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科技咨询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咨询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咨询论文

第1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关键词: 科技咨询;专家库;共享共建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194-02

0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21世纪,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决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技决策环境及其影响因素也日益多元化和动态复杂化。

所谓科技咨询是指由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知识与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独立的智力团体,以科技为依托,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科学知识、技术、经验、信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进行调研、分析、研究、预测,客观公正地提供委托项目的咨询成果,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及各阶层客户的决策、运作提供智力服务。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国内已经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随着科技咨询与决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科技咨询与决策项目的层出不穷,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在科技咨询与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完善“管理规范、数据新准、网络服务、专业支撑、共建共享”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从而使得科技咨询和决策的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权威,科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

1 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存在大大小小多个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简称专家库)。我国各省、市、县政府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每年都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中收集了很多的专家信息用于专家数据库建设;不仅不同部门在建设专家数据库,有些同一部门下的二级部门为了工作的方便也在分别建设有自己的专家数据库。另外,各行业主管部门、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也都建立有自己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

相对于庞大的专家库数量,大多专家库还只是处于简单的应用状态,如:专家基本信息收集及数量扩充、专家检索和抽取等,并没有上升到专家管理系统这一层次。即使是处于应用中的专家管理系统,依然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无论是专家的信息标准与信息分类规范程度,还是数据库模块结构、专家的检索查询方式,还是专家抽取、考核管理等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都与期望的系统开放性、科学性、动态性和实用性有着差距,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 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2.1 专家信息来源与信息维护 对专家的信息征集,主要有单位推荐、专家自荐、邀请专家、网上征集、会议收集、合并专家库、交换专家信息数据等方式。由于征集入库专家过程中途径的多样性,专家信息又缺乏统一的信息及分类标准,因而,出现了同一专家有多套账号,出现专家信息不全,出现专家咨询类别不清晰等问题的存在。

对专家信息的维护,由于专家人数多和信息量大的原因,主要采取发文和短信、电子邮件通知专家上网校对更新信息等方式,也有通知推荐单位更新专家信息。在维护过程中,出现专家本人换了手机号码,短信通知没有收到;出现专家换了电子信箱,通知没有收到;出现专家工作调动,原单位不再继续推荐;出现专家虽然收到通知,种种原因未能上网更新信息等等情况。专家信息未能及时有效更新,造成专家信息欠准确,甚至有专家信息无效的现象。

入选专家也需公示。由于专家信息征集的多种途径,对入选进系统的专家未能公示,经常有推荐或自荐的专家询问结果,也出现有专家本人不清楚进入专家库入选名单的情况;甚至出现有专家本人来电质疑是如何得到专家本人信息资料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随着专家数量的不断扩大,专家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更新补充,这种专家信息片面和滞后性,无法准确反映专家实际工作情况。

2.2 遴选专家与聘请考核 部分专家信息未能及时有效更新,造成专家信息欠准确。一些个人关键信息如联系电话、工作单位、职称职位、研究方向等发生变动时,因缺乏相关的入选咨询专家义务规范,许多专家信息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信息更新,导致部分从系统中遴选的专家难以联系或难以胜任聘请的工作。

大多数专家库中科技咨询专家的专业领域(或称为咨询类别)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基础学科、技术领域、应用行业进行分类,而实际工作中许多科技项目(特别是新兴产业),大多是属于交叉学科,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前瞻性,如果只通过原有的分类来查找和匹配所需专家,难免会有专家知识结构的偏差和不够全面,影响其咨询的效果。

根据随机排序的原则和遴选聘请专家的比例规则,部分学科和领域专家人数少的情况,满足不了使用的要求。新兴领域、边缘领域以及跨领域专家少,也是需要承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咨询工作的考评承待完善。由于评价体系和考评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对专家咨询工作的考评还没有完全建立,未能完全实现对专家咨询工作的绩效进行有效监管并配套奖惩措施。

3 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建设的回顾

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有近十多年的时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高,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也不断地升级和完善。从最早的单机版本到现在的服务器版本;从功能简单到日趋完善的辅助功能;从专家数量几百位到现在的几万;从单一的专家管理系统到与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在科技管理部门的项目研究、科研立项、联合攻关、课题评审、结项鉴定、成果评奖等涉及科技评价、评审的工作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当今,针对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论文有许多,也有着许多好建议和完善的措施,但是,适应新技术发展的专家咨询分类和专家信息的更新始终是个较大难度的问题。如何摆脱科技咨询专家信息的征集和更新的老路子,值得进行研究和实践。

