上级要求,制定本社区的灾害应急计划,做好灾害应急准备。通常应当确定社区人员掩蔽位置的划分,各种应急情况下人员的行动路线和方式;建立群众性的小区抢险队伍,区分其基本任务;做好抢险队伍的平时训练和应急行动准备工作。

每个居民家庭都应制定应急计划,确定家庭成员在遭遇空袭、地震、火灾等应急情况下的任务分工,每个家庭应了解所在社区的具置。居民家庭应包括:方便饮食、简单衣物、简易防护器材、照明工具、信息接收装置和急救药品等。

发生震灾和被埋时的生存技能

震灾发生时,在室内应尽快躲到小隔间或有支撑作用的物体下。住在楼房时不要跳楼和向外跑。住一楼或平房且离门很近时,可冲出门外。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盲目乱跑。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伤。在室外时要找空旷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

人员在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办法

第3篇:范雎相秦范文

1、秦昭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大胜赵军。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之一;

2、孟尝君,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范雎相秦范文

一、春秋故事:

齐桓公重用管仲首霸诸侯、齐桓公之死及齐国乱与衰、管仲向齐桓公进霸术、重耳入齐与出齐、晋文公安定晋国、城濮大败楚军、晋文托孤秦晋分手、臣能君昏权力下滑、宋襄公假“仁义”争当霸主、泓地一仗丧尽“仁义师”、尽不起“东道主”情谊的郑国、陈夏姬为楚称霸帮忙、秦霸西戎绕道向东、楚国霸业的起伏、楚祸频繁、吴夫差勉强称霸主、晋与齐鞍之战、崔杼弑君及齐国换姓等。

二、战国故事:

一晋分三晋、田齐代姜齐、七雄并立、风行“变法”、吴起入楚、商鞅在秦、墨儒相伐、老、庄与黄老、孙子兵法、孙膑与庞涓、齐田文与魏无忌、朱英劝黄歇、苏秦与张仪、屈原作《离骚》、乐毅与田单、范雎与蔡泽、苟子与韩非子、“奇货可居”、廉颇与蔺相如、王翦灭楚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范雎相秦范文

“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完成政治的统一,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说。

时隔2000多年后,秦帝国的崛起依旧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东方政治奇迹。美国著名汉学家顾立雅说,中国在公元之前,由皇帝遣派官僚向几千万人民征兵抽税受理诉讼及刑事案件,已拥有20世纪超级国家的姿态。而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之间的200多年,为中国历史上思想火山大喷发时期,士人、智者在政治、文化舞台上最为活跃。纵横捭阖的时代,西汉人刘向所辑《战国策》33卷中,出场人物多达600余人,诸侯、学者、隐士、纵横家、游士、侠客、兵家、名将,无不形象鲜活生动,饱满浓艳。原因就在于周室衰微,群雄并起,大批下层卿士视改换门庭、权力嬗代为寻常事,各国战事外交改革变法之频繁,刺激了志向高远的雄主辈出,士人们有了千载难逢的广阔舞台。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国家本为精神的产物,每个民族在自我身份认同遭遇迷茫与惶惑的时候,追溯过去的伟大与传统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无论小说《大秦帝国》还是电视剧《大秦帝国》,其意义都超越了小说与电视剧本身。小说与电视剧在重述这段遥远的历史中做出的尝试和探索,使我们更看重它的精神理念——它要唤醒我们灵魂中失去的东西。“很多读者通过《大秦帝国》蓦然发现,我们还有过那样一个辉煌壮丽的时代,还有过那样高尚、朴实、壮勇的祖先。”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这样说。而在《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总导演丁黑看来,秦帝国崛起与形成的年代,就是中华民族充满朝气、热情和生命力的青少年时代。在今天,重温我们这个民族的青少年时代,可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是《大秦帝国》电视剧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播出后反响热烈,第二部播出令人期待,也是我们关注这部小说、关注这部电视剧的原因。

