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是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考试的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语是评价,集体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评语是评价,个别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有评价。评价在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认为进行评价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之外另加的环节。如何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真正起到为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的特殊作用,这不仅仅是教师,也应该是教育行政领导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直接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学论及中学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此确定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项目为:阅读、写作、听话、说话、及综合能力。
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阅读能力方面的评价;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四、评价的过程及方法
(一)、口语能力的评价
我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口语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其次,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等,因为,在活动中能够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认识问题追求深刻,有的认识问题倾向全面,有的认识问题热衷新颖独特,有的认识问题讲究辩证,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应予以保护,尤其要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再次,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口语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方法有二:1、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等等。活动一:要求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填写: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等。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二)、阅读能力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方面:1、要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对张洁的《捡麦穗》中“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的认识和理解。文中刻骨铭心的“常常想念他”,正表明对真情的怀念与渴望,而越是怀念这种感情,越说明今天的社会十分缺乏这种感情,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真情的热情呼唤。2、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的考查。在阅读中,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字词知识、作家作品知识外,重点要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阅读文章的方法:将整体阅读与重点语句赏析结合起来,将文章的语言美与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一些独到的感悟与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独立与文本对话习惯,提高自己的评价与审美能力。如朱自清的《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朗读时节奏如何把握?感情如何处理?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上?等等,细节都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写作能力的评价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考查学生的写作,不单要看最后完成的那篇作文,还要看写作之前的准备情况。所以写作之前的讨论不仅仅为了互相启发,也为了考查学生写前的心理状态。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关注周围环境与自然状况,用心观察。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风格。
我采取了同学之间互评互互评法、自评自改法、习作上墙大家共同评价等方式,以利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操作方法:1、两节课连上,中间不下课。前20分钟讲方法或讲评,中间40分钟作文,最后30-40分钟互评自评自改。2、在互评的30-40分钟时间里,最后的5-10分钟是“自评自改”,也就是接着互评的传递,在剩下的5-10分钟的时间里,很自然的将作文传回本人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师生对写作能力的评价,也加强了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慧莲.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2)
[2] 刘全利.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J]. 安徽教育, 2000, (1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师;素质教育;培养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71
注: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为:1109003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艺术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搞好其教学工作,全面通过学生的素质,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加强人文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其素质,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中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优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是培养一个学生成才的必备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认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教育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首先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寓德于教”的关键。
2、音乐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观。
3、音乐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底蕴。
4、音乐教师应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规律的教育技巧。
二、中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水平与人才的培养质量,音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和桥梁。为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2、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4、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中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渠道。
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综合素质自然会得以提高。换言之,当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宋智.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J].黄河之声,2008(17)
[2]吴云.浅谈中学音乐教师素质[J].才智,2009(24)
[3]郭海林;侯战杰.音乐欣赏教学与音乐教师素质之关联[J].艺术科技,2010(03)
[4]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8)
[5]周怡.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关键词】中学 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6-02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格.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2]雷东林.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
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学习热情书本和教育是人获取知识的阶梯。初中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在这个关键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受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已然脱离了实际生活,教学手段也渐渐忽略了日常的生活情景,教学环境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这种被动施教、固步自封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置于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肩头的一项首要任务。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根本目标是要培养更多适应时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看到这一点,在保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因材施教,并尽可能地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将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数学教学里来,争取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综合素质人才。
所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只有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在生活中与数学亲密联系,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使他们主动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觉地解决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课程特点,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作为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与创新,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素质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对话者,只有在他理解一定的素质教育理念后,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才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初中教育而言,课堂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从前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平等式的教学环境,这就务须要赋予学生自由平等的学习权力,使师生之间维持着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在自我探究学习中的自由性,不应拘泥于传统式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的培养,无论是教学思想上,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务求突破,确保素质教育教学在课堂上的顺利实施。
2.开拓艺术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同样一门课程,由于老师的不同往往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究其原因全在于教师对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不同。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他所具备的除本身的数学知识外,还应涉足于其他领域,获取更加渊博的知识,并从这些知识中精挑细选,巧妙地对课堂的教学组织进行设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在数学课堂中,一方面,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还需有趣味式的表述,这样才可以保证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务必要掌握学生的内在特点与认识能力,并结合数学教材的特色,巧妙地设计悬念,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在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望的同时,也维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教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和发散的创新思维。
3.民主化的教学模式,启迪学生多角度思考
一个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教材里的启发性材料,建设民主化课堂,最终指引学生自主地学习与思考。伴随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见解。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拥的创新思维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他应该是在满足教材基础内容的条件下,将教学内容牵引到现实生活中来,甚至可以恰当地介绍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指引学生关注时事,注重科学发展。
既然要建设民主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并适当地去触发和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一个朋友的姿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来。这种角色的转化,将使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体会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进而摆脱了从前那种重复式教学的厌倦和烦恼,课堂也会在这种多维的对话体系下变得活跃起来。课堂也就一脱过去僵硬的大衣,显露出无限的活泼生机,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心灵窗户,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心理素质,一举两得。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素质化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稳步推行素质教育,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进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说来甚易,真正做起来却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探索与创新,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才之路,2011,(07):54-56.
