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很多高中生普遍认为高中物理理解起来很难,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学习的正确方向而放弃了学习。而老师针对这个情况要做到通过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可以谈物理学习的进步,而如果很多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那么老师讲得天花乱坠都没有任何意义。物理老师可以提前使用PPT或者是其他展示软件设置和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课件,通过向同学播放有趣课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过去的物理教学课堂,单纯依靠板书来完成,物理老师进行板书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板书的时间可以多讲两到三个知识点。而电教媒体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范围的展示知识脉络,让很多抽象知识更加的清晰直观,不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大大提升了物理课堂的效率,让很多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简单明了。通过使用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同学达成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物理教学新情境
每当物理课堂进行了新理论的教学后,必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知识加以巩固和实践。而很多物理知识因为较为抽象,单靠单纯的背诵和机械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不仅乏味并且效率很低。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物理学习情境,把知识和物理情境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自己已学知识,并且可以充分的理解。例如,在高二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欧姆定律》一节中,很多学生认为欧姆定律难以理解,老师在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几个可以应用欧姆定律的例子和情境,这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欧姆定律的多种用途,还有欧姆定律的来源和起因。又如,在《电阻定律》这一节中,因为电阻定律适用于很多领域,但是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无法在脑中形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总体概念,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制作有关不同类型电阻的动画,让学生加深对电阻形成的印象,以及对电路闭合等知识的了解,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得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进行课程联想,提高物理学习创造力
在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很多不同方式来表述整节课的中心课程。多媒体可以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课程有关的动画,以及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等。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课程联想,能够与之前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高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这一章节中,可以先问学生发现了身边哪些磁现象,然后通过划分小组,讨论身边的磁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随后,老师就可以直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并且以动画的形式来解释磁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对整体的磁现象进行讲解,在多媒体的展示过程中,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问之前学过的知识哪些和磁现象有关,或者能对磁现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能够由点及面,层层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发散模式,物理成绩则会突飞猛进。
五、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实施;探析
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新课改的课程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除此之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进行教学实施,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提高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性。
1.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教学实施
1.1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的行为和成绩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在学生愿意学习接触新知识的那时候是有效教学最适当的时机,教师要注意能够从学生切身的经历出发去教授知识,这样不管任何学科的知识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较好的把握住教学的难易度,适时引起适当的概念去引发内在动机,这样会引发学生独特的惊奇感。让学生先感受到学习其实是可以带着好奇心一起深入探讨的,学习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活动,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难度适中学习任务,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容易会产生成就感。设法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学习的任务中,激励内在动机要体现在学生不容易感到学习是一件难事,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学习的信心才能够有效的增加。偏科现象的出现大都因为学习兴趣,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学科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兴趣只有跟理想和目标充分结合起来才会产生稳固的推动力。教师更多的要采用能够让学生心情愉快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气氛热烈而充满激情,学生能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全能和实践意义,动脑又动手,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1.2发挥教师语言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丰富有趣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渲染能够推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现实教学的实践也向我们证实,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更能博得学生的喜欢,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学习活动,更是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师授课过程中的语言、情感、声调、动作都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这样才能让教学课堂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增强学生的理智感,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现今网络时代技术先进且让人应接不暇,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多媒体教学具备动画、声效和影像多种媒介,在技术处理上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尤其在那些高中课本中无法完成或是实验有难度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就能够借助电教手段来弥补教学的不足。
