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者节感言范文

记者节感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记者节感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记者节感言

第1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发现,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逐渐增高。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症等造成的自身内胰酶被激活而造成的水肿、出血等现象,就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腹痛以及休克,并且从相关研究中发现急性胰腺炎的多发人群为男性[1]。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的病发与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相关。因此,我医院就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就诊的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将56例需要进行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和正常人分为两组,分组方法采用随机分类的方式,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28例为干预组,其中有9例为女性,有19例为男性,年龄范围为28~56岁,平均年龄为(45.5±6.3)岁。28例患者均为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中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另外的28例为对照组,其中有10例为女性,有18例为男性,年龄范围32~58岁,平均年龄为(44.6±4.2)岁。28例均为均为体检正常的人。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之间的男女比例、年龄的人数等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空腹时实施静脉血采集,采集的血量为5 mL,放置在带抗凝剂肝素钠的抗凝管中,并通过血清分离来检测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检验仪器,为日立 71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同时,对比急性胰腺炎患者和正常人的肝功能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BL、DB、GGT、ALT、AST以及ALP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的TBL、DB、GGT、ALT、AST以及ALP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

3讨论

目前,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在医学上推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静脉急性栓塞、胆管堵塞造成的胆汁反流、胰腺液外溢、病毒感染以及药物等引起的[2]。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体温持续升高以及腹痛等情况,严重者甚至是出现休克等情况。经过对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急性胰腺炎的TBL、DB、GGT、ALT、AST以及ALP的指标均高于正常人[3]。在急性胰腺炎疾病中,肝脏是最易遭到破坏的器官,从而导致了患者体内积攒的胆汁酸过多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多。同时,患者体内的胆汁正常排泄也会受到阻碍等等,这些都会到只人体内的胆红素升高[4]。由此可见,患有急性胰腺炎的人肝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了患有急性胰腺炎的人数持续增长。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TBL、DB、GGT、ALT、AST以及ALP的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可看出急性胰腺炎患的肝脏遭到了破坏的程度。因此,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需要积极推广和应用肝功能检测,以此来了解患者肝脏被破坏的情况,并通过肝功能检测结果来分析出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燕.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7):135-137.

[2]姚爱军,吴志平.急性胰腺炎74例肝功能指标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108-109.

第2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院内真菌感染;抗感染药物

为了分析和探讨与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 本文采用基本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平昌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诊断明确;病例资料完整。

1. 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抗感染用药进行总结分析。

1. 2. 1 院内真菌感染诊断和治愈标准 ①诊断标准[1]:依据《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作为院内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② 治愈标准[2]:若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应部位和全身症状缓解消失, 采集标本连续两次检查真菌感染阴性, 则诊断为院内真菌感染治愈。

1. 2. 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等;② 标准真菌培养和鉴定结果;③ 病原体的感染部位和种类;④ 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类型和时间;⑤研究对象的转归情况:治愈或死亡。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完成数录入, 采用SPSS 13.0计算均数、标准差、百分比和率, 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共有79例患者进入到本次研究, 其中男性44例, 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47.28±9.24)岁;平均住院时间为(47.28±11.49)d。

2. 2 院内真菌感染部位 真菌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39例(49.36%), 消化道19例(24.05%), 泌尿系统10例(12.66%), 腹腔6例(7.59%)和血液系统5例(6.33%)。共分离出菌株192株, 其中白色念珠菌98株(51.04%), 热带念珠菌14例(7.29%), 光滑念珠菌7例(3.65%)。

2. 3 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史 在79名患者中, 有59例(74.68%)在出现真菌感染前有细菌感染史, 并有54例(91.53%)曾接受过抗生素治疗, 主要用药为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 见共使用抗生素128例次, 表1。

2. 5 患者的转归 73例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有25例治愈(34.24%), 共有32例患者出现死亡(43.83%), 其中有13例确定是死于继发真菌感染(18.06%)。

3 讨论

随着临床中多种侵袭性操作的迅速发展, 以及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 真菌感染病例在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3]。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r-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病情往往进展迅速, 由于患者的肝功能急速下降, 机体免疫力低下, 较容易合并情况复杂的病原体感染[4],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的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细菌感染史、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史和住院时间长是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的广泛使用与院内真菌感染关系密切。目前我国对肝衰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5], 加强对继发感染的控制, 已成为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途径[6]。作者认为, 重视对HBV感染抗病毒的治疗和无菌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患者全身的营养支持以及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或为提高此类疾病的治愈率, 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张皖瑜, 丁艳, 尹湘毅, 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分析.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 21(2): 221-222.