秦人的命运,其实从一开始就被历史所注定。顾颉刚在《秦与西戎》中说,由于长期与戎狄为邻,导致“秦人剽悍,《诗·秦风》多田猎战伐之事”。《汉书·地理下》也有“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宗法、封建制淡薄,国君子弟和贵族都无寸土之封,以及野蛮的人殉长期留存,秦国的落后与野蛮,反而让其在大变局中拥有了某些先天优势。长期酷烈的战争,使秦国“较早就发展出了相当高的政治控制和社会动员能力”。芝加哥大学社会历史学专家赵鼎新称战国变法运动为“战争驱动型改革”,称各国变法动力为“战争驱动型理性化”,各诸侯国频繁的兼并与摧毁性战争,成为各国“变法”,瓦解世袭贵族制度、建立官僚科层化集权国家的肇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富国强兵,奖励耕战”,出于相邻地区三晋的法家政治思想与具备浓烈军国主义色彩秦国的结合,就显得顺理成章。《荀子·强国篇》也说,秦地百姓朴实剽悍又驯顺畏官,士大夫官吏终日忙于公事无暇谋私,实在是寻求富强,致力“法治”者的天赐。

法家不过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颗星辰。按照著名历史学家杜正胜的观点,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争鸣时代的兴旺,正是西周封建制度下“官学”瓦解的结果。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有资格享受“官学”教育的“国人”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世袭贵族社会的瓦解却使得这种教育结构一并衰落,取而代之的就是教育主张相对活跃自由的“私学”,出现了所谓“受教育权与智识的下移”。

春秋末期大变局中,传统把持各诸侯国政权的世家大族纷纷陵夷,以商鞅、张仪、公孙衍为代表的“布衣将相”在变法和日后的纵横捭阖中大显身手。许倬云曾经对有关战国时代各国主政宰相的出身略作统计,在其所列的81位宰相中,出身非世族者占到总数的58%。世家分封制解体后,俸禄制度则与取而代之的官僚行政相适应,只有禄而无封土,使得职业官僚文吏逐渐取代春秋前期的卿大夫世家贵族,成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力。

“那时候的人,是带着朝气,凛然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丁黑说。而孙皓晖则制造了一个词汇叫“强势生存”,认为这批人“体现了中国前3000年累积和爆发的精神力量……变法的难度和曲折、法家的牺牲精神、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这种强势生存精神就是《大秦帝国》最重要的灵魂”。

各国为了在形势瞬息万变的“争霸”中抢得先机,无不争相延揽他国客卿。与世袭贵族政治气息浓厚的六国不同,秦国世袭公族的势力非常之弱,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长期的人殉制度也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世家大族通过嬗代继承政治权力的方式,从而使得秦国变法遇到的阻力较小,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一旦建立,几乎无可挑战。

第6篇:范雎相秦范文

杜鹃:成名最早的中国超模

杜鹃是首位登上著名杂志French Vogue封面的亚洲名模,她于2006年出道,在巴黎春夏高级订制时装秀中首度登场,为Chanel、Valentino、Givenchy、Jean Paul Gaultier和Anne Valerie Hash等知名品牌走秀,魅力马上席卷时装界。自此以后,杜鹃与多位时装界最具盛名的时尚大师合作,包括Peter Lindbergh、Patrick Demarchelier、Mario Testino、Mert and Marcus、David Sims、Paolo Roversi等。她曾替诸多极具影响力的杂志拍摄时装专辑,例如French Vogue、Italian Vogue、W、POP和Allure。此外,权威杂志评选她为“世界上最美的二十人”之一。

吕燕: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用世俗的眼光看,吕燕毫无疑问是个丑女:小眼睛、柳叶眉、大颧骨、塌鼻梁、厚嘴唇、满脸雀斑,一米七八的身材,微驼背。国际媒体对吕燕的评价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东方人眼中的“丑女”,在国际顶尖设计师眼中却惊艳无比。游走在“绝色”与“奇丑”之间,吕燕大受欢迎。

独具慧眼发掘吕燕的中国顶尖时尚造型师李东田说:“我第一眼看见她,就有震撼的感觉,她的面孔很少见,特别国际化,不同凡响,尤其她身上透出那种同龄女孩少有的自信和坚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超级名模的料。”吕燕目前是美国Harper's Bazaar中国版《时尚·芭莎》的特约时尚编辑。

裴蓓:“这个亚洲模特是谁”?

