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委会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关于建设农村信息化的思考
(一)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新城镇的重要现实意义
1.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活动;农村信息化让农民能够使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改进了传统的农业的耕种方式,在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的同时了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2.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信息化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信息,增加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途径,同时能够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自己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和谐农村的建立。3.促进文明城乡的建设;通过电信网、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丰富了精神世界,推动了现今农村的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化的实现还可以建立农村教育的远程服务管理机制,让农村的教育模式得以多元化的发展,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促进“管理民主”;通过信息化的建立,完善面对普通群众的村委会电子政务系统和小城镇的政务信息系统,将村委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公开,增加村务管理的透明度,鼓励群众对村务的参与和提出建议,促进村务的管理水平以及群众对村委会的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的原则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紧抓“网络拓展、资源公开、信息交流”三个主力点,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让农村信息化的优势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项主要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与生产水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理念,对农村管理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有效的完善,在充分考虑当地区域优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建立信息管理平台。2.城乡统筹原则;坚持城乡统一规划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的理论指导,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加强城乡统筹规划意识,整体考虑,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科学、高效的建立。3.政府主导原则;政府主导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国家要根据各地的经济、政治等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和进行技术、管理上的指导,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4.多方参与原则;在政府的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们要综合各个市场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让各个方面都得到利益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尽量利用市场资金,与企业等进行合作,形成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和经营模式。5.资源整合原则;按照统筹考虑、重点突出、合理分配的工作方法,集中规划农村的信息资源建设,加快整合信息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对规范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
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将农村信息化列入社会信息整体规划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计划中,加强农村的信息化的本质建设,并实现其的设计规划与组织领导。各地在落实农村信息化工作时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执行中央文件,发展现代化的新城镇。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保证农村信息化工作能够有效、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现今的农村信息水平的发展实况相联系,根据工作特点来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制度管理,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实施进程。
(二)增加农村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将政府的主导投资作用和市场自由投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政府能够通过调节财政费用比例来扩大农业支出的比例,并增加其财政预算中的农业发展项目的财政费用支出。对此,我们可以创新解决措施,像是,制定农村信息化优惠政策、在财政支出中划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等,争取获得较多的政府资金投入。
(三)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
农民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在推进新城镇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对信息化的了解,并相应地给予培训,政府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予专项扶持资金的提供,优先选拔学习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骨干农民干部进行示范培训,实行一帮一政策,逐渐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再一点就是,将城镇的学校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与其建设联系起来,以城镇学校作为依托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工作。最后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体系,建立跨区域、多途径的农村综合信息体系,从而让农民的素质得以提升。
(四)推进涉农信息整合与建设
农村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就是涉农信息资源。1.完成涉农信息资源的设计蓝图,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规范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收集、整理和公布的制度。以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作为标准,重点开发科技、农业资讯、气象、水利、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完善对涉农服务的管理。2.结合农村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强化农村通信、互联网、广播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建设。3.解决信息流通受阻、各部门互不干涉的问题。通过相关制的度建立和完善,让信息使用效率低、重复采集等现状得以改善。
(五)强化新城镇的建设力度
要实现农村土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委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就要积极地建立科学、合理并有实际效用的农村信息的综合管理体系。以此体系为基础,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权利,监督农村村务的公平、公正,并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结
