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桥的说明文范文

桥的说明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桥的说明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桥的说明文

第1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家乡的桥作文(1)

我的家乡余姚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明水秀的江南小城。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壤嵌在富饶的浙东平原上。家乡七千年的河坶渡遗址令人陶醉,巍巍绵延的红色四明山使人崇敬,博学才智的四先贤让人恭敬,名震四方的塑料王国受人称赞……我却深深地迷恋着家乡的桥。

素有水乡之称的家乡有数也数不清的桥,一座座千姿百态的桥都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画。你看:那古色古香的通济桥,像一轮宁静的弯月,又像一条美丽的绸带倒挂在姚江上,显示着“浙动第一桥”的婀娜多姿;那现代气派的兰墅大桥像一艘即将远行的帆船,又像一支正要飞出的箭,耸立在最良江上,展示着今日余姚的蓬勃发展;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桥,它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们朴实的身材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却像一幅真实的水墨画。

家乡的桥虽然沉默无言,但每一座桥都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快乐。你听:那立交桥上传来了“轰隆隆”“嘀嘀嫡”的是火车,轮船和汽车交汇发出的鸣叫声。那青石小桥上传来的“哈哈哈”“呵呵呵”是孩子们玩耍时的嬉闹声,真像小黄莺在唱歌。那景观桥上传来的“啧啧啧”是游人赏景时发出的赞叹声,真像一首欢快的歌曲。

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迷恋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作文(2)

我的老家在辽宁鞍山,那是个四季如春、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有连锦不断的高山,雄伟粗壮的树木,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在爷爷家门口的那架横在小河上的独木桥了。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无色的河水简直就像一块块晶莹透亮的水晶。小河上的独木桥就更给小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独木桥只是由一根根普通的原木做成的,上面还有一些奇形怪异的花纹。往桥下一看,小河里的小鱼儿是五颜六色的,有红的、黄的、白的、还有花斑的,令人看了会忍不住动心,两手痒痒的。

记得有一次,我看中了一条红白色的小鱼,于是便拿了个网去蹲在桥上捞,那个小家伙可真会跑,结果不但没捞着,反而掉到“水晶堆”里选了个澡,那些小鱼儿们东窜西跳,仿佛在嘲笑我无能,气得我拿了块鹅卵石就往里扔。

啊,家乡的桥啊,你给了我们方便,也给了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家乡的桥作文(3)

在我的家乡——酒泉最大的小区“康盛花园”里有一座人人知晓的“大桥”,这不但是我最熟悉的一座石拱桥,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座桥。因为,在那里我把我最天真、无邪的幼年的快乐留在了那里。

这是一座无名的石拱桥。桥的底下是一个很大的水池,有喷泉。春天,我常常穿着薄毛衣,套着小外套,扎着两个小辫子跑去桥上看老爷爷给池子里面放水。夏天,我又穿着漂亮的连衣裙,蹦蹦跳跳地跑到桥上看喷泉,有的时候,一股水就突然喷了过来,吓得我拎着湿乎乎的裙子哭着就去找妈妈了。而秋天呢,我又小心翼翼地走在桥上,生怕像夏天一样忽然又有水喷过来,可是年幼的我哪里知道,不知早在哪一天喷泉已经不喷水了,而我却还小心的张望一下,然后快速地跑了过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我那时很“笨。”咦,雪花怎么这么快就飘下来了!肯定是冬天到了。在我那小小的脑袋瓜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于是,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来到桥上,我调皮地坐到桥的最高处,然后快速地滑了下去,滑到下面的亭子里时,就会摔一个大跟头,但是,小时候的我是一个不知道疼痛的小娃娃,所以,摔倒后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爬起来,拍掉身上的雪,生怕被妈妈发现又对我唠叨一番。可是现在想起来,我才会感觉到那是妈妈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哦,幼年的我把美好、快乐的时光留在了石拱桥上,可是不知为什么,当我再一次走上大桥的时候,一点也找不到以前的一切了。当我春天去大桥时,对放水一点也不感兴趣了;当我夏天去大桥时,早已知道喷泉会喷到哪里了;当我秋天去大桥时,再也不会怕那些不会喷水的喷头了;当我冬天去大桥时,一点也不想玩小时的“滑梯”了……

哦,幼年的记忆,我不是让你乖乖地呆在桥上了吗?你们怎么可以这样不听话,难道就这样消失了吗?

