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改革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改革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工作思路

第1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审计工作 财政管理 制度改革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积极作出调整,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充实审计内容

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点是:一是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编制预算方式不同,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三是编制预算的范围不同,部门预算既包括一般收支预算,也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既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也包括项目支出预算;四是预算批复方式不同,由财政部门统一、按时批复。实行部门预算要达到的目标包括:集中财力、统筹安排;预算支出细化、透明度高;改变部门间“苦乐不均”等不合理状况。

实行部门预算是对预算资源的一种重新配置,涉及到有关部门预算管理职权的调整,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行,对部门预算的审计内容要进一步拓展:一是要通过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合理、准确,是否有效保障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同时督促各部门提高对全面、真实编制部门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审查各部门的人员和资产等“家底”是否真实,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科学完整地反映收支状况,促进各部门将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三是审查部门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有无虚假立项、重复立项、多头申请套取财政资金、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四是审查预算批复和资金到位是否及时,有无影响工作开展和项目进度。五是审查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益如何,是否充分体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达到预期等原则。六是审查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部门预算逐步细化,并日趋合理、真实。

二、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依托,进一步发现查找违规线索

财政部门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制定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职责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效果。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其组织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推广实施到位,是否健全完善。二是检查其是否根据年度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及财政库款情况,合理调度、安排资金,确保资金供应。三是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造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四是检查其办理的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监督是否严格,支付手续是否齐全,支付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应当拒付但仍然支付的行为。五是检查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实施资金支付管理工作与检查监督中有否、、,进而造成损失等重大问题。

预算单位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决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力量,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部门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看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使用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伪造、变造信息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二是检查资金支付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看是否对本单位的项目经费及使用进度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否及时提供有关资金支付的凭证资料,并切实做好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看其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真实完整;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账外设账、体外循环等、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四是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重点对部门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价,分析各项支出是否适当,有无铺张浪费、扩大行政成本、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资金和专项经费进行效益审查和评价,重点揭示因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重大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三、以政府集中采购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

第2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12―0033―03

一、农信社的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更。

(一)20世纪50年代至1999年:管理部门不断变换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农信社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1958年实现化后,根据当时“两放、三统、一包”的财经管理体制,农信社下放给和贫下中农管理,变为集体金融机构。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的逐步专业化,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把农信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成立了农信社的县级联社,直到1994年之前,农信社一直是农行的基层组织。

1996年底,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信社的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信社与农行“脱钩”,恢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作金融机构性质。1997年以来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在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经营重心调整,业务重点转向了城市,使农信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二)2000年至今:农信社体制改革

2000年以后,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等重要政策的颁布实施,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组织推动下,农信社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行了以三种模式为代表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原有农信社框架内的重组模式,即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入股组建省级联社;股份制模式,即在农信社基础上改组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在农信社基础上改组成为农村合作银行。

通过这一轮改革试点,各级农信社基本形成了“三会一层”(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经营层),四者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在管理体制上搭建了省级联社―地市派出办公室―基层农信社的行业管理格局和销售―控制―保障为―体的内部经营格局,公司治理初具雏形。

二、农信社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已经进行的农信社产权和管理体制改革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表现为四种趋势:

(一)股东非农化和小股东边缘化趋势

自2003年开始的农信社改革,以明晰产权为出发点,以增资扩股为改革的第一步。从现有的制度安排和已经实现增资扩股的地区的操作看,股权设置非农化和排斥小股东的趋势十分明显。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定和安排,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县级联社及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权结构设置安排的起点相对较高,不利于中等收入及中等收入以下农户入股。农信社明晰产权的改革过程,演变成了一个清理和排挤农户小股东、拉拢工商企业股东和城镇居民股东的过程,农户在这个过程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大量的小额农户股东被非农户股东排挤出局。农信社产权的三农特性被弱化。

(二)“三会”职能虚置化趋势

1、从持股结构看:基层农信社是县级联社的股东,县级联社是省级联社的股东,持股结构呈金字塔型,省级联社对县级联社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县级联社的理事长、监事长、主任等高管由省级联社直接任免,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有形无实、有名无权,形同虚设。

