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预计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将以每年百亿元的速度递增,交通建设融资工作压力巨大,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充分挖掘潜在的资源和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实现交通建设融资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建设项目融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由于其投资量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传统的融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对重大交通基础的建设需求。本世纪初,各地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国有独资投融资企业——市交通集团,作为南京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平台,自2002年成立至今,按照“政府导向、市场化运作”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运用信用方式进行融资,较好地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累计融资302亿元,累计投资210亿元。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利用交通集团作为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的平台,建设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长江四桥、京沪高速铁路南站等,项目建设总投资220亿元。预计投资将以每年百亿元的速度递增,随着交通建设存量债务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持续趋紧,交通建设融资工作压力巨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充分挖掘潜在的资源和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实现交通建设融资的持续发展,笔者就南京市交通建设项目的情况作个探讨。
一、当前金融市场的运行形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金融市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市场宽度和厚度不断增加,市场功能日趋深化,资源配置能力极大增强,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
国有商业银行为加强自身的建设和风险的防范控制,与国际金融市场有效对接,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规范,已经成功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或者在积极准备上市事宜;地方性商业银行也逐渐摆脱区域经营的限制,大力推行全国性经营战略;外资银行按照金融市场开放的时间表,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介入国内市场的人民币业务。各种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以服务和创新来求得国内金融市场的份额。
二、当前形势下融资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完善为交通建设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通过各种方式逐步介入国内的人民币市场,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开始跨区域经营,这些一方面可以为交通建设项目拓宽更为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掘这些银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客户资源成为交通项目的战略投资者。
2.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为交通建设的融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市场化融资将全面启动,资金对自身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将趋于理性和长期性考虑。交通基础项目以较好的政府信用背景,收益稳定、风险较低将会在市场融资中获得更好的机会。
(二)面临的挑战
1.宏观调控形势的严峻进一步加大大规模融资的难度。
国家管理机构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作了明确的定性,认为当前经济有过热的趋势,国家将采取更为严厉和有效的方式加大宏观调控。自去年以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几年以来的高位,造成各银行纷纷压缩信贷规模,贷款审批难度加大。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很突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信贷规模将进一步紧缩。
2.银行的逐渐上市规范透明化管理将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融资的要求银行上市后,就会置身于多重的压力之下,必须以现代商业银行标准来改进以往的治理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及风险控制方法等。在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银行对企业风险的识别、量化、控制与管理,并不是看重企业的政府背景如何,而是要观察企业以往与未来的财务状况与信用状况,要观察企业的成长性及现金流,要观察该企业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也正是这种银行风险定价机制的确立,银行上市后的银企关系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实现交通建设融资的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银企合作,保证贷款主渠道的畅通
1.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两基一支”)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缓解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集团所涉及的公路、桥梁、铁路、物流等基础设施等始终是国开行的主要业务领域和贷款支持重点。五年来,国开行为南京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占到了银行贷款融资的40%左右。所以要继续保持与国开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对国开行的政策要及时把握,保证贷款主渠道的畅通。
2.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成熟,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同样具有广阔的空间。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和中长期信用专业银行,其对贷款客户的选择很大程度可以带动商业银行对该客户的贷款条件的认可,会在贷款审批上有一定的倾向性。国开行目前也在走商业化改革道路,要可以抓住这样的契机,维护国开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加强三方合作。
(二)充分挖掘潜力,构建多层次的银行贷款体系
1.不断介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和崛起的地方商业银行,都在利用其在经营管理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国内客户的需求,凭借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巨大的资金实力,与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想在国内金融市场中寻求自己的份额。对于市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这样一个有稳定回报和低风险的企业,是这些银行着力挖掘的客户,可以利用银行间信贷市场的竞争,增强企业对银行间的市场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在于银行对企业的行为的选择,也在于企业对银行行为的选择。而这种多方的互动下,新的市场竞争与银企关系也会形成。
2.集团的资金主要依靠项目贷款的方式取得,交通建设的投资项目在回报上也良莠不齐,对于有稳定资金回报和风险低的项目,银行趋之若骛,而对那些回报较为差的项目,银行有所回避。为了取得总体上资金循环,可以对项目进行打捆组合,以优质项目带动相对劣势的项目,保证所有项目的建设资金的需求通畅。
(三)充分利用银行的结算工具和金融创新的衍生品
1.集团的很多项目建设的工程款的支付,可以利用银行的各种结算工具来间接缓解短期资金的需求。银行票据结算是工程款支付的常用形式,票据贴现率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通过开发买方付息等业务品种来降低资金成本,同时通过短期票据的滚动达到融通长期资金的目的。这是一种将短期资金长期化的运作方式,可以减少银行贷款数量,缓解项目还本付息压力。
2.随着金融管制放松、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信息技术进步、利率的市场化等经营环境的改变,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竞争力受到了挑战。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一种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利润,规避金融风险,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商业银行也把自己自营的部分业务通过后期开发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来为客户服务,这些产品一般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有一定的收益。可以充分利用符合需要的产品来优化债务结构,节省融资费用。
