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职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训仍然未能突破传统模式。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专业技能实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训技能的目的。由于服装专业涵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广泛,学生如果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就会逐渐失去对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而优,学而精”,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笔者认为,目前服装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并不单纯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简单结合,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技能实训引导。此外,学生作为个体存在,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先天与后天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实训教学应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所以笔者在服装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上采用了“星级式”技能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定服装专业实训方案
专业实训方案应在对学情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考量下制定。据此,笔者通过调研了解了衢州市乃至浙江省服装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等,最终形成服装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从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技能要求,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首先,专业教师介绍本专业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服装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应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其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走入市场、走进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从事服装行业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你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对哪些课程做强化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服装行业的工作要求、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以学生对自己知识含量和学习状态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再次,通过书面形式了解学生对服装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高中三年的具体学习目标,从而制定出有效的专业实训方案。
二、确定“星级”标准
按照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基于生产实际,结合专业课(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打样与工艺制作、服装工艺制作、服装材料、编织与刺绣、立体裁剪与缝制)的特点划分星级。
1.星级划分标准
(1)服装专业星级主要采用五星考评制:60分为一星,61~69分为二星,70~78分为三星,79~87分为四星,88~96为五星。星级考核挂钩学分,专业总学分210分为合格。
(2)服装设计、手工制版、缝制工艺分别执行各自的星级划分标准。
(3)星级划分中三门都达到三星,即能达到专业学分。
(4)学生未达到三星的,可继续训练直到达到三星以上。若单门不足三星,可从另外两门中取得四到五星来平衡达到210分的专业总分。
2.各专业课技能实训考核评分表
三、专业“星级式”实训推进
1.项目选修
专业教师依据培养目标来调整项目选修教学的教学大纲,依据当地用工需求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有选择的设置。在组织这类选修课程时,可以多样组合,以培养学生满足岗位的职业需求。授课内容先采用调查方法,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出发,最终确定包括服装设计、服装样板制作与缝制、服装CAD、立体裁剪与制作等门类众多的课程内容,开办“选修课超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我所爱,学我所需”。
2.项目走班
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级界限,实行小班化管理,学生自由选择,重新编班,真正“走”起来。通过走班教学,专业教师变得更加耐心细致,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阶梯推进
在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梯的教学目标系统围绕专业能力塑造、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进行教学模式的安排与设计,当学生一项内容达到三星级后再进行下一项内容的实训,直到完成所选项目的所有内容。
四、专业实训的有效评价
教学的有效评价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在服装专业技能实训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自我评价、实训小组组内评价、指导老师评价、综合评价、在班级或校内展示学生的设计或剪裁作品等。
创建新型的技能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能力培养细化,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特长,确立学生的发展方向,建立新型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星级式”技能实训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实训课的学习,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中某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骆振楣.服装结构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凤云,孙丽.服装制作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明德.服装工业化生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烹饪勺工实训教学 备课 刀工实训 课后讲评
烹饪勺工实训课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勺工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烹饪勺工实训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胜任本工种的工作。下面我就对如何上好烹饪勺工实训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好课是上好勺工实训课的前提条件。
烹饪勺工技术是烹饪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专业的基础,是所有烹饪班的学生首先面对和必须掌握的。专业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什么,才能切实做到实训课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训练习,做到校企之间的真正无缝对接。因此,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好将上的某节课,还要对一学期甚至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培养和训练目标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安排。在备课方面,我把烹饪勺工实训课分解为兴趣培养阶段、职业道德和素养形成阶段、基本技能掌握阶段和技能素养提高阶段。
二、加强烹饪勺工实训课的管理,使学生对勺工实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入刀工实训室前进行集合整队、点名、检查工装。集合整队要在上课前完成,一般要求学生提前五分钟到达指定位置,以组呈纵队站列,由教师点名,并检查服装(要求服装整洁,长袖要挽袖,扣子全扣,系围裙,戴帽子),依次以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进入刀工实训室。
在实训课上必须做到:(1)遵守实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离开实训室;(2)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要保证实训室安静;(3)听从翻锅口令,按操作流程操作;(4)各就各位,操作后必须把自己所在位置打扫干净;(5)注意操作安全。