2、从股东大会(社员大会)的决策作用发挥来看:较多农信社很少召开股东大会(社员大会),即使召开形式主义也十分明显,股东(社员)很难通过其行使权利,其权威性受到削弱;较多股东不熟悉其权利和义务,缺乏行使权利的能力和意识;再加上我国较多地区的农信社多年以来一直亏损,根本没有分过红,也削弱了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3、从监事会的制约监督职能来看:有些农信社理事人数为偶数,规模不当,不便于投票决策;监事会主要成员的任命受制于政府,在“三会”矛盾突出时,党委会决定一切,监事会对理事会决策的监督制约显得苍白无力,影响监督效率。

(三)内部人控制趋势

在大多数农信社股权非常分散的情况下,实际出资人因入股金额小(受人股比例限制和农户收入水平的限制)和缺乏信用社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未能真正参与经营和管理,成为“弱势”群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经理层也最容易掌握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形成县级联社范围内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一是经理人员的职务消费过度,职务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二是短期行为普遍,不考虑或是较少考虑农信社的长远利益;三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不及时和不真实;四是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不分红或是少分红等等。

(四)公司治理行政化趋势

自2003年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省市先后明确由金融管理办公室专司对于农村金融的管理,通过向省级联社派遣行政官员就任理事长的方式,给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农信社省级联社赋予了行政级别、打上行政化的烙印。省级联社还在市地设立办公室,专门领导基层信用社。县级联社的经理人员对信用社控制权的取得,并不取决于理事会和股东,也不取决于职工,而是取决于其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省级联社的关系和博弈。

在农信社公司治理上出现上述问题,根本原因有两条:

一是产权界定不彻底,历史问题难以厘清。产权关系是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核心和基础。绝大多数信用社是在原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历年来的积累与亏损由谁享有与承担,是国家、农业银行、老社员还是新社员。很难界定清楚。长期以来,信用社的产权在表面上似乎是明确的,一般认为是“法人产权”,由广大农民、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入股组成。但实际上,法人产权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导致产权边界不明确、产权监护人不落实、产权监护人不固定等情况,入股农民对产权的使用权、让渡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都受到各种禁止或限制,不能形成独立的产权并与信用社建立稳定的利益机制。

二是政府在农信社改革中职能错位,“官办”色彩浓厚。对政府而言,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培育和发展与市场有关的机制,如明晰所有权、制定经济法规、鼓励市场竞争等,而减少计划控制和政府干预。但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根据《农信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3]14号),省级联社由市(地)联合社、县(市、区)联合社、县(市、区)农

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愿入股组成,农信社管理权下放到省级政府。这为地方政府控制农信社、控制金融资源提供了机遇。在省级联社组建过程中,无论是股东的安排或是人事的布局,政府起了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省级联社不断地上收县级信用联社的权力,同时对县级信用社强制性收取5%的管理费,省级联社与县级联社的关系越来越向行政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

三、改革思路和建议

(一)明晰产权,奠定农信社改革的基础

明晰产权就是要在明晰农信社现有产权归属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建议:一是改造股权结构,积极引入“三农”战略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和扩股,鼓励单个有经济实力农户、农村企业主投资入股,支持对管理层有约束力的大股东出现;二是实行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和利率优惠,吸收更多的农村专业户、农村个体工商户为部分法人股;三是可适当增大经营者持股份额,充分调动董(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成员的经营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坚持服务“三农”原则,因地制宜改组农信社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股权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改组农信社。首先要恢复农村合作社的合作金融的本来面目。坚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协作、互助互利的“合作性”资金融通机构,真正使农信社走向农业、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成为农民需要的金融。通过农村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把农信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进程,先对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条件较好、资金吞吐量大的东部地区的农信社机构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改组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银行,满足该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高层次的需求。在农村合作银行实践的基础上,可继续按照公司法和股份制的有关要求改组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三)不断完善“三会”职能,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章程》,对“三会”的产生、工作程序、权利、义务以及问责等以规章和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以制度管人管事,真正促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和相互制约。二是改变部分农信社理事长、主任二职一肩挑,集决策权、执行权于一身的局面,实行理事长与主任分设制。三是要通过培训使有控制权的股东具有专业水准的参与意识和行权能力,构建一个有行权能力的股东大会。四是要建立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长”联席会议,做到“分工不分家、监督不旁观、参与不干预、互补不拆台”,加大决策磋商力度,推行科学民主决策。五是借鉴大型商业银行做法,引入独立理事参与农信社的治理,有效强化决策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效率。通过上述措施,建立健全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内部组织机构。并制订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制度,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会一层”管理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权力制衡。