(四)加快土地储备分中心的运作
作为基础设施的交通建设,将使沿线的地价上升,从而给沿线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市政府单独为交通项目成立了的土地储备分中心,要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分中心的作用,对沿线和有价值的土地收储,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土地资产进行经营,通过土地繁荣高效运作,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集团长期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交通建设设计环节造价管理的问题。在设计环节,设计单位通常较为重视造型新颖、技术先进、安全使用产品的设计,注重设计产值,但却往往忽视产品的经济性。与此同时,设计单位承担着新材料、新技术在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内的推广与使用,但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却普遍存在着技术不成熟、产品无规模等问题,并且他们的费用还要传统材料及技术要高很多。
2)交通建设招投标环节造价管理的问题。在环节中,一些工程项目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从而使预算存在偏高的问题。还有一些单位出于种种考虑而私自将招标流程简化,更改招标方法,同时,一些工程项目还存在着内定、串标、围标的问题。此外,虽然有一些交通建设项目进行公开的招标,然而建设材料和部分附属工程却依照暂定价格处理,并未纳入到招标考核当中,这大大降低了项目中标的竞争性,同时也增加了日后项目管理以及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难度。
2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交通建设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且极易产生问题。所以,在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中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促使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论证准备工作实现规范化。在交通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研究中,建设单位需要综合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客观及主管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备的工作计划,防止由于决策原因而产生损失。与此同时,交通建设单位还应该准确分析、研究出原材料的具体供求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及其供货成本,方便整个交通建设工程实施全面、详尽的项目预算工作,提升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减少甚至防止由于建设前期决策所造成的损失,一旦在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产生了决策失误的情况,那么不论以后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怎样认真、细致,都不能改变这一损失的现实。此外,政府投资建设的交通工程项目需要根据已经获批的设计资料进行实施,禁止私自更改工作规模、准则以及其它原则性内容。
2)进一步优化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设计,并实行限额设计。在我国,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取费一般根据标准投资额比例进行运算,这使工程造价越高,相应的收费就越高。采用此种取费方式,很难主动使设计者减少工程造价、节省投资成本,同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必须将设计工作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实现有机结合,并且在既有设计计费的前提下,给予那些由于设计工作而节省投资的行为一定的提成和奖励。此外,由于变更设计而增加的投入也应该按照一定比例透彻设计费用,并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贯彻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实行限额设计应根据标准可行性分析文件及投资预算控制初步设计,并根据获批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技术以及施工方案设计,在确保工程项目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分配投资限额来设计,集中管理并控制那些不科学的变更行为,最终确保投资总限额不至于被超出。
3)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对于满足政府规定规模标准的投资建设项目,一定要将其引入到招标市场中去,然后实施公开交易,其中招投标以及采购工作中所有数据信息应该最大程度向外公开,引导并鼓励市场合理竞争行为。对于那些无图纸及技术文件的工程项目,不能以暂估的形式将其列入到主体工程的招标活动中。与此同时,还应切实提升交通建设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和谨慎性。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交通建设单位人员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状况进行全面且细致的了解,避免对后续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3结语
1.1空间组合灵活
建筑空间的组合与设计必须是灵活的,多样的,这样也是保证建筑有效便捷使用的途径这样也就能够保证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满足一个长久的使用需求。因为不灵活的建筑空间设计,只会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也就容易遭到一些不必要的破坏。同时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必须要根据空间使用的不同人群,以及施工人员的不同有所灵活的改变,这样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的适用性;通过不同的间断,分隔设计,也就能够产生出一定的界限,提高建筑的作用,这在交通建筑中的作用也非常有效的。
1.2整体设计经济性原则
建筑的空间设计也是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的,因为建筑建筑设计中处处体现着经济性,经济性可以作用到建筑的各个方面,也就能够改变建筑的一些特性。由于多样经济性的存在,导致建筑有可能会出现空间上的分散现象,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性,也就影响到建筑的节能使用效果。空间的整体性较差,建筑的结构紧密性就不好,建筑的使用就会有种种不便,比如:采光不好,隔热不好,通风不好,照明难设计的问题。
1.3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的设计本就是为人服务的,不管是交通建筑也好,还是不同的工民建筑也好,建筑的设计都需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遮风避雨”,更多的是应该要发挥出建筑的价值,要能够适应人的居住,更加宜居,更加舒适,能够为人带去更多的舒适性和价值。
1.4绿色环保原则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我们如今的建筑设计都要开始考虑绿色和环保的设计。尤其是如今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惊人的。这就导致巨大人口压力下,我们的建筑设计中工作中要开始考虑到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和生态破坏的影响,要更多地关注人在建筑中的健康状况,要对人的健康有益。
2地铁空间与城市文化融合与再生探索
其中,某城市的地体一号线,是该城市的重要旅游线;所以在建设该一号线的地铁站时,就不能仅仅是根据现代化的设计来进行,必须要考虑该城市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古迹景点元素,并有效合理的统一。
2.1传统形式,现代演绎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所说“老的东西不会再生,它也不能完全消失,曾经有过的东西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进行原文化的“重建”,不是简单地一个场景构件,不是一个照片图画的构件,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内涵,文化理解之上的现代艺术在加工,是要通过一些设计灵感,然后把这些灵感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才能够展现出一种新的文化效应。该地铁站的入口,就是运用了一些玻璃和现代钢材,结合了了山西居民建筑的风格,形成了一个透光性好,有简洁素雅的风格,也就能够和当地周围的建筑很好的进行衔接,同时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也符合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2.2功能至上,以人为本
地铁站内部,就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交通建筑设计理念,根据地铁站实际要求满足的客流量,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也通过空间的有效分割,形成了对客流的有效分流;设计中包含所有的售票设施,安检设施,工作区域,候站区域等。整个站厅采用的主要是一个楼廊式设计,在站台上设置了楼廊夹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分流客流,减少空间的拥堵情况出现,同时乘客选择方向的余地也就比较大,增加了乘客的便利性,增加了整个候车厅和售票厅的通透性,增加人的舒适性,也就减少了地下空间本有的压抑感出现。
