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

第1篇: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1、对检查中出现APP记录患病情况与实际不一致问题。

整改措施:要及时完整的录入贫困患者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重新入户核查确定实际情况,确保“一人一策”、手机APP、分类救治台账与实际情况均一致。

整改成效:“一人一策”、手机APP、分类救治台账与实际情况均一致。

2、对年纪较大的部分村医,无法熟练操作医保报销系统的问题。

整改措施:由医保局牵头,卫生系统全力配合,对全市所有村医开展分批次再培训,对于年龄较大实在无法操作的,由村卫生室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负责为其报销。

整改成效:已完成培训。对于年龄较大实在无法操作的,由村卫生室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负责为其报销。

3、部分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政策掌握不牢

整改措施:(1)利用农村广播喇叭喊话模式进行反复宣传。(2)利用村卫生室健康宣传栏进行宣传。(3)利用三级家庭医生入户随访进行宣传。(4)利用2级医院巡回医疗时进行宣传。

整改成效:贫困人口基本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4、部分贫困人口不知晓县级家庭签约医生

第2篇: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一)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及秋收工作。当前正值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为达到“稳产增收”的目标,继续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做好汛期防灾减灾,提前谋划,积极调配秋收所需物资,做好秋收工作,确保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要有所增长。

(二)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一是狠抓《县牲畜出栏管理办法》的落地落实。根据牲畜存栏数量,核定出栏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积极引导、鼓励牧民出栏牲畜,年底牲畜出栏数较去年要有显著增长。二是结合州级下达畜禽改良及本品种选育1万头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剩余2500头畜禽改良及本品种选育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目标任务。三是总结春季防疫经验,提前调配秋季防疫物资,扎实抓好今秋防疫和包虫病防治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疫情。

(三)加强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一是加强对续建项目工程质量及进度的管理工作,明确要在今年完工的项目,必须要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做好项目收尾、审计等后续管理工作。二是抓好新建项目的工程进度,把好质量关,要按照年度既定建设计划,完成当年建设内容。三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抓紧拨付建设资金,确保支付进度。四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衔接,做好2020年度--2021年新建项目申报工作。

(四)落实农牧民补奖政策。2019年草补政策实施禁牧补助627万亩,实施草畜平衡603万亩,按照省州安排,及时兑付两项直补资金共6210万元。截止5月底,已完成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工作;在7月中旬之前完成农牧民补奖信息核及公示,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农牧民补奖政策资金兑付工作。

(五)加强农牧业安全生产管理。一是做好农畜产品供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中小学食堂农畜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故。二是积极推进农机尤其是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考证及拖拉机年审工作,在下半年要开展1次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农事繁忙季节组织开展1次行业内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三是按照中央、省州非洲猪瘟防控要求,加强对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调运管理检验检疫,确保我县不出现疫区的生猪及生猪产品,确保我县生猪市场和生猪产品的绝对安全。四是加强对项目施工安全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提前谋划,要求施工企业做好民工工资兑付等工作。五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一要继续做好汛期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工作,二要提前调运应急饲草料,做好打贮草基地饲草料收贮工作,应对重大雪灾的发生,确保今冬明春牲畜顺利过冬。六是对种养殖大户、集体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按照年初既定的扶贫专项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序时进度,按时完成“农牧产业扶贫专项”所有工作任务。二是抓实抓深抓细“五个一”帮扶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农技员驻村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县驻村办每月下发的帮扶工作任务清单要求,按月做好当月的农机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工作痕迹管理。三是配合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泥朵镇做好脱贫攻坚大普查相关工作,全力做好年底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相关工作,实现脱贫攻坚圆满交账。

(七)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深改工作任务。下半年要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农业农村深改任务的牵头抓总,及时与涉改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及时收集改革信息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争取全州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先进县的荣誉。

第3篇: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落实,紧扣市委脱贫攻坚“133”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上下齐心、压实责任、打牢基础、细化措施、强化保障、全面发动,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镇情

豆沙位于盐津县境西南部、关河南北两岸,辖6村1社区,16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6.74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7598户24218人,2019年农村常住人口4683户20961人,有汉、回、苗、白等民族。境内山峦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因关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条状侵蚀山地,多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万古黎山1984米,最低海拔黑眼溪沟口460米。昆水公路、内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东西沿江横穿而过。自秦开五尺道以来,豆沙关就是中原与边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并享有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小集镇、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镇”六大殊荣。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4.51亿元,同比增长6%,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43.31万元,同比增长38.01%。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560元、32636元。目前,全部自然村已通水、通电,有村级卫生室7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小组活动室19个,达到需求全覆盖。有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省、县6个挂包单位共派驻6个驻村扶贫工作队2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二)贫情

全镇有贫困村6个(深度贫困村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21户7946人,贫困发生率为37.9%。致贫原因方面:交通条件落后3280人,占比41.3%;缺技术2811人,占比35.3%;自身发展动力不足643人,占比8%;因病、因残588人,占比7.4%;因学致贫212人,占比2.6%;缺劳力352人,占比4.4,缺资金、因灾60人,占比1%。通过近年来的脱贫攻坚,累计脱贫1758户7740人,剩余未脱贫人口63户20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

