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人士的资料范文

爱国人士的资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人士的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国人士的资料

第1篇:爱国人士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境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06-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当今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出发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对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这其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既是复兴国家,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源泉,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塑造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一、爱国主义在商品经济和市场化浪潮中,正在被冲击和淡化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社会的副作用有目共睹。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不独如此,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不乏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进行过严肃的批评。然而在当今社会,这种典型的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又在悄然兴起,且在青年中也不乏其人,这种情况值得教育界关注和警觉。

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心理趋势――消费主义,也在发生蔓延着。“消费主义是二战后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消费思想,它主张人有权无节制的占有和享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认为恣意的进行物质消费是人所应追求的最高的人生追求。”但是,消费主义不仅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可怕的是它“使消费和人的真实需求失去了联系,成为满足人们虚假需要和炫耀、占有心理的手段”。很难想象,一个沉迷于消费、享乐和金钱追求的人或群体对国家责任的承担。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阐释应当注重严谨性与开放性

青年的爱国主义信念的形成和建立是一个漫长和不断否定的过程。所以它必须显现出其理论上的力量和严谨性,以及应对现实问题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信仰教育显得比较困难。也正因如此。多元化的社会提供了形形纷繁复杂的人生境遇和观点。青年往往好不容易对某种理论建立了认识和信心,但很快就被新的事件改变了方向。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克服当前教育的一些流弊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比如: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和教条式的教育模式,应给学生展示以逻辑严密、开放性强的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信念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理性思索后郑重的选择,是无法强加的。强行代替学生做出选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注意提供给青年学生选项以及各种选择的后果、选择的意义,但无法取代他们选择。越俎代庖,带来的可能是反叛和厌倦,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卓有成效只能凭借自身的正确性去打动青年。

三、给学生以爱国主义境界的示现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因为爱国主义和爱国行为其实是诉诸于人的一种心理体验或者说情感(关乎尊严),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除了揭示人们的心理根源,它本身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就十分重要。

也就是说,应用那些真正爱国者的思想和境界去感染青年们。所谓境界,张世英教授认为:“是浓缩和结合一个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成的一种思维导向,“也可以说,境界是无穷客观关联的内在化。客观关联说的是形成境界的客观因素,可是客观因素一经内在化了,境界就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了,有了自主性、能动性了,这种内在化的东西就能指引一个人各种行为的选择”。爱国主义当然也是人们对自己为什么而奋斗的一种选择,它同样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示现。不难发现,凡懂得爱国真正含义并且为之而战的人,他们给世人的启迪却不仅仅在爱国的事业上。他们恰恰是心有大爱,有大见识、有血有肉活泼泼的生命。比如屈原、岳飞、、、梁启超、、华盛顿、卡斯特罗、甘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他们是爱国者,更是思想者。他们因对国家的贡献而名留史册,而他们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矛盾境遇时的思考成长以及选择也为青年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的示现。爱国主义者的境界如同闪电,刹那间向青年们示现出人生可能达到的美好和高尚,从而鼓舞他们追求更加有质量的生命。

四、关怀现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力来源

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现实世界的风云变幻。在这个世界中时时刻刻上演着人间的悲喜剧,而关于爱国题材的不在少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假爱国之名以行”,这一点,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年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内容。

盲目而简单的理解爱国主义远远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青年面对重大事件或者身边小事,其实都能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准和成效,比如看一场中外球赛,比如面对外国人的态度和对待进口商品的态度,这些都与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些问题既提出了层出不穷的挑战,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提供了无数的素材。面对它们,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回避而应抽丝剥茧,让学生在现实的迷雾中看清本质,坚定爱国主义的崇高信念,也学习到应当如何去爱国的真义。

参考文献:

[1]陈晖涛.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反省和矫正[J].广西社会科学,2007,(4):53.

