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腊八节诗句范文

腊八节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腊八节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腊八节诗句

第1篇:腊八节诗句范文

  2022春节大扫除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来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会为我们精心熬制一碗粥。母亲的粥很简单,一把白米,几枚红枣,外加一小把杂粮。母亲常说,这粥中自有一番道理,只是寻常人难以品到。

  总是觉得母亲说得过于玄妙,这粥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一把米,几枚红枣而已。见我这样说,母亲说:“你啊,还年轻,自然品不到这其中滋味,等再多一些磨练,也就知道这尘世间的酸甜苦辣了。”

  每年的腊八节,母亲的话总是最多。只是在我看来,这粥固然好,可如若每天都喝,势必让人受不了。于是,还是喜欢时常去餐馆大吃大喝,还是喜欢让自己为了所谓的名与利而奔忙于职场当中。

  时间久了,竟让人有所难言,不仅内心深处煎熬,就连身体也跟着不对劲。一把白米,几枚红枣,外加一小把杂粮,母亲将粥熬好给我送来。那一天,她对我说:“饮食素淡一些,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免受病痛的困扰,尘世上的事情看淡一些,就可以让我们内心得到安宁。”

  许久想不开的我,没想到母亲的几句话便让我的心结打开了。原来这尘世间的一些道理,竟在这一碗小小的粥中。凡事看淡一些,就可以不为此而身心疲惫,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

  那一年的腊八节,因母亲的一碗粥而让我有所感悟。人世间的一些东西,有多少是我们所需要的,又有多少是我们所不需要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为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而去争去抢?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平淡地去看待一些事情?

  2022春节大扫除的心得体会范文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2022春节大扫除的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我们这里的“扫房日”,家家都要打扫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落落的。

  岩岩爸爸和妈妈刚吃过中午饭就开始干了,岩岩表现也很好(他在乖乖的睡觉,而且睡的很好,给妈妈时间干活)!爸爸把房子的每个角落的灰尘都扫的干干净净!妈妈也把玻璃和门都仔仔细细的擦了一遍又一遍,等岩岩醒来,家里变的好干净啊!这才有点像快过年了嘛!妈妈抱着岩岩看爸爸继续干活,岩岩好高兴了,在妈妈怀里又蹦又跳的,好想去找站在高处干活的爸爸。妈妈就哄他说:“宝宝乖乖的和妈妈玩,等我们岩岩长大了就可以帮爸爸干活了!”小家伙就和听懂了一样,和妈妈一起到旁边玩了!

第2篇:腊八节诗句范文

[关键词]民族旅游;民居生活方式;维度选择

[中图分类号]F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77-02

一、民族旅游及其影响

民族旅游是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及生态环境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是一种感受和体验民族风情风俗和文化的旅游形式。随着社会的开放,民族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已成为一种大众的文化旅游活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民族旅游是民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体现了旅游者与民族旅游地社区居民和旅游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主客关系。在这种主客关系中,旅游者和民族旅游地社区居民分别受本民族文化的不同影响,显现出不同的价值体系。而旅游活动是一种离开旅游者常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活动,这为旅游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文化和社会交流创造了一定的可行条件。这种交流是直接而迅速的,但由于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社区居民对旅游者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相对来说,作为被访问者,社区居民会不断地接待来自各地的旅游者,与旅游者的接触则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特征,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文化碰撞里,社区居民受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旅游者所受的影响。?q?

20世纪80年代,拉萨市旅游业开始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旅游产业已成为拉萨市乃至自治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大昭寺自古以来都是拉萨的心脏,围绕大昭寺而建的八廓街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为止依然居住着大量藏族居民。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八廓街一带已成为拉萨旅游业发展最为快速和兴旺的区域之一,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直接的文化对撞必然非常激烈。可以想象,八廓街旅游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在这几十年间必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其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旅游者对当地居民产生的影响也是必然存在的。

二、生活方式的理论和概念

生活方式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从学术渊源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斯韦伯等学者最初涉及“生活方式”这一理论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概念,而生活方式是作为与生产方式具有紧密联系的概念提出的。继马克思之后,韦伯和凡勃伦开始从消费方式的角度关注生活方式,认为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可以区分不同地位的群体,成为把生活方式当成消费方式研究的渊源。我国学者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从对20世纪80年代生活方式的大讨论到90年代的应用研究,已逐步走向理论化。

学界普遍认为,对于生活方式的概念,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生活方式概念认为,人们的生活领域应当涵盖劳动生活、政治生活、物质消费生活、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交往生活、宗教生活等广阔领域;狭义的生活方式概念主要把生活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如物质消费、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等,或简单地指衣、食、住、行、乐领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是,仅指由个人情趣、爱好、嗜好、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和特殊的生活习惯、风度、气质等。但是,这种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和使用仅限于特定的情境之中。?r?

