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宝宝营养不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针对性保健指导;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护理效果
营养不良属于慢性的营养性疾病,主要由能量和、微量元素、蛋白质等摄入不足引发,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了脂肪消失、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系统功能紊乱等[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营养不良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当中发病率更高,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患儿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2]。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慢性疾病的出现与患儿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P系,因此在治疗中还应重视患儿不良饮食的纠正。在本次研究中,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了针对性保健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共10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为5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2±0.5)岁。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为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1±0.7)岁。临床表现均存在脂肪消失、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针对性保健指导。
1.2.1环境及饮食指导 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以及空气的流通,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程度及其身体状况为其定制针对性的饮食调节方案,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并保证其饮食的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帮助患儿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做到少吃多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并积极获取家长的支持,告知家长为患儿提供丰富可口、形式多样的食物,从而刺激他们的食欲。此外,在饮食中可将蔬菜、水果进行合理搭配,并摆放成心形、圆形、卡通人物头像等形状,或者通过黄、红、绿等色彩搭配刺激患儿食欲。
1.2.2皮肤保健指导 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皮下脂肪较薄等症状,且患儿的皮肤弹性降低,容易伴发水肿症状,一旦受到挤压极易出现褥疮或感染,加重患儿的痛苦。护理人员应保证患儿皮肤的清洁性和干燥性,定时为患儿翻身,并对其皮肤进行擦洗和按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角膜干燥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儿眼角涂抹适量的消炎软膏。
1.2.3生活起居指导 若患儿表现为脾胃虚弱型,应保证病房的凉爽;嘱咐患儿家属多让其晒晒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量的体格锻炼,降低患儿自汗盗汗症状的发生,并提高其抵抗力,增强患儿体质。对患儿的食具应定时消毒,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出现。若患儿需要使用尿布,应在阳光下充分暴晒,做到勤换勤洗;患儿在大小便后,应使用温水对其臀部进行冲洗,之后使用质地柔软的布进行擦拭,并涂抹油膏。
1.3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不良饮食纠正率,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显效标准:患儿消瘦、肌肉萎缩等症状消失;有效标准:患儿消瘦、肌肉萎缩等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标准:患儿消瘦、肌肉萎缩等症状仍然存在[3]。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的不良饮食纠正率 观察组的不良饮食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研究发现,充足的营养是人体生理、智力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一旦饮食习惯不良或者饮食结构不科学,就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4]。值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会对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而且还会降低患儿的机体抵抗力,为其他疾病的出现创造条件。部分患儿虽然接受的是母乳喂养,但是由于没有及时添加谷类食物,因此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53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了针对性保健指导,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及不良饮食纠正率均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通过针对性的保健指导,患儿及其家属能够提高对营养不良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患儿的不良饮食行为能够得到规范和纠正,从而有助于患儿康复。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营养不良患儿机体的反应能力逐渐减慢,因此不能及时反应出现的病变情况。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应对患儿进行细致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针对重症患儿,应适当提高巡视的频率,若发现患儿疑似出现了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另一方面,应嘱咐患儿家属为其提供可口的、丰富的、不同色彩搭配的食物,从而从视觉上、味觉上刺激患儿的食欲,使其能够主动进食,并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此外,由于不良的情绪会对食欲造成影响,因此患儿家属还应为其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使其能够具备乐观、开朗的心态,从而保证治疗的效果[5]。在治疗干预过程中,应每周为患儿进行1~2次称重,并根据其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对其饮食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整,保证保健指导的个性化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针对性保健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李良,尚丽.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5(51):165,160.
[2]刘秀琴,李春霞.探析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06):84,101.
[3]杨桂侠,杨静波,王怀东,等.小儿营养不良68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06):38-39.
【关键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临床特点; 肌电图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yotonic dystrophy and EMG report,in order to raise the level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myotonic dystrophy.Method:10 cases of myotonic dystrop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the EMG situation of them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atients exhibited clinical myotonia,muscle weakness andmuscle atrophy,muscle chart exhibit features myotonia discharge and myogenic damage,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myopathy features.Conclusion:Clinically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yotonic dystrophy,EMG is conducive with the clinical diagnosis,it improves clinical diagnosis.
