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风险评估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评估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评估管理

第1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一、中心每年12月份定期对系统集成业务、人员、资产、场所等主要管理活动进行保密风险评估

二、系统集成业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严格界定开展的业务类别(是否涉密及涉密等级)、在集成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保密管理约束机制、对客户的保密指导及培训;

三、人员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参与涉密系统集成人员的保密管理,按中心保密各项制度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四、资产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中心保密工作开展的各类设备、载体、设施进行定期清点、核对,进行使用或工作是否正常、管理是否完善的检查;

五、场所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场所是否变化、场所防护是否符合要求,人员出入管理是否完善等;

第2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分类;选择;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388-02

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Tools

WANG Fu-hua,YAO Jie

(Chongqing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3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 and introduced how to choose and design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Finally,it offers some idea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ssessment practice.

Key words: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 classification; choice; design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个极复杂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细致的工作,大量的支持性的专业知识的支撑,项目管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如果要更好的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就必须有一套非常实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一套使用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将极大地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正确性。

1 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分类

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是根据系统关键信息资产、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所利用的脆弱点来确定所面临的威胁、对风险情况进行全面考虑,估算出信息系统的风险情况,且在风险评估的同时根据面临的风险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法。

1.1 基于国家、政府颁布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或指南

目前世界上存在多种不同的风险分析指南和方法,不同的风险分析方法其侧重点和关注点各不相同。如: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的FIPS 65;

DOJ(Department of Justice)的SRAG;

GAO(Government Accounting Office)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指南。

1.2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主要通过建立专家系统和外部知识库,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组织内部信息安全的状态。对重要资产的威胁和脆弱点进行评估,产生专家推荐的安全控制措施。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通常可以自动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提供风险指数,同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COBRA(Consultative Objective and Bi-functional Risk Analysis)是一个著名的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它是一个问卷调查式的风险分析工具,由三个部分组成:调查问卷生成、风险测量和结果分析生成。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除COBRA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RISK、BDSS(The Bayesia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等工具。

1.3 基于定性或定量算法的风险分析工具

风险分析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是信息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算法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很久以前就被提出并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算法已经成为正式的信息安全标准的一部分。早期的风险评估算法大部分仅仅作定性的分析,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产生的后果只能按照高、中、低来区分,这种定性的方式无法准确地估算出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损失量。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风险了解的不断深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数据,因此人们越来越希望用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反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定量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包括美国联邦标准FIPS31和FIPS191,提供定量风险分析技术的手册包括GAO和新版的NISTRMG。

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目前还没有完全定量的风险评估工具,现有的风险评估工具要么在定性方面有所侧重,要么在定量方面有所侧重。如CONTROL-IT、Definitive Scenario、JANBER都是定性的风险评估工具,而@RISK、Risk-CALC、CORA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估工具。

2 常见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比较

CRAMM:CRAMM是1985年由英国CCTA开发的风险评估系统。CRAMM包括全面的风险评估工具,并且完全遵循BS7799规范,包括依靠资产的建模、商业影响评估、识别和评估威胁和弱点、评估风险等级、识别需求和基于风险评估调整控制等。CRAMM评估风险依靠资产价值、威胁和脆弱点,这些参数值是通过CRAMM评估者与资产所有者、系统使用者、技术支持人员和安全部门人员一起的交互活动得到,最后给出一套解决方案。

COBRA:COBRA是1991年由C&A System Security公司推出另外一个风险评估工具,用来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服务,并且兼容许多风险评估方法学(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它可以看做一个基于专家系统和扩展知识库的问卷系统,对所有的威胁和脆弱点评估其相对重要性,并且给出合适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此外,它还对每个风险类别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和风险值。

@RISK是美国Palisade公司的一款软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是构架在微软Excel之上的一套风险分析工具。在@RISK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析工具,包括可以自行修订的统计分配模型、蒙特卡罗检测、敏感性分析、环境分析、极限值测试等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RISK建立的流程包括:

1) 在Excel上建立需要分析的问题模型;

2) 确定需要输入模型的不确定值;

3) 通过模拟程序,对可能的参数范围进行分析,以@RISK内置的概率分布函数表示,然后确定模型的输出结果;

4) 产生需要的资料图表进行分析。

表1是对一些主要风险评估工具的比较。

表1

3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的原则

1) 根据实际环境和企业的需求选择

2) 风险评估工具应当能够精确地映射网络、应用以及进行攻击测试

怎样了解一个工具的实际功效?最有效的办法是搜索Web,查看媒体的评论,要求厂商提供其他客户的使用情况说明。正式购买之前最好测试一下工具的性能。大多数厂商都提供限制了功能的试用版本,通常是限制IP地址的范围。

3) 不仅要注意风险评估工具为目标平台提供的攻击脚本数量,而且要留意它们的更新速度。

纯粹的数量有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有些厂商可能把许多相关的漏洞看成一个,有的厂商则把它们算作多个漏洞。一些较为优秀的风险评估工具,如CVE,把每一种测试都链接到了一个标准的漏洞案例ID。留意风险评估工具的更新频率,看看它是自动更新还是需要手工执行更新,还有,新的安全威胁发现之后它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推出相应的更新?

4) 报告数量的多少,内容翔实程度,是否允许导出报表

只能内部使用的扫描结果报表也许能够满足最初的需要,但如果经常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最好能够将生成的报表导出到外部数据库,以便执行对比和分析。

5) 是否支持不同级别的入侵测试以避免系统挂起

所有风险评估工具都有这样的警告:入侵测试过程可能产生DoS攻击,或者导致被测试的系统挂起。通常,在高访问量期间对担负关键任务的系统不应该运行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工具本身可能带来问题,引起服务中断或系统被锁死。大多数高质量的风险评估工具允许执行侵害程度较小的入侵测试,避免造成系统运行中断。

6) 是否需要在线服务?