(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农信社改革的法律环境

建议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权力、责任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民事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确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真正做到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要在《合作金融法》的框架内重新制定农信社章程。新的章程必须对农村合作机构的目标、职责、资本金的组成、负债的构成、治理结构、管理形式、利润分配、各种职位行为守则、章程修改和机构的解散等做详细的规定。通过立法来有效规范、约束信用社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为信用社的安全营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及时转变政府角色定位,着力打造市场氛围

在完善法律的基础上,政府要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自身在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地位。农信社的经营行为必须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法规的约束,但政府要着力于设计适合信用社发展的体制框架和环境,而不是介入竞争的过程控制。要理顺省级联社与基层农村合作社的关系,以资本而不是权力为基础、以股权而不是人事为纽带、以规则而不是个人意志为约束。构建省级联社与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新型关系。

第3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市场经济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迫使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相应地,在学校规模、教学质量、硬件方面应加大投入,以改善自己的环境、提升自己的品位。各学院在凸形的多元化经济组合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显得尤为重要。预算管理把资金优化安排在各项教学任务之中,完成好教学任务,是高职院校的一大举措。

一、指导思想

建立激活型、节约型,有责任心的预算管理机制。

(一)激活型预算管理机制

激活型预算管理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设计一套预算管理体系,刺激、鼓动各部门和个人努力完成任务,超额完成任务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即效益与部门和个人挂钩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能充分体现部门及个人的能力价值和优秀、合格的产品价值。

(二)节约型预算管理机制

节约的概念众所周知,节约也是中国人的美德,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做到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不乱开支招待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物质消耗有计划,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固定资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和间接为教学服务的设备及建筑物。爱护固定资产有两层含义:1.平时存放设备有保护物,如:能存放在室内决不存放在室外,保持设备干净。2.在操作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有的专业性较强的设备,(如仪器设备等)必须由专业老师操作,其他人不得操作,因此要防止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例如:汽车必须是配置的专人操作驾驶,谁开车就必须谁管好车,也不得随意借给无证开车的人使用。在预算管理中部门及个人必须遵循节约有奖,浪费罚款的原则执行预算。

(三)责任心预算管理机制

责任心预算管理机制是指部门责任人对内部预算指标从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及执行结果要全面负责,而且要有有效的措施进行跟踪监督。在年度个人考核中,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与部门负责人挂钩。

二、总则

总则包括经费预算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收支平衡”的原则。指标分为综合指标和部门及系部指标,分块核算,财务处分一级二级核算的原则,设置内部预算管理账目和模块。

综合指标是指公共部分的指标,在高职院校指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和基建经费。这一部分经费是维持学院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建设性经费,必须落实在院级,属财务处的一级核算科目,如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专项支出和结转基建自筹等。部门及系部指标是指人员经费这一指标,如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指标划归部门和系部二级账目,分块进行核算,并开发内部预算管理核算软件进行核算。

三、推进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改革思路

(一)系部的经费、处室的经费权限下放

对全年的预算经费和划归到系部和处室的经费,从编制预算权、审批预算权、执行预算权到控制预算权,都必须由系部和处室负责人掌握,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系部按招生人数落实预算指标