在实训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规章与感情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刀工实训室规章制度是关系到整个实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但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对学生的责罚,目的在于教育人、规范人,应以感情沟通为载体。二是树立服务意识。教师是决策者,是管理者,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学生创造安全、安静、便利的良好实训环境。三是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设定适当的实训目标,合理安排使用。
三、在刀工实训中注重精讲与多练相结合,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精讲”是指实训教学的示范操作。实训教学环节中操作演示是关键环节,在学生实际操作前,教师通过操作过程的演示将基本技能准确、连贯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思索、分析、归纳,为学生操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为了增强演示效果,应在示范操作中进行慢速演示、分解演示、重点演示、讲解演示等方法结合进行,有连续动作,有分解动作,有停顿、有变化、快慢适度,便于学生观察,增强示范操作效果。在实训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设施设备的限制,在示范操作时学生不能完全看清,或者看不见演示的过程,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分组演示,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操作步骤及基本要领。例如:在小翻勺的实训教学中,应对小翻勺的握勺姿势、运勺方向、左右手配合、操作关键等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第一步演示握勺姿势,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勺方法,反复示范和检查纠正;第二步演示小翻勺运勺方向,重点让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如何用力;第三步演示左右手如何配合。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控制操作速度。
“多练”是指实训教学的巡回指导。教师在演示完毕后,下一步就是学生的操作练习。由于学生的实习态度、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基本技能的不同,其视觉形象和动作连贯性上会有很大差异,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摸索和领悟才能找到和掌握规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指导学生处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和关键。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应针对操作重点、关键部分进行反复讲解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采用慢速反复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看清楚操作的细节。
四、有效组织课后讲评。
论文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1994年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专门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加强教学基本能力建设,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校企合作”运作模式
1、‘校企合作’的本质定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或动手型人才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快速就业的教育。
但它不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传统的工匠具有社会实践本能,很多事都能“自然”做成,但因相应的知识道理懂得较少、或不透彻,就从道理上不一定让人感到最合理。
职业教育,就是把知识融入实践、把教育融入社会,让人人都既会做事、又懂其中道理,更能从做事中讲出道理,从而提高做事效率,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校企合作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手段。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以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形式参与“教学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没有‘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和应试教育就没有区别,素质教育也就会流于形式主义。
2、‘校企合作’目标定位
在‘校企合作’的总体框架下,设立教学专业部,每个有条件的专业部建立一个生产实训基地或者企业。
学校为各相对独立的基地或企业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后勤服务并实行宏观调控,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创业。
各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或企业原则上由各专业部部长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经营管理,学生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各基地企业的承包经营管理。
基地或企业内部设立教育科研机构和生产实训机制,实行校企一体化和教学一体化。科研成果为各专业共享,生产创收为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分享,逐步实现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份地位的转变,使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成为企业老板或经营管理者,从而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二、电子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县每年招商引资开销上百万,招商引资实属不易,而创办、经营一个企业更是艰难。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或者工厂企业,不能轻言放弃。放弃了它,就放弃了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条件和一大特色,对学校发展极为不利。
学校电子实训工厂两年来的生产实习实训结果是:学生实训受益,校企盈亏持平。一度出现的校企合作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问题。 2012年学校将实行新的管理体制:
1、教学实训体制
参与电子工厂生产实训的必须是机电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学生原则上不能参与该厂的生产实训活动。
2、教学管理体制
电子实训工厂由机电专业部负责经营管理,专业部长和班主任是企业的主人。谁担任厂长车间主任以及如何经营管理由该专业部自行决定,在生产实训期间,学校对工厂经营管理者给予评优晋职优先考虑。电子实训工厂的主管部门是学校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工厂负责管理者直接联系校企合作组织分管领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内外联络协调。
3、工学交替体制
机电专业教学可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大板块。基础理论教学可根据学生“基本够用”原则,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简化浓缩教材内容,建立教学实训包,将重要的知识原理嵌入实训课中,使教学重心由基础理论教学向实训教学转移。实训教学包含生产与科研两个部分,通过教学科研形成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生产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生通过获取生产奖励和劳动报酬,增强自身成就感。
根据教育部、财政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训时间不超过12个月,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因此在教学与生产实习实训交替进行时,生产实习实训时间原则上与教学时间同步,每一届机电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训周期为1年。
4、独立运作体制
电子厂实行学校主导下的自主经营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电子厂可另立账户,经费结算由学校财务室统一核算。
5、自负盈亏体制
学校与南泰电子签订合作协议(机电专业部长和班主任参与),学校与专业部和班主任签订生产实训协议,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通过劳动竞赛和生产实训报告定期评估学生实训成果;在充分保障学生生产实训报酬的前提下,实行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只收取总收入15%的协调管理费。在生产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责任,承包经营的班主任教师承担70%,学校承担30%。