【Key words】 Myotonic dystroph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MG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也称为萎缩性肌强直,属于多系统受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临床主要特点表现为肌强直、肌无力与肌萎缩,患者还会伴随全身多系统的损害,表现十分复杂,应用肌电图可以帮助临床确诊[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10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后,配合肌电图(EMG)检查,对其EMG进行分析,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临床均有肌无力、肌萎缩、肌强直症状表现,并伴随白内障、心律失常、多汗、智力减退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28~68岁,平均(45.2±2.8)岁;病程8~20年,平均(12.5±2.6)年。
1.2 方法 10例研究对象均应用EMG检查,选择肌电电位仪进行临床记录,将同心圆针电极在患者肢体远端与近端的肌肉处插入,其中包括胫前肌、第一骨间肌及肱二头肌、三角肌等[3]。通过对患者静息自发电位的记录,测定每块肌肉20个以上运动单位电位,通过平均时限与波幅、多相波百分比等测量,分析电位类型与峰值,再对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及尺神经等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4-7]。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EMG检查中肌电图的数值测量报告。
2 结果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分型有DM1与DM2,10例患者临床均有肌无力、肌萎缩及肌强直的主要症状表现,符合DM1临床特点,疾病累及患者骨骼肌,还会累及患者眼部、皮肤及肌肉外器官等处,其中有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经裂隙灯检查有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与相关报道一致[8-13],视力下降与视网膜变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眼底检查发现,患者视网膜周边色素的上皮细胞有明显褪色。3例男患者出现早秃,1例女患者出现早秃,2例女患者不孕不育,4例患者出现智能减退,智能减退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全脑皮质变薄及额颞叶皮质代谢降低密切相关。由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血糖异常,多存在糖耐量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等情况[14-18]。DM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临床注意肌肉损害时,还要关心肌肉外系统损害的症状诊断[19-23]。
1例典型病例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经EMG检查后,肌肉静息状态能发现胫前肌与伸指总肌、纤颤电位等明显有大量肌强直电位,第一骨间肌有明显中等量肌强直电位,肱二头肌和三角肌等处有少量的肌强直电位,经检测患者肌肉有典型的肌原性损害。经病理检查,对患者右胫前肌进行活检后,选择常规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患者肌纤维明显变性,有空泡样改变,而且纤维发生萎缩表现出小角形和长条形等,纤维出现萎缩和肥大的分布并不规则,有致密核团,大多肌纤维周边出现肌浆块且肌间隙明显变宽。
3 讨论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也称为萎缩性肌强直,属于多系统受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临床主要特点表现为肌强直、肌无力与肌萎缩,患者还会伴随全身多系统的损害,表现十分复杂,应用肌电图(EMG)可以帮助临床确诊[2]。
本研究中3例患者病程长,所以传导速度和波幅均受到影响,有严重减慢表现。10例患者临床特点和EMG检测表现均十分典型,经肌肉组织活检发现均符合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病理改变。在临床上有肌强直表现时,使用肌电图检测会发现明显的肌强直放电,经神经系统检查也会有明显肌强直放电[24-28]。EMG检查可以表现出强烈的肌强直放电,运动单位电位的形式表现为正常。可见,应用肌电图检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以及早做出诊断和鉴别,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29-30]。
临床患者表现出肌无力、肌萎缩与肌强直时,一定要先考虑是否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再根据患者受累系统情况,例如:白内障、胰岛素抵抗、脱发等,根据患者EMG检查,检测是否有无肌源性损害、肌强直电位发放等,就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同时,要了解患者肌肉系统外的损害情况,及早对患者疾病做出评估和干预,及早实施肌肉病理与基因检测,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31-32]。
总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临床会表现出肌强直、肌无力与肌萎缩等系统损害遗传疾病表现,在临床上准确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特点,而EMG与病理结果都有利于配合临床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利于患者疾病的分型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邱志茹,王少平,冉亚娟.1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2次肌电图分析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109.
[2]叶励超,慕容慎行,吴志英,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特点[J].临床神行病学杂志,2006,19(6):447-449.
[3] Kamsteeg E J,Kress W,Catalli C,et al.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myotonic dystrophy types 1 and 2[J].Eur J Hum Genet,2012,20(12):1203-1208.
[4]邱志茹,张炳谦,王少平.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1-12.
