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电器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现状;课程特点;兴趣化;理实一体;规范
汽车电器课程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中一直受到重视。本文表达了几位专业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到的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方法。
1 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其在汽车专业中的重要性
1.1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前,汽车的发展以机械设备为主。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车用电子控制装置越来越多,诸如驾驶辅助装置、安全警报装置、通信和娱乐装置等。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技术、微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控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电子控制系统已在汽车上普遍应用,并且向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1.2 汽车电器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学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判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能够读懂汽车电路图,学会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能根据具体电路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排除;对常用的电器设备能够独立地完成拆装和检测;能正确使用汽车电器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2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的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只是一种点缀。教学过程较为典型的有以下情景:
情景之一:在一块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电路图,老师对着讲了一节课,学生懒懒散散地听着,提不起精神;
情景之二:老师指着电路图上的某个元件问全班:这是什么?全班没反应,问第二第三遍时,才有少数学生小声回答;
情景之三:偶尔的实训课,学生们兴冲冲来到汽车电器模型前,东看看西看看,最后只剩下一片迷惘。
2.2 存在问题
2.2.1 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
汽车电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汽车电路图的识图基础、电源系统、发动机电器、车身电器、全车电路等9章,而且每个章节内容较多,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讲解是不可能的。
电器课程有些内容仅仅依靠理论教学课堂是无法完成,如全车电路图的连贯性很强,在教学生识读电路图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如果要连续上课,就会影响其它课程。
2.2.2 课堂互动少
由于课时的限制,任课老师上课时只注意教学进度,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互动。即使有偶尔的互动,也因为学生思维的不深入和注意力的不甚集中而无法进行下去。
2.2.3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
由于汽车电器课程逻辑性较强,特点突出,不同于一般课程,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任课老师一定要把汽车电器的特点讲透。
学生的层次不齐,课堂上有不听课的,有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讲话的。老师在上课时,有些时间浪费在管理课堂纪律上。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效果差。
3 汽车电器课程的特点
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了汽车电器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3.1 知识系统性强
汽车电器课程的内容安排有其自身的规律。
先建立识图的基础,然后,从电源系统开始,到发动机电器、车身电器,再到各个分系统,最后是全车电路,可以说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一规律也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如果重要的知识点讲解得不全面,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就会出现断层,就不能前后衔接。
3.2 实践性强
汽车电器课程与数学、物理课程有很大差别,不能只局限于公式的演练和定理的推导,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识读汽车电路图只是万里走出的第一步,下一步,必须对照电路图,认识每个电器元件,了解每个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搞清楚在汽车上的具置,正常运行的相关参数,出现故障的状态及其原因分析,解决故障的方法。总之,学习此课程,要多接触实物,实践、实践、再实践。
3.3 内容更新变化快
现代的汽车电器更新换代速度是几何级的,随着更加先进的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ECU、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相应地,汽车电器课程内容也随之不断更新,并且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4 提升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4.1 教学内容设置兴趣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学习劲头就足,就为学好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基本任务;另一部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把对汽车电器感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小组,即所谓的兴趣小组,围绕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很容易取得初步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这样,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利用一些课时专门教汽车电路图的识读,从系统电路到整车电路,从货车电路到轿车电路。这样上课时间不受45分钟限制,一个问题可以连续讲,学生也有兴趣连续听,直至听懂为止。
4.2 教学方法的理实一体化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达到教学方法的理实一体化:
其一,是理实教学场地一体化。
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教学现场合二为一,场地上既有电路图示教板等理论教学用具,也有整车等实训教学设备。学生坐下就可以听理论课,站起来就可以进行实训。
其二,是理实教学过程的交替化。
在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先教学生识读电路图,属理论教学,然后在教学试验台上设置一些故障,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工作原理的分析,从而排除故障。在电器试验台上的实际操作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在汽车上设置故障让学生分析排除。这样由理论(识图)到实践(排故障)由浅(电器试验台)入深(整车)的教学,实现理实教学过程的交替化,获得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其三,是理实教学成果的同步化。
兴趣小组的教学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在讲整车电路时可根据需要延长上课时间。同时师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多。因此,对汽车电路图这个电器理论教学的重中之重理解透彻。
