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第1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考点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常用的物理方法

(1)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的不溶性杂质的方法。过滤操作时要注意: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末端应与接收器的内壁接触。

(2)蒸发和结晶

①蒸发结晶:把溶液中的溶剂蒸干得到溶质晶体,如蒸发饱和食盐水得到NaCl晶体。一般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操作要点:蒸发液体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液体溅出,当蒸发过程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剩下的溶剂蒸干。

(3)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支管口下沿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4)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萃取操作时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下口出,上层液体上口出。

2.常用的化学方法

一般用化学方法除杂,就是在混合物中加入除杂剂与杂质反应,再用相应的方法除去杂质。

(1)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应注意:

①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

②不减: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③易分: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2)具体方法

考点三:反应条件

1.调节溶液的PH

2.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表面积等,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控制温度、压强、浓度,使平衡向需要方向移动。

4.趁热过滤,重结晶时,防止物质降温时大量析出。

5.冰水洗涤:洗去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考点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保护

化工生产当中的“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水、废渣,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绿色化学

(1)核心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2)原子经济

第2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实践

引言

思维导图主要由词汇、编号、线条及图形等构成,本质上为中心朝四周进行扩散的一个图形,其通过运用颜色不同的笔将各级具体的分支画出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根据一定的结构、类别及逻辑将一些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在形成全新且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1.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一项重要环节即为课前预习工作。现就初三学生为例展开探究,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内容繁多、时间紧迫、学习难度大等压力,由于花了较多时间与精力在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上面,因此用于课前预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在此种形势下,为让学生在较短的预习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成效,化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延伸出崭新的知识,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的化学学习[1]。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发散思维,通过对某个学习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自己在这个要点中依然存在的疑惑之处。例如,在预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时,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就会根据教学的要点,将这一小节中关键知识点找出。其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进行直观理解,有的知识学生则难以充分理解,且纵观自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未能找到落脚点的部分,那么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对这部分展开仔细研习。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学生不但能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而且还会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加大研习力度,进而展开有针对性且高效的课前预习。

2.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思维导图模式恰当引入教学中,将会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例如在开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是相等的?”随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就问题展开谈论和研究,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回答这个问题,并向大家详细说明理由。与此同时,教师需安排一名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观点及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全部记录下来,这时我们发现,学生有的认为质量相等有的认为不相等。当得出各种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采用何种方法来验证各自观点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决定采取实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实验过程中需要的药品、实验器材、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展开激烈讨论,当完成这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时,学生便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大家展示总结出的思维导图,全班师生再对各个小组的方案共同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统一的方案。

在上述化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均得到了重视,不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前知识的交互,同时也产生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讨论结束之际,教师还可向学生们公布自己的总结,不但全面归纳了所有学生的思维成果,同时也帮其理顺了探究思路,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讨论的结果。

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开展化学复习课的主要作用便是通过概括性整理与深化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形成全新的认知结构。作为从部分至整体的教学阶段,复习课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整体有关联的知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将已学过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方法等进行合并与分类,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网络[2]。在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一种典型运用模式便是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共同归纳与整理,从而达到有效梳理已学知识的目的。由于全班同学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与学生对主题与次主题进行共同确定,首先确定大致框架,学生再以小组形式对次主题进行讨论后,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将相应的次主题绘制在黑板上,最后所有师生将整个复习课题共同完成。

例如,在开展《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单元复习时,教师可安排好各个小组的知识要点归纳任务,那么每个小组就需要分别总结元素、原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等主题,并全面且综合归纳这些小节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完成归纳总结工作后,小组代表在黑板上事无巨细写出所有归纳内容。在此种复习模式下,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对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由此可知,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归纳整理已学过的知识点,找出仍旧存在疑惑的地方,在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与成效。

【参考文献】

第3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效作业;动手性;分时性;分层性;改错性;抽查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64-01

一、布置动手性作业

教师要深挖教材,积极开展化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化学的魅力。例如;学生学到第七章溶液时,可以留一个家庭小实验的作业:利用家中厨房用品来观察溶解现象。作业内容是;分别将等量碳酸钠(纯碱)放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分别将等量的氯化钠(食盐)放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将少量的食用油放入到水中,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少量的洗洁精,进行观察。把这个实验布置下去,再讲解“溶解”的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布置分时性作业