[2]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第2篇:爱国人士的资料范文

对于这种“知行结合”式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摸索,得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实施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

一、 巧妙置疑,引入体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通常会结合相关知识的具体情境,设计出一系列对学生情感体验具有导向性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如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课教学中,我就根据有关税收的特征,设疑激思,“税收能否根据个人意愿征收?”、 “税收能否需要国家定期返还?”、“税收一旦确定,是否能够随便改变?” 、“税收能否可根据企业个人的经营状况而决定征收的数额?”、“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在经济生活中,税收罚款、没收财产都形成财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税收与后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让学生进行思考、展开讨论,进而归纳出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及三种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达到理解税收知识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科学探索的规律,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 创设情境,亲身体验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观看相关资料,或者是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首先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互连网上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观看,就仿佛如同亲临现场,从而缩短距离感,激发学生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我在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奶产品中掺加三聚氢氨,导致众多儿童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进行教学。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毒奶粉事件的录像及图片资料特别突出了受害婴儿的大幅照片,同时又充满感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一张张因劣质奶粉危害而变形的幼稚的脸,一个个高烧呕吐、腹部胀大,因肾衰竭而丧失生命的婴孩。这个女孩刚满一周岁,连续食用了六个月的 奶粉。14日,医院检查出女儿患有双肾结石,并且已经到了晚期,很难治愈。旬邑县1岁男婴因两侧肾盂及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而死亡,家长称其死亡前曾食用了8箱三鹿慧幼婴幼儿奶粉。接着再通过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像这样的结石宝宝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从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所有临床诊断病历中,有158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占总病例数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最后再结合前几年出现的“空壳奶粉”缔造出的“大头娃娃”,想一想现在的“三聚氢氨”正在谱写着越来越多的“结石宝宝”,对学生提出疑问:他们的什么权利被侵害了?这样教学内容就会自然呈现: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现实生中活去亲身体验。比如在高一经济生活“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银行的三大业务,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到不同的银行去了解“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这三大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现状,然后再到课堂上分别汇报调查了解到的情况。通过创设这一教学情境,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以自己亲身的体验来验证银行的相关职能,让银行的工作流程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主动形成一个整体。同样关于“存款储蓄”这一课的内容,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当前银行的存款利率,并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存款的收益,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真实生活情境走入学生身边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减少了许多枯燥的说教,增加了不少真实的感受,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

第三是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换位体验。比如在教学必修三《文化生活》“爱国主义”中,我充分利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小事,让学生们进行模仿和讨论,然后再联系我国历史上爱国人士的做法,把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从发现的异同中去体会在我们身边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第3篇:爱国人士的资料范文

1.德育的特点

德育是个常提常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标准会发生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德育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是一种艺术。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道德才能在人的心灵中扩散。这种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朱小蔓说过,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题就是讨论人性向善,是引导社会向善,引导个体人凝聚成一个有秩序、有效率、有整体精神风貌的社会集群。可以认为,德育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师生关系把可见的、显性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无形的、隐性知识;把社会所公认的观念转化为个人的独特的缄默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将人教育成为社会的人。

2.化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是以道德的化身在新课程中出现的,是在教师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合一起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可是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像讲解知识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产生实际效用。甚至有时候,这种做法会成为学生说大话的潜在的诱导因素。

调査显示,化学教辅图书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作用不容乐观。认为化学教辅对增强环保、爱国意识,形成科学观念非常有帮助的只有7.2%,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31.7%,认为几乎没有帮助的占60.2%。化学教辅是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料,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材料,它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效果也比较明显。所谓温故知新,就是要在掌握化学知i只之时再生成情感态度,而现行的教辅图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方面对学生没有多大作用,这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背景下,许多功利化的教学随处可见,现今的培训机构和家教又能带给学生多少有益的道德教育?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用化学知识体会到的自然美和感受生活中的美都被解题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磨灭了。

3.高中生德育关键期的讨论

   3.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个性张扬和性格逐渐趋于稳定的黄金时期,不同于初中生极其叛逆的心理特点又区别于成人成熟的心理机制,是大脑开发和思想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快乐、幸福的现实感受更加迫切,对周围的事情脆弱而又敏感、易激动又充满柔情,同时还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和较强的自尊心,这时候对高中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个关键期。

3.2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生学习呈现出自主意识增强、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竞争与合作并存、问题意识增强等特点。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思维发展基本成熟。髙中生在潜意识当中已经形成自己较稳定的目标价值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明辨是非,这与周围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直接相关。同时高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大大提高,希望自己和社会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性。

