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村游记范文

宏村游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村游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村游记

第1篇:宏村游记范文

关键词 茶业;旅游业;有机结合;形式;对策;安徽黟县;宏村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23-02

茶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前景广阔。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茶叶一直以来是当地的主导农业经济作物,把茶叶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将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多元化发展,还能提升黟县宏村镇茶文化内涵,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1 宏村镇茶叶发展的现实基础

1.1 地理位置优越,宜茶区域广

黟县宏村镇地处黄山山脉及南北坡,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境内最高的兴岭海拔为1 432 m;宏村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奇特的地形特点形成一定的气候差异,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5.5 ℃,最高温度年平均为16 ℃;全镇平均日照时数为1 815.7 h,日照率为41%;年降雨量1 600 mm,无霜期268 d。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最适宜发展茶叶的地区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茶区。全镇茶区10~40 km范围无任何工矿企业,生态环境良好,冬无极端低温,夏无酷暑,无霜期及降雨等方面具有适合茶树生长的优势,茶园分布在全镇13个行政村,面积约986.67 hm2。茶叶自然品质好,名优茶产量占比较大[1-2]。

1.2 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黟县宏村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在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隐居撰写的《茶经・八之出》记载茶叶生产,清顺治《黟县志》载:“茶,即茗也。旧有胜金、嫩桑、仙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有8种,其散茶号茗茶。近年,在钻研精制红茶技术基础上,又首创研制“抽芯珍眉”绿茶,远销国内外,得到茶界的好评,成为“屯绿”中的珍品。并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为当地极其深厚的茶文化积淀了基础。历史证明,该地是最早对茶叶进行加工利用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发源地之一[3-4]。

1.3 茶业基础扎实,旅游前景看好

茶叶是宏村镇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与文化相互促进,茶业基础扎实。一是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效果显著;二是有机茶园基地与老茶园改造逐步完善,规模化、无公害化茶叶发展迅速;三是通过弘扬茶文化提升茶产业,茶园观光体验游等项目发展被提上日程。

2 旅游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

宏村镇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存明清古建筑625幢,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处,中国传统古村落8处,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11项国家、省级桂冠。人文资源有宏村、屏山、卢村、木坑、塔川、龙池湾景区、赛金花故居、奇墅湖度假村8个景点;自然资源有塔川秋色、协里风光、木坑竹海、奇墅湖风光等众多知名景点,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宏村镇依托黄山大旅游的背景,全面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不断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2010―2014年宏村镇旅游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

3 茶叶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

3.1 开展茶资源绿色生态观光旅游

针对宏村镇的生态梯级茶园和复合茶园建立起茶叶公园,将茶叶公园建设与旅游景区结合起来,有机融合生态观光旅游和茶叶生产,建立旅游景区沿线茶叶观光带,有机结合茶乡与民俗风情,打造特色茶叶旅游经济带。

3.2 开展茶叶生态保健游

茶叶内含成分丰富,有5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证明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我国有6个茶类,宏村镇就有红茶、绿茶、黑茶三大茶类生产。近年来名优茶独具特色,能满足来自国内外游客的不同要求。旅游过程中饮茶可以消除疲乏劳顿,促进生理机能的迅速恢复,长期饮茶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3 开展茶文化活动

茶艺即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和具体化,茶艺表演展示择、冲、泡、品茶的高超技艺,同时展现其中蕴含的茶道精神和文化内涵。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一些有品位的茶楼开展茶艺活动,不仅可增添新的旅游项目,还可极大地促进宏村镇旅游经济的发展。

3.4 开展茶文化研讨会及旅游节

利用西递与宏村这2张“精品名片”,组织黟山茶文化论坛,将茶资源、茶产业和茶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挥优势。打造旅游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扩大茶文化影响力,营造古徽州茶文化旅游的良好氛围。

4 宏村镇茶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宏村镇茶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存在很多发展瓶颈,对于宏村旅游、农业重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茶文化的旅游形象未塑造完善;对相关茶文化旅游产品未充分开发,对此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4.1 重视旅游区茶文化的开发