[2] Richardson MD, Jones BL.The rapeutic Guidelines in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s.3rd ed. London: Current Medical Literature Ltd, 2003, 19-22.

[3] 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156-178.

[4] 连粤湘, 林路平, 刘远煌, 等.血浆置换术后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8): 884-885.

第3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抑郁症;病例对照研究;认知;舒肝解郁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59-02

抑郁症目前病因未明,认知功能损害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对认知功能的改善都十分重视,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记忆商(MQ)是反映受试者认知功能损害最有价值的指标,应用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MQ评价认知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舒肝解郁胶囊和盐酸帕罗西汀均为抗抑郁药物,其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我们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和盐酸帕罗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治疗12周的对照研究,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帕罗西汀对首发抑郁症HAMD及MQ影响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试验组:入组条件:(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入组时至少2周内未用抗抑郁剂及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3)无脑血管病,其他脑部疾病及重大躯体疾病。(4)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5)除外电休克治疗者。(6)知情同意合作者。(7)HAMD总分大于25分。选自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内蒙古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理科抑郁症住院患者共63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和帕罗西汀组。舒肝解郁胶囊组为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5±6岁(范围18-49岁);受教育年限(13±2)年(范围6-17年);平均病程为1.5± 1.0年(范围0.25-27年)。治疗前HAMD总分为31.10±4.63分。帕罗西汀组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5±6岁(范围18-49岁);受教育年限13±2年(范围6-17年),平均病程为1.4±1.0年(范围0.25-27年);HAMD总分为30.90±4.37分。

1.1.2 对照组:选陪诊家属与实验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相匹配且无烟酒嗜好及父母二系三代内无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者63例。对照组中,与舒肝解郁胶囊组相匹配为对照组1,与帕罗西汀组相匹配为对照组2。舒肝解郁胶囊组和帕罗西汀组为实验组。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Z20080580)治疗,剂量0.36-1.44g/d,平均1.08±0.36g/d。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组:盐酸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043)20-40mg/d,平均(30±10mg/d),两组总观察疗程为12周。

1.3 临床资料评定

1.3.1 治疗前后临床评定方法:实验组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情绪,韦氏记忆量表(WMS)的记忆商数(MQ)评定认知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结果,对各组样本均数采用配对样t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显示: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帕罗西汀抗抑郁疗效相当(P>0.05),见表1。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帕罗西汀比较,舒肝解郁胶囊显著改善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使其记忆商(MQ)显著提高(P<0.01),见表2。

3 讨论

舒肝解郁胶囊是由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组成,贯叶金丝桃又称贯叶连翘,国外称圣・约翰草,含贯叶金丝桃素,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黄酮等十九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增加胞内钠离子浓度,降低胞内外钠离子梯度,抑制突触前膜递质联合转运体再摄取单胺类神经递质,使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刺五加通过影响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及其受体,促进囊泡转运停泊融合释放,增加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HT,NE,DA)水平,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1〗。贯叶金丝桃素均衡地抑制重吸收泵对5-HT,NE,DA的重吸收,是抑制重吸收的主要成份〖2,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x±s)

p<0.01

表2 病例组与正常组MQ测试比较( x±s)