4 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创新的思考

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专家库协同共建共享机制。

4.1 制定规范标准、整合各库数据 建立专家库共享机制,首先要制定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科技咨询专家资料(数据)采集标准、科技咨询专家科技咨询分类标准(包括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分类规则)、科技咨询专家遴选规则、科技咨询专家网评管理办法、科技咨询专家考评管理办法等等规范性标准;其次,按照新制定的标准规范的要求,整合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专家数据库,遵循使用管理办法共享共建;再次,设立公益型科技咨询管理中心,做好科技专家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及时更新和补充专家库人员信息,应用各项新技术手段,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并持续不断地完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

4.2 聚合专家数据、协同参与管理 科技专家大多主要分布在中科院所属单位、教育系统的高校、部省属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之中。各级事业、企业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能够较为熟悉和掌握本单位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有些单位也建有科技人才管理系统。专家所在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参与共建和管理,能够对本单位科技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使用和数据更新,同时对各级政府征集科技专家的条件可进行动态推荐,也是保证专家信息准确的可靠途径之一。

以信息安全基础、以数据整合为核心,以科技人员信息为基本数据单元,构建多用途综合数字化科技专家管理工作平台。

4.3 科技知识博览、辅助专家咨询 在科技咨询工作中,专家通常是指对某一领域非常精通,且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的人。专家的特长多表现为阅历、技能、创造力、预见性、洞察力等方面,在科技咨询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今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各学术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仅依靠专家个人的精通和特长往往是不够的。

因而,在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中,引入知识博览、技术查新、专利检索等,为专家咨询工作提供辅助佐证。与此同时,也可逐步建立专家知识库,即存贮用于辅助决策的专家知识,形成专家人才和专家知识合二为一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

5 结语

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遵循着完整性、科学性、动态性和实用性的建设原则,提高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的标准化、科学化的程度,完善科技咨询专家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用新的机制组建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新型的多部门共享共建、多用途综合专家人才和专家知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曰芬,王雪芬,杨小晓.基于社会网络的科技咨询专家库的构建方案与流程设计[J].情报学报,2012(2).

[2]陈光,温珂,牟治平.专家在科技咨询中的角色演变[J].科学学研究,2008(2).

[3]吴洪亮.科技咨询专家库信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信息通信,2013(4).

[4]蔡桂兰.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1(10).

第2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一、《科学时代》杂志简介

《科学时代》杂志设有社科经济、教育研究、自然科学、城市建设等版块,每个版及栏目设置如下:

社科经济版块:主要栏目有社科论坛、经济发展、科学管理、金融研究、政法论坛、党建之光等。

教育研究版块:主要栏目有教育教学、机电教研、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教改、学校管理等。

自然科学版块:主要栏目有科技论坛、工作研究、技术报告、学科进展、医药研究等。

城市建设版块:主要栏目有城市建设与规划、桥梁道路建设、环保与污水处理、交通管理等。

二、来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凡来稿在2个月内未得到稿件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请勿他投。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请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4、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支付审定出版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上述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适当减免。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1册,以供用途。

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内通知作者,望作者来稿前请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三、来稿请寄:

北京市五芳园邮局40-035信箱 (100040) 《科学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投稿咨询电话:010-63248963

第3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教师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的形式公布。为反映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等科研工作情况,现对近五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和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进行分析。

 

一 资料

 

1.近五年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对学校教师2009年以来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

 

2.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学术性情况

 

根据《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江苏高教》(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高教探索》(广州)、《中国大学教学》(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现代教育管理(原辽宁教育研究)》(沈阳)、《现代教育管理》(沈阳)共14家全国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

 

二 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结果分析

 

第一,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

 

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全国各高校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80人,近五年来,年均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上92.2篇,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重视科研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发表的论文多为教学研究或体会等方面的论文,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价值的论文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少。《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汇总结果显示,近五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年均358篇,仅占统计论文的10.21%,我校教师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年均2.8篇,仅占教师的3.04%,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

 

第三,2013年,全国共有各类高校2841所,高职(高专)院校有1266所,占全国高校的44.56%。按《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统计结果,近五年全国年均有高职(专科)院校1257.6所,仅有171.6所高校在统计的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仅占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的13.65%;若与全国现有高校比,高职(高专)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比例更低,只占6.0%;若再结合高职院校出版的专著、获得的专利数、科技成果奖励数等科研成果情况,高职院校科研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三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不良的原因

