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应用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用技术论文

第1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2013年3月,教育部提出2013年,教育部提出“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小学、中学、大学语文和历史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基本建设,完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整合法制教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在强调其基础性的同时,更突出了思想教育功能。大学语文因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与“两课”教学并重的又一块思想教育阵地。在具体的教学中又因可以通过作者的生活经历介绍、名篇名句解读、典故哲理体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学中耳濡目染地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对诸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所体悟和内化。

二、对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挖掘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大学语文教学在道德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如何适应转型期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在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上进一步挖掘。

1.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对大学语文的这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已被广泛认同和关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语文就是要培养能自觉学习,有鉴赏能力,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如屈原的宁可葬身鱼腹也不与人同流合污;杜甫身处困境却依然怀抱理想,忧国忧民;公叔段的贪得无厌;郑庄公的阴险狡诈等等,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世态人情,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们正确的感情倾向,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2.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在许多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诸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技能培养、资格认证等等,但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的实践能力锻炼更具有综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自学、辩论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对具体的篇目、人物、观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判,同时通过总结回答的方式锻炼学生具体明确、合情合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交流思想、。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创新意识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发掘。大学语文可以提供创造这样的平台来发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在《诗经氓》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原文改编成现代剧并课堂表演。对于这种方式,学生们显得积极踊跃,对于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安排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在成功表演的基础上,有学生提出“人人演话剧”的想法,让每个人通过体验话剧中的不同角色来感悟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命运。这种想法不管能否实现,都让人欣慰,因为这就是创新意识。学生能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方法,独立思考、创造,这本身就是创新思维所必需的。

4.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代大学校园里发生的恶性事件,许多是由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现在的90后大学生,生长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升学、就业的各种竞争,人际关系的种种压力,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显得无所适从。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洋溢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也有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大人物,面对厄运,顽强不屈,司马迁被施宫刑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并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止他们,还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人,他们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们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用他们的经历来启迪和鼓舞大学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

5.引导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大学生要历史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和现象。如曹操在政治上“奸雄”的形象并不影响其文学造诣,传统的“忠孝”观在现在看来确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是在学学语文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辩证地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三个有利于”足以体现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辨能力引导功能。

三、总结

第2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基于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水平,以信息资源作为相应的整合对象,借助系统集成的方法全面的进行相应的架构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整合,从此实现响应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应该通过对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利用,对相应的自动化水平生产和现代化管理进行改善,通过对相应技术的改善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应该对相应岗位的员工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培训,使这些员工能够对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信息化方式操作,能够高效完成这些任务,从而使企业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得到提高。

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2.1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企业的生产和相应的经理管理活动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信息资源,例如一系列的财务信息,一系列的员工信息和相应的业务信息等多重类型的基础数据和信息,都需要作为信息资源来利用,以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果信息的获取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仅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和决断的失误,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并将一系列基础数据归纳到相应的数据库中,通过合理的归纳和整合,使公司和企业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决策。

2.2有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由于企业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所以信息数量和构成也比较庞大和复杂,这也使得信息的管理需求变得急切。如果将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融合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加快信息资源的传输,有效地整合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办公室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使企业的办公灵活性得到增强,也能为后续电子商务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有助于消除以往不平衡和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工作问题和失误,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优化,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3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所以,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实力,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合理地纳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性问题,使员工责任感和岗位意识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不断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经验和技术能够通过企业信息化合理地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从而使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2.4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于市场信息化发展的把握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增加企业运营管理中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能够通过自身的信息化现状,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所以技术应用必然会推动企业自觉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2.5对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发展是“变化的”发展,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实际上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指导和依靠的作用。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实践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应的应用进行实践,能够很好很快的提升企业的自身能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体现在为生产技术自动化发展控制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借助一系列的微电子和自动化的进程,通过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很好的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当中的孤立状态得到改善。通过一些列的信息化融合,使企业能够在供应商、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之间形成有力的沟通,使企业的信息交流得到合理的实现。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日常工作信息化管理,使企业内部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优化。将相应的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当中,也使企业自身能够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的合作交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的信息互动,从而提升了企业内部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从而使生产的过程能够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交互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了信息层次断裂造成的误差,提高生产力水平,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

4结语

第3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获得了一致的肯定,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大量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得以从浩繁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高效,信息管理引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具体操作中更具准确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增速惊人,每个人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这也给信息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信息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新形势下,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中,实现二者的整合,是时下信息管理工作改进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2.1增强信息管理意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前提条件就是增强信息管理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网络覆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普遍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行业内立足脚跟、稳步前进,就必须掌握行业中的第一手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期为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关键环节就是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信息素养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而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实现提高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通常,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都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与此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对信息管理的具体环节会起到直接的影响,还应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以便于以后的检索和使用。

