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技术范文

移动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技术

第1篇:移动技术范文

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一直令人瞠目结舌:3G UMTS、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OFDM、4G、WiMAX……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名词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我们所处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移动时代?不同的移动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未来,又有哪些技术将主宰我们的工作、生活?

“4G是什么?移动WiMAX又是什么?它们和3G之间是什么关系?”不仅普通消费者会为这些问题而困惑,就连电信、IT业的从业者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跟上各种新型移动技术发展的脚步,理解各种新技术的内涵,搞清如何处理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最佳的业务捆绑方式。

从目前来看,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大致将分两条道路前进,并最终交叉融合为4G。

路径一:从3G到3.9G

让我们把移动宽带技术想像成一个火车站,那么站台内的第一条铁轨就是3G。近十年来,全球移动运营商关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讨论、试验和部署几乎都是围绕着3G蜂窝数据服务进行的。尽管一度曾举步维艰,3G如今已然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业的主流技术,3G网络及服务已经覆盖了美国、欧洲、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多数大中型城市。

3G演进之路

回望3G的演进路径,我们可以看到从第一代移动通信(1G,模拟话音服务)、第二代移动通信(2G,数字话音服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3G,移动数据服务)的清晰的演进历程。在这个演进过程中,还出现了早期的蜂窝数据系统,比如1xRTT(1x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1x射频传输技术)、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人们把它们称为2.5G技术。

使事情变得有些复杂的是,围绕3G出现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其中全球主流的有三种:CDMA2000、WCDMA、TD-SCDMA。不同的运营商采用了不同的3G标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制式主要被北美、亚洲的一些运营商采用,比如美国的Verizon Wireless、Sprint、韩国电信,它们部署了CDMA2000 1xEV-DO(版本0)服务。欧洲运营商大多部署了从GSM演进而来的3G UMTS、也就是常说的WCDMA服务,其中一些最近还升级到了HSDPA(增强型3G)。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标准,业界普遍认为,一旦中国3G牌照发放,TD-SCDMA在中国将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全球已经部署的3G网络情况来看,3G服务的下行速率一般为500 Kbit/s,上行速率则不到200 Kbit/s。这样的速率与人们的理想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也不足以支撑手机电视、可视通话等对带宽要求较高的新型业务。因此,业界又推出了针对CDMA技术的CDMA2000 1xEV-DO(版本A)和针对WCDMA的增强型技术HSDPA、HSUPA。

众所周知,WCDMA 3GPP Release 99(即R99版本)可为广域网提供384Kbps的速率。随着各种新型高速数据业务的不断出现,人们对更大带宽、更高速率和增强服务质量(QoS)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用户都希望在下载音频、视频以及玩网络游戏等带宽饥渴型业务时,网络速度能够更快,延迟更短,而运营商也希望能够通过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增强服务质量和提高网络系统容量,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于是应运而生。

HSDPA是WCDMA 3GPP Release 5(R5版本)规范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其目的是在不改变现行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链路峰值速率提高到10.8M~14.4Mbps。HSDPA技术大大提高了WCDMA 3GPP Release 99规范的性能,由于是对WCDMA系统的平滑升级,对于现有WCDMA网络来说,不需增加新的频谱/载波资源,就可以部署HSDPA,为Internet、Intranet和企业LAN的无线宽带应用带来极大的性能改进。

HSDPA不仅可以将现行WCDMA下行链路的峰值速率提高到14Mbps,而且可以减少延迟、将系统容量增加2~3倍,在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据专家测算,采用HSDPA技术的成本仅为WCDMA Release 99的五分之一,这对运营商来讲无疑是极具竞争力的一个优势。

正如当初GPRS和EDGE作为GSM技术的改进升级,被封为“2.5G”、“2.75G”技术一样,HSDPA也由于对现有3G WCDMA技术进行了改进升级,而被称为“3.5G”技术。

预计在明年乃至未来18个月中,全球很多移动运营商都将推出增强版本的3G服务,以获得更高速率、更大的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已经部署了CDMA2000 1xEV-DO(版本0)的美国运营商Sprint公司的宽带战略集团总裁Peter Cannistra 最近曾公开表态:“CDMA1x EV-DO(版本A)到来的速度将超过很多人的想像。”

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全球3G先锋NTT DoCoMo公司最近则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测试后,正式推出了HSDPA商用服务。对NTT DoCoMo公司来说,也许是为了应对国内新增三家移动运营商后变得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日本移动通信业的龙头,NTT DoCoMo需要不断保持技术及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而对于全球正在观望HSDPA技术的运营商来说,NTT DoCoMo此举无疑将大大增强它们对于HSDPA技术的信心。

3.9G是什么?

在全球大多数运营商部署了3G之后,移动通信业又迎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其中首当其冲的也许就是3G LTE (Long-Term Evolution、3GPP长期演进)技术,人们把它称为3.9G、或者“超级3G”、“准4G”,其速率将是现有3G服务的几倍。

现有的3G主要还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技术,3G LTE将重点放在包交换技术的改进上,它将取消电路交换,使传统的电路交换业务全部通过包交换来实现。3G LTE在原有3G无线接入网之外,建立一个新的全IP化的接入网和与固网融合的纯IP核心网,以满足宽带无线接入的需求。这样移动通信系统将不再自成系统,而只是提供宽带移动无线接入。

3G LTE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更高的数据率和改进的服务,与HSDPA和HSUPA相比,它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速率,使上行链路的峰值速率达到50Mbps,下行链路的峰值数据率达到100Mbps,并且降低用户和运营商成本。目前,3G LTE的标准仍在制订过程中,预计2007年前可以制定演进3G无线访问的标准规范,最早将于2009年~2010年实现商用。

业界普遍认为,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以及它的后续技术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技术)是未来无线宽带技术的基础。3G LTE使用自适应多层OFDM(AML-OFDM)技术作为新的无线接口技术,但是,3G LTE还不是4G,而只是“准4G”。

路径二:无线移动宽带技术

移动宽带技术站台上的另一条铁轨,叫做无线移动宽带技术。这个技术家族中如今最为知名的技术就是移动WiMAX,美国运营商Sprint今年8月宣布开始在全美范围部署移动WiMAX,预计今年年底全球将有更多的地区开始部署这项技术。

移动WiMAX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项技术的主要推动者英特尔公司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扬它。Sprint新近宣布的部署计划无疑是移动WiMAX技术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而固定、点对点的WiMAX如今在全球很多市场都已经有了部署。