家乡的桥作文(4)

你,以一种安静的姿态,坐落在浸满沧桑的小巷之旁。

你,弓着佝偻的的背脊,横跨两岸。默默地凝视伴随了自己一生的小巷。潮湿、错落的石板,捧着一簇簇新绿的嫩草。这是生命的繁衍。泛着太阳光斑的瓦片,错落有致地铺在屋顶。古老、灰黑的砖墙,吐露着时间的沧桑,也埋着一种似是花开般的温柔。

雨后的阳光真舒服,雨珠顺着屋檐旋绕、滚落。“滴答——”你笑了。这熟悉而动人的声音,你不知听了多少回。

一个小孩,拿着崭新的风车,奔跑着,欢笑着……

此时此刻,古老的小巷,反倒透着青春的韵律。

你很平凡,从头到尾,你没有任何一丝值得炫耀的地方。

你爱平凡的这里——陪你走过了几十年的小巷。

你微微扬了扬手,换了个姿势。

小孩坐在桥上,摆动起了自己的风车。

你像是几块旧石板,随意错落而成,桥身上坑坑洼洼,但又是那么恰到好处。你的身上满是时间留下的痕迹。你像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安详地守护着这片方寸之地。你认为,这是你的责任。

你很平凡,真的很平凡。平凡得很少有人从你身上走过,平凡的连水中的涟漪也没有发出一声的声响。只任脚边长起簇簇青苔,倾听草儿向自己问好。当月光倾泻在你的身上,当月光洒向整个小巷时,是你最幸福的时刻,仿佛又回到了昔日。拉开你重重的记忆。

小孩哼起刚学的童谣,更像在为你唱。

平凡的你,却拥有不平凡的灵魂。

从小,你就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你决定,在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为人们奉献,哪怕只有一丝的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手虽早已干枯,你的脸上虽早已布满皱纹,但你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风雨的吹蚀,冰雪的刺骨,春去,秋来,都丝毫动摇不了你的决心。

因为,你爱这里,你爱这个古色古韵的世界,这里填满了你多少的回忆!

你要守护自己的家人,在这里撑出一片“爱的世界”,虽然你早已年迈。但只要有一天,你的家人还需要你,你依然会挺立在这里。

第2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具体地说,应是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构造、类别、成因、关系、功用,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的文章。也就是说,它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问题的本源和实质为主,内容具有科学性,语言具有准确性。

1.内容的科学性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客观事实为依托,内容或来自科学研究资料,或来自作者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不仅说明“怎么样”,也说明“为什么这样”,给人以正确无误的认识。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科学地阐明了事理,《太阳》从“远、大、热”三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及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每课都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有些还要求写下来。如《月球之谜》一文让学生写写还知道哪些未解之谜;《长城》一文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把喜欢的内容抄下来;《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也可以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摘录下来。教材的编写如此重视资料的搜集,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关注说明文的延伸拓展,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增加了说明内容的科学性。

2.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特别关注准确性,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它要求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程序等都准确无误,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如《花钟》一文中的“五点左右”“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乌儿”。句中的“左右、往往、大致、一支、漫长的”都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保持了这类文体所特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明文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在说明文中,主要表现在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这四个方面。

1.说明顺序

说明文常见的顺序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颐和园》按照空间顺序,先写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昆明湖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花钟》按照“归纳现象一揭示原因一实际运用”的逻辑顺序说明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等。其中按照空间顺序写的《电脑住宅》直接指出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可见,说明要有顺序已逐渐渗透在这一学段中。

2.说明结构

说明文就主体部分而言,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在这一学段中,事物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多为并列式或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如《赵州桥》《太阳》《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秦兵马俑》《电脑住宅》《桂林山水》等。而事理说明文形式各为不同,《花钟》为递进式,《飞向蓝天的恐龙》为连贯式等。以总分式结构占多数的安排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说明方法

第二学段了解说明方法的文章不多,仅有两篇文章在教学参考中直接指出。《太阳》: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作比较、举例子等。其他像《赵州桥》《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城》《花钟》简单渗透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一切都为第三学段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做好准备。