1.3课后辅助 面对面交流
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跟学生沟通和交流谈心,帮学生解决心里所思所想的问题以及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待不同成绩级别的学生要拥有不同的谈话策略,在不同的情感学习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笔者曾经试过与其交流沟通,发现是学习方式不正确的问题,于是便教授其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试用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成绩上升了一个阶层。发现只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设心防,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2.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掌握电动势定义,明白电源的电动势指的是电路里头没有电源时两极之间的电压,同时也是内外不同电路的电势降落总和,掌握欧姆定律公式及含义,熟练解决电路问题。利用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电教及数学工具解决公式关系和图像意义,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若干不同型号的干电池、发动机(手摇)、若干纽扣电池、手机电池、电流电压表、旧的层叠电池、开关、若干导线、小灯泡、滑动变阻器、教学课件PPT、示教板电路
教学策略:运用有效教学策略,采用演示教学和学生自主实验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动机,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兴趣,把握住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的电路知识,在教授本节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循循善诱的语言表达方式,步步将学生引入课堂的知识讲授氛围中,加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奇妙,环环相扣,把握小组间的合作互助,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课后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耐心回答。
教学过程:有趣情景引入:教师演示手摇的发电机使得小灯泡发亮、利用纽扣电池发出声音的音乐卡片。教师提问:“以上两个实验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的?”再引导学生利用手头的工具:电压表,测量电压,学生分组记录总结,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儿童在滑梯上玩耍的动画来比喻,引出内外电压和电动势之间的关系,顺道摸索出电路的两端电压会伴随电流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欧姆定律的公式,教师进行总结,总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会有一部分消耗了,在外电路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剩下的一部分就会消耗在内阻之上,进而转化为内能。布置课后作业,并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给予回答。
关键词:初中科学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59-01
新课改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初中科学教师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
1 注重学法指导
中学阶段形成科学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2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的实效性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动态的演示,将实验操作的内容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制成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观察欧姆定律演示实验时,我先做实物演示实验,可能由于讲台桌上的实物相对较小,导线的连接相互交叉,学生观察时,可能不是十分的清楚地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的变化情况,所以也就不能更深刻地理解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我应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将演示实验的内容以动态的课体形式投影到大屏幕上,当教师移动滑动变阻器时,就会产生的各种各样动态变化,如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小电灯的亮度变化等,都会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就直观地观察到实验中各种数据的变化,以及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在课堂上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平等、民主,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
在科学教学课堂,要充分地给予学生鼓励,哪怕他们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在新课程的科学实验探究中,需要学生尽可能地能提出假设。这时,我们需要鼓励他们作出假设,而不是带他们判断假设是否正确。特别是对一些能引起新问题的问题和有创造性的答案,更需要鼓励;老师的鼓励,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 师生互动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初中科学的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教学中所引用的一些事例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这些鲜活的例子如果只让教师用语言描述,显得有些苍白,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如果设置互动环节,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向教师提问问题或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话,就能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讨并深刻记忆。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感觉会鼓舞他们更加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
5 教学过程设计应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努力创设恰当地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启发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情景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基础,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刊、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来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区分这些概念,只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正确使用这些概念,领会它们的区别就可以了。如学生只要清楚如下命题即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变化,其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在这一变化中并没有变成其它元素的原子”。
