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知识目标。
(l)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理解端压跟外电路的电阻的关系,理解断路和短路时的端压和电流;
(3)理解端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标
(l)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器材】
电压表、电阻箱、电键、电池组、J1203型蓄电池、导线等各24组。新电池两节,内阻较大的电池一组(电动势为9V以上),灯泡若干,演示用电压表,保险丝,导线若干,单刀双掷开关,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如图1电路,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从电压表上读出的是什么?
生:电源电动势。
演示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并观察灯泡亮度。
师:出示图1装置示教板,简介实验装置,分别开关打向1和2,让学生通过电压表的实物投影读电源和的电动势。
生:,。
师:(将电压表换接成小灯泡,开关接1时。小灯泡很亮,几乎发白光)问:开关接2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猜测):①烧毁,②更亮。
师:(开关接通2,小灯泡还不如接1时亮。)
生:(哗然,形成强烈反差)
师: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一实验现象了。
2.新课教学
2.l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完成)
师:什么样的电路叫闭合电路呢?
生:由电源和用电器组成的完整电路。
师:电源有哪些重要的参量?
生: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师:(出示图2的动画电路)闭合电路中,流过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电源的电动势与端压(外电压)、内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E=U=U′。
师:现设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为I,外电路的电阻为R电源电阻为r,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把上式进一步写成怎样的形式?
生:根据欧姆定律,外电压U′=IR,内电压U′=Ir,代入E=U+U′,可以得出:E=IR+Ir。。
师:如果我们要探讨电路里的电流强度I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把公式改变成怎样的形式?
生:可以改写成:。
师:好,这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在公式中,R的含义是什么?
生:外电路的总电阻。
师:对给定的电源,E、r均为定值,外电阻变化时,会引起电路电流的变化,I随R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由公式知,R变大则I减少,R变小则I增大。
师:根据U=IR,R变大时端压(外电压)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猜测。有人说变大,有人说变小)
师:请两个学生介绍判断的过程和依据。(暂时不做评价,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渡到学生实验上来。)
2.2探讨U随R变化的规律
学生实验:探讨U随R变化的规律
师:如果给你一个电源,一个电键,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阻箱,让你来探讨外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你该怎样设计电路?请画出电路图。
生:(画电路图)
师:(讲评学生所画电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生:(出示实验数据记录,得出结论)端压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的减少而减少。二者变化的趋势相同。
师:能否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讨论,在教师诱导下得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探讨了端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得出了上述结论。请大家再思考,当外电阻很小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生:外电阻减少到零时,会发生短路现象。
师:短路时的电流有多大呢?
生:(可能会说无穷大教师从电路电阻出发引导,使学生得出)短路时:R=0,I=E/r,U′=E,U=0。
师:短路时的电流取决于E,r。一般情况下,电源内阻很小,像蓄电池的内阻只有0.005Ω-0.1Ω,所以短路时电流会很大,很大的电流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演示实验:保险丝熔断现象。
师:(出示示教板,简单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元件,先让电灯开始正常工作)大家说说,怎样的外电路才算短路呢?
生:将电键合上,使外电路的电阻R=0。
师:(演示:合上电键,保险丝烧断起烟,小灯泡熄灭)保险丝烧断,说明短路时的电流的确很大。如果没有保险丝,短路时很大的电流长时间通过电路,就可能损坏电源,甚至酿成火灾。所以在实验操作中和日常生活、生产中要注意避免短路,也不能图方便用铜丝替代保险丝。那么,怎样使电路恢复正常呢?
生:(教师引导)先排除故障,再换保险丝。
师:当外电阻很大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断路。
断路时:R∞,I=0,U′=0,U=E。
师:电压表测电动势就是利用了这一道理.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对U随R变化的规律有了了解,但在讨论中都是以电源的E、r不变作为前提的。如果有两个电源,它们的内阻不同,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呢?