6、管理培训体制
2012年电子厂全权由学校负责生产管理,南泰电子只负责机械设备、耗材、订单、销售和技术指导。学校要提前选派教师到南泰电子学习生产管理流程,形成定期轮训机制,参训教师必须参与电子厂的生产管理,同时要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学校要定期检查实习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6条),最终实现教育者向管理者转变。
三、汽修专业校企合作运营模式
汽修厂的生产用工量不大,其运作管理相比电子厂较简单。
1、学校将汽修专业的设备和场地租赁给汽修专业部的专业教师或其他有资质的汽修部门,学校提供现行场地、现行设备,租赁方负责耗材费、水电费和经营管理,按时缴纳场地及设备租赁费,学校不参与管理,不参与利润分成,但汽修厂必须满足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2、汽修厂对外招聘技术员工,必须优先满足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就业需求。
3、汽修厂作为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个实习实训基地,汽修厂各方面经验成效必须列入学校办学成果。
四、机械数控及服装专业校企合作运营模式
(一)合作契机
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可以将支付学生的实习报酬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按实习学生占企业员工30%的比例计算,与学校合作每年至少要减免30%企业所得税。
2,依靠学校,可以承接来自教育部门的一些生产加工业务,特别是来自本校的生产加工业务。
3、合作企业无需增加建厂房和添置加工设备等成本开支,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二)运营模式
1、学校以加工厂房、机器设备、水电供给和限量订单参股,占25%的股份,企业以耗材、加工技术力量和订单销售控股75%,分别成立以企业冠名的机械实训工厂和服装厂,主要由企业负责全面管理,学校校企合作组织机构选派1-2名干部参与管理。
【关键词】 实践教学;财务管理;经济性绩效评价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以政府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格局正被开放型、多渠道的筹资办学形式所取代,各校资金紧张,要求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同时,随着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实践教学项目的增加,使得研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效益问题显得极为重要。面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式、新要求,针对其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挑战,有必要对资金使用量大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行财务监督,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作深入的研究,用财务的观点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一、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使用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状况,这直接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使得教育资金紧张、教育成本过高。实践教学项目投入的多少主要靠使用部门计划预算,其预算主要考虑是否满足当时的教学要求,而非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投资回报问题,这样会造成投资效益不高、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校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浪费。
二、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内容
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就是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财务监督,定期进行经济性绩效评价,从财务上评价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使用的经济性。通过评价提出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最佳方案,改善使用中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等问题,指导财务工作正确、高效地运行。同时为实践教学项目提出既可满足教学任务,又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指导性方案。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过程包括预算控制,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进行财务分析;使用过程收支跟踪;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三个阶段。
实践教学活动是指教学中校内外一切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使用是指包括投影室、机房、实习工厂等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成本-效益理论: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获得最大的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实践基地应确保用较少投入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高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应贯彻科学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基本精神。其科学性是指实践基地能可靠实现实训教学和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任务的基本功能,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其经济性是指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功能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三、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
要做好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算控制,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进行财务分析
将实践教学活动重大投资、需使用大量资金的项目纳入财务预算中,在由教学部门提出基于教学活动论证报告的同时,由财务部门提出基于财务管理的论证报告,在该财务报告中应分析所申请的用于实践教学活动资金是否合理,使用经济性如何,从全校当年预算和未来几年的发展分析,该投资的重要性如何,多长时间能产生效益,产生多大的效益。对于那些对教学有极大帮助的教学活动,并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资金使用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反之,对于那些对教学帮助不大或只在很小范围内对教学有帮助的项目给予较少资金支持或暂缓投入或不投入。例如学校要建设用于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训练与考核的实训基地,以往常规做法是使用部门提出建设要求和意见,并提出基于满足教学任务要求的可行性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财务部门拨款购买设备进行基地建设。这种做法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大都是教师,其所提出的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往往是仅从满足教学任务的角度来考量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经济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会同实践项目建设、使用人员共同研究其经济性,提出基于财务投入产出比的可行性报告。有了这样的财务可行性报告,实践项目建设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前面提到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训练与考核实训基地在建设之前,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就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职业院校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中尽量做到人手一台设备,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技能得以迅速提高。这种职教特点决定了实践基地建设管理的基层领导提出的一般可行性报告中预算很大,如仅用于满足校内教学的投资显得庞大浪费,但如果投资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校内教学。在实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只有某几个专业班在学期某一段时间使用该实验室,其他时间和寒暑假里实践基地都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基地利用率不高,大投入的资金回收缓慢,甚至长期收不到投资回报。而当财务部门同时做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的经济性预算时,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设备、基地利用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这样会促使财务部门思考如何优化建设方案,在满足教学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管理上努力提高设备使用率,尽快收回成本。因此财务预算可改善、修复常规可行性报告内容,对实践基地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使用过程收支跟踪,实时监控投资收益