2007年巴黎时装周上,一个熟悉的东方面孔,成为万众瞩目的Dior07春夏高级订制女装秀第一个出场的“开场模特”——她就是中国名模裴蓓。2007年1月,裴蓓正式进军巴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她自然的表现和举手投足间流露着的迷人气质,让整个法国时尚界为之惊叹。站在Dior巴黎秀场,这个全球模特都为之向往的T型舞台上,在Dior首席设计师加利亚诺的精心设计下,裴蓓头盘发髻,身着迪奥经典的和服款式,缓缓走出舞台,让全球时尚界为之沸腾,而随后,时尚界鬼才加利亚诺亲自挽着裴蓓谢幕,并向全世界宣布:裴蓓是他今年最喜爱的模特。当被称为时尚界奥斯卡的2007巴黎春夏高级订制时装周落下帷幕,法国的时尚杂志用“这个亚洲模特是谁”的大标题为这个中国模特大肆宣传,裴蓓从此成为全球最受注目的中国超模。

奚梦瑶:the most promising!

奚梦瑶生于1989年,16岁时,奚梦瑶身高已经长到了近一米八,于是父母决定送她去报考和时装相关的专业。她成为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高挑身材、姣好容貌使得她在课余时间中成为各类秀场的新秀。

2009年06月,东方卫视大型女性选秀《加油!东方天使》上海赛区海选首战打响,海选晋级的“准天使”女孩奚梦瑶成为淮海路上的一大亮点,她独特的东方气质立即引起法国评委苏菲·玛索前经纪人法国著名模特经纪人Georges Damiani的关注,并表示要大力打造她。

2010春夏巴黎高级定制秀的Givenchy秀场上,一个中国女孩面孔悄然进入所有人的视线,她就是奚梦瑶。这一年对奚梦瑶来说,是飞跃的一年,之后奚梦瑶相继为Dior、John Galliano、Vivienne Westwood等一线品牌走秀。国外知名模特网站STYLE用“the most promising”报道了这位中国超模。

孙菲菲:炙手可热的国际嫩模

走上模特之路,对孙菲菲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巧合,她自小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享受着童年的单纯和快乐,但是当她10岁时,妈妈却担心起来,因为这个10岁的孩子却已经拥有了1米7的身高,也可能就是因为身高的原因,孙菲菲略有些驼背,也正是为了改正驼背,她才走上了模特之路。2010年,孙菲菲因成为香奈儿“巴黎一上海”高级手工坊系列2009年度大秀上“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新宠而备受关注。长相极具东方气质的孙菲菲已经开始向国际超模行列发起进军,截至2013年8月,她在国际超模TOP 50排行榜的排名为第12位,这是她一年内第二次刷新纪录。

雎晓雯:外媒眼中的“东方娃娃”

雎晓雯瘦削单纯、青春逼人。2010年,她荣登时尚顶级杂志的中国超模封面,和老牌超模刘雯、孙菲菲、秦舒培同台登场。作为超模群像中最新鲜的面孔,以其略显青涩的脸庞、干净单纯的气质,赢得了时尚业界的更多关注。并且,她远赴米兰走秀,成为跻身全球顶级时尚圈的中国超模新秀。2011年秋冬季,晓雯首次试水纽约、米兰、巴黎时装周就参演了几十场大秀,接连出现在prada、LV等秀场上,被外媒评为当季十佳新人,并顺利晋级国际知名网站models十佳模特新人排行榜排名第一位。