[5] Orngreen M C,Arlien Soborg P,Duno M,et al.Endocrine function in 97 patients with 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J].J Neurol,2012,259(5):912-920.
[6]陈世文,陶恩祥,刘冬英,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家系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0):1039-1042.
[7]忻琪B,胡静,俞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6例病理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82-1183.
[8]李靖,韩明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2例肌电图报告[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16(2):127.
[9]何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理应用,2015,9(3):160-161.
[10]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65-1267.
[11]鲁贵忠.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综合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6,25(3):1-2.
[12] Lee J E,Cooper T A.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myotonic dystrophy[J].Biochem Soc Trans,2009,37(6):1281-1286.
[13]吴筠凡,周志华,韩咏竹,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电生理和肌肉病理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1):91-93.
[14]赵晓萍,蒲传强,吴卫平,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肌肉电生理及病理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5):56-58.
[15]王晔,郑惠民,谢惠君,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肌肉病理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5):18-22.
[16]崔毅,张永巍,王晔,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肌肉病理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11(2):152-156.
[17]梁雯,鹿守成,王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与病理(附6例报告)[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1(3):81-83.
[18]赵筱玲,王宪玲,邢华芳.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23(4):50-53.
[19]刘明杰,李士伟,张志学.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电生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82-1483.
[20]叶励超,慕容慎行,吴志英,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肌肉病理特点[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3):81-83.
[21]赵亚明,赵伟秦,康智敏,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及病理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3):63-65.
[22]罗丽霞,潘乾,夏昆,等.一例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2,29(4):92-94.
[23] Warf M B,Nakamori M,Matthys C M.Pentamidine reverses the splicing defects associated with myotonic dystrophy[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2009,106(9):852-856.
[24] Foff E P,Mahadevan M S.Therapeutics development in 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J].Muscle & Nerve,2011,44(9):6891-6893.
[25] Kanadia R N,Johnstone K A,Mankodi A.A muscleblind knockout model for myotonic dystrophy[J].SCIENCE,2003,302(52):91-96.
[26] Taneja K L,McCurrach M,Schalling M.Foci of trinucleotide repeat transcripts in nuclei of myotonic dystrophy cells and tissues[J].Journal of Cell Biology,1995,128(28):685-689.
[27] Miller J W,Urbinati C R,Teng-Umnuay P.Recruitment of human muscleblind proteins to (CUG) (n) expansions associated with myotonic dystrophy[J].EMBO Journal,2000,19(5):1547-1549.
[28] Timchenko N A,Cai Z J,Welm A L.RNA CUG repeats sequester CUGBP1 and alter protein levels and activity of CUGBP1[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1,276(10):2258-2260.
[29] Kuyumcu-Martinez N M,Wang G S,Cooper T A.Increased steadystate levels of CUGBP1 in myotonic dystrophy 1 are due to PKC-mediated hyperphosphorylation[J].Molecules and Cells,2007,28(1):68-78.