6 初中科学教学思路上选择和创新
一、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引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事情成功了一半”。课前引入是教学过程的其中一个环节,而且本人认为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厌学群体是学生中的主要群体,在教学中,我特别喜欢从这部分学生入手。在课余,我经常跟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在课前我尽量从学生(特别是厌学的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吸引他们听我的讲课,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电工基础》这门课从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但由于学生基础欠佳,学习中会感到困难,他们一遇到困难一般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电工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开始对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电学部分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畏难之处。如由直流电路的教学过程可以知道,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是利用电路推导出的,在讲解全电路欧姆定律时,一般侧重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规律,至于内电路的性质以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内电路中应用,学生则比较生疏,可以说是个小难点。外电路结构的某种变化会引起全电路的相应变化,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电路结构的变化对全电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却不甚了解,常误认为内、外电路的变化对全电路产生的影响相同,导致解题失误,在教学中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是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因此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导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读取、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取。在使用仪器之前,须引导认识仪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或仪器说明,对照实物认识仪器的能力,并养成首先了解仪器的用途、结构、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再动手做实验的习惯,要根据仪器的精度读取物理量的有效数字。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培养学生做实验时,要先把有关的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布局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
3、故障的排除。实验中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也体现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操作能力,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的特点分析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因素,逐个检查,直到最后排除故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
四、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在一个班集体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不一样,我们要区别对待。学得快的学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让他们适当参与辅导,通过辅导别人也可让他们加深知识的理解。对学得慢的学生要耐心辅导,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愿意学习,但理解能力不太好,即使老师讲过几遍的问题也有可以做不出来,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还责骂他们或表示不满的情趣的话,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更严重的还可能使他们由原来肯学变得不爱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耐心辅导,并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不肯学的学生,要尽量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向本专业一步一步学习,而且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当降低,特别要注意对他们的表扬。即使是一点点的成绩,适当的表扬会使他们增添满足感。
五、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可应用PowerPoint、Authoware、方正奥思等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譬如:在《电工基础》中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前,可先让学生上网查看“洪恩在线”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根据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教师讲起课来就非常轻松。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容量明显加大,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六、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一、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的情感转化到行动中去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应包含热情,乐此不倦。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笔者认为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深钻教材,把握课标,优化备课
物理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在钻研教材时,要分析知识点的来源,特别是该知识点的应用。例如:在讲《浮力》一节时,要从身边的一些现象谈起,木块的漂浮,人在河里游泳等等,再谈及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伪的故事,从而引出阿基米德定律,同时引申出下沉物体的浮力。(学生易认为下沉物体没有浮力)。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不同,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不同的家庭环境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参差不齐,基础较差,有较大一部分学生数学不及格,学习无目的,甚至不想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要让他们在认真学习后都能达到要求,感知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欧姆定律》一节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只需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用欧姆定律的公式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一些较复杂的计算。