预算指标的核算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学院招收人数必须按价值规律进行核算。财务处核算预算指标首先应按企业的核算模式来进行核算,即总收入、总成本、总利润,然后核算单位收入、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分配给系部的经费按招收人数的经费比值核算,并要讲究科学的分配方法。例如,大专生人均经费为4200元,按价值规律分配,学院占30%、系部占70%,系部所需经费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条件,院财务处必须保证70%的经费落实到系部,并进行二级模块核算。

(三)后勤按货币化管理,实行单独核算

后勤工作改革为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好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迫切需要。而且,后勤工作社会化也是优化、组合了优质的企业来为学院服务,是一种互利互惠、推动事业发展的一大改革。按其经济性质可鉴定为货币化管理。所谓货币化管理是指后勤组合的有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按照市场价格交给学校,即实行单独核算。例如,某学院食堂给某企业经营,它所占用的场地、耗费的水电等,必须向学校交纳相应的费用;学生在食堂就餐,必须采取货币购买方式等,食堂实行单独核算。其他如学生公寓、超市、招待所等均采取货币化管理形式与学院核算,学院财务处对后勤的货币化管理也要采取模块核算。

(四)公用经费――专项、基建、公共设施、维修等由院部管理,财务处核算

预算管理中的公用经费年初在编制时,应根据学院的发展规模、现有的资金能力和现有的必需办学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由院长掌握审批权,大额资金由院长办公会议审批,财务处在一级科目中核算。

(五)各部门的教学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与否要与预算指标挂钩

学院应按省教委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如师生比例、教师的课时数量、教学质量的要求、教研教改要求、精品课程要求、教书育人(含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课程及格率要求、学生等级证要求、毕业证要求)教学评估要求要进行量化,将以上每项工作量数(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折成综合指标分为A、B、C、D四等,相应地与各系部预算指标A、B、C、D四等挂钩并落实。超指标开支下年度扣除,节约型开支奖励给系部,这样既加强了系部的责任心,又可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

(六)人员经费按预算指标控制实行

在预算管理中,全院的人员经费开支必须与人事部门制定的各项开支标准相一致。人事处应按全年的教学任务编制出整体的人员经费,如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学生处按照学生的人数即助学金的比例编制全年奖学金和助学金计划,系部应按学生处的助学金、奖学金计划发放给学生。各处室及系部应按人事处的标准开支各项人员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人员经费要在监控中实行,不得超计划开支(政策性调整增长因素除外)。

(七)预算指标中各项指标占比重测算进行科学测算

预算指标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配,要讲究价值规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全面考虑:要安排好吃饭、安排好建设,要有结余的、宽松的预算管理指标,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安排好事业发展的空间,以备及时调整轻、重、缓、急,做到预算既有韧性又有弹性。例如,可以这样分配:公用经费(含专项、基建)占40%、人员经费占50%、预留占10%。总之,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好预算指标。

(八)基建项目按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

高职院校的基建预算一般由国家预算和自筹资金统筹安排,或者是自筹资金统筹安排。一个基建项目的预算中一年、两年、三年不等,一年之内的基建预算并到学院总预算之列,一年以上的基建预算按当年的基建预算并到学院预算之列。超出一年的预算应在年度预算中说明,并严格按基建预算执行。

(九)建立内部预算管理、核算体系

所谓预算管理体系是将内部预算管理分一、二级预算管理体系。一级属于院部,院部管理公共预算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和基建经费。二级属于处室和系部,处室及系部管理人员经费即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审批权院级归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处室及系部归各处室及系部第一负责人审批。在核算中设立一级、二级核算,一级核算归财务处核算,二级核算归财务处核算(各处室及系部设台账进行统计)。预算管理软件模块设置审批权限人,一级审批权归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二级审批权归处室和系部第一负责人。

(十)建立预算调整制度,定期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调整必须申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核批示才能执行,审计部门应在年终对全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按审计法进行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执行预算好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执行预算差的部门要进行整改甚至罚款。

(十一)绘制预算管理网络图

绘制预算管理网络图主要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结果和预算分析和预算审计的全过程,让各级领导及执行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图示如下:

(十二)开发内部预算管理财务软件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通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开发内部预算管理财务软件并在财务与各部门之间形成网络核算体系,设置管理权限,各级有权限的领导查阅及审批。