2.3U随R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生实验:探究内阻不同时U随R变化的特点(电路如图3)。
师:现有四节干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阻值大约在0.5Ω-2Ω之间;有一个蓄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大约在0.005Ω-0.1Ω之间。请大家再做实验,比较这两个电源U随R变化的特点。
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内电阻很小的电源,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不明显。
师:大家推测一下,当电源内电阻为零时,外电压还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吗?
生:不随。
师:能否理论推导一下?
生:r=0,无论I如何变化,U′=Ir=0,故U=E-U′=E不变。
师:内电阻等于零的电源叫理想电源,它的端压是不定值,不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初中讨论的都是这样的电源。可是,实际的电源都有内阻。正是由于r≠0,才导致U随R的变化。可见,U随R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r≠0。
3.规律应用演示实验:(装置见图5)
师:(简单介绍实验装置,电源为6V干电池组)逐个合上电键,灯泡的亮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讨论,看法不一)
师:(实验。结果发现接入电路中的小灯泡亮度逐渐变暗。)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生:随着灯泡逐渐接入,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减小,外电路的端压逐渐减小,由知,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逐渐变小,灯泡亮度变暗。
师:(改用蓄电池作电源,再做上述实验,结果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
生:蓄电池内阻很小,外电路电阻变化时,端压变化非常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化很小,因而亮度几乎不变。
师:这一现象再次说明了……
生:内电阻不为零是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
师:请大家思考,开始上课时做的演示实验为什么会出现那样一个结果?
生:(讨论后得出)电源的内阻很大,比灯泡的电阻还要大,因此内阻分压也大,第二次加在灯泡两端的外电压没有第一次的大。
师:你们的推理是否正确,实际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演示实验:
师:(测图1灯泡两端在电键按1和2两种情况下的端压。结果表明,第二次的端压小于第一次)
生:(露出满意的笑容)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上一节课学习电动势时产生的“端压为什么会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的疑问,得到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搞清了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没有新的问题?
生:实验测量中发现,随着外电阻的增大,端压并不是一直增大的,这是为什么?
师:(表扬提问题的学生,引导大家讨论,然后解释)当外电阻大到一定程度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总电流极小,内电阻止的分压趋近于零,端压趋近于电源的电动势,接近于发生了断路现象。
生:老师,你是怎样知道干电池和蓄电池的内阻的?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们是在干电池组内阻大于蓄电池组内阻的前提下得出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如果事实不是这样,则结论也就不成立了,这个问题留做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际上今天的课已经告诉了你一种测量方法了……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
4.小结
4.l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电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要掌握其内容并会运用它分析电流强度、端压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以及端压跟电流强度的关系。根据I=E′(R+r)、U′=Ir、U=E-Ir可知:
RIU′U
R=0,I=E/r,U′=E,U=0(短路)
RIU′U
R∞,I=0,U′=0,U=E(断路)
4.2在初中讨论电路问题时,不考虑电源内阻。到了高中,有些问题常要考虑电源内阻。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电源有内阻。我们关心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是关系到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问题,这在实际应用中有现实意义。
5.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计说明】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高中“恒定电流”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十分注意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其直接的表现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根据上一节课中学生对端压会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疑问,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得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的最终目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还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提问题,并讨论、解答,这也是出于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
2.利用实验发现规律,利用实验验证结论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一条主旋律。本节课一开始,就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演示实验的矛盾巧设“悬念”,使他们的心理经历了一次前科学意识与物理规律的强烈碰撞,求知欲望之火被迅速点燃,从而兴致勃勃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个演示、学生实验不断地开后学生思维的“阀门”,他们时而全神贯注,时而心领神会,在一系列“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错误的前概念逐步被纠正,科学的物理规律在脑海里扎下了很。物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科学美的教育也渗透在其中了。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而是要创设学习者积极学习的现实环境。”为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得到互相帮助,创设非威胁性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意识,使得学习富有意义,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知识,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方式,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机制。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呢?笔者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一、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
我们来分析针对《欧姆定律》一节课分别用归纳教学策略和探究教学策略设计的两则案例:
【案例1】 运用归纳教学策略设计的教案
1.导入: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十年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2.演示实验
步骤1: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步聚2: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以上步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
3.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强度就随之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随着电阻的增大,流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就减小,电阻增大到原来的几倍,电流强度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通过以上推理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4.验证推理:设计两组实验数据表,每一组中留有适量的空白,请学生根据推理的结果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同学生一道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5.归纳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案例2】 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教案