2.3源于生活,引导设计
在地铁的内部空间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被鼓励充分地运用想象力和其建筑构造技巧,以此获得对内部空间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地铁车站的设计不单单是要满足技术标准和基本使用要求,还应创造性地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车站建立起独特的个性。设计者要做到将文化和车站设计相互贴合,做到各元素连贯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从而保证车站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服务于乘客,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这样更可能使其成为一种硬质文化,而非简单的构筑物体。标准化设计元素的使用途径很多,如灯光及信号,可以使乘客感到舒适及便利;而具有创造性的结构和主要设计元素的表达,如站台、墙壁、栏杆等,则能是设计者有机会反映出车站所在地区的地方价值、文化特色等。在这些表达思路中,移情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手法,它的原则是将各种视觉信息通过选择与组合,以具象的视觉形象来象征某一抽象概念,与体验者产生一种精神交流,满足其区域定位的要求。地铁空间设计可以将移情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语言,在现有技术设备和空间结构基础上融入具有地域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地铁候车厅双面坐休息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老成都最具特色的茶具————青花盖碗,休息椅造型设计力求简洁大气,圆弧形轮廓可提高安全性,靠背细节处运用回纹镂空纹样,宛如一只玲珑青花碟自然生出,古意盎然,给人无限遐想。传统语言通过设计实践转换为符号化的语言,使之具有现实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3对发展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的建议
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人们对于美的观念和想法也是飞速的变化着。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想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欣赏美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本身就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是为建筑整体风格服务的。因此,在进行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而实现整体的协调完美。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建筑的主体牢记于脑中。这样设计时的每一个创意的产生都是与建筑整体紧密相连的。最终的创意设计才会适合、不突兀。空间创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始终是设计师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必须要更多的考虑环境因素,因为周围环境是建筑还是绿地,都是会影响到整个建筑设计的效果的,只有考虑建筑的周围特色,才能能够增加建筑的实用效果。只有这样,建筑与环境才能相得益彰,实现环境烘托建筑,建筑为环境增加亮点,达到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4结束语
如果说定义自己的教育让学校课程建设植入了“灵魂”,那么这个“灵魂”总要附体,而这个“灵魂”的体主要就是学校的课程,且由于植入“灵魂”的独特性,自然就让学校的课程建设拥有了特色。换言之,由普通高中转变为特色高中的过程中,定义自己的教育只是走了“万里”的第一步,自己定义的教育要想转化为现实,就需要在自己定义的教育的关照下建构自己的课程。这其中的道理也许并不难理解,而难的是如何建构自己的课程。在建构自己的课程中,许多学校已形成了分层、分类的思想。如按课程功能分,有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按知识类别分,有人文课程、科技课程、社会课程与身心课程;按管理体制分,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按学习方式分,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自修课程;按课程形态分,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等。当然,各种具体的课程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归属到不同的课程中去。但问题是,如何根据自己定义的教育来建构自己的课程?无论是苏州市第十中学的诗性教育,还是潍坊第四中学的信心教育,抑或复旦中学的人文教育,其核心皆是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但在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一理念的统领下,学校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除了上文所述的三校课程建设的做法外,深圳中学在创办学术性高中的过程中,逐渐建构了“本校的课程”。这种“‘本校的课程’由基础学术课程和文凭课程两部分构成。基础学术课程是参加高考和学业考试所需要学习的各学科课程。文凭课程由认知技能、自我成长、文化审美、体育健康、实践服务、研究创造六项课程群组成。”[4]该课程结构线条清晰,便于管理与评价。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单一培养文化科学学生的传统,渐次形成了学生“宜文则文、宜理则理、宜艺则艺、宜体则体”的多元成才机制,并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等特点,设立了从初中到高一过渡的“桥梁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实施,开发了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教材,开设了各种学科延展类课程。“桥梁课程”是指站在高中课程的角度,让学生重新学习初中所学的知识,以便实现初中所学的“旧知”与高中将学的“新知”的有效对接。校本教学素材是指根据“低重心、分层次、高效率”的课程原则,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重组与创新。学科延伸类课程不是学科内容自身的预习、复习与训练,而是从学科知识中找一个点,并通过这个知识点将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应用层面,整合涉及这个知识点的各种鲜活实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应用的角度把握学科知识。[5]聊城第二中学的课程建设看似并不精致、有点粗糙,但也许更加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初级开发。而师资水平较高、课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学校则可以进行课程的有机整合。例如,上海市建平中学着眼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从4S、3C、DBL与思维广场四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整合。4S是指社会实践、科技人文讲座、项目设计与学生社团的整合,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发现问题,然后在科技人文讲座中展开讨论,一个学生搞研究往往势单力薄,就需要团队合作,最终完成项目设计,开展课题研究。3C是创新、创造与创业三门课程的整合。DBL是指基于设计的学习。而思维广场则是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将语文、历史、政治三个学科整合在一起。[6]可以说,建构自己的课程,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拥有特色是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拥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并不是信马由缰的标新立异,而是自己定义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服务、服从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价值定位。从实际操作上看,建构自己的课程,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拥有特色则需要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各类课程的价值功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制订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则。就某门具体的课程建设而言,有的学校已摸索出成功的操作流程,即申报课程—制订课程纲要—设计课程研发方案—实施课程—反思与改进课程。[7]此流程就有利于提升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自己的教学: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落地生根”