生活方式的概念实质上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它主要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s?本文所涉及的特定民族区域的居民生活方式,应该是指在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下,这一区域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的总和。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方式的形态显得更加依赖自然生态环境,通常,不同的生态自然环境会使生活其中的居民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突出的一点是,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体现,同时也体现在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精神方面,甚至因此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

三、旅游业影响下拉萨市八廓街居民生活方式的结构和特点

(一)生活活动条件是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总和,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八廓街居民的生活活动条件主要是居民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生活资料以及社区街道所提供的相关社会资源。作为拉萨市的核心旅游区域之一,八廓街不仅仅具有生活区的功能,而是成为拉萨市社区旅游的一部分,即将八廓街作为一个旅游社区,以八廓街独特的景观、环境和文化积淀为依托,以八廓街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为主导,在社区内进行旅游相关活动的旅游开发形式。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的生活方式必然受到旅游开发的影响,其生活条件除一般意义的个人生活资料以外,还应包括旅游业开发所带来的各项社会条件。?t?

(二)生活活动主体是生活方式结构中的核心,是生活资料的消费者和利用者

生活活动主体既可以是个人、家庭,也可以是阶级、民族和社会。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能动性,对于个人主体来说,即便是在相同的外在客观条件下,同在一个居住区域的不同活动主体之间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导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是生活活动的动因,指导主体的活动方向,是生活方式选择的主要精神来源。八廓街的主要居民为藏族,受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藏民族的价值观体系具有独特的宗教和民族特色,这种独特性也是吸引大量旅游者赴藏旅游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它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不断变化的新特点。

(三)生活活动形式是生活活动主体与生活活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形式是客体和主体交互作用后显现出的状态和行为,使生活方式表现出其可见和相对固定的各类特征,从而区分不同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判断某种生活方式的优劣。在旅游业对八廓街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之前,这些居民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信息来源有限、消费方式和收入结构单一、交往方式相对封闭、就业渠道狭窄等特点。对旅游业影响下的八廓街居民生活方式的考察,就是要考察旅游业兴起后,他们的生活活动形式,即在家庭日常生活、收入和消费、闲暇时间安排、人际交往以及传统民族习俗和宗教生活等一些能够突出旅游业影响带来的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四、基于旅游业影响的拉萨市八廓街居民生活方式的维度选择

生活方式的特性复杂,在范围上具有很大的丰富性,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与情感,主体与客体等各方面的对立和统一。生活方式在人们从事活动的过程中凝结成一些模式,如劳动活动、消费活动、闲暇活动、社交活动。从这些活动中相应地凝结出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交方式,?u?这些方式形成了生活方式的要素,成为评价生活方式的显性指标。所以在考察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时,要把握特定人群活动中所凝结出的模式和要素。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考察旅游业发展对拉萨市八廓街居民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本文更为关注在众多的生活方式要素中,有哪些是由于旅游业的兴起这一外界因素影响,更易产生变化,更具有代表性。

根据前文对拉萨市八廓街居民具体生活方式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笔者在研究旅游业发展对这一区域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时,结合旅游业影响和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成果,试构建以下六个指标为生活方式维度进行研究:

(一)家庭日常生活方式

考察内容涵盖:住宅和居住环境,包括生活资料占有情况,是否因旅游业而将住宅作为他用等;家庭和教育,包括家庭成员中是否有成员直接参与旅游业等;日常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出行习惯等;度日方式。

(二)经济方式

考察旅游业发展是否提高了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包括考察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就业渠道以及是否与旅游业兴起有关。

(三)闲暇生活方式

考察居民的闲暇生活是否因为旅游业兴起而更为丰富,内容包括日常闲暇时间长短以及休闲场所、方式和内容。

(四)人际交往方式

考察居民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否在旅游业影响下变得更为开放,内容包括人际交往习惯和与游客交往的程度。

(五)传统民族习俗和宗教生活方式

考察旅游业兴起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内容包括居民的服饰、语言、传统习俗、、宗教习惯是否因旅游业影响发生改变,并评估影响程度的大小。