在获得理论教学成果的同时,利用电路图分析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原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从而排除故障。学生在离校之前都能看懂轿车电路图和排除轿车上的常见故障。从而达到理实教学成果的同步化。
4.3 教学效果检验的规范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教学效果,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会保持与提高。
在汽车电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课题为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基本固定下来,多次应用,形成规范。此课程教学完成后,通过上岗证、中级工证、高级工证的考核,使之得到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电气 设备 课程 教学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教材方面的问题
1.1教材不适应本地区教学设备的需要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材是国家规划的通用教材,照顾全国各地的不同情况,教材中示例一般以东风、解放载货汽车以及桑塔纳、夏利轿车这些国内比较普及的车型为主,有些教材也对丰田、大众轿车的内容作了一些介绍。而这些车型有些中职学校大多没有,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不太适合本地区的教学需要。
1.2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内容的编写一般还是把汽车电气设备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系统、辅助系统等五大系统,有些版本还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和教学光盘。但这些内容过于陈旧,一是上述车型社会的保有量较少;二是汽车的电气设备已经更新换代,实现了电子式器件取代了机械式器件。
1.3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
中职学校的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材,无论哪个系统,都把系统部件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作详细的介绍。如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组成物质、工作过程的化学反应时内部离子的转移关系、工作特性曲线;发电机的工作特性、电子式调节器工作时内部电子元件的动作关系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理论难度很大,中职学生根本无法听懂。
2. 学生方面的问题
2.1学生的基础知识差
当前,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很多人没得参加中考,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电压、电流、电阻、磁场等基本的电磁概念,更不用说上课时常用到的开路、断路、短路、短接这些概念了,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晚自习时很多学生无所事事,在玩游戏、玩手机,抄作业现象普遍。这是由于他们基础差,初中就感觉是被“合格”的,到中职学校来学习也还是沿袭着原来的习惯,希望再一次被“合格”,很少学生能主动学习,特别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和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
近年来,笔者多次到汽车修理厂及4S 店实习,发现学校教学的知识和生产实践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与汽车修理厂及4S 店的工程师和一线修理技术员进行交流, 教师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先进的汽车电器知识, 将其补充到教材中去。其次,《汽车电气设备》课程要让学生读懂电路图为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电路图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利用电路图了解电器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通过电路图对汽车电器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建立最有效和简单的诊断流程。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1)构建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或项目引导下,将《汽车电气设备》理论教学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融于一体,学生在边学边做、教师在边教边指导的教学环境中完成项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达到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目的。
(2)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线,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练习。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讲解相关内容,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教材及职业能力的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重点、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一体化教学进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做详细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
(3)分配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间。教学的时间安排,一方面参照汽车维修企业检查维修该项目(汽车电器故障)所需的步骤与时间,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现有设备、场地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情况,采用半天(四个课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理论教学占25%,教师示范占20%,学生实际操作占50%,总结、评价占5%左右。另外,每一项目的教学时间只设定参考时间, 以方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2 采用讨论法组织教学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自主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小组长, 负责小组的活动。小组活动时, 教师一般不加干涉,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 充分交流, 争取达成共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 然后交给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间、小组间可以自由发言,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教师对细节进行归纳总结。只要老师引导得当,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 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不断更新和增加, 原有挂图、幻灯片内容很难与新的汽车电气系统相一致,不能反映出现代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而学校拥有的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实物多数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汽车修理厂、4S 店等实地收集相关的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紧密结合本地区实情,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职业院校汽车电气设备专业只有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该结合院校所用的教学设备紧跟现在社会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汽车电器”