建构自己的课程,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拥有特色显然不是目的,而将拥有特色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素质才是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主旨。因此,课程改革不仅要改课程,而且要改教学。倘若教学不能随课程改革而改革的话,那么再好的课程设置都会变成“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从现实层面上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仅有课程建设的羁绊,而且有“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态固化的障碍。而这种固化的教学形态则会让任何课程改革浅尝辄止、止步不前。可以说,只有创新自己的教学,才能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真正“落地生根”。幸运的是,许多学校在建构自己课程的同时,已探索、尝试了各种教学创新。苏州市第十中学在建构自己的诗性课程时,就创建了闪烁道德光彩的审美课堂。这种审美课堂遵循诗性教育的三个特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让“教师在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状态下上课,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进入了‘化境’去探求知识、发现真理。”[1]的确,这样的审美课堂确实具有诗性、让人神往,但其具体操作却不甚明了。而潍坊第四中学在信心教育的统领下,则给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教学创新模式。其教学创新以重建课堂结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重点,“以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同步研讨、分层推进、评价引领为基本策略,形成‘三案导学、六步探究’的教学流程……‘三案导学’包括课前预习学案、课堂探究学案、课后拓展学案三部分。‘六步探究’包括检查预案、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提炼升华、课后拓展,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2]复旦中学为了将课程“落地生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则研制了由引导、等待、倾听、组织、协助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课堂转型教师践行参考系”。将其称为课堂转型教师践行参考系,就不是课堂转型教师践行评价指标,这样不仅契合了好的教学是靠教师来创造的真谛,而且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正如复旦中学校长周国正所言,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逐渐引导改变,而不是直接通过评价强行推行。课堂转型教师践行参考系带给教师的就是这样一种引导性理念。在“课堂转型教师践行参考系”的引领下,不同学科的教师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教学的“读—问—行”、数学教学的“体验—生成”、物理教学的“实做—探究”等。[3]上海市建平中学则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经过近四年的主题性教研和四轮课堂研讨实践……逐渐形成了‘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高效互动、高阶思维’的智慧课堂模式”。[6]由此可见,创新教学的具体做法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其精粹却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成为教学相长、师生精神愉悦的学堂,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当然,创新自己的教学即意味着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也关联着教学组织形式的重组与转变。当下,为了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与主动性,浙江省普通高中正在试点选课走班。相对于原先固定的行政班教学而言,学生的选课走班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如学生没有了固定的教室和课桌,教师则不再以固定的行政班为单位上课,而是以学生选择的课程形成的教学班为单位授课。通常情况下,一位学生一学期选择了几门课程,就会有几个教学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8]
三、优化自己的评价: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开花结果”
基于分布式结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系统管理子模块
该模块是大多数应用程序的基础模块,经常会用到,在教学管理系统的登陆界面处,界面上设置了两个信息输入框,上面的信息框是用来输入用户名,下面的是用来输入用户密码。信息输入完毕后,旁边会出现一个身份登陆选择,选择内容包括老师、学生、导师和管理员四种,选择完后将信息提交至系统,系统核对后会做出相应的提示。
2学生管理子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服务的,在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正确后,选择学生登陆,若信息无异则进入相应界面。进入学生洁面后,有修改基本资料、密码和注销等选项;个人档案、导师信息、实验预约、个人课表(按学期和课程名进行查询)、成绩查询(可按学期、科目进行单科查询,也可查询全部成绩)等选项只有查看的权利,没有修改权力。
3老师子模块
该模块是老师专用模块,按照上述输入方法正确输入信息之后,在身份选择时选择老师登陆,系统核对信息后进入相应界面。教师界面有修改基本资料、密码和注销等选项,也可以对个人资料、教学课程进行查看,对学生本期成绩进行输入和添加。
4导师子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导师设置的,按照上述输入方法正确输入信息之后,在身份选择时选择导师登陆,系统核对信息后进入相应界面。教师界面有修改基本资料、密码和注销等选项,可以查看自己管理的学生,也可以对个人资料、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查看。
5管理员子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管理员设置的,按照上述输入方法正确输入信息之后,在身份选择时选择管理员登陆,系统核对信息后进入相应界面。管理员的职责范围较广,不仅可以查看学生、老师和导师的个人信息、专业技能,还可以对学生、老师、导师的账号信息进行添加和删除。进行该项操作要知道一些基本信息,如学号、职称、姓名、年龄或者性别。
基于分布式结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利用JAVA语言形式在J2EE开发平台上,编写出具有MVC模式教育管理系统。
1可视化系统实现
1.1展现构件实现
在系统相应的查询界面输入AttendanceShow就可出现对应的展现构件,而checkShow作为业务的调用构件,其主要负责查询信息和公布信息,查询结果成功与否,界面会有相应的显示,若成功则返回一,查询数据会显示在相应的调用构件页面showresult.jsp上,反之,查询数据则显示在showfail.jsp页面上。本文提到的展现构件都是MVC模式C即Control。
1.2业务构件实现
attendanceShow作为管理系统考勤功能中的展现构件,其中包含了业务调用构件checkShow,而业务调用构件中又需使用到另外几个构件进行运算,分别是查询构件、查询数据构件和字符连接构件SQL。若成功则返回一,查询数据会显示在相应的调用构件页面showresult.jsp上,反之,查询数据则显示在showfail.jsp页面上。本文提到的展现构件都是MVC模式C即Control。
1.3运算构件实现
查询构件查询的数据信息是来源于视图、查询表和数据库。本文提到的三种运算构件不仅具有记录功能、控制功能,还具有统计功能,主要是对返回结果的某段进行控制记录,该运算构件还可以将统计之后的结果进行分页显示。
1.4页面构件实现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需使用到多个构件,其中包含了业务调用构件、展现构件和相关的运算构件(查询构件、查询数据构件和字符连接构件SQL),用页面构件来处理查询的数据。在页面开发时需用到的HTML是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为了让办公自动系统柔性化,在柔化过程中需用到HTML和JAVA两种软件,在开发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保证业务调用构件BusinessLogic和用户界面处于分离状态;其次,HTML和动态网页构件也要处于分离状态。而针对业务调用构件BusinessLogic和用户界面分离的这个问题,通常都使J2EEJ中常用的MVC模型实现;而HTML和动态网页构件的分离通常都是利用EOS中的TAG实现,EOS中的TAG构件和Stiuts中的TAG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利用运算构件将获取数据用MVC模式、JAVA和HTML的形式展现在界面。
2界面设计
从教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界面所包含的各项操作就可看出教务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系统的管理子系统界面选项包括教学计划、学生选课、教师评估、规章制度、教材管理和其他调整通知。如图3所示为教务管理子系统的界面图。
总结