(六)对旅游业影响的感知

考察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进入的感知及满意度。

[注释]

?q?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r??t?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43页、第44页。

第3篇:腊八节诗句范文

[关键词]炳灵寺;非物质文化;花儿;佛教祭祀活动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046-04

从《法苑珠林》记载的“晋泰始年”(265)算起,炳灵寺石窟已经具有1700年的历史,它在中国佛教史、考古史和艺术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炳灵寺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角厮罗、宋、西夏、元、明、清等10余个朝代,先后有羌、乞伏鲜卑、赫连勃勃、吐谷浑、秃发鲜卑、吐蕃、角厮罗、党项、藏等民族在这里进行开窟造像、建筑绘画等佛教活动,代表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十分丰富:计有窟龛216个,各类佛教造像815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各式佛塔56座,藏品400余件。除这些有形的文物之外,还有内容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炳灵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花儿与花儿会,二是各式各样的佛教礼拜和祭祀活动,三是嘛呢经和唱嘛呢。

一、花儿与花儿会

花儿又叫“少年”。俗话说:“陕西的乱弹(秦腔),河州的少年。”河州花儿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汪鸿明先生在其论著《花儿史论》中论述了花儿的形成过程,从“羌族舞蹈彩陶纹盆―北宋吐蕃‘踏歌’―元末莲花山‘唱山’和明代花儿的全面成熟―清代光绪七年(1880)《马五哥与尕豆妹》歌曲为标志,到同治以后河州花儿 ‘出门人的歌’的全面繁荣这一历史脉络,分成了花儿的孕育、形成、成熟、繁盛‘四部曲’”。河州花儿的大唱时代是从明代开始的,如明代万历年间,诗人高弘在河州任职时写下了“青柳垂绿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涧花儿断续长”的诗句,证明早在明代时花儿已经在河州大地上流行了。

花儿在乡间又叫“野曲”或“山歌”,是相对于酒曲、宴席曲或秧歌曲这样的“家曲”、“家歌”而言的。顾名思义,花儿是一种在山野里对唱的情歌,河州人忌讳在家里、村上或不同辈分之间唱花儿,有花儿是这样唱的:“论起个班辈是尕西娘,背把身花儿(哈)漫上……庄子里少年(哈)漫不成,老汉们听见是骂哩。”这就形成了许多专门对唱花儿的会场,又叫山场。而有相当多的花儿会场,就依托于庙会,比较有名的有青海七里寺花儿会、老爷庙花儿会等。庙会既是佛家举行祭祀活动的场合,也给青年们提供了以歌传情的场地。清末一位河州诗人在《前松岩古风》诗中写道:“老僧新开浴佛节,八千游女唱牡丹。”诗歌描绘的是在寺院浴佛节上唱花儿的情景,炳灵寺花儿会就是诸多寺庙花儿会之一。

在炳灵寺的历史上,凡在举行佛教活动的日子里,均有不同规模的民间花儿聚会。经过长期的演变,炳灵寺的花儿会主要集中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端午节和腊八节三个特殊的日子,其中端午节花儿会名气最大、最有特色。端午节花儿会共举行三天, 如果遇上天气晴朗的日子,赶会场的人有数千之众,场面非常壮观、热闹。

有几首花儿是专门描述端午节花儿会的:

三月里去了四月里来,

五月的端阳(哈)过来。

戴上个荷包了上山来,

心上的花儿(哈)漫来。

三月里去了四月了来,

五月的端阳(哈)过来。

大殿里甭进了会场上来,

一对的荷包而戴来。

三月了叩头四月了拜,

端阳上烧一柱香来。

一对的尕妹子好身材,

凤凰把展翅地过来。

端午节虽然不是一个传统的佛教祭祀日,但是花儿会的形成与炳灵寺的佛教活动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一是炳灵寺位于小积石山中,气候清凉宜人,端午时节山中各类花卉竞相怒放,是人们到山中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二是正好赶上春播已结束、夏收尚未到的一段清闲的日子;三是前来喝炳灵寺特有的药水泉的药水。

农历四月十五和腊月八花儿会则是借助于炳灵寺两个传统的佛教祭祀日举行的。四月十五是炳灵上寺的主要法会,场面非常壮观,可以说是端午节花儿会的前奏和预演。腊月八是炳灵下寺的主要佛教活动日,虽然时节正值隆冬,但花儿歌手们的雅兴丝毫不减。