[30] Mankodi A,Takahashi M P,Jiang H.Expanded CUG repeats trigger aberrant splicing of ClC-1 chloride channel pre-mRNA and hyperexcitability of skeletal muscle in myotonic dystrophy[J].Molecules and Cells,2002,10(1):35-44.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5-0642-02中图分类号:R 746.2文献标识码:Bお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是一组遗传性骨骼肌进行性无力和萎缩,最终完全丧失运动功能[1]。本病的遗传方式不一,临床分为多种类型,表现为假性肥大型(DMD)最为多见,发病率约为30/10万,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家族史者不难诊断,但对较轻型、变易型及肢带型者因其遗传方式不一,男女均发病,临床症状较轻,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收治以心肌酶尤其是肌酸激酶异常升高为主的2例PMD患儿报告分析如下。
病例介绍
例1,邱某,男,9岁,因反复咳嗽3月余而于2003年5月,医学学士。
入院。既往史、家族史
均无特殊。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精神好,步态正常,双扁桃体Ⅰ°,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无罗音,心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无肌萎缩及肥大,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住院胸片检查提示支气管炎改变,血MP-IgM阳性,心肌酶谱检查4次提示AST 56~213U/L,CK 2438~8586 U/L,CK-MB 38~112U/L,LDH 472~861 U/L,LDH1 98 ~215 U/L;肝功能示AL T96~291 U/L,其余项值正常;血肌钙蛋白I 、CRP、 ESR、ASO、RF、抗ENA谱、乙肝三对、丙肝抗体、EB病毒抗体、 TORCH、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胆B超未见异常。住院拟诊为:①支气管炎;②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肝功能损害。住院治疗17天因心肌酶仍持续升高,予查肌电图示无自发电位,大力收缩呈病理干扰相;腓肠肌活检病理示部分肌纤维萎缩,间质脂肪组织增生,未见炎细胞浸润,符合肌营养不良改变。最后诊断:①支气管; ②肺炎支原体感染;③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至今随访5年,患儿学习生活均正常,尚无肌无力和肌萎缩现象。
例2,余某,女,6岁9个月,因疑诊心肌炎2年余,复查心肌酶异常1天而于2005年2月入院。患儿于2年余前因患①支气管炎;②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院住院,住院期间查心肌酶2次提示AST 53~55 U/L,CK 1208~1767 U/L,CK-MB 15~45 U/L,LDH 60 U/L,LDH1 147~190 U/L;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肌钙蛋白I、RF、ds-DNA、肝肾功能等检查正常;住院拟诊为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予营养心肌、抗炎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此后2004年3月复查心肌酶升高在外院住院拟诊心肌炎治疗,此次再次复查发现心肌酶升高而入住我院。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除哥哥患“先天性心脏病”外余家族成员均健康。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 精神好,步态正常,心肺腹检查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右侧三角肌轻度肥大,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住院心肌酶检查2次提示AST 60~68 U/L,CK 583~1355 U/L,CK-MB 27~28 U/L,LDH 178~210 U/L,LDH145~47 U/L;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肌钙蛋白I等检查正常。右上臂肌肉活检提示肌纤维轻度萎缩改变,间质无炎细胞浸润,考虑肌营养不良前期改变,最后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随访至今3年余,患儿学习、生活均正常,无肌无力和萎缩现象。
讨论
PM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肌源性疾病,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缺失,引起肌细胞的慢性变性所致。据国外资料报道,DMD基因突变率较高,约10.5×10-5(基因/代),有1/3 DMD患者由新突变产生[2]。本文2例患者疾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轻,均无阳性家族史,提示可能为基因突变所致。
本病起病隐匿,多为幼年起病,早期无典型肌病表现,早期常易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达32.77%[3]。血清心肌酶尤其是CK的检测,肌电图及肌活检是PMD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心肌酶谱是一种常见的检查,因此遇到心肌酶升高的患儿临床医生首先考虑更多是心肌损害或心肌炎,而易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酶升高如肌病,因而造成误诊,国内亦有多例相关报道,此外还有报道误诊为肝炎及其他肝胆系统疾病等[4]。本文2例患儿早期误诊原因主要是忽略了相对少见的肌病,对肌营养不良的患儿尚未出现症状时血清酶学异常升高未能进行全面的分析。ALT、AST、LDH、CK广泛存在机体组织细胞中,各种酶的组织特异性不同。ALT具有肝脏特异性,以肝脏含量最多;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LDH以心、肾、骨骼肌含量最丰富,LDH1以心脏含量最多;CK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其次为脑组织。CK有3种同工酶:CK-BB为脑型同工酶,主要分布为脑组织,CK-MB为心型同工酶,主要分布于心肌;CK-MM为肌型同工酶,主要分布于骨骼肌;3种同工酶分别占总活性的比例为:CK-MM94%~96%,CK-MB<5%,CK-BB为0或极少[5],故在正常人群中测得CK的总活性主要是CK-MM,CK具有肌肉特异性。本文2例患儿测得CK-MB/CK的比例均小于5%,证明CK升高为肌源性的而非心源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发病时血清酶异常是最早的生化异常之一,而CK的异常增高对本病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提示临床医生凡是遇到不明原因血清酶学异常患者,在排除心肌疾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后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的肌电图、肌肉活检,以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7-3361.
[2]黄延凤, 朱朝敏.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2):194.
[3]蓝 丹,经承学.19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误诊分析[J].广西医学,2003,25(1):103.