2.3提高信息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信息管理中,在于信息管理整合后,可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致使信息重复,影响信息管理工作,严重者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在现实工作中,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总体质量,就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及时完善数据库系统,将获取的各类信息加以划分、处理和保存,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系统。此外,还应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全面计算化,结合各种数据的特征,确立不同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督促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水平,以此来实现信息质量的提高。

2.4优化库存信息

信息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信息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都直接取决于库存信息,要想充分发挥库存信息的作用,就必须对库存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持续积累、不断优化,以便为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库存信息的优化,必须结合用户的需求,信息管理人员应努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与用户交换意见,以便及时改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收集和整理信息过程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格外注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确保库存信息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3结论

第4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CAD/CAM集成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1CAD/CAM技术应用状况

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水平,一直是CAD/CAM技术应用的先锋和大户。下面就以汽车工业为例,说明国内外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状况。

国际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CAD/CAM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早在80年代初,福特公司就着手CAD/CAM系统的规划,建成了以工作站为主体的环形网络系统;1985年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产品设计工作使用图形终端实现;1986年新开发的TAURUS和SABLE轿车,大约70%的外板件采用CAD/CAM;90年代初全面实行产品开发的CAD/CAM,应用率可达100%。福特公司1990年工作站已达2000台,以FGS工作站(约占70%)和CV工作台(约占18%)为主,其应用软件主要为自行开发的PDGS和CAD/CAM。1993年以后,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C3P(CAD/CAE/CAM/PDM)概念,并决定今后将采用I-DEAS软件作为其主流核心软件。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1960年从冲模的NC数控加工着手,以CAD/CAE/CAM为动力,对从设计到制作的各项工程踏踏实实地进行了改革,至今,已形成了从车型款式设计到车身组装的新车型开发的完整的CAD/CAE/CAM系统。

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应用Euclid软件作为CAD/CAM的主导软件,目前已有95%的设计工作量用该软件完成,并开发出很多适合汽车工业需求的模块,如用于干涉检查的Megavision,用于钣金成形分析的OPTRIS等。

德国各大汽车公司普遍采用CATIA作为其CAD/CAM系统的主导软件。1994年,德国大众集团决定用CATIA和Pro/Engineer作为其将来开发新车型的主导CAD系统。

我国的CAD/CAM工作始于70年代,发展迅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少数大型企业,如一汽、二汽等,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CAD/CAM系统,其应用水平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许多中小企业应用CAD/CAM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率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总的说来,国内在CAD/CAM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对传统的产品结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而采用CAD/CAM技术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2CAD/CAM技术集成

2.1集成化的意义

集成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一个最为显著的趋势。它是指把CAD、CAE、CAPP、CAM以至PPC(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各种功能不同的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提取、交换、共享和处理,保证系统内部信息流的畅通并协调各个系统有效地运行。

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CAD系统的效益往往不是从其本身,而是通过CAM和PPC系统体现出来;反过来,CAM系统如果没有CAD系统的支持,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统如果没有CAD和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计划的依据,订出的计划也较难贯彻执行,所谓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将得不到实际效益。因此,人们着手将CAD、CAE、CAPP、CAM和PPC等系统有机地、统一地集成在一起,从而消除“自动化孤岛”,取得最佳的效益。

2.2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是实现CAD/CAM技术集成化的必要条件。

复杂机械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企业、部门的分工协作完成。由于产品信息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CAD/CAM系统中产品,造长同一产品的信息表达差异。产品信息在各系统之间的集成现在主要采用标准格式交换法,如IGES标准、PDDI标准、PDES标准和STEP标准等。但是在朝着集成化目标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面向CAD/CAE/CAPP/CAM、CIM、CE等的集成(信息交换、语义集成、功能集成)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1)以IGES为代表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尽管在支持几何数据的交换方面已达到实用程度,但它只支持物理层上的数据交换,难以满足信息集成的需要;

2)发展中的STEP尽管克服了IGES的不足,从理论上解决了同时支持物理层和逻辑层的数据交换,即实现信息交换的方法,但由于其刚刚起步,在其资源的定义、程序实现、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参照模型的建立、特征造型的实施以及对象库的管理和使用等许多方面还远没有达到实用程度;

3)难以进行产品信息的统一管理、同步性维护、冗余控制和全局优化创成;