不过,移动WiMAX并不是无线移动宽带技术家族里的惟一成员。Flash-OFDM技术最近风头很劲,它是由美国Flarion公司(2000年从朗讯分拆出来的高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新泽西州贝德明斯特)自行研发出来的无线宽带技术,因为拥有低延迟的特点,所以能够应用在实时数据传输上。2004年2月,美国运营商Nextel开始采用Flarion的Flash-OFDM技术在美国North Carolina州的Raleigh、Durham与Chapel Hill进行相关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测试,之后在4月普及到整个North Carolina州。目前韩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以及一家日本运营商也在对该技术进行测试。自从去年并购了Flarion公司之后,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就成为Flash-OFDM技术的领导者。

Flash-OFDM技术在时间上以跳频方式使用OFDM的副载波。它的特点是高速切换副载波,因而相邻节点可以使用相同频率的副载波,这样可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IPWireless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叫做UMTS TDD的无线宽带技术。无论是Flash-OFDM,还是UMTS TDD,目前都已经可以商用,并且已经在全球一些市场取得了成功。

固定WiMAX目前使用的调制技术是OFDM,人们希望OFDM的后续技术OFDMA能够尽快普及起来。移动WiMAX就是基于OFDMA技术的。美国高通公司拥有OFDM/OFDMA的大量专利。

OFDMA系统与OFDM相比,能够通过一种更灵活的方式,为更多运营商提供信号并支持更多用户使用。

无线宽带技术是基于IP的,它与3G最大的不同也许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商业模式。3G服务只由移动运营商提供,而无线宽带服务的提供者不仅有一些移动运营商、同时还有其他的无线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比如说,Sprint公司最近宣布在全美范围内兴建移动WiMAX网络;但是与此同时,另一家比它小得多的公司Clearwire也可以开始提供固定WiMAX服务,尽管其服务范围只是相对很小的一个市场。不过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公司最近已经向Clearwire投资了近10亿美元,来帮助这家“小公司”在全美范围内铺设移动WiMAX网络。

这种竞争的引入将在价格、服务等方面为市场带来哪些变化还有待日后观望。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VoIP服务将对移动运营商造成冲击,不过另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VoIP之类的应用不至于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不过无论怎么说,市场上能够出现更多的竞争者、提供更多种类的服务,对于用户来说终究是一件好事。

殊途同归奔4G

无论是3G到3.9G,还是固定WiMAX―移动WiMAX,两条路径最终都将融合交汇到同一个点――4G上。问题是,4G究竟是什么呢?

刚刚宣布了移动WiMAX部署计划的Sprint公司把即将推出的移动WiMAX服务称为4G。也就是说,这个“4G”网络将是运行在2.5GHZ频段的,在其他一些特质上它也有别于现有的3G网络,比如芯片组的价格将只有现有3G芯片组的十分之一,作为膝上电脑的内置配件提供,类似于现在Wi-Fi的使用模式。

Wi-Fi之所以在全球取得成功,可以归功于整个产业链的大力推动,从消费产品制造商到企业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都在产品销售、无线局域网标准等很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芯片厂商英特尔,在推动Wi-Fi的普及方面不遗余力,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业界又将以同样的热情来推动移动WiMAX的发展吗?

另外一些人士则不同意把移动WiMAX称为4G。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给出关于4G的权威定义,因此不同的厂商和运营商对于4G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大多数移动运营商认为,沿着1G、2G、3G发展而来的某种移动通信技术才是“4G”。

事实上,无论是从3G演进而来的某种移动通信技术,还是无线宽带技术,最终都将超一个方向发展,我们不妨把这个共同的融合的方向称为“4G”。未来的4G应该是基于OFDMA的一种融合技术,不过很多具体细节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描述清楚,因为关于4G标准的制订进程还没有真正地启动。

如果相关组织从现在开始考虑制订4G标准,那么到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应该是在2009或2010年,也就是说,我们要到2011或2012年才能看到真正的业界公认的4G技术。不过,关于未来移动技术的版图,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以下一些基本轮廓:未来的移动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更快的、无所不在的移动接入;传统的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将面对新竞争对手的挑战;如今在固定PC上做的事,未来将都可以在移动中进行。

3G和无线宽带这两种技术未来将如何共存?很多人认为,3G蜂窝数据服务以及它的后续技术将主要用于手机、智能终端和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多媒体下载、视频会议,以及其他一些非企业级的应用。移动WiMAX等无线宽带技术将用于膝上电脑,主要用来进行各种数据集中的应用。也就是说,以终端和应用种类来区分。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商将出现,与传统移动运营商展开竞争。移动运营商必须看清楚这一点,并且为此做好准备。

链接一:NTT DoCoMo的HSDPA商用服务

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于2006年8月31日正式推出了HSDPA商用服务,同时开始销售相应的手机终端,并推出多种新型音乐及视频下载服务。

NTT DoCoMo是日本首家提供HSDPA服务的移动运营商,该服务比现有的3G服务速率将有很大的提升。NTT DoCoMo公司计划首先在东京中心地带提供HSDPA服务,到今年10月底将逐步扩展到日本各大主要城市;2007年3月,HSDPA服务将覆盖日本70%的人口;2008年3月,将覆盖全日本。据了解,NTT DoCoMo公司将把目前执行的3G服务费率延伸至HSDPA服务,也就是说,现有的3G用户无需额外支付费用、即可享受升级的HSDPA服务。NTT DoCoMo推出的首款新型HSDPA手机终端由NEC公司生产,目前可支持高达3.6Mbps的速率,相当于现有3G服务速率的10倍。

至此,已经有欧洲的沃达丰、T-Mobile、Orange,韩国SK电讯、日本NTT DoCoMo等数家全球主流移动运营商部署了HSDPA服务。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日前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已经投入使用及正在筹建的HSDPA网络共有108个。

链接二:移动技术群英谱

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最早是WCDMA 3GPP Release 5(R5版本)规范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其目的是在不改变现行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链路峰值速率提高到10.8M~14.4Mbps。HSDPA技术大大提高了WCDMA 3GPP Release 99规范的性能,由于是对现有WCDMA系统的平滑升级,对于现有WCDMA网络来说,不需增加新的频谱/载波资源就可以部署HSDPA,为Internet、Intranet和企业LAN的无线宽带应用带来极大的性能改进。

