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阳课件范文

太阳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太阳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太阳课件

第1篇:太阳课件范文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 阳 和 影 子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第2篇:太阳课件范文

12月10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主办的“室内太阳模拟器应用及现场展示研讨会”期间,研讨会承办单位、国内首家太阳能光热上市公司日出东方(603366)太阳能董事长徐新建首次向媒体回应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实施数月的“太阳能热水器揭黑运动”。

徐新建坦言,“黄鸣披露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行业确实存在,但有问题并不代表都是问题,任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问题,我相信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净化。我对于太阳能光热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这个行业看上去门槛非常低,有点钱的人都可以进来通过产品组装甚至贴牌生产就成立一家太阳能公司。真正深入行业、立足长远发展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企业必须要掌握核心竞争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朱俊生认为,“太阳能光热的技术,要比太阳能光伏更复杂。”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从海外引进“室内太阳能模拟器”这一尖端科研设备,并组建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首家“人造太阳”实验室的企业,徐新建在当天还公开宣布,“我们愿意将实验室和设备向同行和研究机构免费开放,提升行业整个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水平”。

《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在当天的“室内太阳模拟器应用及现场展示研讨会”上,来自皇明、清华阳光、力诺瑞特等同行的技术人员,也前往位于连云港的日出东方的“人造太阳”实验室参观,并了解这一设备对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研发的提升作用。

据悉,室内太阳能模拟器可以直接达到模拟太阳能照射的工作环境,让整个产品在测试过程中不受外部的环境、气候及时间等限制,解决了此前太阳能光热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过程中,经常受到室外太阳能光等测量环境多变等弊端。

太阳能光热技术专家、清华大学殷志强教授介绍:“室内太阳模拟器可克服气候给太阳能光热的检测研发带来的不利条件,缩短技术研发的时间成本,提升效率,降低整体研发检测周期,为行业提供更多一手数据”。

此前,黄鸣在指责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院给多家企业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涉嫌“造假”中就明确提出,“按照当时的南京天气,根本无法完成对产品的性能检测”。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人造太阳实验室的投入使用,不管外面是阴雨天还是大雾,照样可以进行产品性能的检测。更为重要的是,这会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速度”。

徐新建透露,“早在2010年,我与公司技术总工焦青太去德国考察市场看到这个室内太阳能模拟器时,我就跟焦工说,等我们有钱了就一定要将这个东西买回去。上市后公司募集的钱,我们首先就拿来进行科研大楼的建设,提升研发能力”。

实际上,在决定选择太阳能光热作为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之后,徐新建领导下的日出东方不仅创造性地实现了“四季沐歌”、“太阳雨”两大品牌相互竞争式的发展格局,还在快速提升并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2009年,日出东方就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ITW研究所和斯图加特SWT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测试设备,最终还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从玻璃管等原材料到整机研发的垂直产业链,实现了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的产业一体化布局。

第3篇:太阳课件范文

一、搭建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满足与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他们能入神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我教三下《镜子》前让学生猜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我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地竞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在学生为猜中谜底而兴奋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玩镜子吧!”我一句话把学生激扬的情绪引入“镜子”的学习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越贴进学生的生活、前概念,学生参与意识越强。我教《生物的启示》,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珍珠港》电影中飞行员驾驶飞机在夕阳中自由飞行的画面,欣赏优美的画面,“你们想飞吗?”学生都抢答“想”!其实人类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飞翔的梦想。媒体介绍飞机的发明史,更早时候古人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飞行的最早雏形工具,引导学生观察飞鸟和飞机哪些地方相似,古人为什么能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从哪些生物上得到启示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研究,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设计实验活动,体验探究乐趣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动手做”的重要性,积累探究经验才是真正的收获。教师要把“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将科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解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科学素养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在教《太阳和影子》时候,我将课堂设在学校操场上,设计四人一组和有结构的学习单。先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学生一面观察,一面记录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活动。学生兴致盎然,乐在其中,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

四、借助现代媒体,增强探究责任

现代媒体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教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先通过多媒体模拟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的情景,播放河的上、中、下游两岸的地形特点和河中岩石大小、棱角的各异;展示河的上游沟壑纵横的群山和支离破碎的绝壁;展示咆哮奔腾的江河水夹杂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块随波逐流、互相摩擦碰撞。学生在基础上,主动讨论:为什么上、中、下游的地形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现代媒体播放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关爱大自然的责任感,学生积极想象、分析、推理、解释、践行关爱自然,建设美好家园。