4)靠数据交换难以实现建立在满足下游开发活动约束及特定外部过程约束的智能决策支持机制。尽管许多著名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厂商都声称在产品中支持IGES、STEP等产品数据交换标准,但结果并非如此。世界上各种CAD/CAM集成软件(如CATIA,Euclid,Pro/Engineer,CADDS5,UGII及I-DEAS等),都只是某些方面具有特长,故大型企业往往同时使用几种CAD/CAM软件系统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结果导致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丢失信息。我们在为上海大众进行某项目的CAD软件选型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一般大型企业都选择一种CAD/CAM软件作为主流软件,再加上其它软件作为补充,从而尽量减少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换。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最终完善还需相当一段时间。

3CAD/CAM系统选型原则

CAD/CAM系统的选择与配置对任何一个打算应用CAD/CAM技术的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作出CAD/CAM系统选择和配置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系统的功能

选择硬件时要考虑CPU的运算处理能力、内、外存储器容量、图形显示与处理能力、输入/输出作业能力、通信联网能力等。选择软件时要考虑各种产品设计过程中对CAD/CAM应用软件的功能要求,要注意软件与硬件的匹配。

2)系统的可调节性和可扩展性新安装的系统应能与原安装的计算机环境进行交互操作,即向下兼容能力;同时应该具有升级扩展能力;要注意软件的二次开发性、用户界面等。

3)性能价格比这是一个相对的综合指标。在购买软、硬件系统时,用户按功能和价格同时比较考核,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取其最佳值作为选择对象。

4)供应商的发展趋势和资产可信度在选购系统时,不仅要比较分析其技术性能指标、价格,还要分析供应商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务经营状况。若用户对供应商的发展情况不了解,购买了即将停产换代的产品,或是与即将易手的公司作生意,其后果是非常被动的。

4结束语

我国开展CAD/CAM技术应用工作并不算晚;通过引进,不少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与国外相比也相差不大。但是,国内的CAD/CAM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是:

(1)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采用CAD/CAM技术投资大,有较大风险,效益回报有一定的滞后期,导2.2产品数据交换标准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是实现CAD/CAM技术集成化的必要条件。复杂机械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企业、部门的分工协作完成。由于产品信息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CAD/CAM系统中产生,造成同一转机械启停机及正常运行时的特性,可分为转速上升、转速下降、转速不变、转速变化等。负荷状态可分为满载、空载、部分载荷、载荷骤增和骤减等。

第5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非亲缘性脐血移植;HLA配型;HLA测序技术;HLA-SBT;脐血

ClinicalApplicationofHLASequencinginUnrelatedUmbilicalCordBloodTransplantation

AbstractFromJune1998toJuly2004,Guangzhouumbilicalcordbloodbankprovidedunrelatedumbilicalcordbloodfor54patientstomorethan21transplantationcenters.HLAsequencing-basedtyping(SBT)wasusedtore-analyzetheresultsofHLAantigensandallelessoas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HLAallelesandGVHD.Theinformationabout48outof54patientswasobtainedafter6monthsoffollowup.SBTwasusedtoidentifyHLA-A,B,DRB1allelesin48patientsreceivedtheunrelatedumbilicalcordbloodunits,andtheobtainedresultswerecomparedwiththeresultsofHLA-SSPLowResolutionTyping.TheresultsshowedthatthedifferenceofGVHDincidencebetweenlessthan2mismatchedHLAsitesandlessthan3site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Intheresultsfromsinglefactoranalysisandhigh-resolutiontypingofHLA-A,BandDRB1alleles,themismatchbetweenHLA-BandHLA-DRB1alleleswasfoundtobeasignificantfactorfortheoccurenceofGVHD.ItisconcludedthatSBTplaysanimportantroleinumbilicalcordbloodtransplantation,andtheincidenceofGVHDishigherinthetransplantationwithHLA-DRB1allelesmismatching.

Keywordsunrelatedumbilicalcordbloodtransplantation;HLAmismatch;HLAsequencing;HLAsequencingbasedtyping;umbilicalcordblood

HLA高分辨分型技术不仅可以对HLA血清学配型起到积极的校正作用,对研究哪些HLA等位基因相合可以明显减弱GVHD,哪些等位基因不相合可以耐受等方面以及制定相对个体化的HLA配型策略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测序分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预防GVHD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以测序为基础的HLA分型技术(HLA-sequencingbasedtypingHLA-SBT)对可随访的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病例HLA配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HLA-A/B/DRB1等位基因匹配程度对非亲缘性脐血移植GVHD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脐血来源

脐血样本全部来自广州脐血库,脐血分离、冷冻、保存以及相关检测参考相关文献[2]。

移植供受体选择

54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样本及随访资料由国内21家移植中心提供,其中6例待随访,选择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受者一般情况见表1。Table1.Generalcharacteristicsof48UCBTrecipients(略)