由于学生有差异,在完成同样的作业时,可以给予不同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选择当天交作业、一天交作业或是两天交作业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到办公室找老师寻求帮助。两天后,还未交作业者,不得以“我不会”、“我没听懂”等理由搪塞,并且视为恶性不交作业情况,在下一次的月考分数中扣1分(未交一次者扣1分,依次累加)。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采取因人而异、因类而异的弹性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作业鼓励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和学优生,使得优者更优,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从而对作业充满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获得自尊,使作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心里需要,享受作业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布置合作性作业

随着学生升入初三年级,学科内容达到9个科目;又面临着中考到来,学生家庭作业量增多,学生已不堪重负。让学生每人把每一章节的要点都总结出来,已不现实。学生不是不能完成,就是应付了事,没有质量,达不到总结的目标;反而,还增加了学生负担。于是我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两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章节内容的总结。可以集体完成,可以每人分配一部分,小组内自我协商调整,完成时间是一个星期。这样,充分发挥小组优势,有的画图、有的总结实验、有的总结知识点。完成之后,教师查阅没有差错,作业成果全班同学共享,复印后粘贴在资料本上。按小组完成,学生之间不但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督促,还为每个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知识总结能力。

四、布置分层性作业

教师选择家庭作业时,要注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切实让作业起到巩固、帮助、提高的作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的家庭作业。第一层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将20克的铜(35%)和锌的混合物投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的体积是多少?;第二层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将13克锌投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的体积是多少?;第三层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将13克锌投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第一层学生的家庭作业达到中考的要求,设置两个障碍:①混合物的反应,②质量与体积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换算。第二层学生的家庭作业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要求,设置一个障碍:质量与体积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换算。第三层学生的家庭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和检查理解知识程度的要求,没有设置障碍,直接将数字代入到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教师设计家庭作业目标明确,既可以让学优生“吃得饱”又可以让学困生“吃得下”;既提高学优生和中等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困生的自信心。

五、布置改错性作业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尤其是学困生和学优生排斥错题的改正。学困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错题太多,改正的错题量太大,并且还有不会改的错题;学优生是已接受和理解知识点,往往对错题改正持不认真态度,恰恰这些他们认为的“低级”知识点正是他们最容易丢分的题。例如在本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时,班上有十几个成绩骄人的学生,在几次关于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测试中,都没有全部写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的根本),不是没变“――”为“====”,就是没加“”或“”,都是小问题,但都会丢分。考试结束后,我采取了不同的改正措施:①连续三次测试,均为满分的学生,以后免考同类型试卷;②平时成绩偏低的学生,将错题改正一遍(35分以下的学生);③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将错题改正两遍(35分-40分的学生);④平时成绩很好很稳定的学生,将上册书的全部化学方程式写两遍(40分-45分的学生);⑤那些平时成绩骄人的学生,将上册书的全部化学方程式写三遍(45分以上的学生)。这个办法实施后,让成绩偏低的学生找到一种心理平衡:成绩好的同学也是会出错的,老师也不会偏袒成绩好的同学,也会罚他们(增强了成绩偏低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连续三次不丢分,希望以后免考。实际上,当他们能够连续三次不丢分时,化学方程式已是背的滚瓜烂熟,而“免考”会让他们内心无比地激动和骄傲;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忽视小问题,忽视书本内容,一味追求难题,这次的“惩罚”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欠缺,学习要注意细节的要求,二是可以让他们把书本知识重新温习一遍,夯实基础知识,不可浮躁。

六、布置抽查性作业

第4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高考;化学试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8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1

一、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 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简称ЕГЭ。2001年2月16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签署了《关于试行国家统一考试的决定》,决定将高中毕业会考和大学入学考试合二为一,由ЕГЭ替代。经过长达8年的试验,2009年1月30日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颁布了《俄罗斯全国中等教育阶段国家育评价形式和程序条例》,从法律上规定了ЕГЭ是俄罗斯完全中等教育阶段国家育评价的唯一形式。现已在俄罗斯所有的联邦主体实施。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要想获得毕业证书或是想要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都必须参加ЕГЭ,相当于我国的高考。