1.提出问题:教师指出,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流过灯的电流就越大。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2.形成假设: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有可能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学生通过学过的有关电压与电阻的知识能够比较顺利的提出假设)
3.制订方案: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换用不同的电阻,保持电压不变,重复上述步骤,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最佳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与假设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6.评价: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组形成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果,形成最终结论(有关作业与反馈,保持与迁移等环节在两案例中略)。
二、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并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欧姆定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不但对定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因此,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需要对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物理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当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类型、学生的现状、现有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考虑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
这堂课内容为“电阻的测量”,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本节课既是本章知识的总结,又是每年高考设计电路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当给学生创造机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给本节课提供了一定便利,但是现在学“伏安法测电阻”,不仅仅是操作的重复,更要考虑电表本身的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欧姆表测电阻的阻值,课本上这节内容已删去,但是实验中仍然要用,学习中重在理解欧姆表原理以及如何使用。
不同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也不同。在准备这堂课时我在想:怎样来上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才能关注更多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认为最重要是增强学生对电路探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接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能够为这节课取得好效果作铺垫,甚至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决定采用我校新推出的“导学式教学”法。
二、情境描述
导学式教学需要教师提前编制导学方案,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出导学方案,把伏安法测电阻和欧姆表测电阻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认识,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前把导学方案和预习提问卡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晚上小助教和课代表共同整理出提问卡中的问题告诉我。以便我可以有目的修改教案,真正做到备学生。由于采用导学式教学,课堂是开放的。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的电路很多,比如:“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只用电压表”,“只用电流表和电阻箱” ,“也有的学生所画的电路没有电源”等,对学生设计的电路和课前提出的问题,我把它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第二类是和本节课内容不相关的(可以一句话带过,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就留到课后再讨论、答复),第三类是和后面内容相关的(本节课不用解释,留给学生思考,课后再解决)。本节课主要是来解决第一类问题,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这时学生所设计的电路还分两种。(如图)
首先我肯定学生的这两种电路的正确性,然后把问题从简单到难一一解决,逐渐引导学生认识事实,比如先解决“两种电路不同的本质原因是由于电表有内阻”,然后“分析这两种电路的误差”,以及“什么条件下选用的电路误差最小”,答出“内大大、外小小”的结论。然后再解决“直接用欧姆表粗测电阻阻值”,为了形象说明这一点,可以拿个欧姆表做示范。解决问题采取的方式:先把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回答(必要时我就引导他们,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我再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电压表也可以间接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也可以间接测出电路中的电压,最后留下问题课后思考。
三、分析与思考问题
我上这堂课,采用的是导学式教学,有一定的开放性,那就是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上的这堂课,它也与以往上课的方式、风格差别很大。以前上课我注重教师的教,自己的思路很条理,可是学生接受不是很好,有的东西讲过很多遍,学生还是会出错。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奇怪的现象,想知道问题出在那里?直到新一轮的课改提出把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给了我启发,在参加学校的导学式教学培训后,我尝试这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虽然上课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因为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但它不仅考验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考验了我的反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考验了我的知识面是否广博,是对我综合素养的一次大考验与挑战。经过这样一次下来,我受益匪浅,上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反映也不错。
四、诠释与研究
采用导学式教学法上课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本身的情况来采取导学式教学,不是每堂课都要采用这种教法,但要做就要做好。
2、采用导学式教学上课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做到能放能收,更不能把问题作“花”作“难”。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解决,根据时间、学生的情况来选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不要盲目的进行,而是要有的放矢。
4、课堂解决问题时,要有计划、目的的进行,为了能关注到更多的学生,解决问题时,先解决普遍的、典型的、简单的问题,再去解决较难的问题(如知识的拓展、深入)。
关键字: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 ;作用;设计;指导;总结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导学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一、初中物理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中学生受到思维发展和年龄的限制,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这给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优势。例如在学习《杠杆》时,可以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杠杆,通过实践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在对杠杆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也容易开展了。
(二)学案设计要有针对性
学案设计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重点、难点的设计,重点、难点要突出,学生在观看学案时能够发现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应该渗透到学案的每个角落中去。比如在学习《电功率》时,欧姆定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案中应该加强对欧姆定律的提及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流、电阻、电功等方面的知识。重点难点的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训练,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置问题