一、中职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特点
“汽车电器”课程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必修课,实践性、逻辑性强,灵活性高,电路抽象。传统教学中,利用静态图片讲解工作原理,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工作过程;用实物演示电器设备拆装和检测时,因体积小、演示者站位的影响,学生看不清,也看不全面。特别对于电路图的识读,电器电路只用静态线路图来分析,视觉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往往是分析时没有头绪,检修时无从下手。
2.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对新事物、新观念易于接受,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但理论基础薄弱,眼高手低,自控力欠佳。
二、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新时期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该方法是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跨时段、跨地段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形象、具体和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教师也从主导者转化为培养学生思考、积极探究的引导者。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电器”课堂中的实施
1.课前预习,一睹为先
教师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拓展性的资料搜索。学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提前做好预习功课。以“汽车电器”教材中“发电机结构认知”为例,新课前的预习可以布置发电机类型、外观各适用于哪些场合等,并要求学生把结构图片上传到学习交流平台,大家共同探索如何拆装、选择哪些工具、如何工作等问题。可以根据自己所找到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则在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避免了部分性格内向的同学说话声音低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在平台上设计一套评价系统,统计参与讨论的学生人数、提问数、回答问题数等,以作为平时过程性考核的一个评价依据。老师通过该信息平台,在课前就能总结出大家对知识点的把握:哪些知识点大家已经掌握,授课时只要稍带提一下即可;哪些知识点只有小部分同学掌握了,课堂中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讨论等;哪些知识点基本上都不太明白,教师在授课时则进行重点讲授。明显地减少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实践之后再通过信息学习平台进一步验证、加深理解,理实一体无极限融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螺旋上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用多媒体将信息平台上已录入的汽车电器故障视频直接播放,声画并茂,生动直观,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故障现象,带着问题学习,既让学生明确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3.收集资料,自主学习
教师提供资讯平台,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网络终端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整理思路,写出诊断流程方案。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解决问题为线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4.分组讨论,协作学习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按照最合理最高效的原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案,参与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新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协作学习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发生碰撞,激发新知识、技能的建构。如在进行“汽车雨刮故障诊断中的的低速挡不回位问题”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汽车雨刮的结构认知、工作原理、电路识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再参与到解决该问题的小组讨论,亲身实践,尝试着去完成汽车雨刮低速挡不回位问题的分析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鼓励、肯定的方式加以辅的引导,把传统单向式接受学习变革为自主探究及合作式学习模式。
5.利用仿真,虚拟演练
随着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软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比如在进行起动机拆装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在软件的装配界面,按照合理的先后顺序,选择合适的工具,以移动零部件的形式将其拆卸或装配。只有按特定的顺序操作,才能完成拆卸任务,只有反复多练习几遍,拆装顺序才能牢记于心,工具的选择才能准确无误。在虚拟演练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6.动手实践,测试验证
经过虚拟演练之后,就完全有信心参与实战演练,不仅能减少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还能适当缓解实训资源的紧缺问题。比如启动机拆装实践操作,小组通过协商岗位分工,合作拆装,一遍之后再轮流换岗,每个同学反复多练几遍,达到限时熟练拆装。然后采取小组对抗,以又快又准为目标,最后将每个小组装配的启动机安装到汽车上,观察能否顺利启动,以此来进行验证。
7.客观评价,拓展延伸
将个人、小组、教师评价都录入信息平台,方便学生纵向和横向比较。有比较才能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考核每个同学的提问数量和质量,以及参与其他同学提问的讨论情况,客观评价,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库里,有很多与本次课题相关的拓展知识技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两个前沿知识供同学们讨论,达到知识的内化、技能的提升。
四、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汽车专业老师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技术水平不足,全面开发虚拟仿真软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教师工作量大,采用信息化教学,老师的备课量较传统模式是翻倍的。从课堂表面上来看,老师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所有工作都在课前准备好,除了传统的备知识、备学生,备设备工具,还需备信息资源,以及在课堂上出现的一切未知情况,都得有几套备案以灵活应对。表面上是“懒教师教勤学生”,实际上教师是一个忙着的“导演”。
五、结束语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具备自我教育、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探索。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信息化教学使传统的教学摆脱了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拥有自主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徐 健.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0):223.