近年来,宏村镇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应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形成规模效益。依靠丰富生态资源和高品位的名优茶,联系开发茶文化旅游景点,增添底蕴深厚的文化沉淀。需要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筹建新上茶叶博物馆项目建设,整合和发展茶文化旅游。

4.2 营造茶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利用茶旅游的经济效应深化对茶产业的提升作用。旅游部门应加大投资,加快对茶旅游产品的投入建设;旅游管理部门与茶业企业要加强合作,用科学理论指导茶旅游新产品开发,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宏村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5-6]。

4.3 打造黟县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根据黟县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设计特色旅游线路,使游客一路观光茶园、品尝名菜、饮赏名茶,提高旅游丰富度。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增加茶文化旅游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旅游者的需求。

4.4 壮大茶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茶产业

抓住农村综合改革时机,吸引有实力的农民创建家庭产业农场,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建设茶场,帮助他们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基地,企业设计打造自己的名优茶品牌,引导企业参与建设经营茶叶旅游项目,依靠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带动旅游产品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与农村的共赢。

4.5 突出黟县茶旅游的文化性

茶文化旅游必须突出其文化内涵,突出茶的属性,丰富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吟诵茶诗、茶词、茶联,制造意境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要深度挖掘和开发古黟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人文、自然条件,加大茶旅游开发的创新力度,形成特色茶文化产业,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创新性地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古黟宏村茶旅游的有机发展,促进黟县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5 参考文献

[1] 秦桂芳,廖东海,林佳,等.对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02-303.

[2] 叶丽琴.浙江温州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推动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4(3):223-224.

[3] 何学菊.基于茶叶深加工的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4(8):152-154.

[4] 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3-98.

第2篇:宏村游记范文

世界各国的修学游升温

身心愉悦的修学旅游,目前既是各国大、中、小学教程中生动活泼的组成部分,也向世界各地旅游市场亮起了“货高招客远”的金字招牌。前不久,国外一份抽样调查显示,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以修学旅游为特征的青少年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为:欧洲49%,美洲43%,亚洲39%,大洋洲34%,修学之旅可谓是愈行愈热了。

游山玩水的“修学旅行”,已成为日本中小学校中的固定制度,迄今坚持了100多年,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日本的小学生可跟随学校组织活动,在家庭所在地附近修学,经家长同意可与同学们待上一天一夜。而日本中学的新学年,一般从每年4月初开始,修学旅行一般安排在5-6月份或10-11月份。初中生每年可以有3-4天时间,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国范围内旅行;高中生则可以跟随学校出国旅行7天左右。日本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在车票、门票等方面对学生实行优惠。日本青少年学生对于修学旅行很迷恋,同时这种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化教育及自我认知设计达到了崭新境界。比如,农业与环境“修学旅行”中,老师让学生亲自拿起农具下地,体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日本一些学校,还结合学生专业和特长,组织优秀学生国外修学访问,培养其国际理解和融洽能力。

法国的中学生,并不注重到哪个国家多么好的风景地去修学旅游,而是特别在乎修学的教育目的。近年来,“工业修学游”在法国形成热潮,许多企业都会在假期时接待来自各地的学生参观者。美国与法国的修学理念有相通之处,美国获得“总统学者奖”的12名高中毕业生,曾经来到中国进行修学文化之旅。他们在半个月时间里,先后访问了上海、苏州、南京、扬州、北京,特别注重这些城市最近20年的变化以及未来城市在走向方面的感知。英国的修学旅游,则提倡到不同城市家庭互换居住。这种“温暖大家庭”式的修学游,能使孩子不断在异地学习、旅游和交往,于短期做客生活中熟悉当地的语言习俗,撰写修学游记和所思所感。韩国的大学生是在学期结束后结伴修学旅游的,济州岛、江源道等旅游胜地一般是学生们的热门选择。各国大学生修学游的费用,基本靠自己打工来赚取。

虽然中国的出境修学游还不如发达国家那样普及,但也是日甚一日。因中、日、韩文化有共同的地方,中国学生的修学游目的地一般多选日本、韩国,还有华人比较集中的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在修学旅行的活动内容、线路设计上,中国出境修学游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这种着眼修学实际效果的前瞻举动,赢得了修学游学生的青睐。