(三)重视实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程把实验融入科学探究中,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要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1,实验软件化。利用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再现实验的直观过程,如在教学《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由于学校实验器材较差,因此在网上下载实验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2,实验分组化。在帮助学生掌握实用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自主操作的能力,进行分组实验。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探究在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成像的特点,各组分析规律,然后教师总结评价。
3,实验参观化。如在教学《发电机》一节时,在了解发电机原理的同时,可带领学生到附近水电站参观,让水电站的工人介绍发电机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4,实验生活化。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些探究实验。如:筷子变弯、河水变浅引出折射,噪音的形成与防治,探究电冰箱等电器设备等等,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四)运用发散思维教学
贪玩是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天职,对学生后续发展十分重要。当前一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现在的成绩,大搞题海战术,重复机械的训练,让学生感到十分劳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运用发散思维教学。例如:一只烧杯重1N,底面积25cm2,高20cm,盛有600g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求:1,水对容器地面的压强。
2,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当学生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看谁还能发现什么?还能求什么物理量?(如烧杯的形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水的重力,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等等)。这样,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有时不提问题是最好的问题。
二、关爱学生,讲究教育学生的艺术
(一)方法指导――讲究工作艺术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所谓的“科学事业”,主要是以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工作,是一个宏观的范围、方向。而“艺术事业”则应突出教师个人的因素,侧重指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方法、技巧,是微观的、具体的内容。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长期以来,许多人相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教师高明、巧妙、妥帖的“顺耳忠言”则更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为了“顺耳忠言”,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能拐个弯儿,巧妙运用富有感染性和迁移性的语言,反其道而行之,变指令为参谋,变贬抑为褒扬,以彻底的委婉,取得合适的角度,拐弯抹角地表达真实的意思,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学生也能从表面意义和老师的表情、姿态中,准确地领悟到其语言的内在含义,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沟通的目的。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欲进先退,欲前先后”,古话则有:“将欲取,比先予之。”说话拐个弯儿,对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能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辅导――促进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孩子的健康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无病即健康”,其着眼点就是指躯体疾病,而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其实很多学生在外界学习压力或不良环境影响下,都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了,在生活或学习中常会产生自卑、胆怯、猜疑、易怒、偏激等心理障碍。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卜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在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
(三)发展评价――让每块金子闪光
一、通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课堂上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景,精心设计出问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自然地使学生主动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达到导人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物理知识有科学的系统性,用复习旧课来引入新课,既巩固了已学的旧知识,又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如,讲“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时,复习前面学过的等温变化和等容变化,创设一物理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这两个定律推导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有的定律还可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来推导,增强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又如,学习“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应用”时,提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那么这个力的方向如何?大小又如何计算?从而指出速度方向的变化产生了加速度。
三、利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验,提出恰当的问题而引入新课。如,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教师先出示一块示教板,上面有两个电动势分别为3V、9V的电源,先将电动势为3V的电源和灯珠相连,灯很亮,然后问学生:“如果把电动势为9V的电源和此灯相接通,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出现的回答可能是灯更亮,灯烧掉等。接着教师将电路接通时灯更暗,与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不相同,进而提出要解释这一现象就要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演示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与现象相对照,创设情景,激发疑问,使其产生急于要寻求答案的欲望,为上好新课奠定基础。