推进农村信息化对于建设新城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具有重大意义。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明确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所要遵循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艳君.山西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C版.2011(05).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在全县农村推进“移动惠农、信息富民”工程,通过有效的平台,充分调动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加快建立广覆盖、多模式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有效降低农村信息化产品使用门槛,向农民提供优惠资讯产品,充分发掘信息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改善农村通讯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助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实施“信息惠农”工程,将村级组织作为向农民提供信息惠农产品的落地机构,由中国移动等通讯企业向村级组织支付一定的奖励费用,有助于解决村级组织的办公经费、人力资源问题;同时,通过惠农网降低内部通讯费用支出、借助农信通平台丰富群众沟通手段,有效增强村级组织对村民的整体服务能力。实施“信息惠农”工程,将本着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宗旨,有效降低农民信息化产品使用门槛,向农民提供优惠的资费产品,促进
农业信息传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二、总体目标
三年内,力争实现手机入户率、宽带进村率、农村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接入率三个100%。其中:2011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无线信号全覆盖并设立“移动惠农服务站”,提升农村通信基础和服务能力;所有乡镇实现移动宽带接入,优化乡镇互联网水平;建立“信息惠农村”、“信息化乡(镇)”评优的长效性建设机制,搭建综合信息服务的示范平台。
三、建设内容
1、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移动通信网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全县广大农民提供包括基础通信、宽带网络、农业信息服务在内的一揽子信息惠农服务。
2、开展农户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县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工作,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基础通信网络覆盖情况、农民群众信息化产品使用情况、从事农业或非农职业情况、从事农业主导产业情况、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等。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移动手机“惠农网”,提供优惠的通信服务。同时根据农户基础信息,借助“农信通”平台,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相应的服务。
3、加强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在全县所有行政村组建“移动惠农服务站”,通过信息服务站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化产品,普及信息化技术,开展相关培训等,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轻松享受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保障信息服务站的正常运转,移动公司将按月向农村信息服务站支付一定的维护费用。
4、开展创评活动。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对“移动惠农、信息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重视程度高、工作落实到位、任务完成较好的乡镇、行政村进行评选和奖励。重点对各乡(镇、场)农户的信息化产品运用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由移动公司根据摸底调查情况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点对点网络质量优化,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惠农产品,开展信息化普及培训,拓宽农村信息获取渠道,改变农村信息闭塞的现状,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当行政村或乡(镇、场)信息化普及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县有关部门将联合移动公司对行政村或乡(镇、场)授予“信息惠农村”或“信息化乡(镇、场)”称号,并由移动公司对村委会(分场)或乡(镇、场)提供相应奖励。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8月)。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逐级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使广大农民群众乐意接受。
2、摸底调查阶段(2011年9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农村信息化程度的摸底调查工作。摸底调查时,由移动公司提供相应摸底调查表,由各乡(镇、场)安排村委会(分场)、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协助移动公司进行全面调查,认真填写摸底调查表并反馈给移动公司各农村区域中心。
3、信息普及阶段(2011年10-12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信息惠农产品普及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点对点网络质量优化,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惠农产品,开展信息化普及培训,此阶段各乡(镇、场)必须全力协助移动公司开展相应信息化产品提供、培训、普及工作。
4、授牌奖励阶段(2012年元月)。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带动后进,每年由县委农工部对“移动惠农、信息富民”工程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一批“信息惠农村”、“信息惠农示范村”、“信息惠农村创建进步奖”和“信息化乡镇”、“信息化乡镇创建进步奖”,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乡村干部分别授予“信息化农村创建先进工作者”和“信息惠农村创建先进工作者”,对信息化产品普及达到一定程度的乡(镇)、行政村进行评选、授牌及奖励,并通过召开现场会进一步部署“移动惠农、信息富民”工程,持续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对获得全县“信息化乡(镇、场)”前三名的将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进行单项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场)和县直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此次农村信息惠农工程的实施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惠民工作任务精心安排,统筹部署。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积极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冲击的重要时刻,我乡召开09年烤烟生产工作会十分重要和必要。下面,我就全乡烤烟生产工作暨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建设工作会议讲二点意见:
一、20*年烤烟生产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是新一届乡政府组成的第一年,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之年。一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工作方针,以“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为重点,克服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冻害、阴雨寡照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采取合理轮作、突出规模、连片种植、科学烘烤等措施,加大烟区水利设施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入户预检、做好收购前的服务等有力措施,实现了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20*年,全乡种植烤烟5000亩,种植户数807户,占全乡农户数的40%。20*年交售烤烟715.4吨,上等烟叶比例达88.6%,已圆满完成烤烟交售任务,烟叶交售总收入940.7万元,比2007年增加350万元,烤烟平均价格为13.9元。烤烟种植户平均收入11822.9元,是我乡种植烤烟几年来户均收入最高的一年。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5件,其中烟区小水坝5个,烟区水窖150个。
同志们,20*年的烟叶生产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烟农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烤烟生产计划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乡的烤烟生产仍存在着育苗水平不高、中耕管理措施还不完全到位、烘烤技术还不成熟等问题。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明年烤烟生产工作中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围绕目标,落实措施,为完成2009年烟叶生产暨基础建设任务而努力
(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努力开创烤烟生产新局面。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烤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我乡是农业乡,烟草种植业在全乡经济总收入中占33%。是推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事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烤烟产业的发展,事关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做到思想上决不动摇,精力上决不松懈,投入上决不减弱。要始终把烤烟生产工作作为全乡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措施来落实,从提高烟叶质量入手,狠抓科技兴烟、质量强烟,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服务,使烤烟生产稳步发展。二是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加强合同管理
2009年,县政府下达我乡的烤烟种植面积为5500亩,比20*年增加500亩。指令性指标14090担,出口备货1650担,总收购量15740担,这是在县政府贯彻落实“严格控制、适度从紧”总体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各乡镇实际作出的决策,我乡烤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各村委会要牢固树立烟叶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止盲目乐观,盲目发展的倾向,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双控”政策,巩固“双控”成果。继续加强计划管理,坚持按合同收购,认真组织合同签订工作。一定要把合同签订作为控制总量、稳定规模的根本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按照规范化程序,加强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切实合同签订中的盲点,堵住合同签订中的漏洞。在此基础上,严格按合同签订数量安排生产,做到面积、供苗、物资发放、移栽株数与约定单产和收购数量相一致。各村委会不得以防备灾害为借口随意扩大种植面积。在控得住的同时,必须做到稳得住。面积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各村委会要做好对烟农诚信度、劳动力、土地面积、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的调查,合理安排合同签订,确保下达的烤烟面积不滑坡,做到下达一亩、种足一亩、丰收一亩,确保指令性收购计划圆满完成。
三是千方百计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全面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强化科技种烟是实现今年烤烟生产目标的关键,在科技种烟上要坚决实行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高效益。要立足各村委会的资源优势,在轮作、深耕深翻、高起垄、育苗、移栽、揭膜、提沟、培土、封顶、留叶、采收、烘烤、扎把等关键技术环节上下功夫。各联系组干部、烟站职工、乡级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资源,深入村寨,深入农户,深入烟地,抓点示范,现场培训,技术上门,确保新技术在烟区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提高科技种烟水平,实现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四是加大烤烟政策的宣传落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在烤烟生产发展中,政策是调动烟农积极性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烟农种植积极性和村组工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在各项奖励激励机制上下功夫。让对烤烟生产有贡献的村组和个人得到实惠,切实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工作落实。今年烤烟目标任务能否现实,干部作风是决定因素。近年来干部作风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还有差距。我们要以抓干部作风为突破口,推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深入村寨、烟地,农户,提供服务。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严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烟叶生产暨基础设施和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建设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今后烤烟产业的主题,也是新形式下烤烟产业最明显的标志。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现代烟草农业的观念,按照“打牢一个基础,努力现实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使全乡烤烟产业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村委会配合、各站所协调合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现代烟草的各项体系建设。
二是继续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探索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服务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充分调动烟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种烟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户均种植规模逐年提高。
关键词:三电合一;平台构建;运营
一、鹤山市基本概况及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鹤山市对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保障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
一是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电话网、电视网、互联网已经覆盖全市所有村委会。二是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于2003年底开始建设,目前已经覆盖全市各镇、各部门100多个单位,目前已扩展到村委一级,实现“市-镇-村”三级互联。三是积极实施“信息兴农工程”,建立了鹤山农村信息直通车网站,网站设有: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价格信息、政策法规、农科技术等10多个栏目,通过不定期更新信息,不断改进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为农服务的功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民致富的需求。四是市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五是积极做好镇村两级信息管理员的配备和培训。