p<0.05,p<0.01

本研究显示,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疗效与盐酸帕罗西相当,这与姜容环等和杜波等〖3,8〗研究结果一致,抑郁症本身存在认知障碍,早在2001年Psychopharmacology记载:贯叶金丝桃改善认知和记忆功能,保护神经,大鼠试验:单剂量口服贯叶金丝桃素(1.25mg/kg)不仅可以改善记忆,而且可完全逆转东莨菪碱所致的健忘症,记忆缺失。贯叶金丝桃素被证实是许多神经离子通道的调节剂,可以增加细胞内钙的利用。本研究显示:舒肝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目前认为⑸,抑郁症患者海马锥体细胞突触部位功能障碍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贯叶金丝桃通过增加海马部位的锥体细胞突 触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突触5-HT受体功能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大脑感知容量,增加大脑执行功能,提高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对行为的调节能力。由于舒肝解郁胶囊对胆碱能M受体无作用,推测可能改善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王长虹,周东丰等〖6〗认为: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损害机理是皮质醇对海马的损害,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与否可能是抗抑郁药物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提示抗抑郁药可能是通过皮质醇以外的其它途径来重调海马结构的,如Duman报道抗抑郁药可以提高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进而恢复海马的功能。 苏晖等⑺认为抑郁症首发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明显提高,认知障碍改善与临床症状缓解存在相关性,治疗后仍有少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其原因未明。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商明显高于,盐酸帕罗西汀,接近正常值,舒肝解郁胶囊对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盐酸帕罗西汀,且其抗抑郁疗效与盐酸帕罗西汀相当。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肖会,等.根据基因功能表达谱研究抑郁症模型及安佳欣胶囊(舒肝解郁胶囊曾用名)的抗抑郁症机制〖J〗.生物信息学,2008,(02)

[2] S.S.Chatterjec etal.pharmacopsychiat.31(1998)(Supplement)7-15

[3] 姜容环,杜波,张鸿燕,等。安佳欣胶囊(舒肝解郁胶囊曾用名)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22(1):15-17

[4] D.Wheatley.pharmacopsychiat.30(1997)(Supplement)77-80

[5] 唐步春,吕振雷,江艳.西酞普兰与曲唑酮改善老年期抑郁症认知损害的P300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3

[6] 王长虹,周东丰,管振权,等.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36

第4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 类风湿 老年 心理分析 护理干预

中国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228-01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导致功能受损、四肢大小关节变形及功能障碍[1]。一旦发病患者往往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恢复迟缓、关节变形明显、甚至疼痛的折磨、亲人的远离、高额的医疗费等,其心理压力更明显。为此进行老年RA患者的心理分析及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稳定和治疗疾病及帮助康复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男性29例(48%),女性31例(52%),平均年龄68岁,患病时间为15年-3月,平均2.6年,根据临床资料和护理查房评估及设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慌25例(41.6%),抑郁恐惧27例(45%),悲观固执15例(25%),绝望厌世悲观3例(5%)。

2心理分析

2.1.焦虑、恐慌心理:当患者住院时居住环境的改变和疾病的反复折磨,无法预知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以及多次住院反复检查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另一种因素是对医疗费用的担忧,当子女不在身边时其产生不被重视或被忽视的感觉,而产生烦恼、渴求、焦虑、恐慌的心理状态。

2.2.抑郁、恐惧心理:由于RA致残率高,目前不能根治,而老年患者对疾病的承受力较差,基础病多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加之入院后远离亲人,一旦看到病友加重、疼痛、关节变形等情况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交流而产生抑郁、恐惧心理状态。

2.3..悲观、固执心理:绝大部分患者都是退休干部,因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和疾病带来的痛苦,自尊心受损,稍不如意就变得固执,悲观,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当病情反复时表现更为明显。

2.4.绝望、悲观心理:疾病后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无药可治,只是在医院等死,所以采取拒绝治疗和护理的态度,表现为卧床不动、不语、叹气、拒绝见人、不愿进食,甚至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表现为郁郁寡欢、悲伤、对治疗完全失去信心并产生轻生的念头。