实践基地使用过程的财务监控,促使实践基地管理人员自觉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方法,财务部门实时掌握收入与支出情况,一旦出现只支不收或收少支多的状况时,财会部门应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员改善管理,采取措施增加收益。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大多时候没有直接资金流入,仅为教学服务,但是可以通过学生实践人数、项目实践工作时间的长短,或实践项目的工作量等指标间接衡量,即用项目利用率的高低结合一些系统因素来衡量收益的大小。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训练内容,在课余和寒暑假进一步开放实践基地,拓展与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范围,加大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等,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三)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
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开始到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财务性评估,每一阶段的财务绩效评估都作为实践教学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以后改善管理的依据。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是对实践教学项目及其教学活动的经济性绩效评估,这种基于财务的教学评价,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活动的经济性如何,从而判定投资的教学活动是否有价值,这种制度是对整个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要同参加实践学生所交纳的学费挂钩,将学费采用合理、系统的方法分配到实践教学的收入中,将实践教学项目的成本也按合理预期的使用状况分配,计算出该项目的收益率。
四、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财务监督和评价,使学校的规划科学合理,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发现哪些投入是必要的,哪些投入是不必要的,哪些投入是高效的,哪些投入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样可以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整体教育战略规划实施过程和状态采取必要的调整,引导学校科学制订教学规划,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从而积极稳妥地实现既定目标,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引入实践教学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帮助财务部门树立效益观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使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开展财务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财务状况作出理性判断,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创收,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学校发展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样从财政上保证学校持续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
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财务监督和评价,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树立科学建设观和经济建设观,提高实践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水平,树立经济意识,统筹兼顾、想方设法地用较少的投入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如考察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依托企业资源时,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上,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成为共享性、开放性的区域实训基地,如机电专业学生在电机维修实习时可为社会客户维修电机,服装专业学生通过为社会加工服装来实习,艺术品设计专业学生实训时提供的装饰艺术品即学生作品,或者结合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将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给社会,使之资源共享,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这样的实践教学建设在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经济上也有所收获,实现“教学、资金双丰收”;也可考虑与周边学校共建实践基地,对学生少,投资大的实训场所可不建,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降低教学成本。同时可以调动系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允许实训场所所属部门得到一定的管理报酬,促进广大教职工热心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有利于推广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学校的有限资源可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共享资源,使之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在获得有偿服务的同时,承担起培训工人、农民工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取得学校经济最大化,还要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有效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实践证明:基于财务的实践教学项目管理能更好地监督学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促进教学活动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服装缝制工艺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转换
服装缝制工艺是服装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一门重要学科。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就其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做如下分析。
一、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实训实习为主,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领者提出问题、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企业生产,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并加强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世纪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能力培养,精选教学内容
1.构建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教学是服装工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对学生的缝制技能进行了全面训练。笔者设计和建立了一个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覆盖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多元化的、立体的、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两大模块、三个层次、三个培养阶段组成。
(1)两大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拓展模块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之上开展创新。