急性移植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

48例移植病人均采用环孢霉素甲基强的松龙方案预防aGVHD。

移植供/受体的DNA提取

移植供/受体DNA提取均采用G&TDNA提取试剂盒。

HLA-SSP分型

采用OneLambda公司的HLA-SSP分型试剂盒、PE9700PCR仪进行分型,采用OneLambda公司提供的HLA分型格局表判读结果。

HLA-SBT分型

应用ABIPRISM3100型测序仪进行分型。DNA4μl与PCRMix(Forensic公司提供)16μl混合,再加入金牌酶0.3μl进行扩增反应。PCR条件如下:95℃10分钟;96℃20秒,60℃30秒,72℃3分钟,36个循环;4℃forever。取PCR产物5μl在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确定是否扩增。向PCR产物中加入3μlExoSAP-IT,进行消化反应:37℃20分钟,80℃15分钟。消化后产物与SequencingMix混合后,进行测序反应:96℃20秒,60℃2分钟,共25个循环。测序反应产物用NaOAc/EDTA去除多余的SequencingMix,并用100%及80%EtOH沉淀和纯化DNA。加入15μl甲酰胺,置于ABTPrism3100测序仪中进行电泳。利用MatchTools及MTNavigator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得出HLA高分辨配型结果。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行chi-squaretest分析。结果

PCR-SBT技术分型

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HLA-A/B/DR采用PCR-SBT技术分型全部成功,SBT分型结果在低分辨水平(HLA基因型星号后2位数)与SSP分型结果完全一致。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中,HLA等位基因6/6相合4例(8.3%),5/6相合37例(77.1%),4/6相合7例(14.6%);HLA等位基因亚型匹配5/6相合5例(10.4%),4/6相合16例(33.3%),3/6相合19例(39.6%),2/6相合8例(16.7%),未发现HLA等位基因亚型配型全相合病例。

SBT分型结果与GVHD发生率

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者HLA等位基因分型结果中,HLA等位基因匹配6/6、5/6和4/6位点相合的移植受者GVHD分别发生4/4例、18/37例(48.6%)和5/7例(71.4%),统计分析(chi-squaretest),HLA匹配程度与GVHD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受者中,植入33例,HLA等位基因亚型匹配5/6相合的2例移植病例均未发生GVHD,而4/6、3/6、2/6位点相合的移植病例GVHD发生率分别为54.5%(6/11)、91.7%(11/12)和75.0%(6/8),统计分析(chi-squaretest),HLA等位基因亚型不合位点不多于2个和HLA不合位点不少于3个的病例GVHD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HLA-A等位基因亚型分型结果中,HLA-A等位基因亚型匹配0/2、1/2和2/2相合病例分别为11、28和9例,GVHD发生率分别为27.3%(3/11)、57.1%(16/28)和55.6%(5/9),统计分析未发现HLA-A等位基因亚型匹配完全相合与不完全相合GVHD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61)(表2)。Table2.RelationshipbetweenHLAmismatchandoccurrenceofGVHDin48UCBTrecifients(略)

在HLA-B等位基因亚型分型结果中,HLA-B等位基因亚型匹配0/2、1/2和2/2位点相合病例分别为11、33、4例,GVHD发生率分别为72.7%(8/11)、45.5%(15/33)和50%(2/4),统计分析未发现HLA-B等位基因亚型匹配完全相合与不完全相合GVHD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0)(表2)。在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分型结果中,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匹配0/2、1/2和2/2位点相合病例分别为16、25和7个,其GVHD发生率分别为25%(4/16)、64.0%(16/25)和71.4%(5/7)。统计分析发现,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相合与否与GVHD发生率具有强相关性(P=0.003)(表2)。在38例HLA-DRB1等位基因全相合病例中,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匹配0/2、1/2和2/2位点相合病例分别为16、18和4个,GVHD发生率分别为25%(4/16)、61.1%(11/18)和50%(2/4);经统计学分析,比较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相合与不相合与GVHD发生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0.008)。

与GVHD相关的HLA等位基因亚型

在本回顾性研究中,HLA-A常见等位基因型为HLA-A*02、A*11和A*24,HLA-B常见等位基因型为HLA-B*15、B*40和B*46,HLA-DRB1常见等位基因型为HLA-DRB1*09、DRB1*12和DRB1*15(表3)。

Table3.HLA-A/B/DRB1matchingandoccurrenceofGVHDbyPCR-SBT(略)