[2]张竹厚.网络环境下中职“汽修”专业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11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65-02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国家级示范校的建设,努力提高职业学校的整体水平。如何提高中职生汽车专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中职汽车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人才。
一、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中职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接受的都是知识目标的教育,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力不从心。随着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1.没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能操作实训
很多教师认为,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专业知识讲全、讲透了,才能到实训车间实训,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才不出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先学习后操作的方式对中职生的能力训练效率很低。
2.片面认为专业知识越多越好,越全面越好
有些专业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来中职学校读书,目的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并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盲目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殊不知,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够用即可。
二、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阐述新的教学模式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采用对比来讨论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首先展示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再展示新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从中看出新旧模式的巨大差异。
案例:蓄电池的检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1.传统教学模式
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下:①课堂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汽车电器概述;②引入这节课的新知识:蓄电池的构造、原理、使用与检……③讲解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看PPT、看图片动画;④讲解蓄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检测过程、看PPT、看图片动画;⑤课程总结,布置实训内容,安排作业。
2.课程教学模式点评
运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中心,由概念知识引入,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分阶段实施,方法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习主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
3.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中职生特点,围绕课程的能力目标,引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来组织这堂课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确定本次课的能力目标:①掌握蓄电池检测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②根据蓄电池的故障现象,分析原因,诊断排除故障。新模式下的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先通过汽车常见案例或情境来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入这堂课的新知识。
(2)项目任务的设计。教师将该课程涉及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划分成若干个项目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解决问题的目标。下面就蓄电池的检修为例,将项目“蓄电池的检修”化分为两个任务模块。任务一:蓄电池的结构与检测;任务二: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项目小组人数:5人。
项目目标:通过制定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步骤,使学生了解蓄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蓄电池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实车上蓄电池的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诊断流程。
项目设备:捷达轿车、蓄电池检测工具、汽车仿真软件。
(3)讲授新内容。教师选取与项目任务所需知识相关的案例或情境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通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讲解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检修流程。例如,一位捷达车主反映,其汽车蓄电池最近几天充足电并使用良好的情况下,第二天汽车蓄电池的电压明显不足,转动无力,打不着。维修师傅初步检查后发现其车起动系统正常,蓄电池的正负接线桩也接触良好,发电机的工作输出电压也正常。①根据你所掌握的蓄电池工作原理,判断蓄电池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是什么?②为了更全面、准确地确定蓄电池的性能,请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应包含哪些方面,具体流程如何?
(4)项目任务实施。学生可以先在汽车电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操作,教师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捷达车上实际操作,教师全程监督、评价。以项目一为例,实际操作任务安排如下:
任务一:蓄电池的结构与检测。
实车上拆下蓄电池,清洁电缆和紧固件、检测、加注蓄电池电解液并安装蓄电池回车。
活动记录、检测结论总结:①清洗蓄电池、极桩和各部件时要使用哪些工具和仪器?②如果蓄电池需要补充,应加注什么水,加多少合适?③如何有效确定蓄电池液面高度,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检测电解液密度,检测标准是什么?
(5)项目评价总结。先由各小组成员自评、互评,教师再对学生的项目任务工作过程进行检查、点评,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和今后实际应用的知识。
4.新的教学模式点评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组织教学,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运用案例或情境教学法传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业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实践证明,在汽车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可以使专业知识脉络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团队协助精神。
三、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要求
1.实践过程应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中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学生课堂能力目标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
2.教学实践过程应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学生的技能水平
中职生能力训练的载体不是课本上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公式,而是未来实际工作上遇到的项目和任务。这就要求汽车专业教师要熟悉职业岗位,以及汽车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任务。
3.新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新教学模式后,学生专业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且专业能力和知识得到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主动配合教学,而不是观望教师的“表演”。
中职汽车专业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在中职汽车专业课程中引用新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校就初步具备企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人才培养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2 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再次刷新全球纪录,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工业更多的是“引进来”,如何“走出去”,确保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成为政府和科研学者关注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促使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此相适应。
1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入WTO之后,汽车工业高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将拥有以及使用汽车。在汽车消费市场慢慢扩大的背景之下,汽车普及程度逐渐提升,社会对于汽车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维修以及检测等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在学校教育上应该为社会和地方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机械行业之中已经变为名列前五位的支柱产业之一。
2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1以研促教,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
通过专业建设研究,带动学科的建设研究。在规划本科专业建设时,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该学科的生长点和原有的专业优势,使学校有限的师资、实验设备等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科又是专业生长的土壤,学科布局合理,又能为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条件,因此又要以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为根本。