二、鹤山市“三电合一”信息平台构建的具体实施技术
(一)三农信息数据库和综合门户网站建设
三农信息数据库是“三电合一”的数据源,它是支撑“三电合一”的数据基础管理平台,必须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并且能够为三农综合门户网站、电话语音等子系统提供数据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市场、科技和政策等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为此,我们以“鹤山市农村信息直通车网站及数据库”为基础,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上采用目前业界比较成熟的“动易内容管理系统”和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我们网站和数据的建设平台,确保数据库稳定可靠,并且具有可扩充性与易维护性等特点。根据“三电合一”项目的要求增加相应的栏目字段实现数据库的整合改造。设立独立的网页,专门展现“三电合一”项目的主要内容,开设农科技术、政策法规、农业标准、供求信息、市场行情、视频点播等栏目,尽量做到网站使用简单明了。我们专门增加了有声网站的功能,使用T1S技术把文章的内容以声音方式朗读给阅读者收听,给文化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能够更方便查阅有关信息。
(二)语音系统
语音子系统是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电话和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我们采用了电话语音点播和网络语音点播两种方式进行,以满足农村不同层面的农民需求。
一是电话语音点播:我们遵循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充分利用我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系统的语音设备的良好扩展性和稳定性,选用ITOP3.0 CTI综合业务支撑平台+ISX-4000可编程交换机为主要架构,包括ITOP接入管理中间件、IACD智能路由分配、座席系统、IVR多媒体语音交互应答、IVR业务流程生成工具等,并通过TFS(文本语音转换)实现语音点播自动播放,并且预留了人工接听和语音留言功能。
二是网站语音系统:为了充分发挥三农信息资源和综合门户网站的功能,根据我市的实际需求,我们构建了网站语音系统,通过TIS技术把网站的文本信息转换成语音(设有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三种发音),农民只需要利用电脑登录综合门户网站,启用语音功能,便可方便的聆听语音信息,既减轻了视觉的疲劳,又避免不必要的电话通信费用支出。
建立较为完善集采、摄、录、编于一体的制作中心,制作与三农相关的视频节目,在网站上提供视频点播栏目。
U-EDIT产品的64位操作系统为视频编辑用户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性能和动力;搭载的Cutelink系列板卡全系列均为高清板卡,提供从HDMI到高清分量到HD SDI的接口。U-EDIT系列非线性编辑产品,为专业高清编辑无论从性能到品质,从操控细节到着眼未来的升级潜能,均较以往非编产品进行了大幅改进和提升。
(四)手机短信平台
在目前手机普及率相当高的条件下,通过手机短信信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使用性。我们利用市政府短信平台实现农科技术、供求信息、市场行情等信息的,并且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农民需求信息的征集。
(五)整合村委会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根据上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部署,我市各村委会均安装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和“农村信息直通车网络”两套网络,并且相应配备了计算机和大屏幕电视等设备。但是由于客观的原因,两套网络不能互联互通,导致部分设备的使用率偏低,例如党教网基本是用电视收看的,计算机非常少用甚至搁置一边,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我们通过深入的调研制定了适合我市情况的两套网络的整合方案。
三、鹤山市“三电合一”项目运营经验
“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村提供一个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系统的运作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在农民群众的配合使用下进行。为了使整个项目能够长期正常运作,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组织管理。以鹤山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中心为中心枢纽,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
一、重点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市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和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厅、市里关于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省厅建设四级农村信息服务机构的要求和部署,认真谋划,积极行动,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下发了《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协调市农委、通信公司等相关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网络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市网通公司先后投入近800万元用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们还多次深入各县、乡、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各县也都按照方案要求依托当地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建立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机构、乡(镇)设信息服务站、村(屯)设信息服务室。在网上开设各类栏目让农民及时获取和政策、党建、教育、科技、市场价格行情、农产品供求等各类信息,成立了组织机构,合理布局,形成规划。发挥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了农村信息员培训,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突出抓好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为切实抓好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我们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怕工作困难,不辞辛苦,多次深入农村,从农村实际出发,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选准试点,在桦南县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考察,今年确定了富锦市为农村信息化试点市,积极向省争取支持。依托各县乡、镇、村委会和学校,建立网络平台和节点,做到每个乡(镇)和五个村为单位设立试点,发挥农村企业龙头、农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目前为止,各县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60%以上,争取明年全市85%的行政村实现信息联网,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尽快获取和相关农业信息。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力度,广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和党建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三、完成农业专家热线开通和筹备中小企业现场会工作。年初以来为更好地、更直接地为“三农”服务,在田局长高度重视下,几经协调市联通公司和农委部门,依托市联通公司技术支持,开通农业专家服务热线,联通公司还为25位农业专家配备了专用手机,为农民提供24小时方便快捷的互动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及时了解到种植、养植、农村能源、市场交易、气象知识、农业政策等方面信息。农业专家热线的成功开通,在我省是首次,标志着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为服务“三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根据省有关要求,我们多次主动协调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研究建立中小企业平台,组织筹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各项工作。