剔除两点不合的样本,选择受体与供体一个位点相合而另一位点不合的病例,比较其GVHD发生率。HLA-A*02、A*11和A*24基因型分别有19例、21例和13例;HLA-B*15、B*40和B*46基因型分别有20例、13例和14例;HLA-DRB1*09、DRB1*12和DRB1*15基因型分别有11例、10例和13例(表3)。经统计分析,HLA-A*11匹配与不匹配样本GVHD发生率分别为28.6%和64.3%,HLA-B各等位基因型匹配情况GVHD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HLA-DRB1*12相合3例病例均未发生GVHD,而不相合的7例病例中有2例发生了GVHD。经统计分析(chi-squaretests)HLA-A/B/DRB1各个等位基因匹配程度与GVHD发生率未见统计学相关性。

讨论

有研究表明,单个等位基因的不匹配(如白种人HLA-A*0201和HLA-A*0205亚型)可以引起严重的GVHD;也有报道DRB1等位基因不同与GVHD之间存在强相关性,而且DRB1不合与存活期缩短密切相关[2]。但是现在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等位基因不同与它的不相合是一致的,有些HLA等位基因的不相合是可以耐受的。在Nicholson等[3]对HLA-DP抗原的报道中,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lymphocyteculture,MLC)方法观察到最强烈的MLR反应与DPB1*0301和DPB1*0201有关,低MLR与DPB1*0401和DPB1*0402有关。提高HLA基因分型的分辨率,有助于寻找HLA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也有助于针对供、受间HLA差异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因此,有人提出界定供、受者HLA相合的标准。找出究竟哪些HLA基因座位(及其产物)在决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起关键作用,哪些HLA(等位基因)型别不相合为临床所容许,甚至可能对病例的预后有益[9]。本研究采用HLA-SBT方法对48例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供/受体HLA等位基因亚型进行分析,HLA低分辨配型结果中,HLA等位基因匹配程度与GVHD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性。对HLA-A、B、DRB1等位基因亚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HLA-B和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完全相合和不相合的病例GVHD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研究结果中,HLA不相合等位基因亚型不多于2个和HLA不相合位点不少于3个的病例GVHD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从两方面给我们以提示:①HLA等位基因亚型水平的匹配对预防GVHD具有积极的作用;②一定存在某些HLA等位基因亚型,其相合与否对脐血移植病例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耐受的。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HLA高分辨配型结果中,HLA-B和HLA-DRB1等位基因亚型匹配与否与GVHD发生率具有强相关性(P=0.000,P=0.003)。HLA-A等位基因亚型匹配全相合病例GVHD发生率(27.3%)明显低于HLA匹配不全相合病例(59.4%)。这说明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中,采用高分辨方法进行HLA-B和HLA-DRB1配型可以明显减弱GVHD的发生率。由于样本数较少,因此对以上结论仍然需要进行随访分析。从本结果中可以推测,HLA等位基因匹配与否对非亲缘性脐血移植者GVHD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脐血移植者GVHD的发生率低,究其原因可能与脐血中免疫细胞的抗原性低有关。因此,非亲缘性脐血移植时对HLA采用高分辨分型是有必要的。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试图寻找出与GVHD发生密切相关的HLA等位基因型,但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对HLA所有等位基因型在非亲缘性脐血移植的作用进一步深入分析。我们选择了HLA-A/B/DRB1位点中比较常见的亚型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中我们未发现与GVHD具有明显相关性的等位基因型。在本研究结果中,HLA-A*11等位基因相合病例的GVHD发生率(25%)明显低于不相合病例的GVHD发生率(58.3%),由于病例数少,无法进一步分析HLA-A*11等位基因亚型对GVHD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将来在移植前HLA复核时对HLA-A11采用HLA高分辨方法,可能会降低移植后GVHD发生率。虽然我们发现HLA-DRB1等位基因与GVHD发生率具有强相关性,但是我们未能找到与GVHD明显相关的等位基因亚型,其原因也是由于病例数太少的缘故。

致谢:感谢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婴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南方医院、暨大华侨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大深圳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佛山人民医院和广东省117医院给予的支持和协作。

【参考文献】

1SantamariaP,Boyce-JacinoMT,LindstromAL,etal.HLAclassⅡ“typing”:directsequencingofDRB,DQBandDQAgenes.HumImmunol,1992;33:69-81

2PetersdrfEW,LongtonGM,AnasettiC,etal.ThesignificanceofHLA-DRB1matchingonclinicaloutcomeafterHLA-A,B,DRidenticalunrelateddonormarrowtransplantation.Blood,1995;86:1605-1613