五、搭建延伸平台,持续探究热情

科学课的学习一般在校内,绝大多数在教室、实验室,教学时间、场地受到限制,探究条件、材料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综合探究观。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空间,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科学探究激情。我教学五上《蚯蚓的选择》时,学生自主组团合作探究,发现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但学生想知道的远远超越这些,学生间自主提出:1.蚯吲吃什么呢?2.蚯蚓是怎样繁殖后代的?3.蚯蚓呆在那么脏的环境里,容易生病吗?4.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极地,那么低的温度,他们怎么受得了?5.大雁每年迁徙,怎样正确找到来回的路?我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选择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外探究、观察,自已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

第4篇:太阳课件范文

2、因为冬季气温低,把服盆期的多肉植物,最好是放在室内有太阳光的地方,这个时候的光照比较温和,不会晒出问题的,同时,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五度以上,十度左右比较合适,有光照,一方面可以给它起到保暖升温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多肉徒长。

3、但是在其他季节的时候,刚种下的多肉,在服盆期,就不能直接晒太阳,要从开始的遮阴开始,渐渐的开始接触光照,不能一下子就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这样会影响它的服盆,可能叶片会被晒到发白,晒伤,很难看。其实如果是带土带盆栽种的多肉,除了夏季,刚拿回来就可以直接晒太阳的,但是裸根种下的,刚开始少晒点太阳,从遮阴渐渐开始晒太阳。

4、服盆期的多肉植物,除了注意光照的情况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要注意浇水,刚开始种下的多肉可以不用浇水,过两天后再浇水,而且不能浇太多,浇水太多,会导致烂根或是叶片脱落。

第5篇:太阳课件范文

关键词:语文 构建 生态课堂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其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彼此和谐协调,生成最大效能。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这种课以环境和谐相处为基础,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到生态的和谐美。一个生态的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而新课改以后,我们对拔苗助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应该建构学生自由发展的全新的生态课堂。

(1)教学目标开放。学生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他们学习是否愉快,是否积极主动,要看他是否以之为乐。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学目标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强化学生的语文观念,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着眼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2)教学形式开放,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要进行多角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2、整体性特点。生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组合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功能,必须将它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全面的整体的分析,形成语文教学的整体观。教学要有序"列、系统性。我们应该在对教学内容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对所教内容进行有效监控。语文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一位高明的语文教师应该依据语文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

3.创造性特点。“创新教育是对人类教育功能的复归.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教育的本质属性的弘扬。”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是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没有创新精神的课堂也不能称得上生态课堂。在生态的课堂中,教师既要主动创新,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创新表现。教师要适应角色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同权威论争,敢于否定权威的结论。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将创新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以至熊熊燃烧起来。靠创新激活课堂教学,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4、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一个生态的语文课堂,必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眼睛只看着眼前,鼠目寸光。语文教学,应该具有长远的计划,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语文课堂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气氛。在生态语文课堂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学生学习。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永恒的目标,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展开的;学生的发展是在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发展。教学目标则是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

(2)教师教学。教师的服务主要有指导学生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以后,教师要了解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提供学习结果呈现的机会,并组织恰当的评价,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反馈信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和教学双方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该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究所得,开门见山,直接呈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所提的问题提炼教学目标;当堂自学,由学生提出等。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自觉主动创新的课堂教学,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最后,笔者希望在教学中为广大的学生建构全新的生态语文课堂,让学生们能在和谐的、平衡的课堂中愉悦地学习,那就不仅是笔者一个人的快乐了。

(3)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即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打造“生态课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语文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今后得到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不是一句笼统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所能解决的,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授之以渔”,还应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工夫,要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让他们“一辈子”受用。

第6篇:太阳课件范文

一课程建设理念―――五个“以”

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应依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定。山东省2012年正式启动“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以培养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这决定了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也应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本课程建设理念为:依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保障,以因材施教为特色,全面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在完成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凸显课程自身的特色,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为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二课程内容的模块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模块结构

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开设的“水产养殖生态学”课程,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知识、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全球变化对水域系统的影响及对策、水域污染生态学五大教学模块,涵盖十余个理论专题。其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四部分,为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两大模块为课程的核心;全球变化对水域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和水域污染生态学两模块为拓展模块。所有模块均密切结合水产养殖理论与实践,加大与学科的有效结合,深化专业层面的知识渗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知。