第一、教育观念滞后
说:“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不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因此,一种观念决定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决定一种行为,一种行为决定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决定一种未来。教师唯我独尊而学生只能绝对服从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把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看成洪水猛兽严防死堵,总担心一放开就影响考试成绩,教育观念中没有人格、健康、劳动态度、美感、获取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这些重要字眼。这样的教育观念是非常偏颇而且影响极大的,我们必须改正。
第二、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实施好素质教育,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道德品质、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能力及身体素质等。首先,我们的学校是实现中国梦学校,必须坚持以中国梦的办学方向,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起中国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教师的文化水平越高能力越强就越可能导致学生的人生方向偏离正道。二是教师要更新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如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所谓师道尊严,容不得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从不欣赏、鼓励、信任和尊重学生等。要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允许学生的观点方式在社会现实的航道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违法、违反伦理道德规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懒散斤斤计较等。这些现象除了教师自身原因和社会整体道德影响外,教育和管理手段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四是教师的性格有缺点,性格是人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性格有助于教师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心理相融,一个老气横秋不苟言笑与一个活力四溢面带微笑的教师,其教育效果不言自知。既然有性格变异也就说明了性格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努力打造自己以形成良好的性格。五是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当今知识更新速度快且各种知识互相渗透,教育呼唤复活型的教师,理科教师要数理化兼容并且要了解人们知识,文科教师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师最好还要懂一门外语,说出来不是为难现在的教师,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家长的呼唤,也是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教师必须努力达到的文化素质。六是教师必须有很高的实际教育能力,相当部分教师有肚才无口才,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又缺乏应变能力。习惯于几十年一贯制的一言堂,课堂上无双向交流,师生间无情感交流,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出来,何况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的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发表的不同见解干脆充耳不闻放任自流,有的甚至拂袖而去,以显示自己所谓的尊严。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教师的有障碍的人格和实际教育能力的低下,必须加以培养和提高。此外,教师的身体健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健康第一,由于教师工作的特点,不少教师患上了职业病且仍然超负荷的工作,我们提倡学者型的中学教师,能否减少传统的标准课时。
第三、课程与考试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而考试又对教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有什么课程和考试就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删掉旧课程内容中的“难、繁、偏、旧”的部分,增加现代与实际
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让那些只会死记硬背呆板教条的教法和学法无用武之地,把教育引导到培养善于获取信息、富于创新的正轨上来。腾讯教育,有这条评论:“应对发展问题的挑战在于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的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去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更有理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深入讨论当前和今后中国教育重大发展问题,对于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社会期望与学校教育改革矛盾
任何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虽然教育已成为政府、社会、家长及教师的共识,但具体问题落实到家那又另当别论,家长会上仍有部分家长 提议星期天要给孩子补课,有的家长也意识到一味地加压会把孩子教呆,但仍不罢休,而教师也很希望有一个休闲的双休日,是社会评价的标准把教师的那份奢望锁定在三尺讲台。因为,分数成了学生升学的唯一依据,也成了评价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优劣的依据。不该考试?不是,错在社会、家长及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作法。家长喜欢把小孩往管得严厉效果好的班级送,这本无可厚非,但也不乏失败的例子。比如医治一种病,一位医生下了一道副作用大的猛药,一天见效,病人高兴得直叫好,殊不知埋下祸根。而另一种医生按病理循序渐进三、五天才治愈 病人,可第三、五天该医生就被告状了,孰优孰劣?谁愿选择好心挨骂呢。所以,教师们选择了简单的方法:即只考虑怎么得高分,其它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为此师生们付出了身心和时间的代价,而加班加点的做法得到社会家长的推崇。教育改革的参与应是全社会的、多方面的,全社会人们的教育观念要更新矫正,当然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促进教师们拿出负责任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政府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宏观引导,使学校与社会、家长教育相结合,学习课本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试评价体系必须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有利于人人成才的学校内外部环境,彻底改掉讲一套做别的一套的无奈行为,使学校的教育改革朝素质成才教育的方向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曾说:“教育改革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涉及各个行业,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老师自己要有丰厚的知识,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时展的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总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国梦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一个墨守成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应该吸取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科学的成功理念和做法。深化教育改革,这其中首要问题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政府要做好宏观指导,制订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实施素质教育先行者掌腰鼓励;学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课程考试改革是核心和导向,社会、家长观念的转变及对学校工作的理念和支持是难点。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政府发挥作用最重要。学校是关键,社会、家长是难点,各方面互相协调,改革才能取得成效。真正深化教育改革是国之幸民族之福,孩子的天空才是蔚蓝晴朗的天空,才能实现中国梦。