3 心理护理干预

3.1.对焦虑恐慌患者 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做好详细的入院宣教,使之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慌和分离性焦虑,在输液、发药及晨晚间护理的同时,应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语言通俗易懂,以取得其信任和合作,对活动不方便的患者,协助完成生活所需,对情绪波动的患者安排亲人陪护,向家属说明情绪波动与疾病的关系,引导家属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对抑郁恐惧患者 经常深入病房,加强护患沟通,尊重和关心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向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对其自身疾病所引起的抑郁心理给予理解,同情并给予心理安慰,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将负性情绪发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2]。指导老人的卧位姿势,在病情缓解期间帮助其进行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向其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耐心回答老人提出的问题,以减轻对疾病的恐惧。

3.3对悲观固执患者 应经常给予安慰,尊重他们的人格,以亲切的态度与之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使其住院如在家。大部分患者都有久坐起立时关节僵硬现象,在操作时一定要耐心等候,改变时速度不可过快,要从生活饮食方面尽量满足其需求,从细致之处引导其稳定平和的心态对待角色的转变,改善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

3.4对绝望厌世患者 应加强安全措施,严密观察其一切动态和情绪变化,采取宽容、理解和同情的态度,举例说明并协调康复较好的患者与之交流,及时告知先进的治疗手段、护理技术和疾病好转的信息,使其看到康复的希望,以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渴望。

4 结果

通过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60例RA老年患者均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RA老年患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讨论

RA是一种慢性疾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逐渐走向衰老,易合并其他疾病,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配合治疗有明显的帮助。同时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护理技能对病房护士尤为重要,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第5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43-0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是胆囊管受到结石的阻塞,使胆汁滞留后继发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1]。由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进展较迅速,因此应更加密切关注。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较较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部CT、B超、血尿淀粉酶等检查确诊;其中男性44例,女性80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5.4±3.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给予常规饮食指导,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述手术相关知识、术中注意事项,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与患者家属交流,请他们多陪伴患者,打消老年患者的孤独感,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治疗及护理工作。(2)患者准备: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病,机体的耐受力及抵抗力较差,病情进展较快,术前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改善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严格备皮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嘱患者术前禁食,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避免术后胃液反流;术前2h饮温水80mL左右,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将胃部排空[2]。

1.2.2术后护理 (1)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去枕平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麻醉清醒前,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电图,查看是否持续S-T段改变、T波变化,观察是否出现房性及室性早搏现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麻醉清醒后协助其取半卧位,降低切口张力和疼痛感;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免发生肠粘连、静脉血栓形成。(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机体营养储备较少,在长时间禁食后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3],麻醉清醒前给予静脉营养,术后6h给予流质食物,嘱患者细嚼慢咽,无不良反应后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3)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渗液,保持切口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防止切口感染;老年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不良、黏膜萎缩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嘱患者捂住切口咳嗽,避免切口疼痛[4];为促进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给予叩背,根据需要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39%(6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逐年升高,而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等基础疾病,脏器功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加大了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围手术期护理不当,易引发术后感染、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显得极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62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行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术前给予心理干预,完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病情进行健康宣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护理、预防并发症、早期饮食护理等措施,并将护理效果与同期仅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60-161.

[2] 张春红.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00-301.

第6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 乌司他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105

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乌司他丁应用于急诊PCI术患者, 评价乌司他丁对急诊PCI术患者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6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 女27例;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8.85±10.52)岁;泵功能killips分级1级、能在发病后12 h内a经PCI术开通相关罪犯血管。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所有AMI患者均在入院后12 h内行急诊PCI术开通冠脉血管, 于PCI术前所有患者均予口服阿司匹林0.3 g, 波立维0.6 g, 立普妥40 mg, 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 于PCI术前30 min及术中分别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天普洛安?,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万U, 静脉滴注, 术后给予乌司他丁30万U/d, 静脉滴注, 连续给药3 d。

1. 3 观察指标 ①生化指标: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2、24、48、72 h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 离心取血清备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采用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仪术前、术后7 d检测血清NT-proBNP。②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对两组患者术后7 d检查LVEF、LVD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各时间点生化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24、48、72 h治疗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3.21、3.56、3.69、3.14、4.25、4.36、5.02, P