HSDPA不仅可以将现行WCDMA下行链路的峰值速率提高到14Mbps,而且可以减少延迟、将系统容量增加2~3倍,在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据专家测算,采用HSDPA技术的成本仅为WCDMA Release 99的五分之一,这对运营商来讲无疑是极具竞争力的一个优势。

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即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

3G LTE:3GPP Long Term Evolution,即3GPP长期演进技术。3GPP R6引入了HSDPA和HSUPA,其下行/上行速率可达14Mbps/4Mbps,然而,用户对更高数据率和更好服务质量的需求仍然是无线技术的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进一步改进和增强3G技术,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且,也是为了和WiMAX等新兴的无线宽带技术竞争,以保持3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提高3G在新兴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3GPP提出了3G LTE计划,该计划以前也曾被称为Super 3G(“超级3G”)。

2004年12月3GPP雅典会议决定由3GPP RAN(Radio Access Network)工作组负责开展LTE研究,整个LTE工作分为Study Item(SI)和Work Item(WI)两个阶段:SI阶段从2005年3月~2006年6月,任务是完成可行性研究,WI阶段从2006年6月~2007年6月,完成核心的技术规范。自启动LTE项目以来,3GPP以频繁的会议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其目标是在2007年前制定演进3G无线访问的标准规范,最早将于2009年~2010年实现商用。与HSDPA和HSUPA相比,能够极大地提供提高数据率,上行链路的峰值数据率达到50Mbps,下行链路的峰值数据率达到100Mbps。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它基于IEEE 802.16标准,其初衷是提供在城域网多厂商环境下,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接入,因此WiMAX亦常被称为IEEE Wireless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该技术涉及到两个国际组织的工作:IEEE802标准委员会802.16工作组和WiMAX论坛。IEEE802.16工作组是标准的制定者;WiMAX论坛是IEEE802.16技术的推广者。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OFDM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虽然其概念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直到最近,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它是一种高速双向无线数据通信的良好方法。该技术如今已被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和数字音频广播(DAB)标准所采纳,并作为WLAN(ETSI Hiperlan/2和IEEE802.11a)和宽带无线接入(IEEE 802.16)的核心技术。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预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将是OFDM技术。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正交频分多址技术。以OFDM为基础的多址技术,可以实现小区内各用户之间的正交性,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用户间干扰。

OFDMA技术在OFDM技术的基础上,将每个OFDM符号的可用子载波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用户可以占用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子信道,从而使得资源分配的粒度更小,更合理。

链接三:Sprint的WiMAX 4G计划

第2篇:移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商务 无线技术

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也称为移动商务,移动商务可高效地与用户接触,允许他们即时访问关键的商业信息和进行各种形式的通信。移动电子商务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

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讨论移动商务的技术驱动因素。本文将移动商务技术划分为网络、平台和终端三大部分,并结合移动商务实践的情况,指出移动商务技术的发展。

移动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从有效的范围上来说,可以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无线网络技术三大类。顾名思义,长距离无线网络指得是有效范围广的无线网络,主要是指卫星网络。而中程无线网络主要指各种无线通信网络。短距离无线网络一般来说,是指有效范围比较小的网络技术。典型的如蓝牙、红外线等技术。详细分类见表1。

卫星网络

基于卫星的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利用卫星的远距离无线传输数据的能力来提供服务。在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中,卫星用来实现各种网络的互联,为家庭和商业提供国际数字电话服务以及互联网的接入服务等。同时,随着多媒体业务和因特网业务需求的迅速增长,人们已开始更多地关注卫星宽带通信系统。这也是未来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之一。

尽管利用卫星进行移动商务服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卫星通信网络都是很好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在未来必然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

第二类基于卫星的无线网络是GPS全球定位系统,即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由一系列卫星组成的,24小时提供高精度世界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对于任何移动商务而言,位置都是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它可以提供新型的服务,从而解决一些与位置相关的问题。虽然GPS并非唯一的无线定位服务,但作为长距离的无线网络,它的应用最为广泛。GPS本身不提供数据服务,但结合别的数据网络,GPS及相关的位置感应系统为移动商务服务的革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通信网络

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手机是基于模拟制式,我国从1988年开通移动电话就是用的第一代技术。那时候的电话由于体积硕大被戏称为“砖头”。但模拟移动通信具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频谱利用率低、通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一般;保密性差。我国已于2001年全面关闭了模拟移动通信网。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是GSM技术。GSM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含义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目前世界大概有75%的手机使用的标准是GSM。

但在传统的GSM网络中,用户除通话以外,最高只能以9.6kbps的传输速率进行数据通信,这种速率只能用于传送文本和静态图像,但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随着移动数据业务要求的增加,近年均提出所谓2.5G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等。

GPRS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翻译成中文就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意思,这种无线业务是在现有GSM网络上开通的一种新型的分组数据传输业务,它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局限,将分组交换模式引入到GSM网络中。

3G则是全球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它实现了基于话音业务为主的多媒体数据通信,并具有更强的多媒体业务服务能力和极大通信容量,将会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成为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网络。目前而言,3G标准主要有3种,即CDMA2000、WCDMA、TDS-CDMA。通过基于IP协议的分组业务,3G能实现高达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从移动商务的商业含义而言,这代表着更快的传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基于3G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使得移动商务可以服务于几乎所有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PHS个人便携式电话系统。这是一种廉价而又简单方便的个人移动通信服务系统。PHS系统主要目标在于提供低成本的语音服务。同时,技术的发展,也给PHS系统提供数据业务,开发增值服务带来了可能。例如,小灵通系统就是一种基于PHS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

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

我们在后面的篇幅中着重选择了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红外技术以及RF技术加以具体的阐述。在这里,我们先对这几种技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所谓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是指WiMAX和Wi-Fi两种无线接入技术。WiMAX和Wi-Fi都是由众多无线通信设备/器件供应商组成的非盈利组织。它们的目标在于促进IEEE802标准规定的无线通信规范“IEEE802.11”和“IEEE802.16”的应用推广。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100米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50公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11兆,而WiMAX的典型传输速率为每秒70兆。但Wi-Fi技术适用于近距离,成本较低的无线接入业务。同时,就目前而言,Wi-Fi的发展比较成熟,已有产品问世的Wi-Fi标准包括了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等。

在未来,这两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必将相辅相成,满足个人和组织对于信息的随时随地的需求。同时也给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