(二)模块特色

1精炼学科经典

生态学基础知识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是最成熟和最经典的部分。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两大模块是课程的核心。所有的模块需在32个课时内讲述完成,因此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一大难题。我们的思路是进一步的凝练和浓缩基础知识体系,做到少而精和重点突出。对两大核心模块进行重点和详细讲述。

2密切结合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水产养殖生态学也不例外。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特别关注水产养殖实践中的生态学问题,做到生态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密切结合,用实际的水产养殖实例诠释生态学的原理。如讲授温度的生态作用时,我们会介绍鱼、虾、贝、参等养殖常见种对温度的要求及温度变化的反应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增强专业知识,且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创新―――“一平台四结合”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因此,包括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在内的国家教学资源库是高校可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与平台;许多高校的网站都设有“精品课程”专栏,这些也是可以获取和学习的宝贵资源;青岛农业大学网站中也设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另外,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包括电视专题片、DISCOVERY、BBC等相关资源,使之转化为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授课方式,可生动有趣地传授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实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与科研结合的过程实质上是继承已知和探索未知的过程[4],科研以教学为基础,科研成果反馈于教学。教材是前人成果的沉淀,为已知,科研是探讨未知。大学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已知知识,还需担负科研任务,以探求未知。通过科研活动,变未知为已知,促进教师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的过程又可为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多,受困于生态学的知识框架,往往缺乏生动鲜活的实例,学生听课容易感觉乏味。因此,我们采取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深入浅出,逐渐引导出知识点的本质。比如在讲授生理干旱环境时,让学生考虑一下口渴时有一杯高盐度的水在手中是不是也不能喝,就是有水而无法利用,不能解决口渴问题。这正如生理干旱环境一样,周围环境中有水而植物无法利用,表现出缺水干旱的症状。这种现象为生理干旱,这种环境即为生理干旱环境。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授课中我们依然坚持教师讲授为主,但更加强调和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师生互动更能体现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尊重,更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师生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注重角色的转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积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学是另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水产养殖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为学生设计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研题目,鼓励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实践操作和讨论启发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定期汇报学习效果,没有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

5教师主讲与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

借助校内教师主讲,校外专家专题报告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经典理论;然后根据课程的知识系统组成结构,形成不同的学术专题。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外聘授课专家的方法、结合主讲老师的科研优势,对设置的不同专题,邀请该专题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这种方式首先能够更充分地把一个问题讲透彻,知识点集中展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解决了教科书理论知识滞后性的问题;第三是专题讲座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发现生态学学习与水产养殖学专业知识的关联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四是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更为广泛丰富,更有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应重点在于把握课程和专业特色,重点在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应随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不断对课程建设的内涵进行探讨,不断革新课程的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定华,彭慧.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8):23-25.

第7篇:太阳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5.11.039

1 引 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它是一门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叉学科,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电路图和波形图较多,实践性强<sup>[1]</sup>。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太阳能新能源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把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又快又好地掌握必需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2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职高专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大都是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等相近专业通用的教材,但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上有所不同,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就有所不同。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电类基础较差,学习本课程时应重点强调应用,淡化理论推导。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真实,教学情景能够呈现光伏系统安装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光伏体统安装中这些任务最典型、被广泛使用到。

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以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为核心、四类基本变换器和两种控制方法为基础、兼顾当前技术发展,将课程内容分为六大学习情境:调光灯装置、直流调速装置、电风扇无极变速装置、开关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UPS)和变频器<sup>[2]</sup>。将每个学习情景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细化学习内容;每个学习任务又对应着相应的项目实训。学生以五人一组组成团队,配合完成各个实训项目,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

3 改进教学方法

3.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设计电力电子课程是以六大学习情景展开,针对每一个学习情景提出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从现象找到本质。再开展学习情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锻炼,从调光灯到变频器应用,有目的地开展培养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项目的相关知识的技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3.2 讲解与训练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如学习电力电子器件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特征,及时进行现场测试训练,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记忆<sup>[3]</sup>。

3.3 设计型思维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师在讲解一个电路之后,对后续相同结构的电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分析,由学生提出见解。如在讲解相控整流时,由于不同负载时的电路分析过程是基本重复的,为此在讲电路之前,先让学生熟悉电阻和电感的特点,然后分析电阻性负载下的电路,而电感负载电路的分析由于过程基本相同,则可以留给学生解决。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电路分析的设计,然后讨论不同控制角下的波形,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加以演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从小的实践项目到较大一点的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将学生的被动接收变为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这样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4 改革实践环节