3LoiseauP,EsperouH,BussonM,etal.DPB1disparitiescontri-butetosevereGVHDandreducedsurvivalafterunrelateddonor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oneMarrowTransplant,2002;30:497-502

4杨文莉.HLA配型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研究进展.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611-614

5PetersdorfEW,AnasettiC,MartinPJ,etal.Tissuetypinginsupportofunrelatedhematopoieticcelltransplatation.TissueAntigens,2003;61:1-11

6HurleyCK.HLAdiversity:detectionandimpactonunrelatedhematopoieticstemcelldonorcharacterizationandselection.IntJHematol,2002;76(Suppl2):152-154

7MickelsonEM,PetersdorfE,AnasettiC,etal.HLAmatchinginhematopoieticcelltransplantation.HumImmunol,2000;61:92-100

第6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传统视频资源因为是教师借走观看,对该资源的总体评价、精彩之点、不足之处等反馈都记在老师的听课本上,无法集中到资源管理者那里。这样,每一位来借光盘的老师都不清楚某个资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只能看题目找光盘,回去看看再说了,使得教师们精彩的评价反馈无法积累。

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视频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眼前一亮:网络平台的巨大优势不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视频资源管理和应用的局限性吗?

(一)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网络资源平台使用的是流媒体文件,可支持同时多人浏览同一个视频,在现在的局域网带宽情况下,也几乎没有网络延迟,可以实现多人随时浏览自己需要的视频资源,再不用“先来后到”了。只有教师“想看不想看”的问题,没有“能看不能看”的问题。

(二)数字资源无磨损,易保存

流媒体文件是数字化信息,永无磨损,只要保存好备份,也很容易避免硬盘损坏等意外情况造成的资源损失。

(三)记录反馈,积累智慧

网络平台很容易实现反馈的积累,通过留言、BBS等方式将教师的评价反馈保留下来,对优课等视频资源打分、留言,将教师的集体智慧积累起来,对新教师观摩视频资源,提高教研水平,帮助很大。

(四)实时互动,消除障碍

网络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空间距离的消除,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互动,宛如面对面交流。现有的软硬件条件也很容易通过视频资源平台,搭建起不同层次的交流桥梁。

三、校级视频资源库的建设

(一)视频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网络资源平台是视频资源库建设的第一步。结合以上所谈的传统视频资源管理应用的局限性和网络平台的巨大优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们需要一个能给视频资源打分、留言评价,能分配用户权限,能记录使用者使用痕迹的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可以很容易从网上找到许多这样的asp动态网站系统,购买一个源码,设置好自己需要的分类、用户、权限等信息,就搭建好了视频资源网络平台。

(二)视频资源文件的制作

校级视频资源库的建设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不能搞重复建设,对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北京教育资源网和县新课程资源网中已有的相关视频资源直接整合应用就行了,重点在于将校内的视频资源制作成网络平台所需要的流媒体格式。结合我校服务器空间的大小和网络传输的实际情况,经过多种媒体格式的反复比较,我选用图像质量好,占用空间少的Rmvb格式作为视频资源格式。接下来就是将各种传统的视频资源利用HelixrealProducer或格式工厂这类软件压制成Rmvb格式文件,逐个链接到网络资源平台中,这是个工作量很大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将学校现有的各个学科的300多节优秀录像课全部加入到网络资源平台中。之后,就以这个视频资源平台为载体,逐渐加入校内外各级各类优秀的视频资源,不断丰富其内容。

四、校级视频资源的应用

校级视频资源库的建设完成了,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地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校级视频资源库的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促进教师成长服务,这才不枉花费一番心血去建设。

(一)观摩优秀课堂,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校视频资源网中有大量的全国、市、县级名家名师的课堂实录,观摩研究这些优秀的课堂实录,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由于采用实名制登陆上网才能观看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网自动记录教师观看视频的时间和内容,便于统计记录教师的观看情况。给视频资源留言评价,有利于积累集体智慧,为新教师寻找恰当的资源和提高评课水平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原来教师们看光盘平均每人每学期不到3节课,现在通过校级视频资源网,平均每人每学期观摩优课15节,大大提高了视频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现在,老师们只要一进行教研活动,或者参加评优课,或者空闲时间浏览,马上想到的就是“上学校资源库看看”。老师们说:“足不出户就观摩了几百节名家名课,想不提高教学水平都难了。”