(十三)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审计程序

为了有效控制经费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督促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审核程序,可将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与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十四)预算执行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奖金挂钩

第4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行政人员

校、院两级管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常见管理模式。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是高等学校的基层管理部门和综合办事机构,承担着教学、科研、实验辅助管理和行政服务等重要职责,也是链接学校、学院和学生的纽带。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向质量提升,学院行政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也就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简要概括高校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管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1)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辅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这些教授、学者在任职初期可能会因为缺少相应经验在行政管理方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需要学院办公室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行政人员应时刻把握好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动态和进展,协助领导熟悉教学、学生管理、科研、人事工作的各项章程、政策和要求,对领导布置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处理,对紧急事项及时向院系领导层请示报告。

2)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繁杂性

办公室行政人员既需要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承担着协调、沟通和联络的任务,又担任着院系领导的助手,服务的对象面向全院师生,行政事务非常繁杂。除上述职责外,办公室涉及的日常事务还包括收文发文,重要文件整理和归档,会务筹备与接待,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登记与管理,会议纪要整理及相关新闻报道撰写,院系网站建设、更新和维护,办公设施的日常维护,办公用品采购等。行政办公室每天都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常需要做到多任务处理。

3)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

二级学院行政人员在传达贯彻学校的工作精神,保障学院正常工作及联系院系领导和各部门以及师生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办公室需做好学校重要公文、资料、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职责,是联系广大学生与校院教学机构,广大教职员工与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还需加强对外联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可预见性

高校常规行政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反复性。例如每年的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离校等学生工作,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审,教职工年终考核,人事招聘等事务都是在特定时间进行。这类工作的政策精神、指导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一贯性和持续性,可按照既定步骤和章程进行办理,因此相应的行政工作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

5)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突发性

办公室工作面向广大师生及上级管理部门。因此,日常实践中常会遇到突发状况或接到临时性紧急任务,这需要行政人员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

6)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易被忽略

高校教师根据职责不同,一般可分为教学岗,科研岗,实验技术岗,行政管理岗等。行政管理工作也往往容易招致误解和忽略。办公室行政人员应主动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与协作,强化服务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忽略行政工作重要性而引起的误解和矛盾。

针对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上述特点,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讨论:

1)实现行政工作现代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已成为行政工作的常规模式。如今高校办公室行政工作所涉及的数据量巨大,使得传统的纸质和纯人工办公已经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准确、高效的行政工作需求要求高校行政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水平。计算机、手机、电子邮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行政人员从繁杂低级的文字处理及文件报送等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用网络传输代替了人工传输,让得他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处理手头亟待解决的工作任务,极大提高了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2)提高信息化安全程度

信息化办公系统一般都存储着大量的机密数据和信息,若这些信息通过明文传送,易被拦截从而引发安全隐患。提高行政办公系统的数字身份认证安全性,对机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对电脑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3)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政治、文化素质,也包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实践中常有一种观点误认为相较于教学科研岗而言,高校行政岗工作在技术层面没有什么含金量,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并不需要专业知识储备。然而,行政人员如果不能主动学习上级部门下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不掌握相关业务技能,就无法为高校教职工提供较好的辅助工作。因此,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此外,行政人员每天需要面对的工作非常繁杂,如何做到稳中有序,疏而不漏,就需要行政人员具备很强的统筹协调能力:需要先对手头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区分,明确规划,优先处理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同时还应学习如何对不同性质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分类,集中力量解决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工作。概括而言,办公室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有章可循,行政人员应根据某一类型工作的特点,建立科学详细的工作制度,从而适应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

4)落实行政人员定期培训

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和业务水平极大程度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利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行政办公室才能够高效地传达到各二级学院,再传达给教职工和学生;与此同时,办公室也需要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反馈。因此,行政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的行政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包括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及管理水平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定期组织行政人员分批外出参加学习,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5)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估体制