关键词:公共音乐 理论课程 建设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师资外,还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在加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进程中,某些高校只重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公共音乐教育成为高校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一片空白,虽然在全社会呼唤加强素质教育的大好背景下,很多师范院校在公共音乐教育方面专门设立了艺术教研室,配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音乐教师,可是效果并不好。笔者主要从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理论建设方面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音乐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学体系中,大部分师范院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循环系统,甚至会出现系统中断的常规现象,没有从整体上、宏观上去寻找和探究师范院校公共音乐的教学规律和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只开设简单的音乐欣赏课和相对应的技能技巧课,如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协会(歌舞协会、器乐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层面上,离高素质教育要培养一定深度的创新人才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本身强调的一些音乐艺术作品鉴赏课程开设较少,甚至没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同时也给我们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供了长远的思索。
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不科学,导致了音乐教育课程理论建设的缺陷,有些公共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在有些高校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领导和相关老师的重视,致使学生在音乐理论方面是一片空白。首先是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这也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乐理知识、如何识读简谱和五线谱、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方法;其次是更深层次的音乐发展史的综合知识(包括中国音乐史和欧洲音乐简史);再次是简单的和声写作和音乐作品分析等课程。
二、引进一支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推动公共音乐教育的进程
其实,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学缺少师资的现象相当普遍,和很多中小学校缺少音乐教师一样。现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提高了,但是到了更高一等的学府,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停滞不前。虽然很多院校设立了公共音乐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但是没有真正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主持工作,或者说是很少,甚至只有一人。大多数音乐课教师都是来自院校内其他部门的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人员,更有甚者,一些院校是让在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担任公共音乐课的教学。虽然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高校缺少公共音乐课教师的现象是不可否认的。
近些年以来,我国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加快了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现在,全国高校都在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能够改变师资紧缺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所以,高校的人事部门应当根据需要,按需设岗,面向社会招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的招聘制度应当向专业化方向作进一步的发展。
三、重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虽然不是培养中等音乐教师和更高层次的音乐教师以及音乐专业的专门人才,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科学与教育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全新型、综合型人才。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推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建设与完善,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1.完善理论课程体系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的公共音乐教学在理论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只开设一些类似高中课程的音乐欣赏课,学生虽然还有兴趣,但是教学从理论上来说没有深度。我们教师应当更多地从音乐作品曲式分析上下工夫,开设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基本理论课,使师范院校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至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随着人口增长,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保有量出行量增速加快,道路拥堵成为城市的硬伤。拥堵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压力,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提出新的问题。上述问题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屡见不鲜,逐步扩散到中小城市,由于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的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纵多大城市都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但是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高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增加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供应无法满通的需求,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产生交通拥挤。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除了要满足眼前的交通需求,还应该适应远期以及近期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需要。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
1.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空间功能的规划,轻视城市道路环境功能的规划
现代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包括3个方面:交通功能、空间功能以及环境功能。在以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通常只重视道路的线型设计、路网布置、路面结构形式、车道数等交通功能与空间功能,而忽视了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要把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规划、管理、建设都应该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依据不同地域要求,就景观风貌、空间组合、道路横断面、特色建筑等实施综合性的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尺寸比例、空间轮廓、色彩线条等和谐美观、相互协调。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道路环境的整体水平,给人以安逸、舒适和美的享受,也能够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景观风貌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对环境和交通的要求。
2.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轻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不仅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还应有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很多城市都正在致力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及规划,提出建立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系统,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但是却较少重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在于全面系统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模式,确立城市道路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缺乏明确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导致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十分混杂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研究城市特色乃至当前及今后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方向,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条件、背景以及制约因素,制定出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以及政策措施。