(二)充分发挥网络的远程交互优势,实施远程教研

我校作为县直属小学,向上与北京丰台一小是“手拉手”学校,向下与山区四海小学是“1+1捆绑”学校。我校教师与两所学校的教师结成了许多对“师徒对子”,每个学期都应该有许多徒弟汇报课、师父展示课之类的教研活动。可是因为路途遥远,不论到哪所学校亲自学习或指导一次课都不容易。每学期至多有一次交流就不错了。可喜的是,远程交互正是网络平台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可以突破空间障碍,方便地开展远程教研活动。首先,徒弟将录好的汇报课和说课视频上传到视频资源网上,然后用QQ或E-mail通知远在他校的师父,师父通过留言的方式对课程做出评价反馈指导,其他教师也可以参与留言评课。需要更多的交流时,还可以用BBS、QQ或E-mail交谈。采用这样的远程教研方式后,与合作学校的交流活动,由原来的每学期1次提高到每学期5次。教师减少了不必要的劳累奔波,增加了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教研效率。另外,这种教研方式也适用于教师因为工作时间安排无法分身参加的市、县、校各级教研活动,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靠少部分亲自参加的老师回来进行二次传达,耽误时间不说,毕竟“耳闻不如目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现在只需将实况录像上传到资源网,大家事后仔细观看,参与讨论即可,解除无法参加的遗憾,也增加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以视频资源为核心,建立名师优课资源包

当在视频资源网上看到一节好课时,很自然地想得到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等相关资料,以便在日常教学中方便应用。至少校内教师做的优课是可以搜集到这些相关材料的,这时,以这节优课视频资源为核心,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记录、评课反馈记录等相关材料做成优课资源包放到网上,资源共享,方便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将学到的东西快捷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四)发挥视频资源库归类整理的优势,保存教师成长记录

随着校内教师视频资源的增多,通过查询资料,可以方便地归类整理出与某位教师相关的大量视频资源和留言等信息,这就相当于保存了一份清晰的教师成长记录。教研组会定期根据这些资料,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专题研讨,提出发展建议,建立教师成长计划,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网络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7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技术是指通过对0和1两个数字的应用,进一步完成数字编码,并利用诸多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及通信卫星设备等,从而达到传输及处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数字技术涵盖诸多,如数字编码、数字传输以及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等均属于数字技术的范畴。数字技术能够使数字实现信息化,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又会将数字技术成为数码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数字技术加以应用,便是通过数字信息传达环境设计中需要描述的图、文及声像等。属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辅助设计手段或方法。将数字技术合理、科学地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能够体现出先进的设计风格,显然这将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必然趋势。

2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

(1)设计师理念的更新。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设计师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并且会在以往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从而进行全新的尝试。对于设计师来说,为了使数字技术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对自身又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数字技术的应用必须能够起到改善环境艺术设计及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要充分解决传统设计观念与现代设计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这样,数字技术才能够顺利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属于艺术及科学两者的有机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与相关技术的融入是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性的。数字技术的融入,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丰富了设计内涵,使得设

计的美观、舒适感及艺术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对于设计师来说,需要重视社会中新技术的出现,认清新技术的价值作用及优势,充分利用,方能使设计效果更加优化,更具艺术感及层次感。(2)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步伐加快。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突出的,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对文字进行有效处理,同时也可以对图形及图像进行有效处理,与传统模式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极为不同的。对于一些刚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的人而言,能够很好地应用数字技术,并且传达出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数字技术的融入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得到有效加快。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的,我们知道传统模式下的环艺设计采取手工绘图的发光法的,这样修改起来就显得较为麻烦,而用数字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绘图便能够使后期设计修改更为简单,并且还使得设计更加精准、规范,进一步为设计艺术效果的完美传达提供了有效依据。

(3)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速度得到有效加快。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能够使图像声音及文字以数字的形式传达出来,这样便能够为设计者构象及方案的成立提供便利。并且还方便设计的修改。数字技术通过部分先进的图形展现技术,让技术和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仪器,从而使数字技术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与此同时,通过与传统白描及渲染等技巧的融合,数字技术更加具备表现力及感染力,从而使环境艺术作用更具层次感及优越感。大致上分析,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速度得到有效加快,改善了传统手工绘图难以修改的缺陷,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4)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市场的竞争力度得到有效增强。数字技术中的图文、声像等信息均是一类以数据格式存储的数字文件,通过对有关图形软件的应用,便能够对这些数字文件进行有效转换,用户便能够将这些数字格式的文件调出来,并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数字技术,能够使设计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减低设计错误率,使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使设计作品在同类设计作品中的竞争力度得到有效增强。充分融入数字技术,对作品的复制拷贝也是极为便利的,同一类稳健能够进行反复印刷及打印,不会导致文件受到损坏,很好地保护了文件的质量。与此同时,通过与网络互交技术及信息传输技术的融合,还能够实现远程文件共享,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大致上分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能够使设计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提高业主的满意度,从而赢取业主的充分信任。