2.2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我们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错位竞争,拓展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形成专业的办学特色。基于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3课程体系设置的革新
以“车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通过与对口企业面对面交流和总结社会用人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分析现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疏理出适应车辆企业的专业技能方向,以专业技能方向为经脉,论证分析完成各方向所需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课程之间的前驱与后续关系,然后将其整合形成课程体系,最终创造出以专业技能方向为逻辑主线,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车辆基础课程与实践的联系。《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及《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最基础的主干课程,与汽车四大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及车身,直接紧密联系。针对这几门车辆工程基础专业课,教改的内容包括:增加感性认识,在低年级开设《汽车概论》课程的汽车结构认识实验,接着配合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课程进行部件、整车的拆装、检测,并安排到工厂实习,进一步接触更多的车型,同时安排驾驶实习,通过驾驶的体验,更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实车的测试、诊断、实物实验台的仿真动态检测及录像影片资料的观摩,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强化应用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不仅涉及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传统机车车辆,而且注重高速动车、轻轨、地铁等新领域。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校企联合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最好的途径。校企联合创办的实践基地,既可以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所,又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确保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2.5建立竞赛型创新团队
大学生创新团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相互协作进行创新活动并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群体组织,是学生发展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目标”,不断促进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3结语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汽车工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车辆工程专业人员重视对于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从人才的角度入手,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志军,訾琨,朱涛.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
[2] 易克传,陈皓云,董福龙.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1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多媒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强的特点,可以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汽车电路和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来说,很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例如发动机起动系统、电源系统、控制系统、ABS、汽车主动悬架、汽车四轮转向、安全气囊等,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动画等来表达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学生理解,这样学生既能增强感性认识,又能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加深理解,还能节约老师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的效率。[1]
2充分利用现场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能力目标的完成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所讲的课程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将理论上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尤其是通过演示汽车电器各个系统的工作过程、观察工作现象、拆装系统等更有助于学生对各个系统的原理、结构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上体现实用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模块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始终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的教学思想,在开展理论实践教学之后,安排整块的时间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即按照实际修配工厂的模式让学生去体验将来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对于拥有汽车电器实验室和汽车实训场地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汽车实物进行讲解和操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讲解也比较方便,直接指一下位置或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从多方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的提高打下基础。如电源系统这个模块的学习,在理论环节中讲解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原理和电压调节器的工作原理,但是学生很难理解交流发电机如何产生汽车所需的直流电,以及电压调节器如何稳定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在现场教学中,通过对发电机结构拆装,电压调节器的性能检测这两个项目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能够对电源系有感性的认识,继而为培养和提升后续相关系统实践技能做准备。[2]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就应灵活地采用实物、模型、电动示教板等,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克服教师唱“独角戏”、搞“满堂灌”的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体表现为:①制定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其他实验教学文件;②配备实践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③要求学生认真复习,独立完成实验,并按时写实验报告;④要求学生在实训完,对每个模块进行总结。
3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案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教学过程中从直观的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学边做”或“先做后学”的方式。[2]运用案例教学,将汽车电路系统检修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故障引入到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对故障的分析、讨论以及模拟实战来获得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教师应能模拟案例故障,进行故障设置与排除以便能深刻体会故障排除的方法、步骤,了解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只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从案例引出实际问题,一般应在讲完汽车某一个系统或某一个章节后采用。
(1)引入案例
首先教师将案例的车型、故障现象及特点等信息向学生进行介绍使学生对故障出现的情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此时先不向他们介绍故障诊断和检测过程,而是由他们自己去分析并确定解决方案。
(2)讨论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故障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对方案的可行性作进一步交流、探讨,最后确定最佳方案为实战做好准备。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各小组内部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确定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不必参与其中只需进行必要的答疑。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言陈述本组对案例的分析过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祷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如果讨论时,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教师一定要及时纠偏。如果遇到“冷场”,则教师应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若发现学生看法有错误教师不必直接指出错误,此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同时要提醒学生,应注惫倾听别人的分析和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总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墓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实战检验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所确定的故障解决方案只停留在理论上,能否运用该方案将问题顺利解决还需要通过实战的检验。
首先,选择与案例一致或接近的车型,在该车上模拟出故障。准备好检测及诊断用的仪器、设备。