2. 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NT-proBNP分别为(396.32±153.63)、(401.25±160.25)pg/m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治疗组心功能指标LVEF、LVDD、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急诊PCI术是AMI患者实现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最佳手段之一[1], 其可使堵塞的冠状动脉在短时间内再通, 但研究发现, 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后, 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2], 降低了AMI患者在急诊PCI术上的获益。基础研究证明[3], 炎症反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TNF-a及 IL-6和趋化性细胞因子是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4], 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外科体外循环等情况下的心肌保护[5], 本研究将乌司他丁应用于急诊PCI患者, 评价其对炎症介质和心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急诊PCI患者TNF-a及 IL-6的表达, 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对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8):675-687.

[2] Buja LM.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2005, 14(4):170-175.

[3] Yang J, Jiang H, Yang J. Valsartan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TLR4/NF-kappaB signaling pathway. Mol Cell Biochem, 2009, 330(12):39-46.

[4] 谢礼波, 卢一平.蛋白酶抑制剂防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2, 6(1):43-47.

第7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消炎膏;生肌膏;骨折;开放性;感染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phlogistic ointment and Shengji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open and infectious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open and infectious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VSD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phlogistic ointment and Shengji ointment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VSD technique only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operation indicators (VSD using times, average recovery time,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time, epithelial tissue growth time), secondary surgery rate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s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excellence-good rate as 88.89% than 71.1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ess VSD using times as (51±11) times than (73±15) tim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secondary surgery rate as 26.67% than 7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verage recovery time,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time, epithelial tissue growth time respectively as (16.5±3.6), (4.8±2.3)and (6.7±3.4) d, which were lower than (23.2±3.9), (12.6±2.5) and (12.7±4.6)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s as (8374.2±765.2) yuan than (14596.6±2341.5) yu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echnique; Antiphlogistic ointment; Shengji ointment; Fractures; Open; Infectious