 

1.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

 

从职业大学的出现算起,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高职院校至今只有几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原来的中专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动力不足。新引进的教师,自身没有受过太多的专业训练,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都未养成,科研成果较少,科研基础极为薄弱。

 

2.认识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职称科研”的现象,把科研工作看作是为评定职称而发表几篇文章,没有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自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学心得等。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气氛不浓、风气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现象严重。

 

3.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学校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学校只能从紧张的财力中抽出微薄的资金支持或奖励科研工作,教师能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不足,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获得科研信息较少。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4.课题数量偏少,项目层次偏低

 

受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能够申请到的课题数量非常有限,层次偏低,除学校自立课题外,主要是一些学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课题,在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立项的课题以及有基金资助的项目很少,横向项目更少,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情形。

 

5.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等现象。科研管理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没有形成科研工作的压力和动力;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科研方面的专题培训与指导;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发等环节重视不够等,需要正视问题,探寻改进途径。

 

四 总结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科研,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到教学中去,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又可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点评:目前,教师论文现状是怎样的呢?以上是关于高职教师中的存在问题及现状的相关分析。使高职教师在发表教育论文中可以借鉴其中价值。

第4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区、市科协的帮助指导下,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市科协“六大”和区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技示范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区科协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今年以来。深入开展以“正作风、树形象”解放思想干干净净干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新形象,营造了团结协调、开拓进取、廉洁高效,富有战斗力的集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目标任务明确、活动内容具体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本单位在履行职责、工作创新、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提升干部素质和推进务实作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围绕中心。

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安排部署,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协调人事、农牧、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扩大农民就业率。针对区农村产业结构特点,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等方式,重点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妇女骨干、企业员工、专业大户、失地农民举办畜牧、果树、特种水产、蔬菜种植、企管、家政管理等培训班72期,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短期培训2600多人次。

科普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扎实做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二)夯实基础。科协努力克服科普宣传资金短缺的不利因素,积极为辖区部分农贸市场和街道社区配备、更新科普宣传设施。一是采取自筹和广泛争取社会资金的方式,拿出部分办公经费,为辖区范围内部分科普宣传画廊和宣传栏进行了内容更新和完善。二是与长城中路办事处协调,为长城中路银凤市场、铁东街天成市场、内分别新建了一部电子科普宣传屏和72块悬挂式科普宣传栏。三是为辖区工人疗养院制作18块护栏式科普宣传栏;四是黄河东路办事处盈南村农民创业一条街兴建了20块橱窗式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屏和科普宣传栏的建设,夯实了科普宣传基础,发挥了科普资源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科技致富信息、科普常识以及新技术、新品种信息通过科普宣传栏的载体广泛传播,真正使广大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从中受益,得到实惠。

扩大科普工作宣传面。坚持每年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科普活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等已成为我区科普教育的平台。2008年科技周、科普日活动期间,三)抓住重点。辖区共有8个科协组织、260名科普志愿者围绕资源节约、环境污染、预防疾病、食品营养与安全、养生保健、防病防灾等内容,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共计举办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16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图书、宣传画册、宣传单8000余册,制作、更新科普画廊400多米,参加科普活动人次近5000人。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科技周、科普日等宣传重点,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科普活动得到辖区群众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科普宣传活动收到明显的成效。

三、创新工作手段。

区已顺利通过自治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验收,一)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自治区、银川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各站点信息员均达到四会”要求(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信息服务站实现“三项功能”服务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互连网经营信息服务)今年上半年集中对村队干部、党员、种养大户等重点人群进行农业信息获取及、实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等常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操作技能的基础培训。通过党员轮训、视频授课等多种形式,咨询、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

第5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讨论了经济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技术问题,具体分析给水工程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对并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节水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讨。

1.给水工程设计

1.1给水工程的注意事项:

(1) 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供水方式。

(2) 高层住宅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增设了增压设备,目前常采用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为全自动系统以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3) 住宅内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浴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加热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仅在给水管上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或每户设计独立的热水管道系统由住房自行解决热源[1]。

1.2给水设计的关键因素:

(1)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传统的住宅给水设计是在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而经济房户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组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

(2)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体控制阀门: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

(3)注意室外阀门的安装型式:室外安装的阀门大部分都是口径为Dg75以上的截止阀或闸板问或蝶阀,一般均是法兰安装, 而且有国家标准图。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些装于地下的阀门一旦损坏时如何更换。