有些风险评估工具以在线服务的形式提供。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不占用硬件资源,可以从任何地方运行和获取报表,自动执行更新,一般而言总拥有成本也较低。缺点是服务的运行速度一般较慢,不象客户端产品那样容易定制。最后还有一点是,如果采用在线服务,则扫描出来的网络漏洞清单还将落入第三方的手中。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设计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参考模型可能存在的变化,或者计算方法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工具适应性的问题,还应该具有项目管理功能,统计分析,报表,辅助评估专家系统,查询,资产管理,更应该加入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块,如果能提供与其他资产管理软件的接口就更好了。

为了适应评估工作模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的架构应该选择B/S结构,评估小组和评估人是最终用户,系统管理员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中应该包含威胁参考库、脆弱性参考库、资产分类库、可能性定义库,后果定义库、控制措施库等评估辅助专家系统库。这些库都可以自己定义,便于使用。评估小组可以在评估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得到帮助。

资产管理模块应该包含资产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位置、责任人、所属系统以及各种相关信息。根据不同资产的分类,相关信息也不同,这些相关信息都是有助于系统安全的相关信息。如资产的生命周期、系统补丁信息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需要实际使用的检验,将在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的同时逐渐发展、成熟。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相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友初.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4):367-369.

[2] 杜辉,刘霞,汪厚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厂,2006,26(4):65-69.

[3] 张建军,孟亚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4] 赵战生,谢宗晓.信息安全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8.

[5] 冯登国,张阳,张玉清.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J].北京:通信学报,2004,25(7):10-18.

[6] 关义章,戴宗坤.罗万伯,等.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2.

第3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causes the travel difficult of peop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venience of urban transport, many cities use the way to build the subway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pressure and ensure smooth traffic. However,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here will be some security risks, which hav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o we need to mak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afety risk in subway operations to avoid the security threats faced during subway oper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ubway operational safety.

关键词: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Key words: subway operation safety;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54-03

0 引言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巨大的交通压力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都将地铁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近几年,我国地铁事故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些事故不仅为地铁运营部门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提高地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地铁的作用能够得以发挥。

1 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运营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及风控技术的一门科学,具有前瞻性、目标性、计划性、经济性和管理性等特点。一般来说,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不外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控制四个关键环节:

1.1 风险识别

地铁运营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地铁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地铁运营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并全面检查这些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还要分析不同种类风险对地铁正常运营造成的威胁,并确定风险作用范围,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1.2 风险分析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风险分析需要对个别的风险元素进行分析,并量化这些元素,形成一个风险清单,以便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地铁运营分析的难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风险分析水平,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1.3 风险评估

地铁运营风险评估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能够导致的后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同时考虑与其对应的处理措施,去顶风险、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考虑风险对整体目标的影响。综合评估地铁运营风险时,首先应该充分预测管理决策在实施期间所伴生的后果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是否可以被接受等等。风险的严重程度不同,就会造成优先处理的顺序不同。

1.4 风险决策

地铁运营风险决策就是以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一般来讲,风险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影与危害,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采取适当的措施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对运营主体的危害,但是,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被转移。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风险决策成为最佳效益方案。

此外,在地铁运营风险中,一些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对这些风险进行跟踪,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风险决策。

第4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进行CRRT患者138例,男78例,女60例,年龄30~74岁,平均(53.73±4.83)岁。CRRT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执行。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并行CRRT。CRRT过程:采用Prisma床旁肾替代治疗机,单针双腔管建立股静脉通路,使用时根据患者血压调节体外循环血流量,使用A、B液。A液:碳酸氢盐血液滤过置换液,B液:5%碳酸氢钠溶液。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床旁连续透析8~18h/d,股静脉置管2~7d。记录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含量、体质量指数(BMI)、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次数、静脉置管时间等,并分析这些因素与CRRT感染的相关性,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临床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RRT感染的风险评估

138例进行CRRT的患者中,有41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29.7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Hb含量、BMI、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次数、静脉置管时间与CRRT感染有关(P<0.05)。

2.2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红蛋白含量、体质量指数、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次数、静脉置管时间是CRRT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讨论随着CRRT技术的进步,其临床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CRRT具有如下优点:(1)合成膜滤器在CRRT中的使用,使患者具有较小的血-膜反应,且合成膜滤器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通透性良好,对绝大部分炎症因子都可较好的滤过和吸附;另一方面CRRT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患者进行搬动,所以CRRT在使用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不易出现血压的波动,能有效缓解肾细胞的损伤[4]。(2)CRRT持续不断的清除炎症因子,可阻止炎症因子的瀑布式连锁反应的发生,能有效减轻剧烈的炎症反应对功能性器官造成的损伤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平虎等[5]治疗挤压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发现,CRRT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3)CRRT能持续不断的输入水、电解质,使机体渗透压处于正常范围,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6]。李永生等[7]研究认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是通过清除内毒素,降低循环内皮细胞和TLR4的表达,减轻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改善紊乱的内环境,从而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Hb含量、BMI、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次数、静脉置管时间与CRRT感染有关(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也是CRRT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渐退化,重要器官的功能也逐渐衰弱,高龄患者同时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造成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这些因素造成患者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也逐渐降低,增加了CRRT感染发生的概率[8]。需要进行CRRT患者一般疾病较重,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导致患者热量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低Hb含量和体质量指数一般预示患者的营养不良,影响免疫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增加CRRT感染的风险[9]。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CRRT感染概率越大,这可能是医院存在较多病原菌,长时间的住院增加了接触机会,导致感染率增加。侵入性操作和静脉置管都是有创的,存在皮肤破损,增加了病原菌感染的机会[10]。王小芳等[11]研究认为年龄、住院时间、静脉置管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CRRT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降低。明确了CRRT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为制订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提供参考。应加强医护工作者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严格要求侵袭性操作要做到无菌,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和用法用量,避免CRRT对抗生素的滤除,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效力。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应胃肠外营养和饮食相结合,促进患者抵抗力的恢复。加强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股静脉穿刺应一次成功,对穿刺部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选择正确的冲管方法,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有条件应做到住单人间,患者处于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CRRT,可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要多通风,定期进行消毒,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以免感染的发生。尽量减少侵袭性检查,降低致病菌感染的概率[12]。

综上所述,随着CRRT技术的广泛应用,CRRT感染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年龄、Hb含量、BMI、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次数、静脉置管时间是CRRT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做到提高操作技能、无菌操作、减少患者创伤性暴露、增加营养、定期消毒等措施避免CRRT感染的发生。

作者:黎争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内二科

参考文献

[1]杨勇,贾士杰,闫晓蕾,等.心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636-638.

[3]祝亮.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6):476-478.

[4]王金艳,钟爱民,杨小刚,等.重症患者伴急性肾损伤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预后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2):102-104.