ЕГЭ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数学和俄语两门,选考科目为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文学、历史、社会科学和计算机,共九门。具体要选考哪几门科目学生需参照报考大学的入学考试要求,所选的专业决定了选考的科目。大学有权从每个专业规定的四门入学考试科目中确定三门考试科目。选考科目的最低通过线由大学自主划定,但不得低于俄罗斯教育科学部规定的最低分数。每一年ЕГЭ的网站上都会所有考试科目的考试要求和样题。

二、俄罗斯化学高考样题总体介绍

俄罗斯化学高考试卷样题由俄罗斯联邦教育测量研究院编制,每年2月底。试卷由三部分组成:试卷说明、试题、参考答案。答题时间为180分钟。比较特别的是,每一年的试卷总分数都有所不同,2013年满分65分,2014年满分65分,2015年满分64分。最终各高校会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折算为五分制。题型分为:选择题、对应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20分和我国不同,俄罗斯考纲每年样题内容变化不大,只会做简单的删减或增加。知识点考察的顺序每年几乎没有变化。涉及的知识模块与我国的知识模块极为相似,通过一些习题可以看出,某些模块与我国相应模块相比,知识点涉及范围更广。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会考查氧化锌的性质,有机模块会考查环丙烷和丙烷性质的区别。

三、俄罗斯化学高考样题题型介绍

1. 特殊题型

对应选择题,是我国化学高考题中没有的题型。2013年有10道,2014年和15年都是9道,约占全部选择题的四分之一,所占比重很大。这种题型和四选一的常规单项选择题相比难度更大些,相当于是五选一,有的题甚至是六选一。

2. 相同知识点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是近些年来我国高考的必考知识点。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选择题和填空题。全国卷中主要是与无机推断、元素周期律考查相结合,题型大多为填空题。上海高考题中两种题型都会出现,而且很明显有一道填空题一定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而俄罗斯化学高考样题中也每年都会有氧化还原反应的非选择题样题出现。而且都是第一道非选择题,题目往往很简洁。例如,2015年的第36题,从题面来看,只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两个知识点。但从评分细则来看,如果这道题想到得满分,考生必须完整且正确的描述出变价的元素,元素的电子转移数目和转移方向,正确阐述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理由。可以看出,对于这一知识点,我国的考查是结果性的,而俄罗斯的考查形式则是过程性的,更能明确的判断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

3. 计算题

2013-2015年的俄罗斯高考样题中计算题作为最后两道大题出现,无机有机各一道。而我国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主要是解决某些试题的基本工具,不会以大题形式考查。以俄高考样卷2015年有机计算题为例,该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并结合了有机化学相关知识。满分4分,每小题1分,2013和2014年也基本相同,每小题1分。

四、总结

俄罗斯化学高考,考试时间长,化学单科考试时间比我国理综考试时间还要长一个小时。但考试范围与我国基本相似,却也有不同:实验考查较少,没有我国常见的专项实验考查。我国常见的无机、有机推断题,也基本没有。可以说,考试形式较为单一,但也有我国没有的特殊题型,相同知识点的考查题型也有所不同,在高考改革当下,很值得我国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5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改;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99-0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点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难以掌握和运用;加之考试说明中规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占15%,不少同学不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但我们应注意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往往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在高考试卷中,真正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值远超过15%。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下面笔者根据课改后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及高考化学试题的要求和该专题知识点多的特点,谈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一 课改后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情况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新处理不了解和不适应。例如传统教学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是以物质为中心,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系统的研究物质。而这种“系统的研究”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相当的难度,研究的重点是知识和技术方面。而化学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 虽然是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Ⅰ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 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 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 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 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 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 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较难从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样的教学方式,较难做到从关注一维目标的落实到关注多维目标的落实等。

二 高考一轮复习应遵循的复习主线

笔者认为按知识能力螺旋上升的要求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是最主要的,从必修到高考一轮复习,跨度大、涉及面广,要做好复习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点、线、网”,构建多维知识网络