当今社会由于大量高动能交通事故的发生, 导致创伤骨折患者与日剧增, 而且伤势更趋复杂、严重, 特别是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或者伤口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感染性骨折更多地出现, 这些病例的治疗较为棘手, 致残率较高[1-3]。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应用VSD技术结合中药消炎膏、生肌膏治疗四肢开放性、感染性骨折45例作为观察组, 与同期单独应用VSD技术治疗的4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创伤导致的四肢开放性、感染性骨折患者, 创面软组织缺损严重, 难以一期闭合创口。感染性骨折多系因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导致创面溃疡、骨外露、骨不连、化脓性骨髓炎。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中男34例, 女11例;年龄12~67岁, 平均年龄36.0岁;其中开放性骨折28例, 感染性骨折17例;受伤部位:手部5例、前臂2例、上臂1例、大腿2例、膝部2例、小腿15例、踝部7例、足部11例;骨折类型:稳定性骨折13例、不稳定性骨折32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5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压伤或打击伤4例、机器致伤7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15例;年龄15~72岁, 平均年龄33.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27例, 感染性骨折18例;受伤部位:手部5例、前臂2例、上臂2例、大腿3例、膝部2例、小腿13例、踝部8例、足部10例;骨折类型:稳定性骨折15例、不稳定性骨折30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3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压伤或打击伤4例、机器致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对于新鲜开放性骨折:入院后及时应用抗生素, 尽快行彻底清创术, 对于稳定性骨折, 术后可以使用石膏托外固定, 对于不稳定骨折, 术中直视下将骨折整复对位, 手足部骨折可以行克氏针内固定骨折端, 四肢长骨不稳定性骨折, 可先用拉力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将碎骨块做有限内固定后再将骨折复位, 然后使用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对于肌肉丰富的部位, 可用附近肌肉瓣坷缝合将骨折端覆盖, 对于无软组织覆盖的外露骨表面可以使用无菌生肌膏油纱单层贴敷。然后再根据外露创面形态大小修剪或者拼接VSD 敷料, 充分填充创面, 保证密封, 连接负压持续引流。5~7 d后拆除VSD敷料, 创面直接外敷消毒灭菌的消炎膏或生肌膏, 创面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 少数患者最后行游离植皮术闭合创面。部分骨外露患者需要二期行外露骨表面钻孔+外敷生肌膏油纱+再次创面负压吸引引流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对于感染性骨折:先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待局部创面较稳定后再行清创扩创术, 术前和术后分别常规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对于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 彻底清创后取出内固定物, 剪去脓性坏死组织至渗血, 清除骨折端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 适当咬除硬化骨, 将骨断端处理成新鲜骨折面, 打通骨髓腔后用3%双氧水、碘伏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及骨折端, 然后用稀释碘伏溶液浸泡伤口5~10 min,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使用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4]。其余处理与新鲜开放性骨折基本相同。术后常规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 2. 2 对照组 单独应用VSD技术治疗, 方法和观察组使用VSD技术的治疗方法相同, 部分病例反复多次使用VSD治疗。拆除VSD敷料后创口采用普通方法换药至伤口愈合, 或使用游离植皮术、皮瓣转移术闭合创面。其余的治疗情况和观察组基本相同。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使用VSD次数、平均恢复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二次手术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优:伤口愈合良好, 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 临床及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 患肢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良:伤口愈合良好, 骨折达到功能复位, 临床及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 患肢功能活动轻度受限,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伤口愈合不良, 骨折对位对线欠佳, 临床及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或迟缓愈合, 患肢功能活动受限, 影响日常生活;差:伤口不愈合, 或窦道形成, 骨折对位对线差, 临床及X线检查显示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患肢功能活动明显受限,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88.89%, 对照组优良率为71.1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使用VSD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由德国 Fleischmann 首创, 由裘华德等[5]率先引进我国的新式引流方法,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创面的治疗, 其临床疗效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目前 VSD 已成为处理创伤组织缺损或感染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6]。彻底清创, 高效引流是预防开放性、感染性骨折手术后创口感染或者再度感染的必要措施。VSD技术作为一种全面高效的引流技术, 将VSD 技术应用于开放性、感染性骨折的前期处理过程, 负压吸引可以使创面的渗出物缓慢向外流动, 不利于细菌向创面内侵袭, 可以降低创面内的细菌数, 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 减少细菌成活, 有效控制创面感染。VSD技术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去除乳酸及创面渗出, 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 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并可显著减轻创口周围的水肿、降低微血管通透性, 从而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目的。VSD在开放性、感染性骨折中起到了快速清创、抑制感染扩散、避免细菌交叉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7-9]。临床中应用VSD技术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创面彻底清创, 良好止血是使用VSD治疗的前提条件, 术后注意观察负压引流管出血情况, 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 应考虑发生创面内的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处理。②尽量保证VSD敷料与创面或创腔充分接触, 不留死腔。③由于VSD使得创面处于负压、相对隔离状态, 厌氧菌感染机会较高, 注意配合抗厌氧菌治疗。④由于创面大, 丢失液体量大, 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胶体, 增加胶体渗透压, 防止出现负氮平衡。⑤创面较大或感染严重时, 一次VSD技术治疗难以奏效, 应及时更换VSD敷料。⑥注意定时冲洗负压引流管, 监测负压封闭情况, 如发现封闭不满意或管腔堵塞应及时处理。