[5]平虎,刘波.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挤压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6):913-915.

[7]李永生,张伟强,张霭玲.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及TLR4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451-452.

[8]陈彤.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10-4111.

[9]李松,孙希彩,潘晓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85-386,392.

第5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纠纷;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升,由从前的生病就医发展到定期对身体体检的习惯【1】。体检中心也更受人们青睐,体检业务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护理人员与体检者接触时间相对较紧迫,一些护理细节稍不严谨处理,易导致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2】。因此,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风险系数,为体检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体检中心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成效,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78名,女性422名,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3±6.2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12名,高中375名,初中及以下213名;观察组中男性567名,女性433名,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2±5.9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08名,高中387名,初中及以下20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诱发因素每日固定护理人员现场进行风险调查评估,结合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包括:①体检者因素: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得到较多护理人员的关心,多给一些建议和知识讲解。因此,护理服务不周到,没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易造成体检者的不满情绪,易引发护理纠纷事件;②护理人员因素: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例如静脉采血未能一次成功、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引起患者不满意,造成护理纠纷发生。③环境因素:空间小,布局欠合理,内科和抽血穿插一起,一层楼常聚集较多体检者,难分诊,体检者互相影响。秩序混乱,影响体检者的情绪,导致体检者情绪激动,从而引发护理投诉。因为人多,体检者大声谈话,影响医生听诊;影响健康知识宣教;影响护士抽血前、中、后的查对,包括:体检者身份、年龄、性别、抽血项目、试管选择的核对,漏抽血(空试管),影响体检质量。引发护理纠纷。④管理制度不健全:体检流程不合理,体检者分诊不合理。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2.2根据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

1.2.2.1 完善体检中心管理制度针对护理人员所评估的诱发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保障制度。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日利用半小时时间共同学习风险管理政策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以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士长通过不定期的护理成员考核,将所得成绩记为年终总评。通过考核方式让护理人员提示护理知识,并时刻让其提高警惕心理,从而提升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

1.2.2.2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护士长每月安排一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例如晕针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坚持以人性化护理服务为宗旨。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获得体检者的满意评价。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体检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体检者提出的疑问。灵活运用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解决体检者的需求问题【3】。为体检者进行治疗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

1.2.2.3 积极改善体检中心环境及服务为了便于提高检查率,实施全程导诊服务,每间诊室的体检者均采取排队取号就诊模式。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备,过量的工作负荷是诱发风险的关键因素。体检者进行检查时,每间诊所尽可能仅安排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体检者,这样能有效保护好体检者隐私,给体检者一个较宽敞的就诊环境。对候诊的患者根据其所取号的科目,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为每位体检者讲解正确留取标本的方法和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照顾好年老体迈的体检者,给予轮椅免费使用,必要时可开通绿色通道。对未婚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详细告知检查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处女膜可能被破坏),为孕妇进行检查时,必须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不良后果,并获取其同意方可执行。

1.2.2.4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体检流程整改分诊流程,由原来二楼改为一楼分诊,部分护理人员提早15分钟上班,增加分诊护理人员,直接从一楼分诊导诊到各层楼,减少二楼体检者的人流,保持每层楼环境安全安静,减少医疗护理隐患。

1.3效果评价通过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对进行调查研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凡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度比较,详见表3。

表3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技术性及非技术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进步,法律体系愈发完善,人们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较前增强。护理是个特殊服务行业,稍有疏忽大意便能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事件,使护理风险程度大大提高【4-5】。人们常用“前脚进病房,后脚进牢房”来形容护理工作性质的艰难。然而,护理风险却贯穿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技能操作,才能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性【6】。

本研究通过对体检中心进行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对策。同时,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严谨慎独工作思想,有效的控制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技术性和非技术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8.8%,非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6.8%,明显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与体检者接触最为频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晋利,云洁,陈洁.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 6(24): 103-104.

[2]余媛, 钱媛. 内科门诊风险管理中的环境建设[J]. 护理研究: 上旬版, 2012, 26(10): 2664-2665.

[3]敢志惠, 王娟, 李媛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6): 150-151.

[4]李旭光, 王晨. 科学公正做好医疗事故鉴定工作提升鉴定公信力[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 134-135.

第6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关键词:海底管道;失效风险;寿命预测;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

海底管道是海上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管道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关系着海上石油开发的稳定发展。目前,管道腐蚀和外力破坏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海底管道的正常功能,对海底管道风险评估方法和完整性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海底管道失效风险因素分析

海底管道失效,即管道丧失运输油、气及其混合物的功能。笔者提出利用鱼骨图法进行海底管道失效风险因素分析。如图1所示,鱼骨图分析法以事故结果为特性、原因为因素,并用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定事故致因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形象直观、逻辑清晰等优点。利用鱼骨图进行风险分析可知引起海底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管道腐蚀:根据腐蚀部位、腐蚀原理和腐蚀形态可分为内腐蚀、防腐层失效或脱落以及阴极保护系统失效等原因;第三方破坏:如航运过程中的抛锚和托锚、作业船的重物坠落以及打孔盗油等活动对管道保护层和管道结构造成的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由强浪、泥沙回淤、急流和地震冲击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失效风险;组织管理不善:人员组织管理是影响海底管道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人为管理失误与员工的技能水平、身心状况和决策判断密切相关。

2海底管道寿命预测评估方法

笔者基于管道失效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对海底管道的寿命进行预测评估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模型法、灰色预测法和应力分析法等。(1)数学模型法:对海底管道的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大量收集历史资料并分类分析影响管道寿命的腐蚀因素,最终利用的检测和维修历史数据建立以腐蚀速率为引导的数学模型,预测评估管道剩余寿命。(2)灰色预测法:依据ASME-B31G准则,推导海底管道极限内压计算公式,计算管道临界失效时的极限内压值,并以剩余壁厚为变量建立灰色预测模型。(3)应力分析法:大量收集管道运行资料,利用应力解析法预测评估管道寿命,该过程主要包括管材性能分析、应力分析和管材老化损伤评定等程序。