4.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要求科学、准确,但风格可以各异,可平实,可生动活泼。第二学段更多展现的是语言的生动性。在这一学段的说明文中,除了略读课文外,只有《月球之谜》《蟋蟀的住宅》《长城》不要求背诵,只有《太阳》《飞向蓝天的恐龙》《长城》不要求抄写优美生动的句子。这些说明文多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利用生活感受,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使事物形象鲜明,讲究趣味性、文艺性。足见这一学段的说明文以文艺性说明文为主。

三、说明文的教学价值

不同文体的学习都有其最佳的学习方式,有其最佳的教学价值。教师要依据文本中的说明文体式选择教学内容,找到其最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把握说明性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理清顺序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有这么一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文常见的三种顺序可以帮助找到文章的写作思路,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如《电脑住宅》一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些方位?各方位的电脑有何功能?如何工作?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填写表格,然后连起来说一说,以把握文章内容,把握说明文的特征。

了解本学段以总分为主的结构,学生找出中心句,也可以帮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赵州桥》一文,“赵州桥非常雄伟”是总起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到这两句,也就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秦兵马俑》等此类课文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达到教一课、学一类的目标。

有些文章的结构不是总分式,找不到中心句,没有过渡句,找不到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来说说主要内容。如《果园机器人》一文,果园机器人怎样?请学生默读思考,在交流时,帮助概括出关键词:会干农活,自己充电,不停工作,最后让学生借助关键词说说果园机器人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2.了解说明方法,体味说明文体文法

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用等。在第二学段需要了解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等。教学说明文时,应让学生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进而体味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表达效果。

在本学段中,这些说明方法比较集中的是《太阳》一文,教学参考里也在本课直接指出需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如《太阳》一文里“……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和“因为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这两句话都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教材对此还安排了一个小泡泡“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小泡泡,引导学生认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让学生在体会这一句子的好处中,了解说明方法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它可以使知识显得更具体、通俗、明了。接着让学生找找课文中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描写太阳的句子,读读想想,交流交流其好处。交流中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第4题: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3.抓住语言特点,赏析迁移运用语言

第二学段的说明文多为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优美。教师要抓住其语言特点,结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玩味赏析语言文字,进行仿写迁移,凸显语用。

(1)多读多背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是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师要抓住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的要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还可以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整理,在抄写喜欢的内容时,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体昧说明文的情趣。

(2)比较辨别赏词句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乌儿”中的“一支、漫长”体现了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表明了变成乌儿的恐龙只是其中的某一个分支,演变过程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过程。如何让学生领会?

①读一读,比一比,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②从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交流,讨论。

经过比较辨别,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体会了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仿写迁移多运用

崔峦老师说: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叶圣陶说说明文适合“仿写”。仿写句段,迁移运用说明语言、说明方法,就是实现“例”的增值。

如《花钟》一文,运用多样的句式写出各种花的形态,语言生动具体。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效果,体现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以这样做:

①读第一自然段写花的句子,你发现什么?(花开的样子不同)

②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

③读句子,比较:把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的句子全换成“什么花开了”,你喜欢吗?为什么?

④边赏图片,边读课文,感受花各具形态的美。

⑤写法拓展,选择完成(二选一)。

学生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习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比喻、拟人的生动写法后,可以选择利用总分段式的结构,围绕“春天,万物苏醒”来写一段话,也可以选择学习文中的例子——“什么时候,什么花怎样开放”进行仿写,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凸显语用。

第二学段的学生不仅要仿写句子,更要进行段的仿写迁移。如:学了《赵州桥》,可以写一写家乡的桥,学着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可以记一次游览活动等等。

第3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要想写出文质兼美的说明文,不妨在说明中适当融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这样写出来的说明文就会更生动更精彩。

一、说明文中的记叙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叙是表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表达方法。 有些事物的某些特征常常体现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因而记叙这种过程就成了一种说明方法,即记叙性说明。 记叙的着眼点不在巨细无遗地展现发展过程的细节,而在于介绍过程的概况及其特点。 如茅以升的 《中国石拱桥》 中有这样一段:

赵州桥横跨在 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这段文字概括地记叙了赵州桥的发展历史,着重说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老和使用时间之久远,这样就使读者对赵州桥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说明文中的描写能够更具体清晰地显示事物特征,也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说明文中的描写,是起辅助说明作用的,这种描写十分简洁,必须在力求真实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夸张、渲染,也不能含蓄、隐晦。 如 《大自然的语言》 一文中开头一段这样写道: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段文字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为下文进一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三、说明文中的议论着眼于说明特征,意在深化读者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明文中的议论,是对说明的事物做扼要的概括或简明的评说,内容上必须高度概括,要求字简词精,句短意明,点到为止。 如叶圣陶的 《苏州园林》 中有这样一段: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其中的议论简洁明了,意在说出苏州园林中为什么没有宝塔那样的松柏和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凸显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四、说明文中的抒情可起到教育、鼓舞的作用,但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