这里所说的“点”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点或重难点或高考的热点或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复习中要针对这些点拓展铺开,对于每一个“点”都要从组成结构、性质、鉴别保存、用途存在、制备方法几方面建立起思维框架,抓住“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存在、制备方法、鉴别保存”的思维模式;这里所说的“线”主要三条,一是各族元素代表物知识主线,二是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主线,三是氧化还原主线;“网”就是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碎片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的脉络,使学生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知识网)。这里的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不能限于某章某节的内容,而应着眼于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这样,通过由“点”到“线”,由“线”成“网”的逐层总结,就能理出一个层次丰富、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2.比较归纳,精确把握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可比较的内容很多,如:卤素单质的比较、卤化氢的性质和制法的比较、氯气和硫的性质的比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比较、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性的比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比较等等。

通过比较,就能从多层面认清知识点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能引导学生掌握由“个别 一般,再由一般 个别”的学习方式,从而对整个知识系统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3.适时总结,框图推断才有法可循

无机框图题是高考中热点题型,无机框图推断题的信息多,提取信息的难度大、角度多。在复习中除了要加强框图题的题型训练,教给学生“分析特殊、大胆假设、不断论证”的解题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规律,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可强化记忆。

在一、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角度对非金属元素用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①从无机框图题常出现的物质角度归纳;②从物质性质角度归纳;③从同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主线角度归纳;④从特征现象角度归纳;⑤从反应类型角度归纳;⑥从产物特征角度归纳;⑦从反应条件角度归纳;⑧从转化关系角度归纳等等。

第6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化学实验;考核体系

作者简介:徐雅琴(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白靖文(1978-),男,黑龙冈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BC12110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10-02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承担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东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化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比例已经接近1∶1,为了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已成为教学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实验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一直是实验教学过程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细致的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真正反映学生对实验化学从理论、操作、科研习惯的养成到创新思维的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在多元化考试方式中,应坚持基本实验技能、创新精神考核和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考核的方式应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培养。要从多方位甚至全方位来考核、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既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体现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等。考试方式应多样化,内容覆盖面要广,要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尽可能应用先进手段,提高考试的效率。[1]

一、多元化化学实验考试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内高校化学实验课的成绩评定主要以平时成绩或期中(末)考核成绩或各占一定比例来确定。平时成绩,教师对其尺度把握不一,成绩评定有时存在一定偏差。期末考核也只能考核个别实验操作水平,不可能将本学期的全部实验内容都包含进去,无法反映学生对本学期实验技能的全部掌握情况,同时考核不到操作之外的其他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得考核缺乏全面性。为了弥补以上不足,使考核可以更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一学期对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情况,细化了实验成绩评定指标,构建了多元化化学实验考试体系,[2-6]见表1。

1.平时实验的考核

平时实验的考核,不仅可使学生重视每次实验,而且也督促教师认真做好每次实验的指导工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学生某次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提供给学生后续实验改正的机会,把平时考核的过程变成帮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并努力改正的过程,实现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2.期中考核

主要是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考核时每次学生进去四名,抽取考核试题卡,按照题签的要求,开始具体操作。教师则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当场对学生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这样学生不仅发现了自己在基本操作技能上存在的问题,而且教师也看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改正。

3.设计性实验考核[7]

设计性实验考核主要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实施方法:首先学生通过抽签确定实验题目;然后根据实验题目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自行完成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是学生独立操作,指导教师只是检查者。

4.网上在线考试系统的构建[8]

由于化学实验课不可能像理论课一样组织全校大规模的考试,并且监考、批卷都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很多学校实验化学成绩评定中缺少理论测试部分,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上机考试的方法。

经过查阅文献发现现有的考试系统都不太适合化学实验考试,为此同我校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在参考了现有的很多实验考试系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适合农业院校化学实验课自身教学特点的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实现了题库录题、网上在线组题、网上在线答题、自动阅卷、试卷分析、成绩打印等功能,实现了实验教考分离。该考试系统由7个功能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该考试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有效避免重复抽题现象。考虑到以前的很多考试系统最大的瓶颈就是试卷中知识点重复的现象,为此我们为每门课程设置了维护知识点选项,可以把每一章的内容划分成几个知识点,新题目要归属在相应知识点下,新录题目如果没有相对应的知识点,还可以再添加新的知识点。