二、主要做法

紧紧围绕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要求,紧扣“571”脱贫标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实践干部“一竿子插到底”解决责任落实问题,问题“一篓子带出来”解决政策落实问题,工作“一揽子向前推”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的“三个一”工作法,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措施,全力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出列“百日攻坚大会战”,全力以赴把初心使命镌刻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推动豆沙农村大发展。

(一)压实三级责任。坚持指挥靠前、力量下沉、层层压实责任要求。一是镇设领导组。成立由挂钩县处级领导任组长,其他县处级领导和镇党政主要领导任专职副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和各村指挥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站所负责人和各村支书、主任、第一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研判、项目资金、住房安全、教育扶贫、饮水安全、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等11个工作组。镇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调整充实豆沙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通知》《豆沙镇2019年脱贫攻坚总体工作方案》《豆沙镇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方案》《豆沙镇脱贫攻坚“夏季攻势”作战令》《豆沙镇脱贫出列“百日攻坚大会战”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工作统筹,担起主体责任。二是村设指挥部。各村对脱贫攻坚指挥部进行改组重建,指挥长由挂包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统筹工作力量,结合实际成立专项工作组,合理确定和安排各专项组组长和组员,确保县、镇、村三级干部全部参与、不漏一人。三是组有小助理。由挂联干部担任社长助理,建立“733”责任清单,即挂联干部对所挂联的农户实行“7包3帮3清”(“7包”:一包人口精准无误,二包收入稳定达标,三包义务教育无辍学失学,四包健康扶贫政策知晓,五包家居环境卫生整洁,六包信息资料完整,七包进退时序群众认可。“3帮”:一帮解决住房安全,二帮解决饮水安全,三帮解决实际困难。“3清”:一是挂联农户一口清,二是挂联家庭户户清,三是挂联变化及时清),落实“523”工作机制(所有干部每月下乡不少于5天,其中2天入户走访、3天集中攻坚),进一步压实挂联干部工作责任,全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二)做实“六个精准”。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一是精准锁定对象。在常规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识别标准,按照“三评四定”“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相继开展了“大遍访”“回头看”行动,2017年5月至7月开展了一轮全镇总动员、农户全覆盖的精准识别,选派80名干部深入166个村民小组用一个月时间户户上门、直接调查所有5140户农户,全面筛查农户、甄别卡户,评议、审核和公示率100%。2018年通过村村清、户户清行动,持续开展不精准对象清理、档外对象普查等重点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综合研判,有力确保了对象精准。2019年新识别6户23人,补录1户5人,正常退出158户617人。二是精准规划项目。全面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采取自下而上的精准和自上而下的统筹相结合,层层规划、级级把关,建立了镇级路线图和村级施工图。2018年至2020年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贫、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公共服务、转移就业、产业扶贫11大类358个项目,规划总投资23842万元,其中:2018年15805万元,2019年5364万元,2020年2673万元。三是精准安排资金。2014年以来,共计投入资金46970.75万元。其中:易地搬迁13769.36万元、交通扶贫9959.96万元、产业扶贫4330.19万元、生态扶贫4044.83万元、教育扶贫3668.91万元、兜底保障3457.38万元、危房改造3296万元、电力基础设施2532.89万元、健康扶贫853万元、饮水安全468.4万元、文化公共服务275.5万元、金融扶贫221.22万元、劳动力就业159.29万元。同时,全面加强了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精准高效。四是精准因村派人。全面建立“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钩帮扶长效机制,统筹各级干部职工252名(其中县级176名),因村因户与贫困户结成“一帮一、一帮多”精准帮扶对子,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各级挂包单位选派20名干部组建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下派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严格执行驻村队员每月22天工作制度,加强驻村工作督查考核,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优先评优提干,工作散漫、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一律召回并严肃问责。五是措施到户精准。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因贫施策,细化完善镇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为脱贫攻坚构建了系统、完整、健全的政策措施体系。六是脱贫成效精准。严格按照户脱贫、村出列标准,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有序退出机制,达标一个出列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制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贫困村出列后需要培育和巩固自我发展能力,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摘帽不摘政策,确保真脱贫、不返贫。全镇6个贫困村1821户7946人贫困人口中,2014年脱贫291户1464人,2015年脱贫127户632人,2017年脱贫956户4317人、黑喜村出列,2018年脱贫222户691人、长胜村出列,2019年脱贫158户617人、其余4个村出列,2020年脱贫63户200人,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动态清零。

(三)落实“10项”政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制定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全面落实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脱贫10个方面的项目政策。

1. 饮水安全:近年来,累计实施人饮工程39件,水窖30个,投入资金468.4万元,覆盖2251户1.2万余人,水质检测合格率100%,实现全镇人口饮水问题全部“销号”清零。

2. 教育扶贫:一是落实政策保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2346名学生“两免一补一计划”、普通高中“一助一免一补”、职业教育资助“一免一助一计划”、大专及以上“一助二奖一贷”等教育补助政策。目前卡户中本科92人(在读60人)、大专91人(在读42人)、高中250人(在读146人)、中职在校69人。二是实施薄改计划。中学,中心校,长胜、万古、石门小学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三是全力控辍保学。坚持“查户籍对学籍、查学籍对学生、以实际对系统、以系统对责任”“两查四对”要求,按照“摸清家底、依法处置、规范责任、动态管理”的“四步走”模式,认真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全覆盖大排查,经摸排,全镇共有6-16周岁适龄儿童2386人,辍失学1名已上诉法院劝返(唐贵兵),1人无法联系(银厂邵海珍),有效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有保障。