3结语

第8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加工和运动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目前是采用计算机控制,预先编程然后利用控制程序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功能替代了早期使用纯硬件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得输入数据的存储、处理、判断、运算等功能均由现场可编辑的软件来完成,这样极大的增强了机械制造的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2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2.1工业生产工业机器人和传统的数控系统一样是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的。主要运用机器设备的生产线上,或者运用于复杂恶劣的劳动环境下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生产质量和人身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单元是由计算机系统组成,指挥机器人按照写入内核的程序向驱动单元发出指令,完成预想的操作,同时同步检测执行动作,一旦出现错误或发生故障,由传感系统和检测系统反馈到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号和相应的保护动作。而执行机构是由伺服系统和机械构件组成。有动力部分向执行机构提供动力,使执行机构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完成规定操作。

2.2煤矿机械现代采煤机开发速度快、品种多,都是小批量的生产,各种机壳的毛坯制造越来越多地采用焊件,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实现单件的下料问题,而使用数控气割,代替了过去流行的仿型法,使用龙骨板程序对采煤机叶片、滚筒等下料,从而优化套料的选用方案。使其发挥了切割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势,一些零件的焊接坡口可直接割出,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数控气割机装有自动可调的切缝补偿装置。它允许对构件的实际轮廓进行程序控制,好比数控机床上对铣刀的半径补偿一样。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切缝的补偿值来精确的控制毛坯件的加工余量。

2.3汽车工业汽车工业近20年来发展尤为迅猛,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出现,更加快了复杂零部件快速制造的实现过程。

将高速加工中心和其它高速数控机床组成的高速柔性生产线集“高柔性”与“高效率”于一体,既可满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做到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又有接近于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的生产效率,从而打破汽车生产中有关“经济规模”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的高效生产。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在复杂的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可以很轻易方便的实现,不仅如此,数控技术中的虚拟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制造技术等等,在汽车制造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21世纪的汽车加工制造业已经离不开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了。

2.4机床设备机械设备是机械制造中的重中之重,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具备了控制能力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把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到机床上,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实施控制,这样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它是以代码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数字码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零件。

3数控技术的发展

从第一台数控机床开发成功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传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发展到现今的开放式PC数控系统。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由于采用封闭的体系结构,它的通用性、软件移植性、功能扩展和维修都比较困难;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发展,使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市场正在受到挑战。开放式计算机数控系统,采用软件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显示了优良的性能,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具有统一风格的用户交互环境,操作、维护、更新换代和软件开发都比较方便,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已成为数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4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PC机进入数控领域,极大的促进了数控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在数控生产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跟上发展先进数控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孕育产生大量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进一步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马岩.中国木材工业数控化的普及[J].木材工业.2006(02).

[2]陈光明.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5(09).

[3]南生春,傅万四.浅谈数控技术在木材加工机械上的应用[J].木材加工机械,2004(01).

[4]孙荣创.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第9篇:应用技术论文范文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每一个工作岗位与职位都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规范与要求,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又高低之分的差别有很大,所以,这些都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难题与新的挑战。那么,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全面培养、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区分教学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我国高职院校之中,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各个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我国当今社会之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为己谋生的一种工具,更是社会现代文明对人们必备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同一个起点之上,以同一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上,所以,为了寻求学习效果与考核结果的不公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模式也不能一视同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是打造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性课程,是在发展中不可或缺课程。

2多媒体教学模式

2.1多媒体的含义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当中,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主,其中主要包括: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而多媒体教学则是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当代教学理念之中,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所利用的手段,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

2.2多媒体技术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具备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组织各类信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课堂中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自学。最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媒体信息,并通过多媒体表达出主题的思想特点。

2.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不必将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劳动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之中,在当代教学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务必要熟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操作技能,并以此为主要根据,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结合,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极大地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着十分优秀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所预期得到的效果更加便利。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包含了能力素质,也包含了知识素质,但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管理。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建立一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以学生为主题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那么,单纯的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子,对于学生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有更为全面的分析,能够熟练运用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教学合格的证明。那么,如何在这门课程之中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则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学生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之中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利用动态图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电影播放等方式,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优势。其次,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新的教学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探究性学习,通过图像、视频等现代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具体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进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这些也要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相互协作的愿望,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巧妙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情景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同时保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之中的应用,改变从前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技术进行支持,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最后,多媒体教学当中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也包含了课后教学的讨论与复习。学校可以在学生的课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不断的为学生提供数字媒体资源,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己动手检索的能力,逐渐的在实践之中锻炼学生。

4结束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