[4]王培鑫,林幼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误诊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 28(4):192.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3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殊类型, 是一种恶性疾病[1]。而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临床研究报道, 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2], 但是由于该物质的特殊性使得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是医学家们探究的热点。本次作者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诊断[3]。根据诱导缓解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例, 女7例, 年龄19~7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9例, 女6例, 年龄19~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前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以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对照组给予维A酸治疗, 剂量20 mg/(m2・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 将0.16 mg/(kg・d)三氧化二砷, 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3 h。在治疗期间均给予两组患者进行保肝等基础治疗, 当白细胞>10×109/L时, 联合化疗进行治疗。药物具体使用时间根据临床情况实际调整, 维A酸一般口服至完全缓解, 三氧化二砷使用时间28~35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未缓解。完全缓解(CR):患者获无白血病状态, 并且:①性粒细胞绝对数(ANC)>1×109/L;②血小板≥100×109/L;③无髓外病变残留的证据;④形态学CR:患者无需输血;⑤细胞遗传学CR:细胞遗传学检查正常(初发时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⑥分子生物学CR:分子生物学检查阴性;部分缓解(PR):原始细胞减少>50%, 骨髓穿刺提示原始细胞占5%~25%;未缓解:白血病的相关症状均未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转氨酶升高, 1例肌酐升高, 2例白细胞过多综合征, 1例发生体液潴留,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4例发生转氨酶升高, 1例肌酐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发病初期具有潜在的出血症状, 早期的死亡风险比较大, 因此在早期就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三氧化二砷因为是毒性物质, 可以影响NB4细胞, 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以及分化, 在化疗的期间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讲,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 以青年患者为主,
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以及其他相关化疗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情况, 其对于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性细胞依旧存在诱导凋亡作用, 不管是否存在PML-RARα异常的多种肿瘤细胞, 其抑制生长与促进凋亡作用均显著,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 三氧化二砷对于癌细胞作用效果和维甲酸的调节方式并无太大关联性。有研究真证实三氧化二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巯基酶活性程度造成干扰, 进而对癌相关基因表达起到调控效果, 阻碍细胞周期进程, 全面发挥抗癌生物学效应。
在本次临床治疗中, 对照组使用全反酸维甲酸, 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三氧化二砷, 经过治疗后发现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单纯全反酸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 三氧化二砷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物质的特殊性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利弊, 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俞罡.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22):173-174.
[2] 伍艳萍, 刘锐棠, 余莉.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心脏毒性的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 2010, 21(10):13-15.
[3] 刘德鑫, 晋红丽.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4):119-120.
[4] 陶晓明, 冯翠, 李虎生, 等. 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 26(1):18-21.
读者 李宏艳
李宏艳读者:
喂养方式不当,同样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良。有些妈妈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水果、蔬菜不是榨汁就是做成糊,以为这样宝宝吃起来省力,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极易导致宝宝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不仅食物在精加工过程中流失了一部分营养,而且食物没有经过咀嚼,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也不充分。久而久之,宝宝就营养不良了。
宝宝七八个月大时,有时吃菜往外吐,家长就觉得宝宝还没有咀嚼能力,大点就好了。其实,咀嚼能力和大脑一样,越用越灵活,而闲置不用,功能必然下降,会让孩子养成食软不食硬的坏毛病。
宝宝的咀嚼能力不仅关系到营养吸收,如果孩子不经常咀嚼,颜面肌肉就得不到锻炼,还可能影响颌面发育,不利于牙齿萌出及排列整齐。国外的研究表明,宝宝咀嚼食物时,大脑的血流量增大,对神经、大脑发育也有好处。
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6个月大时是关键期。此前,宝宝是母乳喂养或喝配方奶,只需吮,不用嚼,从宝宝6个月大开始,就应给他添加蔬果、肉类等辅食。一开始,让宝宝吃米粉或菜泥、肉泥等流质、半流质辅食,等宝宝适应以后,可以将蔬菜切成小丁,拌进米粉糊里,这样宝宝光吞咽就不行了,需要一定的咀嚼,但不费劲。如果宝宝把小菜丁吐出来,家长千万别轻易放弃,等宝宝饿了再尝试,会容易得多。如此,食物从小丁逐渐到小薄片,薄片切得越来越厚,孩子不光咀嚼能力增强了,也有利于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除了饮食上不能太精细,预防龋齿对保护宝宝的咀嚼能力也很重要。一旦牙齿龋坏,不仅咀嚼面小了,吃东西还会疼,孩子就不愿意也不容易嚼烂硬食。防止龋齿重点是控制宝宝吃甜食,尤其是糖果,要点如下:
1. 吃糖选在正餐前。吃糖后马上吃饭,特别是一些加工不精细的五谷杂粮,宝宝咀嚼过程中不仅能洁净牙齿,还可降低口腔酸度,预防龋齿。
2. 不随意吃糖。蛋糕、糖果等甜食,要吃一块儿吃,别一会儿吃蛋糕,过一会儿又吃糖果,口腔长期处在酸性环境下,会增大龋齿风险。
3. 睡前不喝酸奶,喝完刷牙漱口。否则,酸奶又甜又酸,牙齿容易龋坏。
如果发现宝宝有腹泻的症状,应该马上采取怎样的措施?