3. 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四重保障”“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定额补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0元/人·年。镇卫生院面积达标,床位30张,人员配备、医疗设备基本满足临床需要,配套建设中医馆,6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标。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政策2197人次报账451.69万元;享受大病保险政策354人次报账53.58万元;落实医疗救助政策1735人次支付资金58.12万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1269人次支付资金46.54万元。完成32种大病筛查137人、25种慢特病筛查755人、4种慢病筛查47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人群(四类慢病)患者已签约履约3035人,实现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签约全覆盖人;因病致贫91户344人。

4. 农村危房改造:近年来,按照“以房找人、以户找房,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因地制宜、应改尽改”要求,全镇累计实施农危改1729户(四类对象1106户,非四类623户),投入资金3296万元,实现危房清零;同步推进拆旧拆危,坚持“一户一宅”,全面排查拆除整治农村危房829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5. 易地扶贫搬迁:建成汇同溪和柏果坪两个易地扶贫安置点。累计完成易地搬迁585户2696人(卡户511户2374人),其中搬迁汇同溪安置点144户651人(卡户109户501人),柏果坪安置点79户389人(卡户73户362人),水田新区327户1500人,进城安置2户11人,搬迁至昭通33户145人(靖安29户126人,卯家湾4户19人)。有易迁劳动力1336人,现已就业1179人,就业率达98%。易迁户“三块地” 14679.91亩,其中林地 10226.7亩(流转342.2亩,用于发展林下养鸡342.2 亩),耕地 4395.21亩(退耕还林还草4053亩。流转 2441.09.亩,用于种竹子1832亩、养鸡6.89 亩、养牛33.6 亩、种草568.6亩),宅基地 58亩。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9个,6个村行政村公共服务建设全达标。

6. 就业扶贫:累计开展引导性培训1454人次,技能培训60人次,投入资金94.68万元,实现卡户中缺技术家庭培训全覆盖。全镇劳动力人口总数12569人(其中公益公服岗309个),通过培训引导外出就业、公共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集体公司开辟岗位等方式,已就业10549人,就业率为83%(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4313人,已就业3895人,就业率为90%);建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报备制度,全镇外出务工劳动力由村民小组长进行报备,现累计完成劳动力报备12569人,报备率为100%;稳岗补贴现兑现458人65.1万元,交通补贴兑现19人0.58万元。

7.产业扶贫:全镇累计落实产业9.35万亩,其中笋用竹7.6万亩,有机果蔬基地0.65万亩,花卉苗木0.3万亩,石缸茶0.2万亩,中药材0.5万亩,花椒0.1万亩;竹银华山、远卓魔芋龙头企业2个,黑喜农副产品加工厂1个,石缸茶、竹笋加工厂2扶贫车间建成投产。投入资金4330.19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2020年,围绕县委“乌鸡、竹笋、肉牛”三大富民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是肉牛养殖。2020年计划养牛2600头,建设养牛场13个(其中政府代建2个),目前,已完成草山种植4064亩,养牛场建设完成,存栏1277头,组建6个养牛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176户,推荐农户贷款128户贷款金额1867万元,目前已放贷46户332万,其余正在审批中。二是竹笋产业。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按照“新植一批、改造一批、更换一批、选种一批”的“四个一批”要求,用三年时间,打造10万亩竹园,套种100万株槐花、养殖2万箱蜜蜂,实现竹槐蜜旅融合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已累计发展7.6万亩,共覆盖农户1904户7425人,其中卡户823户3209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高产稳产、同股同价、高度组织化的目标。。三是乌鸡产业。计划发展乌鸡养殖120万羽,目前建有养殖场三个,圈舍51间,放养场地295亩,年出栏达4.5万羽。按照县委“抓两头、节中间”的发展思路,主要通过“建示范、强带动”抓养殖环节,2020年新建乌鸡示范场13个、乌鸡代养点133,年出栏达到18.4万只,覆盖农户218户816人,其中卡户86户342人。

8. 生态扶贫:实施退耕还林39534.4亩,低效林改造19548亩,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07944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2725.8亩,荒山造林(宜竹林地造林)6000亩,营林生产管护道建设19.1公里,累计聘用建档立卡户为生态护林员128人,发放太阳能794台、节柴灶695台、沼气池650口。

9. 金融扶贫:发放贴息小额贷款616户2552.9万元,养牛贷46户332万元,用于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累计贴息221.22万元。

10. 综合保障脱贫:近年来,累计发放农村低保8329户16389人,发放低保金2919万元。2019年实施农村低保1026户2177人(兜底保障167户252人),其中卡户665户1660人;城镇低保411户625人,其中卡户56户156人;特困供养209户228人(五保户43人),其中卡户103户115人;残疾人两项补贴480人,其中卡户295人;孤儿补助41人,其中卡户25人。共发放临时救助103.24万元,切实解决残疾、孤寡、特困户等740户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三、主要成效

通过连续几年真金白银的投入、真心实意的帮扶,全镇农村发生了真真切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基础变好。道路交通极大改善,累计硬化通村公路、产业路133公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行政村、村民小组全部通动力电。电视广播信号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并延伸到部分村民小组。6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6个村行政村公共服务建设完成,公共服务极大提升。