(2)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践,学生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熨烫基础知识、典型的服装部件缝制。第二层次:成衣缝制实践,服装的成衣制作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通过单件产品的制作,系统地学习服装缝制的全过程。第三层次:拓展制作实践,积极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现代服装企业的产品,具有先进性和时尚感,学习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缝制新工序。
(3)三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实践的内容以典型部件的缝制为主。第二阶段: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工艺方法的积累和创新意识,初步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并重。第三阶段:第四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为主。
2.筛选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创新意识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遵循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建立由基础工艺技能与工艺拓展项目两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
(1)基础工艺技能部分。对原有教材的内容重新整合处理,删除其中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实践操作知识,保留了教材中部分具有共性的、典型的基础工艺及成衣品种;增添新的工艺以及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优化操作方法,并结合当前市场的流行,对成衣品种的部分老旧款式做了更新,尽量选择受学生欢迎的、贴近市场的样式,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生动、扎实。
(2)工艺拓展项目部分。一方面,依托大型的服装企业,融入企业提供的服装样式作为实践内容学习,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另一方面,依据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布置相关的制作任务,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图片收集等方式,确定符合任务的服装样式,结合制版课程进行制作。
三、变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1.引入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实训内容,并将教师的示范操作同步展示进行教学,清晰、直观地传达知识信息。在学生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服装的缝制步骤、示范动作、技巧、要领等知识技能,直观地展示技能实训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技能的同时,以视听的方式记忆、巩固,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
2.实施开放式的任务驱动教学
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将服装制作品种的拓展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分成3~4人小组围绕这一任务展开资料收集、市场调研、整合定款、面料采购、打版裁剪、工艺缝制等一系列实践操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市场的服装款式以及当季的流行趋势,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对这些款式的特征、款式结构、工艺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思考、分析,而教师只给以指导和启发。通过师生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练习、成果评价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更注重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发挥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吸纳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式、问题式、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总之,在具体教学安排时,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多变,适时、恰当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重视技能操作,细化教学考核
服装工艺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应是重技能过程和结果的双重考核。
1.基础类实践教学模块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其考核主要以服装排料裁剪、熨烫、主要工序质量、成品效果、实践态度、实践报告六部分构成,其中成品效果与其他部分的成绩各占考核成绩的50%。通过对这些实践环节的评分,增加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明确问题所在,强调实践操作过程,为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
2.拓展类实践教学模块
拓展类实践内容考核主要以款式稿、工艺设计、成品效果、小组互评、实践态度、实践报告六部分构成,其中成品效果和工艺设计环节各占考核成绩的30%,其他环节占考核成绩的40%。拓展类环节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具体的制作任务,并对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力求做到工学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科知识充实和完善,追踪学科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根据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邢辉,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J].职教论坛,2001(9).
[2]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关键词:内衣纸样;实践;教学;模拟工厂
一、内衣纸样教学现状
目前中国内衣行业快速发展,但国内开设内衣专业课程的学校不多,导致内衣行业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欠缺,成为内衣行业发展的瓶颈。
培养更多内衣专业型人才,促进内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教育机构培训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内衣纸样教学参考教材较少,且在尚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的教学模式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内衣纸样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内衣纸样课程开展
1.内衣纸样课程培养目标
内衣纸样是内衣设计到生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内衣纸样课程在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内衣方向的教学中,占专业课时很大的比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程。内衣纸样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内衣制板的技能和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根据目前社会上纸样师岗位实际技能要求:熟悉内衣制作的各道工序及工艺要求;精通看图、看单、看板做纸样;熟练电脑打板。
(1)熟悉内衣制作的各道工序及工艺要求
对内衣制衣工艺涉及的知识点都要有所认识,熟悉各种内衣制作工艺,能够根据样板编写产品工艺单,其包括工序名称、车种、针型、面、底线、工艺要求等内容。
(2)精通看图、看单、看板做纸样
对人体三围了解,掌握一定的内衣尺寸规格,掌握内衣面料,制作工艺。可以根据设计图、制单图打头样;根据内衣样板翻板、
改板。
(3)熟练电脑打板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内衣企业也使用了服装类的CAD软件,主要用于出纸样、放码、排料。电脑打板成为纸样师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2.内衣纸样课程开展须解决的问题
(1)实训场所的建设
在就业导向下的中职服装专业内衣方向的内衣纸样教学,采用模拟内衣工厂出纸样流程教学方法,需匹配的实训场所和设备,但由于内衣车种较多,投入较大,很多学校没有相匹配实训场所和设备。在纸样成为可用的工业板的过程中,车板成为不可省略的环节,需要有相应的衣车设备。由于实训场所和设备的限制,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不够,制约了这门课程的正常开展。
(2)模拟工厂的教学与顶岗实习存在的困难
模拟工厂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没有相应的实训场室和充足的设备;二是班级班额过大,很难做到一对一教学辅导。