四、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组织召开神州通讯业务协调会,帮助该公司办理相关手续,领导带队亲自到公司考察论证交通卫星定位和“家校通”系统应用情况。为该公司成立电子竞技协会提供支持和服务。二是帮助同江外贸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改造和提升外贸货物流程,提高货物流转速度,加大外贸港口的通关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吸引黑龙江科技大学到我市共同谋划合作投资组建“信息产业大厦”,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协调运作。
五、重点抓好信息化和软件项目工作。为了使更多更好高质量的项目得到省厅的支持,我们从企业实际出发,树立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的思想,勇于“跑省进厅”抓大项目、抓好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厅的支持。局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基层和畅通公司、沃尔德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指导企业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审核工作,上省厅汇报进展情况。经过努力,今年有畅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第二粮库、佳星玻璃等8个信息化项目和孟家岗林场《人工森林资源监管地理信息系统》、桦南县信息中心《基于3S粮食作物生产管理决策系统》、广源物流有限公司《对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等7个软件项目上报省厅。项目库项目总数达到30多个。组织三丰公司、金卓越等企业参加哈洽会,带项目参展。认真配合省厅做好对上报项目的跟踪问效和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做好明年信息化项目和软件项目筛选认证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省厅的支持。
六、认真抓好全市企业资质审核申报工作。为了把好企业市场准入关,规范市场秩序,使我市电子产品市场能够沿正确轨道建康发展。积极深入企业调查,做好企业资质的审核、论证等工作,按照省厅要求,先后深入企业30余户,帮助电脑公司做好资质的筛选、审核、论证工作。今年根据省厅资质认证办的要求对已经获得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了检查,对具备申报四级资质条件的金卓越、三丰电子、中山电脑公司组织了项目经理培训和资格申报。共2页,当前第1页1
七、努力抓好企业信息化。按照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要求,本着从企业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应用为重点,领导亲自带队,先后走访市畅通公司、沃尔德电缆等20余家企业,走访调查,了解情况,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在确定10户示范企业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八、按时完成材料组织上报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先后制定下发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农业专家热线会议等材料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督办室和信息室。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有参考价值的信息2篇,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累计完成各类材料文字量达3万余字。按时完成了领导临时交办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协助办公室和其它科室较好地完成了精神
文明建设、行风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等各项工作任务。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抓好农业信息化试点的应用推广工作。建立组织机构,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村普及推广。尽快解决农村信息化一公里和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争取来年初见成效。
二、继续抓好示范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继续发挥合成实业、合江林管局、电机、煤机、通风设备、巨龙集团、多多集团等10个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开展企业资源整合(ERP)系统应用示范,从而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三、继续抓好项目上报和实施工作。针对全市企业分类选择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把好项目审核关,及时掌握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主动服务,跟踪问效,加强监督。抢前抓早,跑省进厅,认真做好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和筛选、论证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获得省信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
四、继续抓好全市企业资质调查申报审核工作。按照省厅要求,从实际出发,深入企业,调查摸清底数,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依据信息系统资质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做好企业资质的申报审核工作,争取发展几户公司得到省厅支持,获得相应资质认证。
五、抓好全市信息化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全市各行业信息化专业从业人员和农村信息员,采取以会代培、座谈交流、集中辅导等方式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六、开展对全市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采取几种方式,深入企业和相关单位,对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为市领导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近两年来,倪邱司法所在王士方所长的带领下,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按上级要求落实完成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从一无所有、工作较为落后的旧所逐步发展成为太和县一流的规范化司法所,目前倪邱司法所180平方米的办公楼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电脑、摩托车、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施齐全,在太和县司法局和倪邱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倪邱镇的中心工作,结合省级示范司法所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帮教安置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内部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全所干警团结协作、清廉自律、锐意进取、依法行政,有效地维护倪邱镇的社会稳定。主要绩效是:
一、树立形象、锐意进取、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在“五化”达标以及省级示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中积极争取倪邱镇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的支持,在全县率先联接了宽带上网,制作了倪邱司法所政务网页,政法专用网开通并已使用,努力提高信息输入质量,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省厅、市局、县局、司法所四级联网。基层工作管理系统和帮教安置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启用。在2006年基层司法所信息化建设中获得市、县司法局表彰。 在2007年创建省级示范化司法所活动中,全所干警以昂扬的精神面貌,熟练的业务技能,保证了辖区内纠纷调解率达100%,辖区内调解纠纷成功率达98%,“六统一”规范化调委会达到95%以上,以司法所为依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情况明,严格实行三级帮教制度,健全完善了帮教组织和登记、走访、工作考核等制度。在所里实行以包教育、包管理、包改好为主要内容的包片帮教责任制。确保帮教安置对象有路可走、有事可干、有业可就、有钱生活,近年来无一例帮教对象重新违法犯罪发生。 本文来自sjclw.net
由于倪邱司法所内部管理规范,资料归档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工作作风过硬,太和县司法局于2007年8月23日在倪邱司法所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会,倪邱司法所作了题为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全力维护倪邱镇社会稳定的经验介绍,获得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全县争创省级示范化司法所活动中树立了典范。
二、真抓实干,深入开展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事迹材料网内容来自sjclw.net事迹材料网
2、建立健全镇村四级调解网络,严格评选高素质人民调解员,每月认真开展一次调委主任培训,深入组织各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倪邱镇结合实际成立了人民调解庭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及时调整充实高素质人民调解员,做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场所固定,人员落实,工作到位。目前全镇13个村委会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村调委会基本做到了标牌、标识、印章、制度、程序、文书六统一。13个村调委会共有调解小组147个,纠纷调解员295人,纠纷信息员309人,形成了严密的村三级调解网络,各种信息反馈及时。及时了解辖区内民间纠纷动向,利用纠纷信息员及时上报信息,利用调委主任例会,相互交流沟通纠纷信息,及时提供矛盾线索,共同调处矛盾纠纷,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根据排查梳理出的各类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采取一案一表的形式进行统计汇总,建立重大纠纷登记及时上报制度,制定防范和调处工作措施,认真分析倪邱镇主要民间纠纷根源,将大量的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两年来,我镇共集中排查出67起一般纠纷,不稳定因素隐患11起,并及时主动与村委会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对梳理排查出的各类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由司法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边排查、边治理”的原则,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重点纠纷解决在本镇,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纠纷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跟踪调处,稳住民心,落实调处单位和责任人。两年来,司法所直接参与基层单位调解村民建房、邻里、婚姻、家庭、赡养、借贷、赔偿等引发的纠纷69起,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100%。通过培训逐步调解委员的业务技能和法律素质,从而提高其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保证了近年来无一例违法调解案件发生,无一起当事人认为调解不合理上访事件发生,无一例民转型案件发生,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要务。
抓防范
保稳定
为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派出所采取有力措施,以“强基础、建体系、抓防范、打重点、保稳定”为创建主线,按照“党委领导、统一部署、分工负责、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总结经验,狠抓落实,把握大局,明确任务。以“大走访活动”、信息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驻村夜访、群众事务代办制等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巩固“平安××”,把××建成政治更加安定、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环境更加健康、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社会治安先进乡。
一、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派出所认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和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布置,研究制定巩固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各类案件的侦破力度,从严打击各种违反犯罪活动,积极探索治安管理新路子,有效防止各类案件,特别是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当好平安创建的排头兵,发挥主力军作用,维护全乡治安稳定。
二、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按照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相关要求,××派出所在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协调乡司法所等部门分工对全乡试点的4个村委会开展亮点创建工作,并结合社会治安整体联本文动联防防控体系建设,以“三级互动建网络,全民参与创平安”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民警群众事务代办制等惠民措施;落实片警驻村夜访责任制,将存在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提高预警能力,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保一方安定。
三、加大打击力度
今年以来,××派出所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特别是刑事案件的查处力度,社会治安得到有效控制,维护了××一方的社会治安稳定。今年以来共发生刑事案件48件,破案26件,破案率54.16%,打掉了1个由4人组成的盗窃山羊犯罪团伙,为人民群众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共发生治安案件64件,查处62件,查处率为98%。并认真贯彻落实“破案、追逃”工作,把防逃、控逃、追逃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开展“网上追逃”,切实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缉捕逃犯,实现在逃人员逐年减少的目标,今年我所共抓获网上在逃人员4名,同时加强了对各种热点、难点、纠纷案件的排查和处理。2009年8月1日查获一起运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缴获冰毒110克,缴获毒资19万元,暂扣涉案车辆比亚迪牌f3型轿车一台。
四、加大防范宣传力度
进一步落实打、防、控、管一体化建设,在思想上、工作上、措施上做到“紧、早、实”,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社会治安动态。经常向群众进行防火、防盗、防毒、防交通事故、防治安事故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使辖区受教育面达80%以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自我保护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在各个村子挑选了政治可靠,身体素质合格的青壮年组建村民护卫队,由村民小组领导轮流带队加强值班巡逻,在群众中进行法制宣传,提倡检举揭发,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等。在重点地区建立警务站、“乡村110”和治保会,编织成一张严密的防范网络。同时对治保调解主任进行一年一次行政能力、法律常识和业务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和控制本村委会社会治安和热点隐患,并进行民间纠纷的调解处理,提高了人民群众自发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和打击犯罪的能力,确保了全乡“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坚持“四禁并举,堵源截流,标本兼治,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方针,我乡继续推进巩固“无毒乡镇”的成果,在各中小学校进行禁毒宣传和在各村委会喷写禁毒标语,使我乡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进农村、社区、学校、单位增添了新的载体和活力。