说明文中的抒情,应该建立在对事物准确周密的说明的基础之上,不求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而是要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黄传惕的 《故宫博物院》 中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纵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第4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关键词:说明文;初中语文;阅读

说明文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以看出,中考说明文的阅读考查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要正确地解答说明文的阅读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学生重视的。

一、区分说明文和议论文

学生往往分不清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议论文,所以常常在解答“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的题时,解答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知识,因此,首先应该弄清文体。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基本的表达方式,说明事物的特征和阐明事理的文章。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的文章。

二、熟记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弄清说明文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即“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

1.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一般情况下,时间、空间顺序都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如,表时间顺序的名词有:从前、如今(现在)、以后,或者直接用具体的×年×月×日等。表空间顺序的名词有: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等。如果没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一般可以判断成逻辑顺序。还有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是逻辑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应抓住中心句和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熟记常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作诠释等。

特别不要把“作比较”说成是“对比”,把“打比方”说成是“比喻”。同样一个句子,在说明方法的解题中,应叫“作比较”或“打比方”。而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的解题中,才答成“对比”或“比喻”。也就是答题时,应认真审题,切记不要答错了知识的归类范畴。

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周密,从语言的风格上还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之分。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题,一般有以下八类:(1)找准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2)概括说明内容,提取相关信息。(3)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结构。(4)掌握说明方法以及作用。(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6)认识感悟。(7)分析列举。(8)归纳探究。

在这里,我不想一一去解说,我只想谈一下学生答题中的一些常见错误,教大家一点答题的技巧。

例如,在解答说明方法的题目中,有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据”,写成“例数字”。不要看只有一字之差,你写错了一个字,这一分你就没有了。“例(lì)”是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的意思,是一个名词。而“列(liè)”是行列,排成的行等意思,是一个动词,怎么能混用呢?

还有,在解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会使用效果词,也会使得分大打折扣。现在我把常见说明方法的效果词总结如下:(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作比较,强调突出了……(5)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6)下定义,严密准确地说明

了……。

此外,还有关于加点词语是否能去掉,并说明为什么?很多学生只能答“不能去掉”,至于“为什么?”就答不上了。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可以运用这样的公式:不能去掉+解释词语+定性+加点词语使这个句子表达什么意思+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如,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中,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就应该这样答:不能去掉,因为“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意思是“大致、大概”,句中表达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类型,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会产生新的类型,该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5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读”――三读把握文章核心内容

首先是“读”,语文离不开读,语文课更离不开读。说明文的内容知识性非常强,学生读起来都比较枯燥,那么在说明文中如何运用读呢?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读呢?

根据说明文知识性强的这个特点,在读的指导上,多采用默读为主,对语言优美、精彩的地方可以采用齐读或个别朗读的方式。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特征,在引导学生默读时应该是带有问题的去读。我将说明文的读分成三个层面:一读,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二读,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三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三次读,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也就非常清楚了。

“品”――品什么?

一品语言。首先是语言的准确性。对于说明文而言应该引导学生品什么呢?任何文章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就是文章传情达意的载体,因此,首先要品的就是说明文的语言。由于说明文是一种知识性非常强的文体,因此它的语言要求要准确、科学、严密。采用的方法是:一找,二品析。

其次是语言的生动优美高雅性。说明文按照语言来分,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对于生动性说明文而言,文中必定有着许多使用高雅的语汇。因此,引导学生品读高雅的语汇也是学习说明文的一大重点。

二品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为了将说明文的特征介绍清楚要借助的就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总共有十种: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如何品?一是准确的判断文章、文段或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二是分析说明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三品说明文中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除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之外,还兼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议论、描写、记叙、抒情。这些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的出现会增加文章的优美性、情趣性。

“赏”――文章的写作的特点。

作为说明文而言,写作上的特点也多种多样。从哪些方面来赏呢?首先是结构上采用总分式,总分式中又呈现出总分例证式、总分要点式、总分主次式、总分阶段式。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第一段: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采用的是总分例证式,分说的部分由“例证”组成。