4.1 打破原有验证性试验体系

通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交融渐进模式。如调光灯模块中,先引出分析案例――调光灯,由其工作特点引申到相关工作器件、工作电路和工作原理。学习器件时,让学生进行器件的测试,使其掌握该种器件特性;学习到工作电路和工作原理时,让其进行电路实训,自己连接电路,并通过波形观察掌握这种电路特点和应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后还进行调光灯的综合实训,让学生从安装、调试到故障分析一步步掌握和整流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2 选择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训项目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而实训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选择基础和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训项目,基础的实训项目例如单相、三相整流桥路性能研究、斩波电路性能研究等<sup>[4]</sup>。通过这些实训可以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拓扑的原理和构成,对实训结果的分析使学生对电路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训项目,例如开关电源的性能研究、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等。这些实训项目密切联系着当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同时对本课程的应用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些实训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想。

5 综合性课程设计的设想

传统的课程设计只隶属于各门课程,它们之间衔接性较差,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克服传统课程设计的不足,近年来,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备受关注,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这种开放式综合性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是:以系统化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以实际动手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求知为动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

笔者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应体现强、弱电结合的特点,因此包含电能变换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是必要的,该部分可利用通电电能变换器实验平台来实现。此外,综合性课程设计还应覆盖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检测与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内容,为此可增加单片机控制单元,电机速度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及有关机械部件,形成数字化的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以该系统作为综合性实验平台,可设立多种多样的综合设计题目,达到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的目的。

6 结 论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工科的课程,要上好这门课是不容易的。该课程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学术性和技术性很强,涉及的面较广。要搞好这项改革工作,既需要学校的投入,也需要教师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厚、知识博、能力强、口径宽和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sup>[5]</sup>。

参考文献:

[1]王卓,王强,曹晶人,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3).

[2]张洪宝.光伏技术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探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王璐.基于项目式教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4(9).

第8篇:太阳课件范文

关键词:材料;本科;创新能力;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9-03

一、前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的因素是人才,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支撑和动力的高等学校,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培养大批接受过良好工程教育,具有坚实基本工程素养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未来工程师,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材料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学科,其理论构想、创意、验证和研究都必须依赖实践来完成,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其有形化、物质化。实验教学在材料专业教育中占据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是培养材料领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要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实验产生科技发展突破性成果的一个个实例中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激情,形成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目前的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将本科教学和科研分开,本科实验教学自成一体,有专门的实验室,专门的实验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实验,而科研资源是博导、硕导带着研究生在科研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本科教学实验项目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而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年代,这一本科实验教学模式显然与时代的发展不符,与培养创新性材料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以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本科教学实验为例,本科教学实验室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体系传授材料学科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但对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实践能力则力不从心。而学科所拥有的国家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不承担一个本科实验教学项目,在创新性材料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因此,我们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材料学科教学和科研实验资源重新配置,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期望能更好地服务于本科教学,提高材料类本科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拓宽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资源,为高校实验平台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三、材料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的建设措施和成果

我们的实验室改革围绕如何科学配置实验资源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更好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材料学院实验资源现状分析。截至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科实验室完成了初级建设阶段,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学科教学实验体系和实验基础条件,实验设备总值达到了950余万元,但是没有一台单价5万元以上的设备,承担着材料学科三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任务由实验中心的专职实验员准备、指导完成。而以国家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研平台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总值达到了1800余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设备50余台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的科研任务。但科研平台在运行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不足、设备开发利用不够、教学科研资源分离,导致资源设备的利用效益偏低,大型设备的人才培养功能得不到利用,设备的领用、管理、使用、服务机制不够健全。这种状况使大型设备的人才培养功能得不到利用,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得保障。随着学校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材料学院也明确提出以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如何做好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精细管理和充分共享,推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建设。课题组通过调研相应高校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的情况,研究分析我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及科研方向等,针对实际找出实验资源配置、共享、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调整改进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根据学科特点和仪器设备类型重新划分实验室,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确定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打破教学科研资源壁垒,实施学科实验资源共享,以中心为依托统一构建学科教学科研实验平台。不再将实验室明确分为本科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将原来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各类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工程陶瓷制备技术国家地方共建工程中心、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晶体材料研究所、表面工程研究所、皇冠新材料研究所、鲲鹏精细陶瓷材料研究所、15个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等)有机整合为材料学科教学科研共享资源平台,平台管理人员实行专兼结合,实验室专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和维修工作,兼职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的指导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中心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将中心拥有的29台大精贵仪器设备按照功能分为15个机组,每个机组聘用2名以上的管理人员,实行机组负责制,每个机组必须利用大精贵仪器开设3项以上本科实验项目。材料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实行时间和仪器设备全方位开放。大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平台信息网站进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预约、实验时间预约。实验时间上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安排实验,有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设备自由开放,学生在实验室预约登记后就可以随时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室会有专门的实验教师安排指导。