(4)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 且管径≤20mm 及管路较长时, 管道会产生啸叫和振动, 这主要由高速水流动力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所致。综合防治措施有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但注意减压阀本身也有噪音, 要经反复调试, 使噪音减至最小[2]。

2.排水系统的设计

2.1 排水工程的注意事项:

(1)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

(2)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应单独排出。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到室外检查井。

(3)住宅设计中不仅设计雨水系统,同时还设计室调冷凝水管收集每户安设空调板上的冷凝水,这样不仅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流放,影响楼下行人。

(4)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一个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积水,设置在经常有水溅落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如浴盆、洗脸盆、小便盆、小便器、洗涤盆等) 、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如淋浴间、水泵房) 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 ,住宅可用作洗衣机排水口,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地漏[3]。

2.2 排水工程的关键因素: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 但这确实能影响用户的使用。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上将带水封的圆形钟罩式地漏分为了甲、乙、丙、丁四种, 虽然标准图上对存水部分的高度都作了具体规定,但都有一个存水量小,水封易因水的蒸发而被破坏的毛病。且往往制造和安装时还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2)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排出管最小管径为DN32~50,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通过观察后认为这各种规定只适用于楼面排水,而不适用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 D N 3 2 - 5 0 的管径较小,容易堵塞,且不易疏通(疏通器在其内不易拐弯) 。

(3)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对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

(4)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 噪音难免, 且受管道材质影响。试验资料表明, DN100 管道流量为2.7L/s 时铸铁管噪音值为46.5dB, PVC- U 管噪音值为58dB, 故在要求安静的高档房间内(睡房除外), 宜选用柔性连接铸铁管。新产品芯层发泡隔音PSP 管, 隔音效果好, 价格略贵, 也可选用。

3.节水技术

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节水对策和技术: 在经济房建设中,应改进马桶的冲洗方式, 减少冲洗水量,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1)减少马桶冲洗水量目前, 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11L 的坐便器, 耗水量大。若根据建设部的规定, 全部使用冲水量≤9L 的马桶, 则住宅可节水4%, 宾馆、饭店可节水3%, 办公楼可节水11%[4]。

(2)厨房、沐浴、盥洗的节水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 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3)真空节水技术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 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 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 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 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 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 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 的负压, 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 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 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 节水率可超过70%[5]。

(4)在住宅中, 由于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应考虑将其经适当处理后供生活杂用及补充冷却水, 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保洁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 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屋顶水箱专用水管系统(水表)用水点]。

4.结束语

经济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 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 应引起设计人员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 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盛培基.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应引起重视[J]. 江西能源, 2007, (3).

[2] 刘中平.住宅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7, (27).

[3] 邱国均, 戴陆洲.住宅给排水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7, (11).

第6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评估;制约因素;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在全国科研事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日益提升,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扶持和开发力度,以至于每年产出的农业科研成果量巨大。因此,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好科学有效地管理就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农业科技评估是现代农业科技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个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估结论不仅能加强农业科技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还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因此,对我国农业科技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正确认识,以便于加强农业方面的科技管理,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农业科技评估概念

农业科技评估是指评估机构和人员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专业化咨询与评判活动,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活动。因此,农业科技评估不仅是农业科技咨询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评估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业科技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国家科技部1997年正式批准设立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同时在12个省市和部门开展了科技成果评估试点工作。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地的农业科技评估工作都积极开展起来,对提高科技管理和决策水平以及对当地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及目的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估的定位。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之一的农业科学,有其自身的研究体系。因此,农业科技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但与农业学科本身有关,也与现行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有关,与大的社会环境有关。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评估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2.1 评估机构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世界各国的管理模式和属性不同,评估机构大致分为政府和非政府两种属性,国家级、地方级以及科研院所级3个层次。美、英、法等国家的科技评估机构设置都相当健全,2种属性和3个层次的机构同时并存。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组建和管理。服务对象非常单一,主要是政府,经费的来源也主要源于政府拨款,因此,在开展农业科技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就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政府行为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客观、公正和科学性的原则。目前,我国的评估机构很多、规模较小、业务能力较弱,并且没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竞争意识,大多数是在科技项目管理部门的委托下对某些项目进行评估的,这对全面开展评估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模式下想要完全坚持“第三方立场”和发挥评估机构的主动职能都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性。