作者:李少静联系电话:15876209605 13750201240
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埔中学
新课程 改革教学 实施学生 素质评价
新的时期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与之相适应。当某种评价方式变异为一个纯粹选拔与淘汰的无情的机械工具时,其价值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带来的是它的化。孩子的创造性、批判性被这个工具所扼杀!孩子的理性、智慧和思想被这个工具所扭曲!为什么有本事考进名牌大学的刘海样竟干出把硫酸泼向黑熊的蠢事,而那个没本事考进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写出让大作家们大跌眼镜的《三重门》。我们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受传统观念束缚,遭遇困惑在所难免。
未来社会渴求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在一个多元,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而青少年恰恰是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最少保守思想,能最快的领悟到什么样的行为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的中学生对个性自由发展充满渴望,充满热情。他们非常希望家长和教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社会每个成员潜力的最大调动,就不知不觉地发生在每个人对自由的这种追求上。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是过去那种“大人管小孩”的方式对待他们,或者“恨铁不成钢”的过多干预他们的行动。现在需要反思的也许是我们的学校、家长和老师自己,我们的教育方式评价机制能够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的需要吗?能够适应这些充满激情和个性的中学生吗?
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学生要符合时展的新的学生观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变革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兴趣广泛,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都是过去的中学生所不具备的,时代的差异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之间的各自时代的特征。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也自然难以奏效。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受旧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影响很深,当面对新的时代观念的中学生,由过去的惯用的教育方法再沿续下去,必然失灵。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产生。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具有各方面发展的潜能。“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长”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乃国家之大计!教育更应当从娃娃抓起!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从幼年向成年转变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搞好中学生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市的中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出谋划策。
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要素
1、心身健康
心身健康主要指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而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身体健康更应当成为社会、学校给予高度关怀的重心!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好的身体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关心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培育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应当是:心身健康!
2、团结协作
作为中学生,豆蔻年华的季节!是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在生活中、学习成长中与人合作、相互团结的最佳时期。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做任何事,与人合作的成本是最低的、收益是最高的(社会利益或经济利益)。明白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爱护他人就是爱护自己。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中的第二要素应当是:团结协作!
3、勤奋求知
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才能使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积累前辈间接经验的黄金期。勤奋学习,努力求知是每位学生必备的优良素质。所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中的第三要素应当是:勤奋求知!
4、表达能力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与低级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语言的丰富、系统。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必须通过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言及体态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由此,对于中学生而言,正是其口语、书面语及体态语言从初级走向高级的重要时期,高度重视学生的口语、书面语及体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则是家长、学校及教师的重要责任。
所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因素中的第四要素应当是:表达能力!
5、实践能力
现代中国,更加重视人的社会参与性。学生在努力学习前辈积累的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应当将这些间接经验用于生活、学习实践中,并总结出新的经验,而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勇于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理论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所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中的第四要素应当是:实践能力!