而蓝牙和红外技术作为两种主要的无线连接技术,能够提供短程通信连接,使得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实现无线商务自由。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的话音、数据业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由爱立信、诺基亚、英特尔、IBM和东芝等公司提出与推广。从1998年以来,推出了1.0A、1.0B标准并将推出2.0标准。它极大地推动了PAN技术的发展,IEEE专门成立了IEEE 802.15小组负责研究基于蓝牙的PAN技术。

而红外技术(IrDA,即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的缩写)是一种短距离红外线通信技术,适合于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红外技术采用红外线作为通信媒介,支持各种速率的点到点的话音和数据业务。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尽管现在有了同样是近距离无线通讯的蓝牙技术,但以红外通讯技术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兼容性的优势,红外数据通讯势必会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短距离的无线数据通讯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蓝牙技术与红外技术相比,主要优势是蓝牙传输不要求视线传输(即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可以存在障碍)。因此,尽管红外技术与蓝牙技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区域,但是,这两种技术是互补的,它们都有自己最合适的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还将提到RF(Radio Frequency)技术,即射频技术。RF技术做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识别射频标签,从而获得信息。

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物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移动商务应用场合尤为适用。

移动应用平台

作为移动应用的核心内容,无非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综合业务三种。因此,在本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着重探讨移动应用平台的一些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将把主要的篇幅放在以下三种应用平台上。即移动消息平台、WAP平台以及刚刚崭露头角的IVR(互动式语音应答)业务平台。表2,是这三种应用平台的列表。

对于移动消息平台而言,SMS只以文本作为媒体,是一种相对较简单和可靠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电话键将160个以内的数字或字母仔细地输入一条SMS信息中。SMS 作为一项基本的电信业务, 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系统运营商和业务开发商的重视。而MMS则可以对不同的媒体格式进行编码,如文本、声音、图像、视频以及它们的组合。因此MMS是一项支持多种媒体的更强大的业务。二者的主要区别如表3所示。

WAP平台则是开展移动商务的核心平台之一。通过WAP平台,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商务。WA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在移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要。WAP提供了一套开放、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很容易访问和获取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因特网或企业内部网信息和各种服务。同时,WAP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能够支持当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WAP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包括移动电话、PDA设备等等。在网络方面,WAP也可以支持目前的各种移动网络,如GSM、CDMA、PHS等,它也可以支持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但WAP最主要的局限还在于应用产品所依赖的无线通信线路带宽,这也是它一直没能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主要障碍。但随着3G的逐渐推广,带宽已经不是主要问题,WAP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

移动通信的语音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个瓶颈:增量不增收,这也是全球移动通讯市场的通病。所以,突破语音服务的瓶颈,出路在于拓展语音增值业务。也就是实现综合服务的目标。IVR就是一种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平台。

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在IVR平台上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拨打指定号码,根据操作提示,为自己或他人获得语音信息、短消息内容服务或参与互动式服务。

IVR现处于高速成长期,巨大的市场等待开掘,有媒体把IVR誉为移动增长业务的又一个“金矿”。但同时IVR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资费偏高、应用不足及操作繁琐。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的驱动力,IVR将成为继移动消息平台和WAP平台之后,又一能提供综合业务服务的移动应用平台。

移动终端设备

以终端设备为中心的移动商务意味着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性。典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电话、PDA、掌上电脑及GPS手持机等。移动电话即我们一般所称的手机。而掌上电脑一般是具有独立微处理器的,同时基于PalmOS、WindowsCE和Symbian等操作系统的手持设备。GPS手持机则可以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个人位置定位。同时,现今的GPS手持机往往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可以应用到车辆导航定位等各个领域。移动终端设备对于技术方面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和发展趋势:

硬件的要求

为了保障移动性,终端设备在体积、重量、耗电性等方面都要比在办公室使用的设备有着更好的要求。往往需要在性能和局限之间做出折衷。例如为了保证移动设备的易携带性,往往对于显示屏或键盘的大小做出了限制。

软件的要求

移动终端设备的软件要求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操作系统。对于当今的终端设备而言,操作系统要适应各类需求,不仅要对于终端设备的硬件进行管理,同时要提供全面的网络管理功能。

第二部分的软件要求则是对于应用程序的支持。例如将email的功能添加到PALM掌上电脑上等。对于移动商务而言,由于大多数移动终端设备界面只能显示少量文字和基本图形,同时计算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对于软件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完整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才能使终端设备的功能、价值和扩展性得到提升。

安全性的要求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为了保障安全性,从整个移动商务的系统角度来说,需要在数据传输、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方面深思熟虑。

融合的趋势

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融合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例如近来出现的智能手机,就越来越有掌上电脑的影子,而支持移动通信网络的掌上电脑也在市面上出现。各类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也体现了这种整合的趋势。

第3篇:移动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 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深入学习移动 ip 的基础知识之后,给出了移动节点的一个具体的实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1 移动通信中移动 ip原理分析 

移动 ip 中的隧道技术有三种封装方式:ip 的 ip 封装(ip in ip encapsulation),最小封装(minimal encapsulation)和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在移动 ip 中,隧道的入口为移动节点的家乡,隧道的出口为移动节点的外地。家乡需要实现封装功能,封装后的数据包能到达外地,外地接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然后将数据包路由给移动节点。数据包离开隧道入口后,在没有到达隧道出口前,可能出现路由环使它又回到了隧道入口处的情况,这样每次隧道都为它加封一个 ip 报头,而每个新的报头都有自己的生存时间域(ttl)值,这样就会出现数据包一直增大下去。为了防止这种递归封装,可采用如下机制: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此时假设递归封装出现;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与隧道入口处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时也假设递归封装出现。 

同时,如果家乡要将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广播包送给移动节点,必须采用多重封装,这时,里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外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因为,如果不采用多重封装的话,外地解封装后收到的是广播地址,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这种现象应该作为防递归封装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处理。 

在解封装中,主要是将新 ip 报头去掉,使原来 ip 数据报恢复出来,因此相对较为简单。移动 ip 中,移动节点的外地已经保存了移动节点的注册信息,它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这样,就完成了从一个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一次数据的全过程。 