2.2 评估制度和方法的不规范性

农业科技评估机构想要真正发挥作用,其评估制度和方法的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在美、英、法、日等一些发达的国家,都有一套十分健全的科技评估制度及方法。而我国的评估制度、体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农业科技评估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由的数量、刊物等级、论文被引次数及专著数量这些指标作为依据。但是,量化评估的绝对化和简单化,却导致科研中倾向于重视刊物级别、轻视论文档次。由于应用研究领域的价值主要应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主要集中在技术操作方式及方法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因此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评估并不适合。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由于受到主观化影响,选择的评估指标的不同,各指标赋值标准的确定标准不同,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如果对评估指标体系的过分倚重,评估标准的过度量化,对进行科研活动的创造性就会产生障碍,有碍于农业科技发展与公平竞争。

2.3 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科研活动是人们未知世界的研究和探索,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科技评估过程和结果中更是承载了这种风险值,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数据采集不充分,导致预测新技术效应的难度非常大,加上绝大多数科技评估活动都是在科技管理部门内进行,缺乏市场需求性,这就进一步加强了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由于农业科技评估涉及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所以,农业科技评估的对象也非常广泛,选择的评估指标也要包括环境、价值等多种指标特征。根据评估者的能力和所能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的不同,评估方法的选择也存在多样化,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也会受到评估人员的评估能力及素质的影响。目前农业科技评估领域还缺乏专门独立的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人员队伍以及有效的评估监控机制,有碍于农业科技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由于评估的结果存在着的不确定因素,致使科技评估对政府和各科技管理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决策的实际效用性存在误差。从而带来人们对农业科技评估能否为科技决策提供正确依据、能否在决策中起到实质性作用产生疑问。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评估工作的快速发展。

3 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评估快速发展因素的措施和办法

第7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等矛盾,本文提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世界上各类产品中只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任何科学技术能替代农业以一种非农方式生产食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运营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调整农村和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体,以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实行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相结合、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相结合、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第一,国家应适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应考虑在财政中单列,专项使用,并使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要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事权和支农范围。第三,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农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投资。第四,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农用专项资金要依照业务部门提出使用意见,综合部门平衡把关,政策主管领导审批的原则,集中使用,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2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或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指导等;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公司与农户通过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和相互投资入股,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尽管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但其生产不再是单个的行为,而是统一规范的要求。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还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驻村成立了农民科技服务协会,吸收村干部、供销社负责人、治富能手、科技爱好者参加,引导他们学习技术,收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前购种、产中技术咨询、产后销售的服务,并逐步使其过渡为公司。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农产品种植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在居住空院开垦二分半地,建立了台湾密南瓜、南韩苦瓜、茄子、豆角、非洲油沙豆、俄罗斯鲁梅克斯草等示范田,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使他们自觉接受科学的种田思想。

4改变农业科研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使种子、农药、饲料、疫苗、农产品加工等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农)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周期。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在驻村过程中,我们先后为农民举办了十多期夜校,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各种社区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加,要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村就业,扩大农村消费。二是将有发展前途、具有区位、地理、经济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发展重点。利用小城镇的集约优势发展壮大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仅为小城镇带来了动力,也增加了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人口集中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取消户籍管制,缩小城乡差别,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迁移。三是引导农民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对农民进行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四是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有经商能力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城镇转移,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晶.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区差距及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05,2

第8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关键词: 韩国文化教学 示正 纠误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日益增多,韩国文化教育在整个韩国语教育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一般来说,韩国文化教育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语言教育一部分的文化教育;另一类是作为单独的文化课,旨在传授文化知识的文化教育。李晶子认为,应在初级语言阶段就开始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开单纯的语言学习,将重点放在韩中文化的差异上,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完美结合①。笔者持同样的观点,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授与文化教育不能割裂开来,应该有机融合,无论偏废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一、国内韩国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语言教授,轻文化教学。

在国内韩国语及韩国文化教学中,尤其是在大中专院校的基础教学阶段,这种现象仍旧非常普遍。笔者认为韩国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更应避免单纯的语言教学,产生语言与文化教学互相割裂的现象。某些学校的韩国语教学侧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虽然正确掌握语法,但由于不了解韩国文化而在实践时影响了交际能力②。金炳运指出,韩语专业毕业生在一般的日常交际中表现尚可,但是在很多正式的诸如会议、谈判等场合中,常常“捉襟见肘”,错误频出。究其原因,除了语言知识以外,最大的障碍是对韩国文化不了解、不熟悉。另外,涉及韩国文化的教材资料有限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至今还没有一套为广大韩国语教育工作者认可,兼顾韩国文化知识,且适用于高校韩国语教学的教材③。而专门介绍韩国社会、地理、风俗、习惯等多方面文化的教材大多割裂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实用性和趣味性都不强。