不要惊慌,要先辨识宝宝的症状缓急情况。感染性的腹泻,如果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偶尔有呕吐,大便次数略多,性状偏稀的轻微症状,家长可适当自行给药;但若大便一天十数次或数十次,呈水样、糊状、粘液状,甚至是脓血便,伴高热、腹痛、口渴、尿少等脱水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果是较轻的症状,是否就不用去医院了?
也不完全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腹泻症状轻微,就没什么大碍,其实不然,因为宝宝腹泻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若长期营养不良,患儿抵抗力就会下降,更易感染疾病,这将严重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腹泻,是否要多喝点水?
是的,最好能让宝宝维持进水量。在饮食上需注意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为宜。特别是在大量稀水便的情况下,如果宝宝不进食水,则会加重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老辈人有个说法,腹泻后就采取“饥饿疗法”,这是有道理的吗?
这是很不科学的。患上腹泻后,宝宝的消耗本已较严重,若此时再进行饥饿疗法,营养得不到即使补充,这会加重营养不良的情况。
宝宝腹泻时,吃进的食物是否还会被吸收呢?
会的。个别家长担心宝宝腹泻后,即使进食也会影响吸收,还不如饥饿疗法更合适,然而,实验表明即使腹泻很严重,进食后仍有80%可以吸收,根本不必担心吸收不够。
很担心宝宝会出现脱水情况,该怎么办?
1.多喝米汤。米汤既能保护消化道黏膜,又有补水的作用。
2.口服补液盐。刚开始时宝宝可能对口服补液盐不太接受,可少量多次给宝宝喝。但是,如果一些宝宝对口服补液盐出现不耐受现象,就要及时就医。
是否马上要用止泻药?
这要看情况。腹泻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腹泻利于宝宝排出自身毒素,当宝宝腹泻后可先观察一下是否伴有发烧等问题,如果没有其他不良症状,可在儿科医生或执业药师的指导下给宝宝用药。
宝宝的腹泻与辅食添加有关系吗?
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期间,由于辅食添加的不恰当,宝宝也可能出现腹泻的现象,如在辅食更换新品种时,可出现大便稀、次数多的现象,需暂停新添加的辅食,也可以先微量尝试性添加,待宝宝适应后再开始正常量。
易得龋齿
甜食中的蔗糖会促进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使牙齿脱钙、软化,产生龋齿。专家支招:从婴儿期开始,就不要给孩子喝甜水、饮料,要多喝白水;尽量不吃糖果、蛋糕等加工零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过甜食后,更要及时清洁口腔。
肥胖和营养不良
甜食吃太多,会造成宝宝肥胖,甚至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甜食还可消耗体内的维生素,使唾液、消化腺的分泌减少,胃酸增多,引起消化不良。孩子吃多了甜食还会挑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专家支招:饭前饭后都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可在两餐间适当吃些水果。不过水果也不能吃得过量。
影响情绪和睡眠
过多的糖分进入血液,会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出现烦躁、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睡前吃甜食则会影响宝宝睡眠,对生长发育、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专家支招:睡前两小时不能吃甜食,如果宝宝因为想吃东西而哭闹,可在睡前喝一小杯牛奶,有利于睡眠。
影响视觉发育
糖吃得多会增加宝宝体内血糖量,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晶状体凸出变形,屈光度增高,容易导致近视。此外,吃糖过多会导致孩子体内钙含量减少,使正在发育的眼球外壁巩膜的弹力降低,如果再加上不注意用眼卫生,易形成儿童近视眼。专家支招:要想宝宝视力好,要少吃甜食,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蛋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
降低免疫力,容易过敏
美国威尔科内尔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甜食会影响白细胞功能和血管壁的改变,降低身体抗病能力,更容易出现炎症、过敏等问题。专家支招: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一些番茄、蘑菇、菠菜等绿色蔬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所谓长高食品,没有绝对的,最重要的还是保证营养均衡,以上长高食品,是建议每天都食用一些,以保证宝宝摄入的营养充足全面。
奶制品
奶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理想食品。每100克牛奶含热能70.5千卡,蛋白质3.4克,脂肪3.7克,维生素B2、维生素A等。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在98%以上。100克牛奶中钙含量有125毫克,且容易吸收,是人体钙质最好的来源。