五、加大对人口的管理
1、继续实施“荣居工程”。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完成四个县400户在乡优抚对象危旧住房维修、改造工作,力争在2010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让我市重点优抚对象全都住上中等偏上条件的住房。
2、全力实施扶贫开发“三个确保工程”。努力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00万元以上,不断加大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投入扶持力度。科学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确保重点扶贫项目兔业养殖产业实现贫困农民增收500万元;确保产业化扶贫项目就业1000人;确保我市3000户、1万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3、筹建*慈善医院。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1200万元,新建改建一所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医院内设26个临床医技科室、床位100张的一级综合性医院,努力为我市城乡特困群众就医提供更加实惠、便捷、优质的服务,进一步缓解我市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调整完善《城乡低保审核审批工作暂行规定》,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便捷结算平台,继续提高中心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散居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探索实施“四个一”标准,即与每一名分散供养对象签订一份供养协议;发放一人一折(卡),确定一个监护人,建立一份供养档案。
(三)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减灾救灾能力
在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民救助工作,妥善解决灾民贫困户生活基础上,不断加大市县两级对救灾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能力。加强市县两级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备灾减灾工本文来自作力度。加强报灾信息员培训,规范灾害信息报灾程序。严格灾民救济程序,进一步规范“一卡一册三本帐”制度,推动公示制度,不断增加救济工作透明度。开展“减灾进社区”和农村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好日常社会捐助和集中捐赠活动。
(四)突出重点,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1、不断创新双拥优抚工作。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目标,完善健全我市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严格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全面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进一步缓解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加强县(区)光荣院改造,努力争创省甲级光荣院;进一步加强*烈士陵园建设,不断规范*、*、*三县的革命烈士墓葬管理。继续做好原8023部队和“两参”人员等复退伤残军人的审核认定和思想稳控工作。
2、继续加大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力度。突出重点和择优安置的原则,确保重点安置对象即转业士官、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退伍义务兵和城镇复员士官优先安置到效益较好的单位。不断加大安置改革力度,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进程,切实做好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努力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就业创造条件,不断扩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比例。积极协调做好军供站搬迁新址工作,圆满完成军用饮食供应保障任务。
3、严格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圆满完成年度军休干部接收安置任务。认真做好市直军休所军队退休干部及无经济收入家属、遗属医疗制度改革收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市直干休所卫生所建设,力争将市直干休所卫生所纳入全市医疗保险服务网络。
(五)勇于创新,不断加强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继续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扫尾工作,完成剩余3个重点难点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行社区准入和社区评议制度,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继续加强社区办公用房等社区基础建设。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建立市区街居四级网络平台,打牢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基础。认真做好企业“家委会”社区调研和协调工作,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工作。
(六)规范服务,不断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扩大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全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和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按照民政部文件要求(集中供养孤儿每月生活费不低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不低于600元),逐步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标准。启动市老年公寓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审批手续。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开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切实维护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做好“明天计划”和“微笑列车”工作。依法做好国内收养登记工作,确保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本文来自
(七)严格管理,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工作水平
1、严格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按省市要求组织指导全市新社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全力做好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试点工作,开展先进社会组织评估表彰活动,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统计机构,统计专职人员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村一级统计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