3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型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有效改善其不利因素,采取对应改进措施进而控制风险,以降低管道事故发生率,确保管道平稳运行。(1)数据收集与整理。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数据采集管理体系,是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础,是整个完整性管理环节中高后果区识别、完整性评定、管道检测及维护等的前提。(2)高后果区识别。如果海底管道发生泄漏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及较大区域的海域污染。随着管道自身承载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高后果区的位置和范围也会有一定的改变。(3)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是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事故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完整性评价的效果。(4)完整性评价。通过管道完整性评价,可明确管道状况及存在的缺陷情况,制定响应计划,降低管道风险。(5)检测与维护。通过管道检可清楚了解管道状态,对海底管道风险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维修方法减弱风险,控制管道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4完整性管理的效能评价机制

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是衡量其有效性及效率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完整性管理“投入一产出”效能分析,从完整性管理两个维度综合考虑,结合工艺特殊需求,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1)效能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检查列表、人员访谈、对比法、打分法等。(2)效能评价内容。海底管道效能评价一般由五大要素组成,包括效能评价主体、效能评价对象、效能评价目标、效能评价手段、效能评价实施。(3)效能评价的目标。海底管道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管理指标、技术指标、安全效益指标和投入指标。(4)效能评价程序。明确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标、明确评价手段、明确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分析和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进行效能评价、对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5)效能评价改进。利用效能测试和审核的结果对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改进,相应的引入新的效能改进措施。

5结语

第7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关键词:测量设备 分类管理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测量设备是指实施测量过程所必需的计量器具、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自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 年3 月9 日公告第6 号《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后,企业对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此我单位制定了《测量设备分类管理规定》来明确测量设备的分类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在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又要简单易行,能为企业事业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计量器具实施A、B、C三类分类管理。本文结合我公司测量设备分类管理方法,对A、B、C的分类和管理提出新的创新,并对此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

测量设备分类管理介绍

我单位在制定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办法时,依据“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区别管理、全面管控”的管理原则,既考虑要满足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又要符合本单位利益,且灵活有效、切实可行。经过近半年的实施,得到了使用单位的认可,其主要内容如下:

2.1 测量设备的分类:

我单位测量设备的分类是根据测量过程中被测对象的精度要求和重要程度来确定的,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检定/校准的可操作性和计量管理的可持续性,类别由高到低,管理要求从严到松,区别要明显。按上述要求首先制定测量设备分类管理目录,作为测量设备归类的依据,其中:

A类测量设备包括:1)检定校准用最高标准器;2)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社会公用(测量)标准器;3)列入《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是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的测量设备。

B类测量设备包括:1)最高标准器和社会公用标准器的配套测量设备;2)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中,有计量数据要求的测量设备;3)内部核算、物料检测管理用的测量设备,专用测量设备(本专业使用的专用验具);

C类测量设备包括:1) 固定安装在生产线、生产设备上或随设备引进的测量设备,不易拆卸的仅起到功能性监视作用的测量设备;2) 低值易耗使用或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测量设备;3)无国家检定规程、无条件检定、未列入国家检定目录且上级计量行政部门允许企业实行有效管理的测量设备。

2.2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

根据“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区别管理、全面管控”的管理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为了确保重点,A类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按《检定规程》规定的时间间隔采取周期检定管理,建立周期检定台帐,严格按计量确认间隔制定周检计划,提前安排检定,确保计量确认时间之前周检完成,保证标准传递工作的顺利进行。B类测量设备也采取周期检定或校准管理,建立周期检定(校准)台帐,但是B类的重要性要低于A类,为区别对待,在可控的前提下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范围实施区间校准;并可根据使用环境及测量设备的稳定性进行确认间隔的调整。

为了兼顾一般,C类采取非周期校准管理,可不建立周期校准台帐,由于我单位C类测量设备数量很大,采取以下两种管理方式:

第一:对于有计量要求,而在使用中性能不易变化、或测量精度要求较低的低值易耗测量设备,采取入厂验收时进行一次性校准,使用中末出现问题即不再校准的方式。

第二:对于安装在工艺、试验、验收等设备中,仅起功能性监视作用的测量设备,采取在验收设备时进行功能性检查,使用中未出现问题即不再校准的方式。

同时规定,对于使用过程出现问题的C类测量设备,使用单位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更换、维修及校准,恢复其计量确认的完好状态。

同时为了分类管理的有效性和计量确认的适时性,我们还根据测量设备分类和计量确认状态的不同,设计制定了相应的标识,粘贴在测量设备的醒目位置,便于现场识别和管理。

分类管理创新尝试要点:

1分类管理区别明显:

我单位测量设备的分类是根据测量过程中被测对象的精度要求和重要程度来确定的,不看重测量设备的价格高低,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也随着分类不同而区别对待,从A类到B类到C类逐渐放开,既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对强制检定和周期校准的不同要求,又在B类管理和C类管理上进行了创新,较好的体现了该管的不放过,该放的能放手的现代管理理念,此外,该管理方法有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宽严适度、经济合理的特点,真正满足了我单位对计量管理的实际利益和需求。

2 B类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灵活掌握:

B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时间间隔灵活掌握确实是一种新的改进,尤其是对于一些周期性生产施工的企业,有些工作用计量器具周期性使用明显,一个项目可能集中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大部分时间就是闲置使用,或者在检定周期内使用不是很频繁,设备稳定性较好,这类设备可适当延长期检定或校准周期,这也是长期困扰施工企业单位计量管理的一个问题,如果仍延用计量确认周期检定的规定,必然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浪费,测量设备采用根据使用频率和使用状态适当调整计量确认间隔在有效保证测量准确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送检单位的检定费用。

3 C类不建立校准台帐,非周期校准

由于我单位C类测量设备有数千件,数量很多,有些测量设备稳定性好且计量要求不高的比如:量筒、量杯,设备上的压力表、氧气表、温度计等的作用只是对其某些功能进行监视,没有测量数据要求的,如果也建立校准台帐,进行周期检定,将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因此,我们对C类测量设备在全面监督的前提下适当放松管理,不建立管理台帐,正常时由使用部门监管,有问题由计量部门及时处理,既可控,又节约了大量的计量资源,真正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使测量设备管理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经过半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合法性和风险评估

1 确认间隔灵活掌握的合法性分析

根据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6a条款要求:“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验证)的依据”。且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7.1.2条款要求“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从国家标准中来看,对测量设备要求在规定的间隔内,间隔多少并未进行硬性规定,且计量确认间隔以过评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即可。再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 年3 月9 日公告第6 号《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要求,这就为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测量设备使用情况以及自身利益对确认间隔通过有效的评审后进行适当的调整。