顶岗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难度:板房是内衣企业的核心部门,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保护其商业秘密,一般不让学生安排到板房顶岗实习。
3.内衣纸样实践教学设想
(1)内衣纸样课程相应的实训场室
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从实训场室开始,产品质量决定着人才技能的优劣。内衣纸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要上好这门课程,必须有匹配的实训场室、板房实训场室和CAD实训场室。板房实训场是内衣公司重要的技术核心部门,主要是将上一道工序的设计图纸制作成为能裁剪的纸样和样衣缝制业务,为下一手的产品投产做好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检验和准备。学校的板房实训场室的建设和设计尽可能模拟工厂,有相应的设备及内衣材料。能够满足车板试板的要求,紧扣产品生产的真实性。目前,很多内衣企业都使用CAD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接轨,CAD实训场室建设也必不可少,它主要是整合手工纸样设计与电脑打板、放码与排板,里面配备CAD软件、读图板、绘图仪及电脑设备。
(2)“模拟工厂”帮客户款单出纸样图的教学
这一门课的教学,主要是侧重学生实践练习,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首先教内衣纸样基础,例如,人体工学相关知识、常用面料、产品各个部位名称、制作工艺等,然后教常用板型制图及结构变化的方法,最后采用“模拟工厂”给客户款单出纸样图的方法。在工厂帮客户出纸样有三种情况:一是看制单制图,二是看成品制图,三是看设计图制图。这个环节教学的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反馈分析、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担任板房主管角色,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模拟工厂”出纸样图的教学,虽然整个制图流程一样,但过程操作不一样。针对以上情况,分为三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看制单制图,用两个月时间进行训练。首先制定制单完成工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工厂制单规格,绘制1∶1比例的工业板,自己制作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试板、修板,不断摸索、练习,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实践的情况,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盲点,及时对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对教师的教学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也通过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分析和总结,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看成品制图,用一个月时间进行训练。首先要正确测量成品的各个部位尺寸,判断面料弹性,分析其制作工艺。通过试板,然后与原板进行比较,基本没有太多出入,再进行试穿,比较翻板与原板穿着效果。这一阶段模拟工厂采用分客户负责法,一般有几个板师共同负责一个客户的制单纸样,在教学中,以组为单位,分发成品,安排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做计划、写报告,同时要把制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写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合作及分享,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出样板制作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与款式结构要求的差异状态,真正去亲身体验修改板、OK板的成功过程,让他们与同学合作,教师引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制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做出和实施解决这些结构问题的方
案和计划,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看设计图制图,用一个月时间进行训练。学生交叉出设计图纸,讨论分析设计图,根据常用尺码规格制纸样。在制纸样及车成成品的过程,要学会提建议。现在有不少内衣设计师,只会画设计图,不懂纸样及工艺。在内衣企业,纸样师要有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根据设计师的图纸出纸样,也要根据生产实践情况,给予设计师建议。同时,要与车板师沟通纸样制作工艺。
经过“模拟工厂”出纸样图的教学,让学生对内衣纸样有自己的理解,能够胜任内衣纸样师职位的工作,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纸样部门的工作及在工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顶岗实习
在学校学习见识的款式和工艺总是很有限,只有到了岗位上,才能够真正做到与企业岗位实现“零对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产实习,培养学生敬业守纪、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练就过硬的技术实践能力。这样会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除了让学生在学校经历工作过程,真实生产,也可以考虑接工厂的订单创收,使消耗型实习向生产型实习转变,生产型实习向效益型实习转变。
中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就业,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做到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内衣纸样教学要采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转型;老年福祉;专业集群;社会化养老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20-03
在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及“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化养老需求不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老年福祉专业人才,满足不同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
我国的高等教育老年福祉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我国老年服务业及社会发展进程。2013年,教育部确定了“应用型大学改革试点研究项目”,经过充分论证,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转型试点高校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本文将结合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探讨如何加强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以为社会培养全面的高质量老年服务专门人才。
一、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的意义
(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基础
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性战略调整[1]。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及充分论证,2015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转型试点高校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自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拉开帷幕,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深刻变革,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从宏观上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老龄化特点来看,我国已确立“老有所养”事关全局的政策和战略布局。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老年市场需求达到1万亿元以上。目前,市场上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1000亿元。老龄产业的兴起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微观上看,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充分利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安老、乐老服务的不断提高,满足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方面的特殊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增加老年人所需的社会服务业,包含老年人的吃、穿、用、住、行、乐等各种需求,因此,需加大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专业集群,服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2]。