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论文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前进,高师舞蹈教育也应适应社会的潮流,不断完善和发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师舞蹈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更新教育观念
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所以,高师舞蹈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21世纪的教育观念主要是,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特点的教育内容观,以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1]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因此,高师舞蹈教育的改革,应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新突破带动教育改革的新突破,从终身教育取代一次性教育;从由强调专业对口转向适应社会,向综合化、跨学科教育的方向发展,从训练理念到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的特征;从技巧发展到艺术素质发展;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技术技能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智能开发”转变;遵循素质教育的目标,强调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学会做人,学会为师,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也对师范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就业”问题更是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国家最关心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就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包分配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视调控、政策指导,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如果,我们把学校比喻成一个“工厂”,那学生就是“产品”,用人单位就是“市场”。学校所生产出的“产品”推向“市场”时,同样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市场”是检验一个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最好检验者。因此,制定出科学的、符合需要的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看社会的需求,需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作为师资培养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更应如此。
目前,从小学到大学,舞蹈教育已进入课堂,被纳入素质教育轨道,成为培养学生意志、趣味、身体能力、陶冶情操、表达感情内涵、宣传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家已相当重视舞蹈美育教育,那师资情况怎样?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艺术处对“北京市中小学美育工作情况”的数据统计得知:作为全国艺术中心的北京中、小学舞蹈教师的缺编率就达到了73%和71%。(中小学舞蹈教育比率=教师总数/学校总数)。根据北京推算全国:全国小学舞蹈教师的缺编人数就达到了30万人以上,中学则估计超过40万。[2]并且师资学历层次偏低。例如,辽宁省小学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90%以上毕业于中等层次艺术学校,其知识结构、水平都难以承担综合艺术课的教学。[3]可是教育部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要分别达到大专和本科学历,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层次达到10%。但目前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仅占1%左右。看来,高水平的舞蹈师资严重缺乏。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中型综合性文艺演出及群众高层次的文化娱乐需求增加,迫切需要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舞蹈师资。
在这样的机遇下,高师舞蹈专业学生们心中是怎么想的?下面是对某师范学院舞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毕业后你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统计得出,想从事舞蹈教育的占61%,余下的39%考研或者转行。而实际上,此学院舞蹈教育专业2007届学生(共30人)“就业”情况是:大学教师3人,中学教师9人,小学教师2人,占46.7%,不足本专业的一半。
可见,高师舞蹈教育市场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都需要高师舞蹈教育放开视野,以培养普及型学校舞蹈师资力量为主,兼顾相关专业,如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的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辅导等社会急需人才,并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他们转行做好铺垫。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培养高素质(是指培养人才要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普及型,(是指培养普通院校及大、中、小学舞蹈教育师资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团体等所需普及舞蹈知识的教师)、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教育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是指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还要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人才。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师舞蹈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根本,是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生存的首要条件,是素质教育下高师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
注释:
〔1〕潘寄青.田建国谈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观念[J/OL].sdau.edu.n/sdauweekly/_private/471/471-2-1.html.
〔2〕转引自金秋.舞蹈高等教育的未来之路[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
〔3〕王梓仲,邓川.对高师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探〔J〕.内江科技,2006,5.
参考文献
[1] 孙喜亭. 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224.
[2] 金秋.高校舞蹈教育课程与人才培养探讨[J].见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
[3] 金秋.舞蹈高等教育的未来之路[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
[4] 王梓仲,邓川.对高师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探[J].内江科技,2006,5.