第7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来进行本节课程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视频取代了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学生在接触课堂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兴趣。这和传统教学比起来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微课的特点就是知识点突出、教学内容少且教学时间短,在课程实践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微课教学的主要特征

因为要在十分钟内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全部讲透彻,这需要科学精妙的课堂设计,更需要清晰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环环相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微课教学要比传统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选择的课程知识点都是实际运用性非常强的内容,通过视频向各位学生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将智慧集中地进行发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视频来进行微课教学,可以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转化为结构严谨、种类齐全、主题明确的资源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调取,这极大地帮助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也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基础。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微课设计分析实践

(1)进行重点教学设计。信息时代来临,“微课”应运而生。对传统教学法而言,微课教学的针对性及目的性更强,且大大缩短了教学用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师必须不断地整合、不断地探索,将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特点作为创新的基础,对于教学视频的设计一定要短小精悍。一般而言,微课时间在10分钟左右,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最大化的提炼。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内容,争取做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进而实现重点知识的深入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化学教师就要将知识点作为课程的主线,利用这条线来进行整个面的构建,其目的就是让微课课程能够更加的集中化,进而达到让学生充分把握重点知识的目的。

比如,在进行《氧化还原》这一节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任务单,其中包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是氧化还原的本质、相关概念、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强弱对比以及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等,让大家到“中国微课网”去寻找相关的资源。在此网站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课一共有13个课时,其中各个章节的内容也有比较完整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用以掌握知识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更多的讨论、解疑、分析和比较,这样才能拓展课程的深度,提高教学效率。

(2)将微课资源最大化开发。在进行高中化学的微课设计时,也要不断地完善教学资源,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微课教学的资源包中,有微课教案、微课讲解以及微课练习的一系列内容,它们在视频中被体现出来,死板的知识点一下子就变成了灵活的教学资源,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微课资源利用时,可以将Captivate、Snag It等软件加以最大限度的应用,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教师也要利用画图软件、PPT、Word等工具。另外,也可以将Office 2010中的PPT换成MP4格式的文件进行课程的讲解。

多种现代方式的整合利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通过接触更多的新颖实用工具,全面掌握知识的不同表达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化学教师要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做到微而不缺,要将整合之后的知识点全部列入其中;然后就是微而不乱,对于知识点教师要有明确的思路,必须做到清楚的讲解,尽量短而精;最后就是从学生下手,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了解微课特征的基础上,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设计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新鲜血液,可推动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方式变革。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程的质量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瑞.如何利用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57.

[2]朱成立.高中化学基于微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5,(10):22―23.

第8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激发兴趣 强化记忆 选择习题 知识积累

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学生将来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中学生来说,如何学好生物学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生物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对生物感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基础

无论做什么事,兴趣是最重要的。有的学生感觉生物很抽象,也很枯燥,其实不然,有些生物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可以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生物知识。如某些元素的反应、某些疾病的成因、粮食的保存、米酒的制作等。学好生物,会发现做题是一种享受,做出一道难题让人兴奋,学生只要有这种感觉,就肯定能学好生物。因此,首先要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喜欢上生物,这样就成功了一大半。高中生物比物理、化学更容易一些,学生更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未知的问题产生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认真看书,认真理解,认真总结。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都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有重点、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总之,学好所有课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所要学习的科目有兴趣,并且喜欢任课教师,欣赏任课教师的讲课方式,在课堂上理解任课教师讲的知识。

二、强化记忆是学好生物的法宝

同学习其他理科科目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有一些与其他理科科目不一样的特点。就学生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方式学生已经一清二楚,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面对生物学,学生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又包括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及它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即所谓的“先记忆,后理解”。

生物是正确认识身体,了解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生物学中有很多定义和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需要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和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上课好好听,认真听老师讲的一些规律,笔记一定要记好,由于知识点多,不可能全部记住,必要的时候要查阅笔记。要善于总结,并强化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的记忆,掌握记忆和背诵的技巧,对于一些关键性概念和知识必须牢牢把握。不要盲目记忆,更不要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做比较,理解整理后再记忆。此外,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有特殊意思的词帮助记忆;调动眼睛、手、嘴、耳朵等感官进行记忆;要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记忆。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学习,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根据内容采用不同方法记忆,等等。