2.村庄变美。几年前,破旧房屋随处可见,现如今,传统民居改造一新,楼房平房比比皆是,有的还贯通了入户路,行道树遍布村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改善,厕所改造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3.产业变优。三大富民产业稳步推进,2019年新植竹笋3.1万亩,累计达7.6万亩,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规范化管理,竹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高产稳产、同股同价,达到高度组织化目标。乌鸡产业通过“建示范、强带动”,建设示范园,带动群众养殖,实现新增存栏13.3万只,年出栏达到18.4万只的目标。3973亩草山种植完成,24个养牛场逐步启动建设,肉牛产业平稳起步,彻底改变了群众只会种玉米的传统观念。

4.作风变实。广大群众真实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干部,作风越来越实,已由走马观花式扶贫、蜻蜓点水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干部下沉,深入群众,走村入户体民情、听民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几乎丧失生存土壤。

5.民心向党。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真帮实扶,经常召开群众会、家庭会等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惠民政策,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热情周到服务群众,目前,群众的感恩意识明显提高,满意度和认可度大有提升,特别是疫情爆发以后,民心向党、人心归党,基层堡垒越来越牢。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1. 困在交通,道路通则一通百通。近年来,全镇累计投资9900余万元,完成片区公路硬化148公里,建成林家渡、红沙大桥,交通条件大为好转,但大部分村组聚居地山高坡陡,道路大多为泥土路,目前尚有100余公里村组道路未硬化,晴通雨阻,群众对村组道路项目建设充满期待,还需上级在村组道路建设上给予一定倾斜和考虑。

2. 难在产业,产业强则群众富。全镇产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土地贫瘠、基础薄弱,已有产业规模小、分布散、效益差,只有竹笋产业较为稳定,但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半径都有较大差距。

3. 缺在人才,人才兴则城镇兴。由于区域偏僻,发展滞后,教育落后,全镇高中学生447人,大专以上265人,呈现出无专业人才、难留住人才的局面,村社干部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经营集体经济和助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有限。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三个落实”,做到四个不摘。脱贫退出后,始终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要求,严格目标标准,继续实施精准帮扶各项政策举措,压紧压实帮扶干部的责任,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铁律,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

第4篇: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新方向,不断开创新局面。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等一下,李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卢常委将作总结讲话,希望大家务必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年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成果丰硕,**年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成绩喜人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发展战略,着力富民产业、美丽乡村、扶贫攻坚、改革创新、基础建设,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呈现提速升级的良好态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7亿元、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63元、增长10.8%,接待国内外游客71.2万人次、增长23%,完成旅游收入9880万元、增长25%。主要有六大新亮点: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达7.5亿斤。富民产业规模壮大,新增井冈蜜柚1.43万亩、竹木花卉2.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5.95万亩,连续四年全省第一;龙脑樟、黄栀子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安福米猪”提纯保种选育进展顺利。加快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拓展了示范园旅游功能,被评为全市“十佳乡村旅游点”,初步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鲜果采摘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二是农业农村改革激发新活力。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农村土地确权基本完成,发放证书4.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新增土地流转3.2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187家、专业大户206户。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稳步推进,3个乡镇综合执法局挂牌运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日趋规范,阳光农廉网上线运行,林地用途管制“一张图”编制完成。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亮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同步推进,推进了9个中心村和11个烟草援建点建设,完成了45个一般村点建设,进行了陈年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和乡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全县1000余个组初步建立健全了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完善提升了镇村联动和示范带建设,打造了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岗口村塘下等一批精品示范点,2个村庄入围“江西百个最具乡愁村庄”。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营造林36.4万亩,建成风景林示范点11个、营造林示范点8个,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长,荣获全市森林质量提升优秀县。开展了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枫田镇车田村被命名为省级水生态文明村,水库水质治理稳步推进,水库水质明显改善,**年荣获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养优秀县。

四是精准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364.5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县财政统筹扶贫资金5000万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建立了单位挂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32个县直单位、760名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派驻“第一书记”31名,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挂点帮扶、结对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4634户,搬迁移民1600人,帮扶6800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井冈蜜柚等富民产业,资助13331名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全年减贫74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7%。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获得新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5.4万亩,获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县,完成了2条中小河流治理、2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1处重点山洪沟治理、38座山塘整治、4座小水电改造和2座电站电气化建设,启动了白门洲等6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谷口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4.5万人。气象水文预测预报预警体系不断完善,林火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基本覆盖,防汛抗旱队伍、森林防火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防汛、防火、防疫工作扎实到位,荣获全省森林防火优胜单位,县专业森林消防队获得全省先进。

六是旅游发展目标实现新拓展。积极融入赣西旅游圈,实施“决战景区”战略,加快了武功山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武功山三天门索道建成并投入运营,羊狮慕景区开发和索道建设加快推进,武功山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羊狮慕景区获批为第六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拓展农业旅游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点,围绕提升美丽乡村的旅游功能,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点。

