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阳节的由来简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问同学们,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什么节日思念家乡的亲人吗?(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2、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爷爷奶奶:大家好!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秋风送爽,果实飘香。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九九”重阳节。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过去你们以满腔热血,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今天,你们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在此,让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在座的各位道一声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祝你们身体健康、节日愉快,万事如意!
3、主持人介绍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4、给老人戴领巾
在我们心目中,老人就是社会的财富,就是时代的丰碑,更是生活的宝典,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学习。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从晨曦一抹到太阳衔山,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为我们操碎了心,你们把爱都给了我们,把世界给了我们。
现在,请少先队员把鲜艳的红领巾献给敬爱的爷爷奶奶
5、共饮茶,并为爷爷奶奶献鲜花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盛开,据传赏菊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亲爱的爷爷奶奶,让我们举起桌上的茶,共饮这杯茶,共度这美好的重阳佳节。 献花:同学们,请把美丽的鲜花献给爷爷奶奶
6、送围巾
秋天的节拍,是与纷繁落叶成一色,是与街角美景相辉映,是与天边夕阳对成诗,是和-谐的色彩之美,是柔软围巾给你的温暖心情。请把你手中的围巾献给爷爷奶奶,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7、请韩溪爷爷现场写字
书法是书面交流的语言,是视觉的艺术,是手动的舞蹈,是健美的表达。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凝聚着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民族审美意识的追求,堪称国粹。“字如其人”,由汉字书写而升华为书法艺术,它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现在,我们请韩溪爷爷为我们现场展示书法。
8、参观各展室
建设书香校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学生时刻浸润在民族经典文化的氛围中。为了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余特色体验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充分挖掘资源,让学生在阳光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在请各位爷爷奶奶参观我们的展室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1]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的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 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 “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 (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还可以采取教师给出一些酷句The line is engaged.(占线) Let'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A thousand times no!(绝对办不到)It's up to you .(由你决定) Big mouth(多嘴驴)Get down to business(言归正传)None of your business(不关你的事) I'll kick you ass(我要炒你的鱿鱼)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听)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You're a jerk! 你是个废物/混球!Are you insane/crazy/out of your mind? 你疯了吗?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 You stupid jerk! 你这蠢猪!. I'm fed up. 我厌倦了。 等,由学生创设语境,迅速说出来。此方法简单易行,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快人快语”的活动中来。
四、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 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在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西的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衷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 失败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会叫的狗不好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按功行赏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 Party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建平 聚焦新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版
【关键词】民俗教育;中职语文;结合策略
以下浅谈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策略;
1.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民俗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愿意学习、厌倦学习,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中职语文这门学科,更是受到很多学生冷眼对待,影响到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效地渗透民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满江红》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岳飞茶习俗的由来,岳飞茶是岳飞将军带兵打仗途经湘阴地区时,自己的士兵大量生病,为了不影响战事以及保证士兵的身体健康,研制了一种汤汁治疗士兵身上的疾病,而这个汤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到的岳飞茶。通过插入此民俗,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岳飞将军爱兵如子、礼待他人的优良品德,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材中增加民俗文化内容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将民俗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增加有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在古诗古文方面,可以增加《归园田居》、《鸿门宴》、《赤壁之战》、《念奴娇・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过故人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窦娥冤》、《沁园春・长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在传统节日方面,可以增加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发展以及具体的节日习俗。在民族风俗方面,可以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像回族不吃猪肉等。通过将民俗文化内容渗透到中职语文教材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3.结合民俗文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民俗文化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而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学生了解更多民俗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例如,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有民俗特色的节庆、仪式、活动等感受民俗。又如:端午节,让学生对屈原、伍子胥事迹进行研究,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实践中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4.加强校园民俗文化建设
要想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应积极的加强校园民俗文化建设,实现民俗文化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积极举办校园民俗文化展,鼓励喜爱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有研究的学生参与到民俗文化展的筹备工作中,以将更多的民俗文化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熏陶,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②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开展相关相应的教育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可以开展有关于包粽子、赛龙舟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像粽子的包法、粽子的由来等等。③定期开展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联系。例如,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东北民族文化研究活动,了解东北有哪些的民俗文化、社会地位、对人们的影响等等,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民俗教育,另外一方面也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其中,提高了中职语文教育的质量。④组建民俗文化社团。中职学校可以建立民俗文化社团,鼓励喜爱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有研究的学生参与,积极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民俗文化学习氛围,能够提高民俗教育的质量。⑤做好民俗文化的宣传工作。例如,建立民俗知识长廊、黑板报、手抄报、发放民俗文化宣传手册,通过上述多种方法,能够实现校园民俗文化的有效建设。