注意要强调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事故同时提醒大家一定要规范操作按照对待实车一样排除故障并且在排除裱障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一边做一边讲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可以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操作,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了解整个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先挑选一名或两名同学先让他或他们排除故障。一般来说在故障排除过程中并不会很顺利,必然会攀露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要鼓励大家多思考激发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胆,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参与其中。当他们在故障排除过程中出现错误或陷入困境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该如何做,而是先让其他同学提出看法以此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惫让他们在文流与合作中逐渐把问题解决。在这一阶段,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训练了他们如何去思考怎样去说、去做。
(4)总结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体会,通过这个案例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发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对一些可取之处应予以表扬另外要提出解决故障的合理方法和步骤,此外对出现的操作失误、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应认真剖析并予以纠正。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学科带头人与首席教师”;“一期一技,每技过关”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不断地变化,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也在变化,为适应这种需要,人们的能力在提高和扩展,现代社会要求人的能力有以下三个方面: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就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创立自己的“SOP”。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实训项目的标准操作步骤和程序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以规范和指导学生的操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实训教学中的操作过程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多样、生员结构复杂,有年级的差别、有中职和高职的差别、有常设班和工学交替班的差别、也有正常班和分流班的差别、还有长线班和短期培训班的差别而短期培训班又有农民工和学生工的不同。这给教学安排带来极大困难,教师授课也十分为难,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双证书”制度,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全,以此推动“项目教学法”
二、实行“学科带头人与首席教师”制度
对专业理论课用“实验SOP”加以规范,如电子线路16个实验、电工基础11个实验等,对专业课用“课题SOP”加以规范,如第一学期的“课题SOP”是电工基本操作,第二学期是电子技能操作,第三学期是黑白电视机维修,第四学期是彩色电视机维修等,以此来落实“项目教学法”。
三、以“项目教学法”来推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从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艰深苦涩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都不太感兴趣,教师花很大功夫,但收效甚微。通过“项目教学法”把理论知识用一个个鲜活的实训项目串起来,同学们在做具体实训项目中缺什么再补什么。比如《电子线路》课程,可以利用安装稳压电源、放大器、声光控灯等需要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坚持“一期一技,每技过关”制度和开展“技能节”、“工学交替”等活动,多种形式来检验“项目教学法”
对初二分流班通过安装音乐门铃和声光控灯座等小制作来检验、对正常班学生通过电视机维修、空调器维修、卫星电视搜索等来检验、对短期培训学员用焊接技能、厂方要求技能来检验。对“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安排到东风汽车公司二十多个专业厂、十堰市通达集团、十堰市太平集团公司、湖北汽车电器厂、十堰市汽车检测站、十堰市人商集团等市内知名公司企业及市外广州中山市TCL空调器有限公司、深圳花都工业园、上海昆山机械厂、苏州英格玛(中国)有限公司、武汉东风汽车基地等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企业来检验。对高职大专班学生通过电路设计与安装、应用电子制作如制作抢答器等形式来检验。
五、严格“考工”制度,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式来保证“项目教学法”
我们在对全体毕业生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时,严格标准(尤其是应会操作考试)。借此来检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效果。
总之,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其中设备资源我校已通过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解决),在我们的专业教学中合理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改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被动和综合能力差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实践,我认为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改革问题
无法过多压缩文化课(会造成部分教师无岗),多开专业课和专业实训课。
2.教学难度问题
是以大纲的要求还是按学生实际能力来组织教学?
3.项目教材问题
校本教材需要教师自主开发,而购置的教材与本校的实训机型有出入。
4.师资质量问题
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奇缺。
5.教考分离问题
培训由学校完成而考试则应依托各行业协会实行。否则,自教自考会影响效果。
6.班级人数问题
【关键词】汽车空调;教学策略;中职教育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不断受到重视。其中汽车空调作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在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中得到了诸多喜人的教学成果。笔者拟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的技师学院汽车空调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一、汽车空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1)课程任务不明确,学校忽视教育与行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课程模式基本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没有真正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学校以职业定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2)课程开发的过程封闭,校企深度合作的n程开发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专任老师,行业、企业没有实质性地介入课程内容的开发。学校只通过一些企业调查表的资料考虑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实际,若能将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学校与其一起讨论、论证课程的开发设计,笔者认为开发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实效性和前瞻性。
(3)课程核心载体模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本质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小组或团体形式完成任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载体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我校目前的《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没按照具体“故障现象”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二)场室和设备问题。
1.汽车空调检修一体化教学场室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配备学生查阅的资料和信息资料站,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及辅助耗材缺乏等。
2.汽车空调课程的教学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践,忽视实操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差,走向社会后往往会说不会做。教学内容方面仍显陈113,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企业急需的汽车空调检修人才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的故障。师资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熟悉企业生产实际。职业院校能够承担汽车空调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训设备方面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实操教学需要,使实践操作受到局限,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空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确定项目任务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由教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汽车空调》的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分成五大模块。分别为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并通过十个项目任务来完成课程目标。
(二)制定计划阶段
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与排除”项目时首先让学生设计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并确定造成制冷不足故障造成的可能原因。讨论需要检测的部件及小组成员的细分工和岗位转换。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的制定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计划实施阶段