3.重视拓宽城市道路和规划新路建设,轻视对有人文特色、历史价值老城区的保护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的支撑作用,我国许多城市都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作为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以及改变城市面貌的突破口。这一过程中,拆迁老旧道路房屋拓宽新建道路成为一种趋势。拆迁使城市特色和人文资源丧失。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城市道路面积率低等。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建设水平取得良好发展,但也带来了城市特色和人文资源的丧失。尽管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是好事,但有些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却违背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导致子孙后代不能享用历史留存下来的人文资源,只有借助于文献资料才可以了解到城市历史文化历程。
4.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近期规划建设,轻视远景道路规划
当前,我们以分析预测为依据来制定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案,由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高度重视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这种缺乏弹性的路网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更加难以应付各种可能的突发。尤其一些中等城市,由于用地扩展非常快,系统的稳定性也就相对较差,城市发展方向受到区域基础设施以及区域环境影响十分明显,有些之前处在城市边缘的地区,因为上述牵动因素带来的作用会逐步发展而成为衔接老城区核心的重要地区。对这些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发展环境因素以及人口发展的论证不足,通常会导致城市设计标准不当、用地布局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足,产生新的交通集束。所以,在城市布局方面应尽量避免区域间交通生成的不平衡,防止局部区域产生过多的交通量。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为城市道路网系统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5.重视规划城市道路沿线土地利用,轻视分析土地开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分析城市既有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研究规划预测交通量对适度、合理、可持续土地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尽量均衡区域内道路交通量的分布,有效控制城市道路的交通分配。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和性质改变了整个城市的道路交通量分布, 任何一个开发项目都可能带来新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十分密集的地区,一定要进行系统的交通评估,将所带来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前有些地方政府急于扩大城市框架,热心于修建城市大马路,以期待可以将大马路沿线两侧的土地去进行拍卖。在土地拍卖完后由于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穷尽城市道路沿线单体建筑容量,没有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而进行超负荷的土地开发,而没有分析土地开发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
6.重视城市道路车行道规划,轻视城市道路交叉口节点的渠化规划
我国的城市交叉口大部分都是平面交叉口。就平面交叉口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路段通过能力与交叉口的通过能力相匹配,为此还应该做好路口的设计渠化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管理。在城里由于受到人文、自然、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进行城市道路大幅度的加密以及拓宽道路全线显得不大现实,只有通过增大利用交叉口的空间资源才可以弥补时间资源带来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为了合理利用城市道路的时空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城市道路设施,应该加强交叉口渠化建设和交通组织管理规划。
7.重视城市道路景观或绿化规划,轻视城市道路配套设及施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核心是绿化设计。良好的绿化构成大方、简洁、自然、鲜明、开放的景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重视景观规划及道路绿化是很必要的,但是不能忽略城市道路配套设施、静态交通设施以及规划公共场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很少考虑到为市民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缺少人行空间,把街头广场变成了停车场等,人们在城市道路上基本找不到能够安全停留的空间,更不用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了。随着城市机动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配套设施、静态交通设施相对滞后。由于缺乏公交保养场、公共停车场,导致大量的车辆占道停车。此外,由于占道经营而导致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加上长期以来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到路边停车,容易造成车辆的随意停放,进而影响到行人、车辆的通行,降低城市道路系统的效率,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城区范围内停车难、行车难、养车难等一系列问题,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感知除了涉及路面本身外,还包括有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广场景色、行道树、立交桥、广告牌等等。在这一系列事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其中任何一项内容规划质量的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道路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总而言之,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政府及城市的职能部门应该做好规划任务,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召宜.渠爱雪.沈山.试论地方小交通及其构建问题[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2.高红建.李韩娟.道路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一体化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江苏交通 2003(06)
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课题组扬州市城市客运交通规划 2003
4.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 2000
5.陆锡明.王祥.朱洪.综合交通规划 2003
6.王炜.徐吉谦.杨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1998
7. 蒙志军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0)
8. 陈振泽.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若干问题――结合三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2008,8(4)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路径