三、恰当地选择练习题加深记忆,提高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点繁多,生物作为一门理科,免不了要做大量练习。生物除了要求基本知识扎实外,多做题也是很必要的。一定量的练习对提高生物的学习成绩很关键。首先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其次,要理解书上的内容,重点的要多看几遍,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几道相关习题,这样就会理解得更透彻;最后,把理解的东西记下来。课后练习很重要,课后一定要多看资料,多做习题,生物练习题与物理化学相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练习做多了,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一定要在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做题。单靠背和做题来学生物的人,成绩不会一直很好。此外,还要认真研读课本,很多问题其实课本上都有答案,只是你平时没注意而已,温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平时做实验题时,要先做,再对答案,并且将答案读几次,最好将一些最常用的格式背下来。实验题要注意科学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对照原则等。

根据平时积累的做题经验,对做题提几个小建议:在做选择题时,应该把题目解出来:比如问哪个对哪个错,则应该将错误的选项先改正,至少应该将错误的地方画出来;如果是遗传概率题,则应该先将它算出来,再看看选项有没有这个答案。在做大题时,会有很多要写专有名词的小题,这些叫做送分题,其实也是失分最严重的题,因为写错一个字,就全错了;如果做错了,则一定要把错误找出来,多写几遍,保证以后不错。

四、注意知识点的积累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物的知识点比较杂,比较碎,因此,要注意积累。指导学生学会依靠逻辑思维用学过的知识点推题,而不是僵化地记忆。花时间把散碎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将主要的大纲写出来,当你能把书里的东西都在头脑中有序地储存起来自由调取的时候,就是把书吃透了。平时做选择的时候不要只看对的,要把每个选项的知识点调取出来,找出错在哪,涉及哪些知识点,有时候做卷子仅前面的选择题就能帮助把一大块知识复习一遍,事半功倍。

此外,建议单设一个本子,在平时翻书时,将觉得容易忘记的,容易错的,之前没注意的知识点记下来;到了考试前时,可以拿出来复习,最好是用活页本;这个本子也要肩负积累错题的任务。生物考试的特点是从不回避重点,也就是说,这个知识点这次考试考了,下次还有可能考。积累错题,很有必要,这次错了,就看多几遍,平时多留意,汲取教训,时时提醒自己,可有效提高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卤族元素 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

一、巧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与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主要通过教师课堂的教学工作。在讲授卤族元素特性时,教师可在课前总结常见的氙气大灯与卤素大灯的区别与优点,并将生活中两种类型的大灯区别引入具体教学内容。“传统的卤素汽车前照灯多是钨丝经过加热后发出的热光,而先进多采用氙气灯主要是因为氙气灯拥有超长及超广角的视野,为夜间车辆的行驶带来了舒适感,使得视线更清晰,大大提高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从而降低了事故率”。这样的常识性知识结合专业知识点,一定能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不断进步。教师还可以结合氧族元素讲授卤族元素:“氧气通常条件下呈现无色、无臭和无味的状态,只有在零下182.962摄氏度时为淡蓝色液体,在零下218.4摄氏度时凝固成雪状淡蓝色;氯为黄绿色气体,熔点-100.98℃,沸点-34.6℃,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学生通过原来掌握的氧族元素知识,可以在原有兴趣点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卤族元素知识。

二、总结归纳,注重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规律、化学现象的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化学概念的教学,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严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的有效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系性的归纳总结实现。例如,进行层层递进式的总结。

总结“阿伏伽德罗定律”,第一步:阿伏伽德罗定律是指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第二步:概念中包含“三同”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才可得出“一同”。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第一步: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得电子的过程叫做还原;第二步: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近的反应,通常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第三步: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的逆过程,即得到电子的过程,当一方失去电子,就会有另一方得到电子;第四步:还原反应常与氧化反应合在一起,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例题辅助,重视化学解题思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