刚做模特的时候,雎晓雯被身边的朋友叫“小怪物”,后来就传开了,直到她参加秋冬巴黎时装周,完成普拉达的秀场之后,外媒就开始都叫她“东方娃娃”。

刘雯:单眼皮的“灰姑娘”

刘雯,一个曾在全国模特大赛名落孙山的选手,如今却成为了几乎国内外所有一线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也成为Calvin Klein,Dolce&Gabbana等奢侈品牌的广告模特。她更是以第一个亚裔模特的身份成为美国化妆品巨头Estee Lauder的全球代言人。2009年全球瞩目的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在纽约上演,刘雯作为第一个为“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走秀的东亚模特出现在T台上。这个单眼皮的“灰姑娘”仿佛一阵风,席卷了欧美时尚圈,成为现今最红的亚洲模特之一。

何穗:大眼睛、女神范儿

T台之上,何穗以两条浓浓英挺的修长剑眉,乌溜溜的眼睛,洁白肤色乌黑长发和眉宇间流露的自信成熟表情,给人留下“东方女神”般的感觉。T台之下,一对深深的甜酒窝常常泄露出何穗真实可爱的个性。她女神般的完美容貌也成为了国际大牌摄影师的最新灵感缪斯,在2011年相继为《VOGUEJAPAN》、《W》、《V》、《i-D》权威时尚杂志拍摄封面。而时尚大帝老佛爷KARL LAGERFELD也钦点何穗作为其同名品牌KARL LAGERFELD拍摄广告,从世界一线到H&M等高街品牌,何穗一起通杀,广告女王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2011年秋冬纽约时装周上,何穗作为开场模特为拉夫·劳伦走秀,接着又成为了谭燕玉的开闭场模特,何穗在2011年的秋冬国际时装周大放异彩,成为了当季最受欢迎的模特。2013年2月最新的全球模特TOP排行榜上,何穗排名第13名。

张亮:中国“一哥”

作为名模林志玲的师弟,张亮在T台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是第一个登上国际米兰时装周的中国男模,拥有着温柔的脸庞和迷人的身材备受大家喜欢。他还是GUCCI中国御用男模,堪称时尚界的宠儿。张亮贵为一哥,却罕有的让众人一致称赞外形出众、为人谦和、工作敬业……最近,张亮带儿子参加湖南卫视新栏目《爸爸去哪儿》,人气再度升温。

李振:男版“吕燕”

李振,中国新生代超模。小眼睛,尖下巴,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甚是可爱,这是多数人第一眼看到他的印象,被媒体誉为“男版吕燕”,两度成为Armani开场模特,令李振这个名字不仅闪耀米兰,更使得他成为东方面孔新的代言人扬名于国际时尚界。2014春夏米兰男装周一连独揽7场大秀,成为亚洲男模军团新“秀霸”。

秦舒培:优秀超模,优雅新娘

第7篇:范雎相秦范文

关健词:战国 魏国 人才流失

一.战国文化背景概述

1.战国时期文化学术之发展。战国时代铁器的广泛应用,使文字之书写工具进步,文化空前繁荣。战国之学术与春秋发展迥异,当时诸国争霸,日惟富国强兵是务,国君礼贤下士,拥慧以迎贤者,一言遇合,布衣致将相。春秋时代之学人,多遭不遇而著书,故多偏重理论。至战国,学人为各国国君所推崇,故其学多针砭时弊,切合时政,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盖已成即学即用时代。

2.战国时期魏国之形势。战国初期魏文侯任李悝变法,富国强民,称霸中原百年之久。至武侯与惠王时失去辅弼之人才,又陷多面作战之错误。“逢泽之会”后,前353年齐魏桂陵之战,齐以:“围魏救赵”计大败魏军,前352年,秦东出函谷,收复魏占部分河西地。后被魏重新夺回。前342年齐魏马陵之战,孙膑以“减灶诱敌”计大破魏军。从此魏一蹶不振,齐,秦取代魏霸主地位已成定局。