Tentative analysis on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graduate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Zhou Ermin, Liu Zhengpi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medium&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puts forwar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n education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irst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type change to the applications, rely on the university subject special advantages and long-term friendly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established the innovation base of multi-disciplinary graduate education. Base on analyzing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plan, take many forms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degre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reas, explored and formed the security mechanisms of management, reached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a full-time graduate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provided the decision-making for the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 policy-making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echanis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practice link; path
2009年3月,教育部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指出要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积极调整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移[2]。要求学位授予单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与企业行业的融合。要通过综合改革,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类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各具特色、符合规律、满足需要、质量上乘的发展模式。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将转到以应用型为主,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将达到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50%以上。
1 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有效衔接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大量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行之有效的模式[3]。作为非“211”“985”的地方普通高校,如何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特定行业人才需求培养好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摆在各地普通高校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面前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华东交通大学于1971年建校,原隶属铁道部。作为以交通为主的一所地方普通工科高校,在京九线大提速、昌九城际高铁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技术的攻关。在与地方铁路局、交通厅、汽车集团等交通运输行业产学研合作中,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为核心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特色。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内涵创新性的职业教育”[4]。结合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和企业资源,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追求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注重研究与应用结合,突出产学研培养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教学实践资源,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环节上尽量满足研究生个性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重需求,打通学科分界,拓宽知识结构,灵活设置方向,在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建设,城市交通规划等领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2 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
2009年9月以前,学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就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及自身特点,形成了学术加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特色。
2.1 学科特色与行业需求结合的课程设置
结合《南昌铁路局“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规划》[5]和江西省交通厅《江西交通“十一五”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赣交科教字[2007]2号)[6],充分利用交通行业系统教育资源,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4个二级学科,结合企业实际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理论与技术、道路与铁道工程测试技术、载运工具运行安全技术、高速铁路土木工程、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远动技术等课程,研究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工程实际,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企业生产的感性认知。
2.2 具有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论文研究
长期坚持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做法,产生了一批批来源于实际、具有明确生产背景的研究生论文。徐春山撰写的《山区R=250m小半径曲线铺设无缝线路研究》,以南昌铁路局外福山区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为对象,利用有限元程序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和应用价值;甘雄华的《推行长交路单司机执乘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铁道部在鹰潭机务段推行的内燃机车“大轮乘、长交路、单司机”执乘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和优化方法,从机车运用和乘务方式的技术角度,分析了采用长交路单司机执乘方式的实际推广应用可能性实施条件。学校注重把面向工程实际贯穿于论文选题、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各环节,产生了上述来自工程应用和工程管理实际,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一批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注重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
(1)长年按照《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方案》开展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该工作方案从督导组的组成、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和工作报酬等几个方面对研究生督导工作做了规定,对规范研究生教育教学行为和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督导组工作成效和示范作用受到省学位办的肯定并在全省高校推广。(2)实施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3)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来评价培养质量水平。在定性方面,依据学校《学位论文质量与评价(参考标准)》,按照不同论文形式提出的“论文质量评价”和“论文写作与答辩评价”的具体要求,抓学位论文质量;在定量方面,从学校教学组织评价、学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价和企业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价3个方面,按照不同权重得出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评价。
3 强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基地作为高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产学研联系的纽带,它的存在为双方都能带来实际或潜在的利益[7]。2009年9月以后,学校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培养过程的核心是专业实践。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欠缺工程实践锻炼和对企业运作方式的了解,因此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企业体验,增强感性认知,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8]。