4.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的时机

   4.1在化学教学中德育时机的出现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通过有关课程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明显地将学生的情感教育摆在了首位,而其他模块中则是分散渗透化学科学与个人生活、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时机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不是单独地从知识体系中分离开来,它总是以知识为载体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点拨,由学生自发地产生内心情感的触动。化学史中著名的爱国人士的事迹和为我国做出的重大贡献都是德育的良好素材,我国近几年特别是建国以来各领域的突出成绩都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征,这对学生进行国家荣誉感的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鲁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的图1-1-6“有机化学应用示意图”中,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框架图很好地说明了有机化学在知识层面的结构关系,同时也含有德育的内容。有机化学应用在其他领域中还有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医药和农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和制备军用材料等。这正是德育的时机,这时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唤起学生的道德感、国家荣辱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具体事实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同时为学好化学科学知识确立自己努力的目标。或者有些教师认为这本身和化学科学没有较大的关系,在有限的课时穿插收益不大的德育内容会得不偿失。其实,花一定时间在化学课堂进行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髙中生巳经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所以只有和认知主体的情感发生碰撞的教育才是永恒的教育,也会加深化学知识在各领域的应用的印象,有助于记忆,也利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知识、兴趣和情感的种子。

4.2要善于捕捉化学教学中的徳育时机

(1)在兴奋点捕捉德育时机

学生在对某项活动或某种事项特别关注时,会激发出其极高的热情,在思想上产生兴奋点。这是极好的教育时机。“金属钠的性质”的教学,通常有教师在导课时引人装有金属钠的铁桶在河中发生剧烈爆炸的片段,这无疑把学生的兴奋点提到了最高,这种兴奋点会伴随着教师整个授课过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感的教育,是个最佳时机。学生的责任意识将对学习钠的性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在情感点捕捉德育时机

高中生情感丰富而且敏感,在他们表现出了感情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进入实验室时,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违背实验操作规则、破坏仪器或者伤着自身的事故。这时教师应该耐心教导而不宜大声呵斥。只有在友善地引导时,学生才不会感到委屈和生气,这时候的德育才是有效的,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操作的鲁莽和不守规则的后果,从而也让他们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真正懂得违规总是会受到一定惩罚的。

(3)在求异点捕捉德育时机

高中生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喜欢别出心裁、与众不同。这也是捕捉思想进行有效德育的时机。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总有自己的想法而与同组同学的思路和方法不同。这是德育的好时机,因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往往表现在他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和批评中。所以教师应该抓住事件的突破点,教育学生要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戒急戒躁、博采众长、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化学科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耐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得出科学结论。而在探究过程中也要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在任何情况都不要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4.3化学教学中德育的关键点

敏锐地认清社会变化形式,扩大德育的深度。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化学时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影响着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更深层地把德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命道德教育关注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以及与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它至少包括下面3层含义: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意义。享乐主义、去道德化现象已严重冲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三聚氰胺的事件还余波连连。要在化学课堂给学生上一堂深刻的敬畏生命的道德课,要教会学生清楚地认识化学物质的不当使用对生命的危害。大自然巳经开始向人类发出警告,各种污染和不合理的应用化学品必须得到重视了。

在化学课堂中要根据时事对学生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合谐共处的意识。

5.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绿色化学已成为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环境保护的同时要身体力行。在教育实习的时候,有的老师天天用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吃完就放在宿舍门口等值日的学生带走。而笔者自己在超市买了饭盒和调羹。化学课上,笔者在讲到汽车尾气排放处理的方法时,穿插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并号召大家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所以老师自己买了饭盒!”一个调皮的学生叫了出来,笔者冲他笑了笑,笔者知道自己已经给大家做好了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的教材,只有化学教师本身做好环保,学生才能信服你上课的内容。

6.化学教学中的德育也需要教学机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心理效应,优化化学课堂。“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快乐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各种操作认知活动,而悲哀恐惧的消极情感是阻碍学生的认知操作活动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捕捉兴奋点、情感点和求异点进行德育。过多的语言有时候会成为一种累赘,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恰为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然,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很重要,除了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地给学生德育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好的图书,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