2.教学中重文字表述,轻文化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如遇到韩国文化问题,迫于教学设备的局限,一般的解决方法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了解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述和讲解,或者利用视频、图片及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这种方式既操作简单,可行性又高。但对学生来说,相较这种填鸭式的灌输,一场亲身的韩国文化体验将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语专业可设立自己的文化体验教室,比如在教学泡菜“”时,带学生到文化体验室亲身体验泡菜的制作过程;学习兴夫和孬夫“”时,指导学生亲自表演古典剧目等都是学习和体验韩国文化的更好方式。另外,韩国语专业学生在课下能体验韩国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一般只是通过国内流通着的一些韩国电视剧间接了解韩国文化,对于韩国饮食文化的接触也仅仅是通过国内的少数的韩餐厅,缺少深入地、系统地学习韩国文化的亲身体验机会。

3.教学中重“纠误”,轻“示正”。

在教学中,比起教给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教师往往更喜欢指出什么是错误的。甚至某些韩国语教师对韩国文化并没有一个全面、客观、辩证的把握,只是基于自身对韩国文化的一知半解就直接给学生讲解,何谈“示正”?笔者认为,对于对韩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做的是示正。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韩国文化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消除对韩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促进中韩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同时,韩国语学习者眼中所看到的韩国文化和现实会有偏差,为了防止这种偏差和误解,在韩国语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韩国文化教育④。

二、韩国文化教学中运用示正与纠误教学法的原则

在中外语言教学实践中,示正与纠误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韩国文化教育中这一教学方法同样适用。傅惠钧教授的论文《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对“示正和纠误”教学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表述。笔者借鉴其理论并结合韩国文化教学的特殊性,集中论述韩国文化教学中运用示正、纠误教学法的原则。

1.“示正”是基础。

首先,对于对韩国文化生疏或一知半解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做的是示正。“教给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示正”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韩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并通过严谨和有效的语言或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和演示,以便在韩国文化教学中正确使用“示正”这一方法。所谓“示正”是基础,是指教师在韩国文化教学中首先从正面讲解和示范入手,多讲解如何正确地理解韩国文化,告诉学生多理解多练习错误自然会慢慢减少。

2.“纠误”是有效方法。

第二,在这里所谓的“纠误”,简言之,就是纠正学生在韩国文化学习和实践中的错误或理解偏差。一般而言,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均比较重视“纠误”法的运用。因为从反面入手进行教学,优势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敏感度,增强规范意识。“纠误”是韩国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但使用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数目多,而且式样多,一味“纠误”不一定能够完全奏效。因此,除了纠正他们已犯的错误以外,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⑥。错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却有一定的轨道可循。

3.“示正”与“纠误”应结合运用。

最后,在韩国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示正与纠误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在“示正”中可提醒学生怎样的表达是不正确的,而在“纠误”时不忘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表达是正确的,双管齐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韩国文化教学中运用“示正、纠误”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1.交际中的文化现象。

这一类文化现象在教学中最为常见,而且与语言教学相关度高。首先举最简单的例子,“/(嗯)”与“/(是的)”的混淆使用。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中韩表达方式不同。汉语如要表达认同对方意见,都可使用“嗯”。但是在韩国对长辈,或者级别高的人应使用敬语“/”。所以某些学生在交流时常常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产生汉语式韩语的说法,对需要尊敬的人使用了“/”。这样在韩国人听来就会觉得中国人不礼貌,甚至产生偏见和误会。此外交际中的文化现象还包括体态语的使用。比如在教学“打招呼”时,老师首先应讲解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者,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与此同时,教师应作出示范,鞠躬并同时复习“”这一句问候语。再比如讲授韩国的“酒桌礼仪”,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倒酒。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饮酒时敬酒者稍稍转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教师示范后可由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示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有在中国,我们经常用招手或者挥手打招呼,但在韩国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往往是不太礼貌的,一般是微笑一下或者是站立鞠躬打招呼致意⑦。在遇到类似的交际中的文化现象时,教师需将示正和纠误相结合,先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告诉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更正并强调正确的表达方式。