(三)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社会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内部结构和自身学科专业特色,构建共享的实验实训实践、技术和资源库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是塑造核心竞争力和高校教育品牌的战略举措[3]。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正契合了国家养老人才专业化和多元化所需,通过设计集群链―专业链―智力链―产业链的产学研用良性循环系统,实现专业社会化,个人发展、高校发展、社会发展相统一。
二、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思想观念尚未转变
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要以老年福祉为特色专业,围绕老年吃、穿、住、行、乐等需求与老年人有关的资源和技术组成有机整体,形成老年福祉特色学科专业群。集群的组建需要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提高认识,增设老年福祉特色方向,形成集聚效应,但目前相关专业建设尚未形成共识,思想观念的转变还存在困难。
(二)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转型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群策群力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高校转型,但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定还不明晰。除了支持高校要与企业合作外,应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做好利益分配合理化,促进企业积极性;加快制定高校课程、学分等的再分配制度;完善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性文件内容。我国的老年服务业起步比较晚,社会观念、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性政策文件。
(三)应用型教师队伍缺乏
高校引进教师一直都是学历第一位,入门要求高,几乎全部要求博士学位,所以青年教师基本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特别是老年福祉专业刚刚起步,教学计划往往围绕社会养老服务所需而设,课程设置新颖实用,但为了满足教学任务,青年教师更多是疲于备课上课,集中于理论教学,很难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到社区、养老机构等部门挂职锻炼的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专业集群建设经费短缺
老年福祉专业集群转型,除了理论教学外,更多的是创造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要投入先进的硬件设施,设立实验实训室,教学成本较高。同时,要安排学生深入国内外社区、医院、养老机构实习,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投入成本很高。因此,对于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资金短缺是现实问题。
三、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的策略
(一)组建多学科融合的老年福祉专业集群
老年福祉专业集群的组建既要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又要与地方养老事业紧密结合。通过校内、校际合作,进行跨学科、跨院系合作,组建老年健康福祉(健康老人养生保健)、老年社会福祉(老年介护技术、老年康乐技术、文化养老、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管理学、法学)、老年医学福祉(老年康复、老年护理、老年病学)、老年工学福祉(老年服装、老年宜居设计、互联网技术)特色学科专业集群。
(二)制定老年福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增设以老年福祉为特色和就业方向的集群选课系统。根据老年服务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与老年服务业相关部门共同开发课程,增加职业技能课程。形成“专业教育+老年福祉”人才培养方向;深入社区、养老机构走访调研,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借鉴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形成“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在老年福祉集群课程体系内,服装学专业学生可选择老年福祉方向选修老年心理学、老年相关医学选修课程,增加老年服装设计发展方向,服务于老年群体。
(三)搭建实践、实验、实训、实习育人平台
为培养应用型老年福祉专业人才,增加学生实践、实训、实习时间,精简提纯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可采用专题报告和讲座形式。组建多学科融合的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多学科融合的老年服务志愿团、老年社会工作组织、老年产品研发工作室,作为老年福祉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与国内外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联系,作为学生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践实习,培养学生爱心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信心。
(四)创新老年福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学生,必须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改变原有书本化教学模式,根据国家养老社会化体系,教师要深入社区、养老机构挂职锻炼,强化职业技能。不仅要有高校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还要鼓励教师获得与老年福祉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同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方式,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聘请国内外养老行业工作人员和专家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学习型、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使老年福祉专业集群教师队伍集约化、团队化,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五)设计集群链―专业链―智力链―产业链的产学研用良性循环系统
通过专业集群的建立,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老年社会工作组织、老年服务志愿团、老年产品研发工作室,学生在实践、实验中获得直观体验,通过老年服装、老年宜居设计、老年舞蹈等的开发与研制,形成产业链条,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专业社会化,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最终形成集群链―专业链―智力链―产业链,共同服务于老年事业与产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72-74.
[2]养老蓝皮书:中国养老产业和人才发展报告(2014-2015)[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
[3]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welfare specialty group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is also a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ly welfare specialty group is faced with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ifficulty to form a consensus, imperfect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lack of technology-applied teachers, and the shortage of funds for integrating specialty group.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form a consensus on the idea, collaborate and innovate in action,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and specialty, form the talent cultivation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elderly welfare”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 the education platform for practice, experiment, practical training and internship,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with multiple measures.