二.魏人才流失之原因

1.政治腐败,国家内部倾轧严重。吴起,卫为国人,少从曾子学儒学,后学兵发,长于用兵。初仕于鲁国,不得志。问魏文侯礼贤下士,乃赴魏。文候用之以为大将。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者六十四:拓河西之地千里而为河西守以拒秦。及文候卒,武侯立,武侯城西 魏文侯胜之余荫,时有骄满之色。吴起任郡守十载,未见提拔。期间相位两易,皆魏之贵族。公叔痤任相,忌起之才,计陷吴起,武侯生疑,对吴起疑而不信也。起恐不测之祸,离魏奔楚国。楚悼王素闻起贤能,用之为相。魏国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自李悝变法后无变革之能士。吏治腐败必然逼走人才,权候掌控国家,倾轧日重。

2.宗法观念浓厚。魏脱与晋,晋为春秋之堂奥,宗法观念浓厚,春秋战国虽礼崩乐坏,然宗法仍贯穿于诸侯各国,根深蒂固,犹以中原诸国甚。商鞅,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由此观之,魏始终是脱胎于旧的营垒,是从旧的宗法奴隶制度下转化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与从平民上升来的地主有本质的分野。尤其当就的贵族当权时,新贵族要从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他们的阶级属性就注定他们与宗法制度格格不入。战国时多是不循礼法的法家,纵横捭的纵横家,这就难以得到旧贵族的重用。

三.人才流动的历史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1.魏国之衰落。魏文侯以得人才而强盛,武侯与惠王以失吴起、商鞅而削弱,人才关系于国家之盛衰,岂不重哉?近世史家梁启超对于武、惠二者曾有下述的言论:“盖吴起去后,不二十年而秦尽复其河西故地;不三十年而魏之西河且入秦矣,此魏之失计一也。文侯政策,常欲结三晋同盟以相保而自固;盖魏地横亘赵韩之中,魏睦二国,二国自不能赵魏以相残;武侯初立即改其道,纳赵公子朝之叛,而兴之袭赵。自是三灭暌涣,迭寻干戈,以为秦资,此魏之失计二也。”梁先生所论,皆为精确之见,人才流失,动其国本,其愚昧无识,自必致败,固不必待至桂陵、马陵之战而已决矣。

2.魏国流失人才的历史影响。吴起离魏奔楚,楚经过吴起变法强大起来,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的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火攻棘蒲,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张仪相秦后,于公元前328年开始,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孙膑入齐后与魏战与桂陵,马陵,成齐国与秦东西霸主之势。魏国人才流失,致国内无可用之才,但却从客观上促进了历史进程,人才的合理流动促就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第8篇:范雎相秦范文

开封的繁华不是从北宋开始的,时间还要去提前一千多年,那个时候它不叫开封,叫大梁。那时交织着毁灭和新生的时代,那时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那时个文明在灿烂中碰撞的时代,它就是百家争鸣的的战国时代。在战国最让人们耳顺能详的故事之一就是“围魏救赵”而围的“魏”就是魏国的首都大梁。

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时代,而在战国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就是魏国。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人的努力,通过变法改革,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国力逐渐强盛,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诸侯国。

魏文侯之子魏惠王起了雄霸天下的雄心,把首都迁到大梁,魏国有时也称作“梁”。魏国的强盛铸造了大梁的繁华,新城大梁一跃成为战国中最繁华昌盛的都市。它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理形势非常重要。同时,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地势平坦,没有名山大川的限制,“诸侯四通辐辏”,他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四通八达。当时魏国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联通了黄河和淮河,这样水路交通更加便利,大梁城便成了中原地带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大梁四周都是平原,而土质良好,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气候温湿比现在好的多,由于受到黄河水冲积、淤积等影响,使得大梁周围河泽密布。“附近还有济水、颖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网区”,大力发展了农业灌溉,大梁一带成了当时中原农业最发达的富庶地区。随着农耕兴旺,工商云集,店铺林立,形成了当时天下第一大市——魏市。魏市分为老市、新市两个城区,未做魏都前的市区叫老市,做了都城后扩展的市区叫新市。经过一番发展,老市街区便成了私市交易的大市场,当时一切不受官府控制的货物都可以在区域交易:丝绸、衣物、珠宝、家具、车辆、牲畜、五谷、并各种日用器物分做了几条大街,琳琅满目,市声如潮。新市却被民间称为“官市”,举凡官府控制的物品都在这里交易。商业的繁荣就带来了文化昌盛,列国名士纷纷前来定居开馆,文风昌盛,私学大起,成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中心。