第一,“机构合并,有头无脚”。原乡镇一级都设有专门的农村基层统计机构—乡镇统计站,专门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但在上个世纪末,由于机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乡镇统计站被撤消。原统计站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全部并入了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原来统计站的工作人员,全部转到了行政或其它单位工作,经管站变成了统计经管站,而实际上是人财物都未落实,只是在完成经管工作任务的同时,顺代完成本乡镇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第二,村级统计人员落实不到位。一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基层,作为基层一级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理所当然对辖区内的情况最为了解,要想把辖区内的各个统计数据统计准确,做到清楚明白,就必须依靠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
二、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乡镇统计站撤消之后,其工作任务并入经管站,但其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并没有相应地进入经管站,这样就使得经管站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经费变得更加紧张,而作为县一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的统计工作任务却必须按时按要求全面完成,但经费却不下拔,乡镇经管站处于夹缝中,既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作保障,从而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结果是“几头忙活,几头效益不佳”。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吃力不讨好”。
三、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的问题
为了加强乡镇统计往往只是对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但乡镇对村级统计人员的考核却无法落实。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无法得到遏止,加上乡镇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特别是统计人员的培训不能进行,就连送报表的误工补助和差旅费都不能解决,上述原因,使得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统计工作中“交差”思想普遍严重,报表质量低下。
四、乡镇及村级统计档案资料保管不善,致使某些档案资料丢失,在需要相关数据时无从查阅
乡镇统计站撤销之后,原在统计站归档保管的统计资料,有很大部分已丢失,现在统计经管站想查阅有关统计历史资料时根本查阅不到。乡镇如此,村级统计资料的归档保管更加落后,因为村级统计人员的更换频繁,加上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交接不及时,致使部分统计资料已丢失,再加上村级办公条件差,无固定安全的办公场所,大部分资料都是由村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负责保管,资料都是放在统计人员的家里,必定会由于这样或那样地原因丢失、损坏,从而导致统计资料无法归档,丢失严重。
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针对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追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有上述一些问题存在,不外乎以下一些原因:
一、动机决定结果
各级政府还没有从“抓经济”转向“管理和引导市场”上来,仍然依靠“下指标、考政绩”的办法来推动“经济发展”。每年总是召开各种会议,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指标,相反总有超额完成的现象出现。这样既保住了政府集体的荣誉,又保证了一年得来的考核过关。试想这样的统计数据其可信度究竟有几分?因此,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下级单位在统计数据中出现大量水份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广大村级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报表质量差
就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来讲,基层统计力量的强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统计工作水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纵观全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的变动周期短,长时间专门从事农村统计工作的业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新手上路”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二是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制约,根本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没有对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三是由于村级统计档案资料的移交和保管没有跟上,造成部分统计资料的丢失,造成新任统计人员无资料可查,报表时全凭个人印象推测,致使统计报表质量低下。
三、《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统计执法不到位,对统计违法的处罚不力,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
《统计法》虽已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但是对该法的宣传力度并不强,特别是县乡两级对《统计法》并没有组织专门的系统培训和宣传,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统计违法现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统计执法和处罚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统计执法的检查次数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给统计违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提供了纵容的客观环境,给个别统计人员的思想上造成了“统计违法、不关痛痒”的麻痹思想和松懈。
改进统计工作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乡镇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统计工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但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二、立足当前抓根本,着力强化基层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不牢将直接影响其结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在保证乡镇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落实的前提下,着力对农村村级统计工作人员的安排、培训和考核上下功夫,努力壮大农村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以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讲座,给基层统计人员适当的报表误工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夯实乡镇统计的基础。
三、着眼统计事业发展的长远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全局。统计部门作为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主管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统计信息化工程,使统计工作适应信息发展的要求。
政府应积极支持统计事业的发展,为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硬件。如微机等必要的工作工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资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大胆创新,全面推进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驻村公务员统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