**年农业农村和旅游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圆满收官划上了句号。“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也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旅游投入最多的五年,全县上下坚持“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坚持工业化的理念、项目化的手段抓农业和旅游,全县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站上新起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谨向为“三农”和旅游工作贡献智慧、付出辛劳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农业仍然是我县“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且制约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一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县还有2万余人未脱贫,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成效不明显;二是农业水平化还不高,特色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少;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农村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四是旅游投入还不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鼓劲加压,全面落实今年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谋划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十分关键。我们要深刻领会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农民增收脱贫,加大富民产业、绿色品牌和旅游基础建设力度,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限期脱贫”为使命,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按照“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脱帽”的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减贫7500人,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一要精准识别和分类。前段时间,围绕精准识别市县开展了“四项专项”检查,发现我县的扶贫对象不够精准、扶贫对象数据信息不够准确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要在前阶段比对和筛查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过筛过点的办法,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识别,实行再确认,再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剔除”,对应纳入而未纳入的贫困户按识别程序及时增补,坚决杜绝“五类对象”的出现,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同时,做到精准分类,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条件,进行精准分类,设立“黄、红、蓝”户,为分户施策打下基础,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二要精准发力。坚决落实好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突出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扶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方面,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动员组织和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大力发展我县的农林主导产业,通过入股或收入保障性合同等方式,把有意愿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结成利益联结体,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同时,对没能参加或没有参加条件的贫困户,依据贫困户的不同产业发展意愿,结合贫困户自身条件,因户、因人施策,制订各自的产业发展计划或者入股分红办法,做好帮扶工作,确保该部分贫困户收入不断增长。要做好产业扶贫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培训提升贫困户的致富本领、增进贫困户的自生脱贫动力。通过产业扶贫,建立起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安居扶贫方面,要积极整合移民搬迁、美丽乡村、“空心村”整治等项目,大力推进安居扶贫工程,年内力争完成移民搬迁589人,实施土坯房改造270户。“凡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全部实施搬迁扶贫,对无力改建房的绝对贫困户,实行免费改造或“交钥匙”,让绝对贫困户住有所居。保障扶贫方面,对蓝卡户实行兜底保障,在最大限度内叠加政策,确保特困群众有尊严地生活。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大病救助以及就学保障政策,落实政府保障和户均一亩柚“双保险”兜底脱贫。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举措,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解决好“如何扶到位”的问题。

三要精准帮扶。继续强化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确保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工作组及结对帮扶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经常深入贫困群众家中解决实际困难,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其脱贫信心,落实好“扶贫责任”的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解决扶贫先扶“志”的问题,千万不能走入“政府干、群众看”的误区,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以赴抓好现代农业。坚持以富民产业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做强井冈蜜柚产业规模,深入实施井冈蜜柚“百千万”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以横龙、严田等乡镇为重点,抓好严田镇青桥村蜜柚育苗基地建设,提升横龙镇石溪、严田镇邵家等示范基地,新增井冈蜜柚0.75万亩,落实老乡工程6000户。着力提升烟叶产业水平,以寮塘、严田、洋溪、竹江、洲湖、甘洛、洋门等12个乡镇为重点,强化田间管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努力实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巩固发展粮食、油菜、有机蔬菜、高产油茶、竹木花卉等传统产业,力争粮食、油菜播面稳定在82.7万亩、11.4万亩以上,努力使这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新增高产油茶1万亩、龙脑樟0.5万亩、安福甜茶0.5万亩、黄栀子0.1万亩。

第二,强力推进示范园建设。今年,要加快提质扩园建设步伐,完善园区路网、水系等基础设施,重点在良种良法、农民培训、产业升级、多元投入上下功夫,拓展农业功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核心区面积达到3200亩以上。要积极引进2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园,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示范园集聚,逐步扩大示范园辐射范围,提高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积极促进“接二连三”。要强化农业招商力度,全力组织对外招商,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力争年内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业服务网络,新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业观光采摘园,精心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深圳前海八实万运营基地建设同时,选择1-2个农产品和5-1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试点,努力打造1-2个农产品电商示范点。

(三)以“中心村”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五美”标准和“八不八多”、“农民上坡”等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进一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第一,精心打造示范工程。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工作思路,重点抓中心村建设,巩固和提升美丽乡村示范带档次。一方面,要在巩固原有通道示范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精心打造高速连接线至武功山精品示范带。另一方面,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点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9个中心村整村改造任务,认真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等“七改三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及耕地保护,结合空心村、土坯房改造,着力推进一般村点建设。其次,要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人的新农村”,传承和弘扬优秀庐陵文化、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强化休闲场所、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管理等设施配套,着力打造一批注重文化传承,体现生态理念的精品示范点。

第二,全面提升清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探索建立管用可行的村庄垃圾清运、处理、保洁长效机制。抓设施。强化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2座垃圾压缩转运站、9个中心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确保洲湖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年内每个乡镇都要建设1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个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强管理。按照“管干分离、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每个乡镇均要组建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要强化日常监管,对所有保洁员实行“四定两挂钩”,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时清理,与工资待遇挂钩,与长效聘任挂钩。要积极探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形成农村垃圾治理新常态。营氛围。深入开展“农村星级清洁户”等各类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活习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到户,营造“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氛围。年底前,要确保70%以上的乡镇、村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实现“六个有”和“六个基本没有”目标。