3.开展创业,创新训练、竞赛,与教学实验互相补充。材料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除具备进行大学生实验教学功能外,还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的平台。利用平台优质资源开展各层次的材料实验技能大赛、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国家级、校级科技创新项目,与实验教学互相补充,弥补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的局限和不足,形成完整的实践创新体系,这是提高当代大学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4.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聘任高水平的理论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队伍水平和素质。目前平台已经聘请了28名专任教师为兼职实验指导教师。中心实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动态流入机制,提高了实验指导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实行“科研导师”制,为每个本科生配备科研导师,引导本科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以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研究活动和开放实验室项目为纽带,加强课外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延伸到学科的科研基地,逐渐使课外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5.规范过程管理,完善监控体系。实验资源平台建立以后,运行和管理由实验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学科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实验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建立完善各项平台运行过程管理制度、平台开放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实行实验室房间责任人制和大精贵仪器设备机组负责制,实验室责任人和大型机组每年年底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大学生服务的实验项目数、实验教学质量、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数、参与学生人数和大学生获奖情况等方面,考核合格的实验室和机组续聘,不合格的解除聘用。

6.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实践效果。实验教学打破本科生实验单一的演示实验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兴趣科技小组,配备大型精贵设备机组责任人为指导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提高样品处理、仪器操作、结果分析等实验技能。平台“以研究引领教学,以研究促进创新,教学和研究相互交融”,大量科研项目整合提炼为研究创新实验内容,通过课程实验、创新活动、技能大赛等多样的实验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把科研活动、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每年中心大型设备使用培训相关实验项目和学生创新活动课题达30多项,受益学生170余人。如培训学生对化学气相渗透炉、多功能高温烧结炉、计算机控制流变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精贵设备操作熟练,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在毕业时受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开发部门、质量控制检测部门的欢迎。利用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资源,近三年毕业生论文有7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42篇获得学校优秀论文;17名同学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中获奖;本科生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2篇;在“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项目中,本科生承担完成285项;材料学院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刘英,李佳,徐兆军,等.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J].化工高校教育,2011,118(2):25-27.

[2]程清蓉.改革设备管理模式,建立共享技术平台[J].大学教育,2013,(2):42-43.

[3]欧阳津,申秀民,赵云岭,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2):79-80.

[4]许志刚,刘智敏,字富庭.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9):20-21.

[5]顾文豪,齐元胜,赵世英.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学科竞赛平台的辩证发展关系[J].大学教育,2013,(2):19-20.

第9篇:太阳课件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 动态实践教学 商务文化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上的商务往来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商务英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的热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述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商务文化素质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在商务活动中无法有效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甚至无法理解常见的商务英语词汇。为了提升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商务英语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动态实践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商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商务英语属于语言类学科,但是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商务英语的使用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即语言使用场所主要为跨文化的商务环境。文化与语言不可分割,二者存在着辨证关系,首先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其次,如果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那么就能蚋加熟练与准确的应用该国家的语言,反之如果对一个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那么就很容易用错语言,有时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商务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商务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商务文化的了解程度。

2.商务文化之间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在商务贸易上的表现也极为明显,首先各国在风俗传统、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商务往来的过程中,贸易双方通常对细节较为关注,对同一问题合作双方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果差异化的思想累积过多,就会对贸易互动的展开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在商务价值观上中西方也有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集体主义,注重对整体利益的维护,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性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在商务谈判中,我国谈判代表一般需要对集体进行交代,最终结果由投票等民主方式决定,而美国、英国等则将决定权全权交给谈判代表;最后是在经验管理方式上,由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各国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各国的贸易形式、合作方式等不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3.商务英语的教学现状。在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仅注重对学生词汇积累、词汇理解、语言使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却忽略了语言环境、语言文化知识的渗透,致使语言与文化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在贸易往来中学生以中式文化习惯或思维与合作方进行交流,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冲突与误会的发生,影响贸易合作的效果。因此就教学现状来看,加强对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商务英语课程动态实践教学中培养商务文化意识的方法