学校领导层要重视和认可二级学院行政人员的贡献,目前,重科研成果、轻行政工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很多高等院校。由于没有认识到行政队伍对学院和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在很长时间内,行政工作被误解为替代性很强的纯事务性工作,这就造成人员配备上良莠不齐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要提高行政队伍的工作水平,就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需要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但由于高校办公室的行政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直接进行工作成绩的量化评估,因此,需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进行评估,建立立体的绩效评估体系,让更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评估中来,才会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

院系办公室行政人员的工作繁琐又平凡,但每一件工作都关乎院系师生的切身利益,他们的业绩直接体现在院系的日常工作能够正常高效进行。本文只是对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改革建议进行探讨,由于管理人员的诸多素质需要与他所服务的岗位相匹配,根据各院校不同的发展情况,行政人员可能还需具备许多特定的素质。总之,行政人员需要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全面了解工作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蔺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发展战略,2015(4).

[2]饶舒,刘睿,饶良辉.高校行政秘书岗位之析[J].科技信息,2009(12).

[3]张宁.高校教学院系办公室行政秘书服务意识与能力培养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第5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一名合格的财政干部,不仅要能够围绕局党组的意图开展工作、抓好落实,还要能够经常性地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搞好决策服务。

一要站得高。要“换位思考”,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每名财政干部不论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干什么工作,都要站在领导的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谋得准,才能保证所提的建议既科学合理,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服务层次。

二要想在前。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在准确把握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一些工作超前考虑,超前安排,力求想在领导之前,谋在领导之前。同时,还要善于拾遗补缺,紧扣领导的工作思路,既想领导所想,又想领导未想,对领导的工作思路、想法和决策等加以完善和细化。

三要跟得紧。要紧贴局里的中心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具体说就是要弄清“三个是什么”,即:一个时期内领导关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采取的方法措施是什么、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只有这样,出谋划策才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才可能被领导重视和采纳。

用心办事,就是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能够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近几年我市的财政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保障能力逐步加强。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对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对照“两个率先”的要求还有差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到位的地方,因此,必须进一步抬高标杆,确立目标。

一要有勤学态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作保证。这要求大家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要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业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办事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学习中,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并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实现学与思、知与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有敬业精神。财政工作关系群众的生计,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因此,财政工作不仅仅是经济工作,更是政治工作,所以说,做好财政工作责任重大。财政部门的每一名干部都要牢记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也无论是办事、办会,还是进行综合协调都要扎实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要有目标追求。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就没有争第一的动力,没有目标就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一名财政干部都要在本职岗位上确立新目标,抬高新标杆,展示新作为。要善于总结过去,善于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要有比他人干得更好、干得更出色的信心和勇气。

用心办事,就是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志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每一名财政干部都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民情,反映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办基层之所盼。

一是要能够发现问题。能否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是衡量调查研究成效的基本尺度。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善于观察,了解和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才可能发现问题。再就是要思想敏锐。思想敏锐,则见微知著,思想不敏锐,则熟视无睹。另外,还要注意把握重点,或者说是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要重视那些对作风建设和群众利益相关的倾向性问题。

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每名财政干部不但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把问题摆出来,让领导想办法,而是自己要先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更要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强的对策和措施。第一,方法要明确。用什么办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具体明了,不能很笼统、很抽象。第二,目标要明确。什么时候解决什么问题要合理安排,逐步推进。第三,责任要明确。要明确各级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共同抓好落实。

用心办事,就是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财政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当前如何发挥财政职能,服务“两个率先”,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这要求每名财政干部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首先,要富有创新精神。任何一项改革,起初都面临很大的阻力和压力,需要当时人有很大的勇气和胆识,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样,创新也是解决财政问题、振兴财政事业的根本出路。近几年的财政发展说明,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不发展。因此,每一名财政工作人员都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做改革创新的模范。

第6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太康村位于天九镇与龙塘镇的交界村,全村共有山林面积亩。至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会议后,能按照上级要求确定了“深入宣传发动,周密安排步署,稳步顺利推进”工作思路,全力抓好本村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本村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周密安排步署,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当作一件为实事抓到位