学案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增加层次性,因材施教,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知识。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学案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增强了自信心。
(四)为学案教学的拓展延伸留出空间
学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还会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练习,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这就需要学案的最后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用来反馈总结和拓展延伸。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之后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规律的总结,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教师要发挥课堂指导作用
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是主导地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应遵循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指导。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教师在授新课之前的一两天要给学生发放学案,让学生对学案进行自学,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把不明白的问题标注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教学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点,教师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渗透到学案中去,让学生带着问进行预习,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比热容》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一时间内,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的温度是一不一样的呢?”然后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
三、重视学案教学的总结与反馈
学案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水平,需要在教学总结和反馈中得出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导学导练和当堂反馈来了解学案教学的效果。导学导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中,学生能够把“学”和“练”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改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可以以辩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做好问题的总结和评价,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导学导练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虽然学案的设计是尽量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难免有个别的学生没有完成学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把问题拖到下一节课,以免越拖越多。
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合理进行学案导学教学,学案要与学生的课下作业相协调,还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设计学案,使学案导学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加强学案导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者:漕河镇中心中学 赵大伟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初三】
一、基本情况:
九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103人。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九年级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及第十七章的新课教学。
2、八年级与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的基础知识的梳理,结合中考纲要及以前的中考题型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3、实验动手操作训练,实验专题训练和科学方法渗透。
4、近三年来中考热点分析,加强重点知识的练习和讲解。
5、考前的实战模拟与解题方法、格式的指导及考前的心理辅导。
6、后进生针对性的帮的辅导。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重点:力学和电学知识,跨学科的问题及环保问题是近年来命题关注重点。
难点: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率》,力学中的《浮力》、《力与机械》、《机械效率》知识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内40分钟精讲多练,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精选各类作业,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避免题海战术和不必要的重复练习。
2、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相互竞争,互帮互助,力争大面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3、通过理化实验考试,加强实验专题讲练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训,以实验促进复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解决学生怕做实验题的现象。
4、对后进生进行单独的个别辅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5章第一节——第15章第四节
第二周:第15章第五节——第16章第二节
第三周:第16章第三节——第16章第五节
第四周:第17章第一节——第17章第五节
第五周:复习《声现象》、《光现象》
第六周: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
第七周: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
第八周:复习《欧姆定律》、《电功率》
第九周:复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第十周: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
第十一周:复习《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
第十二周:复习《功和机械》、《热和能》、《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周:专题一:生活中的力学、力学综合
第十四周:专题二:生活中的电学、电学综合
第十五周:模拟考试
第十六周:迎考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初三】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1—3,3个班的物理教学,共140多位学生,总的特点来讲,物理学科的基础还是较好,很多同学善于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物理问题,总成绩在县区居于上等水平。虽然如此,但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优等生少、后进生面较大的特点,特别是个别班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少于发言,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的人平成绩达70分以上,优秀率达35%,及格率达80%以上,毕业率达100%;
5、在县统一举行的毕业考试中,争取居于前三名。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切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力争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四、课程安排
二月到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
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初三】
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物理实验课堂不应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接受和模仿阶段,而是应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获取新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
1 出示导读系列思考题 把学生直
接引入“自学”的角色 首先出示教学目标。
对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分3个方面:①实验目的,即本实验要达到的效果;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其次,本实验的注意事项,主要是实验仪器的选择、使用、注意事项和实验关键步骤。学生自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教授学生“自学”的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自学”角色。
1.1 案例一:机械能
(1)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同学们能分别举出例子吗?