第四段中: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第九段: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采用的是总分主次式,分说的部分有明显的主次标志。

第十段: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早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采用的是总分阶段式,分说的部分标示出了明确的时间“阶段”。

其次是赏“段式”特点。所谓段式,就是段落的写作构思模式,就是段落的展开模式,也可以说是段落的结构模式。赏文章的段式,既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启迪。说明文中的段式一般有:说明+描述;说明+评赞;说明+观感;分解说明等等。

例如《故宫博物院》中第五段: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这段采用的是“说明+描述”的段式。

第二段: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采用的是“说明+评赞”的段式。

最后一段: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纵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采用了“说明+观感”的段式。

第六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这段采用的是“分解说明”的段式。

“写”――如何进行写作训练

读与写,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写作的前提是读品,读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写作。如何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选择有效地知识点进行写作训练呢?我想应该建立在读品赏的前提下,在“品”和“赏”的内容中去选择写作的训练点。

写作训练的要求:

第一,要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二,要能适当的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第三,要准确地运用好说明文的语言

如何进行写作训练呢?

第一,抓住语言生动性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抓住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

第三,抓住说明文中的段式特点,进行段式模拟训练。

第四,抓住说明文结构上总分式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

第6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关键词 说明文 语言特点 严密性 趣味性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从广义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 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如《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以及在生产中的运用。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来说也分两种:一种是平实简明,一种是生动活泼。基于说明文科学性这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是准确性、严密性。而表达方式常常表现为生动性、趣味性(尤其是文艺性说明文)。我们教学说明文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理解文意,读懂文章内涵。那我们老师不妨从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和生动、有趣角度入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一、探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因为这关系到说明内容是否真实与科学,也关系到说明内容被人理解的程度与层次怎样。只有准确、严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才能让人明事懂理。所以,要读懂一般性说明文,就必须学会赏析其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对于说明文来说,在表述范围、程度、数量、方位、状态、性质、功能等方面要求用语恰如其分,用词、造句贴切精当,达到非如此表达不可的程度。下面从五个层面来探讨:

(一)动词、名词、数词等的使用

《苏州园林》第一段中: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教师解读或指导学生阅读时,需明确:“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名词非常简练、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二)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

准确使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大约、大多、最、一般、比较、几乎、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程度、限制等的作用。因为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大自然的语言》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等句,中考的试题经常出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明确文中“许多”、 “只”、“就”语言的准确性。“许多”说明数量有范围,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样一概而论,不符合实际。“只”字说明相隔较小。“就”字表示冬天与夏天紧接,表示春季短促。遣词造句准确,下笔严密。

(三)词、句次序的严密

词、句的次序先后安排关系到语言的准确和周密。

有出现这样的中考试题:“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可以删去吗?前后内容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好多考生对文本解读不深入,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原意。“形式优美”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而“结构坚固”是对桥的理性认识,即从感性到理性。用“不但……而且……”来表明二者的递进关系,意义表述准确、严密,合乎逻辑。

(四)词语在文中的前后呼应

遣词造句要注意一段内或段落之间的前后呼应,这样才能使表述的意思既周密又突出。

(五)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

有时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说明清楚,让读者明白易懂,常常使用一些说明方法。

第7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要指导学生阅读好说明文,首先让学生熟悉中考说明文的题型,并对答题情况有了解。2014年遵义地区语文中考阅读说明文――《电磁辐射污染》,共设5个小题,15分。各小题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题号考查内容分值平均分得分率

14概括说明内容30.5919.74

15理解说明内容31.8862.54

16整理信息31.4949.62

17分析说明方法30.5719.13

18说明语言31.8862.66

第14题 考查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电磁辐射污染",而不是"电磁辐射",考生没有读懂文本,没有抓住说明的对象作答,如:"说明了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有的不理解题目的意思,答非所问:"电磁辐射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第15题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不简洁,如:"引发重大事故,可使易燃易爆物爆炸,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还有危害健康"。

第16题 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由于平时缺乏阅读图表的训练,考生不能正确提取表格中的信息,有的乱答一气,有的空着不答。

第17题 考查说明方法的分析。考生不能正确区分"作诠释"和"下定义",把"下定义"的方法答为"作诠释"。本题得分率仅为19.13%,是阅读题中得分率最低的。

第18题 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考生不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会说套话,如:不能删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不管对语文老师和学生,如果对以上内容有所了解。那么在阅读说明文时,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平时在训练过程中,怎样学说明文?怎样教说明文?