第三,深入推进生态工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生态至上理念,以治山、理水、防污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建养。治山,就是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低产低效林改造,确保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全面实施林地用途“一张图”管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空间管制。加强林地和自然区保护,积极探索发展碳汇交易,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理水,就是重点实施县乡村三级“河长制”,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强河流和水库管理,坚决清理肥水养殖,持续巩固提升水质治理成果,强化泸水河跨界断面及社上水库、东谷水库等重点水域的水质水环境监测,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河流及大中型水库全部达标,小二型水库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防污,就是重点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扎实推进农业“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四)以“激活动力”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抓好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交易平台建设,围绕富民产业发展、土地综合效益提升,引导群众推进土地适度流转。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培育,力争新增家庭农场50个、农民合作社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积极创建1—2个精品示范社、10家精品示范家庭农场,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要大力推进涉农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做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进林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要加快实施扩权强镇。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紧扣“三个二”目标,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宜居宜业上下功夫,强化简政削权、政策扶持、强基固本,把试点镇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局作用,依法行使城管环卫、建设规划、劳动保障等领域的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

(五)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全力以赴抓好基础设施。要补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短板”,巩固提升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规划修编和“上图入库”,统筹抓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渠系、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县城防洪工程、竹江乡防洪工程和白门洲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尽快启动洲湖镇神口水库建设。巩固提升已建农饮工程,保障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需求。加快山庄、赤谷、枫田、竹江、金田、泰山等6个乡镇的小农水项目建设,完成谷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确保水库水源灌溉到田。

二是强化农业安全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抓好气象、水文预警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优化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和预案,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预防体系、扑救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森林防火能力;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提高动植物病虫害防疫能力,确保农林生产安全。

三是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安福“三农”家底。加强农技推广,加大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6%,强化机耕、机播、机收、机防公益。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扩大“财政惠农信贷通”、“金穗油茶贷”等信贷产品的放贷范围和总量,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富民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保险,落实保险政策,增加保险品种,扩大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六)以“旅游兴县”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武功山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要立足大武功山旅游发展战略,发挥武功山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一要加速武功山景区建设。策应全市“三山一江一城”旅游发展,启动武功山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金顶、箕峰景区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武功山游客服务中心、羊狮慕索道等建设,启动羊狮慕景区二期(金牌山景区)和南大门片区建设,开发水系瀑布景观,确保羊狮慕景区上半年全面对外开放。尽快启动安下至文家公路改建,加快推动文家片区道路、商业街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抓好泰山乡铜溪村旧村改造。配合省里做好赣西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促进武功山全面融入全省“大武功旅游”,实现资源共享。

二要加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武功山景区,完善乡村旅游规划,继续推进高速连接线至武功山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养老、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古村民居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每个乡镇打造1个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点,全县新增4A级乡村旅游点2个,完成21座旅游厕所建设,形成山上山下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全力争创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借此机会,我再简要强调一下当前农业农村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做好农田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供应,保障农民利益。要加强天气预测预判,及时农情信息。同时,抓紧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扫尾工作,做好资料整理和总结验收。

二要做好防大讯准备。要树立防大汛的思想,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做好防汛各项准备,深入开展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同时,要正确处理防汛和抗旱的关系,积极做好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三要做好动植物防疫和森林防火。要全面强化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下周一就是清明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做好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第5篇: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把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全县贫困人口比2002年减少了1.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000余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产业。在扶持洋坪镇马渡河柑橘示范区等5个产业扶贫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了6个村的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柑橘基地4万多亩,茶叶2万余亩,食用菌发展规模达到1.1亿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规模以上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5家,3.65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比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5.7%,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坚持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为主,以设施建设、“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建设。年来,已完成了30个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80公里,累计投入2.1亿元解决了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兴建末级渠240公里,完成晓坪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农网完善化建设任务,累计新建沼气池达9560口。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户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居住“三不通”的贫困农户稳步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户,完成扶贫搬迁408户1489人,完成生态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迁户基本实现脱贫,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四)以满足贫困人口需求为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学生救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救助和“三下乡”等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和老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新建农家书屋110个、村广播室102个,新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阵地87个;新建、改造2家县级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和45个村卫生室,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积极推进了“两项制度”对接,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和特别困难贫困人口基本纳入低保,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贫困人口。自年来,全县共投入4亿多元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累计有5790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9.86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救济救助困难群众9500人次。

(五)以社会扶贫为重点,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活动和“百企反哺”活动。全县县直单位每年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500多件,捐赠和争取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结对帮扶基地100多个,建立农家书屋40多个,累计向贫困村捐赠各类书刊5万余册。累计有50家民营企业支持贫困村建设,为贫困村捐资捐物折款500多万元。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调查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认为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二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三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越来越重。四是扶贫开发争取资金难度越来越大等。

二、相关建议

为深入推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创新完善扶贫方式,确保扶贫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要根据国家、省市扶贫纲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计划,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效推进。要加大全县贫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贫困人口的现状、需求、脱贫路径,为扶贫计划推进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城镇农村统筹规划,各乡镇、村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作出具体扶贫规划,做到上下衔接协调推进。

(三)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要以“雨露计划”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乡镇、村居的工作积极性。要把扶贫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种渠道的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自主脱贫的积极性。