细数中国修学游胜地

中国修学游览之地,一般都具有历史和文化渊源,与名人、胜景和宝物相关连。比如,山西修学游,主要集中在平遥古城、晋商大院、大同云冈、临汾壶口景区。而贵州遵义作为修学的旅游胜地,在游者心目中,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个人文概念。生在湖南,崛起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却托起他。除此以外,茅台酒、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2亿年前侏罗纪的“赤水习水自然公园”、“桫椤王国”、“银杉之乡”、“古夜郎县”、“中国寿星王”等景点,处处洋溢着活跃的修学文化因子。再比如,浙江绍兴学气浓厚,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有“跟着课本游绍兴”之说。到三味书屋实地去读书、去沈园感怀《钗头凤》、游东湖坐乌篷船看《社戏》、置身兰亭学书法。坐上人力车,仿佛回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游走于绍兴的里街巷弄,拜偈一个个名人故居:王羲之故宅、祖居、秋瑾故居、故居、徐锡麟故居等等。

河北正定为国家级文化名城,正定现虽只是一座县城,但历史上却是北方重镇,曾与保定、北京并称“北方三雄”,对于美术、雕塑、建筑和佛教学子,可谓理想的修学宝地。驰名中外的隆兴寺,是正定最著名的景点,位列全国十大名寺,寺院中荟集了隋唐以来大量的建筑、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正定铜铸大菩萨―――千手观音,高21.3米,为世界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一尊。正定的临济宗是始宗,至今在日本、东南亚、美国都有大量临济宗信徒,每年春夏之际,来自海内外的广大信徒都前来朝拜祖庭,盛况空前。再加影视基地荣国府、赵云庙等景点,正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修学旅游城。而河北赵县因桥(安济桥,亦称赵州桥)而名,是学桥梁、建筑和地理学的大学学子梦牵魂绕之地。建于东汉末年的赵州柏林寺,也因唐僧玄奘法师在此学经而名,文化底蕴深厚,与赵州桥联拱双璧,实为修学佳境。

把课堂设在“无限风光”、“真诚感受”之中,让课程变得神采飞扬。这是山东曲阜进一步拓展修学旅游的“夺人先声”之举,他们特别向游客推出“孔庙入泮(泮指古学校)仪式”,为修学旅游身临其境大造声势。山东尊为孔子、孟子、孙子故乡,堪称世人的古精神家园。为此,山东授聘于丹为修学游的形象大使,借于丹激活孔子游,于丹在孔庙大成殿再讲“我的论语心得”,大受欢迎。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孔子学院300多所。以保守估算,若有1/3的孔子学院学子来曲阜搞修学旅游,对于孔子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可说是意义非凡。

在中国国内,有一处外语修学之旅的绝妙去处。“你会说外语吗?修学旅行到阳朔西街来!”这是写在一家外语俱乐部的旅游招牌。广西阳朔是“中国的外语镇”,西街是“中国外语一条街”。西街有1400多年的历史,一处处古玩店、民族服装店、咖啡店、酒吧、餐厅、旅店,常有老外出没,无论何时何地,修学旅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老外教自己说外语,而他更可以教老外说汉语。西街,堪称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许多背包老外长期呆在西街,把阳朔、把西街当作“旅居天堂”。这里说英、法、德、西班牙语等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中国人与外国人说外语,就连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交谈,也会用外语。不少家长把子女送到阳朔西街来,给孩子注入游学思想,锻炼口语实战能力。

修学游,力求“学习核”在其中

日、美和西欧盛行修学游,一是其教育理念使然,二是学生的自理、自知、生存自立方面的客观要求。而中国眼下的修学游热潮,过多追求景点和玩乐,已对修学游的真实涵义形成一种亵渎或误读。结合中国学生实际和中国修学地的特点,注重与学业、历史和兴趣的有效对接,越来越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修学游的不竭之源。