2 移动ip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按照[rfc 2002]的标准,根据 ipv4 的移动 ip 方案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应该有一个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将从隧道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转发给已经移动到该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但是随着 ipv6 即将成为事实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地址空间问题已经彻底的解决,移动 ipv6 协议中取消了外地。在本文,为了简化问题的实现,我们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全部都是配置转交地址,即不需要外地的转发,移动节点直接位于隧道的出口,接收数据包。 

2.1 移动节点的工作方式 

移动节点基本工作方式有 5 个方面: 

搜索:搜索是移动节点能维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过搜索移动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 

注册: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外地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通知它自己当前的 ip 地址,即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务器的应答消息。 

注销:移动节点重新回到家乡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直到收到家乡的应答消息。 

接收数据包: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接收数据包和固定节点的工作机制完全一样。 

发送数据包:如果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家乡链路上,它象固定节点一样,使用 tcp/ip 协议,不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额外处理,直接发送;否则,移动节点会发现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因此,它先将发送包源地址修改为家乡地址,然后再发送。 

2.2 搜索 

移动节点利用搜索过程主要完成三个功能,即判定自身当前是连在家乡链路上还是外地链路上;检测自身是否已经切换了链路;如果已经处于外地链路,则取得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 

   搜索由两条简单的消息构成。 

第一条消息是广播消息,家乡利用这个消息向移动节点宣布它们的功能。当一个节点在一条链路上被配置成家乡服务器的时候,它就在这条链路上广播或组播广播消息,这使得连到这条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可以判定该链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从广播消息中取得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条消息是请求消息,当移动节点没有耐心等待下一个周期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它可以发送请求消息。这个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让链路上的所有立即发送一个广播消息。有些时候,移动节点快速地切换链路,而发送广播消息的频率相比而言就太慢了,这时请求消息就非常有用了。由于密钥管理上的困难,移动ip不要求对这两种消息进行确认。 

2.3 注册、注销机制 

移动ip的注册过程在搜索之后。此时,移动节点已经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是处于家乡链路还是处于外地链路。当移动节点发现它的网络接入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它就要进行注册。另外,由于这些注册也有一定的生存时间,所以有些时候,移动节点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它也要在现有注册过期时进行重新注册。 

移动ip的注册过程是:通知家乡它在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使一个要过期的注册重新生效;在回到家乡链路上时要进行注销操作。 

2.4 传递数据包的选路 

根据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进行数据包选路的技术,这是移动ip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必须考虑两种情况: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上时和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上时。后一种情况还有两种情形:移动节点采用的是转交地址还是配置转交地址。由于ipv6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事实上的标准协议,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间问题,因此,在ipv6下,移动ip将没有外地。 

当注册工作完成之后,移动节点无论漫游到internet的任何地方,都会通过注册机制通知它的家乡它目前所取得的ip地址,使得家乡能够转发那些试图与它通信的网络节点给它发送的数据包,这里,我们不关心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是如何取得配置转交地址的,我们假定移动节点已经通过某种办法得到了一个外地链路上的配置转交地址,然后将这个地址通知给它的家乡。我们这里不考虑家乡如何将送往移动节点的数据包通过隧道路由给移动节点,这部分工作是另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仅仅考虑移动节点需要做的处理。由于数据的通信是双向的,因此,处于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涉及的工作就分为接收数据包和发送数据包两大部分。 

3 总结 

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当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报时,必须使用到隧道技术。本文介绍了移动 ip 中隧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给出了一种在 linux 系统下实现它的方法。对于实现途径,主要是在 linux 内核中加入程序模块,用以完成隧道技术的功能。随着当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新的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互联网及 tcp/ip 协议成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诞生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 ipv6,因此,随着移动用户和设备的飞速发展,基于 ipv6 的移动 ip 协议必然会迎来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裘晓峰.等译《移动 ip》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李承恕. 第3代移动通信中的卫星移动通信[j]. 中兴新通讯, 1998, (06) 

第4篇:移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软件Agent、移动Agent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已经成为目前人们和获取信息的基本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网络中的几台服务器上,而是要求所有计算机都融入到分布式计算这一大环境中来,这就引发了分布式计算新一轮的研究热潮,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智能软件Agent。简单地说,移动Agent是一个能在异构网络中自主地从一台主机迁移到另一台主机,并与其他Agent或资源交互的程序。移动Agent是一种新的网络计算技术,它能有效地降低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效率、动态适应变化了的网络环境,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为有效地进行数据库访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移动Agent实质上是一个封装代码、运行状态和数据的计算实体,是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有目的地、自治的在网络中移动,利用与分布资源的局部交互而完成分布任务的软件实体。传统客户机与服务器问的交互需要连续的通信支持;而移动Agent可以迁移到服务器上,与之进行高速的本地通信,这种通信不再占用网络资源。

移动Agent

软件Agent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起,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致力于对知识表达、智能推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使得软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性,并在自主判断和行为选择上有了一定的智能性。目前,人工智能围绕知识这一中心所进行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促成知识工程这一新兴学科的生成,它涉及到知识的获取、存储和管理等一系列课题。随着Internet应用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信息搜索、分布式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在整个Internet范围内获得最佳的服务,渴望将整个网络虚拟成为一个整体,使软件Agent能够在整个网络中自由移动,移动Agent的概念随即孕育而生。

移动Agent,即一个能在异构网络环境中自主地从一台主机迁移到另一台主机,并可与其它Agent或资源交互的软件实体。移动Agent是一类特殊的软件Agent,它除了具有软件Agent的基本特性--自治性、响应性、主动性和推理性外,还具有移动性,即它可以在网络上从一台主机自主地移动到另一台主机,代表用户完成指定的任务。这种新的计算模式能有效地降低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效率、动态适应变化了的网络环境,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

移动Agent可以看成是软件Agent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与传统网络计算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移动Agent不同于远程过程调用(RPC),这是因为移动Agent能够不断地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而且这种移动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的。移动Agent也不同于一般的进程迁移,因为一般来说进程迁移系统不允许进程自己选择什么时候迁移以及迁移到哪里,而移动Agent却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移动,并且可以移动到它想去的任何地方。移动Agent更不同于Java语言中的Applet,因为Applet只能从服务器向客户机做单方向的移动,而移动Agent却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双向移动。

虽然目前不同移动Agent系统的体系结构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的移动Agent系统都包含移动Agent(简称MA)和移动Agent服务设施(简称MAE)两个部分,如图所示。