炳灵寺花儿属于河州花儿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汇集了北乡、西乡、东乡及部分青海花儿,令调多样,词曲丰富,既有河州花儿的共性,又独具炳灵寺地区魅力。炳灵寺花儿在韵律上既有北乡花儿一曲三迭的特点,也有西乡花儿深沉高亢的风味,又有东乡花儿婉转悠长的魅力,更有青海花儿缠绵不尽的情调。在歌词方面,与河州其他地方的花儿相比较,炳灵寺花儿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被赋予了太多的佛教哲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花儿这种传统的民间文化在炳灵寺找到了结合点,糅合成了独具个性的炳灵寺花儿。它往往以炳灵寺的山水景点、历史人物、佛教故事或佛学哲理起头,然后才转入所要表达的正题。例如:

大佛爷坐的是炳灵寺,

背靠了崖

面对了一座的花山。

阿哥们唱的是曲不是,

尕妹妹听

劝化把人心的少年。

八丈八尺的大座佛,

三丈嘛三尺的睡佛,

爷的面前你实话说,

佛爷们保佑的你我。

炳灵寺既是一块佛教文化的圣地,更是一块花儿的乐园。花儿在炳灵寺攀上了佛学这棵大树,开放得更加娇艳多姿,更具有生命力;而花儿使高深玄妙的佛理趋向通俗化、民间化,以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教义,进而达到宣传教化的作用。有些花儿流传几辈人经久不息,可谓是炳灵寺花儿的经典之作。例如:

炳灵寺上的药水泉,

桦木的勺勺(啦)舀干。

喝上个药水百病散,

高兴着漫了个少年。

花儿会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花儿歌手出口成章,信手拈来,尽情挥洒,使炳灵寺的佛、菩萨、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著名景点、山山水水,甚至高深佛教思想都变成了优美动听的花儿,绽放在人们心中。花儿也成了炳灵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佛教礼拜和祭祀活动

为纪念和庆祝一些重大的佛教节日,数百年来,炳灵寺每年举行一系列的法会或善事活动。

(一)祈愿大法会

正月祈愿大法会又叫传召大会,藏语称为摩郎钦摩。正月初八始至十五止,共举行8天。每天上午八时,全寺僧众在大经堂诵经,并接受布施。每天诵念的佛经有《四皈依经》、《无上供养经》、《十六尊者经》、《长寿经》、《白度母经》、《多行经》、《普善经》、《沐浴经》、《超度保佑经》、《供养曼荼罗经》等10余部。同时,举行盛大的祭神和跳会活动,场面十分壮观。

到了正月十五下午,总法台和五个沐浴佛的僧人,在大经堂门外落成的法床上诵经,前面放一小桌,桌上供沐浴佛像,举行沐浴仪式。僧俗群众先在法台面前做忏悔,然后举行一系列法舞表演。僧官点香引路,在“执事”和乐奏声中,把总法台迎至事先搭好的大经堂门外会场里的法床上。同时,从护法堂里把准备好的食神端上,另有二法台坐在总法台前面较低的法床上,随僧分列左右,法僧拍咒念经。紧接着,化了妆或带着假面具的以阎罗王为首的六臂护法、财神、海兽、狮子、四个阴阳鬼,以及戴着鼻环的阿扎拉、毛老僧、黑鹰等,各执法器,从护法堂鱼贯而出,在会场里表演各种法舞。法舞表演结束后,有二法台端着法床前的降魔食神,化神户法列队紧跟在法乐声中来到会场西郊,经过一番做法诵经,将食神掷于熊熊烈火之中,法会结束。

(二)纪念释迦牟尼法会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炳灵寺都会举行隆重的法会,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入胎、成道、成佛和圆寂。这一天,僧人们做法念经,主要诵经有《五大护法经》、《上师供养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弥勒菩萨行愿品》等。寺院周围几十里的僧俗群众,前来拜佛转经轮,以求吉祥。遇到气候干旱的年份,僧俗群众还要在活佛的带领下抬着《大藏经》祈雨。