在风景如画的皖南黟县古村落宏村、西递,上千名建筑、美术、摄影等专业的学子拿着画笔、捧着相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修学游。北京一所美术学校的乌萌同学在宏村的南湖边,画下这个古老村落一天中不同的风情。她说,置身实景不仅让人一饱眼福,更触动无限灵感。和乌萌一样,她的100多位同学或蹲或坐,散布在宏村的各个角落,由高大马头墙、黑瓦白壁及各式雕塑构成的徽式民居及缠绕周围的水系,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与自然、艺术的真实贴近。带队老师欣慰地说,这次组团的修学游,在宏村深潜达一周时间,每位学生花费四百多元,经济合算,又获难得的写生机会,学习效果相当不错。

修学旅游,不应局限在观览上,最好有更多实地操作,用实践检验学生的学识,更多层面唤起学子的社会责任感。譬如,探索陶瓷工艺的学子,在考察中国历史名窑的过程中,最好能与窑工一同完成制坯、成型、点染、入窑等工艺流程;探索植物生态学的学子,在考察原始密林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地参与养林、护林等工作。假如同学们去江西某景区修学中国茶文化,应该实地采茶、炒茶、品茶、说茶,多和茶农接触,掌握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并举行多层次的“饮品文化”座谈,包括茶馆、咖啡厅和酒吧不同环境、背景音乐、服务程序及器具讲究的对比与优劣分析,让修学者感到来一趟非常充实。

修学游,重在启发心智、洗涤心灵,强调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和治学因素,只有游客充分融入其中了,才会感到“不虚此行”。浙江楠溪江“耕读文化”修学游,具有一定探秘因素,带给修学者文化上的思考与感悟。楠溪江“耕读文化”,诠释的正是陶渊明式“半耕半读”的世外桃源。从文化史上去发掘楠溪江古村落,可以发现这里的家谱记载着“耕以致富,读可荣身”的独特理念。奇异在于,楠溪江畔的“读”非一定就要“仕”,也包含有“养性”、“养心”内容,这与儒家治国思想有一定剥离。

修学热,也须来些冷思考

最近几年,国内修学旅行、甚至出国修学旅行越来越火爆。但修学旅行,应结合学生实际和家庭承受能力,不能让旅行社一手包办,必须让学校拥有自,确保学生从修学旅行当中真正受益。但眼下的奢侈消费、重游轻学和出国旅行低龄化等现象,让人忧虑。

“去澳大利亚3周修学游,报价2.5万元”、“去英国三周修学游,报价2万元”……临近暑假,一些旅行社或留学中介机构的修学游宣传册让不少家长眼花缭乱。事实上,旅游时间有限、语言交流障碍,短短几周,很难深入到当地文化、环境当中,根本不能对当地有一个完整的客观认识。

在不少修学旅的宣传文案中,纯旅游的项目占到了六七成,与修学旅行主题紧密相关的项目只占少数。广州陈女士9岁的儿子,寒假嚷着要去日本修学旅行。“短短5天,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到什么,真的有必要吗?再说价格也太离谱。”陈女士说,孩子天天催她去报名,说班里很多同学都要去,自己也得去,要不很没面子。看看,修学游的第一理由,竟是孩子要面子。一般外国孩子,为了修学多去尽力打工,而中国孩子却清一色地伸手向家里要钱去游山玩水,这是打着“修学旗号”的奢侈行为,也暴露了部分旅行社靠“修学幌子”狂赚钱的真面目。

一些学生家长之所以舍得花钱让孩子参加出境修学游,目的是在送孩子出国留学前,先让他们尝试一下能否适应当地的生活。北京一位高中生家长如是说:“我的孩子去年暑假参加了赴欧洲修学游,花了1万多元,但是要说有什么特殊的收获,说实在的,我还没看出来。”这位家长还说,孩子连修学游的日记都没有,回来后学习情绪浮躁,还助长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

还有一些“出境修学游”公司,与某些学校联手,避开寒暑假,选择在开学之后组织修学游,安排学生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学习、交流。这种修学游,如果把学习放在首位,行程安排得当,对于有条件的大学生,可在某些院系内慎重推行。但他们几乎都瞄准了中小学生,这样很容易打断文化学习的延续性,对孩子学习极易产生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