图 移动Agent系统

MAE负责为MA建立安全、正确的运行环境,为MA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包括创建、传输、执行),实施针对具体MA的约束机制、容错策略、安全控制和通信机制等。MA的移动性和问题求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取于MAE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来讲,MAE至少应包括事务服务 实现移动Agent的创建、移动、持久化和执行环境分配; 事件服务 包含Agent传输协议和Agent通信协议,实现移动Agent间的事件传递; 目录服务 提供移动Agent的定位信息,形成路由选择; 安全服务 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 应用服务 提供面向特定任务的服务接口。通常情况下,一个MAE只位于网络中的一台主机上,但如果主机间是以高速网络进行互联的话,一个MAE也可以跨越多台主机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MAE利用Agent传输协议(Agent Transfer Protocol,ATP)实现MA在主机间的移动,并为其分配执行环境和服务接口。MA在MAE中执行,通过Agent通信语言(Agent Communication Language,ACL)相互通信并访问MAE提供的各种服务。移动Agent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它至少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身份唯一性 移动Agent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能够代表用户的意愿。 移动自主性 移动Agent必须可以自主地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这是移动Agent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与其他Agent的标志。 运行连续性 移动Agent必须能够在不同的地址空间中连续运行,即保持运行的连续性。具体说来就是当移动Agent转移到另一节点上运行时,其状态必须是在上一节点挂起时那一刻的状态。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计算模型

移动Agent天生就具有分布式的特点,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应用由一组移动Agent构成,每一个Agent根据自身的目标和环境的状况移动到拥有计算所需资源的节点上进行计算。

移动Agent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不再是一台主机调用位于另一台主机上的服务,而是向其它计算机提供可执行的计算过程,通过网络传送的消息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数据,而是包含计算过程及其所处状态的计算实体。在移动Agent计算模型中,计算过程及其相应状态在接收方计算机中完全代表了发送方的所有请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可靠性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这是因为:1、移动Agent无需消耗过多的网络带宽,它仅仅在移动时使用带宽; 2、移动Agent在移动后将继续执行,即使此时已经失去了与创建者之间的网络连接。

采用移动Agent技术能够较大地减轻网络负载,目前的分布式系统通常过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交互,从而很容易导致网络拥塞,移动Agent可以封装一个完整的会话过程,然后自主移动到目的主机上去进行本地交互,此外,当远程主机需要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移动Agent还可以避免大量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其基本思路是将计算移到数据上去进行,而不是把数据移到计算中来。因此,如果一个客户机需要与网络上特定服务器进行大量的通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一个使用移动Agent的系统,该Agent能够自动移动到远程服务器上,执行计算任务并返回,这样可以减少网络拥塞。整个计算过程中客户机没有必要在网络中存在,仅仅只有在移动Agent返回时,客户机才需要连接到网络上。

移动Agent技术给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都带来了新的活力,它有着许多传统分布式计算模型无法比拟的优势:1、移动Agent能较大地减轻网络上的数据流量2、移动Agent能以异步的方式自主运行3、移动Agent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4、移动Agent有利于并行处理5、移动Agent具有天然的异构性6、移动Agent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和容错能力

总之,在网络逐步走向一体化的时代,移动Agent技术较之于传统的分布式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小结

近年来,移动Agent技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开始对Agent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随之产生了一些成熟的移动Agent开发平台,Voyager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移动Agent的应用范围。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实现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Agent必将揭开信息革命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陶剑文. 基于移动Agent的个性化数字学习模型研究. 计算机仿真, 2007,24(O2).

(2)周志坚. 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试题数据检索系统的设计,科技咨询导报 2007,07.

第5篇:移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技术 移动通信 电子商务

一、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移动电子商务是指利用手机、传呼机及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的各种商业经营活动,其形式包含B2B、B2C和C2C等,具体的内容有经营、管理、交易、娱乐等等。它涵盖了原有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营销、销售、采购、支付、供货和客户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不仅能提供因特网上的直接购物,还是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对于企业用户,之一有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个人用户,移动商务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简便、安全的手段来获取商业信息和进行商业交易。

从定义中看移动电子商务应该满足一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

安全性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是非常重要的,这移动通信的本质。任何人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的时候,从理论而言,其他人都可以截取各种资料。虽然盈动通信已经为信息传送紧邻加密,但移动商业和移动银行系统需要更高级的安全保障。

2、冗余

移动电子商务和银行系统要有很高的冗余度,能够应付数百万各用户和成千上万笔同步交易。

3、及时性

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服务需要及时,才能快速占领市场,获取利润。

4、灵活性

移动电子商务系统需要有很高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移动电子航务系统英爱能够迅速和简便的为消费者踢狗各种个性化的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移动设备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5、公认标准

一个移动商务系统应当符合标准来减少成本和执行的时间。目前银行、商业和通信界已经有了行业内公认的业务标准。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1.即时通信。随着手机用户的迅速增长,用户对在外出的情况下保持即时通信持续在线有很强的需求。如腾讯手机QQ、微软手机MSN等。

2.移动信息传输。移动信息类业务主要满足用户对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媒体、餐饮、天气、交通等方面的信息需求。目前以文本信息居多,随着3G时代的到来,这类业务将更多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来实现资讯内容的实时交互性传输。

3.移动电子邮件。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移动网络运营商开始关注移动电子邮件并希望赢得商务用户的大背景下,以黑莓为代表的新型移动电子邮件系统进入了移动网络运营商的视野。用户能够随时的收发邮件,处理私人事务。

4.移动娱乐。移动娱乐业务主要满足用户对休闲娱乐的需求。

5.移动金融。移动金融主要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及时的支付方式、账户管理手段、金融股票交易渠道等。其典型业务有移动银行、移动支付。

6.移动商品买卖。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快速搜索、比较价格、使用购物车、订货和查看订单状态。

7.基于GPS的移动商务。是指运用有GPS功能的设备或类似技术找到用户的位置,根据用户的位置来交付产品或服务。基于定位的服务对于消费者和企业都具有吸引力,从消费者或企业的角度来看,定位提供了安全性、便利性。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基于定位的移动商务为更精确的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了机会。主要包括位置查询业务、目标定位业务、基于定位的广告业务。

三、移动电子商务的误区

1、移动技术的特征就是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

鱼鱼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移动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一些人只看到移动技术的作用,认为移动技术的特征必然等同于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这种单纯从技术角度看问题的思路和观点是不全面的。