2.韩国特有文化现象。

这类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俗语、敬语、民俗文化及文学作品中,这类文化现象的特征是具有相对中国文化的独有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较少,而在今后的韩国语学习和交流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类文化现象的讲解,教师首先应该运用“示正”教学法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这类文化。如俗语类:“”、“”、“”、“”、“”、“”、“”等,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可能只知表意,不知内涵,所以经常出现使用上的错误。又如韩语中的敬语,比如在表达“早点睡吧”这一内容时,如果对方是值长辈或上级,则中国人的表达往往是至多加一个“请”字。而韩国语则根据敬语与非敬语有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等。最后,在民俗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特有的文化现象也非常多。比如泡菜(),《春香传》(〈〉),跆拳道(),,等。这些韩国特有文化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在讲授时可采用示正与纠误相结合的方法,先把握这一教学法的三个原则,示正与纠误穿插综合运用,将韩国特色文化客观、全面地呈现给学生。

3.中韩语言文化的偶合、差异现象。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亚洲文化体系,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文化上有很多的共同点,而这种共同点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因而在韩国语和汉语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⑧。首先是汉字词的使用与把握。韩语中有70%的汉字词,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有利的,但滥用汉字词不顾韩语语言习惯就会犯错。如“(×)”与“()”,“(×)”与“)”等。要正确使用韩国语表达,就必须了解韩国的文化,学会恰当使用韩国语词汇,而不是盲目一味地使用汉字词。再有就是汉语式韩语。如下面两组句子:

(1)×.

.(那个男的很小气)

(2)×.

.(今天真丢脸)

如果直译汉语句子中的单个词语,就会闹笑话。再如对于“端午节()”与“端午祭()”这两个概念,若不了解深层次的韩国文化,就会混淆概念。类似实例还有很多。为了防止这种偏差和误解,在韩国语教育中需要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四、结语

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应该包含文化教育,外语教学尤其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针对现阶段韩国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韩国文化教学,教师应本着“示正”是基础、“纠误”是有效方法、“示正”与“纠误”相结合运用的原则,运用示正与纠误教学法,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体验式教学等,使学生学到更多准确和有用的韩国文化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语言能力和对韩国文化的理解力。

注释:

①朴春燕.韩语专业学生对韩国文化认识与学习需求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②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2012(2).

③刘丽娜.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④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2012(2).

⑤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⑥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⑦徐锦波.在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2012(2).

⑧刘丽娜.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参考文献:

[1]朴春燕.韩语专业学生对韩国文化认识与学习需求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2012(2).

[3]刘丽娜.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4]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5]徐锦波.在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2012(2).

[6]房强.浅析韩国文化课程教学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2).

[7]张乃禹,金荣玉.韩国交际礼仪手册[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10).

第9篇:科技咨询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从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入手,探讨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江苏省科技统计资料,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快江苏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科技服务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区域创新江苏

1科技服务业概述

1.1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科技服务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没有形成共识。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统计中心,对科技服务业作了如下界定:“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它同时指出,科技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一。

1.2科技服务业的分类

科技服务业涵盖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参照《江苏省科技服务业调查细则》的行业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以下组织及其活动:①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②科技推广服务;③科技中介服务;④其它科技服务。

按照科技服务业涵盖范围,可以划人科技服务业子行业的有:研发设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科技孵化业、技术推广业、科技风险投资业、技术监督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及其它技术服务业。

1.3科技服务业的特征.

(1)服务主体的广泛性。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一般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特定的行业,也不同于市场中介机构主要服务于市场主体(企业)。在前面的界定中就己经明确了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包括政府机关、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等,力图在它们之间架设起一道桥梁。

(2)服务的系统性。科技服务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这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是全程性的。从技术的开发、传播到应用,科技服务业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系统化服务。

(3)服务的专业性。科技服务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它们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水平高,对科技服务的专业性要求高。不同类型和方式的创新、不同技术的创新、不同的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服务均不同,对科技服务机构所提供专业的具体要求也不相同。

(4)知识的密集性。科技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它主要通过从业人员的智力劳动获取收益。科技服务机构所服务的主体和它所具有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其提供服务的高知识含量。同时,科技服务机构已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已贯穿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2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