优良的文化气氛,使大批的人才络绎不绝的涌入大梁。可是魏惠王有一项特殊技能把人才化为敌人。魏惠王继任之初就赶走了战国四大战神之一的吴起,他文任公孙痤为相,武任庞涓为帅,魏国表面还是保持的强盛。此时有两个人先后来到了大梁城,给大梁城增添了一种传奇感,也给大梁城带来了灾难。他们就是我们耳熟的孙膑和商鞅。

孙膑进入了他师兄庞涓的府邸,商鞅进入公孙痤幕下。两个人一样的郁郁不得志,孙膑一直被庞涓压制,商鞅也仅仅是个左庶子的小官,不只是公孙痤不放心他,还是想磨练他。两人游走在繁华的大梁城,走在大梁的每一个角落,细细的感受着大梁的繁盛。可是却无法容入大梁城。感觉和这座城市越来越远。自己的理想抱负好像真的在大梁无法实现。也许它真的不适合我。不久孙膑被庞涓陷害,双腿的膝盖骨被挖。靠装疯卖傻的活着。齐国大将田忌出使魏国,把孙膑救到齐国。孙膑带着仇恨走了,离开了让他痛苦的大梁城。

而商鞅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所事事。不久公孙痤病死。公叔痤在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商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惠王既没有用他,也没有杀他。商鞅就这样被人遗忘。商鞅在极度失望中,往西走,他要去秦国。商鞅最后一次回望大梁城。心里默默的说,我一定会让秦国变得比魏国更富强,打造一个比大梁还富有的都城。就这样默默的向秦走去。魏国失去了当时两个最顶尖的人才。大梁城也失去了一段本应该有的神话。

后来就是刀戈,齐国任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围魏救赵,两次大败魏国,重创魏国主力,杀死魏国统帅庞涓。而秦国任用商鞅变法迅速强盛起来,一举收复被魏国强占的河西之地。魏国开始衰败,大梁城慢慢失去往日的繁华,有了一丝暮色。

第9篇:范雎相秦范文

[关键词]秦文化;形成;文化整合

有关秦文化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仍是一个比较炽热的问题。在研究资料上不仅有流传已久的文献史籍供参照,而且还有陆续出土的考古实物史料相佐证。当前学者已从秦文化的形成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具有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指出秦文化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但尚未从整体上对秦文化的形成进程进行系统剖析。有学者提出秦文化的发展历经三大时期,即秦族时期、秦国时期、秦朝时期。笔者以为正是在前两个历史时期秦文化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整合,从而奠定了秦在完成统一后的主体文化形态。关于第一阶段的文化整合,笔者将借助已公布的相关考古资料与史籍中的相关记述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关于第二阶段的文化整合,主要依托相关史籍的记载对其进行分析。

一、第一次文化整合

关于秦族的族源,《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赐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1]p173

据《史记》记载最早的嬴姓族属原系分布于淮、济流域的东夷族一支。在历经数次迁徙后在今陕西关中地区稳定下来,通过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而崛起于诸侯之间。

在夏代末年,嬴秦先祖费昌参加了商夷联军反抗夏朝统治的斗争,因立有大功而受到商王的重用。《史记・秦本纪》记载: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1]p175