首先要整体把握说明点。阅读说明文,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区分其是事理说明文还是事物说明文,然后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阅读说明文的关键。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并以此为突破口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中心内容。阅读说明文必须抓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说明的中心内容。如上《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它有什么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明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题目就可以给学生提示)本文通过介绍了针鼹的外形特征、避敌方法、取食、生活习性和生殖过程,让人们了解澳洲神奇小动物,突出它的珍奇稀有。正确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还可以抓关键语句。说明文的关键语句常常是中心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此外还有一些概括性很强的过渡句,或提示下文说明的要点,或归纳上文说明的内容。如《苏州园林》这篇事物说明文,通过抓关键句,就明白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特点是关键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围绕这一特征,作者又从四个方面(即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展开,作具体介绍。最后,补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门窗、雕镂、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无论介绍哪个方面,都紧扣图画美这一特点。

一般来说,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但有一些说明文则需要把一个个小的说明点归纳,才能构成全文的说明点。这种说明文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通过抓关键词句,概括文本信息,理清文本思路。常见的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再有事物、事理本身内部都有自己的顺序,理清文章的顺序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如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以设计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其实这样设计就要让学生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关键是理解,需要学生明白在说明的过程中,按"花红"的主要原因到次要原因,有花的自身条件(内)到外部因素的顺序来排列的,即有主到次,由内到外的结构顺序,典型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第8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说明文教学 创新

一、注重新课导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人能否引人入胜是教好一节课的关键。好的导人入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每次上新课,我都精心设计课堂导语,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使学生产生好奇,发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讲《向沙漠进军》这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讲了众所周知的唐山大地震,尤其是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灾难。讲完之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然界除了地震以外,还有哪些自然灾害。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就举起手来,争先恐后地列举火灾、水灾、火山爆发、沙漠等自然灾害。我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语:“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向前发展,人们就要同大自然进行斗争,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敌人,让它们为人类造福。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自然灾害已被人类所认识,所征服,但有些自然灾害则正处在认识和改造之中。比如沙漠,它至今仍然威胁着地球,威胁着人类。土地沙漠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地球上每年有六百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有十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如果不控制沙漠的蔓延,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荒废。所以,我们必须向沙漠进军,征服这个顽固的敌人。”在讲《死海不死》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每到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们都喜欢到海滨去消夏、避暑,或利用闲暇到游泳池游泳,到河里洗澡,孩子们更是喜欢到河沟里捕鱼捉虾。但总有人因为不会游泳经常会发生意外。如果有一个淹不死人的海,那该有多好啊!”没等我把话说完同学们就骚动起来,有的来不及举手就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死海!”我说:“同学们说得对。”说完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并给同学提出问题: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能够很好的配合我的教学,带着问题,我开始了讲课。

二、夯实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实效性

说明文的写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过于肤浅,要落实到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在对说明文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该用什么样的顺序以及说明方法等一些基础知识,方便学生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注意应用。而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才不至于让我们的授课太过枯燥乏味,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 提升教学实效性

说明文实用性强,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活动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学习中,我为学生补充二十四节气歌,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农谚。在学习《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报纸上好的文章,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克隆的知识,在课堂上开展了“我看克隆人”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发言精彩。还有如在教授《大自然的语言》中,在学生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出示古诗词中的与物候有关的诗句,让学生从中寻找诗句中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在浓浓的诗句朗读中渗透了科学的的物候知识,使一堂说明文散发浓浓的语文味,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得到听课者的充分肯定。此外,让学生在课余收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生活用品,诸如:家电、机械、药品、炊具等方面的说明书,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设施 提升教学效果

第9篇:桥的说明文范文

说明文是人们生活中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因此,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很重要的文体,也是中考语文试题中必考的内容。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一般设置4—6小题,分值在10—12分,约占总分值的10%左右。近年来,说明文阅读考查的方式已逐渐由以客观题为主向以主观题为主转化;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题目的比重不断加大;尤其是以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为主,并关注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题目居多。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1)判断说明对象;(2)体会被说明对象的特征;(3)了解说明的顺序;(4)划分说明文的结构;(5)辨析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6)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7)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含义),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用;(8)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深化认识,谈“感想”、“感受”或“受到的启示”。随着“新课标”的修订与实施,预测2013年的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设置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可能会有一些细微性的调整。