四、利用课堂活动导入新课
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一些物理事实,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坐在一块滑板上,教师下令开始,两人互推对方,结果两人都滑开一定的距离。以采访的形式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一般回答都受到了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然后再让学生中一个推对方,另一学生不动,结果两人还是滑开一定的距离。继续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的感受还是一样,此时提问全体学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总结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进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以上两例都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切身的体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积极思考并作出解释,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造性能力。
五、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探索物理奥秘的历程,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的小故事和材料进行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
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讲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在电流的磁场教学前,可以讲讲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的有趣过程。通过物理学史上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探究中,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
六、利用类比导入新课
关键词:Flash;仿真;电子实现;欧姆定律;虚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OHM Law Realization with Flash Programming
Yu Jiju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Sciences,Yongchuan402160)
Abstract:Misoperation or wrong operation,which may damage the instruments,
is inevitab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lectrical experiments.By using the virtual experiment system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students may put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and preview experiments.In addition,it makes up the deficiency of instruments insufficiency and backwardness.
Keywords:Flash;Simulation;Electron experiment;Ohm law;Virtual
一、虚拟电路实验模型与制作思路
(一)实验模型
(二)制作思路
图中各电路实物是用绘画软件经过绘画、上色等处理而成。各仪表、仪器、连接线柱等都是用flash按钮制作的。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连线方便,以实现实物仪器间导线的连线。并给各按钮和对象取变量名,以方便在action script中调用。利用各变量名、实例名在欧姆定律公式的结合下让各组件协同工作。将实验器件连接好检查无误后,闭合电键,滑动变阻器的滑竿就可以改变其阻值,从而达到改变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之目的。
二、组件制作及程序控制
(一)灯泡
首先新建一个元件MC,在第一层时间轴上面,用绘画工具绘制一个灯泡底座并给第一层命名为底座。然后新建一个图层2并命名为灯泡层,用绘图工具绘制一个灯泡。调节两个元件的位置使灯泡和底座这两个对象刚好重叠在一起,并锁定图层。新建第三个层,制作好两个按钮放入其中,并将第三层命名为按钮层。给按钮取的实例名为light―right合light―left,这两个实例名的意思分别代表灯泡的左边连接柱和右边的连线柱。在灯泡层第5帧、第10帧、20帧处,按F6键插入关键帧。在每个关键处分别改变灯泡的颜色属性,让灯泡在开始时最红(红得最亮时是发白),5帧时淡红,10帧时不亮,呈灰色状态。选中所有帧,创建好补间动画。这样,一个灯泡的MC就做好了。
(二)制作开关MC
开关同样是一个MC控制动画,只不过是在一个只有两帧的MC中加入的两个图片状态。第一帧处是已经做好的一张开关打开状态的picture元件,第二帧是已经做好的一个关闭状态的picture元件。在第一帧中加入On(release){gotoandstop(2)}语句,在第二帧中加入On(release){gotoandstop(1)} 语句。这样在开关开启后就从第一帧开跳到第二帧关的状态。关后(单击开)就跳到第一帧开的状态。最后将这个开关拖到场景中并命名为KK。
(三)制作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仍是一个MC,但这个MC却非常关键,关系到整个实验的结果和演示过程。因此制作此部分时应特别小心。做好滑块和变阻器的主体部分。将滑块做成按钮,是为了方便连线,并给各按钮取好名字。本例中分别给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右端,线圈的左端和线圈的右端命名为:hua_anleft、hua_anright、hua_anxial、hua_anxia2。记录好各个点的位置,再将这些元件组合在一起。
(四)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的制作
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用绘图工具绘制,填充好颜色,然后再加一个动态文本框,给文本框填充好颜色,并取一个实例名字,用于显示电流、电压等数值。电源更简单,画一个正方形填充成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就可以了。最后分别给这些元件的连线柱处做好大小相同的按钮,并取好名字,放入场景中备用。
(五)元器件之间导线连接的问题
要想实现两个元件之间任导线连接,也即是两个对象元件的坐标点之间画线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任意一个对象点的坐标值,也即是元件按钮点(接线柱)在场景之中的坐标值。我们可以用AS中get Property(_实例名,_x); get Property(_实例名,_y);函数获得对象的坐标。当获得了对象的坐标后,就可用Lineto方法连接两点之间的坐标。语法是lineto(x1,y1,x2,y2),再配上moveto方法,即可实现两点之间的连线。如果没有moveto函数,则系统默认是在坐标原点开始画线。当然在画线之前还得加上画线的风格语句:_root.huabu.lineStyl(2,0xff0000,100)。_root表示的是路径。为了克服画线时连线之间被覆盖的问题,可以给场景加个蒙板,即画布影片剪辑,huabu_MC。现就以电源的正极、开关之间的连线为例进行介绍说明元器件之间的导线连接问题。所有的连线接点也即是各按钮参数,需要在第一帧的AS动作中初始化,代码如下:
第一层第一帧
AS:stop();
fcommand(fullscreen ,true);//全屏显示命令
tellTarget(root.light_mc){//调用电灯泡影片剪辑让默认的是不亮却20帧的gotoAndStop(20);}
第二层第一帧: //在初始状态下让个连接点不可用,呈灰色状态。
_root.kk_left.enabled=false;
_root.kk_right.enabled=false;
……
第三层第一帧 //初始状态下让各点的坐标等于0
kk_leftx=0
kk_rightx=0
……
电源正极的源程序代码如下:
on(press)
if(_root.flag= =false)
{
myColor = newColor(_root.kk_right);
myColor.setRGB(0xFF0000);
_root.kk_right.enabled=true;
_root.qidianx=_root.zhengji._x;
_root.qidiany=_root.zhengji._y;
_root.flag=true;
}
Else
{
……
}
}
开关右边KK_right的源程序
On(press){