第6篇:脱贫攻坚普查培训总结范文

今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今年也是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必须积极利用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二是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带来了能源、原材料等资源要素价格的回落,为我市企业降低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等要素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经过三十年改革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奠定了较好的体制、技术和物质基础。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对困难局面及今后可能加重的情况有充分估计和思想准备;又要牢牢把握今年面临的机遇,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非常的办法,非常的措施,非常的力度,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民生不懈怠,坚持稳定不折腾,只争朝夕,奋力追赶,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市委“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转作风、求实效,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根据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自营出口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6‰以内。主要工作是:

(一)保增长,抓转型,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要求,强投入、促增长,调结构、抓转型,强势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三次产业融合互动,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投资和原材料降价的大好机遇,坚定不移地把项目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关键来抓。抓紧梳理、科学论证今后三年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三年两个百亿建设计划”,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59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和总投资139亿元的54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编制落实重点工业项目年度计划,鼓励企业加大主营业务、技术装备等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抓好福威重工、图森木业、新星机电等一批续建项目,加快建设雅戈尔二期、好运来数码纺织等总投资33亿元的21只新上项目,争取及早开工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8只预备工业项目,确保全市工业性投资增长10%左右。编制落实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服务业项目年度计划,适当增加政府性投入,抓紧申报一批多年想上而未上的项目,集中力量推进总投资51亿元的20只实施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6.85亿元。到年底,确保104国道*段改建1-6标段建成通车,完成500千伏苍岩输变电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南山水库、前岩水库国家级除险加固等工程;推进领带城物流中心、*路商贸步行街、崇仁温泉、越剧艺校及辽湾水库和剡源水库国家级除险加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剡城路延伸工程等5只预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绍嵊高速(上三高速复线)列入省市项目计划。

为加快推进项目,要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加快包装、加紧申报符合国家扩大投资政策的项目,争取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和扶持范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考核,充分利用空间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开发区和六大工业功能区为主战场,开展土地招商、产业招商和周边招商,努力引进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关联的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年实到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实到内资5亿元。切实保障项目土地,加快项目征地和交地进度,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全力以赴保障建设资金,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创新,加大对银行存贷比和扶持重点项目、重点纳税企业等方面的考核力度,确保项目和企业有效资金需求。健全项目推进机制,通过领导联系、现场办公、督查通报、竞赛考核、绩效审计等手段,强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完善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左右。加快推进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抓存量、调结构,通过“一名联系领导、一副专业班子、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一套产业扶持政策、一个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五个一”办法,大力予以推进。抓好领带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重点是鼓励开展原材料、生产中间环节、营销和品牌整合,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加强领带花型设计和面料后整理等研发攻关,鼓励向服装家纺拓展延伸,努力打造真丝产业基地。电器厨具产业重点是推进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争取更多产品纳入国家“家电下乡”补贴范围。机械电机产业重点是改进装备、加强研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21所等联合进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继续举办全国性电机展览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抓增量、调方向,致力于培育技术先进、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集群。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抓紧建设科技创业中心二期项目,加强与中科院等院所和高校的对接合作,加快主导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新增一批发明专利、生产标准和新产品,培育壮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推进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扶持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先进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推进市场创新,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与阿里巴巴商务网进行合作,组织实施“*集群产业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外贸转型,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巩固欧美市场,拓展拉美、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促进外贸持续发展。扶持品牌运作,支持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收购品牌、组团参展、设立营销窗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管理创新,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广先进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管理者培训,引导企业家主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继续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一厂一策”、企业上市等政策,把财政政策和公共资源适度向重点企业倾斜,推动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大上市梯队企业培育力度,激励更多企业走上市融资的发展道路。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挥我市农业优势,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落实粮食扶持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万亩,总产量14.5万吨。加强粮油储备,保障粮油供给流通稳定安全。研究落实“一产一策一基地”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发展茶叶、花木、香榧、果蔬、畜禽、竹业、木本油料等产业。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农业,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工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扶持1-2只区域农产品品牌,在市区设立农产品展销中心和基地农产品直销专柜。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和自营出口各增长10%。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开展森林资源普查,组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山区发展政策倾斜,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山区特色经济快速持续发展。鼓励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增加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完善农技大师、农民信箱、科技入户等服务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农村金融、农业安全和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立足嵊新组团发展,以商业网点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拓展和提升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等生产业,培育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鼓励发展连锁加盟等业态,组织开展各类商品展销会和购物节。着力推进城南商贸服务新区建设,加快开发区配套服务业发展,为城市居民和企业职工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发挥越乡文化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根雕木雕、戏具服装和演艺产业发展。以“山水越剧、温泉休闲”品牌为重点,加强包装整合,大力开展旅游营销和推介,提升特色农家乐等休闲观光产业,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5%。稳定和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鼓励外拓建筑业市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建立能耗监测制度,推进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改造,鼓励利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严格环保执法监管,确保重点排放企业减排计划落实到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落实曹娥江水系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实施污染行业准入标准,禁止高污染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工作机制,以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为重点,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厂房及设备上项目抓投入,组织开展“零征地招商、零征地技改”,增强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密度,提高亩均产出水平。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的要求,在甘霖镇率先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好重点急需项目用地土地利用规划的局部修改,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发展空间。

(二)重民生,促稳定,努力促进城乡繁荣与社会和谐。顺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趋势,围绕社会和谐的目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乡繁荣、社会和谐。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