综上所述,将民俗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上,民俗文化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的挖掘民俗资源,并将其应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磊.“文化探究”:超越知识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2)
[2]庄爱花.语文教学以美其身――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60)
[3]郭玉凤,李联.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
一、《幼学琼林》作者简介
据史料记载,《幼学琼林》为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程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又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程登吉,字允升,号退斋,明代新建县望城镇青山程村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出生,一生既无功名,更无一官半职,家境又极清贫,性淡泊,博群书,善诗文,好著述。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病逝,终年四十八岁。
邹圣脉,字宜彦,别号梧冈,康熙十三年(1691)生于连城(原长汀)四堡雾阁。他工文学,善书法,为清代声名颇著的学者之一。梧冈自幼聪慧,六岁入家塾,十三岁读经史。稍长,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无不涉猎。他一生著作甚丰,有诗、文、词、赋及名家巨制之笺注评点多种。乾隆二十七年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二、读学《幼学琼林》的家教意义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是对偶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共有4卷33科,内容广博、包罗万象,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1.学修德励志,传播正能量
在这部蒙学百科全书中,作者借人、事、物、天、地、时、花、鸟、兽等几乎包罗万象的知识,利用简单明了的比喻,阐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教育幼儿如何修德、怎样励志。有“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即恩泽可以广泛地施行,就好像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倡导社会应当有施恩行善的风尚。有“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即希望得到别人的包容,说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感谢别人的恩泽,就说像受到河水一样的滋润。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宽宏大量、知恩图报的道理。“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说明学习就要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精进不止。“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鼓励人们点起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倡导勤劳的精神,抛弃那种把白昼当作夜晚,晨昏颠倒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的境况。“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更是教育幼儿千万不能够虚度年华、一事无成而终成自觉惭愧。“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是警示人们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阴;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告诉我们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做事。有“后生固为可畏,而高年尤是当尊”说年轻人固然值得敬畏,而老年人更应该受到尊敬的道理。此书被叫做《幼学须知》也是有其原因的。
2.学历史典故,知晓中华文明
《幼学琼林》引述了大量的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神话、历史典故,通过与幼儿共同学习,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从远古发展到明清盛世的历史,在与幼儿的讲解互动中增长了历史知识,并进一步通过这些经典历史故事,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轨迹,总结出许多历史规律。“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讲了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的故事。“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讲了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升天,飞奔到月宫里的神话。“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是讲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是说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文人中最著名的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武将中的多奇智的人。“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说道范仲淹能文能武,胸中有数万甲兵;项羽渡江作战时,带过来八千江东子弟。“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讲了韩信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张良曾经谦恭有礼地给黄石公拾起鞋子并帮他穿上;卫青曾经做过牧猪的奴隶,樊哙曾经以屠狗为业的故事。整个《幼学琼林》的故事举不胜举,好似一部中华千年文明史话,这也是为什么又被称为《故事寻源》的原因之一。
3.学成语渊源,丰富文学积淀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每一个学习语文(文学)的儿童都要学习并运用成语,在生活中掌握成语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文学修养的高低,进而可以影响他的表达、思维、辨析等能力。《幼学琼林》中既有成语的由来渊源,又有成语的解释应用,不愧为一部《成语考》。仅仅撷取《身体》一章中一小段:“谗口中伤,金可铄而骨可销;虐政诛求,敲其肤而吸其髓。受人牵制曰掣肘,不知羞愧曰厚颜。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曰促膝谈心。怒发冲冠,蔺相如之英气勃勃;炙手可热,唐崔铉之贵势炎炎。貌虽瘦而天下肥,唐玄宗之自谓;口有蜜而腹有剑,李林甫之为人。赵子龙一身是胆,周灵王初生有须。”用现代文解释就是中伤别人的谗言可以使金石熔化,也可以使骨肉毁灭;横征暴敛的残酷统治,就像敲打人的肌肤吸吮人的骨髓一样。被别人牵制叫做“掣肘”,不知羞愧叫做“厚颜”。喜欢议论别人,叫做“摇唇鼓舌”;一起倾诉感情,叫做“促膝谈心”。“怒发冲冠”是蔺相如斥责秦王不守信用时的英勇气概;“炙手可热”是人们形容唐代崔铉贵为宰相时的咄咄权势。自己的容貌虽然瘦了,却让天下百姓得到了利益,这是唐玄宗形容自己的话;口中说着甜蜜的话,肚子里却拔剑相向,这是人们形容奸相李林甫的为人。赵云骁勇善战,被刘备称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周灵王刚出生时就长有胡须,被人们认为是神圣。
上段文中连续出现“谗口中伤”、“横征暴敛”、“厚颜”、“摇唇鼓舌”、“促膝谈心”、“怒发冲冠”、“英气勃勃”、“炙手可热”、“贵势炎炎”、“貌瘦天肥”、“口蜜腹剑”、“一身是胆”、“初生有须”等成语,整篇《幼学琼林》成语更是无数。
4.学天文地理,了解社会自然
《幼学琼林》33科分别是“天文”、“地舆”、“时序”、“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饰”、“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等。在明清时,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时至今日,其中大多天文地理、人情世故、自然社会等知识依然可以使幼儿学之受益,既能够了解这些知识的渊源,又可以学会这些知识的运用。例如:“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告诉我们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指出饶州的鄱阳湖、湘阴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巴陵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是自然季节变换的景象: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也叫葭莩之灰。葭是指初生的芦苇;葭莩是指芦苇杆内壁的薄膜,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是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大学”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讲明大学之道最重要的是明德、日新,小孩子学礼仪,首先要学应对的话语和礼节。“梨园子弟,乃唐明皇作始;《资治通鉴》,乃司马光所编。”是说唐明皇精通音律,选宫女乐士在梨园教授,梨园遂成为艺人的别称;《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所编纂。
另外,《幼学琼林》还是一部至理名言集锦,读之,父母和孩子可以得到许多启示,除上述涉及的名言警句外,书中比比皆是,此处仅仅撷取几句,共同分享:“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焉知鸿鹄志。”“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管中窥豹,所见无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
三、家庭亲子读学《幼学琼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