_root.zuobiao1.text=getProperty(_root.kk_right,_x);
_root.zuobiao2.text=getProperty(_root.kk_right,_y);
If(_root.flag= =false)
{
……
}
else
{
……
}
}
其它连线按钮的代码类似,只是各个连线按钮(接线柱)的实例名不一样。
(六)滑动变阻器参数改变的问题
要想滑动变阻器时,其电阻大小也随着改变,就必须先求出上下、左右的坐标值。可以用inity=_y;left=_x;right=_x;top=_y-50;bottom=_y+50方法来获取。然后再利用滑动变阻器的事件去调用滑块方法,即onClipEvent(mouseMove)事件。还需求出滑动变阻器左端滑到最右端的坐标值,可以用一个临时的动态文本框来显示。例如本文中用该条语句来获得滑动变阻器最左端到最右端的坐标值是100。这样就可以平均分配滑动变阻器的数值,配合到协同工作时的语句代码,在改变滑块时,电流电压表上面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了。
三、让各组件协同工作
(一)各组件协同工作的程序实现
由于所有的变化情况都是在滑动变阻器滑动时发生的变化,因此即可在滑动变阻器的移动事件中编写各组件的协同工作程序。这一点也是本程序的精华部分。思路是,先获得滑块左边的X坐标(实际上是Y坐标,因为本例中的滑动变阻器是倒置的),再用一个变量来获得滑块正在滑动的坐标,把两个值加起来,即得到了滑块滑动时的总坐标值,把这个坐标值乘以一个固定的常数就得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在本例中我们约定灯泡的内阻是rl=30欧姆,电源的内阻是1欧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rr,电源的电动势等于3V,我们就能通过公式I=E/(1+rr+rl)求得电流的大小,再根据公式U=I*R即dianya_val=dianliu_val*rl求出电压(A)。最后分别将电压、电流值,用一动态文本显示在电流、电压表中。为了让滑块滑动时电灯泡的灯光明暗程度有变化,我们计算出灯泡MC的帧数为20帧,再得到滑动变阻器的总的坐标(即长度)100,把这个坐标除以5既得了灯泡MC的帧数。也即是滑动滑块时,灯泡就可以跳到相应的帧数去,即灯泡的明暗程序也得到了改变。初始状态时灯泡应该是不亮的,灯泡的帧就应该在最后一帧,即20帧处。
gotoAndStop(_root.move_frame+1)。在程序运行时,第一帧的变化值是20/20,所得到的结果就没有比值(0帧)了,在这程序中是不允许的,因此要加1帧。协同工作时电流、电压、电阻及滑动滑块时电阻的变化代码如下:
onClipEvent(load){
Inity=_y; /
left=_x;
right=_x;
top=_y-50;
bottom=_y+50;
}
onClipEvent(mouseMove)
{
_root.rr_disx.text=getProperty(_root.vertFader,_y);
Var temp = getProperty(_root.vertFader,_y);
Var cot_hau=35+temp
Rr = (35+tmp)*15;
//_root.rr_dis.text=3.0/(1+rr)
_root.rr_dis.text=rr;
If(_root.cir_hefa= =ture and _root.cir_hefa2= = true) /
{
Rl=Number(_root.dengpao_rr.text);
Rl=30//灯泡内阻是:30
_root.dianliu_dis.text=String(3/(1+rr+rl));
Dianliu_val=String(3/(1+rr+rl));
//ii3/(1+rr+_root.dengpao_rr.text);
//_root.dianya_dis.text=3-_root.dianliu_dis.text_dis.text*_root.dengpao_rr.text
_root.dianya_dis.text=dianliu_val*rl;
Dianya_val=dianliu_val*rl;
//灯光的设置
_root.move_frame+int(cot_hau/5)//总的坐标是100(-35to+65)再除以5等于20帧因为灯泡的MC等于20帧
//_root.dianya_dis.text=_root.move_frame;
tellTarget(root.ligt_mc){
gotoAndStop(_root.move_frame+1); //起点是第一帧开始20/20没有,因此至少需要1帧
}
}
}
(二)电流、电压显示时小数处理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不同类型数值的精度和位数不同,在直接赋值处理数据时就会在小数点后面有一大串的小数或者零出现,为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可以编写一个函数模块来处理小数点问题。在每次遇到电流、电压显示时就可以调用此函数来解决。
四、元器件之间连线的拆除
当实验完毕后应先断开开关,再拆除连线。也即是消除各个连接线按钮之间的鼠标画线。只要用清除方法就可实现清除连线。在场景中用_root.clear()方法可以清楚lineto()和moveto()方法中绘制的线条。在本例中,由于用了画布来屏蔽相交和被挡住的线条,因此只要清除画布上面得连线即可。
当然,欧姆定律编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代码和编程,不仅是上面一些代码就可以完全实现的,上面的代码只是一些关键和主要的,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参考文献:
[1]王德才.基于Flash平台的课件开发[J].潍坊教育学院报,2003,2
[2]简字虹.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制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3]赵英杰.闪客梦幻工场―Flash网页编程宝典[M1].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1电磁感应与电场、磁场和恒定电流的过渡与渗透
备课要对教材整体作个规划,在吃透高中教材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教学
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能否生电这个问题上,十九世纪初有几位物理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想得到在磁场中产生电流需要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贡献,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也是整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利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并过渡引入电磁感应
课前要求学生复习几种特殊磁体和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有利于新课程教学。
学生探究完成以下三个实验,并思考讨论: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分别是哪部分相当于电源?
图1中电源是导体棒AB,图2中电源是螺线管B,图3中电源也是螺线管B。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法由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本章课的一大特点是实验多,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启发学生探究各实验中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指出感应电动势才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电磁感应现象重要的是:是否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2注意细节方面的讲解,包括矩形线框从不同方位观察的侧视图的图形画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立体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要承上启下,要为后面的知识点做个铺垫,使学生前后所学内容衔接起来,并为后面所教知识埋下伏笔,因为该图形不只是在电磁感应这一章中需要搞清楚,在交变电流中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感线的轴转动也要分析讲解,在这里可先给做个剖析,并指出后面学习交变电流中也需要画各种侧视图。
如利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行知识迁移和整合
学生思考讨论:如图所示把矩形线框abcd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里,线框平面跟磁感线垂直。设线框可动部分ab的长度是L,以速度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怎么表示?