推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致力于突破农村改革的关键环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励和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强对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积极探索、稳步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宅基地置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以及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撤并后行政村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农村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探索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建立孵化区,降低微小企业入区门槛。规范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新发展家庭个私企业1000家左右。鼓励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务工创业门路。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快农村困难群体脱贫致富步伐。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农村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规划,规范新农村建设秩序。有序推进中心村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有效投入,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三百”工程,即建设100个农村社区、100个星光老年之家、100个村务公开示范村。鼓励有条件的村和社区率先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完善社区教育、卫生、文化、福利等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信息化和电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卫生改厕等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90个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强化新农村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严厉查处新农村建设中的违法建设行为。完善新农村建设投资体制,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加强政府扶持资金监管,确保建设取得实效,群众得到实惠。

加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各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健全校企合作、公共实训等机制,为失业职工、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创业培训。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逐步建立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体推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保险制度,加快推进中心镇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完善城乡低保对象市镇村三级管理,落实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加强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以及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等住房制度,进一步落实人才公寓政策。重视老龄工作,深入推进养老养残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红十字等社会公益事业。

统筹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事业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完善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改善办学条件,建成*街道中心学校。推进教育创建工作,省标准化学校和*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达标率分别达到75%和50%。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市镇村三级幼儿园建设,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强校企对接,建设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实施全体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师德师能。探索城乡学校协作办学机制,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城乡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筹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建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灭鼠、灭蟑、灭蚊达标复查工作。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落实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市七运会,建设市游泳健身中心。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抓好广场文化、百姓文化。进一步弘扬越剧文化,打造施家岙女子越剧诞生地等越剧文化品牌。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野外普查,做好小黄山遗址申报国保单位的基础性工作,筹建*博物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做好保护和传承文章。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繁荣健康发展。

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资金风险企业处置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早掌握、早汇报、早处置。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密切关注劳资纠纷、民间借贷等不稳定因素,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环境关系和社会关系和谐。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创建活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机制,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自我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健全信息采集、动态追踪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对自然灾害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完善统计网络,加强服务业统计和分析工作,提高经济预警预测能力。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三合一”场所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个主要指标“零增长”。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化农村“十小”行业专项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加强和改进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健全领导干部现场接访、集中下访和重点约访长效机制,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权益保障、矛盾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确保宗教安全和谐稳定。推广“枫桥经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联防和技防物防网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整治群众关注的治安突出问题。发挥市区巡防力量的作用,加快出警速度,加大处警力度,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活动。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村民委员会和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建设。抓好征兵和人防工作。

新的一年要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办好“十大惠民实事”。一是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700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二是社保扩面工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00人;及时发放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三是百姓安居工程。基本实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的“应保尽保”;完成第二期150户经济适用房销售,实施农村困难家庭群众危旧房改造;完成地质灾害危房户避险搬迁80户;实施旧住宅区路灯、道路、排水、围墙等配套设施改造,推进封闭式、半封闭式管理。四是教育公平工程。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制、职高学生助学奖学制和普高贫困生助学制,确保贫困学生、三残儿童和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学生接送车安全监管,新增学生接送车辆10辆;开展市属学校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帮助提升办学水平。五是全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50元,参合率95%以上,第二轮免费健康体检率5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85%以上;整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大病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开展小康体育村创建活动,举办市首届小康体育村运动会。六是文化惠民工程。新建1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扩建3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市区市民戏台,新增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社80个;开展“百场演出、千场电影、万册图书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建设300个行政村广播室,开通14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七是扶贫济困工程。新增敬老院养老床位400张;实施残疾人全面小康共享工程;加强乡镇(街道)法律援助站和农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建设,法律援助案件数增长10%以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力争每个受帮扶对象得到项目支持。八是农村水电工程。改善4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完成60座小(二)型以下病险山塘水库的治理,建设清水河道60公里,加固改造堤防7.5公里;改造春茶用电台区和海拔200米及以上配网线路;建设新农村电气化乡镇6个,完成第二批5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九是交通路网工程。完成13条县道公路大中修,完成190公里县乡道安保设施建设,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新建联网公路15公里;新开通两条公交线路,更新农村公交客车15辆,实施公交新惠民政策。十是市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完成改造10家以上;实施农村放心店的扩面提质,加强商品统一配送,配送率保持在80%以上;构建农资连锁网络,确保农资安全。

(三)转作风,求实效,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围绕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不断解放思想。把推进全年各项工作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理念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出非常之策,建非常之功,加快推进赶超发展。以公务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活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破除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敢于负责,敢于争先;破除消极畏难的情绪,树立负重拼搏的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破除保守狭隘的心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兼容并蓄,借力发展;破除陈规陋习的束缚,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民生,支持改革探索者,服务投资创业者,保护敢作敢为的公务人员,鼓励敢闯敢冒的企业家,做到只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要允许探索和尝试,都要主动创造环境和条件。

着力优化服务。深入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加大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缓执行等政策,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整合各类经济政策,加大宣传和实施力度,设立项目投入和转型升级政策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项目投入、技术改造、市场拓展和各类创新。改善企业融资服务,引导本地银行创新服务,提高存贷比;继续抓好市外金融机构引进工作,稳妥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加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推动企业资产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对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开展集群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试点,提高规模效益。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创业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开展政企联动的“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领导和部门联系重大项目与重点企业制度,加快办事节奏,提高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