从夏商之际开始一直到商代晚期,嬴秦族的活动区域一直在霍太山地区(今山西霍县境内)。嬴秦族因参与对夏战争,从原来的族源之地逐渐迁徙到西部地区,因立有战功而受到商王的重用,其活动区域距离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并不远。这一时期其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如商文化有关的贵族传统礼仪制度在秦文化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传承,秦人与殷人有共同的狩猎与畜牧方式,相同的墓葬制度,秦人的宗庙制度直接承袭了殷人的天子五庙制度,与殷人一样,秦人也以牺牲来祭祀宗庙。

西周政权建立后,嬴秦族因忠于商,遭到周武王的打击。周孝王时又因与周王室有姻亲关系而受到重用,在非子时期,周孝王将嬴秦族封之于秦地。《史记・秦本纪》记载: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孝王曰‘:昔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嬴秦。[1]p177

秦之地的方位《史记集解》解释为“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也。周太史儋云‘始周与秦合而别’,故天子邑之秦。”从非子被“邑之秦”以后,秦文化在保留原有殷商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开启了较大幅度地吸收羌戎文化和西周文化的历程,这一文化整合过程一直持续到春秋初期。

(一)对羌戎文化的吸收

由于嬴秦族所封之地与羌戎部族相邻,为拓展本部族的生存空间,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戎狄争战。周厉王晚年,西戎反叛,秦仲力战西戎而殒命沙场。而后“周宣王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陲大夫。”[1]p178此次讨伐胜利之后,秦人的地盘大为扩展。在双方不断地战争冲突中,秦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羌戎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以墓葬风格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在考古发掘的诸多陇东秦墓中,其葬式风格大多为屈肢葬式。其可能是受到甘青地区其它墓葬文化的影响,这一认识得到了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同,这也可以说是秦文化吸收羌戎文化的一个鲜明例证。大约从春秋开始,在秦墓中流行一种蜷曲特甚的屈肢葬。赵化成对关中地区已发掘的452座秦墓的葬式进行了详细统计,得出的结论为不明葬式者80座,直肢葬34座,屈肢葬338座,屈肢葬占全部葬式清楚墓的90%。甘青地区的屈肢葬传统,从半山、马厂、齐家、毛家坪到辛店文化,大体延续下来。这种屈肢葬仪应是当地土著习俗的承继与发展。

第二,春秋晚期以后秦墓的墓圹流行土洞室墓,而同时代的关东地区则是竖穴土圹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秦墓中,洞室墓的比例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如在西安半坡的战国时期的秦墓地,共发掘了122座墓葬,其中洞室墓就有101座。洞室墓最早见于马厂文化,最迟在卡约文化中已非常盛行。春秋战国时期,洞室墓能够成为秦墓中一种主要的墓室结构,正反映出了秦和羌戎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程度之深。

第三,在所发掘的秦墓中的葬者多为西首葬。墓形结构往往呈东西方向。当前史学界对秦墓的西首葬的葬俗有着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见解,一种说法认为是受甘青地区古代文化中也比较流行西首葬这一葬俗的影响,即齐家文化、卡约文化也有西首葬的葬俗。秦的西首葬可能也与甘青地区古代文化有一定联系。另一种说法认为葬式与族群渊源和信仰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头向表明族群的来向,足向表明族群的去向。尤其头向与族群渊源的关系尤为密切。根据秦公和秦王的陵墓所开掘的情况来看,西陲陵区、雍城陵区与芷阳陵区、秦始皇陵园。其葬式表明秦宗室流行东向直肢葬,东首葬是秦国公族的葬式传统。矛盾的葬式说明秦人是双源的,公族源于东夷,庶族源于羌戎,前者流行东首葬,后者流行西首葬。

以上关于秦国早期墓葬风格的说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文化的发展融入了部分羌戎文化的特点。