(2)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吗?
1.2 案例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师】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二是分析测量数据,有什么新的发现。在实验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生】测小灯泡的电阻。
【师】现在,手边没有直接测电阻的仪表,能不能用学过的器材测出电阻?
【生】根据欧姆定律R=U/I,测出U和I,可以求出R。
【师】需要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导线等。需要滑动变阻器吗?(教师先做引导:通过描述之前研究欧姆定律时滑动变阻器存在的意义,让学生想到通过滑动变阻器可以使实验获得多组数据,以便研究。因此,滑动变阻器是需要的。)
【师】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需要同学们通过小组实验来解决,同时还要思考实验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直接引入“自学”的角色。
2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讨
论交流中“自学成才” 学生自学后,会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看法的欲望。此时他们已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感。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给学生“松绑”,大胆地“放一放”,把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通过讨论、切磋、交流,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双方积极互动推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取得共识、共享和共进,把“自学”推向。同时也留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和发展智力思维,也把教师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解救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因人施教、巡视指导。当然,讨论、切磋切忌漫无边际,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导读思考题进行。教师再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自学”结果进行检测。
以“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为例。
【学生1】我认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
【学生2】我认为灯泡大的地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方电压小。
【学生3】我认为电压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来越小。
【学生4】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两点间的总电压也等于各部分处的电压之和。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第一组:选择两个不同的灯泡串联,用3个电压表同时测量每个灯泡和两个灯泡的电压,比较结果。
第二组:选择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用一个电压表分别测出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个灯泡的总电压进行比较。
第三组:选择3个不同的灯泡串联,分别测出每个灯泡的电压和3个灯泡的总电压进行比较。
第四组:选4个灯泡,两个一组,先将两个灯泡串联,分别测出每个灯泡的电压和两个灯泡的总电压,然后再换上另外两个灯泡再次测量进行比较。
第五组:选择两个灯泡串联,一个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 3个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设计的方案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要怎么做,得出的结果是什么,以便于完善实验方案。
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
【师】很好!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多次测量。
3 学生分组实验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清楚了实验过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小组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可以培养学生3方面的能力。
3.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以下3点。
3.1.1 学生要明确看什么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步骤。
如“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螺线管通电后,周围小磁针N极的指向。对象是小磁针N极的指向,条件是螺线管通电。
3.1.2 学生要明确怎么看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实验的关键问题。如观察电压时,应抓住3点:①电压表指针是否在零刻度;②电压表的最小分度值;③电压表量程。
3.1.3 培养学生看的方法
3.1.3.1 全面观察法
即对观察对象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总体观察。例如用天平测质量时,天平要调零,游码也要对准零刻度线。
3.1.3.2 分步观察法
即如果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由诸多因素决定,用分步观察法把一个过程分为若干步骤来观察分析。例如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时,如果电流表没有读数,在对整个电路进行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电路的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步观察分析。
根据不同实验类型的需要,还可以采用归类观察法、分析观察法、比较观察法、顺序观察法等。
3.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实验技巧,分组实验一般为2~4人一组,可以分工合作,做到快、稳、准。以“研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一同学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时,其他同学就要配合看灯的亮度或电流表的读数,从而做到快、稳、准地得到实验现象。
(2)同一实验采用不同实验方案,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训练。
(3)各实验小组间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增进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1 在实验设计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为不同学生的思维出发点、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有所不同,教师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感到实验有探究价值,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应根据教学实际,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内容出发,加强启发引导,注意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平台,逐步提高实验的设计难度,稳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3.2 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验探索中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和问题,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但是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而应继续把实验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及科学发现的喜悦。让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
3.4 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进行物理实验也是独立思考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置,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
4 交流反思 总结归纳 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得出来了,那么如何分析处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什么物理规律,能得出什么结论,是这个实验的关键,也是这节课的关键阶段,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或者说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引导学生处理数据时要客观、实事求是。通过正确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推导出物理规律。对个别误差较大或错误的实验数据,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原因所在。教师要归纳总结,及时发现学生所思、所说、所做的合理因素,展示学生思维闪光点,集中分散意识,纠正片面错误认识,补进学生遗漏知识。
1 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物理课件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理论方面的专家李运林教授说:课件,这是指教学的应用程序.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利用程序设计语言,由教师编制的程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教育)教授王吉庆说:课件的设计者把自己对于教学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等用计算机程序描述.所以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课件不过是“用计算机程序描述”的教案.所不同的是一个写在备课本上一个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而已,先按教案编写脚本再根据脚本制作课件就成了大家遵守的课件制作流程.因此我们不能把物理课件“神化”成万能的东西,应该实事求是地来看待它的优缺点,而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不能不顾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而滥用物理课件,使我们的老师成为一个为它所累所困的奴隶.