至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会议后,太康村一班人能认真研究,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当作本村为民的实事来抓好。一是理清思路。至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会后,村、支委一班人认真研究上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会议精神,确定了“深入宣传发动,周密安排步署,稳步顺利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是强化措施。为高标准抓好林改工作,太康村针对林改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先后成立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经济理事会,纠纷调处工作组,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保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负责,有效的确保了林业产权制度的顺利推进。

二、深入宣传发动,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到位

为确保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太康村把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位,确保每个农户都知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一是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村民组。为确保林业产权度改革政策做到人人皆知,太康村首先召开了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充分调动村民代表及党员的极积性,通过村民代表与党员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到户,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二是宣传发动的工作搞活。太康村还能把宣传工作搞活,通过标语、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把宣传发动工作搞深入,在太康村的村民中形成了“盼望林改、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

第7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形象包含有很多内容,但必须具备的有两大要素:一是高品位的工作思路,二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高品位的思路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好的思路必然没有好的结果。思路又是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是必然的。残联也不例外。尤其是当代社会进步的高速化,思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可以很武断地说,工作思路决定工作成果,其工作过程的表象性,都是由工作思路来决定的。

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果某单位被人认为工作的思路也没有,那么某单位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我国新时期的残疾人事业发轫于党的以后,二十多年来的残疾人事业从开创到形成,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在改革形势下,残联这个新型的事业团体也必须要有与时代合拍的工作思路,摒弃随意性、盲目性,强调思想的超前性、独特性,要在群体的智慧中获取思路、在更新思想中拓宽思路、在深入实际中完善思路,一句话,思路是形象的生命,没有了思路形象就无从谈起,特点为间接性。

同时,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基层残联形象的灵魂。高品位的思路必须由高素质的人员来实现,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档次,他的表象是人的业务素质、思想作风以及活动方式在工作过程中的充分展示,特点为直接性。政策确定了,人就成了决定因素,单位形象的主体是人,因而人及其工作过程是形象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二、形象展示中的服务原则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基层组织的任务是:联系、团结、教育残疾人,反映残疾人的要求,开展有益活动,为残疾人服务。说到底基层残联的主要工作是体现在服务上,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伦理情操、工作精神以及工作能力等等,都要通过服务过程来展示,残联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残疾人服务,所以服务原则高于一切。

基层残联应该是一个服务型的部门,应该使残疾人感到亲切、舒适、温馨,塑造出自己的形象特色。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用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品位和延伸服务内涵,创“残疾人之家”优质服务品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体现热心、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快捷规范、热情周到的服务;二是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各司其职,精简高效,形成纵横工作网络,在效能型、服务型、开明型、廉洁型的统一责任中顺利运作,体现服务的自觉性;三是建立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富有特色的服务工作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建立规范管理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三、引入品牌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中,名牌是企业高质量产品的标志,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往往通过名牌产品来显示。残联工作尽管不是经济工作,但是服务理念是相通的。

品牌就是最好的形象。形象通过服务品牌来展示,在这里同时也是残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凝聚,是基层残联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创出工作中的服务品牌就是塑造形象,是塑造基层残联工作形象的一个聚焦点。

工作中的服务品牌具有超值的耗散效应。服务品牌一但得到社会认可,那么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残联的其它工作必定会因此而得到带动,形象的实力基础也就越显强劲。

第8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一是科学确立目标定位,精心编制预算草案,为县委、县政府决策财税工作提供了具有高价值的参考依据。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着手收集预算编制相关材料,对税源状况开展全面调查,对2012年的收入增长点、减收因素以及新增支出项目进行疏理分析,就全年财税形势作出初步判断,就县乡两级、征收部门和主体税种的增长幅度作出初步定位。并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进行认真核对,为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做好了基础工作。

二是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发挥职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年初制定了“瞄准一个目标、注重二个转变、抓住三个重点、推进四项改革、实现五个确保”的总体工作思路。一年来,围绕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切实加强全县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批准成立了县契税征收管理所,构建了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网络,较好地解决了申报土地、房产交易价格不真实、发生交易不申报、不办证等问题,成为继土地、房产相关税费“一体化”征收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提出了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乡镇财政“乡财县管”实施细则》。为规范全县国有土地招、拍、挂收入的收缴,会同县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提请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收入收缴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国有土地招、拍、挂收入的收缴。