关键字: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54-01
人类的思维经历过漫长岁月的磨练,预示着新世纪的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一切创新都依赖于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逐步克服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是语文界的一致呼声。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三方面立体意识教育观念
有传统观念的语文教师,一拿起教科书,想到的是对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和背景的简介、课文重点字句的分析等。虽然这是老一套,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语文是对人生社会的感悟,是人性美、理性和情感的综合体,语文课堂少不了思想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理信念的火把第一颗火花。”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这种教学境界,是思想感情的完美体验。这是三维立体意识之一的思想方面。
语文素质教育还包括人格完善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尊重他人的成果,学会明辨是非和创造。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教师主导性原则之下的。教师的人格力量可以折射到学生的心灵之处,让学生懂得理解和想象,挖掘内在潜力。这是三维立体意识的另一方面,即人格。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持续发展,全面提高的内因。新的教育观念是,要让学生丛“学会”过渡到“会学”,过渡阶段需要教师来帮助。
二、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学习语文束手无策,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学,甚至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学习成绩进步不大,教学效率极低。为了扭转固定局势.必须要改变师生关系,营造愉悦气氛。过去教学是以“教师爷”的面孔出现于课堂,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应以平等的心态来相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想象,主动发挥,教师辅以正确引导。课堂教学,不能仅用单一的方法,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诱导学生,激活他们的情趣。如:列表法、点面结合法、比较分析法等,依据课文的类型采取不同方法,让学生久学不厌,让学生感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好。
激活课堂气氛,还应注意联系生活向课外进一步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以便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在思想上辨认真、善、美的本质。这要求教师在课文分析时,应用审美观点来引导,以便使学生心灵能得到美的潜移默化。
三、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还在于精心设计学生各种听、说、读、写的能力练习。为学生提高训练能力,我对课堂教学的体会。
首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能力。练习应该有一定难度,要内引外联;既要兼顾课文相关知识,又要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适当时,还应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他们能感兴趣,不会不做。
其次,设计练习应采取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采用朗读、叙述、答问、讨论等方式。为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以采用缩写、扩写、改写、日记等方式。要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设计练习,必须把握好“度”。练习要适量,切勿搞题海战术。练习少了,会使学生“吃不饱”,练习太多,使学生盲目,失去兴趣。练习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提高质量,控制数量,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重复。
参考文献
[1]王子祥.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学理科(综合)2007(8).
一、素质教育体现在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上
在现代教育方式下,学生虽然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自主的学习交流,但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求的就是教师的素质水平。比如,在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学方式上,都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体育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要求规范:首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那就必须使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工作高度重视的事业心;其次,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教学思想,从社会需求分析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另外,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最后,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多种体育技能、渊博的体育知识,以及对当前体育赛事的大量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体育赛事的关注来把生活融入体育课堂,增添体育的实质性。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以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执行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师必须能够灵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并以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学习技能接收能力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来进行合理的分层次教学,只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才能让学生在他自身的学习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去制定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好奇心比较强,那就选择“情境引入式”的教学方式,勾起学生对对问题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动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比较安静,那就选择“情境演绎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实地演示来吸引他们活动起来。
有时候,体育教材内容很活跃、有趣味,而有时候内容则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来把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趣味生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了。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同时保持学生对知识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被动式变为主动式。例如,耐力跑就是一项很枯燥的学习内容。如果老师能在其中加入一些音乐的动感节奏,或者带球跑等新颖的方式,再利用学生的竞争心态给他们分组进行比赛,就能让他们在那种竞争的热烈气氛中学会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
三、规避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传统教学方式体现的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通过抽象的语言及文字,向学生进行单向式的知识讲解。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地把教师教给的内容塞进头脑,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冷淡甚至产生反感。学生这种厌倦心理不仅会扼杀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其对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要想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所能接受活动技能为主,积极开拓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天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变成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当然,这种规避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能否落实,就在于教师的革新观念是否能与时俱进。只有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当下自身扮演的角色,才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也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我们的授课效率才会蒸蒸日上。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课题进行情境的趣味导入,让学生开心地学;也可以通过课题设定思维的导火线,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学习;还可以通过授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学习。所以,只有规避旧的教学理念,才能开拓新的学习观念,才能让我们的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与目标的距离更缩进一步。
四、增添体育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特长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培养他们迥异的爱好特长。同时,这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性的指导方式,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核心手段。完整的体育课堂分为两个方面:室内体育理论课和室外体育活动课。室内体育理论课又可以叫做体育文化课,它是指教师在室内通过对体育的来源、性质、室外活动课应注意事项等来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室外体育活动课是整个学期中最多的课程。它是根据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进行的一种实操性练习课程。教师在整个课程中起的是一个指导、示范作用。
室外体育活动课是初中体育课程的核心。因此,我们应该对活动的形式、体制等进行一些标准的规范。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自由组合的形式:以学校现有的设施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爱好特长,举办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普及性的体育活动项目。每个小组都有共同兴趣和不同特长的人才,选出具有体育特长的人为小组代表进行团队合作训练,创设自由学习氛围,让他们从中不仅学到体育知识,还培养了体育意识;不仅满足了人际关系,还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总之,在时代跨越性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核心方式。只有从教师队伍出发,提高他们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最好的榜样;只有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才能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才能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版新课程.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