2、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等同于电子商务的特征。

移动电子商务本身不是对网络有线方式的替代,商务活动对通信的需求并非是移动,而是“及时、有效、安全”的满足和实现商务需求。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很多电子商务的一般特征,但是它又不能等同于电子商务的全部特征,因为移动电子商务还具有很多电子商务没有或不具备的特征,正事这种差异优势,才显示了移动电子商务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3、移动电子商务仅是一种便捷的商务活。

移动电子商务的确是一种便捷的商务活动,但是移动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般的便捷的商务活动,而是一种具有增值能力的、便捷的商务活动。只承认电子商务的便捷,丢掉了“增值能力”,就丢掉了移动电子商务最本质的优势。

四、移动电子商务的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一个人计算机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模式转变。在未来发展中,移动计算机设备将变得像宽带接入一样简单,新型无线网络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因此,现有的商务模式必须改变,这样才会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这种演进所带来的最有意义的经济效果就是将增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以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实时交互。

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建立能够产生收入的商业模式的研究正在进行,其商业模式是多样化的,其最主要的就是设计高质量的服务计划, 并将为那些愿意为付费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连接。

五、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技术完善的结合,不仅能够提供互联网上的直接购物,还是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虽然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显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终将有市场来解决,移动电子商务也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实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06月

[2]傅杰勇.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5期

第6篇:移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一、引言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 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 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 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 左右。

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 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第7篇:移动技术范文

而本文所指的移动医疗服务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和数字化技术而形成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移动医疗服务技术通过各种先进的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实时的医疗服务,无论患者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可以接受医生的医疗监护。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终端设备接受对健康有益的医疗资讯、医生的嘱咐等;也可以通过随身佩戴的传感器获得自身的体征信息,供自己查看或传递给医生;甚至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医生进行交互,实现远程就诊的过程;医疗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掌上资讯等服务。

1移动医疗服务相关技术欧洲委员会引发的移动医疗项目中提出,移动医疗服务可以满足病人在医疗监视器的监控下任意移动[7]。每个病人会佩戴一种轻量级的医疗监视系统———人体局域网络(bodyareanetwork,BAN),这种系统首先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与人体相连接,然后通过无线宽带技术与网络相连接,可以实时将病人的有关信息传输到网络上,供医生查看。BAN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设计个性化的监视功能,无论是需要长期还是短期医疗监控的患者,都不需要留在医院接受监视。移动医疗服务不仅可以为患者带来自由,也为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模式。医生可以使用掌上电脑或者移动医疗车,通过患者佩戴的BAN,实时查询患者的医疗信息。无需采用传统的固定式医疗设备替患者诊断,也无需与患者当面交涉,即可完成医疗过程,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8]。用户随身携带的BAN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医疗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疗信息处理中心,供医生查看。

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

3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2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媒介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4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5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

6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第8篇:移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Windows Mobile;移动GIS;WIMAX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115-01

WIMAX Technology-based Mobile GIS Research

WANG Wei, LI L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Based on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IS has become a key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he Windows Mobile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MAX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last instance based on WIMAX technology, mobile GIS development.

Key words:windows mobile; mobile GIS; WIMAX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无线互连网技术和各种终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GIS已发展到移动GIS阶段[1]。尤其是在3G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GIS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WIMAX是3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发展较快的技术。国内外正在大规模建设WIMAX网络。Windows Mobil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Microsoft Windows CE内核的新一代主流移动通信设备操作系统。现在很多移动GIS的研究与开发都是基于Windows Mobile。两者的结合是一种趋势,会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 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

本系统为移动设备提供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相似的视窗界面和操作方式,同时具备与Windows操作系统同样强大的功能。简言之,Windows Mobile是微软为手持设备推出的“移动版 Windows”,它将熟悉的Windows桌面扩展到了个人设备中,使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设备主要有手机、PDA,随身音乐播放器等。Windows Mobile主要包括Pocket PC、SmartPhone以及Pocket PC Phone三大平台体系针对中国用户而言,Windows Mobile的中文操作系统已经比较成熟[2]。

3 移动GIS开发

3.1 移动GIS

移动GIS(Mobile GIS)是建立在移动计算环境、有限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条件下,提供移动中的,分布式的,随遇性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GIS,是一个集GIS、GPS、移动通信三大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它通过GIS完成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GPS进行定位和跟踪,借助移动通信技术完成图像,文字,声音等数据传输[3]。移动GIS具有的特点是移动性、客户端多样性、服务时实性和信息载体多样性等。

3.2 主流开发平台

Autodesk公司的Autodesk OnSite。它是移动企业级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应用设计、开发服务、维护、培训和技术支持。OnSite能够持续同步或脱机工作,可以采用命令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同步[4]。OnSite并不是简单的平面栅格影像,而是传输矢量数据及相关数据。用户可以查询、拉申、修改、标注地图。

ESRI公司的ArcPad。它支持多种数据接口,不需要转换。ArcPad在移动环境中提供一种实时的地图制图和GIS手段。ArcPad可与GPS结合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动态目标跟踪,也可以动态的编辑和修改空间数据。

MapInfo公司的MapX Mobile。MapX Mobile是为Pocket PC开发用户化地图软件的开发工具。使用MapX Mobile建立地图软件可以单独在设备上运行,并能够和Pocket PC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兼容,不需要无线连接。

北京超图公司的eSuperMap。eSuperMap产品,其结构清晰,功能强大。二次开发灵活。除放大,缩小,漫游等外还有特色功能,如旋转、路径分析和自动导航等。

3.3 移动设备开发语言

在开发部署智能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控件或库时,有四种语言可以选择:Visual C#、Visual Basic、Visual C++和eMbedded Visual C++。Visual C# for Smart Devices包括大量用于快速创建图形用户界面的控件。eMbedded Visual C++是Microsoft专门为Windows CE应用程序而专门开发的一个集成开发环境,但不支持多文档界面[5]。

4 WIMAX技术

WiMAX全称为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它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尤其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在不不远的将来肯定有大规模应用。

4.1 WiMax的优势

1) 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WiMax所能实现的50公里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只要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

2) 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据悉,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其他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3) 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由于WiMax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4.2WINMAX技术的应用场景

固定应用场景,固定接入业务是802.16运营网络中最基本的业务模型,包括用户因特网接入、传输承载业务等。

游牧应用场景,游牧式业务是固定接入方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终端可以从不同的接入点接入到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