1.1 物理课件并不是信息技术本身,不能划等号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我们不能把物理课件看成信息化技术的代名词,用物理课件上课只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由于有了电脑及其软件,才使得我们有可能把原本要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字和画用课件来展示和替代,甚至部分原本要用老师嘴巴说出的话也可以用配有声音的动画课件来取代,电脑及其软件是信息化技术的产品,用这些产品做出来的课件最多也只是老师的“帮手”或“助手”,并不能代替教学的全部内涵,也不是信息技术的全部内容.比如用数码摄像机进行即时演示实验(如摩擦起电、小球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等实验)的拍摄并投影到黑板、墙壁或专用放映屏幕上的相关设备也是信息技术的反映和体现,利用班级公用电子邮箱和QQ聊天以及建立老师管理的教学网站等网上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同样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或者说是传统教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所以说有没有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应该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考察,而不能光看物理课件这一个方面.
1.2 物理课件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进一步分析计算得出超重失重过程中的加速度的瞬时值,更深刻理解其本质.
设计说明 乘电梯时的超重失重现象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每个人都有所感受.要完整展示这一现象,可用台秤示数来显示,但示数变化不定,且瞬间即逝,难以观察.
用自制实验仪器模拟电梯上升下降过程,用小玩偶代替人,底部放置力传感器,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即时显示压力数值,并同时描绘出压力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简洁直观的展示出整个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形象体现超重失重现象.
结合图象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学生还可进一步分析瞬时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更深刻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所在.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我是叫物理课的老师,说实话,现在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真的是不怎么好。在以前的岁月里,有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这句话明显的已经过时了,被淘汰掉了。而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学生的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了。
不过我既然要教学生物理,那么我就一定要教好。教好物理的基础就是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来,那么教课就明显轻松许多,也更有成效。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将物理课教好,把学生带好,是我毕生工作的最根本。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二、指导思想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十六大的精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
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
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
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04.25—5.01期中考试
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
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
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
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
186.20—6.2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和电容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 (2)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为了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的:1、完成本学期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学任务;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3、本学期还要积极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多从其他教师身上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本学期从第六章到第十章共五章内容,都和电有关,可以说是初中电学部分的全部内容。知识系统性强,难度大,特别是第七章《欧姆定律》和第八章《电功率》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说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多做实验、多测试、多进行实践活动等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会应用知识。最后一章是关于电磁波和信息技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查资料,开阔视野。
三、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行事历如下: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
12.22~2.23开学工作,制定计划,准备教案
22.25~3.1进行上学期教学内容的复习及第六章新课教学
33.3~3.8进行第六章内容的教学工作
43.10~3.15复习第六章内容,总结、讲解习题
53.17~3.22进行第七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63.24~3.29继续进行第七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73.31~4.5复习第七章内容测试、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84.7~4.12进行第八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94.14~4.19继续进行第八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10421~426复习第八章内容,测试、总结
114.28~5.3讲解习题,复习第六章到第八章内容迎接期中考试
125.5~5.10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总结经验。
135.12~5.17进行第九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145.19~5.24继续进行第九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155.26~5.31复习第九章内容,讲解习题、总结知识
166.2~6.7进行第十章的教学工作
176.9~6.14复习第十章的内容,讲解习题
186.16~6.21复习本册书的内容,迎接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