(1)集聚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集聚是产业价值链集合的有效空间载体和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源共享机制和企业互动机制。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也可以成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有利于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2)集聚有利于促进科技服务业的有效供给和需求。由于集聚区域内相关服务产品众多,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激烈,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服务产品的供给,更保证了服务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服务企业的信誉.从而使集聚区内的服务产品对顾客更具有吸引力。而当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品牌效应”,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进一步促进市场对其服务产品的需求。同时,集聚区内部合作和诚信的文化氛围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交易效率。这一切无疑都会增加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需求,从而诱导科技服务业加速发展。

(3)集聚有利于科技服务机构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在集聚区这样的产业生态环境内,紧密的产业关联、共享的资源要素、丰富的社会资本、有效的竞争机制,会形成强烈的外部集聚优势,能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创新网络,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科技服务机构进人集群。同时,集聚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产业共同进化机制。例如,单个大企业有可能会受制于资产专用性难题、产业退出的沉淀成本大,而不能快速进行产业转型。但集聚则可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业务整合等,可实现价值链活动的空间分工,使产业不断得到升级换代,从而可及时进行产业转型以维持产业持续发展。

(4)集聚有利于增强区域内科技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在产业集聚区内,创新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旦被使用,就很容易被其它企业就近学习、模仿,从而迅速得到推广。同时,它也促进了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区域内科技服务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3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3.1基本情况

经初步统计,到2006年,江苏科技服务业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1093家,总收人近150亿元,从业人数达55000多人,已形成门类齐全、公共机构与民间机构互补发展的格局。科技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单位,科技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最活跃的基地。

(1)科技服务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全省2006年科技服务业总收人149.73亿元,占该省GDP的比重为0.68%。最高的南京有2.57%,其它地区除了连云港达到1.17%外,都没有超过1%。科技服务业虽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科技服务机构类型较为齐全。该省现有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类、技术推广服务类、科技中介服务类、其它科技服务类四大类18小类。其中,科研院所218家,技术推广机构31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4家,科技咨询机构173家,科技信息服务机构52家,科技创新创业机构75家,专利服务机构30多家,行业协会18家,技术监督机构29家。

(3)科技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功能体系日趋多样化。该省科技服务机构迅速发展,科技服务骨干单位的整体素质逐步增强。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中,省、市、县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从业人员近千名,资产3.3亿元,2006年实现收入1.4亿元;在科技创业服务体系中,除综合性孵化器外,还有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孵化器;在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中,各类科技信息机构、工程咨询机构依托信息资源丰富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在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在资源整合、技术推广和转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存在的问题

尽管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从总体上看,该省科技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在本次调查的1093家单位中,有437家企业单位和656家事业单位,不少科技服务机构官办、部门办色彩较浓,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公平性,服务效率不高。占单位总数60%的656家事业单位的收人只有486765万元,只占总收人的32.45%;而占单位总数40%的企业单位的收人达到了1013502亿元,占总收人的67.55%。企业单位平均收人是事业单位平均收人的3.13倍。事业服务机制,很难适应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市场开展高智力服务业务的要求,事业单位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2)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科技服务机构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性科技服务机构,是该省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3)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水平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尚没有出台针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完善。从江苏省情况来看,该省科技服务业也仅初具雏形,政府应予以大力扶持。各级政府对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应加强总体规划,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资金、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为科技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专业人才匾乏。首先,从科技服务机构人才队伍状况来看,不论是事业型还是企业型服务机构,其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截止到2006年末的统计数据,我省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学历的仅有4727人,博士1188人,高端人才占期末从业人数的比重仅为10.56%。一方面,服务机构难以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许多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小,经营能力差,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吸引力。

4加快江苏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江苏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为促进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重视规划引导。各省辖市要根据本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特点,结合支柱产业需求,选择一批政府重视、产业基础强、条件较好的科技服务业务,进一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统筹组织,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以发展楼宇经济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批有专业特占的工程咨询楼、中介服务楼、咨询大厦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2)加强政策扶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科技服务业集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业专项资金及科技服务业有关项目计划要优先考虑集聚区内企业。凡是人驻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符合其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应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享受的水、电、气价格,其在集聚区内的项目可优先纳人土地利用计划,并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3)加快网络与数据库建设。网络和数据库建设是科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应牵头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共享的开放型数据库。在集聚区内,有效降低科技服务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网络与数据库可在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科技机构与政府之间、科技供需方之间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科技服务业的集聚。

(4)以载体引进为重要手段。各地要加快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促进集聚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整合现有资源,以积极的态度吸引国外投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培育行业内名牌企业,以点带面,以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外科技服务机构,带动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是要吸引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在当地建立分支机构,以此为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进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