在Δt时间内可动部分由原来的位置ab移到a1b1,这时线框的面积变化量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代入公式 中,得到 。
让学生总结上述物理过程成立的条件是:⑴匀强磁场;⑵B、L、υ相互垂直,该公式由导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导得到,但也适用于e-t瞬时关系当V与B方向不垂直,而是与磁场方向有夹角θ。此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又如何表示呢?
我们知道,只有在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导体棒平行磁感线运动,则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以可将其速度分解为垂直磁感线的分量υ1=υsinθ和平行磁感线的分量υ2=υcosθ,后者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前者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υ1=BLυsinθ。
可见,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感应强度B、导线长度L、运动速度υ以及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的夹角θ的正弦sinθ成正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的方法,理解公式 和 的意义。但是电流也是有方向的,电流的方向又如何确定呢?指出这将是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中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前后知识的连接关系。
3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联系
课前让学生明确电感器元件在电路中作用的情况下,进一步指出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表现在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储存在线圈的磁场中,随着电流的变化,这些磁场能又转变成电能,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内容画出各时刻对应的e-t,i-t图形
经过电磁感应对侧视图的分析,让学生对应画出(a)(b)(c)(d)(e)从前面观察的截面图为甲、乙、丙、丁、戊,并对应分析得出各时刻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关系、画出各时刻磁通量与时间的关系和磁通量的变化率 与时间的关系。(对于Φ、ΔΦ、 和E,学生很难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教师可将Φ、ΔΦ、 、E和υ、Δυ、 、a类比包括图象分析讲解,学生较容易接受。)
通过交变电流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并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掌握好楞次定律,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发生变化,可用楞次定律加以判断和验证,并指出能量转化关系。
4电磁感应与安培力及楞次定律之间的因果联系
楞次定律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这句定律内容高度概括,(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由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情景有好多种,所以楞次定律的表述也有好几种,主要有以下五种:
1.闭合线圈的面积不变,感应电流是因磁场变化引起的则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克强助弱;
2.磁场不变,感应电流是因回路面积变化而产生的则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其面积的变化。
3.感应电流是因为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则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去则吸引,来则排斥”。
4.感应电流是因自身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则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电流的变化。(这一点将在自感现象中遇到)
5.感应电流是因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则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根据楞次定律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安培力一定阻碍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由于感应电流还会引起安培力,安培力的作用效果也在电磁感应中也遵循“阻碍原磁通量变化”的规律,所以将楞次定律从安培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将其精练表达为:(1)阻碍相对运动:来拒去留;(2)安培力引起的还有增反减同,整个过程也要突出强调能量守恒。
楞次定律的进一步加强学习,让学生对电磁学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5电磁感应、安培力及楞次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结合相关练习进行补充和训练。
例1,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水平金属导轨MN、PQ相距l,在M点和P点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在两导轨间cdfe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上、宽为d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阻为r、长度也刚好为l的导体棒ab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左边界相距d0。现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拉棒ab,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F随ab与初始位置的距离x变化的情况如图,F0已知。求:
(1)棒ab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
(2)棒ab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所消耗的电能
(3)d0满足什么条件时,棒ab进入磁场后一直做匀速运动
解答:(1)设离开右边界时棒ab速度为υ ,则有
ε=BΙυ
Ι=ε1R+r
对棒有:2F0-BΙι=0
解得: υ =2F0 (R+r)1B2ι2
(2)在ab棒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3)设棒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 υ0,则有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问题 反思 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学校都已经装配了多媒体设备,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整合在一起,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1)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减少教师的板书量,节省了授课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使用投影展示各种图片、图表,一点鼠标就出来,轻切换松,色彩形象逼真,直观方便;(3)使用视频播放器播放教学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更方便。但是过度地或者错误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常常会适得其反。下面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几点思考。
一、课件制作过度精美,喧宾夺主