三是多方筹集资金,合理安排支出,为县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财力支持。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的辐射能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以来共争取到上级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13491万元。坚持科学调度,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重点支出需要,农业、教育、科学等法定支出的增长,社会稳定支出需要,确保了一定财力办大事。坚持财政资金向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倾斜,共预算安排了社会保障各项配套资金1070万元,保障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安排了全民创业发展基金890万元,到11月止已拔付854万元。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通过种粮面积的重新调查核实,发放种粮补贴资金877万元。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保障能力,确保公益事业的正常运转,向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营运等行业的10户企业、171台客运车辆发放石油提价补贴73.5万元。

四是监管并举,全面提升全县财政管理水平。为了确保财政收入的圆满完成,实行科级干部挂片、股级干部包乡责任制,帮助乡镇解决在财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乡镇的财税工作提出决策参考意见。根据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在、两镇开展了“乡财县代管”改革试点,目前,已按“乡财县代管”的模式运行。根据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要求,开展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为全县化解乡村债务积累了经验。

第9篇: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教研室工作;思路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就国际贸易教研室而言,教研室所属的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辅助课程有《通关实务》《商检实务》《货运实务》《跟单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前面3门课程概括了一个外贸业务员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其他的课程只需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外贸业务员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课程,它的建设成果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可以将其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1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凸显精品课示范地位

精品课的建设是示范性建设,尤其应当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教研室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引进先进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努力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5个方面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的建设作为试点,努力在课程定位、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提炼、课程学习任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出一些成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关系,实现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致性,丰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涵,奠定课程的示范地位。

1.2注重在课程改革中提高队伍的教改水平。建立团队教研室

教研室可以借课程改革与建设这个契机,利用“大教研”的理念,建立团队教研室…,组织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展高职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学研讨,鼓励教研室老师广泛涉猎各高职教学专家有关课程开发的论文,广泛借鉴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网站,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深教研室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理念上的认识,探索高职课程开发先进理念的推广应用办法,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质量。

在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已有省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多;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关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供教研室教师们参考。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外贸类课程的教改科研,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并及时申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当时刻结合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注重通过交流合作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实习实训的有效性。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具体来讲应当注意:

2.1基于工作领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外贸行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都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的参考因素。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基于行业变化的适时调整上。

教研室要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在锻炼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还要邀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与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座谈,了解行业对外贸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分析外贸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实际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安排、实训安排和考试安排,逐步形成基于工作领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2.2能力培养靠实训,实训环境可模拟,循序渐进引入真实实训环境

教研室要把“如何强化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外贸工作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借助于完善的实习实训,因此实习实训建设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

教研室在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上有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其次是实习实训的模式设计,最后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其中,实习实训环境是关键,不同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的模式和人员安排各不一样。

高职教学提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范例几乎没有,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还很普遍,教学改革因此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室可以通过在校内营造模拟外贸实习实训环境,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业内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办法,缩小模拟实习实训与真实工作的差距。因此,教研室应当注重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弥补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上的不足,大力吸纳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循序渐进地引入真实实训环境,寻求在实训环境上的新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

3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偏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上的“硬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软”,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强、教学弱的失衡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应采用引导、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争取最大的个体满意度为目标,强调把个人的综合表现与职称评聘挂钩,既促进教研科研,又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

3.1制定学期教学任务整体方案,实现教师相互配合。课程相互支撑

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它与前后学期的课程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课程类别上,还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上都是有衔接的。教研室要引导教师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开始,可就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归纳,然后制定一个教研室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关联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操作办法等。

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就有重合的内容,为了避免不同老师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不分主次地反复讲解课程中的相同内容,而导致课程侧重点不突出,就应当在学期之初组织相关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以明确课程的衔接关系和支撑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专业全程计划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3.2监管工作可以辅以教研,有始有终才能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