3. 2 目前国内外单纯使用VSD技术治疗开放性、感染性骨折往往需要多期手术方能完成, 有的病例还需要进行多次VSD治疗, 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患者较难接受。对于软组织缺损严重的开放性、感染性骨折来说, VSD 技术只是一种过渡的手段, 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后还需应用其他方法来消灭创面。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上也有明显的优势。《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中医主张通过内外兼治的方法来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 驱邪扶正, 从而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加快愈合。中药消炎膏由穿山甲、川足、梅片等中药组成, 具有消炎、祛腐、润燥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感染创面坏死组织尚未脱落之症;生肌膏由紫草、血竭、象皮等中药组成, 具有生肌收敛等功效, 适用于新鲜创面或者感染创面坏死组织已经脱落, 肌腱或者骨质外露之症[10]。消炎膏、生肌膏应用于创面具有控制感染快、坏死组织脱落快、肉芽新皮生L快的优点。研究表明, 生肌膏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 可使创面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增强, 当创缘的上皮迅速生长时, 伤口中央常见有“皮岛”出现, 从而加速了创面的愈合速度[11]。在临床使用中药消炎膏、生肌膏治疗过程中有如下特点:①换药时不须严格无菌, 外敷消炎膏、生肌膏后创面一般不会再发生感染, 也未发现有皮肤过敏现象。②对于外露的骨骼表面钻孔后外敷生肌膏后, 骨表面会出现大小不等的肉芽岛, 很快与其他肉芽组织融合成片, 可以起到保护骨骼的作用。③创面外敷生肌膏后肉芽生长区中央会出现一些皮岛, 逐渐形成上皮与伤口边缘上皮较快融合, 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④创面愈后皮肤平滑美观, 瘢痕也较柔软, 且色泽与正常皮肤相近, 不易发生挛缩, 不妨碍关节活动功能。⑤对于较大面积的创面, 外敷生肌膏可使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 为最后游离植皮消灭创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而可以避免采用各种转移皮瓣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3. 3 骨外固定器固定四肢开放性、感染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对骨折处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12], 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恢复。骨外固定器可以架空创伤处固定骨折端, 较好地解决了开放性、感染性骨折治疗中固定与伤口处理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创面的观察和处理。骨外固定器可在感染灶外进行穿针, 既稳定了骨折端, 又可避免对骨折端造成刺激和干扰, 更有利于感染的控制[13-15]。由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 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开放性、感染性骨折, 是骨外固定器的绝对适应证[16]。特别是对于四肢感染性骨折的固定, 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综上所述, VSD 技术结合中药消炎膏、生肌膏治疗四肢开放性、感染性骨折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学各自治疗开放性、感染性骨折的技术优势, 取长补短, 疗效确切, 可以缩短疗程,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治疗费用, 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德勇. 四肢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当代医学, 2014(3):

102-103.

[2] 郁陈娜. 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33):227.

[3] 杨晓君. 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0):153.

[4] 黄永兴.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小腿开放性、感染性骨折29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 15(5):49-50.

[5] 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4(4):41-42.

[6] 代庆春, 张敏, 姚元章. 真空封闭引流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创伤外科杂志, 2007, 9(4):371-373.

[7] 蒋华荣. 四肢开放性骨折进行VSD引流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探讨. 医学信息, 2015, 28(43):184.

[8] 于丽, 金娜, 苘志英.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6):274-275.

[9] 周炎, 刘世清, 瞿新丛, 等. 保留内植物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5, 12(6):54-57.

[10] 陈英等.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396-397.

[11] 李军. 生肌象皮膏作用机理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7(4):329.

[1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295.

[13] 秦顺利.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 2015(6):139-141.

[14] 廖亚南. 浅谈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45):96-97.

[15] 罗丽丹. 四肢开放性骨折进行VSD引流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 医学信息, 2016, 29(5):123-124.