4.2 确认间隔调整后的风险评估

第8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评估 量化分级 重点监督 职业病

基层的职业卫生监督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且执法人员少,如何在卫生监督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笔者曾在基层试验,运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类量化管理,将危害最严重至无危害的企业依顺序划分为A、B、C和D四个等级,D类为无危害的企业,对A类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这样可以提高监督执法的效率,让执法的成本与效果比达到最佳。

1.依据与原则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申报和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分类及分级管理的原则,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对象进行量化评定,建立评定标准,实现职业卫生监督由定性监管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转变,使执法强度、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为职业卫生进行分类细化监督提供了依据。

2.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模式

参照《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制定职业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和分类监督管理频率表,按评分表对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逐条对照进行评分,对各项得分进行累加计算。所得分值作为评定被监督单位职业卫生状况的最终依据。分类管理是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划分为不同类别。量化评分采用百分制,有六大项内容,共16个评分要素。下面对这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2.1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最主要参数,分值60分。

因为职业危害因素是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的最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不同,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的概率与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故应对危害因素进行划分,分为危害严重类与危害一般类。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三条,以下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一)《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三)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对存在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将列为危害严重的企业,除此以外,则划为危害一般的企业。

在此量化项目中,危害严重的企业得分为10分;危害一般企业得60分;无危害企业直接100分(满分),不再参与本表的评分,直接划至无危害企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为扣分项目。

主要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发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综合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因为车间岗位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可能会导致劳动者患上某种职业病,故该项目为倒扣分项目。超标一倍以内为扣10分,超标一倍以上为扣20分,超标两倍以上为扣30分,依次类推,直至扣完全量化表内所有分数为止,但原则上不可出现负分。

2.3无需量化直接划分至A类的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因素:本年度内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本年度内曾被行政处罚的情况。

因为职业病的发病情况直接会体现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有劳动者被确诊为职业病,表明该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且浓度或强度足够大,而且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存在漏洞,职业场所的防护设施未设置或无效,劳动者个人并未配备防护用品。故应以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业病报告卡为准,直接将曾发生职业病的企业直接划为A类企业,以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职业病的再次发生。

企业曾经因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被处以卫生行政处罚,这反映了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现状,表明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差,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日后需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故可以直接划为A类。

2.4是否有对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否经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审核或验收。查看企业能否出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出具的评价报告书,并且是否持有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审核或验收文书,分值为10分

2.5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分值为20分

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设置防护设施(占10分)和给劳动者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占10分)。

2.6职业卫生管理情况(10分),共分为六个评分要素:

(1)是否安排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3分)

(2)是否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3分)

(3)是否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1分)。

(4)是否在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1分)。

(5)是否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分)。

(6)是否有合同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真实情况。(1分)。

3.综合计分,进行量化分级及分类监督管理

对各项目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总分数。原则是不能出现负分数,扣分项目扣完总分即止。

3.1总得分为0~30分,为危害A类。

第9篇: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Abstract: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very complicate and systematical, consisting of exploration for earthquake, drilling, oil test, production of oil (gas), downhole operation, collection and transferring of oil and gas, preliminary processing and treatmen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tc. For each production process, th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risk varies with the different articles use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dopted,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is paper takes analysis on potential risks from collection and transferring of oil and gas as an example, main risks recognized include fire, explosion, electric shock injury, mechanical injury, object pounding, poisoning, and suffocation etc. Meanwhile, disasters and secondary disasters may accidentally, widely and seriously occur in chained way due to wide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system works in an oilfield with line-surface structures in a networking way. Degree of risk is determined for each production process during constru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n basis of analysis on safety production status quo in Shengli Oilfield and dangerous factors dur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and safety risk management mode suitable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in an oilfield is researched to provide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Meanwhile, it may provide for oilfield administration and authority with technical support for implement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decision-making to minimum potential risks related to safety and reduce damage due to possible accidents.

关键词: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安全风险评估;定性定量分析;应对管理

Key words: Shengli Oilfield;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safety risk evaluation;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respon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E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45-04

0引言

油气田勘探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地震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储运和工程建设等环节组成。每一生产环节。因所使用物品、所采取工艺条件和所生产产品的不同,其危险分布及危险性亦有所区别。整个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物探风险、钻井风险、测井风险、井下作业风险、采油生产风险、油气集输风险。具体的风险类别主要有火灾、爆炸、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油田勘探开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主要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要害场所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量化值,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因素,及时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等危险性,为安全技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开展油田勘探开发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在项目初步设计前,对拟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价,以确定其风险等级,提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开展该研究可以使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在源头上实现经济、合理、科学、安全的运行,对油田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1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

油气田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地震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储运和工程建设等环节组成。每一生产环节。因所使用物品、所采取工艺条件和所生产产品的不同,其危险分布及危险性亦有所区别。我们以油气集输风险识别与分析为例进行分析。

1.1 油气集输风险的特点油气集输,是油田从事石油、天然气工业生产的主体。主要担负着油田原油、天然气外输、外销和天然气、轻烃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储备任务。因此,集输行业在油田工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油气集输生产既有油田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特性,又具有化工炼制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压力容器集中、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特点。生产中,有环节出现问题或操作失误,易造成恶性的火灾爆炸事故及人身伤亡事故。油田原油集输生产最基本的单元是矿厂原油集输站(库),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将油井中采出的油、气混合物收集起来,经初步处理后输送到用户或储存。要完成这项工作,一系列的生产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如油气分离器、脱水器、加热炉、原油外输泵、储油罐、输油管道等。由于原油里面的杂质比较多,除了水、气以外,还含有一些其他有害化学成分,如硫、氢氧化钾、盐等。另外,生产中有些油井没有安装井口过滤器,原油中还含着很多的机械杂质与固体物。这些成分的存在,会给运行的设备、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和冲蚀,引起设备穿孔、泄漏、跑油,甚至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2 原油集输生产过程预先危险分析