战后日本政府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结果使他们的平均身高增长了近10厘米。
建议多吃奶酪、酸奶,注意不要用含乳饮料代替牛奶,因为含乳饮料主要成分是水。
豆制品
大豆是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农作物。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大豆除甲硫氨酸较少外,其余均较丰富,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这种氨基酸含量较充足、组成又较全面的蛋白质,叫做优质蛋白质。
每100克大豆中,含有钾1660毫克、磷532毫克、钙426毫克、镁180毫克、铁9.2毫克、锌5.07毫克、钠4.8毫克、锰2.37毫克、铜11.4毫克、硒4.22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大豆含钙丰富,是人体钙的一个重要来源。
动物性食品
蛋、肉、鱼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备,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丰富,宜多吃。
特别推荐的5种增高食物:
牛奶、沙丁鱼、菠菜、胡萝卜、橘子
影响宝宝长个儿食品黑名单
不利长高食品主要是营养少,但却能增加宝宝的饱腹感,影响宝宝对其他食品的摄入,有些还消耗体内钙质,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各种碳酸饮料
有资料表明,偏爱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有60%因缺钙影响正常发育,特别是可乐型饮料中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
各种糖果、甜饮料
吃糖过多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还会影响钙质代谢。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影响长高。
另一方面,营养学术语中有“虚卡路里”的说法,即毫无营养的热量。过量饮用含糖分多的饮料,会扰乱消化系统,以致影响正常进食,造成营养不良。
经历了生养宝宝这一复杂而辛苦的特定时期,新妈妈的身体也会相应地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新妈妈的身体健康,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中医讲,面部为五脏之镜,也许,在新妈妈的脸上,我们可以找到更为准确的答案。提示可能:伴有精神不振,头晕目眩,惊悸失眠。
面色
面色蜡黄
提示可能:伴有精神不振头晕目眩,惊悸失眠。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营养不良和贫血引起的,属手气血不足。
新妈妈在生产时,体内能量的消耗过大,为达到自身和宝宝的营养均衡,又要大量补充营养,如此这般给身体以双重压力下,难免会出现脾胃不和的问题,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调理方法:在正规医院确诊没有明确相关疾病后,建议使用食疗方法进行身体调养,除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鱼肉蛋奶等,还可增加含铁的蔬菜,如芹菜、菠菜等,红枣和蜂蜜补气,花生既补血又滋润,可以放在一起熬粥或搭配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苹果、葡萄、柑橘等水果也可以促进食欲,加强营养。白天适时休息,每晚一杯纯鲜牛奶,早睡早起。
面色灰暗
提示可能:记忆力下降,情绪不佳,并伴有腰酸腿疼,四肢酸软,中医认为,这属于肾亏气损、阳气不足,是血液流通不畅所致。
新妈妈在产后体质虚弱的情况下还要照顾到宝宝的生活,承担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可能造成肾亏。
调理方法:每天至少保持日个小时的睡眠,加强户外运动,享受新鲜空气和日光浴,若在室内,可选择做一些动作比较轻柔的健美操来加强体育锻炼。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等,以及健脾补肾的栗子和大白菜,清凉食品,如山药、金银花、绿豆、鱼汤等亦都有补肾的作用。不要过于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养成目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需要治疗的话,可按医嘱服用补肾药物。
面色发红,冒油痘
有人会伴有手足心热、失眠盗汗等。中医认为,这是阴虚内火。
宝宝生下来以后,新妈妈为了养奶放开胃口,尽情饮食,但是,营养过剩以及减肥瘦身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另外,养育宝宝的紧张心情也给新妈妈带来了压力,渐渐的,身体上就会出现种种不适,脸色也由健康的红润转为淡淡的病态的红色了。
调理方法:生活中保持从容平和的良好心态。做瑜伽运动舒缓压力。饮食要讲究质量,少吃肉,多吃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芹菜和柑橘。按时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服用宁心养神丸。
眼睛
眼白发黄
提示可能:肝病引起的黄疸症。
眼睑不垂
提示可能:血脂浓度高,血压不稳。
眼大无神,目光混浊
提示可能:气血不足,肝功不好。
中医认为,11点左右是肝胆经络运行最为旺盛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会伤及肝脏,还可能影响视力。而处在哺乳期的新妈妈如何能保证不会熬夜?