制作特别精美的课件,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但是过度追求精美,就会适得其反。要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必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方面都是行家里手,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上基本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训练,如果要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课件,花费的时间就会非常多。在课件制作上面花费了过多时间就直接影响备课。中学物理教师在备课时更应该注重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样才能上出好的物理课,多媒体课件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应该占用大量时间。过度精美的课件上面装饰了过多和物理教学没有联系的东西,比如装饰用的图片,切换过渡的声音。这些因素滥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一堂课热热闹闹下来,最后发现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精美的课件通常是色彩斑斓的,过度使用色彩,会让学生目不暇接,没有办法注意到教学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声音的使用也要特别注意,不乱用声音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适当使用声音调动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演示子弹打击木块时,可以加入打击的声音。
二、完全摒弃传统媒体,得不偿失
传统媒体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包括板书、板画、挂图、实物模型等。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传统媒体是有效的。传统的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相比有这样几点优势:(1)经济方便。黑板、挂图、实物模型的价格低廉,不像多媒体设备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即使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有大量传统的媒体设备。传统媒体使用也很方便,可以说拿来就用,中学物理教师对传统媒体的熟悉程度要高于多媒体设备,在使用传统媒体时也更加得心应手。(2)板书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速度。学生要掌握某个知识点,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面板书更容易让学生跟上知识传递的速度。而且黑板比多媒体幕布要宽得多,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网络都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如果遗忘了前面的内容,就可以回头看一下。比如在进行《闭合回路欧姆定律》教学时,推导的过程和闭合回路欧姆定律的几种数学表达形式可以保留在黑板上,讲解例题时不断回顾,既方便例题讲解,又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知识点一闪而过,学生遗忘了前面的内容就没有办法回顾了,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回翻也不太方便。(3)传统媒体中的实物模型要比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模型更直观形象。比如游标卡尺模型是按照真实的游标卡尺放大的,教学时使用效果就非常好。所以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媒体抛弃,完全使用多媒体技术,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主次颠倒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让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很多中学物理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使用传统媒体就等价于传统教学模式,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很多中学物理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是不能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更不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大量教学内容,一些教师就不停地讲授知识点,讲题目,而不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教学容量太大,学生只能不停记忆,而不能理解建构物理知识,最终变成了完全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由以前的“人灌式”变成了现在的“机灌式”教学,还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代替学生实验,以假乱真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学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的。中学物理中的实验主要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实验过程或者使用flash课件模拟实验,比如α粒子散射实验、太空中的失重实验等。这可以说是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很多教师过度地使用了模拟实验,完全抛弃了演示实验,甚至连学生分组实验都不做了。多媒体模拟实验和真实的实验相比有很多劣势:(1)真实性让学生怀疑。学生会认为老师展示的模拟实验是设计好的,不一定代表了真实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本质会失去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2)在真实实验中,会遇到大量意外情况,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学生在分析这些意外情况时可以学到知识,拓展见识。而多媒体模拟实验是人为设计好的软件,不可能把真实情况模拟得面面俱到。(3)分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模拟实验无法替代分组实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忽略多媒体技术的互动作用
多媒体技术一个很新颖的特点是具有互动性。绝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只注意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看不到多媒体技术的互动功能。比如:在进行游标卡尺教学时,学生需要一定的读数练习才能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教师不可能有时间对每一个学生的读数进行评判,这时就可以使用带有自动评判功能的游标卡尺课件让学生练习,学生得到了大量练习,教师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对学生的读数进行评判,真是一举两得。实验数据拟合寻找物理规律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还要做很多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如果让学生使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描绘图像,就可以节省学生大量重复劳动的时间。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时,让学生自己制作展示课件,既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认为要更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该注意这样几点:(1)课件制作应该遵从简洁、大方、美观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注意实用性。整个课件的颜色不超过三种颜色,一页文字内容不超过六行。只展示板书不容易展示的内容。(2)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整合,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将板书、模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综合使用,取长补短。(3)尽量尊重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没有办法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做的,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补充。演示一些不容易观察的实验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再次感受实验过程。(4)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探究物理世界,不把多媒体技术当成灌输知识的工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