在学生确定小组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成后,让他们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单的前期必要的知识储备。为了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情况,设置情境模拟。通过高低压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高低压侧的压力,学生在检测时互相交流,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做出正确的判定,明确造成制冷不足的故障原因所在。各组交流故障诊断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辅助得出最优的故障诊断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比如分析制冷不足的可能原因中,制冷剂量过多和过少都能导致制冷剂不足。学生通过σ焊稍锲康氖右捍凹觳橹评浼恋牧渴蓖往制冷剂现象及故障原因对不上,导出错误结果。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及时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收获各种可能引发造成制冷不足的原因,结合实车就车诊断,按照合理的诊断流程,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分工,判断故障所在,找出故障原因,验收项目成果。
(四)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对项目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例如在检查制冷系统各种故障时都局限在通过专用的仪器仪表去检测,如万用表、高低压压力表、检漏仪、真空泵等等。很容易忽略掉简便的诊断法即感官法。在很多种情况下通过感官法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对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中,教师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明确教学内容,以真实“故障现象”作为学习项目的载体,以具体情景作为检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及实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中,实行的是分组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否则项目教学无法进行。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我深刻体会到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学生对于制冷剂不足能够较快的掌握,因为这种形式能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聚合在一起,整体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化了对于理论知识的钻研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探索精神。使学生懂得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汽车空调》 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改革及实施需要实践来逐步探索来能更好推进的。作为教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明确课程性质、 同时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单艳群(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电控及空调系统教育研究。
(一)汽车电工电子的内容及特点
汽车电工电子作为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与汽车相关知识结合得比较紧密,其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及其控制、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一些重要的元器件和电知识。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尤其是磁路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肉眼根本看不到磁场的存在,只能去想象或者通过仪表读出最终结果。
(二)汽车电工电子的重要性
汽车电工电子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好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础。在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汽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不再枯燥,变成一堂生动的艺术课,一堂生动的电学赏析课,有效地改善教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是我们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的重点。针对这些问题,就对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通过具体的实物,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要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汽车电工电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认识不足,脱离实际
有些教师一味抱怨学生素质低,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抱怨,而是需要拿出具体的方案来应对这些问题。面对生源素质普遍降低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根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做到与时俱进。如果还是一味地去讲理论,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那学生出现厌学、旷课、睡觉、玩手机的情况都是正常的。
(二)对实验、实训课程认识不足,思想保守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教师很多时候往往以为各种实验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忽视体验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将其视为课堂理论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的延续,没有给学生较好地传达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信号。直接导致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形成综合性或者整体性、全局性效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
(三)对实验、实训投入较少,设备陈旧
汽车电工电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以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小规模电路结构及其组成的各种功能电路基本层面上。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实验设备,使学生真正主动去学,积极参与项目教学,逐渐地培养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汽车电工电子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和后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这就对我们的实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购进的学生实验用设备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四)对教材编写、教师继续教育投入少
目前汽车电工电子的教材版本比较多,但是分析各种版本的教材,教材中很多的知识已经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甚至是60年代的,甚至已经被淘汰的东西。这样直接导致学生怀疑我们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在教师培训这一块,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导致与企业的脱钩、与应用教学的脱钩。
三、教好汽车电工电子课的策略
(一)备学生,讲好课,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重要的,以前在很多文献里关于教师如何备好课讲得很多,但是如何备好学生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要每个学生做到能懂,无疑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所以备学生就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较强的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的教学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地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地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教师可以细致地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再给学生仔细剖析,解释这个元器件在汽车哪个部分会应用,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学生以对整个框架有了了解,并且通过具体生动例子,体会到电工电子技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会更好地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三)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汽车电工电子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培养学习听、看、做、记、想的能力,更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安排学生通过具体的汽车发现认识这些元件。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的安排给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要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求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下企业,多交流,勤分析
学校的教学资源必定是有限的,在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具体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汽车总装车间电路部分,要学生到汽车生产企业一线看到课本所学知识具体的应用在哪。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了解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这样一来,通过厂中校,要学生理论联系实践。通过企业的具体观察后,教师要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分析现有的汽车电路,提出为什么这样,这样做的好处,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能不能进一步的优化等等,要求每个人写出自己的看法。
(五)多上网,查更新,购设备
因为电子器件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很多知识没有写入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多上网关注最近的技术发展情况,及时地讲给学生,分析发展方向,课本只能成为我们一个工具,不能过多地依赖教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元器件和设备也要及时更新,做到站到学科的前沿。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