1.2.1 火灾、爆炸原油属甲B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泄漏遇到点火源可能会引起火灾。原油中含有水和少量的硫、钙、盐等成分,这些物质作用于储罐、管线、阀门,会造成腐蚀。轻者会造成腐蚀泄漏,重者使储罐、管线强度降低,造成设备损坏、报废。原油中含有的腐蚀性物质,增加了其火灾、爆炸发生的危险性。罐体自身设计强度不够,或存在其他缺陷,或由于原油腐蚀等原因导致罐体开裂将导致原油泄漏。油罐由于中央排水管堵塞引起排水不畅或冬天积雪过多可能造成浮顶倾覆卡死,或者浮顶在上升下降过程中由于异常原因发卡,致使浮顶卡死,都可能造成原油冒顶、跑油。若油罐未做防静电接地,或者浮顶与罐体未做可靠的电气连接,造成静电积累,可能引起静电放电,存在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由于疏忽大意,向已装满原油的储罐里继续倒油,若无高高液位关断或高高液位关断失灵,以及在装油过程中未能按要求及时巡检,可能导致油罐冒顶、跑油事故的发生。向油罐充装原油时,充装已超过设计的最高液位,如果继续充装时,若无高高液位关断或高高液位关断失灵,以及在装油过程中巡检人员未能按要求及时进行检尺,可能导致油罐冒顶、跑油事故。原油充装超过安全高度,原油在温升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冒顶、跑油事故。油罐脱水时,操作人员忘关脱水阀门或擅自离岗,造成脱水时间过长,原油大量跑损。如果原油中含水过多,在保温时采取的措施不当或其他异常原因使加热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原油突沸而发生溢罐现象,原油将大量跑损。空罐进油初流速过大,易产生大量静电,如遇合适的爆炸混合气体,则有发生爆炸的可能。输油管线由于本身缺陷、以及阀门、法兰、管线连接处等地方发生渗油、泄漏;由于内外腐蚀造成管线裂缝甚至穿孔,也将导致原油泄漏。管线自身设计强度不够,或存在其他缺陷,或由于原油、外界物质的腐蚀等原因导致管壁开裂将产生原油泄漏。冬季输油管线保温不好,温度下降使输送的原油凝固,当原油继续输送时,输油管线将憋压,如超过了管线的承载压力,将引起输油管线超压破裂,原油大量跑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输油管线与储罐的连接处受力不均,可能因此而使输油管线破裂或焊缝开裂,使原油大量跑损。阀门、法兰、管线连接处等有缺陷,可能发生渗油、泄漏。输油管线在收发球时,如果人员指挥、配合失误,或者收球时操作疏忽大意,可能在收球时打开盖板时使原油大量跑损。另外,输油管线还存在偷油等人为破坏的因素。如果原油泄漏,如果遇到点火源,有可能导致火灾,火灾的发生有可能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火灾还包括电气火灾,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照明器具安置或使用不当等原油蒸气同样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密闭空间内的原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点火源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1.2.2 机械伤害原油输送集输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机械转动设备,这些机械转动设备,如各种泵、压缩机等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或防护存在缺陷,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检修时或在事故等特殊情况下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工作人员违章操作也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

1.2.3 中毒窒息原油中含有硫化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在储存过程中,储罐内的原油会释放出部分有毒气体,在进罐检修时,如果没有进行清罐处理,或清罐不彻底,未进行强制通风,也没有对罐内气体进行分析,进罐作业人员又未采取佩带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则有发生中毒、窒息的危险。

1.2.4 高处坠落原油库内储罐高度都较高,巡检、检修作业等需要上至罐顶,如进行高处作业,由于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固定不可靠,未抓牢踩稳而打滑踩空,夜间高空作业照明不充足等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如果上储罐的盘梯扶手以及罐顶的栏杆日久失修、损坏或是腐蚀而失去了防护作用,或雨雪天上罐作业,又无人监护,有可能造成登罐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2.5 触电伤害电气设备已遍布原油集输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果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就会发生电气设备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人身安全是指在从事电气工作和电气操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及有关的其他设施的安全。触电是常见的电气伤害事故,触电就是人体在接触带电导体时,超过了规定的安全距离,电流流过人体进入大地,构成导电回路。触电对人体的伤害是极大的,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或死亡。触电伤亡事故大都是由于违章操作造成的。在进行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等的检查、维修时,如果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损坏以及违章操作等,都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变配电室发生触电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伤害,这是有电气作业的性质决定的。变配电室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等因素外等,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操作引起的。

1.2.6 其他伤害除以上危险外,作业人员在进行操作、巡检及检修过程中如果设备、工具等本身存在缺陷,或工具操作、使用不当等,有发生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伤害的可能。

1.3 天然气处理集输生产过程预先危险分析

1.3.1 火灾爆炸在天然气的处理及集输过程中,一旦管路、工艺设备破损或闸阀关闭不严,易造成跑、冒、滴、漏,不但造成数量损失,污染环境,而且遇火源,如明火、机械火花、电气火花、静电、雷电等,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天然气在工艺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碰撞和摩擦,会产生静电。若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电压足够高时,就可能在薄弱环节跳火放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除天然气外,其他副产品烃类密度大于空气,如发生泄漏漂浮于地面,或扩散于储存场所,或积聚于低洼处,接触火种可引起燃烧或爆炸。设计考虑不周不细、设备性能不良、施工质量差、明火管理不严、操作失误、管理失职、直接雷击、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都是火灾、爆炸的起因。火灾还包括电气火灾,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照明器具安置或使用不当等。此外,雷击等也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3.2 中毒、窒息危险天然气、烃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操作不慎或发生跑、冒、滴、漏,操作人员长期接触其蒸气,或发生大量泄漏事件,对人员都有造成中毒的可能性。经过长期运行,设备陈旧,油泵、管道、阀门的跑、冒、滴、漏将会增多,生产环境特别是在泵区、阀组区空气中烃类浓度将会增加,可能引起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慢性职业中毒。此外,维修人员进入设备或容器进行检修,如在清罐及其检修时,若进入前没有对设备或容器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彻底置换,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1.3.3 冻伤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是液化气体,有导致冻伤的危险性。因为在其加压液化储存时,温度在正常沸点之上,一旦泄漏至常温常压,因压力瞬间降低,其中一部分会迅速气化为气体,从高压下的气液平衡转变为常压下的气液平衡状态,气化所需热量由液体达到常压沸点的蒸发潜热提供。主要组分常压下的沸点较低,如由液态急剧减压变为气态。大量吸热,结霜冻冰,一旦人身接触,可能会造成冻伤。