调理方法:可多吃动物性肝脏类的食物,尤其是羊肝羹,不但可以补肝,还可以保护视力。另外,还可以用当,/司、枸杞,泡茶,煮水炖肉。
口唇
唇色淡白
提示可能:唇色淡白是血虚的特征,表示血液循环弱,营养不良。
唇为紫红色
提示可能:唇为紫红色则表示体内血氧不足,体质虚弱。
口唇干燥
提示可能口唇干燥,脱屑甚至有溃疡、口角炎现象,表示脾胃有热,心火上升。
产后身体需要恢复,宝宝需要时刻呵护,新妈妈不规律的生活,往往是这些不适所产生的原因。
调理方法: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增力口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量。日常多喝水。可用山药、白术、土豆、红薯等,熬粥、炖肉
都可。若是清水单煮,放一点荷叶,则醒脾效果更佳。
鼻子
正常的鼻子颜色与脸上肤色大致相同,呼吸通畅,说话不带鼻音。鼻子是身体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的重要关口,外与自然界亲密接触,内又相接于许多重要器官。既是维持新陈代谢的清道夫,又是防止外界病菌与脏物粉尘侵入的守卫者。
鼻子发青,两侧微黄
提示可能:表示胃寒,消化功能不良。鼻子发硬是胆固醇过高的表现。
鼻子上现黑头
提示可能:鼻子上若是出现黑头,则表示油性和乳类食物吃得过多。
大肆地加强营养,最容易导致新妈妈的营养过剩和消化不良,使体内蓄积的脂肪越积越多,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自然也会升高。肠胃消化不好,使体内积食,影响到健康。
调理方法:平常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健胃的大枣最有好处。中医讲。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知香臭也。”所以肺和鼻子是最好的搭档,要想治疗鼻子的毛病,应该先从补肺开始。每天上午8~10点,下午3~5点,树木释放氧气,空气较为清新的时间段,在公园或树丛中做一次深呼吸的吐纳运动,每次15分钟,长期坚持,可补肺气不足。
耳朵
耳朵是肾在体表的晴雨表,肾中贮存的精气盛衰与耳朵的灵敏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耳朵颜色红润,散发健康光泽,而有其他的症状,则有不同的解释。提示可能:身体过度疲劳,精力不足,体虚。耳垂变为红色,表示体内发烧,眼睛有炎症。双耳上部的最边缘低于双眼,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补充营养当然很重要,但是新妈妈不要忘了养身还要养肾,过度的劳累,体力透支,精力不足,气血虚弱,正是肾病的根源。调养需要耐心。
调理方法:清晨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做柔软体操,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做好防寒保温的工作。食补可用山药、干贝、鲈鱼、栗子、何首乌等煲汤,忌食辛辣油腻,以免损及肝肾,多吃蔬菜水果,如山竹、莲藕、黄瓜及香瓜等。每天轻轻地捏拉耳垂、耳廓10分钟,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
舌头
舌头的正常与否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千变万化正常的舌头淡红润泽,柔软灵活,舌苔上有一层薄薄的淡白色。若是“心”里有问题,则从舌头上就可以大致看出几分端倪。
舌色淡白且微胖
提示可能:知、舌色淡白且微胖,表示气血两虚,反映出身体里的营养不良。
舌色紫红而且舌身瘦瘪
提示可能:心阴液不足,体液减少,缺乏维生素B。
舌体干燥,缺少光泽
提示可能:神经紧张,是为失眠的症状。舌色赤红并伴有溃疡,提示可能:心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