【技法指津】

根据近年来中考的命题角度和题型特点,说明文阅读的备考可采用如下技法。

技法一:明确说明对象——瞄准文题首尾段。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应考对策: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例1(2012年贵州铜仁卷)

说明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原文略)

【问题】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解析】该题考查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顺序,阅读材料取材于课内说明文的节选。节选部分主要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选文开头用一个设问旬独立成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由此就可推断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显然是逻辑顺序。

技法二:抓住事物特征——紧扣首段关键词。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考查类型一般有两种:①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应考对策:一是看题目;二是在首段中找;三是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②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考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例2(2012年山东临沂卷)

说明文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原文略)

【问题】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对象主要特征的概括。按照应考技法,细读文本第一段,很快就找到了介绍准晶体突出特征的关键性语句:“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摘录该语段作答即可得分。但也可以作出条理性的归纳来回答:①结构很特殊;②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碎。

技法三:理清说明顺序——依据标志来辨识。

理清说明顺序的前提是整体阅读文本,逐段概括要点。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应考对策:一是透彻了解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基本常识和特点,可根据标志性词语准确辨识。二是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3(2012年湖南株洲卷)

说明文阅读《超级网银》(原文略)

【问题】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一般来说,说明不同的对象便会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常常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进程常常采用时间顺序,说明科学事理常常采用逻辑顺序。本文说明的对象“超级网银”属于科学事理,再者从整体阅读文本、依据标志性词句来判断,本文先介绍“超级网银”的特点,然后介绍其用途,都是逻辑顺序。

技法四:归纳说明方法——了解特点及作用。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考查类型一般有两种:①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应考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②回答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应考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作诠释——通俗易懂;摹状貌——具体生动;引资料——增强说服力;列图表——直观形象。

例4(2012年四川南充卷)

说明文阅读《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原文略)

【问题】说说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归纳。如果平时大家对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比较透彻的了解,细读文本中的画线句,是很容易做出正确归纳的。很显然,这里的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地突出了全球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产量丰富,预示了生物原料开发前景乐观(意近即可)。

技法五: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结合特征找规律。

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层次;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空间的转变来划分层次;而逻辑顺序应视具体情况对待,如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等。

考查类型主要有两种:

①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文意、层意、段意的要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应考策略:先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了……。

②对文章层次结构特点的分析。应考策略:“总一分”结构常见于用逻辑顺序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连贯式”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例5(2012年四川成都卷)

说明文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原文略)

【问题】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从说明文安排层次结构的规律来看,说明科学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总一分”结构,本文正符合这一规律。而该题需要回答的是“分写部分能否调换顺序”,按照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逻辑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顺序的。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语意相近即可)。

技法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围绕“准确”来分析。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一般有以下五种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应考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应考对策: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应考对策:①表态(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应考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应考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6(2012年山东滨州卷)

说明文阅读《学会看食品的“简历”》(原文略)

【问题】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解析】该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与体味。依照应考技法,解答此类题,规则是先要表态,接下来对加点的词语定性,然后解说删去后句意的变化,最后围绕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作结。示例: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或起限制作用),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技法七:拓展延伸与发散思维——调动积累巧迁移。

近几年来,“拓展延伸与发散思维”的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几方面考查:①提供与文中相同的链接材料,通过探究找共同点。②用文中的知识解释链接材料中的问题。③对文本的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④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⑤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⑦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⑧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应考策略:这类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本中来。答题时可以从这样三个角度作答:①就材料回答问题,言之成理即可;②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和感想,应具有个性化;③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总之,这类试题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又考查表达能力,应力求发表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观点。

例7(2012年四川成都卷)

说明文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原文略)

【问题】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

【解析】这是一道发散创新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回答该题,需在准确把握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再巧妙地迁移到文本中,适当地拓展联想与想象,然后作出富有创意的回答。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QQ聊天这样的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真题回放】

(2012年黑龙江牡丹江卷)说明文整体阅读: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杨妮

①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②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城市建筑将坍塌

③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

④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⑤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⑥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⑦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迹。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⑧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⑨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⑩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了。

(摘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期)

【阅读训练】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1)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2)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