第8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6-013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3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interleukin-2 (IL-2) and interleukin-6 (IL-6)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 both groups. The nursing effects and the effects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1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0.00%),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levels of TGF-β, IL-2 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nursing(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nursing ca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has an ideal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Gallstones; Chronic gastritis; Inflammatory factors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慢性且难愈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癌变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以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强等为主。胆结石也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厌食油腻、右腹部、左肩部疼痛为主[1]。当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后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疾病的?l生、发展,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健康。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治疗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虑每一位患者实际需要,导致护理预后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2,3]。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部分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本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1~67岁,平均(42.46±5.36)岁,病程2~20年,平均(7.47±3.16)年。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41.89±5.17)岁,病程2~19年,平均(7.51±3.22)年。纳入标准[4-5]:①符合2006年中国慢性萎缩共识《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胆结石临床诊断标准;③均经生化、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③排除合并由于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莫沙必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瑞琪,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5,5 mg),5 mg/次,餐前 30 min口服,3次/d;多潘立酮胶囊(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608,10 mg),餐前20 min口服,10 mg/次,3次/d;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症状,采取对症治疗。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传、教育胆结石、慢性胃炎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加强患者常规护理,加强患者饮食及运动锻炼护理[6-7]。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护理干预方法:(1)病情跟踪护理。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完善患者的病情档案,对于出现异常患者立即向医生汇报。同时,每隔2 h记录患者病情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8]。(2)药物干预。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药物干预,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恢复情况,做好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9]。(3)饮食护理。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饮食相对重要,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尽可能让患者选择清淡食物,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且富含营养食物,让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尽可能减少胃部消化压力,降低便秘发生[10]。同时,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应遵循多餐少饮原则,避免辛辣食物,降低饮食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4)心理护理。胆结石合并胃炎患者发病后内心不免产生恐惧等心理,入院后护士应加强患者心理评估,加强患者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1.2.3 检测方法 两组护理前、治疗后次日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离心5 min,速度为3000 rp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相关操作步骤严格按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11]。

1.3 观察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0分,91~100分为满意,70~90分为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TGF-β、IL-2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TGF-β、IL-2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8.57%,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黏膜肌层增生及腺体萎缩。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胆汁反流、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发病后伴有胆结石,从而进一步加剧疾病的发展[13]。近年来,护理干预在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其患者自身较为痛苦,极易出现胃溃疡、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不良预后,需尽早治疗,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控制胃炎局部黏膜病变进展。由于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和治疗干预较为复杂,因而需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同时也要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满足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联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能从病情跟踪护理、药物干预、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病情跟踪能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正确地指导临床治疗[14];通过药物干预能保证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能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通过饮食干预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通过心理护理能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消除内心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15,16]。为此,本院总结多年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临床护理经验,结合现代护理干预理念和方法,编制了一套综合性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模式。本次研究对该护理干预模式临床实践效果探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8.57%,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风险,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护理后TGF-β、IL-2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9篇:记者节感言范文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a)-01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pressur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Methods 208 patients with PIH confirmed and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in random.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ded.The blood pressure,th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 of pregnancy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wo groups were both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

[Key words]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Blood pressure control;Pregnancy outcome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简称为妊高征,是孕妇常见的特发性并发症,约占所有孕妇的9.4%[1-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疾病进展时还可能出现昏迷、抽搐,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5]。诸多研究报道,经过积极的治疗与优质的护理后,可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各类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风险[6-7]。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0月确诊收治的PIH孕产妇208例为研究对象,就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早期诊断收治的208例PIH孕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9±3.5)岁,所有孕产妇均经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符合《妇产科学》[8]中关于PIH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妊娠前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详细告知研究内容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检查,提供安静、清洁的病房环境,减少刺激,左侧卧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医嘱给予吸氧、降压等对症治疗,给予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饮食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具体措施如下。①护理评估:通过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客观量化的护理评估系统全面了解患者的性格、兴趣、身心状况等基本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识别存在需要护理的问题,并制订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②产前检查:目前对于PIH的部分病因及机制尚未十分明确,通过早期产前检查尽早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③健康教育:由主治医师及相关责任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对患者及家属采取集中培训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分娩和PIH的特点、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饮食与锻炼等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利于疾病控制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为进一步血压控制提供良好基础;④心理护理:由于PIH孕产妇的自身特点,内分泌情况波动较大,情感状态往往十分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兴奋、紧张、恐惧、悲伤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导致失眠、抑郁、子痫等症状发生,甚至威胁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对此,医护人员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态度,避免刺激患者导致其情绪波动,在患者出现相关不良情绪时,积极耐心地倾听、安慰与解释,结合患者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心理护理,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抗病信心与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妊娠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录入,核查后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2.2 两组孕产妇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子痫、胎盘早剥、剖宫产等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死亡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