3.1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契机科学制订规划
制定了学校2009~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规划突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国家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省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昌九城际铁路建设、南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工程建设等交通行业大发展的契机,建立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并在此体系下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性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地方建设的贡献率。
3.2 制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按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本单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36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为4学分);选修课≥8学分。
在实践环节的10学分中,专业实践6学分;实验、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2学分(结合领域和学科特点确定1~2个实践环节);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3.3 制订专业实践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要求及考核办法》。该规定从专业实践保障、专业实践时间、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考核5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在专业实践组织环节,要求研究生于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实施中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灵活进行;在专业实践考核环节,研究生填写《专业实践活动-工作日记》,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成绩。此项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可获得6学分。
3.4 培育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导师队伍
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明显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9]。为此制订了《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暂行办法》。每年选派一批年轻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按专业学位招生的学科,每个学科每年选派1~2名,全校每年不超过10名。选派对象是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40岁以下年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3年以上讲师资格。锻炼年限原则上为半年,根据实际需要,可申请延长至一年。
该办法还在选派方式、实践单位、实践者的责任与义务、考核、锻炼期间待遇(免除锻炼期间的教学工作量,按科研情况确定教师年度考核等级;学校每半年提供5 000元的生活补贴,并报销一趟至实践单位的往返交通费)等环节做了规定。
3.5 建立多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企业资源是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中的基础性资源[10]。充分利用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创建了一批多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南昌铁路天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江铃集团协和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等。通过项目主导、学术交流等有效形式,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找出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与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需要的搭接点。同时,对口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相关学院担任一定技术职务并承担科研任务,学校选派研究生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联合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抓好进入基地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
通过以上做法,使研究生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初步达到了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的,为地方普通高校如何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6] 江西交通“十一五”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EB/OL].省略/show.aspx?NewsId=56.
[7] 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
[8] 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
一是参与市、区重大规划事务,发挥规划师专业技术特长作用,指导并协调设计单位完善规划成果。
1、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年初,市局开展今年重点工作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编制,经专题培训,按要求将上报各区县新村布局成果。经两周时间细致调研,会同镇国土、建设口同事,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xx镇全域新型社区布局规划工作,形成了镇域“两图两表”资料成果。同时,牵头区规划局县域成果汇总,发挥专业特长,协调新都13个街镇资料上报整理,在领导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县域“现状三图、规划三图、两表一文”规划成果,获得领导肯定和认可。
2、新都区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年初,区委徐书记上任,提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将是新都区今后几年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区规划局委托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拟通过对新都区现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等资源的梳理,结合城乡统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结合景观、节点、水系的打造,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导视系统,打造展示新都田园风光、人文特色、宜居、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绿色生态通道。
这项工作得到乡村规划师小组全程参与和配合,xx镇有丁家大院示范点和北星土地整理安置点,就如何档升级,梳理通道,向设计单位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积极参与通道整治导则规划方案汇报交流,协调正式成果作为区级管理制度在各乡镇得到落实。
3、新都区农村道路交通及公交体系规划。按照区委徐书记调研要求“完善和优化农村交通规划”事项,区规划局安排此项规划编制并要求乡村规划师全程参与配合。在协助设计单位调研各乡镇交通、公交现状的同时就规划编制提出相关建议,牵头审查此规划各阶段方案,以达到区委提出的“实现农村交通领先二圈层乃至全市的目标”。目前,该规划初步成果已完成。按领导要求,会同设计单位完成了“新都区农村道路交通及公交体系规划探析”论文,论文已报送至“xx规划”编辑部。
二是积极参与xx镇规划建设事务,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1、主持编制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编制,协助完善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根据时间进度,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已编制完成,规划方案结合xx状元文化、生态本底等元素在风貌形态、立面色彩上寻求突破,并通过区规划局审查,目前已进入项目前期建设阶段。同时积极推进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为7月底村民分房入住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