(一)对市场和流行资讯的调研
1.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设计男装之前对市场的调研是获取时尚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个市场包括现实的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从市场中获取时尚信息也是最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份好的调研报告对于后续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调研之前首先要让每位同学明确调研目的,进行调研分组和调研计划的编写,可将3-4名同学编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以会议商讨的形式进行小组调研计划的编写,在调研计划中要详细陈述调研地点、调研方法、调研形式和调研品牌的选择等内容,并编写好调研问卷,由组长安排每位同学的调研任务,做到人尽其才。
2.调研的后续整合
调研之后对所调研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首先要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整理,以从中提炼出我们要了解的调研对象的生活状态、对时尚的认知程度、对产品的购买心理等信息。除了要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还要对市场中不同档次和风格的服装品牌当季所主推的款型从款式、色彩、面料、工艺细节、图案、服饰配件、价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横向的比较。通过对所搜集的国内国际流行趋势,新流行材料、技术等图文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并将市场中的流行元素与之进行比较,通过思维模式的转变来更新我们的设计观念。
(二)提炼时尚元素
1.从市场和流行资讯中提炼时尚元素
将所调研的国际国内流行趋势、市场信息结合自身对时尚的判断进行图文并茂的整合。首先,引导学生对流行风格进行整合。服装风格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色和社会面貌,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服装与这个时代的关系,从不同的风格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词语,如中性风格:中性、层叠、解构;复古风格:新复古、浪漫、精致;前卫传统风格:更新经典、极繁主义、乐观,等等。服装风格是由款式、面料和色彩组合反映出来的,因此对于款式、面料和色彩的整理也不容小觑。所整理的款式应该是代表时下风格的主流款式,并以图文的形式简要说明其特点和组合方式、运用方式等。对于面料的整理,需从质感和效果等方面对面料进行说明,并要考虑面料的搭配效果。色彩的整理和归类,首先根据季节和地域选择合适的主色和与之相搭配的辅助色;其次还应考虑色彩调式和倾向性,如冷暖色调的不同等。对于市场和流行资讯的整理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更清晰,使设计更具有方向性。
2.从历史文化中提炼时尚元素
传统与民族中的许多东西被沿袭了下来,留住了“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域优秀的历史传遗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视觉的饕餮盛宴。因此,越是传统的东西就越容易成为“流行”。引导学生调整思维方向,不要把传统工艺当成过时的东西,而应一方面学习传统的工艺特点,另方面深刻地领会其中所包含的形式规律与人性价值观等因素,将服饰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以应用到我们现代的男装产品设计中,形成新的设计产品方向,为现代的男装产品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将提炼的时尚元素运用于学生男装课程装产品设计中
(一)把握男装产品的设计风格
风格是设计师个性的自然流露,夏奈尔曾说:“时尚将随时间而逝,但风格永存。”设计师风格的形成也就是他成熟的标志。例如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所形成的造型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三宅一生(IsseyMiyake)其作品线条明朗,具有较强的雕塑感与民族风格。因此,在设计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尤为重要。一些学生喜欢东抄一些西借一些,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时候需要耐心地帮助和引导他们。首先要明确风格的定位,从自己搜集的资料中提炼时尚元素,明确风格定位后,总结这些风格的款式、色彩、面料都有什么特点,从提炼的时尚元素入手运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如均衡、重复、比例等入手进行男装产品设计。
(二)灵活运用时尚元素
对时尚元素运用的过程也就是设计创意的一个组织过程,采用发散及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创作出具有新意和美感的时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指导他们转变思维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启迪,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设计,灵活地运用时尚元素,如在款式设计中,采用长短、松紧、大小、错位、解构、重构等方式进行造型;在面料的设计中,采用破坏、拼贴、肌理与对比等方式进行面料的再造,形成新的视觉美感;在同种时尚元素运用上,通过夸张与反复、和谐与强调、互换与补充等方法灵活地运用在男装产品设计中,形成具有创意的服装造型风格。
三、实训任务的安排
实训任务的安排如表1所示,前期市场调研注重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的男装面辅料、款式、色彩、图案等的特点,加深对男装市场的了解;中期实训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男装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要点,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后期男装系列设计要使学生掌握男装系列设计的方法,灵活运用时尚元素,形成具有系列感的男装产品。在整体的课程安排上,注重与后续“男装制版与工艺”课程的衔接,使男装产品设计与产品统一起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