(三)晒佛节

晒佛节是藏传佛教寺院特有的一种佛教祭祀活动。炳灵寺的晒佛节方式独特,独具魅力。每年从六月初四开始,诵经两天,主要念《十六尊者经》、《佛赞经》、《沐浴经》、《五卷菩萨经》等。初六上午开始,在炳灵寺上寺海螺山下和炳灵寺下寺新寺台两处举行晒佛仪式,所晒的佛像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和弥勒佛三尊,每年依次轮换一尊。佛像在布上彩画而成,高约10米、宽约6米。晒佛时将佛像悬于事先选好的晒佛坡上,由总法台率领众僧列队成行,手持各种法器,诵经奏乐。晒佛一个时辰后,又抬上弥勒佛塑身绕佛转一周再供于原处,众僧齐颂《吉祥如意经》后晒佛活动结束。

(四)诵经佛会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纪念宗喀巴圆寂,炳灵寺都会举行盛大的诵经佛会。全寺僧众在大经堂诵经念佛,主要念《无上供养经》、《佛赞》等。晚上,在经堂、佛殿、昂欠、僧舍房顶上敬献酥油灯,万盏法炬照彻夜空。

(五)水帘洞法会

水帘洞法会原属黄河对岸灯盏寺的法会,每年腊月初八举行,以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清朝同治年间灯盏寺被战火烧毁,将这一纪念活动移至水帘洞举办。主要诵经有《五大护法经》、《上师供养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弥勒菩萨行愿品》等。

(六)供莽嘉

莽嘉为藏语音译,“莽”意为众多,“嘉”意为茶饭,一般可以理解为众人布施或供养,但与普通布施或供养不一样。在藏传佛教寺院里,每遇活佛坐床、僧人剃度或受戒都要供莽嘉。另外,也有俗家人、其他寺院的活佛或僧人因许愿、还愿而前来炳灵寺供莽嘉的。在供莽嘉时,有请斋吃饭、发放布施、供养寺院、诵经和跳禅等活动,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仅仅请一顿斋饭,有的则是连续数天举办各式斋僧供佛礼乐等活动,甚至有人倾其所有,包寺院数月或更长的供养。

三、嘛呢经和唱嘛呢

“嘛呢”一词来源于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嘛、呢、叭、咪、”中的“嘛”、“呢”二字,在梵文中的原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是随意变化的宝珠,比喻人的心性。据说此宝出于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死后可免除阿修罗趣。在藏区或藏传佛教寺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手里拿着一个小嘛呢轮一边转,一边嘴里不停地反复念着六字真言。

但在炳灵寺,嘛呢则是另一番情景,其形式和内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别。

在炳灵寺,不仅会看到插满山头的嘛呢旗帜、挂满树头的嘛呢日布、堆满山沟的嘛呢堆、写满藏文六字真言的嘛呢石,还可时常看到成群结队的人们双手合十,拉着长长的音调,反复高声吟唱“嘛呢吧,咪啊,,嘛呢吧,咪啊”。遇到盛大的佛事活动,有几十甚至成百的信众高声齐唱玛呢经,场面蔚为壮观。但仔细听来,她们不只是在唱六字真言,还有很多唱词,这些唱词就是所谓的“嘛呢经”。在嘛呢唱词中不全是佛教方面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包含着佛、道、儒以及一些伦理道德中的内容。例如在《六字真言经》中就有一段:

真金不怕大火炼,女娲炼石补真天。

海水发动坎卦显,填海不离水下山。

金翅大鹏威力显,浊气推在海外边。

我将此话却不多,每日常常采妙药。

此种玄妙长参悟,恳者老仙无奈何。

嘛呢叭咪……

又比如《红孩菩萨降谕》:

辟地开天日月照,皇帝开科国有道,

手执净瓶怀中抱,忙驾祥云坛中到。

旋转乾坤有三教,点化万民心中。

……

三皇领教先还朝,三皇五帝说根苗。

大道能说天地高,在前孝子定天桥。

三纲五常时不报,忤逆闲事除根苗。

人一肘围马一犬,显化威灵乱朝现。

提起古事当数显,紫金古树金鸡喊。

菩萨云头法宝现,三朝大会难不难。

手执杨柳空中转,指破迷津上发船。

……

无字玄关窍上进,无字翻身连心疼。

无字字在黄庭,无字嘛字白莲宫。

无字呢字三清宫,无字叭字海翻身。

无字咪字水晶宫,无字字土中行。

……

这些唱词中无不包含儒、佛、道等多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炳灵寺见到的各种嘛呢经有几十种版本,有的是印刷的,有的是打印的,有的是手抄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