(二)对西周文化的继承

自秦襄公起,嬴秦族因打击犬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赐之岐山以西的领地。从此秦才成为一个诸侯国,开始“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早在西周初期,秦人便开始积极吸收、继承周文化。但全面吸收继承,则是在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取得对戎战争胜利之后广收周余民,自此以后开启了秦人周化运动。其结果则是在穆公时期秦国步入了春秋霸主的行列。秦国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它建国于西周王畿故地并接受先进的西周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在出土的春秋前期秦国青铜器上反映的非常明显。如宝鸡西高泉村一号墓出土的青铜器,其中三角戈、甬钟等均是西周风格。另有壶、豆两器,直接就是西周遗物,正如李学勤所指出的:它们都是“从西周的传统中发展出来的”。这说明秦在建国之初便接受了当地周遗民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还突出地反映在文字上。秦的文字就是直接继承西周而来的,同属籀文系统。

二、第二次文化整合

春秋后期至战国初期,秦国的发展一度呈现衰颓之势。进入战国以后,东方各主要诸侯国相继变法革新,国力日渐强盛。在变革的历史环境下,为摆脱贫弱落后的面貌,从秦孝公时开始积极主张引进东方六国人才变法,由此秦文化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秦孝公支持商鞅以法家思想在秦国全面推行改革。第二,自秦孝公以后大规模引进东方六国的人才,对各国文化进行了有效吸收。商鞅变法的成功与东方六国人才的引进都为秦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国能最终并吞六国而一统天下,就是此阶段文化大变革的直接产物。

春秋中期秦穆公一度使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但崤山之战后,秦国向东拓展的势头被晋国所阻挡。致使秦国与东方诸国的交流也日趋减少,使得秦国在战国初期兴起的改革浪潮中落后于其他诸侯国。史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1]p202公变法而其势遂变。而东方文化之西渐,亦自孝公后而其迹益著。[3]p6通过力耕战、行县制、奖军功等一系列变法举措使得秦国实力大幅提升。所定各类律令均需严格执行,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只要违反律法都会受到惩治。史载“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后五月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1]p2231-2236由此可见,对律法的奉行已经深入到秦人的骨子里去了。商鞅变法通过法令强化的方式,使得秦国的主体制度完全建构在了法家思想的基础上,从而促使秦文化完成了新的革新,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秦文化主要特征的形成。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后,以后历代国君均大量重用前来投效的东方六国人才,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这不仅使得秦国更加强盛,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原有秦文化对六国文化的吸收与整合。秦国能够重用这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国缺乏严格的宗法制,因此在使用人才方面也就显示出了宗法观念淡薄的特点。由于长期与戎狄杂处且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为能使国家稳固存续,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不分嫡庶,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而在选用官吏方面也多不拘泥于宗法制,由此在秦国能形成有效的客卿出仕的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魏人张仪出任丞相以后,秦国形成了以客出仕的。按照黄留珠先生对秦国客卿的统计,得到重用的主要有张仪、司马错、甘茂、魏冉、白起、蒙武、范雎、吕不韦、王翦、李斯等。[12]p19这些“客卿”不仅使秦国实力日渐强盛,而且他们的思想言论与具体活动也影响到了秦文化的形成。成书于前239年的《吕氏春秋》可谓是一部兼采诸家学派思想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到:“不韦固小人,而是书较诸子之言为醇正。大抵以儒家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典于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论音则引《乐记》,论铸剑则引《考工记》,虽不著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2]p1009《吕氏春秋》著成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前夜,这也意味着秦文化也由原来的地域文化上升为统一之后的主流文化。秦文化以《吕氏春秋》的著成为标志完成了其与以齐鲁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的整合。

三、结语

在族群的迁徙过程中,本族原有的文化必定会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并在不断地与外族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秦人长期与羌、戎等游牧民族生活在共同的地域,使其文化特色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游牧特色。[13]p16以致东方诸国多将秦人与戎狄相等同。自秦穆公成就霸业而为秦国实力奠定基础后,秦国积极吸收宗周礼乐文化,同时能不受旧制的束缚而积极引进东方六国人才。六国文士西渐不仅为秦国的强盛以及完成统一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东方主体文化能够有效地融入到秦国并最终完成双方的整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经两次文化整合之后,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秦文化。它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秦文化的形成也是不同文化相互传播与有效整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