1.3.4 噪声危害在天然气处理及集输生产中使用的压缩机、电机、电泵等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等,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噪声性疾病。表现最明显的是对听觉器官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长期接触强烈噪声,还可以诱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1.3.5 高处坠落天然气处理及集输过程中某些设备高度都较高,如轻烃加工生产中使用的精馏塔等,巡检、检修作业等需要上至塔顶,如进行高处作业,由于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固定不可靠,未抓牢踩稳而打滑踩空,夜间高空作业照明不充足等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如果上储罐的盘梯扶手以及罐顶的栏杆日久失修、损坏或是腐蚀而失去了防护作用,或雨雪天上罐作业,又无人监护,有可能造成登罐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 石油行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特点①火灾、爆炸危险源多主要有:原油、天然气及石油产品;火工炸药;锅炉、压力容器及油田专用容器等设备和设施。②火灾、爆炸危险点广,每一生产环节和过程都存在火灾、爆炸危险。③火灾、爆炸危险重点突出,最主要的:火灾,爆炸危险是石油蒸气或天然气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油气生产中爆炸发生的几率高、难于控制、损失惨重的爆炸事故均属此类。④火灾、爆炸形成的因素多有操作失误、工艺条件控制不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不严等方面。

1.5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从地震勘探、测井、射孔、完井到压裂增产改造,使用了种类繁多的爆破器材,爆破器材在使用、保管及运输过程中,随时都存在因热能、机械能、光能、化学能、电能引起意外爆炸的危险;钻井、试油等作业中可能发生井喷失控引发爆炸着火;采油、油气集输、初步加工处理、储运等过程是在密闭状态下连续进行,采用高温、高压、低温、负压、高流速等工艺条件,易发生油气泄漏导致油气爆炸、火灾;数以万计的锅炉、加热炉、压力容器及油田专用容器与各种机泵、罐配套构成了油气采集处理和储运的生产线,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火灾、爆炸危险;油田工程建设大量使用乙炔气,也存在着乙炔火灾、爆炸的危险。上述作业条件下爆炸发生几率较高、损失较严重的爆炸主要有以下3类:①井喷失控后引发的爆炸着火;②储油罐及液化石油气储罐着火爆炸;③油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石油蒸气等)泄漏后引发的爆炸。

2安全风险评估

油田勘探开发风险定量模拟评价技术,运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针对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事故模型进行定量模拟计算。在此,我们以联合站场进行研究,选用胜利采油厂坨三联合站作为实例,应用本文建立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得到了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的评价结论。

2.1 坨三联合站概况坨三联合站组建于1987年9月,属胜利油田甲级要害单位,是一座集油气集输、原油脱水、脱气、原油外输和污水处理、外输为一体的综合泵站;现有职工92人,其中行政干部4人,技术干部2人。下设8个班组,16个生产岗位,分原油脱水、污水处理、原油稳定、污水回注、天然气处理、原油外输等六大系统。承担着11个采油队90余万吨的原油处理任务,管理着5000m3大罐5座,500m3以上污水罐8座,75kW以上的机泵设备14台,800kW以上的加热炉3台,60kW的电脱水器6台,卧式油气分离器5台等大小设备200余(台)套。75kW以上电机采用变频器控制,是一座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原油联合处理站。

2.2 联合站安全评价因素的权值

2.2.1 准则层评价指标权值的计算设置的评价指标为安全管理(A1)、操作人员状况(A2)、生产装备因素(A3)、环境因素(A4)、事故的应急救援(A5)、消防系统(A6)六个指标。对这六个指标进行评判的标度取值,进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评判,可得如表1所示的评判矩阵。

首先将列规范化可得到下面的矩阵为:

0.440.470.500.320.410.350.090.090.080.160.100.150.220.280.250.260.310.300.070.030.050.050.030.050.110.100.080.160.100.100.070.030.040.050.050.05

将归一化后的评判矩阵按行相加得到:

Wi=(2.49,0.67,1.62,0.28,0.65,0.29)

将向量Wi正规化后即得到所求特征向量:

W=(0.41,0.11,0.27,0.05,0.11,0.05)

计算评判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根λmax,得:λmax=6.23

进行一致性检验:CI===0.046

查得:n=6,CR=1.26,则得到:=0.03

表明判断矩阵的结果可以接受,所求的权重值:

W=(0.41,0.11,0.27,0.05,0.11,0.05)可以使用。

2.2.2 指标层因素权值的确定

2.2.2.1 安全管理权重的计算层次结构图设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A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A12)、安全教育和培训(A13)、安全技术措施(A14)、安全监督检查(A15、危险源评估及隐患治理(A16)、事故管理(A17)七个指标。建立判断矩阵A1,根据上述步骤计算权重值,结果归纳如表2。

2.2.2.2 操作人员权重的计算层次结构设有持证上岗(A21)、熟练程度(A22)、操作稳定性(A23)、工作负荷(A24)、劳动防护(A25)五个指标。建立判断矩阵A2,根据上述步骤计算权重,结果归纳如表3。

2.2.2.3 生产设备权重的计算层次结构设有平面布置、建构筑物(A31)、设备装备完整性(A32)、日常维护、定期检修(A33)、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A34)、监控、检测报警等辅助设施(A35)五个指标。建立判断矩阵A3,根据上述步骤计算权重,结果归纳如表4。

2.2.2.4 环境因素权重的计算层次结构设有社会环境(A41)、工作环境(A42)、两个因素。建立判断矩阵A4,根据上述步骤计算权重,结果归纳如表5。

2.2.2.5 事故应急救援权重的计算设有应急预案的编制(A51)、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A52)、应急救援资源(A53)三个因素。建立判断矩阵A5,根据上述步骤计算权重,结果归纳如表6。

2.2.2.6 消防系统因素权重的计算层次结构设有组织机构与人员(A61)、管理制度(A62)、消防设施(A63)、消防检查(A64)四个因素。建立判断矩阵A6,根据上述步骤计算权重,结果归纳如表7。

2.2.3 单因素隶属度从安全评价的过程看,包含了安全管理、操作人员、生产设备等几个方面,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有的因素可以用“安全、较安全、一般安全、危险、较危险”来衡量,而有些因素只能用“好、较好、一般、差、较差”等模糊语言来描述,因此,本项目采用“安全(好)、较安全(较好)、一般安全(一般)、较危险(差)、很危险(很差)”五个等级的模糊表达方式。由于安全检查表在现场的应用多为定性的,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应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评价,本项目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即安全等级为:

V=0.53×0.9+0.43×0.8+0.03×0.7+0.01×0.6+0×0.3=0.848

由评价结果可知,胜利采油厂坨三联合站安全管理状况隶属于“安全、较安全、一般、危险、很危险”的隶属度为“0.53,0.43,0.03,

0.01,0”,其安全等级分值为0.848,即坨三联合站安全状况隶属于较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安全检查标定性的问题以及对此问题的主观判断用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进行模糊运算处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人的主观性,使评价更加客观及科学化。

2.2.4 联合站场安全评价因素体系分析结论通过对联合站场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得出以下结论:

2.2.4.1 联合站场安全评价的任务基本上是危险性定量的过程,然而许多危险因素往往是非物质的、动态的或是人为的,定量很困难,而模糊集合恰能定量地描述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用此方法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评价是必要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对难以定量的多因素体系做出定量评价的方法。它可以将定性的问题以及人们对此问题的主观判断用数量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模糊运算处理。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人的主观错误,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化。

2.2.4.2 联合站场的安全系统较复杂,需要使用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方法,最重要的是建立多层次评价因素体系,评价因素体系要包含足够的信息量,同时要减少要素间的相关性,本项目依据事故理论的综合论观点确定了联合站场安全系统的多层次危险因素体系。但对危险因素进行层次划分时,常发现有些因素难以确定其归属的层次或同层次间因素的层次并非完全一致。

2.2.4.3 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德而菲方法是由专家凭以往经验,主观判断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法虽然是客观确定权重值的方法,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但本项目的评价因素多为定性的因素,原始数据的定量程度不够,且本项目将安全系统的评价因素进行了层次划分,因而,本项目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使权重的赋值更加科学、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各因素对联合站场安全现状的重要程度。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联合站场安全评价的应用,使企业能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联合站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联合站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安全风险的应对管理

3.1 应对管理的原则石油行业防火防爆应围绕不同的火灾、爆炸危险源、点和形成的因素,结合具体的生产过程条件,应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措施,重点做好油气火灾、爆炸的防范工作。预防油气火灾、爆炸风险的基本应对管理原则有以下几点:①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或一旦形成应立即予以消除。②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严格控制火源。③一旦爆炸发生及时泄放压力,使之转化为单纯的燃烧,以减轻其危害。④切断爆炸传播途径。⑤减弱爆炸威力及冲击波对附近人员、设备及建筑物的损失。⑥建立检测报警系统。

预防和控制油田勘探开发过程项目火灾、爆炸危险的根本措施是采取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或采取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设计适当的安全防护装置。然而,在经济、技术和安全水平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在固有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来预防和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使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2 油气集输生产主要风险应对管理

3.2.1 火灾爆炸原油属甲B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泄漏遇到点火源可能会引起火灾。原油中含有的腐蚀性物质,增加了其火灾、爆炸发生的危险性。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发生大罐冒顶和油罐破裂、管线或设备泄漏、遇明火、火花或静电引起着火,切割或焊接油气油罐或管线和设备时,安全措施不当,电气设备损坏、导线短路引起火灾。动火作业完工后对残余火源未进行彻底处理可能引起火灾。

3.2.2 机械伤害原油输送集输过程中各种泵、压缩机等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完好,整改防护存在缺陷,减少或杜绝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检修时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是减少和杜绝发生机械伤害有效措施。

3.2.3 中毒窒息原油中含有硫化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在储存过程中,进行彻底清罐处理,进行强制通风,认真对罐内气体进行检测分析,进罐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呼吸器,络势必要的防护措施,杜绝发生中毒、窒息的危险。

3.2.4 高处坠落巡检、检修作业等需要上至罐顶,上罐顶抓牢盘梯扶手踩稳踏步,储罐的盘梯扶手以及罐顶的栏杆日久失修、损坏或是腐蚀而失去了防护作用必须检修合格后才能使用,雨雪天和六级以上大风不能上罐作业。

3.2.5 触电伤害在配电及输电线路在检修和排除故障及用电设备的操作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业、误操作,及时整改电气设备的缺陷和线头外露等隐患,杜绝造成触电事故。

4结论

油田勘探开发是保证原油生产稳定和不断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勘探开发过程涉及的介质危险、工艺复杂、工程量大,危险因素多、安全隐患大、事故后果严重。为了保证油田安全生产和新建产能项目安全生产运行,在项目初步设计前,对拟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价,以确定其风险等级,提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以保证各项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推广,既满足项目生产实际的需要,也符合国家关于建设项目“三同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该研究可以使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在源头上实现经济、合理、科学、安全的运行。对油田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文中结合对油田勘探开发项目的生产类型和行业特点,分析、查找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物探、钻井、采油、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加工处理、油气储运及工程建设等诸多生产环节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辨识,系统的分析了在各个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指出油田勘探开发过程的安全风险类别主要有火灾、爆炸、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并进行量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量化值。

通过对油田生产设施的量化风险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4.1 应用定量评价方法,对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要害场所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 根据量化值,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因素,及时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等危险性,为安全技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3 油田生产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安全间距要求。

4.4 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安全间距对油田已建生产设施采取必要的避让。

4.5 对于设置在国家、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安全间距以内的城市设施及油田设施,应有计划地进行整改。

4.6 在今后的油田规划和企业建设中,以及违规设施及建筑的整改中,应充分考虑事故发生机率和影响程度,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在考虑经济性因素的同时,尽可能地采用本量化风险评价提出的安全间距。

4.7 根据风险评估量化值,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因素,及时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等危险性,为安全技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8 针对油田勘探开发中除火灾和爆炸以外的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安全风险,除本文第四章提出的应对管理外,还要利用油田目前推行的HSE管理方法进行消减,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国家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评价(第3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刘国臣.石油化工防火与灭火[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3]王如君.泄漏油火对邻近罐的危害特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4).

[4]李鹤林.天然气输送钢管研究与应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中国机械工程,2001,(3).

[5]张维凡,张希贤等.重要有毒物质泄漏扩散模型研究[J].化工劳动保护,1996,(3).

[6]陈宝智.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7]刘峰.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水运,2007,(01).

[8]Starostinv. Pipeline disaster in the USSR. It had to happen,yet it could have been averted[J]. Pipes Pipelines Int, 199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