便携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步行连接到网络,除了进行小区切换外,连接不会发生中断。

简单移动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在使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中能够步行、驾驶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等,但当终端移动速度达到60~120km/h时,数据传输速度将有所下降[6]。

全移动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在移动速度为120km/h甚至更高的情况下无中断地使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

5 基于WIMAX的移动GIS系统

这个系统的构建,其目的是为了一般移动设备持有者实现位置服务。本系统是在VC++ 8.0语言开发环境。采用esupermap为GIS二次开发平台,编写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设备应用程序。通过WIMAX通信技术实现移动GIS系统的高速移动性和数据快速下载。实现了一般移动设备持有者的简单位置服务。

5.1系统构架

如图1整个系统数据同步互操作,用户查询信息时,应用程序通知GPS模块,发送用户位置信息到服务器,服务器查询数据库,发送用户位置所在地图信息和相关数据。WIMAX接收相关信息交给应用程序进行位置服务。

6 结束语

目前,虽然移动GIS的发展上面遇到了能量持久的动力供给设备和低能耗的数据显示算法等问题,WIMAX在国内也是刚刚起步阶段,但由于WIMAX技术上的优势和应用领域,移动GIS与WIMAX的结合将给移动GIS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必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GIS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和相互渗透,GIS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得到了应用和研究。尤其是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增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移动GIS的应用在公共事务中越来越得到体现,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实用价值也逐渐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梅晓丹.基于Windows Mobile的移动GIS开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1):2-5.

[2] 俞晓莹.基于PDA的GPS/GIS移动计算关键技术研究[J].经济地理,2004(9):2-6.

[3] 熊庆文.基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移动GIS应用体系结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1):4-5.

[4] 叶雷.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中的GIS关键技术介绍[J].地理信息世界,2005(8):4-7.

第9篇:移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技术生态;通信技术;信息化

一、前言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问世,它标志着世界领域内移动通信技术的诞生与发展,自此,移动通信产业开始了迅猛的发展,该产业也成为了整个全球经济发展体系当中的核心要素与推动力。

移动通信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新技术正日新月异出现在世界相关产业领域之内,技术也不在是独立的个体,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都会与其他技术形成互动关系,并在紧密的联系当中相互促进发展,技术成本也伴随着这种互动性增加,且一项技术的寿命长度也越来越短。

因此,一项技术的生存规律与生存条件类似于自然界当中有机生命体,蕴含着一套自身的特有的“生存机制”,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以生态学视角为研究切入点,将技术生态作为研究模板,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变做深入的探析。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技术生态

“技术生态”首先是国外学者开始关注,以Hannah与Freeman为代表,它们认为技术之间是以共存的模式为基本状态,在此过程中协同演化,单一的技术发展是离不开其他具有相关性的技术的影响,并且各种技术之间的生存环境是相互作用的[1]。

技术生态,是以生态学视角为核心,从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分析视角,所以将技术生态学看作是利用基础生态学理论的方法论,来分析技术系统的内外部互动关系的理论视角。

(二)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从萌芽到发展,直至今天的成就可以总结为经历了生命周期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中已经相对成熟。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整个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其成熟期,即所谓的S曲线的成熟阶段;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该项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到了第四个发展阶段,即4G阶段,并在该领域内开始尝试与应用。

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是在3G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新技术,这项技术中包括OFDM技术、IPv6技术、MIMO技术等等,并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相当大的成就[2]。

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相关领域研究,也经历上述三个主要发展时期,第一代时,技术落后,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供给,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萌芽,第三代,在原来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自主研发的相关技术,并开始对4G技术进行尝试并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民众生活的必备品,将来它会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技术存在,移动通信技术也将会伴随着国家相关科技的发展,推动技术生态系统的发展。

(三)技术生态系统

技术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技术之间存在竞争、互惠共存以及寄生等复杂多变的关系。

技术生态系统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多个组成部分,以技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根据辅助技术与核心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其中的辅助技术划分为竞争与共生技术,其中竞争技术是指,与核心与共生技术相竞争的技术,共生技术则是指与核心技术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辅助技术。

技术生态系统的内部构成并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复杂与紧密的联系,技术生态系统是一个内部存在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移动通信技术分析

(一)演化路径分析

导致技术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内部作用力,另一种是外部作用力。

内部作用力是在竞争技术的的刺激与共生技术的促进下所产生的内部推动力量;外部作用力是在市场条件的要求下,其中还包括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等多个外部因素的推动下所产生的作用力[3]。以内外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为研究界点,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化路径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以核心技术元为核心,到核心技术的演变,再到共生技术出现,最后形成完整的技术生态系统,即组成核心技术的技术元,从产生到改进,不断的更新前进,组成核心技术,各个核心技术无法单独在技术环境当中长时间存在,由此单独的核心技术开始相互吸引形成共生技术与相应改进的核心技术相互兼容,以便更好的辅助新型核心技术,从而影响整个技术生态环境。

第二,以竞争技术为开端,形成核心技术,并在不断吸引的过程中形成共生技术,并组成整体技术生态系统,即核心技术为了不使自身在竞争技术的激烈作用下而被取代,会不断的升级或改变,以此来提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而出现共生技术,并对生态技术系统产生影响。

第三,以共生技术为出发点,衍生出核心技术,将核心技术作为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相应的生态系统。即共生技术在演化时,核心技术为了适应共生技术,以更好的相互协调,自身也会不断的革新,由此影响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完善与演化。

(二)演化过程分析

首先,识别相关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将多址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分析该项技术的整个演化过程,再分析技术生态系统的相应演化过程以及核心技术对共生及竞争技术的影响。

其次,识别竞争技术是以识别相关共生技术为基础,此技术是提供类似服务与功能的他种类型技术。

最后,识别共生技术,此项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共生技术实现相应的功能发挥,或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关的用户增加价值的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初期使用频分多址技术,但因其本身缺点,包括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业务等限制,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分多址以及码分多址技术取代。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分多址与码分多址共存技术阶段,但其在通信的速度性、智能性等多个方也表现出了众多不足。虽然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可以解决先前技术的不足,但是其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4G技术还需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多加考量与更新,以实现新的技术生态环境形成。

四、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本身的生存机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相似,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相应技术的进步,内部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与融合。

“技术生态”理论的应用是在现有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相应技术系统的演化过程及其技术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毛荐其,刘娜,陈雷.基于技术生活的技术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12(6):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