动态实践教学即根据学生年级、学期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实践培养方案,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商务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计算机基础与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高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翻译、双向口译、商务法、商务金融、电子商务实训等能力。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英语实践、商务实践以及电子商务实践三部分,这三部分实践同步进行,保证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对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当贯穿实践教学的始终。

1.构建全面的商务英语课程动态实践教学模式。

(1)师生互动模式。商务英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日常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商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形成良好的课堂实训氛围,在情境表演中,教师要首先肯定学生的努力,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然后对学生实训中使用的不符合西方商务文化需求的语言予以纠正,加深学生对商务文化的理解,长期的实训能够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素养。

(2)人机互动模式。仅凭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训,学生的能力是无法满足实际的商务需求的,因此不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实训中,否则很容易出现差错,继而影响企业贸易的顺利展开,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应当通过人机互动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应当引进先进的设备与软件,并建设专业化的模拟实训室以及语言实验室。商务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不可能轻易让缺乏经验的学生参与实践,此时人机互动模拟就显得极为关键,计算机具有智能化特征,能够与学生进行商务英语交流,同时软件严格按照实际的商务需求进行设计,因此其语言使用与商务文化相符合。长时间进行人机交流,学生的商务文化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校企互动模式。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趋势,校企互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首先,企业具备大量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人才参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其次,企业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实训场所,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挂岗锻炼,从而提升教师的能力;再次,企业可以适当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让学生可以深入到商务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商务能力,并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商务文化在贸易交流中的作用;最后,企业可以从院校中挑选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使企业的人才资源得到不断的补充。

2.把握商务英语课程动态实践教学开展的关键点。

(1)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无论是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还是校企活动模式,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专用经费。学校可以设置专项科研资金以及实训基金,专门用于动态实践课程的建设,除此之外,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双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实习资金筹措机制,明确好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负责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与技术资源,而企业在负责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学生或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训时,企业应当支付一定的报酬。

(2)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学习的课程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涉及到了众多基础性的课程,为了保证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有效性,学校应当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将非专业性课程的课时进行适当的缩减,增加专业性、实用性强的课程的课时,将就业优先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学习。当课时增加以后,教师除了可以增加实训时间外,还能够将商务文化的学习引入到课堂上,可利用众多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对商务文化的认知。例如,泉州高职院校就对自身的课程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英语类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调整为1:1,将商务实践类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调整为了3:2。

(3)加强相应的设施建设。设施建设也是动态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与保证,课堂实训中,教师需要用到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在人机模拟实验室中,学生需要利用智能化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进行实训。为了保证各项实训活动能够有效展开,学校应当加强相应的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与软件如单证操作模拟系统与进出口操作模拟系统等,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3.动态实践教学中培养商务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

(1)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为了保证商务文化内容能够有效的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当积极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应当树立商务文化意识,能够根据商务环境的不同改变英语交流方式;其次,教师应当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商务文化的内容有效的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商务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应当具有调控课堂的能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促进学生商务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培训与考核,与企业展开合作的学校还可以让教师参与挂岗锻炼,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参与真实的商务贸易活动,加深对商务文化的感知与领悟,从而更好的对学生予以专业性指导。

(2)在课程中导入商务文化。课堂是学生了解商务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当对课堂时间予以有效利用,将商务文化导入到日常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从文化层面上对语言内容进行讲述,以“狗”这个词为例,在中国文化中“狗”通常含贬义,代替坏人、坏事,如狐朋狗友;而在英语文化中常以“dog”一词表示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等。商务英语与通用英语在使用中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需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如“保税区”,普通语境中可将其翻译为“tax free area”,但是在商务往来中,这一词语很容易被误解为“免税区”,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应将其译为“bonded area”。

(3)丰富教学方法及其形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感受商务文化。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商务贸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话,开展虚拟商务贸易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也可以采用任务学习法或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或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在外商接待环节中,接待者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sir.You’d better have a rest.Since you are old.’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客户的不满?”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将充分了解商务文化意识在商务贸易往来中的重要性。

(4)开展多样的跨文化训练。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文化差异分析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在企业实训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指导,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错误影响贸易活动的顺利展开,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参与商务翻译等基础性的工作,在对商务文件翻译时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商务能力与素质。

结语:商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它体现在国际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在贸易活动中,合作双方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那么就很可能出现文化障碍甚至是冲突,为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对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商务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性,使之能够有意识的避免文化冲突。商务英语专业应当不断完善动态实践课程建设,让学生在实训中切实的感受到商务文化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商务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赵迎春.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魏巍.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